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離澳大利亞那麼近,怎麼沒發現澳洲大陸
目前談地理大發現都是講歐洲白人是如何「發現」新大陸,而事實上根據考古推測,澳洲土著人就是從印尼登陸的澳洲。
而且,在澳大利亞土著部落遺址中發現過中國的瓷器,一種推測就是從位於蘇門答臘亞齊的蘇丹國(16-17世紀)流傳過去的。
⑵ 印尼和澳大利亞外交關系怎麼樣
印尼澳關系
1950年建交。2005年4月蘇希洛總統訪澳大利 亞,兩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2007年3月,兩國聯合舉辦次區域部長級反 恐會議。7月,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訪問印尼,兩國決定從2007年8月開始 對建立自由貿易區進行為期一年的可行性研究。11月,印尼國會批准了兩 國政府簽署的防務協議。2008年6月,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訪問印尼。2009 年1月在澳大利亞_印尼部長級會議上,印尼方與澳方對口部長就兩國政 治、經貿、環境和氣候等領域合作進行會談。10月,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 赴雅加達出席蘇希洛總統的就職典禮。2012年7月,印尼總統蘇希洛訪澳。 2013年7月,陸克文再次當選澳大利亞總理後,首訪國家即是印尼。
⑶ 98印尼華人慘案 印尼人如何看待
那些野蠻人是不會認為自己有罪的,多少當年的殺人者現在還好好的活著,只有國家足夠強大才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
⑷ 中國和印尼簽15億美元煤炭大訂單,澳大利亞真的懸了嗎
中國跟印尼之間簽訂了一項合同,是有關於煤炭供應,將會從印尼進口約15億美元的煤炭,對這件事情很多記者說,中國跟另外一個煤炭的供應商,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關系,更加惡劣,以至於我們不需要他們了。據印尼的大使館在公眾號上面發布的公告去看,印尼在2020年11月25號的時候應邀出席中國煤炭采購會,在雙方領導的見證之下,國之間的煤炭供應商進行了合作,利用雲采購的方式進行溝通,采購了2872萬噸煤炭,金額14.67億。這位大使在言語當中表示煤炭是兩國雙邊貿易當中比較重要的商品。
而這一次中國跟印尼簽訂煤炭供應協議,澳大利亞還會再次受到打擊。間歇澳洲政府在對華態度上面時常出現上躥下跳的局面,並且就外交態度不斷的去炒作兩國之間的貿易問題,而澳大利亞也不斷的為自己的豪橫行為找借口,還不斷的給中國扣帽子。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澳大利亞將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商,在有損自己利益的情況之下,還不斷的打壓中國,真的不知道美國給澳大利亞吃了什麼迷魂葯。
⑸ 為什麼那些弱小的東南亞國家,總想打我國南海領土主意呢
對中國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海上,尤其是中國在南海的利益。
在中國的較小鄰邦中,東南亞海洋各國受中國影響最小。它們與日本和美國經濟關系密切,而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卻十分有限。它們從中國那裡感受不到什麼直接的軍事壓力。它們能像中國的南海主權提出挑戰,相信中國缺乏報復能力。目前,這一形勢對中國尚無重大威脅。那些國家跟中國相距遙遠,由南海充當天然緩沖區。日本和美國不曾利用它們的經濟勢力促使東南亞國家聯合反華,一旦北京與華盛頓或東京關系惡化,東南亞海洋就可能被用來從一個方面孤立和遏制中國。
以下我將從三個方面論述中國在該地區所面臨的經濟,政治,軍事的安全問題。
一.中國在南海,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的利益訴求
中國在南海首先需要包圍的是自身對該地區的領土領海主權。在這一要求的背後是中國對南海航道要沖以及豐富的石油,漁業資源的追求。然而這些利益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從1970年代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紛紛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並各自派兵侵佔南沙的一些島礁。目前,越南已佔領南沙二十七個島,礁,灘,並已開采大量油氣;菲律賓已佔領八個島嶼;馬來西亞佔領四個島嶼;汶萊也對南沙部分島嶼提出主權要求,但未派出人員進駐;印尼雖未對南沙公開提出主權要求,但單方面宣布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實際侵佔中國傳統海疆5萬平方公里。而中國隊以上做法並無有效的遏制手段,多數情況下只能在外交方面做出一定姿態。隨著時間的拖延,那些國家更願意使南沙問題國際化,最終迫使中國接受現實。
中國在南海及其周邊地區的另一重大利益就是保障該地區航線的暢通無阻。近年來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外貿也就意味著我國的許多戰略物資都要依靠海運。如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這些物資的運輸航線都要經過東南亞地區,所以保證這一地區的運輸線安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與他國處於敵對或戰爭狀態下,敵方及其盟友必然運用其海空軍力量對這一地區進行封鎖,而這將是中國所不能容忍的。
中國在這一地區所需包圍的利益與其在該地區的力量存在嚴重失衡。這種失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該地區的地區性大國的相對力量和周邊的世界性大國的絕對力量過強。二.中國的綜合力量,尤其是海空軍力量對該地區的影響不足。
