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與澳大利亞的國體 政體 國家結構形式 政黨制度 分別是什麼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閣,向議會負責。
政黨
(1)工黨(Labour Party):執政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該黨曾於1924,1929~1931,1945~1951年, 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系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幹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現有黨員近 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2)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對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在 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盟,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系。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0多萬名。
(3)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系,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
此外,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 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 等。
議會
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國會為兩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組成。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聖誕節前結束。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 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系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澳大利亞: 【州和領地的區別】
澳大利亞有六個州(State)和兩個領地(Territorry)。六個州分別是1901年之前曾各自獨立的英國殖民區,其他沒有被當時的殖民區管轄的地方,在1901年之後就成為聯邦政府直接管轄的領地。澳大利亞只有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州各自有自己的州政府,有州長(Premier),有州總督(State Governor),但領地沒有這些職位,領地自組政府的權力源於聯邦的授權,領地的最高行政負責人是行政長官(Chief Administrator)。州和領地的立法權有很大分別,州在某些領域可以自行立法,而聯邦不能幹預。領地也可以自行立法,但領地的立法權來源於聯邦政府的授權,領地所訂立的法律,聯邦政府如有不滿就可以廢止。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北領地曾經在1990年代對安樂死立法,不久即被聯邦政府宣布廢除。領地實際上歸聯邦政府直接管轄。
【六個州和兩個領地的簡介】
全國第一州---- 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 首府:悉尼,全州人口:約680萬人)
新南威爾士位於澳大利亞南部,是英國最早在澳大利亞建立的殖民地,現在是全澳人口最多的州,也是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農業、畜牧業、製造業和充足的能源原料及高度發展的服務業是新州的經濟基礎。
新南威爾士的海岸線長達1455公里,擁有美麗的港灣和沙灘。境內包括中部高原地區和大分界嶺山脈。新南威爾士州地處溫帶,氣候溫和。悉尼是新州的首府,擁有很多美麗的公園,在市中心的邊緣地帶有鬱郁蔥蔥的植物園和綠地,是散步的好去處。愛好戲劇的人會發現在這里全年都有各式各在的表演可供欣賞,表演的地方包括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
陽光之州---- 昆士蘭(Queensland, 首府:布里斯班,全州人口:約418萬人)
昆士蘭州位於北部。東瀕太平洋,西與北澳大利亞洲及南澳大利亞州相接,南鄰新南威爾士州,總面積1727200平方公里,人口418萬,是澳大利亞面積第二大,人口第三多的州。由於降雨量少,陽光普照,有「陽光之州」的美譽。
布里斯班是昆士蘭州的首府,人口約180萬,整個城市由布里斯班河環繞,寧靜優美,是澳大利亞觀光游覽的勝地,昆士蘭州還擁有黃金海岸、陽光海岸和大堡礁等著名旅遊地點。昆士蘭擁有很高的衛生、教育和居住水平,昆州幅員廣闊,氣候從熱帶至亞熱帶都有,夏天溫度在20攝氏度至30攝氏度之間,冬天氣候溫和,最高溫度10攝氏度左右。
節日之州---- 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 首府:阿德雷德,全州人口:約155萬人)
南澳佔澳大利亞大陸的八分之一,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州,面積98萬平方公里,人口160萬。海岸線長達3700公里。阿德雷德是南澳的首府,地處平原,位於遊客眾多的沙灘和阿德雷德山脈之間。南澳洲南部地區,包括阿德雷德在內,冬季氣候溫和,平均最高溫度為15攝氏度。夏天乾燥而炎熱,平均氣溫最高約29攝氏度。阿德雷德是一個規劃很好的城市,有寬廣的街道和公園,古老和現代的建築物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花園之州---- 維多利亞(Victoria, 首府:墨爾本,全州人口:約500萬人)
