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麗莎白二世為什麼會出現在加拿大的紙幣上
因為加拿大是英聯邦國家,它的國家元首是加拿大君主,始終由英國君主「兼任」。所以和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國家一樣,加拿大將國家元首的肖像印在紙幣上以及鑄在硬幣上。
隨著他們意識到身份規劃、稅務規劃、財富傳承的重要性,為了財產的保值和安全,近年來稅制優越的英聯邦國家如安提瓜和聖基茨護照申請量強勢增長。
許多英聯邦國家提供優惠的稅制。以聖基茨為例,無個稅、贈與稅、財產稅及遺產稅等,投資者在持有資產滿一年後還可免除資本利得稅,是稅務規劃、財富規劃的優質選擇。並且還是美元投資,作為海外資產配置,投資者亦可受惠美元強勁的增值潛力。
『貳』 今天澳洲什麼節日
澳大利亞有以下節日:
1月1日:元旦
1月26日:國慶節
為了紀念白人進入澳大利亞的建國紀念日(1788年,菲利普船長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領土),但在一些州,臨近周末的周一和周五也被定為國定假日。澳大利亞國慶節最大的慶祝活動將在悉尼市中心和悉尼港的海濱舉行。達令港是活動的中心,以家庭娛樂為主。美食來自世界各地,晚上會有音樂和耀眼的煙火。其他令人興奮的節目包括Ferrython街遊行、單桅帆船賽和從悉尼歌劇院到McMahan Point的沖浪板挑戰。
2月14日:情人節
繼悉尼的中國春節之後,緊接著是西方的情人節,悉尼無疑是享受情人節的夢幻天堂。想像一下,黃昏時分,從悉尼港登上一艘豪華雙體船,體驗晚間雞尾酒遊行。你可以在環形碼頭下船,走幾步路到悉尼歌劇院,觀看精彩的表演,然後在中場休息時喝一杯葡萄酒,分享悉尼港多彩的夜景。
3月28日至31日:復活節
從28號耶穌受難節開始,持續四天。
4月25日:ANZ軍團日
它是為了紀念從英國租借的澳新聯合軍在土耳其卡利波半島的決定性登陸。
6月9日:女王的生日,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日
假期定在6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連續假期,只有西澳是9月29日。
12月25日:聖誕節
對於為了躲避寒冬而習慣蝸居在家中慶祝聖誕節的北半球遊客來說,在大雪紛飛的冬天,聖誕老人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孩子們送禮物的畫面,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經典聖誕場景。你有沒有想過,在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澳大利亞,人們正頂著烈日,熱情地擁抱著「仲夏聖誕節」?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當中國在寒風呼嘯中慶祝聖誕節的時候,澳大利亞正是炎熱的仲夏季節。)
12月26日:開箱節
打開聖誕禮盒的那一天在南澳大利亞被稱為「宣告節」。全國共同節日持續9天,其他州也設立了自己的節日:點綴堪培拉。每年9月中旬,堪培拉都會舉辦春季花展。湖邊的公園和花園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包括成千上萬的鬱金香。你怎麼能錯過他們呢?
