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對你的態度與看法
澳大利亞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後獨立.但仍然算是英聯邦的國家之一.與英國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澳大利亞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
沒錯,英國女王應該稱得上是他們的精神領袖.澳大利亞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國歌。弗雷澤就任總理時,曾以《馬蒂達》作則國歌。1977年6月21日規定:由州主持的儀式,以《前進吧!美麗的澳大利亞》作為國歌;由英國女王或聯邦總督主持的儀式,則以《天佑女子》作為國歌。
㈡ 如何與澳洲華人聊天
最可行的方法當然是直接聯系大使館,可以先聯系駐華澳館,再聯繫上駐澳的中國大使館。
㈢ 如何看待澳大利亞籍華人回國拒絕隔離這件事情
這種人就是無理取鬧,本身自己就已經不是中國籍了,還這樣撒野,就這種情況就算是中國籍人也一樣從嚴處理更何況你還是個「外國人」。
華人是指已經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人。 「華」是中國的古稱,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華人稱為「僑人」和「僑士」,外籍「華人」之稱謂從「華僑」演變而來。
中國人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明清時期,也有的稱為「華人」,「中華人」等。
海內華人:居於中國大陸及港、澳、台等傳統中國固有領土之上的華人。
海外華人:移居國外的華人及其後裔,「海外華人」有時被簡稱為「華人」,但語境中須有「在中國以外」的情形才准確。
㈣ 澳大利亞的資料 急急急!!!!!!!!!!!!!!!!!!
服務業是澳大利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
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泰國和丹麥。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萊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塔斯馬尼亞等。
著名旅遊景點
紅色巨岩 艾爾斯岩石 Ayers Rock
艾爾斯岩是位於澳洲北領地-愛麗斯泉市西南 470 多公里處的巨大岩石。只要沿著一號公路往南,車程約 5 個小時,就可以看到這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岩石-艾爾斯岩。
世界海洋遺產 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有四百種活的珊瑚,顏色從一般的藍色、鹿角棕色到錯綜復雜、難以置信的粉紅及紫海扇,簡直是個五彩斑爛的神奇世界。
維多利亞大洋路 Great Ocean Road
大洋路上,最引人注目的便屬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的石灰岩懸崖,這里也是攝影師最鍾愛的澳洲自然景緻。
中部沙漠的奇跡 波浪岩 Wave Rock
澳洲波浪岩是世界第八大奇觀,這大岩石並非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連接北邊一百公尺的海頓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荷馬岩、駱駝岩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岩石。
昆士蘭熱帶雨林 Rainforest
於 1974年, 澳洲被認可並列入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之一,其中之一:為熱帶雨林區; 熱帶雨林位於昆士蘭省的東北部. 熱帶雨林被描述為」最古老的世界」。
藍山國家公園 Blue Mountain
藍山國家公園屬座落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在2000年被列入自然類世界遺產。藍山全地區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
悉尼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築物,更可以說是悉尼市的靈魂,並列於舉世文明的建築物之列。悉尼歌劇院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
宗教與多元文化
宗 教
澳大利亞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各種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等在這個國家並存。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亞存在的宗教信仰約100種之多。根據澳大利亞的平等機會法,任何人不會因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種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視。過去的二十年,澳大利亞信仰宗教的人數逐漸減少。2001年的普查數據顯示,25%左右的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占總人口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它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
