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恩布爾辭職誰將成澳大利亞新總理
特恩布爾辭職,莫里森將成澳大利亞新總理。
據英國廣播公司最新消息,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莫里森贏得黨團會議投票,成為自由黨黨首,將成為澳大利亞新任總理。
21日,特恩布爾才在自由黨的內部表決中,以48票對35票擊敗挑戰其領導地位的前內政部長達頓,留任黨首和總理。
23日,特恩布爾再遭「逼宮」,被視為強硬保守派的達頓透露,他有信心已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可推翻立場溫和的特恩布爾。
來源:鳳凰網資訊
2. 保守、強硬、務實,擁有眾多光環標簽的莫里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保守、強硬、務實,擁有眾多光環標簽的莫里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莫里森有自己的一些特點,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莫里森是一個保守的人,他在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系方面,只會趨炎附勢而已。對於國家的經濟改革,以及國民的醫療改革,莫里森根本是雷聲很大,根本不下雨。可見莫里森這個人屬於外強中干,能力不佳的一個人。
3. 我想了解澳大利亞,誰可以告訴詳情
澳大利亞概況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面積】 769.2萬平方公里。
【人口】 2355萬(2014年8月)。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亞裔佔5%,土著人佔2.7%,其他民族佔18.3%。官方語言為英語。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首都】 堪培拉(Canberra)
【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任期5年。總督彼得·科斯格羅夫(Peter Cosgrove),2014年3月28日就任。
【重要節日】 澳大利亞日(澳國慶日):1月26日。
【簡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36735公里。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簡史】 最早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國慶日。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政治
【議會】澳聯邦議會成立於1901年,由女王(澳總督為其代表)、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議會實行普選。2013年9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眾議院。眾院有150名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3年。自由黨80席、工黨55席、國家黨10席、獨立人士2席、綠黨1席,帕爾默團結黨1席,凱特澳大利亞黨1席。現任眾議長布朗溫·畢曉普(Bronwyn Bishop,女,自由黨),2013年11月就職。參院有76名議員,6個州每州12名,2個地區各2名。各州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各地區參議員任期3年。現任參議長斯蒂芬·帕里(Stephen Parry,自由黨),2014年7月就職。
【政府】聯邦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該黨領袖任總理,各部部長由總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13年9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聯邦大選中以較大優勢戰勝原執政黨工黨組建新政府。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就任總理。主要成員有:總理托尼·阿博特,副總理兼基礎設施與地區發展部長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女),就業部長埃里克·阿貝茲(Eric Abetz),總檢察長兼藝術部長喬治·布蘭迪斯(George Brandis),國庫部長喬·霍奇(Joe Hockey),農業部長巴納比·喬伊斯(Barnaby Joyce),教育部長克里斯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工業部長伊安·麥克法蘭(Ian Macfarlane),通信部長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貿易和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國防部長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移民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6個州分別是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兩個地區分別是北方領土地區和首都地區。
【司法機構】聯邦高等法院是澳最高司法機構,對其他各級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並對涉及憲法解釋的案件做出決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組成。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特·弗倫奇,2008年9月就職。各州設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區和北領地區只設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澳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3年9月7日,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執政。領袖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領袖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2013年9月7日,陸克文(Kevin Rudd)領導的工黨在澳聯邦大選中失利,結束了六年的執政期。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其他小黨有綠黨、澳大利亞民主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重要人物】
彼得·科斯格羅夫:總督。1947年7月生於澳大利亞悉尼,畢業於澳皇家軍事學院。1968年參加越南戰爭。1997年任澳皇家軍事學院院長。1999年率國際維和部隊執行東帝汶維和任務。2001年任澳陸軍司令。2002年升任澳國防軍總司令。2005年退役。2014年3月就任澳第26任聯邦總督。
托尼·阿博特:總理,男。1957年11月4日生於英國倫敦,幼年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和法律學士,牛津大學政治學和哲學碩士。曾從事記者工作。1994年當選為澳自由黨聯邦下議員。1996年起,先後任霍華德政府就業、教育、培訓和青年事務部長駐議會秘書、就業服務部長、就業與勞資關系和小企業部長、衛生與老年事務部長等職。2007年自由黨大選失利後,任反對黨影子家庭、社區服務和原住民事務部長。2009年,當選自由黨領袖。2013年9月率領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大選,成為澳大利亞第28位政府總理。
【經濟】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化國家,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近年來,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之前的17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5%,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名列前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增幅有所放緩。但由於澳金融體系穩健,監管嚴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大,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好於其他西方國家。本世紀以來,礦業處於160年最繁榮時期,但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壓,經濟「雙速增長」問題突出。近兩年來,礦業繁榮明顯降溫,公共財政壓力上升,經濟增長有所放緩。
