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的對外貿易情況以及國家資源的情況
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南大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從1996年至2006年的十一年間,該國實際GDP平均增長率達到了3.5%,是世界上經濟增長強勁的國家之一。2006-07財年,澳GDP達9257億澳元,同比增長3.3%。人均GDP在OECD國家排名第10位。
澳大利亞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保證了國家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與考驗,連續16年保持快速增長,並維持了較低的通脹率和失業率。澳大利亞連續被OECD評為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服務業、製造業、采礦業和農業是澳大利亞的四大主導產業。據澳大利亞官方統計,2006-07財年澳大利亞服務業(7826億澳元)、製造業(979.8億澳元)、采礦業(487.5億澳元)和農業(233.7億澳元)的產值,分別佔GDP的82.1%、10.3%、5.1%和2.5%。服務業是澳大利亞優勢產業。近年來,在新興經濟體對原材料巨大需求的帶動下,澳大利亞采礦業快速增長。澳大利亞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有所下降,但農業的產量、產值和效益均不斷提高,農產品出口也在大幅增加。
2006年,澳大利亞私人消費與政府消費分別達到5433.7億和1718.5億澳元,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8.9%和 18.6%,消費在澳大利亞經濟中處於更重要的地位。
澳大利亞通貨膨脹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其中,2003年和2004年該國消費物價指數分別增長1.9%和2%。從2005年起,澳大利亞通脹率有所抬頭,相應地提高基準利率,進一步抑制通貨膨脹。
對外貿易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澳農業產品的70%、資源產品的80%以及製造業18%用於出口,服務業出口佔有相當大比重,服務業出口達到480億美元。2007年,澳大利亞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3559億澳元,比上年增加161億澳元,增長4.7%。其中,出口1681億澳元,較上年增長2.6%,進口1878億澳元,較上年增長6.7%。貨物貿易逆差197億澳元。2007年。澳政府不斷完善國際貿易環境,2004年以來,先後與新加坡、美國、泰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多邊貿易合作方面,澳積極推動多哈回合談判,並在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等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中澳貿易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期。新中國成立後,民間貿易一直未曾中斷。1972年兩國建交以來,兩國經濟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中澳兩國經貿合作往來密切、互動頻繁。2003年,兩國簽訂了中澳經貿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雙邊礦業、農業、服務業、投資、知識產權保護等16個領域合作,2005年,兩國啟動中澳自貿區談判,現已進行了11輪談判。雙邊經貿關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據中方統計,2007年,中澳雙邊貿易穩步增長,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38.5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3.1%。其中,中國對澳出口180億美元,增長32.1%;從澳進口258.5億美元,增長33.8%。澳大利亞成為中國第九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澳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有:金屬礦砂,羊毛,原油,煤炭,皮類,有色賤金屬廢料,食品與活畜,機器及運輸設備等。澳自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電腦及配件,通訊設備,玩具、游戲及運動商品,傢具,紡織服裝,化學製品,鞋,視聽收錄機及電視機,塑料與金屬製品,普通機械產品等。
近年來,中澳兩國的相互投資也發展得很快。截止到2008年5月,中國新批澳在華投資項目8754個,合同外資金額18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5.23億美元。分布在製造業、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領域。澳大利亞是中國吸收外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截至2007年底, 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的中國在澳投資項目已超過340家,我對澳直接投資額17.3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服務業、房地產及進出口貿易等領域。中澳兩國已互為重要的投資夥伴
❷ 澳大利亞的國際貿易發展特點
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狀況與啟示
http://ningxia.caiep.org/trainpro/content.php?id=367
❸ 澳大利亞做外貿生意,做什麼號呢
澳大利亞外貿特點:地大人稀、消費中高檔、消費忠誠、生活日用品缺乏,所以,建議可以考慮和這家公司合作:西安快得特貿易有限公司,他們的產品在那邊還不錯,你可以找他們網站聯系
❹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靠什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白人統治的國家,前者是靠農業畜牧業,後者是靠高科技。
❺ 澳大利亞如何發展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4869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1,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到2008年年中,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目前,澳大利亞被公認為世界上經濟最健康的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連年高踞發達國家前茅,被其他英語國家羨慕不已。2010年5月,澳大利亞失業率為5.2%,遠遠低於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其他發達國家。澳大利亞最低工資為最低周薪570澳元,最低時薪15澳元,亦是世界上最高標准之一,遠高於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時薪7.5美元。