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稻什麼時候收割,水稻收割時間
水稻的收割時間不能一概而論,依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有區別。水稻收割最佳時間是以水稻達到生理成熟來確定的。
1、水稻達到生理成熟的標準是籽粒內干物重達到最大,也就是完熟期。從外觀上看,當每穗穀粒穎殼95%以上變黃或95%以上穀粒小穗軸及副護穎變黃,米粒定於變硬,呈透明狀,這時是水稻收獲最佳時期。
在生產上,要注意水稻成熟期的栽培管理特別是水分的管理,一些地區常因後期撤水過早而影響籽粒飽滿度。水稻在灌漿結實期合理用水,可以達到養根保葉,輕稈活熟,漿足粒飽滿的目的。
為此,在成熟前7~10天左右灌最後一次水,具體時間可視土壤含水量及天氣和籽粒成熟情況靈活掌握。
2、另外,根據不同的區域,在種植方面,有早稻、晚稻和一季稻之分,有些區域,一年種植二季(南方地區多),有些一年種植一季(或者是兩年三季,北方地區多),還有一年能種植三季的(海南部分區域)。再加上播種時間、品種生育期等因素,所以具體的收割時間,它不是一個確切的日期。
比如5月上旬播種的一季稻,生育期是140-160天之間,收獲時間會在10月上中旬;而一年兩熟的區域,早稻會在7月下旬收獲,晚稻會在10月中下旬收獲。
(1)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水稻收割的注意事項:
1、水稻收割不要過早或過晚,過早的話,稻粒還不飽滿,並且含水量過大,青米率多,導致品質不好,產量低還賣不上價錢;過晚的話,掉粒情況會加重,影響產量,另外外觀品質下降,在銷售時,也會早稻壓價。
2、如果部分區域今年有倒伏現象,可以早收割,以免收獲期出現降雨,引起發霉、生芽的情況,損失能減少一些算一些。
3、收獲下來的水稻禁止大堆存放,以防自身發熱引起霉變。另外,收獲後的稻穀含水量往往偏高,為防止發熱、霉變,產生黃麴黴。應及時將稻穀攤於曬場上或水泥地上晾曬2—4天,然後入倉。
4、機械收割時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❷ 水稻一般在幾月份的時候就能收割了過早收割會導致什麼後果
水稻完善分成乳熟期,蠟熟期和黃熟期(又被稱為遲熟期)。簡單的說乳熟期是籽粒外殼翠綠色,但內部結構呈凝乳狀,含水量一般在90%上下,蠟熟期外殼也是白但籽粒顯著發硬,含水量60-40%上下,黃熟期籽粒外殼逐漸發黃,籽粒強度都比黃熟期顯著發硬,含水量一般30-15%上下。因而,假如獲得太早,水稻籽粒會不圓潤,空癟粒多,出苗率低,不但生產量減少、質量也會變差,小米粒泛白還會增加,口味降低。
完熟期標志是:每穗穀粒穎殼95%之上發黃或95%之上穀粒小穗軸及護顆發黃,小米粒定型發硬,呈通透狀。這年代是水稻穀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標示。一般來說,水稻籽粒所有發黃、谷穗頂端三分之一處腋芽輕度發黃,有機物的累積就已全部完成了。這個年齡就能收獲了,而且這個階段的水稻還是處於成活期存款,不管是口味或是營養物質全是最佳時機。可是這個年齡獲得有個問題便是籽粒的含水量大,不容易小於25個水份,不益於存放。
❸ 誰知道大米是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收割!
