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貧窮如何談公平競爭

澳大利亞貧窮如何談公平競爭

發布時間:2022-08-19 10:59:00

① 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經濟是如何互補的

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建立在兩國經濟具有互補性和在亞太地區享有共同地位的基礎上。澳大利亞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向中國出口所需原材料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而中國則將其製成品出口到澳大利亞。近年來澳大利亞經濟日趨多樣化的特點,使得其高科技製成品和優質服務在中國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貿易自1972年澳大利亞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的雙向貿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貿易總額從1972年的1.58億澳元增長到1998年的92億澳元。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貿易夥伴。作為中國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的重要性可從貿易質量上反映出來。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供應國,澳大利亞的鐵礦砂、羊毛和鋁都是中國生產優質鋼材和高檔服裝等主要出口創匯產品的原材料。近年來,澳大利亞在機電產品和電信設備等出口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澳大利亞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服務輸出國---澳大利亞銀行、法律事務所、保險公司、會計事務所、信息管理和醫療服務機構都在中國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國是澳大利亞進口商品,包括紡織品、玩具、娛樂和體育用品,以及鞋類和男裝(非針織類)等商品的第四大進口資源國。投資澳大利亞在華投資的范圍涉及了眾多的領域,從農業經濟、食品/飲料加工、建築材料和施工服務,到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信息技術,都有澳大利亞的投資。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的重要投資地:1998年,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總額約20億澳元。中國在澳大利亞的這些投資涉及范圍同樣廣泛,其中包括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項目,如恰那山鐵礦(1.2億澳元)、波特蘭煉鋁廠(1億澳元)以及MetroMeats(1億澳元)。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投資:這些投資屬於直接投資,通常是合資建廠,因而可直接為澳大利亞提供就業機會,並能夠促進其出口的發展。

② 澳大利亞的社會環境

婦女地位問題 , 一直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世界各國,不論強大弱小,富裕貧困,婦女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沒有婦女地位的提高,沒有婦女境況的改善,就不會有真正的社會進步。爭取人權如果失去了婦女地位這重要的一半,也就不能求得其真正的意義。婦女平等,在某種程度上說,對全人類尋求更好的社會生活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種族和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的社會特點。在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里,婦女地位和兩性平等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同時,婦女地位的確立和改善,兩性平等的進程,也會受到多種族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其中的阻礙和困難不可忽視。

澳大利亞一直是婦女運動的代表。澳大利亞的女權主義者們可以自豪的說,70年代以來,社會對婦女的態度以及國家的婦女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她們功不可沒。1972年惠特拉姆工黨政府當選,他意識澳洲婦女們的新情緒,著手在就業與育兒方面進行重大改革,在澳大利亞的公務員中實行男女同工同酬,承認了婦女的同等就業機會,並做出了產假的規定。

雖然澳大利亞是最先給與婦女選舉權的國家之一,但是,遲至《聯合王國公民權利法案》通過41年後,婦女才被選入聯邦議會。以世界第一這樣良好的開端,卻使獲得參政權利與實際進入議會之間的時間相隔居西方世界最久,真是一個諷刺。那麼原因是什麼呢?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婦女在澳大利亞社會中的實際地位。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一樣,婦女在澳大利亞也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工作被認為是無所謂的,婚後就會放棄工作,否則會不被人們所接受。還有很多其他的惡習和陋俗,直至二站後,人們的觀念才有所改善。但是,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和多種族又為婦女平等的進程設置的重重阻礙。

筆者就澳大利亞社會的這一特點入手,分析了多元文化下的澳大利亞求得兩性平等的阻礙,並分析總結,提出的解決問題,清除阻礙的建議和辦法。

文章共有六個部分組成。簡介部分對澳大利亞的多元特性做了綜述。然後用四個章節來具體分析。第一章就澳大利亞的婦女構成做了分析,並具體分析了土著婦女和移民婦女兩大群體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第二章對性別歧視和澳大利亞的婦女運動做了簡單的回顧。第三章是對澳大利亞婦女的現狀做出的介紹。第四章是全文的重點,指出多元文化下澳大利亞兩性平等的阻礙。筆者就澳大利亞本土社會男性佔主導地位著手,通過對男女地位關系,種族問題,多元文化,婦女的不同移民背景,以及婦女本身該如何處理本族文化與澳大利亞社會的主流文化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兩性平等的阻礙根源,並尋求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辦法。在最後的結論部分,筆者就社會政策和婦女本身等幾個方面給出建議,對解除澳大利亞兩性平等的阻礙進行了理論上的嘗試。

