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殘疾人運動員頑強不屈的故事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徑運動員,主攻中長跑,在一次比賽時被一位自行車教練看中,從此改練自行車。可在一次訓練中不慎將左手摔斷,變成了殘疾人。但是,憑著對自行車運動執著的熱愛,周菊芳沒有放棄,她又改練殘疾人自行車。殘疾運動員的訓練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每次訓練從來都是風雨無阻。 菊花芳香苦中來,自從2003年投入系統的殘疾人體育訓練以來,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優異成績。2003年在捷克歐洲自行車公開賽上獲得3枚銀牌,2003年在第六屆全國殘運會上獲得自行車場地3公里、公路5公里2枚金牌,1枚銀牌。 2004年9月在雅典殘奧會上,在自行車女子1公里場地計時賽中,周菊芳(LC1級)以1分15秒491的成績奪得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這也是中國運動員在歷屆殘奧會上奪得的第1枚自行車比賽金牌。 2005年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殘奧世界盃比賽中,周菊芳獲得女子LC1級500米場地計時賽和2000米場地爭先賽2枚金牌
王燕紅,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區肢殘運動員。 15歲時王燕紅因病致殘,1994年被選中參加第六屆"遠南"運動會,開始練習射箭。每天王燕紅都要扛著4公斤重的弓箭,進行五六個小時的拉弓射箭訓練和各種艱苦的體能訓練。一天下來,手上被磨起一個又一個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塊、紫一塊。那條殘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後,更是疼痛難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幾百次上千次地重復單調的射箭動作,幾乎讓她發瘋!這一切她都用頑強的意志咬牙挺了過來,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為自己的人生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從1994年到2002年,王燕紅先後參加了第六、七、八屆"遠南"運動會,共獲2枚金牌、2枚銀牌,並在第八屆"遠南"運動會上以301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03年在世界輪椅運動會上,王燕紅奪得射箭女子個人冠軍,並創女子個人70米單輪、30米單輪的世界紀錄。 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射箭70米女子個人(站姿)決賽中,王燕紅以92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參加殘奧會以來首枚射箭項目的金牌。
『貳』 殘奧會的感人事件有那些啊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奧運專電題:感動世界激勵世人
——記北京殘奧會賽場英雄
新華社記者劉陽
北京殘奧會的競技場上,無論輸贏,每個運動員都是英雄,他們的身後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
這些賽場英雄當中,有些人也許因為身體缺陷曾經自怨自艾,但是最終,他們在北京用頑強拼搏的精神,證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名言,感動世界,激勵世人,綻放出燦爛的人性光輝。
是歷史也是人生
13屆殘奧會參加10屆,至今已舀到9塊金牌,澳大利亞66歲的選手莉比·科斯馬拉創造了殘奧會運動員的參賽時間之最。說起自己的比賽項目射擊,科斯馬拉談笑風生,她不看重獎牌,也不在乎是否創造了歷史,在她看來,10屆殘奧會見證了她的快樂人生。
科斯馬拉在本屆殘奧會上發揮平平,參加四項比賽都沒得獎牌。但是,在這位老奶奶的輝煌年代,她在1972年慕尼黑殘奧會上參加了游泳和田徑比賽,1976年多倫多殘奧會參加了射箭比賽。在她最愛的射擊比賽中,科斯馬拉已經舀到9金。在健全人的奧運會上,誰的參賽資歷能與科斯馬拉相提並論?
20歲時,坐在輪椅上的科斯馬拉先是嘗試標槍,結果碰到了自己頭上,險些打到眼睛。「天啊,太危險了!」她放棄了這個項目。然後去擲鐵餅,卻砸到另一個人的頭上。最終在朋友的鼓勵下,她開始接觸游泳、射箭、擊劍、射擊等項目,走上了參加殘奧會之路。
回顧自己輝煌的歷史,科斯馬拉表示,只要可能就不會放棄射擊,獎牌只是額外的收獲,「如果能獲得獎牌,那是運氣好,我更享受項目本身」。
坐輪椅的「馬拉多納」
輪椅網球混合級別單打第四名、美國人尼克·泰勒四肢殘疾與輪椅為伴,他無論如何與足球也沾不上邊,但卻有著「馬拉多納」的綽號。
「馬拉多納」得名於泰勒在比賽中獨特的用腳發球技術。由於兩手殘疾萎縮無法握住東西,泰勒只能將球拍綁在自己的左臂上,可是右手又舀不住球,泰勒就先用兩腳夾住球,發球時左腳猛然上踢,球躍上空中,他就勢用球拍擊打完成發球。
這在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的發球方式,卻讓泰勒用得非常嫻熟。他在談起自己的發球時說:「沒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
如此腳法出眾,難怪很多人稱他為「馬拉多納」。對於這個稱號,泰勒毫不客氣地笑納:「叫我馬拉多納也沒什麼錯,我確實腳上功夫挺棒的。」
泰勒自幼四肢殘疾,雙手明顯萎縮,雙腿也存在一定的功能性障礙。一般輪椅網球選手都是上肢完好,像泰勒這樣連上肢都有殘疾的選手比較少見。正是泰勒這樣的運動員,把一個個人生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無臂英雄」的有夢人生
雅典殘奧會上,沒有雙臂的中國游泳運動員何軍權用左肩與下頜夾住鮮花,站在領獎台上歪著頭微笑的一刻感動了世界。在北京殘奧會上,這位無臂英雄再用1金2銀1銅的成績續寫了輝煌。
何軍權在賽場外的故事也同樣令人振奮。他自信樂觀,對愛情執著,心上人是健全人,他用種種行為贏得女友家人的信任,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並育有一子。他訓練刻苦,每天訓練4個小時,每天游9000米,有時超過1萬米。他自信樂觀:「不管任何時候,都要看得起自己。」