4. 澳大利亞總統叫什麼名字
斯科特·約翰·莫里森(英語:Scott John Morrison,1968年5月13日-,澳大利亞當地譯莫理遜),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為自由黨籍。
其出生於悉尼,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經濟地理學專業。現任澳大利亞總理(第30任)、公共服務部長以及自由黨領袖。
進入政界前,莫里森曾在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業及旅遊業中擔任公職人員與管理職位,並曾赴紐西蘭的旅遊部門工作過。返回澳大利亞後,擔任過新南威爾士州的自由黨部主管。在2007年的聯邦大選中莫里森當選為庫克選區的澳大利亞國會議員,自此進入聯邦政壇。
在自由黨於2013年上台執政後,莫里森先後在托尼·阿博特和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內閣中擔任過移民事務部長及財政部長等職。
2018年8月下旬,在前自由黨領袖兼國家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宣布辭職後,莫里森加入了與彼得·達頓、朱莉·畢曉普等人角逐這一職缺的競爭,最終在投票表決中獲勝,於8月24日出任新一任自由黨領袖及國家總理。
2019年5月,在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率領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多數國會席位,獲得連任,並得以進一步單獨組建聯盟黨的多數派政府。
當選總理之前
2007年11月24日,當選澳大利亞眾議院庫克選區議員並連任至今。2013年9月18日隨自由黨上台執政進入內閣,擔任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至2014年12月23日調任社會服務部部長,再於2015年9月21日調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2018年8月23日,正當自由黨內斗爭白熱化,暫代內政部長的莫里森,宣布禁止中國大陸電信業者華為、中興通訊進入澳大利亞5G網路。
5. 澳大利亞自由黨民調降至10年來最低嗎
8月27日,「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公布的民調顯示,澳大利亞人對聯合政府的支持度降至10年來最低。澳政壇經歷混亂的一周,24日將特恩布爾拉下台,莫里森擔任總理。
新聞民意測驗所民調顯示,在首選票方面,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支持度下滑4個百分點至33%;勞工黨與執政聯盟間的兩黨擇一民調,從兩周前的51%對49%擴大到56%對44%,勞工黨聲勢看漲。
澳媒體指出,莫里森必須在2019年5月前召開聯邦選舉,但選前可能面臨兩個席次改選。特恩布爾說過他計劃不久後離開國會,周末辭職的前外交部長畢曉普也可能辭去議員身分。
6. 莫里森作為澳大利亞領導人為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
2019年5月18日,澳洲總理莫里森領導的保守派聯盟黨(由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逆轉民調,一舉擊敗工黨,奇跡般贏得國會大選。
一、莫里森獲得連任
在連任期內,對於世界的氣候環境、經濟、各國戰略問題,莫里森作為澳洲的靈魂領導人物,為世界作出了如下的"貢獻"。
因為自己的不作為,在對全球的氣候、空氣質量也獨特的"貢獻";在莫里森的決策下,澳大利亞因為山火和疫情,經濟受到重大的打擊,也為世界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7. 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
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我們可以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來概括。
1、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國家,采礦業為主要工業部門,礦產大量出口,煤鐵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機械、鋼鐵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2、農業高度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經營,農畜產品產量高,並大量出口,羊毛產量出口居世界之首,肉類、小麥產量和出口量亦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五大糧食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聯邦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7)莫里森是澳大利亞哪個黨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主要政黨有以下三個: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6年7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蟬聯執政。現任領袖斯科特·莫里森。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2016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現任領袖邁克爾·麥科馬克。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最近一次執政時期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8. 莫里森的前任是誰
2015年9月15日,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在堪培拉澳大利亞總督府宣誓就職,成為澳大利亞第29任總理。
莫里森是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
9. 澳大利亞總統是誰
澳大利亞沒有總統。
澳大利亞沒有總統,實權在澳大利亞總理手中,這個國家的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大英帝國境內的自治領為主權國家,自此澳大利亞就獲得了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員,英國國王則是其國家元首。
然而這個標志著澳大利亞正式獨立的文件《威斯敏斯特法案》,並不是澳大利亞人弄出來的,是英國議會的決議。
英國雖然承認了澳大利亞的獨立,但是並沒有完全放棄宗主權,嚴格來說,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關系,並不同於英國和當初從英國獨立出來的美國之間的關系。英國女王仍然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雖然只是一個象徵。
澳大利亞總理的任命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政府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英國女王任命的。澳大利亞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
按照威斯敏斯特體系的慣例,澳大利亞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現任澳大利亞總理為斯科特莫里森。
10.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是誰
斯科特·莫里森
現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首,是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