澳大利亞唐人街
者佔6%。
盡管有宗教信仰自由,教會還是滲透到澳大利亞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力很大。在澳大利亞各大小城鎮,雄偉的教堂建築多不勝數。澳大利亞三分之二的私立中小學是由羅馬天主教教會開辦的,由於富有的家庭喜歡把子女送往私立中小學,因此天主教或者教會學校對澳大利亞青少年一代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平日生活中,教會既竭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增加信眾,教會也盡力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困難。找房子、尋工作、覓戀愛對象、訴心中煩惱、求車搬家、唱卡拉OK,跳舞娛樂、燒烤郊遊、湊夠打麻將的人數,都可以通過教會或者在教會認識的人來解決。從某程度來說,澳大利亞教會的不少功能,有點類似中國的居委會、工會、婦聯和街坊鄰居的作用。
對華人移民來說,教會往往是他們認識澳大利亞的途徑之一。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教會也總是歡迎。華人的教會往往有廚房和吃飯的地方,活動時有很多志願人士幫廚,不少人還從家中帶來家常小菜或家鄉特產。禮拜後、查經前,大家熙熙攘攘的吃喝玩樂,說短論長。在禮拜天吃飽喝足之後,大家還組織各種娛樂活動。所以,到教堂走走,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的必然
澳大利亞唐人街
特性。移民不僅讓澳大利亞維持人口增長,而且改善了人口老化。移民和多元文化為這個國家注入了活力。澳大利亞政府鼓勵不同種族或民族的居民,包括土著人,在家裡或公共場合象使用英語一樣地使用他們的母語,也鼓勵任何背景和任何民族的人們保留他們自己的文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各州各領地的政府甚至提供各種援助和津貼,去獎勵發展多元文化的人士、團體和組織。
從主流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亞屬西方文化;它的生活方式與西歐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亞的生活大多是輕松而友善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都喜歡這里充滿機會的生活。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閑暇時光尤其是周末,許多人喜歡聯朋約友到酒吧飲酒談天、欣賞音樂,或者到公園燒烤游樂。澳大利亞的城市都給人開闊的感覺,有很多開闊的公園和綠地點綴其間。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公園是免費的,公園連圍牆也沒有,四面八方都是進出公園的小徑。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將人們帶入城市近郊的國家公園。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692.htm
回答時間:2010-12-3 17:14
向TA求助 回答者: 阿獃wwww | 二級採納率:16%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2條
你這叫問題嗎,不明白啥意思。
回答者: sunnymummy | 十級 | 2010-12-2 20:55
dqwdq
回答者: 雪藺Q月 | 一級 | 2010-12-3 21:41
轉發到:
㈤ 關於澳大利亞華人
2006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數據
全國76%屬於英國後裔 其次是義大利後裔佔10% 華人越佔6%
自1996 年以來,澳大利亞海外出生人口中數量增加最多的群體的出生地依此是:紐西蘭 (~98,000),中國 (~96,000), 和印度 (~70,000)。在家庭中最為廣泛使用的外語是漢語(粵語 1.2%,普通話1.1%),其次是義大利語 (1.6%)和希臘語 (1.3%)。
㈥ 澳大利亞華人簡介
澳大利亞華人
漂泊
早在19世紀初,就有華人來到澳大利亞。50年代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發現金礦,吸引大批中國廣東一帶的華工紛至沓來。淘金潮過後,一部分華工回到故鄉,另一部分人則留在 澳大利亞從事種植、洗衣、木工等職業。由於華工的到來形成了與白人工人的競爭,於是在白人工會的鼓勵下,澳大利亞各州和聯邦政府先後實行了排斥華人和有色人種的白澳政策。
足跡
自19世紀以來,在澳華人就為爭取平等自由的生存權利進行著不懈的努力。這期間,出現了許多為民呼籲奔走、受人尊崇愛戴的人物,如著名僑領梅光達、第一位華人律師麥錫祥、著名僑領劉光福等等。以他們為代表的一代代華人付出的努力,推動了 澳大利亞的文明腳步。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徹底廢除了白澳政策,開始倡導多元文化,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澳華人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安家