維多利亞州位於新南威爾士的南部,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部,面積不大,約為澳大利亞的百分之三,從該州在任何地區至墨爾本都不超過一日的車程。全州人口約500萬,其中三百多萬人口居住在首府墨爾本。墨爾本始建於1835年,是第二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亞的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的體育盛事之都,墨爾本是世界上唯一主辦過夏季奧運會、英聯邦運動會、和世界游泳錦標賽的城市,也是每年的網球大滿貫(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一級方程式賽車(澳大利亞分站)的主辦城市。
野花之州---- 西澳大利亞州(Western Australia, 首府:珀斯,全州人口:略多於200萬人)
西澳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整個西部地區,全州的人口僅有略多於200萬人。西澳州的西南部是一片長滿參天大樹的林區,這里土地肥沃,大部分人口居於此地。
珀斯市是西澳的首府,該州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這里。珀斯氣候宜人,風光美麗,被譽為「陽光之城」。珀斯人喜歡沖浪運動和享受戶外飯店的閑情逸致,也熱衷於在每年一度的珀斯節期間的各種戶外表演。最令珀斯人驕傲的是能俯瞰全城的國王公園(Kings Park),驅車穿過國王公園,便可對該市與斯旺河一帶的美麗風光一覽無余。
假日島嶼之州---- 塔斯曼尼亞州 (Tasmania, 首府:荷巴特,全州人口:48萬多人)
塔斯曼尼亞州是澳大利亞所有州中最小的一個,它本身是一個島嶼,留下早期殖民時代的很多風景和建築。這里許多古老典雅的建築從19世紀中葉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塔斯曼尼亞州的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為支柱,蘋果、梨和土豆在塔州的大部地區都生長良好。所以,塔州常常被稱為"蘋果島",如今蘋果從這里遠銷世界各地。霍巴特市作為塔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第二古老的城市,它始建於1804年。
北領地 (Northern Territory, 首府:達爾文,全領地人口:略多於20萬人)
北領地以其著名的「紅土中心」及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巨石-艾爾斯巨石(Ayers Rock)而驕傲。北領地主要的工業是礦業,肉牛飼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達爾文市是北領地的首府,位於該州的最北端,人口略多於10萬。這里以其悠閑的生活方式和美麗的海灘而令人嚮往。達爾文市是探訪最北端地區的最理想的必經之地。北領地的南部地帶是著名的澳大利亞「紅土中心」地域,由方圓數公里的紅沙沙漠和山脈組成。在這里您可以一睹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的風采,它是這一地區最壯觀的景點,它是一塊獨立的岩石,但恍如一座山那麼大,巨石本身在一天之內從早到晚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十分奇特。
首都領地 (Australian National Territory - ACT,全領地人口:略多於32萬人)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的面積為2333平方公里,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首都堪培拉,堪培拉位於悉尼和墨爾本之間,距澳大利亞阿爾卑士山不遠。市政府辦公大樓位於市中心,周圍有綠茵和花園環繞。眾多的公園和花園異彩紛呈,秋天整個城市看上去是一個金色的世界。除了蔚為壯觀的澳大利亞國會、政府大樓和工商界大廈外,堪培拉還有一個教育和學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是很多與澳大利亞有外交關系的各國大使館所在地,使館區風景優美,很多遊客專門前往使館區觀光。
② 比較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
兩者在教育體制上也有著很多的相同點和包容性。
學制
(1)本科:
本科教育在國外是最被重視的。無論是找工作還是申請博士,別人最看重的是第一學歷(也就是本科),如果在本科其間拿到好的成績,那麼對以後是會很有幫助的。和國內不同,澳洲和英國一般是三年制的本科(澳洲的ENGINEERING本科一般4年),而且學位會根據成績的好壞分等級。
在英國,三年的本科包括了授課和畢業論文,最後的成績評定按平時授課成績加上論文成績作為標准。最好的學位是第一等級榮譽學士(1ST HONOUR,一般70%以上成績),接著是2.1(SECOND UPPER),然後2.2(SECOND LOWER)還有就是3RD (3RD CLASS)。基本上在英國找工作或者繼續讀博士的要求是取得2.1或以上學位。
在澳洲,普通三年本科沒有等級之分,而且一般並沒有要求畢業論文,只要成績通過了,學分拿夠了就會有學位。對於成績好的會在畢業證書上加上GRADUATE WITH DISTINCTION.但是在這三年本科之上可以加讀一年榮譽學位年(HONOUR YEAR)。這一年會一半時間上課一半時間做論文,畢業後按成績和論文好壞評定等級。等級評定與英國相同。這一年並不是隨便可以就讀的,一般成績好的學生會收到學校的邀請加讀這一年(通常會有獎學金)。在澳洲找工作或者讀授課式研究生並不需要加讀那一年,只要三年本科成績好就可以直接升讀。
(2)授課式研究生:出國留學
