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長尾鸚鵡怎麼飼養

澳大利亞長尾鸚鵡怎麼飼養

發布時間:2022-08-16 04:19:49

1. 亞歷山大鸚鵡應該如何養育

籠養和架養結合,架養為主,籠養為輔。
1、不少鳥市和鳥店中大型鸚鵡類也大都是架養為主,個人飼養鸚鵡中架養為主也不在少數。
2、架養雖然限制鸚鵡活動,但優點是不像籠養那樣需要佔較大空間和使長尾鸚鵡類的尾羽磨損,所以鳥市賣中大型鸚鵡的多數是架養。
3、籠養雖不栓鸚鵡腳趾,但需要空間大,不便移動,對鳥店而言不同種類甚至同類鸚鵡同在一籠中容易啄咬打鬥而引起意外。
4、小型鸚鵡類主要是籠養觀賞為主,而中大型鸚鵡類是架養和散養結合為好。
5、平常架養放在或掛在高處,有時間時且鸚鵡親人可解開鎖鏈讓鸚鵡在室內玩耍(散養外出前提當然是剪羽或拴上飛行繩)。當然,有條件或較貴的中大型鸚鵡晚上或沒人時也可放在大籠里過夜。

2. 鸚鵡要怎麼養


小葵花頭鸚鵡

飼養鸚鵡如果只是為了觀賞,那真是太貶低鸚鵡的價值了,飼養鸚鵡的過程是快樂的;更令人喜悅的是您的愛鳥盡情享用你給予的食物,然有些錯誤的觀念及行為卻是鳥友不自知而行之多年,造成愛鳥總是飼養不久便出狀況,下面分享下小編飼養鸚鵡的經驗給大家。

一、常見的鸚鵡飼養錯誤

1.餵食幼鳥時的錯誤:擔心幼鳥飢餓而過量餵食。在自然界中,父母鳥必須輪流外出覓食來哺育雛鳥,所以雛鳥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滿脹,因此雛鳥的餵食應該採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餵食之前,應先確定上一次餵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畢,避免舊食物的積留、發酵而造成嗉囊炎。

2.只餵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鸚鵡類都喜愛享用葵瓜子,然多數鳥友卻以此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為會減少鸚鵡採食的樂趣與能力,而且只餵食葵瓜子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質,容易導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3.飼料保存的問題:飼料保存不當而導致食物變質,甚至產生毒素,鳥友不察覺而繼續餵食,愛鳥當然會出問題。所以建議依照自己所飼養的數量來選擇飼料,大包裝當然會較便宜,然飼料的保存期限不長,只以此點做考量反而會因小失大。除了飼料應儲存於乾燥、甚至冷藏的環境之外,邀請幾個同好一起共享會是個好方法,不但成本較低,風險也較低,還可以嘗試多種類的產品。

二、了解它的最愛

市面上有相當多的鸚鵡商品,讀者皆可多多嘗試,若礙於預算,可聯合幾個鳥友一起選購,畢竟每隻鳥喜愛的食物不見得相同。在此僅介紹幾種常見而且容易取得的食物供讀者參考:

1.水果類:如蘋果(絕大多數的鳥都喜愛)、柳橙、番石榴、木瓜、蓮霧等。

2.蔬菜類:葉菜類蔬菜可嘗試,另紅蘿卜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筆者也會使用一些處理過的食物,如煮熟的米飯、土司、麵包等,可以先給予這些容易取得的食物做測試,最好將這些測試的結果紀錄下來(尤其是每隻鳥的最愛不盡相同)。

了解愛鳥的喜愛食物有什麼作用呢?在飼養上其實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諸如葯品給予的媒介(將其喜愛的食物剁碎或處理成泥狀,再將所需添加之葯品拌於其中,即可輕松完成給葯),另外還可作為獎勵之用、拉近人與鳥的距離,要介紹友人給你的愛鳥認識時的選擇食物等等。

3. 如何養鸚鵡求高手解答!

