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之前購買的墨爾本號、基輔號、明斯克號航母怎麼不改造軍用
墨爾本號買時就是以廢鋼船名義買的,能拆的軍用部件澳大利亞都拆了,在中國拆時澳大利亞還派人盯著,不過海軍派人上去測繪了,當年張局長就參與過。基輔號和明斯克號也是被俄羅斯和歐美各國盯著。況且這三艘都是短距/垂直起降的航母,中國並沒有類似AV-8、雅克38這樣的戰機。還有,面對美國海軍,中國海軍的壓力很大,必須得有常規起降的艦載戰斗機,所以這三艦也無法滿足中國需求。所以,就沒直接改成軍用。
㈡ 國土巨大卻人煙稀少,300年來澳大利亞為何始終地廣人稀
國土巨大,人口卻非常稀少,300年來澳大利亞為何始終地廣人稀呢?
說起領土大國,人們第1個想到的就是俄羅斯,其擁有1700多萬領土,而且,俄羅斯人一直認為領土是越多越好,沒有一點是多餘的,但對於澳大利亞來講,似乎領土是太多了,整個澳洲都是他們家的,但其領土與人口之間的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計,每平方公里只有3個人,這樣的比例要是放在過去沒有通訊設備的話,還真要考驗一個人的聲音有多大?畢竟,在沒有通訊設備的年代裡他們出門就只能靠喊了,其人口密度實在是太低了。
也就是說,澳大利亞雖然地域遼闊,但是英國殖民者發現澳大利亞是一個極端乾旱的地方,70%的地區都是乾旱地區,全境近一半地方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荒漠,甚至連條完全發育成熟的大型水系都沒有,所以,英國人在殖民早期根本就瞧不上這里,並沒有像這里殖民太多人口,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澳大利亞這塊土地都是作為英國流放罪犯的場地,直到英國後來需要大量的羊毛維持其工業發展之後,英國人在澳洲開發牧場,直到這時,澳大利亞的人口才有了緩慢增長。說到底,澳大利亞之所以地廣人稀,主要還是其人口基數太少所致。
㈢ 澳大利亞獨佔澳洲大陸,為何沒有成為超級大國
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同其他的同等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還是太遠了,澳大利亞的人員和物資的流通遠遠比不上美國東海岸來的便利,導致澳大利亞在「歐洲中心論」的西方觀點一直都處在邊緣的狀態,沒辦法進入中心。
澳大利亞它並不是純正的如同美洲一樣的殖民地,它的人口質量和素質是沒有辦法進行比較的。在現代化戰爭中,澳大利亞的地理優勢也是很難發揮出來的,如果其他國家想要對澳大利亞發起軍事行動的話,是可以忽視它的地理環境的,所以澳大利亞想要成為超級大國還是不那麼容易。
㈣ 都知道鐵路擁有強大的運送能力,為何澳大利亞卻不用鐵路改為公路列車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的國土比較廣闊,人口密集的城市之間的距離也比較遠,理論上講鐵路運輸對於澳大利亞來講是最完美的。作為運輸工具,因為鐵路它的運輸能力很強並且運輸成本比較低。但是澳大利亞卻很少鋪設長距離的火車鐵路,而選用了他們特有的運輸工具公路式列車。而他們選用公路式列車的原因有三點,首先長距離鐵路軌道的鋪設實在太過於昂貴了;第二點就是內陸和沿海地區之間的交往,鋪設火車並不很方便;最後一點,就是為了保護,澳大利亞到處蹦來蹦去的袋鼠們。
所以出於多種方面的考慮,最後澳大利亞選擇了公路式列車。
㈤ 澳大利亞堪稱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為什麼成不了像美國一樣的強國
原因是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遠早於發現澳洲。雖然有一種說法認為荷蘭人早在1606年就登陸過澳大利亞,但一直到英國船長庫克1770年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之前,幾乎沒有歐洲人涉足這片土地。而歐洲殖民者的登陸,則是在此之後的十多年。
光有廣袤的領土,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口資源,也是很難發展成世界強國的,加拿大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的領土面積比美國還大,但綜合國力只怕連美國的10%都比不上。
而澳大利亞的人口卻連加拿大都不如,只有2544萬,相比之下,美國的人口是3.3億,澳大利亞只有美國的8%不到。雖然人不是越多越好,但一個世界強國,如果沒有一億人口打底,是很難撐得住場子的。
澳大利亞的人口之所以這么少,與其歷史上對歐洲移民的吸引力不足大有關系。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是移民國家,移民對人口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歷史上看,美國對歐洲移民的吸引力,是遠遠超過澳大利亞的。