悉尼派對
悉尼節在每年1月舉行,整個悉尼城都會在這個月狂歡。包括歌劇、煙火、劃船比賽、街頭表演、藝術表演和戶外音樂會。
阿德萊德獨立藝術節
阿萊德邊緣藝術節是中國最大的獨立藝術節,在偶數年舉行。年輕的表演者將藉此機會表演藝術和喜劇作品。昆士蘭秀伍德福德民俗節於元旦期間在昆士蘭陽光海岸舉行。優秀的節目將帶你進入音樂、故事、電影、戲劇和土著生活的世界。
澳大利亞抱怨歌曲節
西部的布里奇頓是西澳最可愛的村莊,也是舉辦布魯斯澳大利亞投訴節的地方。為期三天的音樂節將為您帶來源源不斷的悠揚哀怨的歌曲。歡迎您的參與。
澳大利亞音樂節
自一月份以來,它已在各州舉行。在擁擠的音樂節日程表上,有各種各樣的舞蹈、布魯斯、爵士樂、獨立製作、搖滾、民歌和古典音樂。您可以在該地區的加爾馬音樂節上探索土著音樂的古老節奏。或者在沃阿德萊德音樂節上欣賞世界各地的音樂風格。如果你熱愛音樂,那麼澳大利亞有適合你的度假體驗。
悉尼同性戀嘉年華
從二月底開始,持續兩周。陽光,顛覆觀念,大都市,同性戀。歡迎來到悉尼一年一度的同性戀狂歡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性取向,也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你都會喜歡這種歡快迷人的能量從二月底開始產生。
澳大利亞啤酒劃船節
地點:達爾文本次活動在達爾文的明迪爾河舉行,它將是你最難得的一次活動。設計師們用成千上萬個啤酒罐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船,希望能獲獎。實際上,由這些啤酒罐製成的船仍然需要能夠浮在水面上。
澳大利亞花卉展
地點:堪培拉節日日期:10月7日這是南半球幾個大型花展之一,也是堪培拉最知名的節日。活動包括音樂、舞蹈、街頭表演、雕塑和美食。
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賽
地點:悉尼節日日期:12月26日,數千人聚集在悉尼港觀看駛往霍巴特的盛況。
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藝術穗節
節日時間:2-3月阿德萊德邊緣藝術節始於1960年。當時,一些藝術家和表演者放棄了阿德萊德藝術節的傳統表演,自行組織表演。45年後的今天,阿德萊德藝術秒殺節將包括24個晝夜的戲劇、音樂、舞蹈、戲劇、喜劇、視覺藝術、電影、文學、酒吧舞蹈表演、電子藝術等等。阿德萊德邊緣藝術節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邊緣藝術節,也是僅次於愛丁堡的世界第二大邊緣藝術節。
『叄』 為什麼澳大利亞要以英女王為他們的君主
澳大利亞原來是英國殖民地,現在是英聯邦成員國,名義上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
英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的居住地。
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共同的澳大利亞聯邦。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在聯邦制下,澳大利亞君主同時也是各州的君主,在各州直接任命州督,而不由聯邦總督或政府指派。
根據現代的澳大利亞憲政慣例,君主除了在按照澳大利亞總理和各州州長的提名任命或撤換總督和州督時,不過問澳大利亞政治。
(3)澳大利亞人怎麼慶祝伊麗莎白擴展閱讀:
但是在澳大利亞國內關於是否脫離君主立憲制而成立共和國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有一本關於英國女王的新書出版,書中透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認為澳大利亞政府目前的「臨終看護政策」是站不住腳的,應該盡早做個了斷。所謂「臨終看護政策」指的是澳大利亞政府認為要等到英國女王駕崩後再重新考慮是否成立共和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7日報道,《每日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哈德曼的新書《世界的女王》即將付梓,作者在書中透露,英國女王的觀點是澳大利亞政府不必等到她死了再考慮是否廢除君主製成立共和國,要做就趕緊做。
書中引用一名英國王室官員的話稱,澳大利亞的「臨終看護」政策對於女王陛下以及澳政府來說都是站不住腳的。他說很明顯,澳大利亞政府就在等著女王駕崩後,然後宣布是否廢除君主制,這樣的做法對雙方都是不負責任。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1999年澳大利亞曾經舉行是否實行共和制的公投,但是公投失敗了。然而白金漢宮對此並沒有很高興。英國王室甚至宣稱,該來的終究是要來的,如果一些英聯邦國家覺得執行君主立憲制不合適,完全可以趁早了斷,脫離英國王室,實行共和制。
1999年澳大利亞共和公投的結果也很有分裂性,當時54.87%的人反對脫離君主製成立共和國,但是也有47.13%的人支持共和。
『肆』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的大事
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全稱為「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比這更復雜的全稱還要在「國教護衛者」後面加上如下頭銜:「愛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奧內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蘭開斯特公爵、馬恩島領主、諾曼底公爵、最尊貴的嘉德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尊貴的巴斯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古老和最尊貴的蘇格蘭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光輝的聖帕特里克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卓越的英帝國勛位騎士團、優異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帝國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崇高的印度寶星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印度帝國勛位騎士團領主、英屬印度勛位騎士團領主、印度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緬甸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勛位騎士團領主、英王愛德華七世皇家家庭勛位騎士團領主、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榮譽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威嚴的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領主、加拿大勛位騎士團領主、澳大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紐西蘭勛位騎士團領主、巴貝多勛位騎士團領主、忠勇勛位騎士團領主、軍功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警察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等。