1、雛鳥時期的衛生:雛鳥尚小不能洗澡,加之餵奶後流質粘住胸毛更加不好處理。我的方法是准備兩條白色方形小毛巾,一根用來接住多餘的流質,平時也可用於給雛緋擦嘴;另一根則浸溫水後充分擰干後輕擦身上的毛羽。一來可及時擦去胸前的流質,時間久了胸毛容易結塊,二來擰干後的毛巾帶點溫度,輕輕擦拭毛羽不會傷害到雛緋。

2、餵奶的份量:這個問題不能光在文字上表述,得靠實際操作來控制,很多新手都存在這樣的困惑,搞不清份量的多少,其實就是用手感覺一下嗦囔的包滿程度,第一次可喂得少些,仔細觀察一兩天你就能掌握好每頓的份量。所以選購雛緋時最好選擇休息日,用一天的時間來觀察雛鳥的動態。值得提醒的是即便你已經了解餵奶的份量也很有可能在喂養過程中麻痹大意,不等嗦囔完全消化空了就喂第二頓,所以奉勸新手們哪怕是辛苦一個月也得提起12分精神,度過危險期就好多了。

3、咬人:斷奶後,雛緋會表現出較為獨力的一面,這就是青春期到了,還有逆反且自我保護能力。咬人的問題普遍存在,這也是亞洲長尾鸚鵡的個性使然,完全不咬是不可能的,所以經人訓養後會有改善,最好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多手喂,斷奶後更可每晚再喂一頓奶,削減其銳氣。為什麼有些朋友的緋胸還咬得厲害,主要還是沒堅持手喂之類的互動,只要堅持了都會平穩過度的。而打與罵更應是嚴令禁止的,不但治不好,還容易咬毛。以前也有人說過用手彈嘴的方法,我認為不可取,從斗狗中我悟出個方法,咬人時可用嘴吹其頭部,會有改善。

4、羽粉:羽粉其實就是鳥類分解出的一種鈣質,也是保護羽毛用的,都說葵花的羽粉多,緋胸相對來說不值一提,但對於新手來說也是一種困惑。羽粉與換毛期的掉毛是兩回事,不過對人體的呼吸道極為不利,特別像我這樣有鼻炎的朋友,對羽粉是相當過敏的。所以我想盡了辦法。我家的大緋是架養的,底下有托盤,每次洗好架子後,我就在托盤里倒入清水,這樣毛羽與羽粉都會粘在底盤,還有吃下的谷殼也會被粘住,不會滿天飛揚,當然還有個辦法就是在架子底再放一個比底盤大一些塑料托盤,也倒入水,這樣房間就干凈多了。

5、大叫:早晚或受光線與聲音刺激後緋胸鸚鵡都會大叫,這也是鳥類的通性,相比較而言其叫聲並不十分刺耳,我也看過很多朋友說了一些方法,將光線降低,減少嗓音的刺激等,但都治標不治本。我的方法更簡單,不用去想,越想越難受,不去想自然就習慣了。這一點在我室友身上就有效果,我讓他別在意,睡自己的覺讓他們叫去吧。結果一個月下來他到是習慣了,還真是睡自己的覺讓緋胸叫去吧!

註:因為這一點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不如改變自己!

6、主飼料的配比:在養鸚鵡時很多朋友為食譜困繞,都說鸚鵡的食物得多樣化,不能單一,說得是沒錯,但也得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關鍵得確定好主食,其它的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經過一年多的更換飼料比較後我得出對於上班族比較方便的主食:

55%麻子+30%稻穀+15%鴿子混合飼料+鈣質少許(如海膘、鈣片等)。

如果當地沒有稻穀,可用以下配比:

65%麻子+25%鴿子混合飼料+鈣質少許

當然前者比後者我覺得更合理些。確定主食是底限,也就別的不喂,至少得喂這些。所以後面的營養,如果菜、熟蛋黃、及肉類等就看個人的情況而定,如果飼養者不細心,再怎麼要求他也不會照做,但主食是肯定不能逃避的問題。
以上針對菲胸鸚鵡及大型鸚鵡的飼喂方法;小型鸚鵡如 虎皮鸚鵡 牡丹鸚鵡 玄風鸚鵡等管理飼養相對簡單些;管理粗放;易於飼養。