因此,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英國,美國公民來澳大利亞生活工作。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1,219,7億美元(2010年度),世界排名13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869美元(2010年度),世界排名第6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2007年度) 失業率:5.3% (2010年2月) 貨幣匯率: 1澳元=1.02美元(2011年1月) 工業 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畜牧業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較乾燥,近70%的土地是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於大面積發展畜牧業。在牧區,經常可以看到 成群放養的羊群和牛群。「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亞草原的真實寫照。澳大利亞的羊只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1/6,羊毛產量居世家第一位,人們形象地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農牧業 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農牧業國家 服務業 服務業是澳大利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 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泰國和丹麥。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萊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塔斯馬尼亞等。
❻ 澳大利亞主要的商業和貿易是什麼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自然資源】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旅遊業是澳大力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馳名特產】澳大利亞特產包括澳寶(Opal, 澳大利亞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葡萄酒(紅酒和白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澳大利亞的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❼ 澳大利亞對外經貿有哪些特點給中澳兩國經貿關系帶來哪些影響
澳大利亞的對外經貿主要是礦產出口與農產品出口。中國每年要進口他幾億噸鐵礦砂,還有牛肉與牛奶等。由於中國的鋼鐵產量太大,達到10億噸,而我們又沒有多少鐵礦,因此與澳大利亞形成了牢固的貿易依賴關系,盡管政治上相處的並不好。
❽ 澳大利亞的經濟
澳大利亞的經濟情況如下:
1、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8)澳大利亞怎麼發展外貿擴展閱讀:
1、所謂「國家經濟」,是指國內經濟中支撐該國經濟的自主性,並對該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大影響的部分或產業組合(通常所說的戰略產業組合)。
2、就整個經濟全球化階段而言,無論國內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如何,如果不考慮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情況,各國經濟的自主性始終存在,並使一國的國內經濟必須服從所在國家的這種經濟自主性。
3、如果我們不能依靠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來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而是一切仍然依靠自力更生,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不僅僅是工業社會不同發展階段之間的差距,而且是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不同經濟時代之間的差距。
4、在經濟全球化階段承認各國的經濟自主性,必然會使各國的國內經濟區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與本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家經濟安全直接相關的那部分國內經濟或產業組合,二是與本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家經濟安全並無直接關系的那部分國內經濟或產業組合。
❾ 誰能幫忙分析下澳大利亞地理因素對該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上運輸便利;澳大利亞曾經是歐洲殖民地,與歐洲之間一直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貿易關系。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農產品豐富,大量出口。
❿ 誰能幫忙分析下澳大利亞地理因素對該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急急急。。。要詳細的,謝謝了!!!
(1)對工業: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鐵、化學、紡織。、煤、鋁土、錳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采礦、冶金、機械工業比較發達。
對農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農業發達,由以混合農業和大牧場放牧業最為著名,為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原因:地勢平坦,草原廣闊;地下水豐富;無野生肉食動物羊群無天敵;候乾燥,冬季溫和;
(2)由於礦產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科學技術較發達,在商品進出口中羊毛、綿羊、鐵礦、以及高新技術產品為主。
(3)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礦產資源較匱乏的國家以及畜牧業欠發達的國家。(上海寶鋼、日本的鋼鐵企業都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
(4)澳大利亞開發的比較晚,英國人首先移民到這里,開發較好,經濟較發達。並且由於澳大利亞重視教育,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使澳大利亞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5)澳大利亞海陸位置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已成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人是高中地理教師,以上僅為基於高中世界地理知識的一點了解而發表的片面之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