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亞怎麼形成的
根據板塊漂移理論,是幾億年前與亞洲大陸板塊分離而形成的。澳大利亞屬於印度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為大板塊,又名澳大利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大洋洲的大陸、島嶼及鄰近的海洋。公元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澳大利亞聯邦被正式成立。
澳大利亞大陸:
亦稱澳洲大陸,是位於南半球大洋洲的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為769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的6個大陸中面積最小的一個。澳大利亞大陸屬澳大利亞聯邦。澳大利亞大陸四面被海所包圍,與南極大陸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塊完全被海水所包圍的大陸。紐西蘭並不屬於澳大利亞大陸。與其他大陸相比,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生物相具有很大的不同。
『貳』 澳大利亞是怎麼形成的
澳大利亞大陸亦稱澳洲大陸,是位於南半球大洋洲的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為769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的6個大陸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澳大利亞大陸屬澳大利亞聯邦。澳大利亞大陸四面被海所包圍,與南極大陸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塊完全被海水所包圍的大陸。紐西蘭並不屬於澳大利亞大陸。與其他大陸相比,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生物相具有很大的不同。
『叄』 早期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澳大利亞是如何建國的
在澳大利亞,19世紀40年代,就有人提出建立聯邦的建議,這可以說是澳大利亞「聯邦運動」的開始。但澳大利亞畢竟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各殖民區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建立的,雖然共同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有共同的政府形式,但在19世紀中葉,彼此之間互相競爭,缺乏溝通,各自關心的主要是本地區的事務和利益,無論政治家還是一般公民,似乎都沒有感覺到聯合的需要。
到19世紀末,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澳大利亞的人口急劇增長,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政治體制初步完善,民族經濟形成並得到迅速發展,立足於本民族的知識階層出現,民族主義和共和主義思想也深入人心。
各殖民區議會經過對憲法草案的多次討論修改,遞交給英國政府,英國政府對聯邦草案作了稍許修改。1900 年7月,英帝國議會在強調建立澳大利亞聯邦決不能損害或削弱帝國統一的前提下通過了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同月,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正式簽署了憲法文本。
1901年1月1日是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正式生效的一天, 也是聯邦宣布成立之日。澳大利亞終於擺脫了殖民地的地位,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
『肆』 澳大利亞民族國家是怎樣形成的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建立了,它的建立標志著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正式形成。
澳大利亞民族國家形成問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歷史問題。第一,「民族國家」理論首先是由列寧提出來的,後來斯大林在列寧的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資產階級民族的學說,因此探討這個問題,具有普遍的理論意義。其次,澳大利亞民族國家形成有自己的歷史特點,研究這些特點既可以深入研討澳大利亞歷史發展規律,又可以為深入研究馬列主義關於民族學說提供有力的例證。再次,我們知道,近代資產階級民族國家就其形成歷史而言,可分為三種類型。古老民族型,是在原有的居民基礎上形成的,歷史悠久的那些古老國家屬此類型。這種類型在世界上占絕大多數。結合型,是由原有土著居民和後來的外來移民逐步融合形成民族國家,如西屬拉美諸國以及馬來西亞和南非一些國家。移民民族國家型,主要是由外來移民逐步形成新的民族和新的國家。澳大利亞就是這種類型的近代資產階級民族國家,此外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紐西蘭等國也屬此種類型。由此可知,研究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史,對研究這種類型國家的歷史會有觸類旁通的作用。第四,馬克思主義史家對澳大利亞民族國家形成問題幾乎沒有作過正面的、系統的探討。而西方史家(包括澳大利亞史家)對這個問題又不十分感興趣,即使是有的史家探討了這個問題,但其觀點也不敢苟同。