婦女地位在整個人類社會至關重要。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多元文化國家裡更是不可忽視。盡管困難重重,阻礙不斷,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全世界都會對婦女有更新更平等的認識。多元的澳大利亞也會成為一個對男性女性同樣重視的不折不扣的平等社會。

③ 關於澳大利亞的人和經濟況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橄欖球(Rugby)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迴旋鏢)(boomerang)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和繪畫都很純朴,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投入現代生活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在旅遊區,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遊客搜羅購買的物品之一,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來源。 無拘無束:澳大利亞人的最好概括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滾在地上,周圍的人會馬上幫忙撿起來,送還你的手上,還會有人給你找來一個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麼可以救急的替代品,這就是澳大利亞。 周末的繁榮:澳大利亞的生活特色 在澳大利亞工作,工資一般是每周發一次(公務員或者大機構是每兩周發一次),發工資的日子通常是逢星期四或星期五。因此,澳大利亞的餐館、酒吧、百貨公司每周的星期五、六是生意特別好的日子。近年一些大型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都有逢星期四晚延長營業時間的做法(Night Shopping),迎合逢星期四領工資的人士。一些不注意安排花錢的人,就會有周末富貴,周初貧窮的現象。這都沒有關系,因為多過幾天,又是快樂的周末了。交通運輸 澳大利亞交通十分便捷,飛機、火車和汽車是旅遊主要的交通工具。 機場:澳大利亞主要的國際機場分布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珀斯、荷巴特、阿德雷德、凱恩斯和達爾文。 航空:中國的北京、廣州、上海、澳門、香港、台北都有航班飛往澳大利亞。開辟這些航線的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澳大利亞昆達士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和台灣中華航空公司。抵達澳大利亞後,可乘坐澳大利亞的國內航機到各大城市。 火車:火車連接著各主要城市。連接各州首府的長途火車為設施先進的空調車,大都設有卧鋪車廂和餐車。購買火車套票作長途旅行不僅價格合理而且可以靈活使用。主要的火車套票有澳大利亞鐵路套票(Austrailpass)和澳大利亞鐵路縱橫游套票(Austrail Flexipass)。 汽車:有發達的公路網。各州首府間有高速公路相通,絕大多數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
羊毛修剪工在埋頭剪羊毛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到2008年年中,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9972.01億美元(2009年度)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553美元(2009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2007年度) 失業率:5.3% (2010年2月) 貨幣匯率: 1澳元=0.8640美元(2010年6月)
【工業】
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
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
服務業是澳大利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
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樹熊(考拉)【旅遊業】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馳名特產】
澳大利亞特產包括澳寶(Opal, 澳大利亞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葡萄酒(紅酒和白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澳大利亞的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科技成就】 澳大利亞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或農業為主的國家,有時給人偏僻或落後的印象,事實上這都是誤會,澳大利亞擁有很多足以自豪的科技成就,例如檢查懷孕婦女的超聲波成像技術、拯救過無數生命的西葯盤尼西林、現在全世界通用的飛行記錄儀黑匣子、以電為動力的心臟起搏器等等,都是澳大利亞科學家的發明。澳大利亞先後有六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 191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威廉•羅侖茲•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和他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因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的貢獻,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威廉•羅侖茲•布拉格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在阿德雷德大學畢業,獲得諾貝爾獎時年僅25歲,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而在同一個城市出生也在同一家大學畢業的澳大利亞醫學研究人員弗羅里(Howard Florey)因對盤尼西林的應用研究,與英國的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和錢恩(Ernest Boris Chain)共同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之後,缺乏製成產品的技術,弗羅里和錢恩成功地把青黴素製成可以真正使用的葯物盤尼西林。 