在英國,授課式研究生一般為一年的MSC,MA學位,一般是10月初開學。每年3個學期。課程包括了授課和論文,要取得這個學位就必須兩個部分同時通過。在授課方面,可以從眾多的課程裡面挑選自己喜歡的。其中有些課程可能會和本科生一起上課,但是在考試時候的難度還是會有所區別,研究生的要求會比本科的要求高,所以考試相對比本科的難。至於論文,一般是在最後一個學期開始有大概三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前兩個學期授課,最後一個學期寫論文。在寫論文的過程中要收集不少的資料或者做一些研究,所以可以說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多少會有了寫研究經歷,感覺還是很受益的。
在澳洲,授課式研究生一般為1年半到2年,每個學校都有所不同。澳洲的授課式絕大部分不需要完成論文,換句話說只要完成授課的課程拿到學分就可以畢業。澳洲1年分兩個學期,每年2月和7月2次入學。專業課每年8門,必修課每年也是8們。一年是48個學分。
教學模式
國內一般需要完成期末考試並通過,那麼就可以通過該門課。但是在澳洲和英國,除了完成一門課的期末考試,還必須要完成平時的ASSIGNMENT和LAB.在我上本科的時候,認識的就有因為平時成績太差而沒有參加最後考試就直接FAIL掉一門的。不過其實這也是澳洲和英國教育模式的優點,不只是有理論(LECTURE+TUTORIAL)聯合實際(LAB SESSION),還有ASSIGNMENT逼著你去做。所以臨時的突擊在澳洲和英國不太通用。
工作機會
在英國,一般MSC畢業可以申請過度簽證在英國找工作。如果有公司接收,那麼該公司就會幫你辦理工作簽證,讓你長時間留在英國為該公司工作。在英國平均年薪起薪大概2萬5左右一年,好點的投行有4萬以上甚至根據職位不同會更高。
在澳洲,一般公司很少幫你辦理工作簽證,相反,他們會要求有澳洲居民身份(PR或者CITIZEN)才可以申請他們公司的工作。眾所周知,澳洲辦理移民相對容易,所以在澳洲讀書的同學基本是辦理了移民再找工作的。澳洲平均工資起薪大概4萬左右澳幣,好點的可以有6萬甚至8萬。
學費
澳洲大學本科是1.5到2.5萬澳幣每年,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0萬到15萬每年。生活費使館規定是1.8萬澳幣每年,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1萬人民幣。
英國本科是0.9到1.2萬英鎊,換算成人民幣就是9到12萬人民幣。生活費倫敦地區是1萬英鎊,非倫敦地區是8000英鎊每年。換算成人民幣就是8到10萬人民幣每年。
英國和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同屬英聯邦系統,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看淵源很深,兩者在教育體制上也有著很多的相同點和包容性。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英國和澳洲都強調引導型教學,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面對同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澳洲教育和英國教育,很多學生在選擇留學時常常舉棋不定。
綜合教育水準
專家認為,英國是老牌的世界教育強國,其根深蒂固的教育體系有著深厚的底蘊。綜合教學實力除了美國之外排在世界第二,全球前200位的名校中英國佔了30多所,尤其是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更是英國的特色,一年制的緊密型學制吸引了很多來自全球的學生。雖然澳洲的整體教育水準與英國相比處於下風,但澳洲的頂尖大學,如澳大利亞的「八所五星級名校」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等名校在教育質量上堪稱世界一流,而且這些澳洲大學在專業上都各具特色。因此,學生應遵循專業、學校為導向的原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去適合本人求學目標的大學,不必太拘泥於國別。
高校教學特色
由於英國的高校在數量和質量上整體超越澳洲,學生相對來說去英國留學有更寬的選擇面來接收高質量的專業教育,特別是一些英國的傳統優勢專業,如金融、管理、傳媒、電子通訊等。當然,外服留學的專家同時指出,盡管澳洲的大學在量上比不上英國,但頂尖名校的教育品質也是全球公認的。它們在一些專業上處於強勢地位,如會計、醫科,以及部分新興專業。
求學費用和簽證難易度
據介紹,英國的消費指數一向是領導全球的,因此無論是學費還是生活費都比澳洲要高。以讀本科課程為例,在英國一年的總花費要20—25萬人民幣,而在澳大利亞則只需15—20萬人民幣,在紐西蘭則更低,僅需12—15萬人民幣。在簽證方面,兩者官方都非常支持本國教育資源輸出,在政策上也不遺餘力地引導國際學生來本國留學。尤其是澳大利亞特別推出了電子簽證體系,大大加速了簽證的審批流程。總體上講,申請去英國或澳洲留學,只要申請人符合簽證條件,被拒的概率相對較低。
日後的發展空間
不少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常會考慮到畢業後的個人發展,應該說以發展為導向的留學觀也是合情合理的。兩者相比,英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區,實行比較嚴格的移民政策。但今年以來,英國政府為了吸引國際學生,推出了「國際畢業生計劃」,規定海外學生在英國取得本科以上的學歷後可留英一年找工作,一年後可繼續留英居住。而澳洲是傳統的移民區,政策上是鼓勵高素質人才和富人辦理移民。因此學生從澳洲的院校畢業後有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甚至直接移民。
總結:
以上就是英國和澳洲留學對比,其實無論英國還是澳洲,最重要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和國家。不要因為所謂的排名或者所謂的"英國"與"澳洲"的差別而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城市。不要幻想畢業的學校的名聲能帶來多少的光環。沒有最好的國家或者學校,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③ 澳洲中小學教育體制是什麼樣的
