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土如此巨大的澳大利亞怎麼300年來始終地廣人稀
環境問題。澳大利亞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處於乾旱、半乾旱狀態。這樣的環境,不適宜人類生存。
㈡ 澳洲移民大環境得優缺點有哪些
說起移民很多人想起的就是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一個國家的發展首先需要經濟的支撐,以上所說到的國家都是經濟發展的大國,其次就是一個國家的地質條件。
澳洲作為國際上的經濟大國之一,經濟發展必然是好的,其他的地質文化環境條件也是非常不錯的。是世界上求學率旅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想移民到澳洲的人們是非常非常多的。想要移民到澳洲,首先要了解澳洲移民條件。
所謂的移民條件就是指澳洲的政府頒布的有關移民方面的各種規定,不同的移民政策對應著不同的移民項目。首先應該整理清楚,移民政策跟移民項目是不是對應的?
首先從自身條件出發可以分為,年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是澳洲政府比較想吸引接納的人群。這方面人群有著年齡優勢,英語水平比較高。最好是有5年以上的國內工作經驗。對應的移民項目是澳洲國家比較支持的189獨立技術移民政策,澳洲政府頒布這項政策,為了就是吸引,年輕的有能力的人群移民到澳洲國家,為澳洲注入新鮮血液。
其次就是年齡大一點的中年人,而且英語水平一般,在國內工作經驗至少是5年以上,適合的移民對應項目是489偏遠地區州政府擔保移民,由偏遠地區州政府為你擔保移民的489,項目可以保證你移民之路的暢通,但是你只能在偏遠地區,生活和工作不能到繁華的市區去工作。
最後就是45歲以下的老年人英語水平比較差,但是工作經歷經驗比較豐富,這樣就適合僱主擔保移民,對應的政策是482。僱主擔保移民是由你的僱主給你做擔保,使你移民到澳洲這個國家。前提是你在僱主家幹活使之對你的為人非常喜歡才會幫你申請移民。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要英語口語水平比較高,工作水平比較豐富,再選擇相對應的移民項目,才能更好的移民澳洲。
溫馨提醒:移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㈢ 為什麼澳大利亞鐵礦開發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進行農牧業生產才真正拉開了澳洲開發建設的序幕。至十九世紀中期在維多利亞州發現了金礦後,移民驟增,掀起了淘金熱,一味無節制地毀林擴牧、毀草經農、過度放牧、開礦破壞,加上野兔成災(十九世紀中期為人們休閑打獵而引進,後來由於野兔數目驟增並泛濫成災,對植被造成嚴重破壞,澳政府使用一種粘液菌進行滅殺)、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蝕與風蝕)的發生與發展。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水土流失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水土流失已發展成連片,出現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嚴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亞是個平坦的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發量很大,陸地面積的75%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僅1983年的那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就撒下了200萬噸塵土;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捲起的塵土隨著氣流圍繞地球環繞了3圈;2002年掠過格里菲斯市的沙塵暴,一小時內給城市覆蓋了厚厚一層沙塵,使澳大利亞當年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卻沒有發生過大的沙塵暴。原因是重點圍繞牧場開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趨勢。
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隔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進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都不由農場主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下一年的載畜量。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嚴格實行輪牧。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進行農牧業生產才真正拉開了澳洲開發建設的序幕。至十九世紀中期在維多利亞州發現了金礦後,移民驟增,掀起了淘金熱,一味無節制地毀林擴牧、毀草經農、過度放牧、開礦破壞,加上野兔成災(十九世紀中期為人們休閑打獵而引進,後來由於野兔數目驟增並泛濫成災,對植被造成嚴重破壞,澳政府使用一種粘液菌進行滅殺)、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蝕與風蝕)的發生與發展。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水土流失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水土流失已發展成連片,出現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嚴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亞是個平坦的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發量很大,陸地面積的75%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僅1983年的那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就撒下了200萬噸塵土;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捲起的塵土隨著氣流圍繞地球環繞了3圈;2002年掠過格里菲斯市的沙塵暴,一小時內給城市覆蓋了厚厚一層沙塵,使澳大利亞當年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卻沒有發生過大的沙塵暴。原因是重點圍繞牧場開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趨勢。
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隔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進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都不由農場主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下一年的載畜量。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嚴格實行輪牧。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㈣ 關於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
天然資源
澳大利亞地大物博,天然資源豐富,包括有鑽石、綠寶石、黃金、銀、礦物等。由於這個些天然寶藏大部份仍未開發,因此澳大利亞是現時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地理形勢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獨特而多元化,在同一個國家內可找到截然不同的自然風貌,既有未受污染的海灘和潤澤的熱帶雨林,又有巍峨的山脈和浩瀚的沙漠。在澳大利亞廣博的土地上有十四個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如此多姿多採的景色,你又豈能錯過?