曾到訪香港的遊客,會對在香港極為通用的電子貨幣八達通卡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先進而方便的八達通系統,是澳大利亞科技人員的發明,是由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ERG有限公司發明的 Smart Card Transit Systems 技術設計和發展而成。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印刷和流通塑料鈔票(准確地說是聚合物鈔票)的國家,早在1988年就試驗流通塑料鈔票,澳元鈔票手感猶如塑料和紙的混合,用特殊的聚合物製成,防偽程度很高,即使火燒也只是變形但不損壞,平均流通壽命比傳統鈔票長五倍。澳大利亞對塑料鈔票技術的掌握是如此的成熟,以至於它為至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承印鈔票,包括汶萊,智利,印度尼西亞,科威特,馬來西亞,墨西哥,尼泊爾,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羅馬尼亞,西薩摩亞,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泰國和孟加拉國。 【文學成就】 1973年,澳大利亞政府成立藝術理事會文學委員會,文學開始大力發展,本土文學創作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例如早期馬庫斯·克拉克於1874年創作《無期徒刑》。19世紀晚期,澳大利亞的叢林詩人為尋求更多自己的「澳大利亞化」歸屬感,開始走出英國傳統文化的影子。1920年代起,優秀澳大利亞文學作品有《庫納爾杜》、《卡布里康尼亞》和《可憐的傢伙,我的故鄉》。 帕特里克·懷特是澳大利亞文學巨匠之一,1973年他以《風暴之眼》(The Eye of the Storm)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澳大利亞人。當今澳大利亞文學巨匠是來自西澳大利亞州的蒂姆·溫頓(Tim Winton)、彼得·凱里(Peter Carey)與布賴斯·考特尼(Bryce Countenay),他們主要作品包括《雲街》、《乘客》、《塵土音樂》、《奧斯卡和陸辛達》、《凱利幫的真實故事》、《一個人的權勢》、《愚人節》、《托摩和霍克》、《傑西卡》。 托馬斯·肯尼利是近代澳大利亞為世界文壇貢獻的最優秀文學作家之一。他曾是牧師,主要作品有《雲雀和英雄》、《鐵匠吉米的贊歌》、《辛德勒方舟》。其大部分作品都已拍成電影,包括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導演是好萊塢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澳大利亞其他著名作家還有墨累·貝爾、大衛·馬洛夫、科林·麥卡洛等。 【文化教育】 澳大利亞中小學及職業學院由各州或領地的教育部負責管理,聯邦政府撥款資助,大學則由聯邦政府統一管理。凡澳大利亞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享受免費的中小學教育。澳大利亞很注重教育,全國有42所大學及230多所專科技術學院。這些大學和學院幾乎都是公立學校(私立大學只有兩家),教育體系各州略有差別,但都由聯邦政府控制管理,所以能保持平均也較高的教育質量。各學校的學歷文憑各州相互認可,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澳大利亞的教育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這個人口前幾年才突破2000萬的國家,已先後有六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所有的澳大利亞學校教育都是根據個體的需要、能力與興趣而設,使得每個學生都得以發揮其個人各方面的潛能,並能運用於各行各業。 澳大利亞教育系統可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一)中小學;(二)由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構成的職業培訓系統;(三)為海外學生提供英語課程的英語補習學校(ELICOS);(四)開設商業、飯店管理、航空駕駛等職業課程的私立學校;(五)大學。 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的系統,小學6年(即1-6年級);中學6年(7-12年級,不分初中高中);專科2-3年;大學3年。依據科系的不同,其修業年限也有差異,例如:文、商、理科3年,工科4年,法律4年或5年,醫科6年。一般要進入專科以上學校進修者,必須完成12年教育。澳大利亞學生在12年級畢業後若想繼續進修,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以實務課程為主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第二,具有學術理論性質的大學課程。申請資格以12年級的畢業會考成績為依據。 【各級教育】 小學:澳大利亞的小學教育體制因州或領地而異,通常為六年制。在某些州,學生在上小學前還先上幼兒園或學前班。小學通常設有以下課程:英語、數學、社會研究、藝術 (包括音樂、美術、手工和戲劇)與保健(包括體育和品質培養)。 中學:澳大利亞大部分的中學是綜合性的男女合校制。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首府行政區和塔斯曼尼亞州,初級中學年限是從7年級到10年級,如同中國的初一到高一;而在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初中年限則為8年級至10年級。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到此為止。在10年級以後,大部分的學生會進入高級中學11年級及12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二或高三)。 大學預科班課程: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課程是為全海外留學生設計的課程,為他們所報讀的大學本科學習作準備,本地居民是不需要進入預科班課程的。