澳洲中小學教育體制:澳大利亞一共有12年的基礎教育,小學:1-6年級;初中:7-10年級;高中11-12年級。每年有1、4、7、10四次開學(塔斯馬尼亞州一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其中一月是主開學季。每個學期之後會有2-4周的假期,每年的聖誕節會有一個半月左右的大假期。學生周一到周五上課時間是9:00-15:30。澳大利亞很多地區是沒有高考的,但是有州會考,各個州有不同的州會考制度。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會將平時成績和州會考成績按照一定比例換算成ATAR成績用於申請大學。塔斯馬尼亞州、昆士蘭州、堪培拉地區全部按平時成績算;新南威爾士州和南澳州是平時成績的50%+州會考的50%;維多利亞州是平時成績的30%+州會考成績的70%。
④ 澳大利亞問題
(Tony, 2009)
對於正在考慮赴澳就讀高中課程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有3個核心問題需要做出決策,即要不要去澳大利亞就讀高中課程?應該何時去澳大利亞就讀高中課程?應該如何正確選擇高中學校?
影響時機選擇的客觀因素主要有四個。第一是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學生申請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學歷要求和年齡要求;第二是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學生申請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英文要求;第三是澳大利亞中等教育體制與中國國內中等教育體制的差別;第四是澳大利亞中學學制與中國國內中學學制的差別。
因素一:申請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學歷要求和年齡要求。
根據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條例,中國學生要獲得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最低學歷要求是9年級即初中畢業,這意味著國內中學生赴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最早得等到初中畢業;學生簽證條例同時規定,中國學生開始就讀澳大利亞中學課程時,倒讀不得超過18個月(not regress more than 18 months in the study),這意味著國內中學生赴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最晚不得晚於國內高三學年第一學期結束之前。從申請簽證的年齡要求來看,赴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沒有最低年齡要求,但是對年齡的上限有很明確的規定,即申請人在澳大利亞開始就讀10年級時,年齡必須低於18周歲,在澳大利亞開始就讀11年級時,年齡必須低於19周歲。
因素二:申請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英文要求
根據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條例,中國學生要獲得澳大利亞中學簽證,需要符合一定的英文要求。如果學生在申請簽證時未滿16周歲,沒有法定的英文要求,即不需要提供IELTS成績;如果學生在申請簽證時已滿16周歲,需要提供至少4.0分的IELTS成績,除非學生自身符合豁免IELTS的條件。在這里,豁免IELTS的條件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學生的初中英語成績必須不低於75%,第二層面是學生必須已經被國內的普通高中(中專、技校除外)錄取或者已經入讀國內的普通高中。
因素三:澳大利亞中等教育體制與中國國內中等教育體制的差別
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澳大利亞中等教育體制與國內中等教育體制的差異。與國內相同,澳大利亞學生也是接受了6年小學教育之後進入中學,中學分為初中、高中兩個階段;初中是四年制的,分別是7年級、8年級、9年級和10年級,高中是兩年制,分別是11年級和12年級。因此,澳大利亞初中的7年級、8年級和9年級分別和國內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對應,初中10年級和國內的高一對應。澳大利亞高中的11年級和12年級分別和國內的高二和高三相對應。那麼,國內中學生申請澳大利亞中學課程,應該申請進入哪個年級呢?首先,對於國內初三畢業的學生來說,應該申請澳大利亞中學10年級,因為澳大利亞中學10年級對應於國內的高一年級;依此類推,對於國內高一完成的學生來說,應該申請澳大利亞中學11年級,因為澳大利亞中學11年級對應於國內的高二年級。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國內高二完成想去澳大利亞念高中的學生來說,仍然應該申請澳大利亞中學11年級而不是12年級。這里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條例規定,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就讀高中課程的課程長度(不包括語言課程)不得少於16個月,第二是因為澳大利亞的中學評估制是持續評估制,學生如果不先讀完11年級的課程,將不能進入12年級學習。
因素四:澳大利亞中學學制與中國國內中學學制的差別