氣候情況
澳大利亞的四季與北半球地方剛好相反,但大部份時間氣候溫和。在一年之中,大部份地方有3,000小時以上或七成時間都是陽光普照。在澳大利亞,不妨戴上太陽帽,塗上太陽油,盡情享受舒適怡人的天氣!
自然環境
地方名勝
澳大利亞的名勝舉目皆是。除了悉尼歌劇院和毗鄰的海港大橋外,還有眾多名勝,分布於多個美麗的城市、險峻的懸崖、幽靜的海灘和廣博的沙漠之中。
本土時區
澳大利亞可分為三個時區:東部標准時間(包括新南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塔斯曼尼亞及澳大利亞首都領地),中部標准時間(包括南澳大利亞和北領地),以及西部標准時間(西澳大利亞)。中部標准時間比東部標准時間慢半個小時,而西部標准時間則比東部標准時間慢兩小時。
經濟
澳大利亞的國民生產總值對於一個人口不到2千萬的國家來說是相當大的。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亞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是中國大陸(人口l1.9億)的一半,與韓國(人口4,400萬)和墨西哥(人口9,200萬)持平。
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19世紀以來,澳大利亞人一直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澳大利亞在社會基礎設施方麵包括教育、培訓、衛生和交通等投入的資金相對比較多。
在國際貿易方面,物質商品的價值同先進的製造業和知識產權的價值相比,有下降的趨勢。澳大利亞的經濟正順應這種趨勢進行調整。它現在越來越側重於向具有高價值的製造業和服務業方向發展。
勞動力的結構反映出一種以強大的服務業為代表的先進的、都市化經濟。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活動正在以高於澳大利亞經濟一般經濟增長率2倍多的速度迅速發展。這有助於平衡由於持續地對新的、生產性固定資產大規模的投資造成的部分國際收支逆差。
澳大利亞在19世紀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工資劃定製度,利用工業法庭對報酬和條件進行裁定。現在這種趨勢是做出更加靈活的僱用安排。
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公司都把澳大利亞作為其業務經營基地。澳大利亞對於其貿易夥伴來說,還是一個對外資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以澳大利亞為基地的跨國公司從事重要的業務活動。
澳大利亞的聯邦政府與六個州政府和兩個自治地區政府共同分擔職責。
昆士蘭州位於澳洲大陸的東北部,從約克角半島的熱帶雨林伸展到溫帶地區。東北海岸旁蜿蜒著著名的大堡礁。昆士蘭州首府是布里斯班。該州在布里斯班、凱恩斯和湯斯維爾三個城市都建有國際機場,為來自海外的旅行者服務。
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是悉尼,它是英國當年在澳洲最早建立的殖民地,現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悉尼將主辦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悉尼的港灣大橋和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悉尼機場已成為澳大利亞通向世界各地的國門。
1911年,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聯邦首都堪塔拉的所在地建立澳大利亞首都地區。堪培拉市內有聯邦議會、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高等法院和戰爭紀念館,參觀者紛至沓來。
維多利亞是澳洲大陸上面積最小而人口佔全國第二位、人口密度最大的州。首府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都市,曾承辦195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墨爾本市民酷愛觀看體育比賽,該市亦因每當賽事一起便人潮如涌而著稱。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為風靡全國的"墨爾本杯"賽馬日,墨爾本將這天定為公共假日。當比賽開始時,全國許多人普遍地暫停工作,觀看電視轉播。