其中「諾曼底公爵」頭銜是作為海峽群島上澤西島和根西島領主時使用的,因為這兩個島嶼屬於傳統的諾曼底公爵領地,根據古代諾曼人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為「公爵」而非「女公爵。」
盛裝出席的女王
她於1952年2月6日即位,到2015年9月9日,已經超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2]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德拉王後,祖母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喬治六世。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當時的王位繼承人是愛德華八世。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聖公會會員。
伊麗莎白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麗特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人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身著中尉制服的伊麗莎白公主
1945年伊麗莎白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二世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1月20日 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親王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代表哥,他們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
女王夫婦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加冕女王
加冕女王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在伊麗莎白繼位初期有許多人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即將到來。但是事實上她必須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逐漸衰弱的軍事與經濟強權和逐漸瓦解中的鬆散組織英聯邦。她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系,在一些時候——例如南非——她為保持這種關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伊麗莎白二世全家福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也是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她利用自己的權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嫁給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而多年來她也拒絕承認她的兒子查爾斯與情人卡米拉·帕克·鮑勒斯的關系。
政治上,她的立場則比較模糊,雖然她並非從未在公開場合上表達過她對政治的看法。她與所有政黨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一般認為她最喜歡的首相是溫斯頓·丘吉爾、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哈羅德·威爾遜。她最不喜歡的首相當然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她與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繼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萊爾的關系則相當不錯。
伊麗莎白二世與歷屆首相合影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響到英國統一的議題上公開她的立場。她曾表示支持英格蘭與蘇格蘭繼續保持統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她對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協議》的贊譽也引起了很多聯邦主義者的反對。
雖然王室其他成員經常引起許多爭議,特別是女王的孩子們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經歷的婚姻問題,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較少引發爭議。雖然與過去相比有所放鬆,但她在公開場合中表現得依然十分正式。由於她在公開場合中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國公眾無法對她產生更深的感情。
伊麗莎白二世從來都沒有不受到歡迎,至少沒有比維多利亞女王在其統治時期更不受歡迎。唯一一次引起公眾不滿的是在1997年黛安娜去世後,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員並沒有參加公眾悼念活動。這引起許多一般都是親王室的小報的批評,讓英國人覺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伊麗莎白二世與黛安娜王妃在一起
許多人認為,伊麗莎白二世不太喜歡黛安娜,認為她破壞王室。最後由於巨大的公眾壓力,全體王室成員不得不在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見地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表達對黛安娜去世的哀悼。伊麗莎白二世的這種改變可能是布萊爾游說的結果。
慶祝大典
1997年以後伊麗莎白二世就重新獲得了之前那種受人尊敬的國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國為她慶祝登基50年大典,當年她巡遊了全英國,對多個英聯邦國家做了國事訪問,還出席了多場遊行活動與音樂會。6月,數千人聚集在白金漢宮外參加名為「王宮派對」的活動,全英各地的許多音樂家都雲集在此表演。慶祝活動期間王太後卻不幸去世。
在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與子女的關系有所親近。她與媳婦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關系特別融洽。不過她與兒子查爾斯王儲還是很少見面。雖然她不支持王儲與卡米拉的關系,她曾多次公開暗示已經能夠接納卡米拉。另一方面她與孫子孫女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特別是威廉和扎拉·菲利普斯。
身體問題
2003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女
克萊倫斯宮
王進行了三項手術。1月她動手術移除了右膝蓋破碎的軟骨,12月又在左膝蓋進行了類似的手術,並又修補了臉部的器官損害。外界曾經猜測這是由於皮膚癌引起的,不過白金漢宮表示女王並無大礙。