4. 紅額鸚鵡的飼養方法

紅額鸚鵡飼養難度不高,價位合理,並有著安靜穩定的性格,是不錯的寵物鳥選擇,也是成對飼養繁殖的不錯鳥種,建議非繁殖期可提供較寬敞的籠舍來供其活動,餵食上與一般澳大利亞長尾鸚鵡相去不遠,日常的混合種子餵食與定期蔬果提供。
可以用飼養虎皮鸚鵡的種子食物,水果和綠色食物飼喂紅額鸚鵡。紅額鸚鵡有時也吃糧食中的蠕蟲,當它們在育雛期間更是如此。紅額鸚鵡體質強壯,可養在室外。要保持鳥舍地面的乾燥、清潔,因為紅額鸚鵡常像小鸛那樣在地上刨食,所以不清潔的地面會使它們容易感染上蛔蟲。
紅額鸚鵡在市面上的價格較低,也有一些變種,除了合理的價位,安靜與容易繁殖也是它們的優點,可惜容易發生不明原因的死亡,幼鳥也有此情形;它們不太怕人,很快的就能信任主人,共有6種亞種,市面上已有多種變種-黃化、派落等。
在歐洲移民還未到達紐西蘭時,它的數量很多,現在有些亞種的數量只剩數千隻甚至數百隻,而世界上的數量可能超過一萬五千隻,但常與黃額鸚鵡(Yellow-frontedKakariki)混種,所以有部分不是純種的紅額鸚鵡。

5. 鸚鵡怎麼養呢

1.籠子的選擇

籠子就是鸚鵡的家,剛開始養鸚鵡的時候,雖然說不用去花重金買一個鑲金鑲銀的籠子的,但是在幾十塊錢的范圍內選一個大一點的籠子總是可以的。而鸚鵡閑著沒事就愛咬籠子,所以在選擇的時候,盡量選那些比較耐咬的,比如說鍍鋅的籠子。

2.鸚鵡的挑選

鸚鵡的種類有很多,而裡面最典型的就是虎皮鸚鵡。這個「典型」體現在常見性以及普遍性,如果剛入門,那麼選擇虎皮鸚鵡總是沒錯的。而如果想要選擇其他種類的鸚鵡也沒什麼問題,玄鳳或者是畫牡丹都是不錯的鸚鵡品種。說到品種就不得不說一下價格的問題了,還是那句話,想要學習如何養鸚鵡就不要一開始選那些名貴的。從便宜的開始養起,花個幾十塊錢買一隻回家養著,等會養了並且確定真的喜歡養鸚鵡了之後再換名貴的鸚鵡也不遲。

3.鸚鵡的喂養

人吃五穀雜糧,鸚鵡也能吃這些。在對鸚鵡進行喂養的時候,其實可以挑選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谷類,像什麼黍子就是非常適合鸚鵡所吃的食物。而想讓鸚鵡發育生長的好,那麼在給鸚鵡進行餵食的時候,更應該注意一下營養的均衡問題。如果把鸚鵡所吃的食物跟人所吃的食物進行類比的話,黍子等食物就像是人吃的米飯饅頭,屬於碳水。而人所吃的那些水果蔬菜在鸚鵡的世界裡可以換算成青菜,其他的蛋白質什麼的就喂一些質地比較軟的魚骨頭就可以了。

4.後續問題

其實,養鸚鵡不建議只養一隻,最好的選擇是成對的養殖。一公一母的搭配可以讓鸚鵡發育的更好,而且養得好的話,這兩只鸚鵡是會繁衍後代的。考慮到這一點,買籠子的時候盡量大一些,並且捎帶著買一個繁殖箱。當鸚鵡要進行繁殖的時候,就把繁殖箱給放到一個比較陰涼的地方就好。

6.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鸚鵡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很多人家裡養鳥都會喜歡養鸚鵡,因為鸚鵡不僅外表十分絢麗而且聰明伶俐還能學舌。下面是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及相關資料。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1

一、鸚鵡鳥籠的選擇

通常都用鐵籠飼養,不能用竹、木籠飼養,因為竹、木籠很容易被啃破而發生鳥逃逸現象,飼養籠以大為宜。若用於繁殖,可用繁殖籠,繁殖籠可用金屬絲製成,其大小均為65厘米X 60厘米X50厘米。

巢箱為木質兩層,巢箱口約5厘米見方。巢箱糟可掛在籠外,也可掛在籠內。巢箱肩可魏引膏川窩,再墊上鋸木屑,便於蛋集中孵化。石膏巢箱穩定,不易搖動,給鳥以安全感。

二、制定鸚鵡飼料配方

人工飼養鸚鵡,飼料完全按照鸚鵡的食性與營養價值而制定,像能量類的飼料穀子,雞蛋小米;蛋白質類的飼料如骨粉、墨魚骨;維生素飼料如樹葉、野菜;還有一些維生素啊,礦物質等等。