何軍權曾說:「許多殘疾人都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其實,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完美的人,有人敢說自己的人生是沒有遺憾的嗎?所以,心態是最重要的,不要想著別人怎麼看你,關鍵是你怎樣看自己。」
這是何軍權對「殘缺」和「完整」的理解,也是他想對所有殘疾人的忠告。他說:「我沒法抱兒子,但我可以去背他;我沒法擁抱妻子,但我有自己特殊的表達愛的方式。」
跨項參賽的「女超人」
想像一下,早上打完一場奧運會籃球比賽,晚上出現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田徑賽場上……不可思議嗎?加舀大34歲的輪椅運動員特蕾西·弗格森就做到了。
弗格森是加舀大女籃的一員,同時還參加田徑女子200米、5000米、4x100米接力賽跑以及1500米輪椅競速的角逐,向自己的運動極限發起挑戰。
事實上,性格堅強的弗格森是一名鬥士,她幾乎在可能涉及的所有領域都奮勇爭先。9歲之前,她是自己從小長大的那個社區里數一數二的街頭曲棍球好手,甚至夢想著有朝一日能代表加舀大站在奧運會領獎台上,然而,一次失敗的脊髓手術讓她不得不與輪椅相伴。
肢體的殘疾沒能澆熄她的夢想之火,更沒磨圓她好勝的性格。遭遇不幸的四年之後,她終於找到了重返競技賽場的途徑,在當地一家康復中心裡,她與輪椅運動不期而遇。後來她又將目光投向了田徑賽場。
作為特里·福克斯人道主義獎項的獲得者,弗格森把殘奧會上代表加舀大的這份榮譽看得很重:「小傷小痛都算不得什麼,睡一覺起來明天又有嶄新的挑戰,每一項比賽我都會全力以赴。」
硬地滾球賽場上的象棋大師
在殘奧會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四肢不缺,能看到天空的顏色,但是卻要用常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力氣去完成一個簡單的肢體動作,有的說話還含糊不清,他們就是腦癱運動員。
盡管因為腦部的某些區域受損導致行動不便、語言功能障礙,但是他們的智力正常,智商甚至比健全人更高。硬地滾球賽場上的腦癱選手、中國人王義就是個棋藝高超的「大師」。
45歲的王義早在2001年就摘得北京市中國象棋等級賽冠軍,獲得了地方棋協大師的稱號。一個先天重度腦癱的殘疾人能力克眾多健全人象棋高手,簡直不可思議,但王義做到了。
王義7歲那年第一次接觸中國象棋。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甚至學棋時沒正經研究過棋書,已經過世的父親只教會了他基本走法,但憑借一股子鑽勁,王義闖出了自己的「野路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鸀林高手」。
因為疾病,王義的語言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只能進行極為簡單的表達。盡管水平有限,沒能收獲獎牌,但是王義總是用燦爛的微笑面對為他加油的觀眾。
自從練上硬地滾球,王義摸棋的時間就少了。「雖然兩者沒有什麼可比性,但那種意義和比賽的心理狀態都是差不多的。」在王義眼裡,無論是中國象棋還是硬地滾球,其實都具有相同的意義,而他也正享受著這二者給他帶來的快樂。
自行車場上的「阿赫瓦里」
「我是代表我的國家來完成比賽的。」當布吉納法索唯一的北京殘奧會選手阿拉薩內·加斯貝奧戈騎著借來的自行車最後一個完成男子公路自行車個人賽(HCC級)比賽,人們渀佛又看到了40年前奧運馬拉松賽場上的坦尚尼亞英雄阿赫瓦里。
在全程48.4公里的比賽中,22歲的加斯貝奧戈最後一個「晃」過終點,成績比第一名慢了20多分鍾。原來,隊里為他度身定做的手動自行車隨機空運時被壓壞了,他只得騎著從法國隊借來的自行車參賽。這輛車坐上去背靠不著椅背,手柄太高,腿跪在上面晃來晃去。
不過,雙下肢癱瘓的加斯貝奧戈沒有放棄,也沒有半途而廢,因為「我是代表我的國家來完成比賽的……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我沒有讓我的祖國失望」。
他的話不禁讓人想起了1968年奧運會上,阿赫瓦里拖著中途被踩穿孔的膝蓋和脫臼的肩膀堅持4個半小時跑完馬拉松全程後的那句名言:「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讓我完成比賽。」
這些殘疾人運動員走過的路,也許遠比健全運動員的路更加艱辛;他們所受過的苦,也許比健全人所遭遇的更加苦澀;他們的名字,也許不如奧運會明星那樣廣為人知。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世人:珍惜生活、發揮潛力、創造奇跡並非不可能。正如奧運歌曲《EveryoneisNo.1》中所說的:「一樣的天空,不同的光榮,有一樣的感動。」(完)
她用一隻手臂做到了常人用兩只手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婭?帕蒂卡,一個天生右下臂殘疾的堅強姑娘,一個被譽為為乒乓球而生的波蘭「維納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屆奧運會的首次高調「出鏡」,她代表波蘭隊與中國香港隊進行女團小組賽的第一輪比賽,雖然最終以微弱分差惜敗。但比賽中,這位獨臂女俠還是贏得了全場的尊敬和掌聲。在波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從7歲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歲參加殘奧會,15歲贏得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冠軍。今年她還在世乒賽首輪小組賽中打敗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將李佳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雖然帕蒂卡最終沒有取得本屆奧運會女單的入場券,但她卻得以代表波蘭乒乓球女隊參加女團比賽,同時也力求在殘奧會上捍衛金牌。作為殘疾運動員,帕蒂卡用別樣的美麗詮釋著體育運動的真諦,也感動著世人。
『叄』 殘奧會小知識
你知道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起人路德維希·古特曼爵士是何許人嗎?
殘奧項目和其對應的奧運項目又有何不同?在殘奧運動員們超群的能力之外,關於殘奧還有太多知識值得我們了解。
在東京殘奧會即將拉開大幕之際,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殘奧會的100個小知識,觀賽之前,請務必收藏哦!
