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洲留學前需做好哪些心裡准備
澳大利亞留學生活,心理准備要做足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一下子離開生活了多年並且已經熟悉、習慣的環境,身處異國他鄉,這對於留學生的生理、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遠離親人和朋友,最開始的幾周時間是十分難過的。所以在出國之前把最後一樣東西放進行李箱之後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了。有國外生活經歷的人都能理解到,出國前良好的心理准備比帶上多麼豐裕的經濟儲備都要有用和重要。對國外生活了解的多少和精神上的准備程度,就像一隻無形的手,始終影響著留學生活的質量和順利與否。
去澳大利亞留學,初到留學國家會有以下幾種心理狀態:
一、抵觸情緒
這與學生的出國目的不明確有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想法,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可以在留學前幫助他們了解留學這件事情,在其中找到一個自己孩子的興趣點。
二、思鄉情緒與孤獨感
孤獨感主要是由語言障礙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沒有了自己成長的土壤,沒有了原來游刃有餘的圈子,運用語言不熟練讓自己羞於啟齒,生活每邁出一步都感到如此的艱難。這種情況每個人出國以後都會遇到,只不過是程度不同。應該先在國內做一些准備,培養一個愛好是十分必要的,出國以後,這種愛好會吸引你學習以外的注意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也是沖淡思念與孤獨的一個好辦法。
三、挫折感和心理壓力
對困難的估計和自信心不足的人更容易有這樣的問題。剛一到國外,學習跟不上,交流困難的情況很正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都是可以解決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學生本身心理素質不好,無端地把自己的困難誇大,越想越絕望,在極度的焦慮中走向精神崩潰或是半途而廢的情況都是有的。
澳洲留學生在出國前就要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想一想,有意識地讓自己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多面對一些挑戰,在獨立的環境下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國外要學會自我激勵的方法。出國後前半年的不適應期,是因為兩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等種種的差異造成的。所以留學前的心理准備就是做一些預防工作。其實了解是前提,心理准備最根本的是要盡量詳細地了解那個國家,大到文化歷史,小到圖書館怎麼用,公共汽車怎麼坐,了解得越清楚,准備得就越充足,心裡就越有底,出國後的生活也就更順利。
你該為健康做哪些准備?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王先生終於拿到了國外一所名牌大學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從此他忙碌起來,整日東奔西跑地辦理各種手續等,臨動身時,他因身體不適去了一趟醫院。初步檢查後,醫生勸他暫緩出國,再做進一步診斷。可他哪裡聽得進去,只揣了點兒葯,就匆匆啟程了。想不到他剛剛報到,就被學校通知去體檢,結果在他的肺部發現了陰影,校方立即做出拒絕接收他入學的決定。
近幾年,出國留學已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追求目標,許多人為實現這一目標不辭辛勞地做著准備:考托福、考雅思、籌措擔保金、申請學校、辦理簽證等,可卻很少有人會為健康做些准備。殊不知,一旦這方面出了問題,即使其他條件再好,也會功虧一簣。那麼,正打算出國讀書的學生應當在健康方面做好哪些准備呢?