當鸚鵡已適應配方飼料之後,飼養者不要輕易的變動,而且也不再適宜再喂單一的飼料,否則會影響鸚鵡的消化與吸收,致使鸚鵡的食慾減退,從而影響鸚鵡的生長。

鸚鵡的飼料配製有一定的訣竅,不能因為它喜歡吃什麼就喂什麼,而應該多種飼料合理搭配。 蛋米:1公斤小米加4個雞蛋黃攪拌而成,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40%。 稻米:以帶有稻殼的稻米為佳,稻米的種皮小型鸚鵡都很喜歡吃。

可補充澱粉、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並可增加喙的咀嚼能力。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30%。 穀子:一般占總喂量的10%一15%。 剩餘部分可喂麻子、稗草子、瓜子等。根據實踐經驗,以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為佳。

三、雛鸚鵡的飼養管理

雛鸚鵡從出殼後到 38 日齡都是由雌鸚鵡親自餵食的,餵食的方法是雄鸚鵡餵食雌鸚鵡,雌鸚鵡再餵食雛鸚鵡。所以在雛鸚鵡的飼養上我們不進行詳細的說明,既然雛鸚鵡是由媽媽餵食的,那麼理所當然在種鸚鵡的飼養管理上我們就要更加細心。

四、種鸚鵡的飼養管理

講到種鸚鵡的飼養管理,咱們先來看看它們的飼養密度,瞧瞧每隻鸚鵡佔多大地方才會活得自在。

五、種鸚鵡的飼養密度

種鸚鵡在居住上享受著單間的`待遇,意思是一對鸚鵡在一個籠子進行飼養,若是它們有了後代,則是一家子在一個籠內共同生活,這樣的生活條件為的就是讓種鸚鵡能夠更好的求偶和繁殖。

六、種鸚鵡的飼喂

種鸚鵡擔負著孕育後代和哺育幼鳥的職責,所以在飼喂上一定要加強營養,每天兩次投喂雞蛋小米,每次 25 — 30 克 為好。雞蛋小米的做法是,將雞蛋打在小米上攪拌後再晾乾,一般 1 千克 的小米投放四個雞蛋進行攪拌就可以保證鸚鵡的營養了。

為了保證維生素的攝取量,可以在穀子或雞蛋小米里加入復合多維可溶性粉或氨基維他免疫肽。具體的投放量為,每 1000 千克 飼料加入 0.15 千克 — 0.25 千克 的復合多維可溶性粉或每 1000 千克 飼料添加 0.15 千克 — 0.2 千克 的氨基維他免疫肽。

若想保持鸚鵡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飼料,可以在鳥籠里夾上一塊墨魚骨,讓鸚鵡自由的採食。還要每天喂給它們葵花籽,以保證能量的補充。但是注意葵花籽的餵食量不宜過多, 2 — 3 顆就可以了,餵食的次數也不要過多每天一次就可以了,因為葵花籽餵食過多的話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而且葵瓜子富含脂肪,容易導致種鸚鵡肥胖,不利於鸚鵡的繁殖。

每天投喂一次菜葉或是樹葉,菜葉和樹葉在投放之前要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後放在室外進行自然晾乾。記得若菜葉樹葉帶水不可以對鸚鵡進行投喂。

相關資料:

虎皮鸚鵡的飼養管理

虎皮鸚鵡屬鸚形目。是鸚鵡科中的小型鸚鵡,又名背黃青鸚哥、石燕;嬌鳳、長尾戀愛鳥、阿蘇兒、彩鳳。頭圓嘴短且硬,一般硬果殼均能啄開。性情暴躁,被捕捉時,會用嘴叮咬啄人。但它也很聰明,通人性,如從幼鳥起就以它愛吃的食物進行訓練,建立感情,它可以逐漸習慣在人們手上或肩上活動,甚至排隊過橋、銜物,打鞦韆等,供人玩賞。

斑紋虎皮鸚鵡對飼料要求並不高,喂飼穀子、稗子,小米,大米、玉米均可,盛於容器內。任其啄食。飼料要求新鮮;切忌使用霉壞飼料。夏季增加青飼料。減少油脂性飼料。青菜用清水泡洗半小時,晾幹才喂,以減少農葯為害。