接下來,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澳大利亞中學學制與中國國內中學學制的差別。國內中學的新學年是9月份開學,第二年6月份結束。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一年四季與中國相反,因此澳大利亞中學的新學年一般是1月底開學,結束於12月初。一個學年分為兩個學期(semester),第一學期開始於1月底,結束於6月底;第二學期開始於7月底,結束於12月初。一個大學期(semester)由兩個小學期(term)組成,四個小學期(term)的開學時間分別為1月底、4月初、7月底和10月初。第一個和第二個term之間,第三個和第四個term之間分別有兩周的假期,稱之為study break(學習假期),第二個和第三個term之間有三周的假期,稱之為winter holiday(寒假),第四個term和來年第一個term之間有兩個月的長假,稱之為summer holiday(暑假)。
在分析了影響時機選擇的四個客觀因素後,我們來舉例具體說明。李同學,1993年10月1日出生,現正在國內就讀初三,若要選擇赴澳大利亞就讀高中課程,有以下五種時機可供選擇。
時機一:初中畢業出國
李同學最早可從2009年8月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一般為20周),並從2010年1月底(Term 1)開始就讀澳大利亞中學10年級,並於2012年12月完成12年級;李同學也可從2009年10月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並於2010年4月初(Term 2)插班就讀澳大利亞中學10年級,並於2012年12月完成12年級。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李同學的16周歲生日是2009年10月1日,如果他(她)中考成績不理想,沒有被國內的普通高中錄取,又不想或沒有信心考出IELTS成績4.0,根據因素二所講的申請澳大利亞中學簽證的英文要求,初中畢業後立即去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是其唯一的時機選擇。
時機二:在國內念完高一學年第一學期出國
如果李同學通過中考被國內某普通高中錄取,他(她)也可以選擇在國內念完高一學年第一學期再出國。在這種情況下,李同學將從2010年1月底(Term 1)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並於2010年7月底(Term 3)插班就讀澳大利亞中學10年級。他(她)開始就讀11年級的時間是2011年1月底,並將於2012年12月完成12年級。
時機三:在國內念完高一學年出國
李同學也可選擇在國內念完高一學年後再出國。在這種情況下,李同學將從2010年7月底(Term 3)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並於2011年1月底(Term 1)開始就讀澳大利亞中學11年級,於2012年12月高中畢業。
時機四:在國內念完高二學年第一學期出國
如果李同學選擇在國內念完高二學年第一學期再出國,他(她)將於2011年1月底(Term 1)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並於2011年7月底(Term 3)插班就讀澳大利亞高中11年級,並於2012年12月完成12年級。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插班就讀澳大利亞高中11年級後,由於只有半年時間用來完成11年級的課程,李同學將會面對較大的挑戰。
時機五:在國內念完高二學年出國
如果李同學等到在國內念完高二學年再出國,他(她)將於2011年7月底(Term 3)開始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英語預備課程,並於2012年1月底(Term 1)開始就讀澳大利亞高中11年級,並會在2013年12月高中畢業。
國內中學生選擇什麼時候去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這其中既要考慮以上所述的客觀因素,也要結合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如英語能力、學習能力和心理准備,還要考慮家庭的資金准備。正在考慮赴澳大利亞就讀中學課程的學生和家長,應在專業的留學顧問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出國時機,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備。適合學生自身的出國時機是最好的時機。
Henry Xu
Qualified Ecation Agent Counsellor(D472)
[email protected]
⑤ 澳大利亞教育的介紹
澳大利亞的教育質量具有一流水準,全國有38所大學及230多所專科技術學院。這些大學和專科技術學院幾乎都是政府公立學校(兩所私立大學除外),其教育體制由所在州政府管轄,因此行政體系各州略有差別,但基本上教育質量是由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控制管理,所以各校都能保持平均但同時又較高的教育質量。各學校的學歷文憑,是被各州相互認同且全國通行的。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被世界各國包括我國所廣泛承認。
⑥ 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是什麼