據了解,各學校對學生體檢項目都有不同的要求,每個國家也都有禁止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入境的規定。例如我國除規定患有鼠疫、霍亂、黃熱病這三項國際上公認的傳染病患者不能入境外,還有阻止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風病、精神病和開放性肺結核病的外國人入境的規定。因此,患有某些疾病的人要先放棄出國留學計劃,等病好後再作打算。所以,健康咨詢是出國前必不可少的一環,但也是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環節。留學目的地國家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食品和飲水衛生狀況、某些傳染病流行趨勢、生活習慣等,對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都會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所以,留學生在出國前應當先到旅行衛生保健機構進行健康咨詢,對所要去的國家有個了解。
物品准備面面觀
在家長眼中,子女像永遠不會長大似的,事事都替他們操心,恐怕他們在外國吃不飽,穿不暖,於是,大包小包地為他們預備大量「物資」留學去。
其實,留學行李不宜過多,因為在國內購買的東西,未必在當地合用;而且留學生由於轉校或其他因素,可能常常搬家,初到外地的學生,朋友不多,要搬好多東西,很是吃力。反而金錢較實際,最好為留學生准備數百元現款,以便匯票未能立即兌現時,亦有錢可用。
需要攜帶的行李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用品,另一類是學慣用品。基本上,不同的國家攜帶的東西都差不多,只是根據所去國家的氣候和環境的不同稍有調整。
生活用品一般包括:季節外套、襪子、單上衣、休閑衫、牛仔褲、睡衣、內衣、內褲、皮鞋、運動鞋、拖鞋、正式套裝一套、短袖襯衫、T恤衫、太陽帽、太陽鏡、皮帶、游泳衣、鬧鍾、電池、充電器、轉換插座及變壓器、薄被、床單/床罩、衛浴用品、指甲鉗、剃須刀和應急葯品若干,另外可以攜帶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和MP3等物品。如果自己租用公寓,還需要攜帶簡單的廚房用品。
學慣用品一般包括:筆記本電腦(推薦)、軟盤、刻錄光碟、各種中文軟體,例如:window系統盤、word,photoshop等,鉛筆兩打(2B和HB)、橡皮、圓珠筆若干、水性筆(簽字筆)若干、彩筆、電子字典和單獨的計算器、文件夾若干、大書包、眼鏡、尺、小剪子、美工刀等。
以上就是對去澳大利亞留學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的介紹,希望對大家適應澳大利亞留學生活有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澳洲留學的相關信息,請關注天道教育平台的澳大利亞頻道,小編會為大家持續更新信息,歡迎您的訪問。
『貳』 如何快速適應澳洲留學生活
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來澳洲留學,很多同學在當地都會遇到適應的問題,雖然是因人而異,但我們怎麼做,才能適應當地的留學生活,從而有更好的學習生活質量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助大家的留學做好准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提高英文水平
英語水平和英語能力,往往是影響學生留學期間學業表現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在國外留學的學業質量和生活質量。對於准備到澳洲讀中學的同學們來說,到達澳洲後,往往需要先通過語言課程的學習。
語言課程的學習會為日後的中學主修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建議准備要到澳洲入讀中學的同學,在未出國之前要打好英文基礎,到達澳洲後要認真對待語言課程,並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備和思維的轉變,以盡快適應澳洲的留學生活。語言課程結束後,也要利用好一切可以說英語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對於留澳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同學們,雖然在入學前已經考好雅思,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獲得非常出色的分數,但是雅思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某些專業的科目會有很多專有名詞,未必就能夠快速適應澳洲的英文教學。
2、學習思維模式的大轉變
剛到澳洲的學生看到老師布置的作業會很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也不知道哪裡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英文能力不夠好也不敢與本地的學生組隊去完成作業,有時候也缺乏主觀能動性去深究問題等。
建議同學們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關於學習的介紹和活動,例如每個大學在開學的時候都有 Orientation
Week(簡稱Oweek),我們建議所有留學生都應該去參加。在 Oweek
中,有非常多的學校社團會招新,你可以了解到不一樣的校園文化,也可以適當地參加,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結識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每個院系都會有相關的日程,介紹他們院系的學習內容,如何使用各種工具去查找相關資料,會帶大家去教室和圖書館進行參觀,讓你提前熟悉環境。