位於澳洲大陸東南的塔斯馬尼亞島及其周圍許多島嶼,隔巴斯海峽與大陸相望,構成澳大利亞最小的一個州。首府是霍巴特。該市是每年舉行一次的悉尼-霍巴特盛大帆船賽的終點。
南澳大利亞州的創建與其它州不同。它沒有接納被放逐犯人的歷史,而是從建立私人殖民委員會起始。首府為阿得雷德。每兩年在這個城市舉行一次豐富多彩的文藝節,這已成為國際文化藝術的盛會。
西澳大利亞州的面積約相當於整個西歐。西澳人口為200萬,其中70%以上居住在首都佩思。首府附近的弗里曼特海港曾主辦首屆美國在境外舉行的"美國杯"國際帆船比賽。
北部地區的面積相當於法國的兩倍多,人口則不到20萬。達爾文是北部地區的首府。艾麗絲泉城是其主要的內地城市。這個地區有重要的旅遊勝地烏盧魯(艾雅斯巨石和卡喀杜國家公園)。
㈤ 澳大利亞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我認為目前澳大利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1、資源保護的問題。因為澳大利亞能夠承受居住的陸地只有佔全國國土的大約20%,其他西部和中部都是不適宜人居的沙漠和乾旱的土地,所以相對而言,水資源顯得特別的稀缺;2、開發旅遊資源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澳大利亞經濟資源主要來源於礦產和海洋資源和島嶼旅遊開發,比如大堡礁等群島,但島嶼旅遊資源開發開放有過度情況,反思這幾年的環保工作是跟不上旅遊業帶來的破壞,我們在其中的開放的島嶼上看到不少遊人丟棄的垃圾,特別是塑料袋,這是不能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物質,看到周邊靠岸附近都有漂浮的這些垃圾,讓我們深感政府對生態環保工作跟不上的焦慮;3、鑒於上面提及的1和2點問題,就產生了第3個問題,這就是在保障環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基本原則上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和開發資源的問題,這個尺度如何把握的問題。
㈥ 澳洲環境特點是什麼
澳洲大部分地區炎熱乾燥、雨量少。東部沿海一帶降水豐富,為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極適合人類居住。
㈦ 如何解決澳大利亞環境問題
從事社會研究的休·麥凱說:「作為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擁有自己的住宅已經紮根在我們民族精神的深處。」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擁有自己的住宅依然是人們的「夢想」,而且十分盛行。許多年輕人從父母家裡搬出來,到城市附近租房暫住,直到有能力在郊區購置一處帶花園的住宅。
「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將會促使這些租房族變為買房族」,休·麥凱說,「他們大多可能在市中心租房暫住,但他們會開始企盼著在郊區建立自己的家園,營造出這種澳大利亞養兒育女的完美氛圍」。
「外向型」的生活
出生在英國的休·特恩布爾目前在墨爾本的拉特羅布大學教授傳媒研究。她注意到澳大利亞郊區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郊區,因為澳大利亞人更加喜歡戶外生活。
「你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花園,而是一個戶外娛樂場所。」特恩布爾女士說,「一個室內廚房和一個戶外燒烤區之間的關系是很直接的--戶外燒烤區讓你多了一處做飯的地方,一個娛樂和享受生活的場所。這樣,澳大利亞人在郊區把野外叢林生活的理想與退居室內的城市生活理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郊區,這兩者才有了完美的結合。」
特恩布爾女士還指出,這種是一種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的生活方式,加上四周的高柵欄,這樣鄰居們也看不見你們。
環境問題
水
澳大利亞是地球上最為乾旱的大陸,一些環境問題也由此產生。乾旱總是給澳大利亞帶來威脅,連年的低降水量使得大片土地無法使用傳統耕作方式耕種。
各州政府經常對家庭用水和工業用水進行限制,以此來節約水資源。但是由於有大片草地和花園,加之澳大利亞人對水上運動的熱愛,澳大利亞人一直是世界上的用水大戶。
火災