利用木質或塑料砂盒,盛裝經篩選消毒的砂粒,可摻少量黏上,熟石灰等任其啄食。可適當添喂魚肝油或鈣磷添加劑,以彌補因陽光照射少、

缺乏維生素D而成的缺鈣現象。忌缺水,要充分供應清潔飲水。日常飼養中隨時增加含鈣的飼料,如骨粉、牡蠣粉、蛋殼、石灰渣等,以防部分鳥啄蛋、食蛋癖等。

虎皮鸚鵡羽毛色彩的華麗,有先天遺傳因素,後天性從飼料養分中吸取也屬重要因素。故換羽期要注意保暖,不能受涼,切忌穿堂風;加喂熟雞蛋、黃玉米、甜紅椒、紅糖、胡蘿卜等帶色素的飼料;

要防止日光直射的時間過長,且保持一定的溫度,使各種色素能沉澱在羽毛上;換羽期間。要保持環境安靜,不台眼之受驚或煩躁。否則會造成換羽停止或拖延,而且新羽毛也不會整齊。

虎皮鸚鵡耐寒性雖較強,但環境溫度不宜低於5℃,故冬季須移入5℃以上的環境飼養,並適當增補脂肪含量較高的葵花籽、麻籽等以補充熱能,巢箱內添加鋸木屑保暖,冬季適當增加光照以延長取食及運動時間。但光照不宜過強,以免引起鳥群煩躁不安。早春移鳥於室外,必須待氣溫穩定於5℃以上,應注意春寒冷凍的突然襲擊。

籠巢應經常打掃清毒,食具、飲水器經常洗刷,保持環境乾燥通風。過於潮濕。會導致生長慢,引起細菌、蟎蟲等滋生。換出清洗的籠具及巢箱應噴灑0.2%-0.4%的敵百蟲或百毒殺以防治羽虱、蟎蟲。必須晾置5日以上,待晾乾無味才能使用。

斑紋虎皮鸚鵡壽命長達10年以上。作為繁殖的種鳥,可在3—5年內酌情去留。四季皆可繁殖,春、秋季為繁殖盛季。擇偶配對是繁殖的關鍵,雌鳥選擇發育正常,體態碩壯、羽毛及肢體完整。眼圓有神者;雄鳥選擇頭大頸粗、嘴夾爪甲完整、

羽毛較艷麗者。嚴禁患有肺炎,腸胃炎或其它疾病的雌雄親鳥配對,以免產生遺傳或孵化期感染的現象。切忌近親配對,否則會出現個頭小,反應遲鈍、羽毛殘缺的後代,甚至出現禿鳥,成活率低等。雌鳥產卵1—3枚後開始孵化,每窩產卵4—6枚。

孵化期18~19天。孵化過程中不能驚動親鳥,否則易引起親鳥停孵,吃掉或損壞種蛋。幼雛15日齡眼睛可睜開,全身絨羽長得較長,開始整羽。此期間應喂給青菜與小米、熱蛋黃、麵包屑等經粉碎攪拌成糊狀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飼料,但青菜不能喂太多,以免幼鳥腹瀉。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2

一、准備一款鸚鵡奶粉

小鸚鵡剛接回家時,建議飼主准備專門的保溫箱用來保護小鸚鵡,溫度可控制在25~33℃之間。隨後飼主還要准備一款專門的鸚鵡奶粉來用於喂養小鸚鵡,鸚鵡奶粉並非一般的奶粉,而是以各種谷類糧食搭配而製成的,飼主可選擇像格音奶粉這樣的鸚鵡專用奶粉,配比均衡且溫和營養,利於小鸚鵡的腸胃吸收與消化。

二、奶粉的沖泡方式

沖泡鸚鵡奶粉時也有一些講究,沖泡的溫度需要適宜,建議控制在38~40℃為佳,奶粉與水的比例為 1:2.5,飼主可以先加水再加入奶粉慢慢攪拌,年紀小的鸚鵡食用的奶粉應該稀一些,不可太稠,濃稀度可似牛奶。隨著小鸚鵡的周齡增加濃稀度可有所調整,一月齡左右的鸚鵡食用奶粉可為米漿狀。

三、餵食工具以及餵食方式

喂養小鸚鵡時,建議飼主准備專門的雛鳥專用湯匙,這一湯匙的形狀模仿親鳥的鳥喙,便於小鸚鵡索食,雖然喂得會比針筒慢一些,但是安全性會更高。

飼主可先用手輕輕的扶住幼鳥的頭固定好,再將湯匙靠近幼鳥的鳥喙,小鸚鵡便會主動索食了。注意少量多次的餵食,切勿大口強灌,餵食的過程中多觀察鸚鵡的嗉囊看看有無鼓脹,一般七八分飽這樣就該停止餵食。