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班是為了幫助那些已經在自己國家完成12年級的高中教育,但是無法直接申請進入澳大利亞的大學的申請者,通常為期一年。 學生在大學預科班所修的課程與將來他們要進入大學所修的課程必須相關。大學預科班的特色,就是學生不參加統考,只需成功地完成此課程,就可以直接進入自己所報讀並承認這項課程的大學。 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 Technical and Further Ecation,TAFE):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是全國性的職業培訓教育體制,提供各種專業技能的訓練課程,大部分課程都更具實用性。 TAFE學院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種類繁多,為澳大利亞的勞動大軍提供所需技能訓練,包括專業、半專業,高級技師、技師及操作員等不同層次。TAFE的很多課程是與工業團體共同開辦的,以確保學生有實習的地方和最新的專業信息。TAFE是三級教育中最大的部門,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和培訓的主力軍,70%的澳大利亞中學畢業生進入其間學習。很多澳大利亞國民即使離開了學校或者年紀大了的時候,仍會因各種需要而前往TAFE接受培訓。例如,上了年紀的人如果發現自己需要學習電腦上網而又不想麻煩朋友鄰居的話,TAFE的短期培訓課程就是很好的選擇。 澳大利亞全國232所主要的TAFE學院中有98所位於主要大城市及各州首府,其餘134所則分布於各郊區城鎮和鄉村地區。 各州和領地的TAFE的文憑資格都是全國互通承認,大部分的專科文憑課程受到各大學的認可並可以轉移學分。TAFE的課程科系多而且廣,從短至數小時或幾天的培訓到長達三年的全日制課程都有;教學方式以課堂上課及實習為主,各科的評分以作業、課堂討論、實習和考試為依據。 TAFE課程包羅萬有,包括會計、秘書、營銷、企業管理、建築工程操作、藝術與人文、商業行政管理、烹飪、調酒、各種外語、資訊科技、工程技術、醫療保健、電腦操作、網頁製作、園藝、插花、服裝設計、美容美發、汽車維修、酒店管理、急救技巧、安全意識、油漆技巧、傢具製作、陶瓷製作、報稅知識等。 TAFE也提供英語進修課程給海外留學生,如英語強化課程、學術英語課程,同時還有12年級和大學預科班課程。
【宗 教】澳大利亞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各種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等在這個國家並存。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亞存在的宗教信仰約100種之多。根據澳大利亞的平等機會法,任何人不會因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種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視。過去的二十年,澳大利亞信仰宗教的人數逐漸減少。2001年的普查數據顯示,25%左右的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占總人口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它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
澳大利亞唐人街者佔6%。 盡管有宗教信仰自由,教會還是滲透到澳大利亞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力很大。在澳大利亞各大小城鎮,雄偉的教堂建築多不勝數。澳大利亞三分之二的私立中小學是由羅馬天主教教會開辦的,由於富有的家庭喜歡把子女送往私立中小學,因此天主教或者教會學校對澳大利亞青少年一代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平日生活中,教會既竭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增加信眾,教會也盡力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困難。找房子、尋工作、覓戀愛對象、訴心中煩惱、求車搬家、唱卡拉OK,跳舞娛樂、燒烤郊遊、湊夠打麻將的人數,都可以通過教會或者在教會認識的人來解決。從某程度來說,澳大利亞教會的不少功能,有點類似中國的居委會、工會、婦聯和街坊鄰居的作用。 對華人移民來說,教會往往是他們認識澳大利亞的途徑之一。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教會也總是歡迎。華人的教會往往有廚房和吃飯的地方,活動時有很多志願人士幫廚,不少人還從家中帶來家常小菜或家鄉特產。禮拜後、查經前,大家熙熙攘攘的吃喝玩樂,說短論長。在禮拜天吃飽喝足之後,大家還組織各種娛樂活動。所以,到教堂走走,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多元文化】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的必然
澳大利亞唐人街特性。移民不僅讓澳大利亞維持人口增長,而且改善了人口老化。移民和多元文化為這個國家注入了活力。澳大利亞政府鼓勵不同種族或民族的居民,包括土著人,在家裡或公共場合象使用英語一樣地使用他們的母語,也鼓勵任何背景和任何民族的人們保留他們自己的文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各州各領地的政府甚至提供各種援助和津貼,去獎勵發展多元文化的人士、團體和組織。 從主流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亞屬西方文化;它的生活方式與西歐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亞的生活大多是輕松而友善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都喜歡這里充滿機會的生活。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閑暇時光尤其是周末,許多人喜歡聯朋約友到酒吧飲酒談天、欣賞音樂,或者到公園燒烤游樂。澳大利亞的城市都給人開闊的感覺,有很多開闊的公園和綠地點綴其間。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公園是免費的,公園連圍牆也沒有,四面八方都是進出公園的小徑。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將人們帶入城市近郊的國家公園。