最近的一系列手術讓人擔憂伊麗莎白女王操勞過度,應該多加休息。雖然女王已經年屆80,但她本人已經公開表示無意退位。許多接近伊麗莎白的人說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讓她的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她也開始減少外訪次數(一般來說她每年都會做兩次國事訪問和兩次英聯邦國家的訪問)。但像她的母親,她只有到身體無法負荷的那天才會停止工作。
公共事業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眼眶濕潤
最近幾年公眾發現伊麗莎白在公眾場合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雖然她大多數時候還是保持國君的庄嚴形象,但她開始在公眾場合微笑,並在為「9·11事件」死難者舉行的西敏寺悼念會上流淚。
2007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專用頻道在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珍貴片段外,更首次在網上播放女王的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上載片段到網站,是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
永不退位
皇室母子
2008年,英國王室高級消息來源稱,82歲的女王已經改變了「永不退位」的承諾,她計劃在2013年自己87歲時正式退位,從而將王位傳給查爾斯。王室消息來源稱,伊麗莎白二世已經告訴查爾斯,她准備讓他提前成為英國國王。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尚末證實這一點,亦有外界對女王將會退位的說法抱有懷疑。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表示伊麗莎白二世過去一直表示,她不會退位,她的這一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但至今伊麗莎白二世也未退位。
2010年伊麗莎白二世要求加薪,以填補皇室600萬英鎊的財政赤字。據悉,這是她20年來第一次要求加薪。2012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迎來登基60周年紀念日,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在位超過60年的君主。
2012年6月27日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北愛爾蘭期間與前愛爾蘭共和軍高級將領、北愛現任第二部長馬丁·麥吉尼斯會面並握手。而愛爾蘭共和軍在1998年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簽署前曾進行了長達30年的反抗英國統治活動,造成數千名英國士兵和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女王表親路易斯·蒙巴頓勛爵。
出國訪問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第一次訪問中國,她也是
女王1986訪華登長城
第一個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作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她還在1961年以英國君主的名義第一次訪問了梵蒂岡。
僅1953—1992年間,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過的國家就已超過40個。
伊麗莎白二世在1986年對澳大利亞訪問的時候留下了一封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神秘書信,不過她告訴悉尼市長,信要等到2085年的時候才能公之於眾。
出席內閣
伊麗莎白二世和首相卡梅倫
2012年12月18日,平日不公開發表政治觀點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參加內閣會議,她成為百年來和平時期出席政府內閣會議的第一位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在唐寧街首相府出席會議時,坐在平時首相坐的椅子上,當日內閣討論的首項議題則是有關改變英國王室繼承法、允許女孩繼任國家元首的建議。
出席奧運
伊麗莎白二世盛裝出席2012倫敦奧運會
英國當地時間2012年7月27日晚,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伊麗莎白二世出席[3] 。伊麗莎白二世與扮演007詹姆斯·邦德的丹尼爾·克雷格配戲。007接受女王邀請,到女王的家白金漢宮接受新的任務[4] 。之後,007與女王一起登上直升飛機,乘飛機穿越整個倫敦[4] 。他們穿越了倫敦眼、倫敦塔等建築物,最終來到來到倫敦碗上空[4] 。伊麗莎白二世和007一起突然一躍而下,打開降落傘,緩緩下降到倫敦碗[4] 。全場一陣驚呼,皇室包廂中伊麗莎白二世突然出現[4] 。
胃病入院
當地時間2013年3月4日,在經過一天的治療後,伊麗莎白二世離開醫院,返回白金漢宮休養。當伊麗莎白二世從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私立愛德華國王七世醫院走出、步向在旁等候的豪華座車時,看起來氣色不錯且面帶笑容。據悉,伊麗莎白二世3日下午因腸胃炎入院治療,這是87歲的女王十年間首次入院。
88歲生日
2014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
最新肖像
世21日迎來88歲生日,英國王室公布了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照。
王室公布的這張黑白肖像照是上個月在白金漢宮拍攝。照片上,伊麗莎白二世戴著三串式的珍珠項鏈,露齒微笑,衣服是由一個已經服侍她十多年的貼身助理和御用服裝師打點。
伊麗莎白二世的最新肖像照是一項名為「英國就是非凡」的政府計劃委託拍攝,這項計劃目的在推展英國貿易、觀光、投資與教育,女王無疑是英國的最佳形象特使,估計每年可以替英國吸收5億美元觀光外匯。[5]
富可敵國
國外主流媒體評估認為女王的名義資產總值約228億英鎊。英國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財富榜的前二十位,與《福布斯》雙周刊所測算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和「臉譜」社交網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資產規模相當。白金漢宮表示,王室不動產管理局投資並管理著英國王室的財產,其資本估值自2005年已經翻了一倍還多,達228億英鎊。
雖然富可敵國,女王的生活卻相對節儉,幾年來在公開場合並未頻繁更換新衣服。[6]
女王近照
「納粹禮」風波
英國《太陽報》2015年7月17日夜獨家刊發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80多年前行「納粹舉手禮」的照片,遭英國王室嚴詞譴責。王室發言人稱,女王家人照片被《太陽報》利用並誤導,實在令人失望。
這張黑白照片截取自一段1933年的視頻,該視頻時長17秒。當時,伊麗莎白二世年僅7歲,她和伯伯愛德華八世、妹妹瑪格麗特公主以及母親一起在巴爾莫勒爾堡的花園玩耍。母親舉手行禮,伊麗莎白二世效仿,舉手三次。愛德華八世加入,教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如何正確行禮。