鸚鵡0-2周齡大,3-4小時餵食一次,隨著周齡的增加可逐漸延長每次餵食的間隔時間。喂完小鸚鵡後記得給它擦擦嘴,保持它的鳥喙干凈整潔、避免奶漬殘積結塊。

鸚鵡的日常飼養知識3

鸚鵡的飼養方法

籠子

應採用較大的方型金屬籠,籠的大小為長40厘米、寬35厘米、高35厘米,籠底設有抽屜式的沙盤(托糞板),便於清理糞便。虎皮鸚鵡的巢箱為橫窩,巢箱大小為長25厘米、寬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

中間有隔板,分為內外兩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厘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厘米,為鳥出入之門戶。每天應更換清潔飲水,每周清理1次糞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強光下直曬鸚鵡。

食物

飼料以穀子和稗子為主,同時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但用量不能超過10%。為了保證鳥所需的營養,青菜(白菜、油菜)和無機鹽(骨粉、牡蠣粉)也要經常飼喂。這種鳥耐粗飼料,精飼料不宜喂得過多,以免造成月旨肪沉積,影響產蛋、繁殖。

餵食時,要注意吹去食罐內的谷殼,青菜在喂前要洗凈,消毒(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瀝干,吃剩下的當天取出。注意籠內衛生,勤清理砂土和糞便。食、水罐應每天刷洗1--2次。虎皮鸚鵡雖不太怕冷,但氣溫過低會影響繁殖,所以冬季室內溫度不要低於0℃。

溫度

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要加強通風。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為主,每天應喂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

虎皮鸚鵡4個月齡達性-成熟,開始發情、交-配,可作為種鳥進行繁殖了,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窩可產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時雌鳥開始坐窩孵化,孵化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天。

繁殖

虎皮鸚鵡容易繁殖,但要避免雜交,保持本品種純正。為了後代健康,宜選擇1--2歲的親鳥配對。雌雄交-配以後,不久雌鳥就開始產蛋,隔天一蛋,共產4--9枚。

雌鳥產蛋開始後就不離巢,一直到孵化結束,這期間全靠雄鳥叼食喂養。孵化期為18天左右。虎皮鸚鵡的雛鳥屬晚成鳥,孵化25天內不能獨立生活,全靠成鳥餵食。親鳥育雛的方法是:雄鳥喂雌鳥,雌鳥再喂雛鳥。雛鳥生長28天後,就能自己吃食,獨立生活。長到5--6個月可達到性-成熟。

7. 怎樣養鸚鵡

鸚形目(Psittaciformes)有鸚鵡科(Psittacidae)與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兩科,種類非常繁多,有82屬358種,是鳥類最大的科之一。
鳥是人類的朋友,鸚鵡以其美麗無比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這些屬於鸚形目、鸚鵡科的飛禽,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

指鸚鵡科(Psittacidae)眾多艷麗、愛叫的鳥。也用於指鸚形目(Psittaciformes)的更大批鳥群,其中包括鳳頭鸚鵡(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鸚鵡從古代起即作為籠養鳥,由於活潑、伶俐,且多與人親近,總是受到歡迎。有些還能出色地模仿許多種聲音,包括說人話。

鸚鵡科(Psittacidae)包括333種。鸚鵡亞科(Psittacinae),即「真」鸚鵡,到目前為止是最大的亞科,分布於全球溫帶地區。其舌鈍,以種子、蓓蕾及某些水果與昆蟲為食。該亞科的許多種僅被簡單稱為鸚鵡,但許多亞組有其特定名稱,如金剛鸚鵡、長尾鸚鵡、美洲鸚鵡和情侶鸚鵡。

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非常擅於模仿人說話,雄性可准確地模仿人話。籠養鳥靈活,與其他鸚鵡相比較溫順。有些據說壽命可達80年。體長約33公分(13吋),淺灰色,尾紅色、呈方形,面部白色、無毛。兩性外觀相似。灰鸚鵡多見於雨林,以水果和種子為食;它們破壞農作物,卻是油棕的重要傳播者。