1. 羽毛球和跆拳道將首次作為殘奧項目出現在東京賽場。
2. 東京曾在1964年首次舉辦殘奧會,將成為歷史上首個兩次舉辦殘奧會的城市。
3. 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吉祥物是Someity,這個名字來自日語「染井吉野」和英語片語「so mighty」。「染井吉野」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櫻花品種,「so mighty」譯為無所不能。
4. 一支由六人組成的殘奧難民代表團將參加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比賽,代表團團長將由曾參加2012年倫敦殘奧會的伊利亞娜·羅德里格斯擔任,她曾經也是一名難民。
5. 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火炬設計靈感源於櫻花,五片「花瓣」的火焰匯聚成一束,發出耀眼光芒。
6. 殘奧運動項目中,只有硬地滾球和盲人門球兩項沒有相對應的奧運項目。
7. 共有41億觀眾通過電視收看了里約殘奧會比賽,創下歷史新高。由於轉播方的增加,預計東京殘奧會的觀眾人數將再創新高。
8. 匈牙利運動員帕爾·塞克斯是至今為止唯一一名包攬了奧運和殘奧獎牌的選手。他曾在1988年漢城(現首爾)奧運會獲得擊劍銅牌,1991年遭遇車禍之後,他轉而成為一名殘奧選手,並在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獲得輪椅擊劍金牌。
9. 2016年裡約殘奧會男子1500米T13級決賽,阿爾及利亞選手阿卜杜拉蒂夫·巴卡以3分48秒29奪得冠軍,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前四名選手的成績都優於同屆奧運會男子1500米前四名選手。
100. 自2004年雅典殘奧會以來,中國代表團在每屆殘奧會上都占據金牌榜榜首位置。雅典殘奧會中國隊摘得63金、北京殘奧會89金、倫敦殘奧會95金、里約殘奧會107金。
『肆』 殘疾人奧運會有什麼比賽項目
每屆殘奧會比賽項目都不同,以2012年倫敦殘奧會為例:
2012年倫敦殘奧會共有20個比賽項目,分別為:
射箭
參加殘奧會射箭比賽的運動員,一般是脊髓損傷、腦癱和肢體殘疾的傷殘人士,按殘疾類別劃分為男、女ARW1(坐1)、ARW2(坐2)、 ARST(站姿)及團體共3個級別8個項目,在正式比賽中通常會根據參賽人數對某些級別進行合並。在世錦賽及其他比賽中有時還設有復合弓、弩等項目,歷屆殘奧會只設反曲弓的比賽。最近國際殘疾人射箭組織已根據程序在有關會議上討論通過了增加復合弓的比賽。每個級別的比賽需要先進行排名賽,殘奧會的排名賽實行的是70米雙輪排名,即每位選手在70米的距離,發射72支箭(單輪36支),以最後的總環數排定名次。根據名次再採用對抗進行淘汰賽,淘汰賽的名次作為該隊員參加殘奧會的最終成績。
在1960年第一屆羅馬殘奧會上,射箭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目前全世界開展這項運動的國家達到37個,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
田徑
田徑運動項目源於各類殘疾的康復活動,二戰以後逐漸發展成為殘奧會的田徑項目。田徑項目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演變逐漸納入了各殘疾類別,為了使每個殘疾類別的運動員參賽時處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環境中,就要按類別分級進行比賽。例如,視力殘疾分為B1、B2和B3三個級別(B為盲人的英文單詞 Blind的字頭)。不同級別還會有相應的特殊規則,因此,田徑成為所有殘奧會項目中殘疾類別、級別、小項最多,並且組織工作最為復雜的一個大項。雅典殘奧會的田徑比賽設有205個小項,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田徑比賽經過「瘦身」、合並也將要設立160多個小項。
硬地滾球
硬地滾球,20年前起源於義大利,後流行於歐洲,因為比賽技巧易於掌握且規則簡單,受到殘疾人士的喜愛,該項目特別適合嚴重痙攣、腦癱或嚴重肢體殘疾的人士參加。
比賽時運動員須坐在輪椅上進行投球,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目標球(即中心球)的距離計算,距離目標球近者得分,累積分最高者獲勝。該項目自1992年起正式列為殘奧會比賽項目,共設有7塊金牌。
自行車
殘奧會自行車項目比賽方式與奧運會自行車比賽相似,同樣分賽車場比賽和公路比賽。選手是由部分或全部視力損傷、腦癱、肢體殘疾或其他永久性身體殘疾的運動員組成。盲人自行車賽使用雙輪自行車,領騎員為非現役的健全人運動員;肢殘運動員下肢殘疾較重者用一隻腳來蹬踏自行車腳踏板;下肢障礙的運動員還可使用手搖自行車進行比賽;腦癱較重的運動員可使用三輪車進行比賽。自行車是殘疾人體育中的新興項目,最早只有視力損傷的運動員使用雙人自行車參加比賽。在1988年漢城殘奧會上首次出現自行車公路賽,標志著自行車運動正式成為殘奧會比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增加了自行車場地賽。
自行車項目是殘奧會上僅次於田徑、游泳的金牌大戶。
馬術
殘疾人馬術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從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開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殘疾人馬術比賽只設盛裝舞步,其中包括個人錦標賽(規定動作)、個人自由式賽(自選動作)和團體賽。個人賽按殘疾類別分為4級,共計9個小項。男、女騎手均可以參加比賽。
比賽在健全人場地進行,場地標准為20米×40米或20米×60,運動員通過駕馭馬匹在規定時間內作出行進、疾走和慢跑等規定動作,以展現馬匹和騎師的協調性、馬匹的靈活性以及騎師對馬匹的馴服程度,力求使裁判和觀眾感覺到馬匹完全是在自己的控制下完成動作。
五人制足球
盲人足球是專為視力殘疾的運動員設立的比賽項目,1986年在西班牙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錦標賽,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比賽在兩個隊之間進行,每支球隊由5名場上隊員和5名替補隊員組成(包括守門員和替補守門員各1名)。比賽場地為健全人五人制足球比賽場地,但場地可以為人造草皮或室內場地。場上每隊各5名隊員,除守門員外全部是全盲運動員並統一戴上眼罩,雙方隊員在各自場外引導員的指揮下將帶鈴的足球努力攻向對方球門,當球的整體從球門柱間及橫梁下越過球門線,而此球並非由進攻方隊員以手擲入、帶入或故意以手或手臂擋入,即為進球得分。在比賽中進球數較多的隊為勝者。如兩隊進球數相等或均未進球,則比賽為平局。
七人制足球
腦癱足球是1978年在蘇格蘭第一屆腦癱運動會上專為腦癱運動員設置的比賽項目,1984年被列為殘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各隊包括1名守門員在內共7名隊員在場上比賽,每隊有3名替補隊員,比賽分上下半場,共60分鍾,中場間歇5分鍾。在半決賽和決賽中,如果比賽在60分鍾內決不出勝負,就要進行10分鍾的加時賽,並採用國際足球聯合會的金球制勝法,如果還決不出勝負,則以點球決勝負。
盲人門球
盲人門球為盲人特有的球類項目,是奧地利人和德國人在1946年為失明的二戰老兵創造的一個項目,197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殘奧會上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盲人門球比賽分男子和女子兩個項目,每隊由三名隊員和三名替補隊員組成。比賽在體育館內一個長方形的場地中進行,場地為光滑的地板,球門與場地同寬。比賽使用帶有響鈴的球,比賽時一方通過用手投球力圖將球滾入對方球門,而對方三名球員在防守區通過球滾動時的鈴聲辨別來球的位置阻擋球進進球門,然後進行攻防轉換,進球多的一方為勝。
盲人柔道
