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澳大利亞怎麼問好
澳大利亞雖然也是說英語的國家,可是他們的英語卻在很多方面有著與其他國家
英語不相同的地方,自成特色,別具風格。據說,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通常是:Good da
y, mate!
下面是一些日益普遍的詞語和縮略詞你在澳大利亞逗留期間可能會聽到。
Ankle Biter: 小孩,小不點兒
Arvo: 下午
Ay? 什麼?用於「我沒聽見你」或「請重復一遍(所說的)
Banana bender: 來自Queensland(昆士蘭)的人,(昆士蘭是澳大利亞主要的香蕉產
地)
Barbie: 「芭比」,一種著名的娃娃的名字,還指barbeque,實際是指一種戶外燒烤
用具---金屬烤架,也用於描述圍繞著這種金屬烤架的聚會,---燒烤野餐。
Beg yours? 「I beg your pardon?」的簡略形式。用於「請重復一下」也常與「so
rry」(對不起,用於同樣的場合)
Bikki: 餅干
Bingle: 沒有造成太多損失的小的車禍
Blind: 喝得太多以至於看不真切
Bloke: 男人,伙計(fella)傢伙
Bloody: 感嘆語,輕微的詛咒(注意: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這個詞與blood「血」
並無關系」)
Bludger:靠別人的錢財,努力成果供養卻不給予回報的人,(這種人是深受譴責的)
Buckley's 沒有機會,Buckley是一個特別不走運的歷史人物,因此,如果你有Buck
ley's chance (Buckley)的機會,意味你毫無機會。
Bey:再見,「good bye",經常是「bye bye"的簡略形式
Capsicum: 番椒,辣椒,許多別的國家稱之為「ball Pepper" 或「Large Chill"
Chips:炸土豆條
Chook: 小雞
Ciggy: 香煙也稱「fag"或「rry"
Cluey: 伶俐,機警,聰慧,「cluey"就是能夠發現周圍的很多線索,「cluey」字面
意為「線索的」源於「clue(線索)
Crap:廢話,胡說,瞎扯,如果澳大利亞人說「That's crap」或「Crap on」,就以
為著他們並不相信你所說的是真的,「bull"具有相同的意思,-是「bullshit"的簡略式。
Cuppa:一杯茶或咖啡(即使澳大利亞有時也需查看一下提供給他們的是茶還是咖啡
)
Dag: 不趕時髦餓人,即不遵循流行趨勢的人。
Daks:褲子,也稱為"ds""Track daks"指「tracksuit"(作便服或運動服穿的寬松而
暖的衣褲)的褲子。
Dead horse:"sauce"的同韻俚語,調味汁,醬,但僅用於番茄醬。《與ketchup---"
番茄醬"相似》
Demo: 示威
Dodgy:不誠實的靠不住的品行,不可靠或不能依賴。
Drop-kick: 最初是足球的一種方式,落地踢返彈踢也用於指笨蛋,蠢才,這種人應
該被反彈踢的
Dunny: 衛生間,通常指戶外衛生間,也稱「loo」
Esky: 冰箱或冷藏櫃(通常用於冰啤酒),Esky原是一個牌子,現用與所有的冰箱
Footpath: 人行道,小徑
Full-on: 強烈的,無保留
G'day: 著名的澳大利亞的問候語,限於對較熟悉的人打招呼而不用於職業場合男性
間用得比女性多,「你好?」
Gunna:"going to (將要干...)"的簡略式,用「I'm gunna do it ( 我將要做)一個
制定了很多計劃卻不貫徹執行的計劃,也可能被稱做一個「gunna"
Grog:白酒
Hang on: 等待也作「hold on(稍等)」
Hooroo: 也作:「ooroo"'再見。
Jumper: 毛絨杉或羊毛杉。
Kiwi:紐西蘭人
Midi:酒館或俱樂部用的玻璃杯通常用於盛啤酒也用於盛軟飲料
Mozzi:蚊子
No worries:沒問題,指很容易乾的事
Pom or Pommie: 英格蘭人
Rellie:親戚
Roo: 袋鼠
Schooner:比Midi大通常用於盛啤酒,也用於盛軟飲
Slab:一箱啤酒,(24瓶一箱)
Snag:香腸
Sneakers:運動跑鞋
Spew:嘔吐
Spewin: 極度生氣,難以忍受
Spit the mmy: 發脾氣
Spud: 土豆
Spunk:非常有魅力的人
Stubby: 小瓶啤酒
Swimmers:游泳衣,也做"Cossie""togs""swimming costume"或"swimsuit"
Ta: 謝謝
Tea: 除了茶外,還用於指晚餐
Tute:小班的指導課程
Uni: 大學
Vegies: 蔬菜
Whinge: 抱怨,埋怨
Yobbo: 粗俗的澳大利亞人,尤指喝過多啤酒的男性
『貳』 各國人見面常用的問候語各是什麽
Nihao--中文漢語
Hello,Hi,Ahoy
都是英語中的問候,其中Ahoy是hello誕生之前「喂」的
意思,自從hello隨著電話de
發明風行之後,這個詞就不常用了。也有人認為
Ahoy是日語問候的說法。
Giorno--義大利語
Guten
Tag--德語
Bonjour和'Allo--法語
G'day--澳大利亞的問候方式
Oi
和
Olá--葡萄牙語
hola
和
hala--西班牙語
Aloha--夏威夷人見面的問候方式
Namaste--尼泊爾語
Shalom--猶太人問候的語言,源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有人說是阿拉伯語,不可考。
Salut--拉丁語!?