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雖然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真正獲得快速發展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走以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建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動企業參與,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是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近年來改革與發展的主要舉措。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重視高等職業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致力於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促使高等職業教育獲得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構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目前,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由兩類機構實施,一是獨立設置的TAFE學院。全澳共有230多所TAFE院校,它們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統,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主力軍。二是大學設立的職業教育部。它們成為澳大利亞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機構。此外,還有大量的私立高等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它們是以TAFE學院為主的公立職業教育系統的競爭者和其改革的重要外在推動力量。為了減少教育成本,節省學員學習時間,提高教育培訓效益,澳大利亞在過去十年中大力構建大學教育、TAFE與中學教育之間的「立交橋」,加強了各類證書、文憑、學位之間的相互溝通銜接。澳大利亞在高中階段也開設有TAFE課程,學分進入TAFE學院後被認可,以避免重復學習,從而擴大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對象。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化、課程結構模塊化、證書、就業一體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很好地將普教、成教與高等職業教育連成一體,建立起一種「立交橋」式的義務教育後教育體制,加強了職前與職後、初等、中等與高等教育的銜接,使得受教育者在高中、職教與高職院校、大學和在職培訓機構之間自由流動,在全國形成了以TAFE為主體的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網路。
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非常注重課程體系建設。高等職業教育能提供以實用課程為主的、非常廣泛的正式與短期專業技能訓練課程。其中,專業課程必須嚴格以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准和國家統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設置。每一類證書和文憑需開設多少門課程、開那些專業課程、課程模塊如何組合均由國家各相關產業培訓理事會及其顧問咨詢組織,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企業團體提供的課程需求信息和就業市場信息,根據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和能力標准而確定,並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而不斷修訂。目前,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的課程數量多、門類齊全,多達1500餘門。但所有開設的課程需經州教育部門和行業組織審核批准。所有課程必須在職業教育權威認證機構獲得認證和注冊,凡被注冊的課程均實行統一名稱、統一編號、統一學時數、統一能力標准和測試標准。學生修業合格即可取得國家和行業承認的資格證書或文憑。另外,澳大利亞在中學與大學也開設有相應的職業教育課程。課程長短從幾個小時到三年全日制不等。高等職業院校課程設置普遍採用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三結合形式,淡化理論課教學與實踐教學界限,二者並重,相互結合。所有課程中專業課程多,每門課時少,必修課與選修課並存。基礎課與專業理論課要求是「必需」「夠用」為度。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完整,非常具有特色。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澳洲移民的資訊,您可以登錄 澳洲鼎豐 官網查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⑦ 關於留學澳大利亞的細節
【文化教育】 澳大利亞的教育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這個人口前幾年才突破2000萬的國家,已先後有六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所有的澳大利亞學校教育都是根據個體的需要、能力與興趣而設,使得每個學生都得以發揮其個人各方面的潛能,並能運用於各行各業。 澳大利亞很注重教育,全國有42所大學及230多所專科技術學院。這些大學生和專科技術學院幾乎都是公立學校(私立大學只有兩家),教育體系各州略有差別,但都由聯邦政府控制管理,所以各校都能保持平均也較高的教育質量。各學校的學歷文憑,是被各州相互認同且全國通行的。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澳大利亞教育系統分為五大部分,它們是: 1.中小學; 2.由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構成的職業培訓系統; 3.為海外留學生提供英語課程的英語補習學校(ELICOS); 4.開設商業、飯店管理、航空學課程的私立學校; 5.大學。 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的系統,小學6年(即1-6年級);中學6年(7-12年級,不分初中高中);專科2-3年;大學3年。