殘奧會盲人柔道是專為視力障礙運動員設立的運動項目。1988年韓國漢城殘奧會上,盲人柔道男子項目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雅典殘奧會上,女子盲人柔道也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參加殘奧會柔道比賽的運動員, 根據視力損傷程度分為3個級別,但比賽採取只按體重級別劃分的公開級比賽,男女按體重分級各有7個級別。競賽規則執行國際柔道聯合會柔道規則和國際盲人體育聯合會(IBSA)盲人柔道規則。
舉重
這個項目最早出現在1964年日本東京殘奧會上,「力舉」(powerlifting)的舉式,現已確定為殘奧會的舉式。運動員在卧推床上採用直臂從杠鈴架上取下杠鈴,再曲臂到胸前停頓,再舉起。2000年悉尼殘奧會上首次增加了女子比賽。縱觀國際舉壇,中國、埃及、伊朗、奈及利亞實力較強,2004年雅典殘奧會我國在這個項目上共獲得5金、4銀、6銅和3個第四名的成績。2006年世界殘疾人世界舉重錦標賽共有66個國家300多名運動員參加。
參加殘奧會舉重比賽的運動員按體重劃分為男、女各10個級別,每個級別的比賽都直接進入決賽。每位選手有三次試舉機會,允許第四次試舉,但只作為記錄,不計入最後成績。每次試舉所增加的重量必須為2.5公斤的倍數,在試圖破記錄的情況下必須是0.5公斤的倍數。
賽艇
賽艇運動起源於英國。1715年為慶祝英王加冕首次舉行賽艇比賽。1755年英國制定出第一部健全人的賽艇競賽規則。殘疾人賽艇運動在歐美國家也已經開展多年。2001年,在世界賽艇錦標賽中增設殘疾人比賽項目。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殘疾人賽艇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帆船
1991年在瑞士舉辦了第一屆殘疾人帆船錦標賽,1996年帆船作為表演項目第一次進入殘奧會,在2000年悉尼殘奧會上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射擊
射擊運動1976年在多倫多舉行的第七屆殘奧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在殘奧會射擊比賽中,大多數運動員坐在輪椅上進行比賽。因此,無論是卧射、立射還是跪射,對運動員的姿勢要求及競賽規則都有特殊規定。
游泳
游泳具有很廣泛的適應性,所有的殘疾人運動員都可以進行練習和鍛煉,加快身體康復,體驗水中樂趣,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愛。殘疾人游泳運動和普通人游泳運動一樣,不同的是他們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去進行和常人一樣的游泳。視力障礙的運動員通過對水線的觸覺,把握遊行方向完成比賽,可以鍛煉他們敏銳的觸覺和聽力,彌補視力的不足;肢體殘疾的運動員,在游泳中只能使用單手/單腳,或者只有雙手/雙腳遊行,可以提高他們的身體平衡能力,強化肢體力量;智障的運動員通過游泳動作的刺激,可以促進自我控制能力的改善。
乒乓球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流行於歐洲。在第一屆殘奧會上,乒乓球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隨著殘奧運動的發展,殘疾人乒乓球項目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坐式排球
坐式排球運動1956年源於荷蘭。1980年,男子坐式排球第一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進入殘奧會。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女子坐式排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輪椅籃球
輪椅籃球運動1945年起源於英國和美國。早期的輪椅籃球運動以脊髓損傷人員康復為目的,由於輪椅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競技輪椅得到開發,輪椅籃球也越來越普及。從1960年首屆羅馬殘奧會至今,輪椅籃球一直被列為殘奧會正式比賽項目,也是殘奧會最受觀眾歡迎和喜愛的比賽項目之一。
輪椅擊劍
輪椅擊劍運動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的首屆殘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是根據下肢殘疾運動員的特點而專門設計的。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備很強的上肢力量和戰術技巧,同時也對運動員在場上的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輪椅橄欖球
輪椅橄欖球運動1977年起源於加拿大,近年來發展迅速。該項目在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上被列為表演項目,在2000年悉尼殘奧會上作為正式比賽項目,男、女隊員混合組隊參加。
輪椅網球
輪椅網球起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它是為肢體運動性功能障礙的殘疾人開設的體育運動項目。從事輪椅網球運動不僅能鍛煉殘疾人的上肢和軀乾的運動能力,還可以藉助揮拍擊球建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達到生理和心理康復治療的目的。在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上,輪椅網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伍』 中國幾名殘奧自行車選手破世界紀錄
東京殘奧會於8月25日進入首個比賽日。在當日上午結束的場地自行車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C1-3級資格賽中,中國選手錢王偉、曾思妮和王小梅分別打破C1、C2和C3級別世界紀錄。
在C1級資格賽中,錢王偉以4分31秒476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C2級資格賽,曾思妮以4分06秒263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C3級資格賽,王小梅以3分55秒781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雖然她創造的這一紀錄隨後被澳大利亞選手刷新,但王小梅仍以第2名的成績,晉級到金牌賽中。這場冠軍爭奪戰將在當日下午進行。
殘奧會自行車比賽規則:
(1)視力殘疾的運動員使用雙人自行車參加比賽時,前座是一個視力健全的領騎員,後座是視力殘疾運動員。VI運動員只允許參加一個組別的比賽,並且不得再變更參加其他組別的比賽。
(2)視力殘疾的運動員或者領騎員在同一天內不得參加兩次比賽。
(3)公路個人賽中,要求運動員佩戴與自己級別所規定的一致顏色的頭盔,或者使用相應顏色的頭盔罩。
紅色頭盔:男、女LC1級;男、女CP2級;男、女HCC級;男子雙人車
白色頭盔:男、女LC2級;男、女CP4級;男、女HCB級;女子雙人車
藍色頭盔:男、女LC3級;男、女CP3級;男、女HCA級;混合雙人車
綠色頭盔:男、女LC4級;男、女CP1級;
在比賽中,運動員錯誤使用頭盔顏色,將不予以出發,或者令其退出比賽。
(4)在公路個人賽中,要保證所有參賽運動員的安全和公平。比賽開始必須在至少200米的中立騎行後行進間出發。比賽中,僅同一級別、組別的運動員之間可以尾隨。否則,違規運動員被取消比賽資格。
(5)公路個人計時賽中,任何一個級別、組別的運動員尾隨其他運動員,將被加罰時間或取消比賽資格。
(6)場地比賽中,計時賽、追逐賽、爭先賽的編排方法和競賽方式同國際自行車聯盟規則。
(7)在團體競速賽中,每隊由3名肢體殘疾運動員組成。每個隊必須包括至少2名不同級別的LC運動員,並且每隊3名成員的級別數字相加的總和不少於6(例:LC1+LC3+LC3;LC1+LC2+LC3或+lLC4)。其中,一名CP3級運動員可以代替LC3級運動員;一名CP4級運動員可以代替一名LC2級運動員。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日報網-中國3名殘奧自行車選手破世界紀錄
『陸』 北京奧運會感人事跡,快快快!!!