南方的水稻分兩季栽培收割。
第一季水稻是在清明節前後下種、育苗、大田移栽、施肥管理,至農歷6月前後收割第一季水稻,也叫一季早稻;
第二季水稻的栽種,時間正是炎熱的夏季,所以也叫「雙種雙搶」,這季叫「二季晚稻」,收割的時間是在農歷9月底至10月中旬左右。
(3)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水稻收割時的注意事項:
1、及早排水。盡量排干稻田裡的水,必要時挖溝將低窪地里的水及早排干曬田。
2、適熟收割。人工收割掌握在田間有95%以上的水稻穎殼發黃、穀粒變硬、米粒呈透明狀時進行。機械收割可適當晚幾天。
3、注意方式。人工割曬可以提高千粒重,增加產量,同時稻穀商品性好,發芽率高。使用收割機收獲,最好不用全喂入式收割機,否則稻穀中枝梗多,穎殼破損率高。
4、及時晾曬。人工割倒薄鋪勻曬2天後,捆小把翻曬2天脫粒晾曬,遇雨天及時碼垛。機械收割後稻穀不能長時間悶在袋中或大堆存放,應及時攤開薄曬,每天輕攤翻動數次,並剔除大枝梗、碎葉、稻曲病病粒等。種子含水量下降到15%以下時裝袋儲存。
參考資料:網路-大米
❹ 稻穀到底是什麼時候收割,秋天還是夏天
稻穀成熟時間與氣溫有關。
1、北方一季稻一般在9月份成熟;
2、華中及華東部分地區兩季稻,一季稻7月上成熟,二季稻10月上旬;
3、華南、及華東部分地區種三季稻,早稻7月上中旬成熟,中稻9月中下旬成熟,晚稻10月上中旬成熟。
我國稻作分布廣泛。我國稻作分布廣泛,從南到北稻區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5 個溫度帶。從總體看,由於緯度、溫度、季風、降雨量、海拔高度、地形等的影響,我國稻作區域的分布呈東南部地區多而集中,西北部地區少而分散,西南部垂直分布、從南到北逐漸減少的格局。
(4)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水稻種植區域以南方為主。水稻種植區域以南方為主,南方3 個稻作區佔全國總播種面積的93.6%,稻作區內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可分為9個亞區,其中長江流域水稻面積已佔全國的65.7%;北方3 個稻作區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6%,其稻作區跨度很大,包括7個明顯不同的稻作亞區。
總體來說,南方省份多為雙季稻,以種植雜交秈稻和常規稻為主,而北方稻區大多種植單季稻,以種植粳稻為主。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較大的省份播種面積和產量佔全國的85%左右。
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四川、安徽、江蘇、湖北、浙江、福建、雲南、黑龍江等12 個省(區),其播種面積和產量佔全國的85%左右。
❺ 澳大利亞農耕作息時間
在此時華北平原已經進入小麥的種植中後期,到八九月份就該收割了,華北在收割小麥勉強算正確;華北平原是兩年三熟,主要種植冬小麥,熟制不同收割時間也就不同,水稻主產區在江南,一年兩熟
❻ 一年兩造稻穀,分別是幾月種幾月收
早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6月下旬至7月收。
晚稻:(收早稻後立即搶種)6月下旬至7月種,10月下旬至11月收。
早稻的適宜播期為:連續3天日平均溫度穩定超過12攝氏度,長江流域的適宜播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早稻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為150~170天。它們的播種期和收獲季節,由於各個地區氣候條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收早稻後,要立即搶種晚稻。
(6)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北方是一年一熟或者是兩年三熟,南方是一年兩熟,海南那邊一年三熟。
南方各地水稻收割最佳時間:
江蘇三系雜交中秈稻區水稻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成熟時間一般是10月上旬,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江蘇南部可以種植水稻,一年兩熟,早稻早7月下旬,晚稻在10月中下旬成熟。
長江上游地區以單季中稻為主。大多在清明前後播種,五月初移栽(立夏前後,小滿前移栽完畢),8月中下旬收獲。
長江中下游平原,早稻4月上、中旬播種,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稱為雙搶),一般必須在立秋前結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北方水稻收割最佳時間:
而北方華北地區是單季稻。一季稻一定要在清明前播種,四月底五月初移栽(如條件允許,還可在穀雨移栽)北方東北地區是早熟單季稻。播種時間為四月左右。北方雙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長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長期87天。一般都是早熟品種。避開了冬天。
北方種植雙季水稻必須培育特早熟品種。第一季水稻從陽歷4月中旬育苗,8月初就可成熟收割,約104天。第二季水稻一邊收割一般插秧。沒到地凍就收割了。
參考資料:網路--水稻
❼ 水稻收成季節是什麼時候
水稻沒有具體的收成季節,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
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7)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水稻收獲的稻粒稱為稻穀,有一層外殼,碾磨時常把外殼連同米糠層一起去除,有時再加上一薄層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澤。
