⑴ 比較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和澳大利亞熱帶草原氣候的差異
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的高原地區,其地表是草原,有短暫的雨季,因此有很多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而澳大利亞的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大分水領以西的廣大地區,本區氣候乾燥,降雨極少,植被稀疏……唉!高中畢業兩年了,只是都忘記了,沒能說出更重要的關於洋流,季風等知識。就這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特點是什麼,分析成因。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被海洋圍繞,又因為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氣候類型上較為復雜,澳大利亞的氣候總體上還是很好的,氣候格外的宜人,沒有很惡劣的氣候特點.
南回歸線貫穿整個澳大利亞,對於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氣候上屬於熱帶區,這里的氣溫相比於其他地方較為高,而且晝夜溫差也比較大.而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氣候上則屬於溫帶氣候類型.溫帶地區的澳大利亞的有著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
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由於澳大利亞和我國正好相反,所以季節的變換也是相反的,在澳大利亞,春季是從每年的9月份到11月份,而我國在這個時候恰好是秋季,澳大利亞的夏季是從12月到2月,這個時間則是我國的冬季,秋天與冬天話也正好相反.
具體分析如下:
1.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到赤道低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冬半年,因位於大分水嶺的東側是
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②沿岸有東澳大利亞暖流經過,增溫增濕,故澳大利亞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
2澳大利亞東部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成因?
地處25°S~35°S的大分水嶺的東側迎風坡,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吹東南季風,降水較多,冬季吹西北季風,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降水較多形成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3.澳大利亞東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
地處中緯地區,常年受中緯西風的影響,終年溫和濕潤.
4.澳大利亞西南部地中海氣候的成因?
地處30°S以南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5.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南移的赤道低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較多,且由於氣壓帶風帶南移,東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北季風,風從海洋上吹來,帶來降水.
②冬半年,受北移的東南信風帶的控制,降水少.
6.澳大利亞東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降水季節變化不明顯,屬森林和草原過度)
①冬半年,氣壓帶風帶北移,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
②位於大分水嶺西側背風坡,降水較少.
③東南信風越過大分水嶺後下沉,形成焚風效應.
7.澳大利亞南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①冬半年受北移的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
②夏半年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較多.
8.澳大利亞中西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
①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降水少;
②西岸有寒流流經,降水少,沙漠直逼海岸,所以中西部成為乾熱的熱帶沙漠氣候.
9.澳大利亞南回歸線東西兩岸氣候差異的原因?
西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水稀少.
東部:受季風、東南信風以及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⑶ 澳大利亞主要氣候特點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廣闊,地形復雜。澳洲內陸的氣候條件非常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提供旅遊生活的都是海濱城市,受不同洋流和地形的影響,它們在氣候方面各具特色。
另外,城市與城市間也有時差,並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國內統一北京時間那樣,統一「堪培拉(首都)時間」。一些地區會在10月至3月底或4月初採用快一個小時的夏令時間。
宜居城市名頭最響的城市墨爾本,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省會,有著最變幻莫測的天氣,可能一天經歷四季。春秋的溫度一般在10—20°C之間,夏季涼爽,日照超長,平均溫度約為14 —25.3°C,但時不時會升至30°C以上,偶爾飆升至40°C。冬季多雨,溫度在6—14°C之間。
與澳洲東海岸(墨爾本&悉尼&堪培拉)時差:無
是否有夏令時間:有
冬季是否下雪:除高山和偏遠郊區外極少
特點:風大,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出現極端天氣
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以及整個澳洲的支柱城市悉尼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夏季一天氣溫在18.6—25.8°C之間,雖然少雨但不算乾燥,濕度最低的時候是在秋天。冬季溫和多雨,溫度在8.8 —17°C之間。雖然悉尼的天氣沒有墨爾本那麼難以捉摸,但是妖風四起驟晴驟雨的時候也不少。
與澳洲東海岸(墨爾本&悉尼&堪培拉)時差:無
是否有夏令時間:有
冬季是否下雪:極少
特點:晴天多,天氣變化稍微大
最沒有存在感的澳洲首都堪培拉,夏季非常乾燥,溫差很大,夜晚涼而曠朗,溫度在13.2—29°C之間,也有不時出現的40°C高溫的這項配置。與前兩座國際大都市不同的是,由於不臨海,堪培拉冬天溫度在1—12°C之間,晚上還能將至0°C以下,是一座會下雪的城市。雨水不多,大部分在春夏降落。
與澳洲東海岸(墨爾本&悉尼&堪培拉)時差:無
是否有夏令時間:有
冬季是否下雪:有,不多
特點:春夏有陣雨,會下雪,早晚溫差大
這三個城市同處昆士蘭州(Queensland),地理位置也相近,因此氣候相似。整個昆士蘭州擁有著獨特的亞熱帶氣候,晝夜時長較為平均,雨水日照都很充足,夏季尤甚,還伴有雷雨天氣。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僅僅有著1小時的車程,氣候特徵十分相近。在布里斯班及其附近,夏季溫度在21—30°C之間,時有逼近40°C的情況,春秋涼爽一些,冬季也有著11—21°C的溫暖溫度,早晚稍冷。
凱恩斯緯度更低,氣候更為炎熱濕潤。不僅夏季炎熱,其他季節氣溫常年圍著20°C打轉,冬天下海也不會覺得海水冰冷,因此潛水業發達。也很少出現其他地方的早晚的巨大溫差,四季也不甚分明。因此當地人乾脆把一年分為干(秋冬)濕(春夏)兩季。特別提醒11月—5月是凱恩斯水母的「蜇人季」,下海要穿連體服防蟄。與澳洲東海岸(墨爾本&悉尼&堪培拉)時差:1小時