④ 澳洲哪些類型的人才面臨短缺

澳大利亞是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移民計劃的國家之一,每年有19萬個永居移民配額,而近70%用於技術移民,這類人才為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帶來了所需的技能。

據統計,澳洲每年向具備必要技能的技術移民發放超過128,000份永居簽證。今年,澳大利亞最需要的技術人才包括護士、電工、中學教師、汽車修理工、金屬鉗工,木工和細木工。

其中在2018-19年度,澳大利亞為注冊護士預留超過17,300個名額,而截止9月11日,民政部只邀請了413人申請簽證。

此外,在緊缺人才中還包括9,303名電工、8,480名中學教師、83,72名木匠和細木工,6,979名金屬鉗工和機械師以及6,099名汽車修理工,但都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被邀請申請簽證。

專注澳洲移民的澳洲金鼎移民律師Jhon表示,雖然澳大利亞對某些職業技能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基於語言或學歷經驗等的綜合要求實際上卻沒有多少申請人有資格申請相關職業的永久居留權。

最突出的就是農業類技能職位,到目前為止,盡管今年有4,841個為牲畜飼養者預留的名額,但民政事務部尚未發出一個邀請。

目前,在澳洲農村和偏遠地區,澳大利亞技術人才嚴重短缺。農業部長DavidLittleprou也特別強調,農業部門急需努力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澳洲農業勞動力嚴重短缺,尤其是採摘,農業簽證(agriculturevisa)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與難以填補的技能差距相比,有一些職業卻占據大部分配額,如軟體和應用程序員、會計師,吸引了大量的申請人。

在今年7月,申請澳大利亞永久居留簽證的最低門檻提升至65分,對於熱門職業的簽證申請所需的分數更是高達80到85分。在這些熱門職業中,許多申請者都被迫等待更長時間。

綜上所述,澳洲金鼎移民律師Jhon提醒大家,澳洲技術移民門檻越來越高,目前有條件申請人一定不要糾結等待,先走出第一步,入池再想辦法刷分,爭取早日獲邀。

⑤ 作為一名國際商務談判代表,澳大利亞人具備哪些素質

那麼,成為一名優秀的談判人員需要具備哪些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呢?
1.忠於職守、平等互惠、團隊意識
作為談判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自覺遵守組織紀律,維護組織利益;必須嚴守組織機密,不能自作主張,毫無防範,口無遮攔;要一致對外,積極主動。優秀的談判人員的理念是:一旦坐到談判桌前,談判就要彼此尊重,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智勇較量。但最終目的不是誰壓倒誰,也不是置對方於死地,而是為了溝通和調整,使雙方都能滿足己方的基本要求,達成一致。雙方以這樣的高境界的積極行為,力求公平合理的談判結果。
2.觀察判斷能力
談判人員不但要善於察言觀色,還要具備對所見所聞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的能力。觀察判斷是商務談判中了解對方的主要途徑。