二.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國家的力量對比
南海及東南亞地區的力量對比形勢顯示出一種犬牙交錯的狀態。以南海為中心,順時針觀察可以發現之一地區集中了數各地區及世界性大國。世界性大國有,中國,日本,美國(以其西太平洋的龐大基地群為依託,顯示和保持其力量存在)。地區性大國有,韓國,印尼,澳大利亞和印度。其中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3個——美國,中國,印度。公認的核門檻國家有2個——日本和韓國。該地區的戰略形勢大致可以概括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之勢。其他地區性大國基本可以控制自己的領海,東南亞國家在東門的框架內既合作又斗爭。印度則在控制印度洋的基礎上進一步尋求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張,而北印度洋則是連接馬六甲海峽到中東產油區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通道。
保衛海洋利益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呢?根據一般說法,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海洋利益的爭奪也概莫能外。但在海洋利益的爭奪上則集中表現為海空軍力量的對比。同時這種對比實質上也等同於綜合國力的對比。在各方之中,美軍無疑是海空力量之首。由於美國奉行軍事全球戰略,東南亞地區也就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在應對和處理該地區的事務時,美國全球的軍事基地,海軍艦隊,空軍連隊都可以有效地相互配合,體現出一套完整的戰略。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美國在太平洋部署有海軍第3艦隊,第7艦隊和第5艦隊的大部分艦艇。其中包括6個航母戰斗群。這一力量足以在東南亞地區形成壓倒性優勢。與美軍相配合,日本的海上戰略近年來逐步轉向殲敵於洋上,保衛2000海里的海上運輸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八.八」艦隊和常規潛艇的任務就是配合美軍在「周邊有事」時實施護航,補給,反潛,掃雷等任務。應該看到,日本的艦隊名為自衛隊是為一支力量不容小覷的海軍。其擁有艦只的先進程度,更新速度和作戰能力不僅遠高於一般國家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世界一級水平。這一美日戰略同盟構成了東南亞地區最強的力量。再加上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力圖實現北進並與美國結盟的政策,等於將自己也綁在了這個戰車上。在西太平洋上形成了對南海海域的戰略包圍。這股力量在中國與美日在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或其他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上發生摩擦導致軍事對峙甚至沖突是勢必利用其軍事優勢封鎖南海及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那所產生的後果將對中國的安全十分不利。
在日益強化的東盟框架內,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利用東盟組織聯合在一起與中國討價還價,試圖增加在南沙細沙問題上的談判籌碼。並希望藉助美日的力量去平衡和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在軍備上,東南亞國家著重加強了海空軍力量的建設。從1990年到1995年,東盟六國軍費年增長7%。從1990年到1995年,東南亞國家就已經出現兩輪購買新式飛機的高潮。1990年到1994年這些國家大多購買當時先進的美製F-16戰斗機,而在1994年到1995年則把注意力轉向燈為先進的F/A-18和俄制Su-27戰斗機Mig-29戰斗機。此外,新式直升機,海上巡邏機和導彈護衛艦級潛艇等先進裝備在東南亞地區也很受歡迎。
平心而論,東南亞國家所采購的武器不僅數量有限,而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它們各自的力量與中國的海空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由於有南海的天然阻隔以及中國缺乏足夠的力量投送能力,所以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明顯欠缺影響力,處於相對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衛自身利益也就顯得十分困難。中國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它們的領土爭端時便覺得力不從心。
印度與南海和東南亞地區的關系同樣十分微妙。北印度洋作為連接馬六甲海峽到波斯灣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為關鍵。這也就是說,控制了馬六甲海峽並不等於保證了運輸線——特別是石油運輸——的安全,只有進一步控制了北印度洋才算是大公告成。然而鑒於印度一直對中國懷有戒心和其稱霸南亞與印度洋乃至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戰略。我們就應該可以容易地看到印度對南海和東南亞的影響。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裝備各型艦艇約150艘,總噸位30餘萬噸,居世界第7位。主站艦艇包括3艘航空母艦(其中1艘在建中),8艘驅逐艦,18艘常規潛艇,12艘護衛艦,23艘輕型護衛艦,3艘導彈艇,18艘掃雷艦艇,20艘兩棲艦船。此外,還有5個海軍航空兵中隊,裝備各型飛機157架。其中作戰飛機86架,包括「鷂」式戰斗機20架,其餘大半為反潛機。印度海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位居亞洲前列。