是否有夏令時間:無
冬季是否下雪:無,但是在昆士蘭州的南部偶有落雪
特點:夏季濕熱,冬季乾暖(相對),紫外線尤為強烈
⑷ 七大洲氣候類型氣候特徵和氣候分布規律
亞洲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甚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 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非洲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
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歐洲 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徵。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 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於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14℃之間。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於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靠近大西洋的向風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 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佔全年降水的30-40%。 水系:歐洲河網比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豐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間有運河連接。外流區域約佔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羅的海)流域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68%;流入北冰洋的約佔12.5%;內流區域約佔19.5%,大多注入裏海。主要河流是伏爾加河、多瑙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訥河、泰晤士河等。歐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奧爾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歐洲湖泊眾多,且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但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爾卑斯山地區。歐洲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阿爾卑斯山麓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長驅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時而寒冷,時而解凍,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於0℃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3/4;整個北極群島(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及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都低於-32℃,格陵蘭島中部低達0℃,成為西半球的寒極區。夏季全洲普遍增溫,最熱月(7月,沿海多為8月)平均氣溫格陵蘭島中部為0-3℃,成為北半球夏季最涼的地區;其餘廣大地區都在0-32℃之間,其中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區面積較小。美國西南部的死谷,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6.7℃,為全洲最熱地區。北美洲東部地區降水較多。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東南部、美國的東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達2 000毫米以上,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區;佛羅里達半島、落基山脈東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區是美國大盆地西南部、科羅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東南部常受颶風侵襲,往往造成嚴重災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強烈的暴風和陸龍卷風。西風在翻越落基山脈後,於東麓形成欽諾克焚風。
南美洲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2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洲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8℃之間。最涼月平均氣溫為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向赤道由16℃遞增到25℃;南半球從南緯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遞增到25℃;紐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起向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由24℃遞增到28℃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遞增到32℃。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 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 000 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 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 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 0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 000多毫米。澳大利亞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60%。
南極洲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1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⑸ 除了非洲最熱 其他哪個州最熱 是不是亞洲
氣候炎熱與大洲沒有直接關系,應該說是位於赤道周邊的地方都是比較炎熱的,非洲,亞洲,澳洲,南美洲北部 北美洲南部都有這樣的地區。
⑹ 南美洲氣候年較差較小,熱帶氣候夏季沒有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炎熱,為什麼
非洲大部分位於熱帶,澳大利亞有一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⑺ 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區與澳大利亞熱帶草原氣候區比較
非洲大部分地區由於地處熱帶,主要以上升氣流為主,本應有充沛的降水,但由於高原地形,氣溫較低,氣流對流不旺盛,降水減少,由此形成草原氣候。澳大利亞的草原氣候是由於東部的大分水嶺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進去內陸,從來降水少,形成草原氣候。
⑻ 澳大利亞氣候是不是和非洲差不多
澳大利亞擁有的氣候類型確實和非洲差不多,但非洲大部分是熱帶,澳大利亞熱帶部分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