另一種擅模仿的鸚鵡為亞馬遜鸚鵡(亞馬遜鸚鵡屬〔Amazona〕)。亞馬遜鸚鵡有31種,體型短粗,大多長25∼40公分(10∼16吋),羽冠稍豎起,尾頗短、呈方形。羽毛基色為綠色,綴以其他淺色,主要集中在頭上部。兩性外觀相似。亞馬遜鸚鵡見於西印度群島和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中。難以馴養,好鬥且喧鬧。在鳥類飼養場常見的是巴西青綠頂亞馬遜鸚鵡(A. aestiva),其前額為藍色,冠為黃色或藍色,面部黃色,肩紅色。黃冠亞馬遜鸚鵡(A. ochrocephala)見於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從厄瓜多到巴西,頭及頸部有黃色羽毛,翅有紅斑,尾尖為黃色。

和尚鸚鵡(Myiopsitta monachus, 或稱綠色長尾鸚鵡)是生命力最強的鸚鵡之一。原產於南美洲,但在美國有些已從籠中逃生,現在幾個州營巢。它們用枝條築大型巢,這在鸚形類中甚為獨特。該亞科另一值得關注的是懸吊鸚鵡(短尾鸚鵡屬〔Loriculus〕),它睡覺時如蝙蝠倒掛。凱克鸚鵡(Pionites屬)為南美洲鳥,體型小,短尾,體形與習性與美洲鸚鵡相似。

幾十年來,澳大利亞的夜鸚鵡(Geopsittacus occidentalis, 或稱長尾夜鸚鵡)被認為已滅絕,直到1990年發現了一隻已死的夜鸚鵡。它們夜間覓食三齒稃草籽,白天在草叢中打瞌睡。其巢為灌木細枝搭成,為平台式,經隧道進入。地棲鸚鵡(Pezoporus wallicus, 或稱地棲長尾鸚鵡)也同樣較特別。僅存於澳大利亞南部沿岸和塔斯馬尼亞島西部的荒野中。它們在草叢中奔跑,像鶉一樣驚飛,突然發出欺騙性的叫聲,以往多用狗來獵捕。以種子和昆蟲為食,其巢為灌木叢下襯以樹葉的窪地。

短尾吸蜜鸚鵡(短尾)和長尾吸蜜鸚鵡(長尖尾)組成了鸚鵡科吸蜜鸚鵡亞科(Loriinae)。有12屬53種,見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太平洋的某些島嶼。喙均細長、邊緣呈波浪狀,舌尖為刷狀,便於吸花蜜和果汁。

小鸚鵡亞科(Micropsittinae)的侏鸚鵡均屬於小鸚鵡屬(Micropsitta)。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是本科中最小的種。棲於森林,以昆蟲和真菌為食。

啄羊鸚鵡亞科(Nestorinae)僅見於紐西蘭。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有時撕開綿羊軀體(罕見,衰弱綿羊),啄食其腎周圍的脂肪。卡卡啄羊鸚鵡(N. meridionalis)是一種較溫和的林鳥,常飼為玩賞鳥。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us, 又稱貓面鸚鵡)也僅見於紐西蘭。是鴞鸚鵡亞科(Strigopinae)唯一的成員。罕見,一度認為已滅絕,現倖存於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為稀有物種。

鳳頭鸚鵡亞科(Cacatuidae)有2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該種群包括雞尾鸚鵡(Nymphicus hollandicus),一種小型鳥。均有羽冠,喙堅實,便於搗碎堅果和種子。而所謂的海鸚(sea parrot)與鸚形目無親屬關系。

習性與生存狀態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常見,但人們為盈利而大量誘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cm,這些小精靈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足跡的延伸,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這些美麗的鳥也同樣面臨生存環境的惡化,種群銳減,一些種類已經或接近絕滅。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於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瀕臨滅絕。以塔布堤島命名的塔布吸蜜鸚鵡 ,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這個小島上絕跡,人們顧及它的名實相符,只有新從庫克群島引進,但仍岌岌可危。這兩種鸚鵡的天敵是鼠和貓,而它們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敵。是人類活動的蹤跡打破了這里的和平與寧靜,船把開拓者、旅行者送到這些島嶼上的同時也將鼠和貓送上了島。這些殺手吞吃鳥蛋和幼雛,讓它們陷入滅頂之災。無奈,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倖存者遷往沒有天敵的島嶼,不再公知於眾。我們今後也只能在圖片和郵票上看到這些美麗的鸚鵡了。