依據科系的不同,其修業年限也有差異,例如:文、商、理科3年,工科4年,法律4年或5年,醫科6年。一般要進入專科以上學校進修者,必須完成12年教育。澳大利亞學生在12年級畢業後若想繼續進修,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以實務課程為主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第二,具有學術理論性質的大學課程。申請資格以12年級的畢業會考成績為依據。 【各級教育】 小學:澳大利亞的小學教育體制因州而異,通常為六年制。在某些州,學生在上小學前還先上幼兒園或學前班。 小學通常設有以下課程:英語、數學、社會研究、藝術 (包括音樂、美術、手工和戲劇)與保健(包括體育和品質培養)。 中學: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首府行政區和塔斯曼尼亞州,初級中學年限是從7年級到10年級,如同中國的初一到高一;而在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初中年限則為8年級至10年級。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到此為止。在10年級以後,大部分的學生會進入高級中學11年級及12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二或高三)。 在初級中學里除了必修的課程以外,各個學校還開設有廣泛的專長或技術性的選修課程。在高級中學里,雖然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學習英文和數學這兩門課程,但是學校並沒有設定必修的課程,學生是依據自己興趣或將來自己可能選擇的方向來選修課程的。現在,有的學校甚至設計一些課程,來滿足一些不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的需求,而這些課程皆是與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PE)密切合作而設計出來的。讀完12年級後,學生結業評定是由學校內的測驗成績或校內連續考核加上最後一年的統考成績組合決定的。這些評定過程雖然因州而異,但是都是衡量學生是否能進入大學或其他高等教育系統的必要條件。 大部分的中等學校是綜合性的男女合校制。有些學校專門幫助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體系,這些學校也包括了某些TAFE學院。 大學預科班課程: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課程是為全海外留學生設計的課程,為他們所報讀的大學本科學習作準備,本地居民是不需要進入預科班課程的。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班是為了幫助那些已經在自己國家完成12年級的高中教育,但是無法直接申請進入澳大利亞的大學的申請者,通常為期一年。 學生在大學預科班所修的課程與將來他們要進入大學所修的課程必須相關。大學預科班的特色,就是學生不參加統考,只需成功地完成此課程,就可以直接進入自己所報讀並承認這項課程的大學。 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 Technical and Further Ecation,TAFE: 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是全國性的職業培訓教育體制,提供各種專業技能的訓練課程,大部分課程都更具實用性。 TAFE學院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種類繁多,為澳大利亞的勞動大軍提供所需技能訓練,包括專業、半專業,高級技師、技師及操作員等不同層次。TAFE的很多課程是與工業團體共同開辦的,以確保學生有實習的地方和最新的專業信息。TAFE是三級教育中最大的部門,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和培訓的主力軍,70%的澳大利亞中學畢業生進入其間學習。很多澳大利亞國民即使離開了學校或者年紀大了的時候,仍會因各種需要而前往TAFE接受培訓。例如,上了年紀的人如果發現自己需要學習電腦上網而又不想麻煩朋友鄰居的話,TAFE的短期培訓課程就是很好的選擇。 澳大利亞全國232所主要的TAFE學院中有98所位於主要大城市及各州首府,其餘134所則平均分布於各郊區城鎮和鄉村地區。 澳大利亞各州的TAFE的文憑資格都是全國互通承認,尤其大部分的專科文憑課程受到各大學的認可並可以轉移學分。TAFE的課程科系多而且廣,從短至數小時或幾天的培訓到長達三年的全日制課程都有;教學方式以課堂上課及實習為主,各科的評分以作業、課堂討論、實習和考試為依據。 TAFE課程包羅萬有,包括會計、秘書、營銷、企業管理、建築工程操作、藝術與人文、商業行政管理、烹飪、調酒、各種外語、資訊科技、工程技術、醫療保健、電腦操作、網頁製作、園藝、插花、服裝設計、美容美發、汽車維修、酒店管理、急救技巧、安全意識、油漆技巧、傢具製作、陶瓷製作、報稅知識等。 TAFE也提供英語進修課程給海外留學生,如英語強化課程、學術英語課程,同時還有12年級和大學預科班課程。
⑧ 澳大利亞的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
澳大利亞聯邦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心」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澳大利亞人均壽命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香港。
