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城市有哪些
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包括: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萊德和珀斯。
首先呢是悉尼,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也是全澳最大的經濟中心。其次是墨爾本,位於維多利亞州,它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天然良港。
接下來是布里斯班,位於昆士蘭州,黃金海岸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以其延綿長達32千米的金色海灘而聞名,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的無數遊客紛紛踏尋。
澳大利亞城市分布特點
澳大利亞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是因為降水豐富,地勢平坦,發展歷史悠久,航運便利。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769萬平方公里。它的主要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壟斷一個大陸的國家。
因氣候和降水的影響,澳大利亞北方和中西部地區不適宜人口居住,而東南部地區是氣候條件最有利的地區,淡水資源豐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其次,這一帶地勢平坦。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山脈,位於澳大利亞東部,縱貫南北,但是大分水嶺並不是很高。因此,大流域以東地區較為平坦,尤其是沿海地區多為平原地形,非常有利於城市建設和交通線路布局。
❷ 澳大利亞有哪些城市
1、墨爾本
阿德萊德是澳大利亞最特殊的城市,阿德萊德市的名字來自於阿德萊德女皇的名字,她是英國威廉四世國王的妻子。阿德萊德是澳大利亞唯一沒有由罪犯定居的城市,這一點使得當地人非常驕傲和得意。
❸ 澳大利亞大城市排名
澳大利亞大城市排名如下:
1.悉尼-美麗的海港城市。悉尼(Sydney),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沿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2.墨爾本-維多利亞風情之都。墨爾本 Melbourne ,澳大利亞南部濱海城市,第二大城市,面積8831平方公里,人口500萬(2018年) 。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首府,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
3.堪培拉-花園首都城市。堪培拉(Canberra),是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山脈區的開闊谷地上。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內建有澳大利亞國會大廈、澳大利亞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
4.布里斯本-熱帶風情之都。布里斯本(英語:Brisbane),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府城,位於澳大利亞本土的東北部,北緣陽光海岸, 南鄰國際觀光勝地黃金海岸市。
5.阿德雷德-藝術之城。阿德萊德是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個港市,南澳大利亞州首府,位於州東南部洛夫蒂山地與聖文森特灣間的濱海平原上,瀕臨托倫河。港口距市區西北12公里,有鐵路相通。
(3)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是哪個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四面臨海,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養羊最多的國家,號稱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走一趟澳洲,飽覽醉人的大自然美景,感受澳洲人的活力和閑適,讓您暫時擺脫喧囂的塵世生活,重拾清新自然的生活真諦。
大堡礁
舉世聞名的澳大利亞大堡礁,早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保護遺產」名錄。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珊瑚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它綿延2000多公里。
這里不僅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島,還棲息著400多種海洋軟體動物和1500多種魚類,其中很多是世界瀕危物種。美麗的凱恩斯是前往大堡礁的必經之路。
大堡礁有四百種活的珊瑚,顏色從一般的藍色、棕色到錯綜復雜、難以置信的粉紅及紫海扇,簡直是個五彩斑爛的神奇世界。可乘坐輪船到翡翠島進行浮潛、深淺等項目,也可以做半潛水船和玻璃船欣賞珊瑚、水母及小魚。
維多利亞大洋路
懸崖,這里也是很多遊客鍾愛的自然景緻。一路沿海。
波浪岩
澳大利亞的波浪岩並非是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由連接北邊一百米的海頓岩及狀似河馬張口的河馬岩、駱駝岩等風化岩石串連而成。
昆士蘭熱帶雨林
位於昆士蘭省東北部的昆士蘭熱帶雨林被描述為「最古老的世界」,該雨林已於197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
藍山國家公園
坐落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的藍山國家公園,於2000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藍山全地區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
十二門徒
是由12塊自然形成的礁石組成,十分奇特,令人不禁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可惜只能看見8座左右的礁石。
紅色巨岩-艾爾斯岩石
艾爾斯岩高達348公尺,圓周竟然達9.4公里,而群岩卡達族他則由36塊岩石所構成,佔地3500多公頃土地,每塊岩石則平均高達500公尺,自古以來原住民將這兩塊巨大岩石視為祖先聖地,不容猥褻。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大利亞的建築物,是悉尼與澳大利亞的地標。
菲利普島自然公園
到自然公園一游的最精彩活動,顯然是坐在夏地沙灘(SummerlandBeach)前的露天觀看和等候從海中歸返的企鵝隊伍遊行的一幕。
藍山
澳大利亞旅遊去藍山,位於悉尼西部,被稱為「叢林步行者的天堂」。因為漫山都是一種叫「尤加利」的桉樹在陽光下泛著藍光而得名。開車上山,先走鐵路,一種45°左右的滑車,幾分鍾便直下山底。
再坐索道,一種順山勢緩慢上升的纜車,又重上山頂。然後走一段人行道,在雨林中漫步,感受當年礦工運煤的艱辛。最後選擇擁有透明車底的航線,懸浮於峽谷之間,俯瞰懸崖瀑布,遠眺「三姐妹峰」。
同在藍山,由於每一次交通工具的選擇各異,便擁有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所謂「遠近高低各不同」,正是這種意境。
參考資料:網路--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