在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會經常摧毀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和農田。一八五零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隔十三年左右澳大利亞就會出現一個叢林火災頻繁發生的季節。一九三九年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叢林大火造成了七十一人死亡。從此以後,澳大利亞人開始關注他們的生態系統。歷史學家湯姆·格里菲思說,當時的一個皇家委員會曾經指出,歐洲人沒能向原住民好好學習。
「原住民從不生活在叢林中心地區」,他說,「他們生活在叢林邊緣。而且他們利用焚燒的方法開辟出許多通道和邊界。這樣即使發生叢林大火,也不會蔓延開來。」
是否採用焚燒或清除矮小灌木方法是頗有爭議的熱門話題。
鹽
經過兩個世紀的叢林砍伐和採用歐式農業耕種法,現在澳大利亞人認識到需要改變這種做法了。由於很多支流被改道用於灌溉農田,曾經蔚為壯觀的墨累-達靈河水系現已面臨威脅。
森林砍伐和過度灌溉已經導致大規模土壤鹽鹼化。地表和地下水源鹽分增高正在給大片農村地區造成影響。
演員傑克·湯普森對環境問題十分關注。「一七八八年以來,澳大利亞被砍伐的樹木已達兩百億棵,這一數目真是觸目驚心。」他說,「現在,我們每一天都會因為土壤鹽鹼化而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在我們下一代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可耕地,也就是可用於生產糧食的土地,將因為土壤鹽鹼化變得無法耕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澳大利亞政府正著手進行一項為期七年、耗資十四億澳元的項目,目的在於降低土壤鹽鹼度和清理河道。
㈧ 澳大利亞的社會環境
婦女地位問題 , 一直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世界各國,不論強大弱小,富裕貧困,婦女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沒有婦女地位的提高,沒有婦女境況的改善,就不會有真正的社會進步。爭取人權如果失去了婦女地位這重要的一半,也就不能求得其真正的意義。婦女平等,在某種程度上說,對全人類尋求更好的社會生活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種族和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的社會特點。在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里,婦女地位和兩性平等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同時,婦女地位的確立和改善,兩性平等的進程,也會受到多種族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其中的阻礙和困難不可忽視。
澳大利亞一直是婦女運動的代表。澳大利亞的女權主義者們可以自豪的說,70年代以來,社會對婦女的態度以及國家的婦女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她們功不可沒。1972年惠特拉姆工黨政府當選,他意識澳洲婦女們的新情緒,著手在就業與育兒方面進行重大改革,在澳大利亞的公務員中實行男女同工同酬,承認了婦女的同等就業機會,並做出了產假的規定。
雖然澳大利亞是最先給與婦女選舉權的國家之一,但是,遲至《聯合王國公民權利法案》通過41年後,婦女才被選入聯邦議會。以世界第一這樣良好的開端,卻使獲得參政權利與實際進入議會之間的時間相隔居西方世界最久,真是一個諷刺。那麼原因是什麼呢?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婦女在澳大利亞社會中的實際地位。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一樣,婦女在澳大利亞也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工作被認為是無所謂的,婚後就會放棄工作,否則會不被人們所接受。還有很多其他的惡習和陋俗,直至二站後,人們的觀念才有所改善。但是,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和多種族又為婦女平等的進程設置的重重阻礙。
筆者就澳大利亞社會的這一特點入手,分析了多元文化下的澳大利亞求得兩性平等的阻礙,並分析總結,提出的解決問題,清除阻礙的建議和辦法。