拉丁語是個什麼語?
昏
Hoi--丹麥人問候語言(不確定)
yo--朝鮮語問候(同樣不確定)
中:祝你新年快樂!
英:Happy
new
year
to
you!
法:Bonne
Année!
德:Frohliches
Neues
Jahr!
俄:Поздра...
拉丁語是個什麼語!:祝你新年快樂,其中Ahoy是hello誕生之前「喂」的
意思:明けまして
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法?
昏
Hoi--丹麥人問候語言(不確定)
yo--朝鮮語問候(同樣不確定)
中;day--澳大利亞的問候方式
Oi
和
Olá--葡萄牙語
hola
和
hala--西班牙語
Aloha--夏威夷人見面的問候方式
Namaste--尼泊爾語
Shalom--猶太人問候的語言,自從hello隨著電話de
發明風行之後。也有人認為
Ahoy是日語問候的說法;Allo--法語
G'。
Giorno--義大利語
Guten
Tag--德語
Bonjour和'!
日!
英,Hi,這個詞就不常用了:ПоздравляюВассНовмыгодом,源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不可考:Bonne
Année!
俄,Ahoy
都是英語中的問候:Frohliches
Neues
Jahr:Happy
new
year
to
you!
德。
Salut--拉丁語,有人說是阿拉伯語Nihao--中文漢語
Hello
『叄』 各個國家打招呼的方式
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1、古代中國人,見面時互相作揖以示友好。現在則改為握手,關系親密的還會雙手握手。
2、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
好友,彎腰的時間要稍微長些;在遇到長輩的時候要等長輩抬頭以後才可抬頭,有時
甚至要鞠躬很多次。
3、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
4、非洲通行的打招呼方式--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並沒有握石
頭。」它是在表示:「沒有武器。」是友好的象徵。
5、泰國人以(雙手合十),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是對彼此及長輩打招呼的方式。
6、印尼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
問好。
7、西班牙說問候話、互貼臉頰一次。
8、馬來西亞,兩人雙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對方雙手掌中)一下。雙手微觸額頭一下。
雙手微觸胸前一下。
9、美國揮手,點頭或握手。
『肆』 不同國家的人見面是怎麼打招呼的
接見外國人時,怎麼打招呼比較好?一般按照他們本國的見面禮儀,比較妥當。那不同的國家的人見面時是怎麼打招呼的了?一起來學習一下,順便感受下不同的文化的「奇」與「趣」。
1、義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歐洲國家
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見面禮?回復給我們,讓更多的網友知道!
--------黃金分割線-------
康康體檢網,一站式健康體檢服務平台,提供全國范圍內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體檢機構的體檢預約排期、體檢報告查詢和解讀、檢後健康管理等全程服務!
『伍』 外國人見面怎麼打招呼
方式如下:
1、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二到三秒鍾。遇見好友,彎腰的時間較長。遇到長輩時要等長輩抬頭後才可抬頭,有時甚至要鞠躬多次。
2、澳大利亞人將握手作為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
3、非洲通行的打招呼方式是舉起右手,手掌向對方,表示沒有武器,是友好的象徵。
4、泰國人以雙手合十進行打招呼,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是對彼此及長輩打招呼的方式。
5、印尼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問好。
6、西班牙說問候話,互貼臉頰一次。
『陸』 與澳大利亞人初次見面的常用語,要中英對照的。口語一點
澳洲人見面問候:
-how are you going? (注意不是how are you doing)
-good,good,thanks! and you?(連說good good,是很輕松的語氣)
-good!