英國《每日郵報》說,在照片拍攝的1933年,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德國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未發生,人們通常會把「舉手禮」視作對德國的敬意。而現在,89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不可能不明白這一手勢意味著什麼。
英國王室隨即回應稱,大多數英國人會以現在的感受看待這張80多年前的老照片,但這只是一張家人玩鬧的普通照片,照片中的人們根本不會預料到後來的事態演變。一名王室消息人士稱,「女王當時年幼,完全無辜……女王及其家人在戰時致力於國家利益,她即位63年來為國家和民眾付出的一切,人們有目共睹。」
歷史學家詹姆斯·霍蘭德認同王室表態。霍蘭德說:「我敢說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沒有一個孩子沒拿『舉手禮』開過玩笑,這(女王一家也這樣做)說明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一些網友也予以聲援。喬希·庫克說:「可怕的新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納粹的行徑。
『伍』 外國的國慶怎麼慶祝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國慶節,各國對於國慶節的慶賀方式,由於傳統和習俗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各國國慶節的名稱有所不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當法國革命200周年的時候,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接受了檢閱。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1萬多位外國來賓應邀參加了慶典儀式。在現場,有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天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焰火騰空升起,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多個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在協和廣場舉辦的大型國慶慶祝演出。
鍾聲齊鳴載歌載舞
美國是以7月4日獨立日為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鍾聲齊鳴,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遊行。一般情況下,這天參加遊行的民眾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化妝,組成家庭小樂隊,有的親朋好友甚至祖孫幾輩人一起,載歌載舞,擁上街頭。大街上更是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各式彩車、模型車、雜技車等同歡樂的人群一起,組成了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遊行結束後,人們聚集在公園或其他一些公共場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共同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
女王檢閱天公作美
英國國慶日是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其「官方生日」則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個星期六。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也比較好。其主要活動,是由女王親自檢閱「軍旗敬禮分列式」。由於星期六本來就不是工作日,因而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各州首府輪流坐莊
德國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並非「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的來歷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統一以來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之際,首都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典不算奇怪。首都市民照樣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一番。
悠久歷史燦爛文化
奈及利亞其民族獨立日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國家,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過去的100多年間,奈及利亞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相當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奈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斗爭,終於在1960年10月1日贏得了民族獨立。
集會閱兵遊行三部曲
越南為慶祝越南國慶日,9月2日國慶當天在首都河內都要舉行隆重的集會、閱兵和遊行等活動。節日之前,越南政府會向各省市人民委員會發出通知,就國慶慶祝活動作出具體部署。一般情況下,在首都河內將隆重舉行集會、閱兵和遊行,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將現場直播上述慶祝活動的實況。9月2日晚,在河內、海防、順化、奠邊府、新潮、邦美蜀、峴港、芹苴和胡志明市施放焰火。
根據政府通知精神,政府各部門、各省市和各地方要舉行切合實際的慶祝活動,把慶祝活動同開展愛國競賽、發展經濟和扶貧結合起來。各地根據具體條件,本著節約、安全的原則,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
閱兵遊行震耳欲聾
朝鮮9月9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國慶前夕,國旗插遍了平壤市的大街小巷,巨型標語佇立在市區交通要道。9日,在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廣場舉行慶祝國慶的盛大閱兵式和群眾遊行。在全場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朝鮮黨政軍領導人來到廣場主席台。朝鮮陸海空三軍近百個方隊通過主席台接受檢閱,之後,便開始了100萬平壤各界群眾大遊行。整個金日成廣場成為一片紅色的海洋。
人的海洋花的海洋