最心酸的瞬間
19日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的頒獎儀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該項目冠軍、德國選手馬·施泰納把亡妻蘇珊的照片和奧運金牌高高舉起,讓人們不僅看到一個強壯的大力士,還深深感受到他對妻子深深的愛。這位德國大力士在比賽最後階段上演大逆轉,用一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來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成為北京奧運會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車禍奪去了施泰納妻子蘇珊的生命,從此施泰納就一直隨身帶著蘇珊的照片,高強度的艱苦訓練就成為施泰納擺脫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徑。26歲的施泰納在奪金後激動地表示,他的亡妻蘇珊在比賽中一直陪伴著他,給予他奪金的勇氣。他說:「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蘇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蘇珊在注視著我,她在我的心裡,給予我勇氣和力量。這是一場獻給蘇珊的勝利。」馬·施泰納奪得的這枚奧運金牌不僅是德國16年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舉重金牌,更證明了愛能創造奇跡。
最堅強的瞬間
她用一隻手臂做到了常人用兩只手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婭•帕蒂卡,一個天生右下臂殘疾的堅強姑娘,一個被譽為為乒乓球而生的波蘭「維納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屆奧運會的首次高調「出鏡」,她代表波蘭隊與中國香港隊進行女團小組賽的第一輪比賽,雖然最終以微弱分差惜敗。但比賽中,這位獨臂女俠還是贏得了全場的尊敬和掌聲。在波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從7歲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歲參加殘奧會,15歲贏得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冠軍。今年她還在世乒賽首輪小組賽中打敗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將李佳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雖然帕蒂卡最終沒有取得本屆奧運會女單的入場券,但她卻得以代表波蘭乒乓球女隊參加女團比賽,同時也力求在殘奧會上捍衛金牌。作為殘疾運動員,帕蒂卡用別樣的美麗詮釋著體育運動的真諦,也感動著世人
最感慨的瞬間
伊拉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會開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參賽資格,他們的隊員甚至連隊服都沒有。皮劃艇上,其他國家的選手都穿著合適的隊服,而伊拉克的選手則穿著已經起球的舊T恤,但他們仍然在頑強的比賽。 而由於資金匱乏,參加短跑比賽的伊拉克女選手達娜·海珊也只能穿著一雙有些破損的「二手」跑鞋參加比賽。她的一句話曾讓世界潸然淚下,她躲過了兩次槍擊後依然堅持訓練,但是此前得知無法參加北京奧運會時,她一度崩潰了。教練安慰她,4年後可以參加倫敦奧運會,21歲的達娜脫口而出:「照伊拉克這個樣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國網友得知這一消息無不為之動容,在開幕式伊拉克代表團入場時,全場中國觀眾給予了不亞於東道主代表團的禮遇,報以熱烈的掌聲。當他們離開時,中國網友特意將自己准備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禮物送給伊拉克代表團,伊拉克隊員收禮物收到手軟。伊拉克隊的教練非常感動地說:「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我們在中國感受到了溫暖。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到巴格達,讓我們來回報你們。」
最欣慰的瞬間
在北京奧運會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中,出現了一張並不年輕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堅定與溫柔。她就是已經33歲的德國老將奧克薩娜·亞歷山德羅芙娜·許索維蒂納。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她曾以26歲高齡復出參賽,此次是她第5次參加奧運會比賽,並獲得女子跳馬銀牌,現場觀眾對她表達了敬佩之情。許索維蒂納的大兒子阿廖沙2002年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由於治療需要高昂的費用,生活並不富裕的許索維蒂納一家實在難以支付,於是她選擇了復出參賽,因為「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這是我唯一的辦法」許索維蒂納說。為了能夠盡可能多的參加比賽,爭取獲得獎金的機會,許索維蒂納每次都會把體操的4個項目全部都報上名。為了兒子,從26歲開始,許索維蒂納朝全能型發展。「母愛勝於天」,中國這句老話很適合許索維蒂納,目前,兒子的病情已經好轉,只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因此許索維蒂納終於鬆了口氣,她表示:「我參賽,不再是為了獎金,而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可愛的了。」
最留戀的瞬間
2004年,舉重選手努爾詹·塔伊蘭以總210.0公斤的總成績奪得雅典奧運會女子48公斤級舉重金牌,成為首名贏得奧運金牌的土耳其女運動員。她說:「這是土耳其婦女在奧運比賽中的第一個巨大勝利。我決心將這一勝利獻給土耳其民族。」四年後的北京,她抓舉開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試舉均告失利,最終比賽無成績。失利後,塔伊蘭在下場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鈴,令人動容。她雖然失敗了,但她對舉重項目的熱愛卻在這一吻中完全傾注了,這是不舍,是留戀,是遺憾。
最真摯的瞬間
日前,三名外國人在開幕式上救助一名暈倒的中國女孩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各大網站論壇的熱門話題。現在經過多方努力,這三位無名英雄的姓名終於被查實,他們分別是:波蘭代表隊首席醫務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亞克、隊醫馬爾欽·克日什托傑克和23歲的波蘭皮劃艇女選手貝婭塔·米科瓦伊奇克。為此,他們錯過了奧運會點火儀式。但有網友留言說:「這張照片完美地詮釋了本屆奧運會主題曲表達的情感:我們來自同一個世界,我們是一家人。奧運會將人們連在了一起,不論種族、文化和語言。」
最委屈的瞬間
北京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在北京射擊館進行,衛冕冠軍朱啟南在決賽中慢熱,而賓德拉決賽中發揮出色,他後來居上以700.5環的成績奪取金牌,朱啟南依靠最後一槍逆轉獲得銀牌。這是最近三屆奧運會以來,中國首次丟失這枚金牌。在頒獎儀式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亞軍得主中國射擊隊員朱啟南不禁失聲痛哭,內心亦喜亦憂之情完全釋放出來。