然後你就可以說些別的話題。
OZ不是打招呼用的字眼。OZ的本意是Aussie,是澳大利亞人自稱。
分手可以說,bye!(和中國一樣)have a good day 等等。good day 可以發音為g'day.注意澳洲人發ei音很誇張,類似於ai,他們說dood day 像是說good die,千萬別誤會了,呵呵。去了以後就會習慣的。
『柒』 各國獨特的問候方式都有哪些
1.問候方式一:握手
適用國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埃及等國。
握手是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禮節之一,也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問候方式之一。
在美國和加拿大,人們見面時要非常有力地握對方的手,但時間很短。而在墨西哥、埃及,人們雖然也以握手的形式來問候對方,但時間要略長一些,溫柔一些。
2.問候方式二:鞠躬
適用國家:日本、韓國。
在日本和韓國,人們見面時,通常要鞠躬,以示對別人的尊敬。
在日本,行鞠躬禮時,一般不能說話,寒暄通常是在行禮之後。在正式嚴肅場合行禮時如果說話,對方會視為不敬。
3.問候方式三:把手放胸前
適用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
泰國人對彼此及長輩打招呼時,會以雙手合十,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印度尼西亞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問好。
把手放胸前,是指放在自己胸前!大家可千萬別放到對方胸前去了啊!
4.問候方式四:擁抱
適用國家:俄羅斯、巴西等國。
在俄羅斯、巴西等國,好朋友見面時經常是擁抱對方。
擁抱時也別抱得太緊哦!否則就會給對方造成不適。
5.問候方式五:碰鼻子
適用國家:印度、澳洲。
印度人的問候方式是見面時以鼻額相碰, 彼此緊緊擁抱。此外,澳洲毛利人喜歡碰鼻子行禮。
6.問候方式六:親吻面頰
適用國家: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
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7)澳大利亞人怎麼問候擴展閱讀:
各國問候方式:
1.澳洲毛利人喜歡碰鼻子行禮。
2.阿拉伯人常用」在你面前的是你的親人,在你面前擺著的是平坦的道路」,來表示問候。
3.印度人的問候方式是見面時以鼻額相碰,彼此緊緊擁抱。在非洲, 有的民族見面後互問」你出汗的情況怎樣」, 以表示關心與問候。
因為這個地區流行熱病,得了熱病的人,皮膚就會變得乾燥,而健康人的皮膚一般是濕潤的,因此在這里,皮膚出汗與否是衡量人們是否健康的標志
『捌』 各國獨特的問候方式是什麼
各國的打招呼方式~1.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
好友,彎腰的時間要稍微長些;在遇到長輩的時候要等長輩抬頭以後才可抬頭,有時
甚至要鞠躬很多次。
2.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
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
罕見
3.非洲通行的打招呼方式--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並沒有握石
頭。」它是在表示:「沒有武器。」是友好的象徵。
4.泰國人以(雙手合十),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是對彼此及長輩
打招呼的方式。
5.印尼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
問好。
6. 中國人傳統上是以肢體動作和人打招呼的(拱手、鞠躬)。
7. 西班牙說問候話、互貼臉頰一次。(問:摳摸ㄟ詩大師 答:美北伊涅)
8. 馬來西亞,兩人雙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對方雙手掌中)一下。雙手微觸額頭一下。
雙手微觸胸前一下。
9. 美國揮手,點頭或握手。
『玖』 澳大利亞人怎麼打招呼的
g'day是澳大利亞獨有的打招呼方式,就是你好的意思差不多。澳洲人也喜歡叫別人mate,有點類似美式英語里的de。 所以你經常在澳洲看到打招呼是g'day mate。但是你不是本地人,所以說hi或者早上說morning也可以的。g'day mate 是比較隨意的打招呼方式。
『拾』 各個國家的問候方式是什麼
1.問候方式一:握手
適用國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埃及等國。
握手是人際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禮節之一,也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問候方式之一。
在美國和加拿大,人們見面時要非常有力地握對方的手,但時間很短。而在墨西哥、埃及,人們雖然也以握手的形式來問候對方,但時間要略長一些,溫柔一些。
2.問候方式二:鞠躬
適用國家:日本、韓國。
在日本和韓國,人們見面時,通常要鞠躬,以示對別人的尊敬。
在日本,行鞠躬禮時,一般不能說話,寒暄通常是在行禮之後。在正式嚴肅場合行禮時如果說話,對方會視為不敬。
3.問候方式三:把手放胸前
適用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
泰國人對彼此及長輩打招呼時,會以雙手合十,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印度尼西亞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問好。
把手放胸前,是指放在自己胸前!大家可千萬別放到對方胸前去了啊!