『伍』 澳大利亞是怎麼來得有什麼歷史
來源: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
歷史:
1、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2、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3、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逐步向內陸發展。
4、1900年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
5、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5)澳大利亞怎麼建立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象徵:
1、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2、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陸』 澳大利亞怎麼獨立的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
約在2.5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的祖先系由東南亞移此定居 。在阿拉伯和中國文獻中都記載過這一南方大陸 。歐洲人自16世紀下半葉開始,多次遠航太平洋尋找這一大陸。17世紀初,荷蘭人最先登上大陸的西岸。1642年荷蘭人塔斯曼首先發現的那個島即現稱塔斯曼尼亞島,1644年又發現大陸北岸,統稱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J.庫克在大陸東南岸登陸,命名該地為「新南威爾士」。1786年,英國決定殖民於此。1817年定名為澳大利亞。1787年英國開始向澳東部殖民,建立了以悉尼為中心的殖民區。1788年英航海家菲利普率各批移民1030人(包括流放犯736人)來悉尼定居 。殖民初期,農業開拓不利,工業發展緩慢,經歷了史稱「黑暗年代」的艱難歲月。1830~1860年為澳大利亞政治、經濟 、文化的奠基期,也是它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期。1851年發現金礦,促使大批礦工和移民涌來。19世紀末,英國先後建立了6個殖民區。1900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首屆議會於1901年5月在墨爾本召開,1927年定都堪培拉 。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直至1983年,除工黨短期執政(1972~1975)外,均由自由黨和鄉村黨聯合執政 。1983 年 3月工黨在大選中獲勝,R.霍克出任總理。1984年12月 、1987年7月和1990年3月,霍克3次連任總理。1996年3月,J.W.霍華德出任總理。
政治 澳大利亞聯邦憲法由英國議會於1900年7月9日通過,曾於1907、1910 、1929 、1948和1967年對個別條款進行修改。憲法就聯邦制度、政府、議會的職責和權力,聯邦和州的關系作了規定。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1996年2月 ,W.P.迪恩就任總督。
『柒』 澳大利亞工黨以民主社會主義為准則,澳大利亞工黨是如何成立的
在澳大利亞真正稱得起的工人運動是1854年尤里卡採金工人起義。在起義中,工人們完全按照歐洲工人運動的方式有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再由政治斗爭轉向武裝起義,並採用了英國憲章運動的綱領和法國1848年工人起義的「共和國」口號。但這次工人階級的斗爭縣花一現,未能使澳大利亞無產階級因此而團結起來。
工黨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個政黨,其成員以工人為主,也包括一部分小資產階級分子。各殖民區的工黨組織綱領不一。各工黨組織成立不久,即在各自的殖民區選舉中獲得重大勝利。如新南威爾士的工黨建立後,在1891年的大選中獲得了36個席位,成為新南威爾士主要政黨。
『捌』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英國是如何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區的
在1770年的時候,英國的航海家,名字叫做庫克船長,意外的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東海,後來就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宣布這片土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戰隊之後變成了霸權,國家開始向海外殖民地擴張,在1840年的時候佔領了紐西蘭。
『玖』 澳大利亞經歷了多次戰爭之後,戰後澳大利亞是如何重建的
約翰·柯亭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去世時,澳大利亞工黨選舉自1941 年以來一直執掌財政部的奇夫利為黨的領袖。奇夫利出任總理後僅一月余,抗日戰爭便取得最後勝利。因此他的政府首要的任務是使澳大利亞由戰爭轉向和平。