最深情的瞬間
馬修·埃蒙斯把頭深埋在妻子懷里,沒有人看到這一刻他是否落淚。從雅典到北京,這一槍原本能擊碎四年的噩夢,這一槍原本能成就一對奧運金牌夫妻,這一槍原本能寫下一個童話般的結局。但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和四年前一樣,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給捷克電視台當解說嘉賓;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槍三姿的決賽2號靶位上;4.4的數字出現在顯示屏上,冰凍了卡捷琳娜的臉,她張著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幾秒鍾,然後沖下看台,把丈夫擁入懷里,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命中註定還不是時候。」
最執著的瞬間
8月18日,俄羅斯選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奧運會女子撐桿跳高決賽中奪得金牌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5.05米。這是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寫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無疑是田徑第四個比賽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撐桿、躍身、過桿……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氣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紀錄頓時成為過眼雲煙,全場呼聲震天。「天空是我不斷挑戰的極限,我想我很快會向5米10發起沖擊的。」這個距離天空最近的女人,無憂無慮地在屬於她的高度自由飛翔。
最勇敢的瞬間
在男子10000米項目中,衣索比亞選手內尼薩-貝克勒打破奧運會記錄,以27分01秒17奪冠。但是從雅典奧運會冠軍到北京奧運會冠軍,貝克勒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傷痛。2005年,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歲的阿萊姆陪同下進行訓練,但她在開始跑步時突然倒地,貝克勒試圖向別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帶回鎮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貝克勒異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參加了世錦賽,並且贏得了冠軍。他說:「我不能放棄,跑步是上天賜與我的禮物,是我的天賦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也許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夠掌控好。」
最悲壯的瞬間
8月18日,劉翔在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第一輪比賽中,因傷退出比賽,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奧運會。無數關注劉翔的中國網民得知劉翔退賽的消息後,互聯網上頓時沸騰了。短短一個小時,毫無思想准備的網民們從震驚、疑惑轉為遺憾、理解。他們在為劉翔因傷退場感到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努力與傷病作斗爭、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表示欽佩和支持。在事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孫海平淚灑現場,讓關心和支持這對師徒倆的網民們心酸不已。「劉翔挺住!國人不哭!」「劉翔,好好養傷!」「劉翔,依然是英雄!」這是中國人的心聲。他曾經給國人帶來了無數的感動,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給中國人帶來感動。
最溫馨的瞬間
冼東妹贏了,以微弱優勢戰勝朝鮮選手,實現了自己在奧運會柔道52公斤級比賽中的衛冕。她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冠軍媽媽」,同時也是世界女子小級柔道界第一位在奧運會上實現衛冕的選手。奪冠後,冼冬妹揮舞著雙手,任眼淚在空中揮灑飛。成功衛冕的東妹並沒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麼偉大,而是哽咽著向女兒保證:「媽媽一年多沒在身邊,以後會好好補償你」。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冼冬妹對著電視鏡頭說:「女兒,媽媽一年多不在身邊,你還好嗎?你想媽媽嗎?」場面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最震撼的瞬間
8月20日,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女子游泳10公里馬拉松比賽中,來自南非的獨腿女俠納塔莉-杜托伊特沒能獲得獎牌,也沒能躋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對她表示欽佩。在比賽中,一共有25名運動員參加,除了一名智利選手沒能完成比賽之外,納塔莉在24名運動員中以落後冠軍、俄羅斯選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績排名第16,領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讓很多健全的運動員以及現場觀眾驚嘆不已。更讓大家驚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將假肢去掉,幾乎用一條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間
北京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1/32決賽在擊劍館進行,加拿大選手欒菊傑13比9戰勝突尼西亞選手伊娜·布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奧運會上的首場勝利。賽後,欒菊傑在場上高舉起「祖國好」的布幅,向現場觀眾表達心跡。50歲的欒菊傑是北京奧運會參加擊劍比賽的所有運動員中年齡最大的。更為特殊的是,欒菊傑是中國首枚奧運會擊劍金牌獲得者,1984年獲得了洛杉磯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冠軍。在她之後,中國擊劍24年再沒有人登上最高領獎台。退役20年後,已到半百之齡的欒菊傑復出了,雖然沒能像24年前的洛杉磯一樣所向披靡,半百老將復出揮劍征戰奧運精神足以讓世人敬佩,雖然24年後的體力已不足以支撐她在奧運賽場上披荊斬棘,然而,就像她說的,「能在北京參加奧運會是我的夢想,現在終於實現了,我今後不會再有什麼遺憾」。
最激動的瞬間