澳大利亞在五萬年前已有人類蹤跡,如今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當時從東南亞移來。17世紀後,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為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乘「奮進號」由英國前往大溪地。1770年,英國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或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至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英聯邦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采共和體製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2008年3月,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失竊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
澳大利亞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類似英國的西敏制,聯邦下議院有150個議席,每三年選舉一次。上議院代表各州利益,具有立法審議權,任期六年(註: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澳大利亞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必須參與投票選舉,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國家黨聯盟和澳大利亞工黨。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打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大利亞民主黨。
澳大利亞聯邦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制。現任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也是澳大利亞女王及澳大利亞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總督代表女王行使權力,有權解散國會,但實務上僅在總理建議下為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危機發生在1975年。
政府三大體系如下:
立法權:在聯邦議會(Parliament)。由上議院(The Senate)、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組成。
行政權:在內閣。成員有總理、各部會首長和各州州長。總督由內閣提名。
司法權:在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州法院。
下議院目前共150個席位,基本以各個州人口數分配,實行單一選區制。上議院席位則無關人口數,每州12席,北方領地和首都特區各只2席,共76席。兩院每三年改選一次。下議員任期三年,上議員任期六年,故後者每次只改選半數。下議院多數黨組成聯邦內閣,其黨魁為聯邦總理。
⑨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模式
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叫TAFE
⑩ 澳洲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澳大利亞教育由各個州政府獨立負責。在一般情況下,澳大利亞教育由三個層次組成:初等教育(小學),中學(初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學和職業學院)。在澳大利亞,法律規定在一定年齡之前必須接受教育。這個法定年齡因各個州有所不同,一般是15-17歲,一般在高中畢業之前。法定教育之後的教育納入澳大利亞職業資格體系。澳大利亞的學期因各個州和學院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小學、中學和職業學院從一月底到十二月中旬,大學從二月底到十一月中旬。
年齡
小學
幼兒園: 4-5 歲
預備班: 5-6 歲
一年級: 6-7 歲
二年級: 7-8 歲
三年級: 8-9 歲
四年級: 9-10 歲
五年級: 10-11 歲
六年級: 11-12 歲
七年級: 12-13 歲 (西澳大利亞, 南澳大利亞, 昆士蘭)
中學
七年級: 12-13 歲
八年級: 13-14 歲
九年級: 14-15 歲
十年級: 15-16 歲
十一年級: 16-17 歲
十二年級: 17-18 歲
大學
大學提供的課程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碩士文憑/碩士證書/學士學位/專科文憑
博士學位至少三年。碩士學位課程為一年半到兩年。學士學位課程年限三年,但也可能長達六年,另外一般修課時間多加一年就可以得到榮譽學位。專科文憑課程修業時間2-3年
學期和開學時間
在澳大利亞,從2月至11月為一學年。多數大學實行雙學期制,即第一學期從2月底到6月初,第二學期從7月到11月初。在中等學校及專科技術學院,通常是在2月初開學,12月結束,因學校不同每學年三個或四個學期。各TLICOS,TAFE和私立學校設立學年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你有興趣到其中一所就讀,你可以從注冊管理員或秘書那裡得到一份學年安排表。大學通常於3月初開課11月底結束,也因學校不同每學年分成二個或三個學期(SEMESTER)。最近,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在7月份也接受新生入學,但是同樣依據課程而異。
學 費
和許多西方國家不一樣,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是收費的。澳大利亞大學通常依靠收取學費來承擔高額的辦學費用。大學社有獎學金,但是數量相當有限,尤其對於大多數留學生來說,學費需要自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