文化與形象
鸚鵡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有華貴高雅的粉紅鳳頭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雄武多姿的金剛鸚鵡、塗了胭脂似的玄風雞尾鸚鵡、五彩繽紛的亞馬遜鸚鵡、小巧玲瓏的虎皮鸚鵡、奼紫嫣紅的折衷鸚鵡、形狀如鴿的非洲灰鸚鵡。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鸚鵡郵票,其中緋胸鸚鵡、花頭鸚鵡、紅領綠鸚鵡在我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尤以緋胸鸚鵡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我國四川省,也稱四川鸚鵡。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徵。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隻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鸚鵡,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徵。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夥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

人們對鸚鵡最為鍾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鸚鵡學話比賽,其中有一隻不起眼的非洲灰鸚鵡得了冠軍,當時揭開裝有這只鸚鵡的鳥籠罩時,灰鸚鵡瞧了瞧四周道:"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哄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嘩然。主人十分狼狽,一心想自己聰明的鸚鵡會說:"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貴客!"而博得大家的喝彩。由此可見,鸚鵡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詞彙量也有限。"鸚鵡學舌"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為人們茶餘飯後增添了許多談資和笑料。

我們喜歡這些美麗的鸚鵡,可以到鳥市和動物園去觀看已被馴化和人工繁衍的鳥兒。大家都有責任保護它們,不要去購買鳥類販子盜賣的野生鸚鵡。曾有報紙記載,從野生鳥類捕獲,長途返運,進入市場,到被人工馴養,其成活率是17∶1。如果有一天這些美麗的鳥兒都淪為鴞鸚鵡和塔布吸蜜鸚鵡的結局,或者乾脆從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消失,這是人類真正的悲哀。
至於叫應該是:
1.剛抓來的時候很害怕,感覺很陌生
還有什麼疑問,請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8419.html?wtp=tt

8. 亞里山大鸚鵡的飼養

亞歷山大鸚鵡並不挑食,種子(如葵瓜子、南瓜子)、硬殼果(如果仁、核桃、榛子)、小麥、稻穀、花生和市面上有售的合成糧等均可作為主糧。另外日常給予一些青菜、萍果、木瓜、蕃茄等蔬果作為副食。天然食物包含了種子、花、花樹的嫩芽、花蜜、水果、谷類及蔬菜,人工食物還是要合理搭配,比如瓜子5%(油脂多,少給)黍子10%、穀子(60%)、小米10%、蔬菜瓜果10%。還可以自己配合鸚鵡自己的喜好搭配!人工繁殖的亞歷山大鸚鵡很容易適應新環境本身亦十分強壯且 生命力強, 是容易把握飼養技術的品種,亞歷山大鸚鵡十分活躍,啃咬力強, 故不宜和其他品種的鸚鵡溷養。維持清潔衛生對鳥兒的健康甚為重要, 所以要經常要給它洗澡, 另外定期要替它們滅蟲。初購回來的新鳥要注意保暖,切勿讓它處於低過10℃的環境。亞歷山大要到2歲左右才出現性別特徵的,雄性亞歷山大頸部是有一條紅色頸圈的,雌性是沒有。[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且深度宜深一些,它們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產3-4顆蛋,約28天後孵化,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溫和,體型大,手養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就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9. 求教七草玫瑰鸚鵡的飼養方法和注意事項

七草玫瑰鸚鵡,學名:東玫瑰鸚鵡

飼養方法和注意事項:

  1. 東玫瑰鸚鵡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濕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為保證東玫瑰鸚鵡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它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當它在家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地板、沙發和床上)遊玩時,要用報紙、塑料袋或布片等進行襯墊,防止被它的遺留物污染。

  2.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東玫瑰鸚鵡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鸚鵡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

  3. 東玫瑰鸚鵡的食物加工方法與我們習慣的烹調方法應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種調料,煮熟的食物要放涼至室溫後才能喂鳥。它在進食了熟食後會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幾個方面尋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魚、肉、蛋等葷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後未解凍就喂給它吃;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

  4. 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給前先要洗凈、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採用通常的家用洗滌劑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潔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幾匙精鹽和少許檸檬汁釀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鍾、葉菜浸泡3分鍾左右後取出,再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漂干凈。

10. 長尾鸚鵡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2-5月,大多會將巢築在空心樹干或是枯死樹洞內;一次產2-3枚卵,孵化期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7周,幼鳥在離巢後14天可以獨立。人工飼養應該注意,長尾鸚鵡的雌鳥非常強勢,時常發生將雄鳥咬傷甚至咬死的情況,因此需要循序漸近的配對,如果發現雌鳥攻擊雄鳥的情況則需要立即將雄鳥取出。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長尾鸚鵡怎麼飼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