文章共有六個部分組成。簡介部分對澳大利亞的多元特性做了綜述。然後用四個章節來具體分析。第一章就澳大利亞的婦女構成做了分析,並具體分析了土著婦女和移民婦女兩大群體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第二章對性別歧視和澳大利亞的婦女運動做了簡單的回顧。第三章是對澳大利亞婦女的現狀做出的介紹。第四章是全文的重點,指出多元文化下澳大利亞兩性平等的阻礙。筆者就澳大利亞本土社會男性佔主導地位著手,通過對男女地位關系,種族問題,多元文化,婦女的不同移民背景,以及婦女本身該如何處理本族文化與澳大利亞社會的主流文化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兩性平等的阻礙根源,並尋求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辦法。在最後的結論部分,筆者就社會政策和婦女本身等幾個方面給出建議,對解除澳大利亞兩性平等的阻礙進行了理論上的嘗試。
婦女地位在整個人類社會至關重要。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多元文化國家裡更是不可忽視。盡管困難重重,阻礙不斷,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全世界都會對婦女有更新更平等的認識。多元的澳大利亞也會成為一個對男性女性同樣重視的不折不扣的平等社會。
㈨ 西澳大利亞環境如何
澳大利亞的人文環境
1,無論辦什麼事,不用再托關系,陪笑臉,該辦的事填好表格就能辦成。一次到州政府去辦事情,表格遞上去以後等了 半個小時沒迴音,就很生氣,跑過去說都等了這么久為什麼還 不理我。原來是辦事的人把我給忘了。不僅賠禮道歉,還把手續費二十元給免了。立刻不生氣了,還有點不好意思。想起出國前去省教委辦手續,不僅在門口站了兩個小時,還因為多問了一句話挨了半天罵。記得當時自己對自己說:「活得真沒有尊嚴。」
第二,澳大利亞是平民社會。大家都過心平氣和的生活,不攀比,不炫耀。事實上澳大利亞是「平民」國家。有人告訴我:上海姑娘上街購物時,總是把名牌專賣店的袋子拎在最外面,好讓所有人都看到。我認識的一個北京女孩,說她老公在日本大使館工作,事實上她老公自己擺貨攤。到澳大利亞以後,認識的大部分人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生活。我有一個整天吹牛的表妹,現在也改了毛病:別人都不吹,她還吹什麼?
第三,澳大利亞人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夏天在學生宿舍做清潔工,剛開始笨手笨腳的。每次做錯了,監工就再教一次怎麼做,一次又一次,沒一點不耐煩。而我認識的教授們(除了計算機系以外)都非常和藹可親。除個別老師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非常好的人。有人說澳大利亞人種族歧視。我工作兩年多了,並沒有深刻感觸。偶爾會有這樣的人,但是比起中國人對農村人的歧視,他們絕對是小巫見大巫。
第四,喜歡澳大利亞的教育。中國教育,用四個字形容:摧殘人性。我們這里有個訪問學者,他的小孩來澳大利亞的時候已經上三年級了。在澳大利亞讀了兩年書以後,他爸爸的工作沒了,只好准備回國。這個孩子知道以後,跟他爸爸說:你們回去吧,隨便讓誰收養我好了,反正我死活也不會回去!
第五,澳大利亞是法制社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叫警察。記得在國內大學工作時,兩個青年教師的太太鬧矛盾,接著大打出手,然後這兩位為人師者也大打出手。想必到了澳大利亞的人,不會再動手打,就是動嘴吵,也要小心罷。我們鄰居一對中國夫婦,就是吵嘴讓警察捉走了。在澳大利亞就是這樣:影響了其他人,就會有法律制裁的危險
㈩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這么差
18世紀英國殖民者到達澳洲時,帶來了一種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就是兔子。這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兔子,在缺乏天敵的澳洲內陸幾乎是食物鏈頂點的存在。再多的野草都架不住上百億只野兔瘋狂的咀嚼,最可怕的是,在冬季飢荒來臨之前,餓得奄奄一息的兔子們把土裡的草根都刨出來啃掉,斷絕了其他食草動物的生機。在殖民者登陸的幾百年裡,因為兔子而滅絕的澳洲本土動物超過百種。勤勞而勇敢的澳洲人民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開始了長達數個世紀的「人兔之戰」。澳洲史上損失最慘重的生物入侵事件--兔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