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約有80萬,佔澳大利亞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這些華人有著各自不同的來澳經歷,他們組成了不同形式的家庭:有的形成龐大的家族;有的三代同堂,共享天倫;有的僅僅是兩個人的天地;還有才踏上這片國土的新移民家庭……
創業
初到澳大利亞的華人,不論你原來有著怎樣的身世和家境,有著怎樣的資歷和地位,當你踏上這塊遼闊而陌生的土地,盤算著如何節省囊中越來越少的鈔票的時候,你必須思考的是:如何活下去?除少數投資移民技術移民外,到 澳大利亞闖天下的華人大都有一段讓他們刻骨銘心的打工謀生經歷。然而打工並不是他們來澳大利亞的最終目的,以此為起點,許多人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踏上了自已的創業之路……
挑戰
自19世紀淘金潮以來,移民澳大利亞的華人大都從事種植業、手工業、飲食業或商貿業。80年代以後新技術革命的出現使人們面對更多的就業選擇,同時也面臨著對自身素質的挑戰。一些老移民的後代和新移民開始涉足科研、教育、電腦、電信、保險、房地產等行業,其發展勢頭令人矚目…… 信任
自19世紀六、七十年代澳大利亞政府實行多元文化政策以來,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有了與歐洲移民一樣的競爭權利和發展機遇,於是,一些華人憑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人民和政府的信任,有人成為教師、律師、公務員,有的人當選為市長、州議員、聯邦議員……
求學
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1998年出現了第一位公立學校培養的高考狀元,他來自中國。盡管當今在 澳大利亞的華人,絕大部分算不上是富人,但其子女學業優異考入名牌大學的卻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中華民族傳統習慣的影響、異域生存競爭的壓力使然。
鄉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有的已經四代五代,有的僅僅三年五載,還有的剛剛走出國門。不管他們出去多久,對隔海相望的故鄉,都有著無法割捨的情感和魂牽夢繞的眷戀。中文學校、中文報紙、中文電台、中國藝術、回鄉尋根旅遊團、為家鄉水災捐款的義演……種種文化現象和社會活動都凝聚了在澳華人對故鄉的一往情深。
傳承
在遠離故鄉的澳大利亞土地上,早年定居的華人一代代繁衍,新移民也開始安家立業。沐浴著南半球的陽光,他們依然保留著許多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那些團結互助的社團組織,那種歡度佳節的喜慶氛圍,那套代代相襲的飲食習慣,還有那一座座古香古色的中國城……
融合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為了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發展,近年來聯邦政府大力倡導多元文化。 近200年中,有許多華人與從歐洲移民或其他種族的移民組成家庭。除了血緣上的融合, 澳大利亞華人與其他民族在語言、習俗等諸多方面也潛移默化地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融合是移民國家的突出特點,是人類進步發展的歷史必然。
紐帶
自從華人踏上澳大利亞大陸的那天起,就成為連結中國與澳大利亞的一條流動的紐帶。在人類社會已步入現代化的今天,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和通訊的快捷使兩國的交往合作更為密切,而經常往來於中澳之間的 澳大利亞華人已成為溝通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最佳使者……
未來
除了土著,華人是早期到達澳大利亞的民族之一。縱觀歷史,今日澳大利亞華人的生存狀態、精神面貌和社會地位與白澳政策時代相比,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展望21世紀,在多元文化的社會, 澳大利亞華人將與其他民族一起在 澳大利亞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自已的作用。
㈦ 怎樣找到自己的澳大利亞留學社交圈
基本上可以大致分為華人圈和Local圈。
而華人圈子又可以分為:
游戲宅(絕大多數男生)IT專業和金融專業居多,多為本科或者碩士
家庭雖說不算太富裕,但是夠吃夠喝夠小玩一把,本身在國內上大學也習慣了「換一個地方打LOL」的氛圍,自然而然的把習慣帶來了這里。這些人又以國內2+2學制的生顯著(就是國內大學2年再帶學分轉移到澳洲),所以他們的社交圈主要分布在國內一起過來的同學+語言課認識的新生。
2.度假鍍金黨(在國內有家族或者家庭產業的,或者是部分女生)HR或者Marketing居多,本科多
家庭比較富裕,出來混個大學文憑便回國接手上一輩的基業。他們之中不少是高中畢業或者高三在讀就出國了,基本上是從Foundation(預科)+語言課學起,這部分人群和游戲宅圈子也是高度重合的。
3.正在移民(男女均有,多數已婚或長期同居)IT和商科佔多數,也有部分工程師和科研人員,本碩博
這部分人基本已經畢業,脫離並永遠脫離啃老族范圍。大部分人被卡在雅思四個7的門檻上,也有些為了買房白天上班晚上打工賺外快。有些人由於工作簽申請失敗或者職業評估失敗需要其他的學位,所以會再回到大學拿下一個學位。
4.深造(男女均有,已婚居多)各式各樣的PHD
這類人的圈子基本上遠離了以上三種。
㈧ 華人在澳大利亞的地位怎麼樣
澳大利亞文化不是太多元,和加拿大完全相反,澳大利亞的外來人口比較難融入當地文化,其實只要你個人素質比較高,享受到尊重也不是很難
㈨ 怎樣才能認識一些澳洲留學生呢
上tigtag 或者 澳洲華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