3、擇校和選課要正確
首先,中學生留學選擇學校時需要考慮學校的學術表現、地理位置、國際學生比例、擅長學科、課外活動類型、學校設施等等非常多的因素。
另外,有條件的學生和家長可以在定校前到當地參觀了解學校,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選擇。
第三,在選校時,切忌眼高手低,選擇一所真正契合學生本身實際情況的學校有利於在澳洲當地學習的開展。針對本科和碩士學生,大家一般會先看院校排名,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該院校的專業特長還有所希望入讀專業的具體排名和就業情況、對國際留學生提供的服務和幫助、就業方面的指導、校園文化等等,這樣子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盲目地跟著排名走。
如何了解課程的信息、如何合理安排課程是解決選課難題的關鍵。針對中學生每所學校都會設置選課顧問老師,為學生提供選課方面的幫助。建議同學們多與學校的老師充分溝通,詳細了解信息後做出選課的決定。
『叄』 面臨「留學生荒」窘境的澳大利亞,有什麼好辦法解決現在的這種情況嗎
澳大利亞面臨留學生荒的窘境,想解決留學生荒的問題,要知道為什麼留學生都不怎麼願意選擇澳大利亞作為留學地了,因為根據市面上的一份調查,外國的留學生有接近60%,不建議選擇澳大利亞,而我們國內的留學生有接近75%的人反饋不建議選擇澳大利亞。
我們國內有無處不在的監控系統,天網系統就是想查一些東西總能查得到,但是國外人口密度比較低的城市基本上沒有那麼便利的監控,什麼都沒有,有你就找不到任何證據找到了也不能怎麼樣,因為當地政府跟我們對待留學生。是不一樣的,我們都是盡可能的優先幫他們處理,就是怕他們在我們這生活體驗不好,但是國外的政府就與之相反。
『肆』 澳洲留學生關於放棄中國國籍及未來個人發展的焦慮
看你的自己的了,如果你覺得在澳洲有歸屬感就待在澳洲,如果在澳洲感覺融入不了就回國。錢什麼的是沒底的,永遠有比你拿更多錢的人,關鍵是自己生活在澳洲幸福不幸福,考慮清楚這個,你的決定就很好做了。
另外我在阿大讀書,澳洲的物價絕對還是要比國內低很多的(你一定要什麼都折成RMB的話那沒辦法比),而且澳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都比國內好,我現在在澳洲混的不錯,LOCAL朋友也有很多,有了歸屬感,准備明年申PR,在此之前我有過你相同的困惑,但現在已經沒了,我決定留在澳洲,因為我有歸屬感,最後希望決定你是否留在澳洲的不是錢。希望有幫助。
『伍』 留學生心理問題如何解決
開學在即,又有一批同學奔赴異國求學。一個青春懵懂還沒真正長大卻時刻標榜自我的小大人,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一個人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感到無助和孤獨,甚至崩潰到躲到被窩里大哭......他們一邊承受著心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邊還要假裝像一切都很好的樣子,面對家長的關心還是報喜不報憂,在沒有得到有效途徑釋放壓力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
▲▲▲
心理問題的產生,就像身體得了感冒一樣,沒想像中可怕,卻也不可忽視,首先要了解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一是因為孩子正處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急切需要得到被認可和被尊重。因為語言和文化障礙,絕大多數留學生短時間內很難融入新同學的圈子,容易產生自卑感和邊緣感。
二是因為荷爾蒙的變化,情緒易波動,任何變化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
同時,當心理遇到問題時,中國留學生不習慣與別人分享。在外面受到挫折、孤獨、無助的時候,也很少知道該怎樣減壓,尋求幫助或解決問題。
如何應對心理問題
▲▲▲
孩子怎麼做
1、盡量讓自己去找到一種放鬆自己的方式
當壓力大時,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很多時候出於無奈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要保持一個不為了任何人只為了自己的愛好,那種讓你每次做起來就開心和享受的事情。
2、給自己設定目標,但是不要過分壓力,大學時間還很長
3、多交朋友,和真的了解你,舒服的人交朋友
我知道很多國際生在交朋友方面會給自己很大壓力,但是我覺得中國朋友和外國朋友都是需要的,不要強迫自己為了和美國人交朋友而交朋友。
二、家長怎麼做
1
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
比較輕度的心理問題可能就像感冒,也是可以自己康復的,首先不要小題大做,理性對待。
2
問題嚴重怎麼辦
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家長們也要及時干預,並通過專業人士(心理咨詢師)幫助來治癒心理疾病。對於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接受心理咨詢,不要諱疾忌醫。同時,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幫助孩子走出困境也很重要,建議家長不要擅自行動。
3
家長自身提高情商也很重要
因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也最重要。很多心理疾病的發生都來源於家庭,特別是人際方面的心理問題基本反映了家庭內部的不健康關系。因此父母用合適健康的方法與孩子相處非常重要。心理醫生只能解決孩子短期表現的問題,在長期的家庭關系處理中,還是需要家長一同努力,才能培養出孩子健康的人格!