第四是大力發展水電事業。戰後初年,澳大利亞經濟恢復與發展中最宏偉的壯舉是制定與實施斯諾伊方案,亦稱雪山方案。所謂斯諾伊方案是引斯諾伊河的水來灌溉新南威爾士州南部平原,並利用位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的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融化流下來的水的水力來發電。同時通過隧道把發電後的水引過山嶺引入屬墨爾本河達令河水系的圖姆特河,用來灌溉平原的乾旱土地,使之種植水稻、水果和制酒的葡萄,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農業和水、電綜合發展規劃,政府還可收水費和電費,以積累資金。
『拾』 澳大利亞什麼時候成立
澳大利亞在1788年1月26日成立。
澳大利亞歷史:
1788年1月26日,英國首批移民1350人乘坐11艘船抵達澳大利亞,之後,英國人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
1900年,全部六個英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很有現在「網路知道」投票選答案的味道呢),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 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由於1788年1月26日是首次有英國移民正式大批登陸的時間,且1月26日也是現在澳大利亞的國慶日,這個日子是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一致認定的澳大利亞建立時間。1988年1月26日,澳大利亞全國舉行過各種盛大的慶祝活動,紀念建立200周年,該年澳大利亞郵政發行的郵票的主題就是「澳大利亞200周年」。
1789年,英政府派遣新南威爾士保安隊,接替原駐新南威爾士的海軍士兵,協助總督維持殖民地的社會治安。1804年又建新殖民區於現在的塔斯馬尼亞州。殖民初期,新南威爾士經歷了史家所稱黑暗年代的艱難歲月。農業生產不利,食物需從英國、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等處運來。1808年,新南威爾士保安隊官員以反對取締朗姆酒貿易為由,廢黜總督W.布萊,稱朗姆酒暴亂。後英政府召回新南威爾士保安隊。1810年,L.麥誇里任總督。任職期間,興建公共設施、修築道路、設銀行、辦學校、鼓勵勘測開拓。1813年,W.C.溫特沃斯等發現越過藍山山脈的通道,找到開發新南威爾士西部平原之路。麥誇里使用刑滿釋放罪犯的政策,受到殖民地富有的自由移民的非議。自1820年起,英國改變了過去主要以流放罪犯為主開發澳大利亞的政策,自由民開始成批的移居新南威爾士。1821年麥誇里隱退。1823年,英政府通過法令,批准新南威爾士成立擁有有限立法權力的地方議會。1824~1836年,在莫頓灣、菲利普灣、聖文森特灣先後建立新的定居點。1825年,范迪門地從新南威爾士劃出,成為新的殖民地。1829年建立了斯旺河殖民地(今西澳大利亞)。1830~1860年是澳大利亞歷史上變化迅速的時期。養羊業的發展使牧場主競相佔有大片土地。為限制移民過多佔有土地,1831年頒布《里彭條例》,改向移民贈與土地為出售土地;出售土地的收入則用於援助來自英國的移民,以求緩和殖民地勞力的不足。1832~1842年,有近7萬移民移居新南威爾士。1840年廢除罪犯指派工作制,鼓勵自由移民以解決勞動力問題,從此英國不再向澳大利亞流放罪犯。19世紀50年代,新南威爾士南部等地發現金礦。1858年採金人數達15萬。淘金熱潮和養羊業的擴大推動了殖民地的發展。為利於管理和建設,1851和1859年先後從新南威爾士劃分出維多利亞、昆士蘭兩個新殖民地。1850年澳大利亞各殖民地政府法令通過後,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原范迪門地)、昆士蘭等殖民地相繼成立責任自治政府。在歐洲移民不斷開拓土地的同時,澳大利亞大陸的土著居民被逐至荒漠的內陸地區,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土著居民則慘遭滅絕。澳大利亞各殖民地責任政府成立後,各自為政,忙於本殖民地的開發建設,但也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關稅、交通、郵政、防務和限制中國移民的政策。為此,1863~1880年召開了 8次殖民地際會議。1880年11月,墨爾本殖民地際會議同意設一聯邦委員會,並決定由新南威爾士草擬聯邦委員會法案。1883年,成立聯邦委員會。1884年 8月,維多利亞、昆士蘭、塔斯馬尼亞和西澳大利亞殖民地,要求英政府支持聯邦委員會法案。1889年10月24日,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總理H.帕克斯發表演說,強調需要成立聯邦以鞏固國防,呼籲其他殖民地總理共商此事。1891年工黨成立。工會運動的發展打破了各殖民區的界限。要求殖民區之間自由貿易的呼聲日益高漲。1893年 8月在科羅瓦召開聯邦同盟代表會議,建議各殖民地採取措施為成立聯邦做准備。1898年就成立聯邦問題進行公民投票。1900年9月17日,英國女王簽署聲明宣布聯邦將在新世紀的第1天誕生。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在悉尼正式成立,原6個殖民地改為州。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定都堪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