都說美國地理條件好,其實不僅僅是指它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還因為它的領土質量極高,非常適合發展農業,而這正是前工業時代一個國家得以積累原始資本的關鍵所在。
可惜的是,在這方面,澳大利亞就不僅僅是後進生,而是墊底的差生了。從谷歌地圖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整個澳大利亞,除了沿海的一圈是綠色的,廣闊的內陸,幾乎都是荒漠。
事實上,由於蒸發量極大,降水量卻不豐富,澳大利亞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超過四成的國土是永久性的沙漠,剩下的大部分地區,其降水量也很難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澳大利亞雖然國土廣袤,耕地卻少得可憐,優質的耕地更是連一些中小國家都比不上。
在工業發達的今天,澳大利亞養個1億的人口或許不成問題。但時間倒退幾十上百年,就完全不可能了。所以光是缺水這一致命弱點,就註定了澳大利亞無法積累到美國那樣的人口,當然就更不能像美國那樣發展成世界強國了。
㈥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為什麼內陸會如此的乾旱
內陸如此的乾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整個的這個內陸的管理還是有問題的,再有就是不下雨,那麼天氣的變化也會造成乾旱的現象。
㈦ 澳大利亞大陸四面環海,為何還這么乾旱滿是沙漠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有著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它的四面都是海洋,看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島嶼。不過,國土的地貌特徵卻屬於乾旱、半乾旱狀態,是最為乾燥的大陸。即便是四周都是海洋,內陸的沙漠地帶仍舊還是很多。
㈧ 澳大利亞為什麼內陸都是沙漠即使亞歐大陸內陸是沙漠戈壁也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自然界早就自我進化出了耐
亞歐大陸內陸沙漠戈壁的形成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是由於較軟的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形成青藏高原並逐漸抬升,阻擋了暖濕氣流向內陸的輸送,從而造成了內陸的荒漠化。
㈨ 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區不能住人,為什麼不人為治沙使之適合居住
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沙漠不同,澳洲荒漠並非過度人類活動導致的次生荒漠,而是受到氣候原因才導致的地區荒漠化,面積龐大,也沒有像我國新疆西藏地區一樣擁有足夠的冰川融雪等水源。這種原生的荒漠,貿然進行改造其實是一種破壞。
除了沙漠之外,澳大利亞還有很多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自然植被以荒漠和草原為主。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屬於終年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治理成本昂貴,並且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㈩ 為什麼澳大利亞不把城市建在沙漠里,只建在海岸上
其他答案都是錯的。原因不是水。忘記沙漠吧,澳大利亞大分水嶺以西的城鎮正在消亡,而城市卻在蓬勃發展。你會聽到經常引用的統計數據,澳大利亞80%的地區降雨量不足600毫米。但澳大利亞是個大地方,另外20%的地區有大量降雨。昆士蘭州部分地區一年的降雨量達到了12米。考慮這一點。法國面積64.3萬平方公里,全國每年平均降雨量為770毫米。
當然,所有從事服務行業的人都需要吃飯、穿衣和娛樂。這是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澳大利亞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分水嶺地區,該地區在東海岸或其附近。例如,在卧龍崗和紐卡斯爾,煤炭就在海岸峭壁下,這使得它成為將鋼鐵製造等重工業安置在海岸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