《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留學生患抑鬱的比例是65%。留學生自殺事件也時常爆出。留學生群體的壓力,不止是學業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無法適應異國環境、顯著的語言文化差異、身邊缺乏家人或知心朋友的關注交流,甚至種族歧視、求職不公等壓力都讓遠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倍感孤獨和焦慮。幸好,政府、學校、學生自己都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除了哈佛大學,全美各地的大學也出現了很多由學生自發組織的心理咨詢小組,從旗艦學校蔓延到其他分校。
留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提前進行心理建設,北美教育會在給孩子的升學規劃過程中,讓學生提前適應國外大學的學習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以保證從國內到國外的順利過渡。在學生出國前,北美教育還會做一系列的行前輔導,大一期間還會持續提供選課指導,減少孩子在學業上的焦慮,讓孩子在國外輕松愉快地完成學業。
『陸』 10月去澳洲留學,有輕度焦慮症,醫生讓吃兩年的葯,分別是百憂解和奧氮平,應該怎麼辦呢
可接受遠程心理輔導治療,輕度焦慮症幾乎不需要吃葯!可求助職業心理師輔導治療化解。
心理師職業主要指從事非葯物心理咨詢或者治療的專業工作者,涵蓋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和心理科醫師等。在求助者和心理師之間,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的合格、資深心理師是可求助的心理助人專業人士。從事非葯物心理干預的才叫做心理師。心理師大體分為三個群體:
1、學院派。高校「廟大」、名聲大,學院派著書立說的多,職稱高的多。除了少數常年從事學生心理輔導的健康中心或兼職開業的老師,大多數心理老師未必有臨床心理干預能力。 2、醫院派。醫院雖有心理科、精神科,但是極少有真正從事非葯物心理干預治療的醫師。醫院派重葯物治療。除了體制的原因,部分醫師不熟悉非葯物干預而且對心理咨詢持不屑觀念,基本是鼓勵吃葯。須知葯物治標不治本,遇到庸醫連標(情緒調節)也治不了。
3、開業派--獨立或者合夥開辦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群體。開業派不像前兩類「吃皇糧」而在技能和效果上不斷刻苦精進,注重全人多因素干預治療,視需要也建議來訪者到醫院適當服葯調節情緒。國家有明確的職業資格考前培訓體系,即使是博士、教授,要取得心理咨詢師證,也需要接受規定的培訓,合格後取得人社部統一印製的certic培訓證。至2015年底,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合格持證者,已達到90.7萬人次,而持證只是進入行業的入場券,尚需不斷繼續教育修煉。部分心理咨詢師經驗豐富,也難免魚龍混雜,大部分還在學習發展。第三方按照標准做實際能力認證才是一個合理的評判方式。心理干預一樣人命關天,咨詢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的認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注冊心理師協會是專業心理師認證機構之一。
干預的深度和能力有關,分三個層次:
1、支持性心理干預。屬於撫慰,陪伴,提示等淺顯的心理支持性干預。家人、親友、智者、甚至網友等非專業人士,公益項目或團體也能給予有效幫助。電視媒體秀出來的,困擾者被專家巧妙、聰明、點化開竅的多屬於此類。更有甚者,有的電視台播出的心理訪談類節目是策劃的表演橋段。經過電視台剪輯配音,滿足大眾窺私、好看、好玩和好學的心理,雖然缺少深度,但是有很好的科普意義。有些心理困擾化解需要深度和過程,並不能茅塞頓開。
2、再教育型心理干預。需要專業心理師進行,價值觀澄清重整,文化取向釐清,現實沖突焦慮策略構建等咨詢性干預。大部分二級心理師經訓練合格後,可從事再教育型心理干預。
3、重建型心理干預。重建就是臨床變態心理的深度干預或者治療。成熟或資深心理師可從事此類干預,此類心理師占心理咨詢師比例不超過3%,具備此種干預能力。促進思維模式合理化,引導來訪者自我的「問題」探索發現,人格偏向矯正,情緒障礙治療等。典型的臨床心理障礙一般都需要數月的康復過程。中國注冊心理師協會注冊認證的心理師,部分可以從事系統性、結構性和深層次的心理干預。
心理師有分級和資歷深淺,但是對於求助者,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
網路求助有更多選擇,不必拘泥於本地。
『柒』 留學生怎樣緩解壓力困擾
《紐約時報》網站文章稱,耶魯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45%的中國留學生稱出現抑鬱症狀,29%的人稱有焦慮症狀。
這個數字令人震驚,因為美國大學里一般人群的抑鬱比例和焦慮比例只有13%左右。
中國留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發生的時候似乎只是一些小小的低潮:
錯過的課、失眠、突然缺席群體活動、充斥著陰郁形容詞的臉書長帖。
耶魯大學研究稱:近一半中國留學生曾被這四類壓力困擾!