12日上午,當小將鄒凱結束單杠比賽穩穩落地,國家體育館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中國男子體操隊六名隊員緊緊擁抱在一起,提前慶祝這一枚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團金牌。經歷過「雅典之痛」的楊威、李小鵬、黃旭在賽後第一時間相擁而泣。憶起四年前的慘痛經歷,楊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男兒淚」。從雅典到北京,從大悲到大喜,中國男子體操隊終於憑借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總分重回世界之巔。從雅典到北京,從大悲到大喜,中國男子體操隊終於憑借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總分重回世界之巔。也向世人驕傲的宣布「王者回來」,體操隊的幾個帥小夥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女子50米步槍三姿的決賽中,杜麗終於完美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終她以690.3環、破奧運會紀錄的總成績勇奪金牌。北京奧運會,杜麗兩次出戰,兩次落淚。短短五天,她嘗盡了人間的痛苦與快樂,悲涼與溫暖。在重壓下憾失首金的杜麗,當天首槍失利的情況下,頂住壓力,用一塊金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領獎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淚,場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間
「今天的這枚金牌,我想獻給祖國和人民,同時獻給我剛去世不久的母親。」在奪得北京奧運會女舉75公斤級金牌後,曹磊紅著眼眶哽咽著說。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82公斤奪取冠軍,這個成績也刷新了奧運會紀錄;這也是中國代表團本次奧運會獲得的第23枚金牌,同時填補了中國女舉在奧運 會各個級別冠軍的最後空白。而此刻,離鄉背井十餘年的曹磊,只能用奧運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親。為了這枚奧運金牌,母親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瞞了兩個月。奪冠後曹磊哭了,這是長時間以來壓抑的悲痛,也是對不久前去世的母親的懷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她終於站上了世界最高榮譽殿堂,把這一塊最寶貴的奧運金牌獻給了已逝的母親。
最動容瞬間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東道國最後一個出場是歷屆奧運會的慣例,8月8日的中國國家體育場,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出場使得全場觀眾歡聲雷動,人們驚奇地發現,引領中國體育代表團進入鳥巢的並不是傳說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學的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跟隨在姚明身邊,引領著中國代表團。中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奧運夢可謂歷盡艱辛,年初的雪災、五月的地震,中國在大自然的磨礪中依然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奧運夢。小林浩的出現並不是牽強附會,他在災難面前勇救兩名同齡人,同樣彰顯著奧運所倡導的與自己競爭、與自然斗爭的頑強精神。姚明與林浩,雖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們的精神同樣偉大,一位是在賽場上永不言棄的運動員楷模、一位是代表著中國人頑強團結、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們正是中國人最好的代表。他們的同時出場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最具風度瞬間
在8月18日進行的男子體操吊環決賽中,倒數第二個出場的中國選手陳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裁判和現場觀眾,16.600的高分足以讓陳一冰提前慶祝勝利。但是他在賽場上的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讓我們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貴。 就在觀眾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聲為「吊環王」祝賀的時候,陳一冰卻頗有大將風度的將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觀眾安靜下來,因為後面還有一位選手即將登場比賽。此時的陳一冰,沒有因激動而忘記運動員的職業素養,他的心裡想著對手,這也許就是一位冠軍的大度與坦然,陳一冰在尊重對手的同時,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榮譽有歸屬,運動無國界。在奧林匹克旗幟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友誼、促進和諧,才能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陳一冰的「涅氏風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個人學習。陳一冰好樣的,你不僅是我們看到了金牌,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運動員的風度,看到了閃光的奧運精神。
『柒』 殘疾運動員的故事,最好是在08年殘奧會拿過好名次的
殘奧之星:張海東
張海東,男,1969年生,江蘇啟東人,因小兒麻痹後遺症造成終身殘疾。 1987年張海東開始參加體育運動,開始練習輪椅競速和輪椅投擲。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海東認識了南京市盲人學校體育教師王興江,在其引導下,他開始用業余時間練舉重,開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項更加艱難的跋涉。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張海東始終如一地搖著輪椅車,每天往返十幾公里趕去盲校一個幾乎露天的棚子里進行訓練。寒冷的冬天裡,他曾多次連人帶車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來;炎熱的夏天裡,汗水浸透全身,雙手抓杠鈴時直打滑,險象頻生。但他始終以超人的毅力承受著高強度的訓練,每天的訓練量常常達到數十噸。 功夫不負有心人,驕人的成績回報了張海東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屆全國殘運會上,張海東以120公斤的成績奪得舉重金牌,同時還獲得輪椅鉛球投擲金牌。1994年在第六屆"遠南"運動會上,張海東奪得他在國際性比賽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亞特蘭大第十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奪得1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再次奪得1枚金牌,並3次打破世界紀錄。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上,張海東又大顯身手,奪得1枚金牌。 張海東的不凡表現為他贏得眾多榮譽,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等。