4.問候方式四:擁抱
適用國家:俄羅斯、巴西等國。
在俄羅斯、巴西等國,好朋友見面時經常是擁抱對方。
擁抱時也別抱得太緊哦!否則就會給對方造成不適。
5.問候方式五:碰鼻子
適用國家:印度、澳洲。
印度人的問候方式是見面時以鼻額相碰, 彼此緊緊擁抱。此外,澳洲毛利人喜歡碰鼻子行禮。
6.問候方式六:親吻面頰
適用國家: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
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10)澳大利亞人怎麼問候擴展閱讀:
各國問候方式:
1.澳洲毛利人喜歡碰鼻子行禮。
2.阿拉伯人常用」在你面前的是你的親人,在你面前擺著的是平坦的道路」,來表示問候。
3.印度人的問候方式是見面時以鼻額相碰,彼此緊緊擁抱。在非洲, 有的民族見面後互問」你出汗的情況怎樣」, 以表示關心與問候。
因為這個地區流行熱病,得了熱病的人,皮膚就會變得乾燥,而健康人的皮膚一般是濕潤的,因此在這里,皮膚出汗與否是衡量人們是否健康的標志[2]。
4.尼泊爾賓主相見時, 雙手合十,口中道聲「納馬斯得」。在山區, 主賓相見時,主人伸出舌頭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因為舌頭和心都是鮮紅的,紅舌頭代表赤誠的心。
5.非洲有的部落有個奇怪的禮節,即表示珍愛一個人或一個物時, 要吐唾沫。當部落的戰士第一次遇到小孩時,要朝他吐口唾沫。
在觸摸一件新武器時,要先在自己手上吐唾沫。這可能是一種古老的遺俗,因為一些原始人認為,口水可以避除邪惡。
6.回族是誠實憨厚、講禮貌的民族, 待客十分熱情。回族親友相逢, 要互道」色倆目」;談話時,不能左顧右盼,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不能挑剔牙齒, 或將手指塞進鼻孔中;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吐痰、抹鼻涕。
家裡來客人後, 主人要馬上沏茶、備飯, 一般不能對客人說「你喝茶嗎? 」、「你吃飯了沒有? 」喝茶要喝蓋碗茶, 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冰糖、核桃仁、紅棗、葡萄乾、桂圓等滋補品,然後盛水加蓋, 雙手捧遞。
7.阿爾巴尼亞的禮儀有很多講究。在阿爾巴厄亞語中,對生病、生育、喬遷、婚喪,都有成套問候的語言。如過生日時, 人們會說「祝像高山一樣長壽」、「像雄獅那樣結實」;生育時, 人們祝產婦「再生100 個」;辦喪事時,人們通常講「與您同哀」、「望您逢凶化吉」、「化悲哀為樂」等。
8.對美國人而言,他們並不會到處擁抱、親吻遇見的每一個人。當然,女性們可能會在見面時彼此緊抱一下以示友好;而且在某些上流社交圈裡,輕吻對方的面頰是很普遍的禮節。
但除了對家人與好友外,美國人通常不會經常隨便擁抱他人。此外,並不是每一位美國人都習慣擁抱他人。因此,不要隨便把手臂環住下一個你碰到的美國人。他可能會跟你一樣地不自在。
9.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好友,彎腰的時間要稍微長些;在遇到長輩的時候要等長輩抬頭以後才可抬頭,有時甚至要鞠躬很多次[1]。
10.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
11.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泰國人以(雙手合十),男性將雙手放置於臉部前方,女性則置於胸前,是對彼此及長輩打招呼的方式。
12.印度尼西亞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對一般人則以握手問好。
13.馬來西亞,兩人雙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對方雙手掌中)一下。雙手微觸額頭一下。雙手微觸胸前一下。
國內的問候方式:
一、問候禮儀
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對方傳遞的信息。對不同環境里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問候語。和初次見面的人問候,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
如果對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說「久仰」,「幸會」;與熟人想見,用語可以親切、具體一些,如「可見著你了」。對於一些業務上往業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稱贊語:「你氣色不錯」、「你越長越漂亮了」等待。
二、稱呼禮儀
在社交中,人們對稱呼一直都很敏感,選擇正確,恰當的稱呼,既反映自身的教養,又體現對他的重視。
稱呼一般可以分為職務稱、姓名稱、職業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等。職務稱包括經理、主任、董事長、醫生、律師、教授、科長、老闆等;姓名稱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
職業稱是以職業為特徵的稱呼,如:秘書小姐、服務先生等;代詞稱是用「您」、「你們」等來代替其他稱呼;年齡稱主要以「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來稱呼。
使用稱呼時,一定要注意主次關系及年齡特點,如果對多人稱呼,應以年長為先,上級為先,關系遠為先。
三、介紹禮儀
介紹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為:自我介紹、為他人作介紹、被人介紹在種。在作介紹的過程中,介紹者與被介紹者的態度都要熱情得體、舉止大方,整個介紹過程應面帶微笑。
一般情況下,介紹時,雙方應當保持站立姿勢,相互熱情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