與以上各國相比,中國海軍的特徵是艦船數量眾多,但現代化程度不夠,船齡過長。從功能上說,欠缺足夠的防空反潛與掃雷布雷能力。但這些不足正在得到有效改善。1999年下水的167號導彈驅逐艦以及此後向俄羅斯購買的兩艘「現代」級驅逐艦無不顯示了中國海軍在新世紀走向遠洋的趨勢。現在仍在建的4艘驅逐艦與若干054新式護衛艦更是代表了我國最高的造艦水平,在某些功能上甚至可以與美國的「阿利 伯克」級相媲美。在潛艇方面,中國雖然擁有70餘艘常規潛艇和4艘漢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但其中大多數為老舊的R集和明級潛艇,新研製的宋級潛艇和已服役多年的漢級仍有許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中國潛艇部隊的質量令人擔憂。但我國已從俄羅斯引進了4艘先進的K級常規潛艇以彌補不足,相信還有後續的發展計劃。在岸基航空兵方面,以前只能依靠轟-6與少量的Su-27。現在的形勢已開始逐漸好轉,新進口的Su-27,Su-30與國產的殲轟-7和空中加油機將加強中國在南海地區的空中力量。一則可以在該地區爭奪和掌握制空權,二則可以增強對地攻擊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新進口和生產的飛機數量有限,且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戰鬥力。所以中國在南海地區空中力量的增強還需假以時日。據外國軍事專家分析,2010年前中國將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據稱該航母已在大連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屆時航母的加入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海軍艦隊的防空反潛和對地攻擊等多方面的作戰能力。
三.中國在南海,東南亞地區可能面臨的危機
如前所述,該地區的形勢確是紛繁復雜犬牙交錯。無論是該地區的危機還是鄰近地區的沖突都會波及到這里。二中國則可能捲入兩類沖突之中:一類是與美國及其盟國因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等問題而引發的沖突;二則是中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因南海島嶼領土主權,資源爭奪而發生的摩擦。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到印度與中國在這一地區發生海上摩擦的可能性。
在第一類沖突中,南海海域將是一個主要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交戰雙方將互相攔截對方的商船或迫使其接受檢查,以阻斷或削弱對方的運輸。對日本和台灣來說,海上交通線極為重要。因為它們都是外向型的海島經濟,除了糧食可以自給外,像石油,鐵礦石等重要的戰略物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道交通線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同時他們還十分懼怕港口被水雷封鎖,以至運輸癱瘓。如果未來沖突一旦發生,中國大陸一定會對其採取以上兩種戰法,同樣它們也會以牙還牙採取相同的手段。而美國的海上力量則處於另一個重量級上,其部署在太平洋上的6個航母戰斗群的力量是中國海空軍在遠海無法與之抗衡的。但美軍不會在所謂保衛台灣的戰斗中使出全力,因為它們並不想把一次局部戰爭擴大為中美之間的全面沖突,畢竟中國對美本土具有報復能力,且全面沖突並不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美之間的海軍力量會始終處於變化之中。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時常超過預想,而美海軍的規模在整體上卻在壓縮。在2015年之後中美在西太平洋上的海空軍實力對比將有較大改觀。加之中國一直奉行一種所謂「不打無准備之仗」的原則,相信中國在有一些把握之後將會有所作為。如果中國能在未來的海戰中取勝,南海和東南亞的現有格局將得到改變,東南亞國家將不再視美國為在該地區影響巨大的國家。中國的地位和利益則將得到保證。
⑹ 印尼與澳大利亞有何歷史糾紛
海域爭端,東帝汶問題等
⑺ 你怎麼看待澳大利亞這個國家
地廣人稀
生活富足
普通老百姓的私家花園就有幾畝地。
⑻ 印尼距澳大利亞那麼近,為什麼沒發現澳洲大陸
怎麼沒有啊,那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是怎麼過去的啊,按目前的考古和證明,澳大利亞的土人和東南亞甚至中國河姆渡文明有著相關的聯系與文化淵源。
⑼ 澳大利亞印尼一直有矛盾是怎麼回事
澳洲土著人根據考古推測就是從印尼登陸的澳洲。
目前談地理大發現都是講歐洲白人是如何發現新大陸。
⑽ 中國有對印尼動核武器嗎
親美的國家有:日本,新加坡,現在的阿富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這個國家現在也有親美傾向,印尼,印度因為需要裝大也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所以也要拍美國的馬屁! \r\n親華的國家有:巴基斯坦,朝鮮,寮國,柬埔寨,緬甸,尼泊爾,哈薩克,伊朗, \r\n韓國呢說不準,但是現在是親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