碾磨時只去掉外殼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澱粉,並含約8%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煙酸、核黃素、鐵和鈣。碾去外殼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❽ 稻子一年幾熟
水稻在我國北方是一年一熟,在南方是一年兩熟。
一年一熟的水稻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6月下旬至7月收割,一年兩熟的水稻在6月收割早稻後,晚稻於6月下旬至7月種,10月下旬至11月收。
稻子成熟時約有1到1.8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厘米長,寬約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30到50厘米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並結種子,稱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
稻的自體授粉方法
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
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❾ 稻穀幾月份收
早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6月下旬至7月收。
中晚稻:(收早稻後立即搶種)6月下旬至7月種,10月下旬至11月收。
南方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早稻4月中旬播種,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稱為雙搶),一般必須在立秋前結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中稻在南方一般是7月初至八月;晚稻九月末至十月中旬。因緯度原因各地差異很大,不過大致是這個時間范圍。
水稻按稻穀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
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9)澳大利亞水稻什麼時候收擴展閱讀:
種植劃分:
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影響水稻分布和分區的主要生態因子:
1、熱量資源一般≥10℃積溫2000~4500℃的地方適於種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適於種兩季稻,5300℃是雙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種三季稻;
2、水分影響水稻布局,體現在「以水定稻」的原則;
3、日照時數影響水稻品種分布和生產能力;
4、海拔高度的變化,通過氣溫變化影響水稻的分布;
5、良好的水稻土壤應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應具有一定的滲透性,酸鹼度接近中性。
❿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水稻的種植
澳大利亞是有種水稻的。雖然種植面積較少,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其實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澳大利亞大概有2,000 多個家庭擁有水稻農場,家庭水稻農場的平均面積大約為400公頃。 大部分集中在南緯34-36度之間,年降雨量350-480毫米的新南威爾士州西南部的馬里畢基河,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的墨累河谷一帶。
由於此地區夏季非常乾燥,水稻完全依賴河水灌溉。如果某一年降雨少、水配額低,水稻種植就會受到極大影響。一般來講,一公斤稻穀約需500-800公升水,灌溉水的多少與有無,成為限制水稻種植的關鍵因素。據統計,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共消耗總灌溉水量的11%,水的花費佔到了生產稻米總可變支出的20-30%。
水稻是澳大利亞唯一必須經過有關許可方能種植的農作物。土壤質量和水供應條件必須符合當地機構的標准。
由於澳大利亞水的極度匱乏,澳大利亞水稻科研機構勵志利用世界上最有效的水稻種植管理技術,研究最節水,單位產量最高的品種。目前澳大利亞的水稻種植在節水灌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田間到飯桌,澳大利亞種植的水稻只相當於世界平均用水的一半。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每公頃水稻用水還在不斷減少。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澳大利亞的水稻均為單季稻,生長期約為165天。澳水稻種植的勞動生產率較高,豐收時期每人可收割70公頃的稻田,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15萬公頃(相當於225萬畝),年產100-150萬噸,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9噸(每畝約產600公斤),最高記錄為14噸/公頃的單產。
澳稻米種植採用多種播種技術。80%的稻米利用飛播技術播種,10%為干播,8%為草播,剩下的2%為條播。播種率為每公頃120-180公斤。
澳洲大米中80%的是中粒日本粳稻。剩下的小部分是長粒秈型品種,包括香米。
值得指出的是,在昆士蘭海岸高降雨區,及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沿海高降雨區,已經開始了旱地水稻的小規模商業化生產。雖然單產不如灌溉水稻,但生產成本遠低於灌溉水稻,種植區域也不再局限於灌溉區。
我們大洋洲際代理出售的一個位於新南威爾士北部巴里納地區1800畝農場就種植了旱稻,甘蔗等。有興趣可以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