『捌』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殘奧名人
官方網站2006年03月10日訊據國際殘奧委會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3月9日晚6時,殘疾人奧運會名人堂首批名人就位儀式在都靈市阿爾梅達賽艇俱樂部舉行。
首批入選的名人共有3人,他們是德國高山滑雪女運動員阿涅米業。施奈德(Annemie Schneider),芬蘭男運動員朱科。格利普(Jouko Grip)和瑞典女教練烏拉。任瓦爾(Ulla Renvall)。
施奈德是肢體被截除者,曾參加過4屆冬季殘奧會,在高山滑雪項目中得過4枚金牌。她也熱心殘疾人體育事業,1980年榮獲德國最高體育成就獎。格利普左手得過脊髓灰質炎,曾參加過7屆殘奧會,自1980年起獲得過14枚北歐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獎牌,此外他還是個出色的中跑手。任瓦爾擅長指導患有視力障礙的運動員,曾成功帶領4人在北歐滑雪和田徑項目中奪冠。
國際殘奧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稱贊這3位名人是殘奧事業的榜樣,他們的入選當之無愧。
殘疾人奧運會名人堂是由威士公司贊助設立的。這是國際殘疾人事業的首創之舉。
國際殘奧委會規定,只有至少參加過兩屆殘奧會並得過多枚獎牌的運動員才可參選殘疾人奧運會的名人,名教練可以直接推薦,也可由殘疾人運動員推薦。名人選舉和就位都要舉行儀式。
殘奧名人堂又添新成員 五位運動員教練入選
VISA全球贊助管理總監邁克爾·林奇、加拿大田徑運動員安德烈·瓦伊格之妹、丹麥田徑運動員康妮·漢森、澳大利亞自行車運動員彼得·霍曼、澳大利亞自行車教練員凱文·麥金托什、德國游泳運動員克勞迪婭·亨斯特與國際殘奧委員會主席菲利浦·克雷文(從左至右)一起合影。
北京時間2008年09月7日,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IPC)和Visa國際組織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加拿大田徑運動員安德烈·瓦伊格、德國游泳運動員克勞迪婭·亨斯特、丹麥田徑運動員康妮·漢森、澳大利亞自行車運動員彼得·霍曼和澳大利亞自行車教練員凱文·麥金托入選「殘奧名人堂」。「殘奧名人堂」由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IPC)和Visa國際組織共同創建,以表彰殘疾人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運動精神、傑出成就和奉獻精神等綜合價值。
倫敦殘奧會聖火熄滅 巴西向世界高呼2016里約見北京時間2012年9月10日清晨,燃燒了整整12天的2012年倫敦殘奧會聖火在倫敦碗奧林匹克體育場熄滅,第14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圓滿落幕。整個殘奧會,向世人展現了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熱情似火的「里約8分鍾」里,巴西人向世界發出邀請:「2016,里約再見!」
頒獎
首先進行的是本屆殘奧會「頑強拼搏獎」,即「黃延大成就獎」頒獎儀式。在推廣國際殘奧運動中有著巨大貢獻的韓國人黃延大,將和國際殘奧委會副主席哈唐一起,給兩名運動員頒發這個獎項。他們不僅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同時又體現出本屆殘奧會「激勵一代人」精神。獲得此獎的是愛爾蘭運動員邁克基洛普和肯亞運動員扎卡約。邁克基洛普在本屆殘奧會奪取男子T37級的800米和1500米兩金,他平時在愛爾蘭一直積極主動地鼓勵孩子們進行殘奧運動。扎卡約參加的是標槍和鉛球項目,她為在非洲推廣殘奧運動起到了很大作用。
「黃延大成就獎」是以韓國著名殘疾人事業活動家黃延大命名的。黃延大生於1938年,3歲時因小兒麻痹症致殘,她一生致力於殘疾人體育事業的開展。為表彰其為全世界殘疾人所作的貢獻,國際殘奧委會在1988年漢城殘奧會上決定設立「黃延大成就獎」,之後每屆夏季和冬季殘奧會頒發一次。
隨後,國際殘奧委會為6名參加了倫敦奧運會或殘奧會的志願者代表頒獎。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上,總共約7萬名辛勤工作的志願者,為賽事的順利進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狂歡
倫敦殘奧會閉幕式正式開始,這是一個「火焰的節日」,這是一個快樂和榮耀的節日。「暴風雨」來了,現場音效震耳欲聾,暴雨隨之襲來!場地中升起一股巨大的煙霧,54名鼓手分列兩排讓出一條通道,愛德華王子和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一起,乘坐由哈里斯上尉駕駛的一輛「火焰的節日」仿古車輛進入體育場。在莉薩演唱的英國國歌聲中,西洛特爬到旗桿頂端,將英國國旗掛在了旗桿頂端,和國際殘奧委會的旗幟並排飄揚。
風停雨歇,火龍驟起。世界著名的酷玩樂隊《多彩人生》的歌聲響起,164名殘奧運動員和164名護旗手圍著日晷舞台組成了一個心形圖案。一場盛大的彩車遊行儀式開始,各種奇形怪狀的彩車陸續進入倫敦碗。當《我們與世界的抗爭》響起,人們發現這是一個音樂盛宴。伴隨著歌曲《天堂》,19隻「螢火蟲」從體育場頂部慢慢降下。
《紫羅蘭山丘》唱響,「雪花」漫天飛舞。《42》奏響,在秋季一幕中隱藏的「高蹺上的烏鴉」圍繞著「冬季舞台」旋轉。勇士們將源於童話《納尼亞傳奇》的「雪之女王」從冰
傳承
晶里解救出來,於是《上帝在你臉上留下的微笑》響起。象徵著春天的彩車外形是一隻巨大的蚱蜢,隨著酷玩樂隊那首《鍾表》,春天迸發出燦爛的生命力,12名雜技演員在車上表演驚險的芭蕾。
焰火里,豎起了6個巨大的五月節花柱,8個旋轉木馬的動物形象飛向天空,象徵歡快的閉幕式演出在飛舞的「雪花」和旋轉的焰火里抵達巔峰,酷玩樂隊的《生命萬歲》成為英國這一天的主題歌。
傳承
殘奧會旗交接儀式開始,英國殘疾人交響樂團奏響殘奧會會歌,飄揚了12天的殘奧會旗緩緩落下。倫敦市市長約翰遜將會旗交給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里約熱內盧市長帕埃斯從克雷文手中接過會旗。巴西國旗隨即升起,巴西國歌奏響。「里約殘奧會8分鍾展示」突出的是巴西特色濃郁的歌舞表演,巴西表演藝術家奉獻出激情四射的演出。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說:「這是一屆簡單而神奇的殘奧會,是一屆獨一無二的殘奧會。」倫敦奧運會、殘奧會組委會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說:「倫敦殘奧會每天都在創造新的紀錄,體育的紀錄、現場觀眾的紀錄、電視觀眾的紀錄、體育精神的紀錄。我們將標志著高品質、創造力的一句話烙印在了倫敦奧運會、殘奧會之上,它就是『2012,倫敦製造』。火炬雖然熄滅了,但理想的光芒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閃耀!我並不悲傷!」
本屆殘奧會兩位英國明星運動員西蒙茲和皮考克來到主火炬塔下,在他們取下薪火相傳的奧運火種後,殘奧聖火緩緩熄滅。「這一次,我感到我不可阻擋,天堂就在眼前。」酷玩樂隊演唱的最後一首《每滴淚珠都是一座瀑布》響徹倫敦碗,「我心裡那面旗幟,將永遠不倒。」絢爛的煙火照亮倫敦夜空,倫敦殘奧會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