挪威5月17日是挪威國慶節(又叫憲法日)。自從去年3月15日北歐諸國參加了生根協議後,只要有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簽證,就可以在歐洲15個國家暢通無阻。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佳節。街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帶著相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也是令人目不暇接、千姿百態。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飄揚著一面面紅底鑲白邊的藍十字挪威國旗;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插著國旗;更令人驚喜的是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面小國旗,嬰兒的搖籃車上插著國旗,公共汽車上插著國旗,出租上插著國旗,警車上插著國旗,男士的西服上戴著和國旗色相同的紅、白、藍三色彩條,女士的胸花、領邊也是紅、白、藍三色彩條編織的,就連小狗的脖子上也系著紅、白、藍三色彩條。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馬路兩邊站滿了歡呼的觀眾,人擠著人,水瀉不通。國王穿著黑色禮服,戴著黑色禮帽站在觀禮台中央;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紅色禮帽的王後;王後的右邊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是人們發自內心,發自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國慶大典舉國歡騰
新加坡每當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會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過後,3架F-16型獵鷹戰斗機、6架F-5S/T型戰斗機及5架A-4SU超級天鷹戰斗機,共14架戰機將首次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型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當步操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型的14架戰機,將與3架軍機——1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1架E-2C鷹眼空中預警機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邏機飛越上空。接著,7架直升機,包括切奴克、超級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機將以V字隊形飛過。
直升機飛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裝部隊突擊隊員呈獻的跳傘表演,他們將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配備,政府大廈四周圍摩天高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陸』 澳大利亞人怎麼慶祝伊麗莎白女王誕生日
說清楚點兒,是想問澳大利亞人慶祝英女王生日的原因還是問慶祝的方法?
『柒』 拿澳大利亞國籍時為何要向英國女王宣誓澳大利亞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澳大利亞國籍時要向英國女王宣誓是因為英王是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元首,澳大利亞現在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是英聯邦成員。
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在內政外交方面獲得獨立。
自治領與宗主國以「共同忠於(英國)國王」而組成英聯邦,雙方權利平等,互不隸屬。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決議,確定各英屬自治領都獲得完全獨立的主權,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聯邦正式形成。
英聯邦的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僅名義上,並無實權,英國君主無權干涉各成員國內政),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
(7)澳大利亞人怎麼慶祝伊麗莎白擴展閱讀:
英聯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只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元首,但無權干涉其他成員國內政外交。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
主要組織機構有: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亞太地區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聯邦財政部長會議及其他部長級專業會議。1965年起設立英聯邦秘書處,其職責是促進英聯邦的合作,籌劃英聯邦各級會議。秘書處設在倫敦。
現任英聯邦元首由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擔任。
『捌』 澳大利亞耗巨資為伊麗莎白女王打造了豪華鑽石馬車,這輛馬車有什麼特別之處
首先黃金馬車,是指2014年6月4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參加國會開幕大典,澳大利亞耗巨資為女王打造的豪華鑽石馬車。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日報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天乘坐金色馬車參加國會開幕大典,澳大利亞耗巨資為女王打造的豪華鑽石馬車正式亮相。這個「車輪上的奢華宮殿」可以見證英國的歷史,因此它也被稱為「移動的歷史博物館」。
車門
車門上的木料來自英國各地名勝古跡,包括倫敦塔、威敏寺和肯辛頓皇宮等。還鑲有二戰王牌飛行員的徽章、滑鐵盧戰役的子彈、英國北極探險雪橇上的銀飾等。
『玖』 澳大利亞不屬於英國,為何還以伊麗莎白女王為尊
英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由53個獨立組成的國家組成,但是它的成員大多數是前英國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國。現在的英聯邦的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目前是英國在內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其中就包括了澳大利亞。
實際目前的英聯邦更多的是一種非帝國性的鬆散的組織。但是以英聯邦為紐帶的成員國,有著歷史基礎所以在經濟文化貿易上面,有著更多的溝通和合作。
實際上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保留英女王作為國家元首,也是這些成員國的國民的一種慣性。畢竟從歷史淵源來講,他們並不會輕易的放棄這一段歷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