1、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
2、難以與顧問建立信任
3、支付高額學費帶來的負重感
4、心理問題無法得到疏導
留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還有哪些?
學業壓力大
初到國外的同學往往在語言上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在這期間可能在學業上壓力會比較大。
也有同學會因為自己的實際留學生活與自己期望的生活不同而產生厭學現象,甚至因為目前的表現比以往差而陷入裹足不前的狀態。
(社交圈)孤獨感
來到陌生的一片土地,社交圈的全面斷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華人圈子裡活動怕不能融入當地文化生活,混跡歪果仁的圈子又時常遇到各種文化差異和價值觀挑戰,總是找不到安全感,孤獨感爆棚是留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
原有的心理問題爆發
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咨詢專業的Summer同學,曾在采訪時表示,很多同學在留學時期爆發出的問題,其實是原來就潛伏在自己身上的情緒問題,例如不健康的人際關系其實是不健康的家庭關系的映射。
這些問題在外部環境發生突變或壓力驟增時容易集中爆發。
新環境適應難
面對留學生活中的新環境以及新壓力,許多的留學生都會對自己的正常生活失去控制。
這種失控體現在很多方面,如有的留學生晚上失眠,需要喝掉一整瓶的紅酒來助眠;有的學生靠「買買買」緩解壓力;有的暴飲暴食,發胖或是暴?......
那麼2018年即將踏上留學之路的你是否也在擔心自己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當留學生們面臨壓力時,自己如何努力做出緩解?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准留學們,請記好
1
經常進行戶外運動
有人說,抑鬱是在家裡悶出來的,此話不無道理。戶外天地廣闊,空氣新鮮,陽光溫暖。
感覺被煩惱包圍的時候,不妨到戶外踏踏青,散散步,或者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項目,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體操等,堅持1-2個小時,就可以排解陰霾的心情。
2
保持心態平和
心理專家表示,輕度抑鬱症如何治療,首先要從心態上做好調整。
快樂的心態能使人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處於最佳狀態,促進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醯膽鹼,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提高機體的控病能力。
3
找人傾訴
不要掩飾失落情緒,學會傾訴煩惱。
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紙上,無論是多麼荒唐的或者在你認為是可笑的事情,不要急於去否定,你可以在鍛煉或者身心狀態有所緩解之後,再去看它,要知道,只是去看不必分析,因為這不是鍛煉你分析和認識的能力,你也不缺乏這種能力,而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4
聆聽舒緩音樂
臨床心理學上,有一種音樂療法,是心理醫生考慮抑鬱症如何治療時的首選方式之一。
5
做出理性改變
改變負面的思維方式。需要適當改變思維方式,別讓自己「鑽了牛角尖」,一直陷入負面的情緒中無法自拔。同時可以適當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可以把「高不可攀」的大目標分割成可以看起來容易實現的「小目標」。
家長,請您這么做
1、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
2、但是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家長們也要及時干預,並通過專業人士(心理咨詢師)幫助來治癒心理疾病;
3、當然,家長自身提高情商也很重要,因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也最重要。
最後祝大家成功申請到自己的夢校,留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