在「二戰」中,德軍的一位參謀根據法國陣地墳地上出現的一隻波斯貓,判斷出墳地下肯定有法國的指揮部,從而一舉摧毀了法國的陣地。因為戰爭期間,普通士兵是不會養這種高貴的貓的;而這只貓每天上午9:00准時到墳地上曬太陽,肯定他的主人離墳地不遠。

可見,只有通過准確、仔細的觀察判斷,才能為了解對方、辨別信息真偽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那麼,在談判中,如何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呢?
比如你的對手是個愛抽煙的人,當他點煙的時候是暗示你停止談話的信號。等他開始吞雲吐霧時,你可接上剛才的話題。如果他不停地抽煙,你可以有技巧地在他拿起煙的時候,適時地遞上一份文件或報表,或其他能令他參與談判的東西,那樣,他就不好意思再享受煙癮了。
3.靈活的現場調控能力
善於應變,權宜通達,機動進取是談判者必備的能力。隨著雙方力量的變化和談判的進展,談判中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動。如果談判人員墨守成規,那麼談判要麼陷入僵局,要麼談判破裂。所以,優秀的談判人員要善於因時、因地、因事,隨機應變。著名的主持人楊瀾在靈活的現場調控能力方面的表現令人拍案叫絕。

一次,楊瀾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主持大型文藝晚會。節目進行到中途,她在下台階時不小心摔了下來。正當觀眾為這種意外情況吃驚時,她從容地站起來,詼諧地說:「真是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啊!剛才我這個獅子滾綉球的表演還不太到位,看來,我這次表演的台階還不太好下。不過,台上的表演比我精彩得多。不信,你看他們!」
觀眾聽到她略帶自嘲的即興發揮,忍不住大笑起來。這樣,楊瀾就巧妙地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台上。4.巧妙的語言表達能力
談判重在談,談判的過程也就是談話的過程,得體的談判語言能力重千鈞。所以,談判人員必須能嫻熟地駕馭語言。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談判大師也都是出色的語言藝術家。
有一次,美國和蘇聯關於限制戰略武器的協定剛剛簽署,基辛格向隨行的美國記者介紹情況。當談到蘇聯生產的導彈大約每年250枚時,一位記者問:「我們的呢?」
基辛格回答說:「數目我雖知道,但我不知道是否保密?」
該記者回答:「不保密。」
基辛格立即反問道:「那麼,請你告訴我,是多少呢?」

在回答那些應該迴避的問題時,為了使自己不陷入尷尬的境地,巧妙地運用語言的魅力,可以避免對抗性談判。
5.高度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優秀的談判者往往有一定的創造力,有豐富的想像力,有勇於拼搏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和毅力。他們願意接受不確定性,敢於冒險,把談判看成一個競技場,要大展身手,與對手好好較量一番。
在他們看來,拒絕是談判的開始,越有競爭性,會變得越勇敢,有膽識去冒險,爭取更好的目標。所以,他們從來不在談判之前就鎖定自己的方案。在認真執行計劃的同時,他們會努力拓展自己的想像空間。即便是在雙方達成一致的基礎上,他們也會尋找達成協議的更好的選擇。
6.心理承受能力
談判人員寬廣的心胸,良好的修養能為雙方進行觀點的表述搭建一個穩固的平台。通常,他們都具有極高的涵養,在順境時不驕不躁,不目中無人;在逆境時保持良好的進取心態,不把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強加給別人;當別人侮辱自己時,不以牙還牙,而是寬大為懷,用智慧來應對。具有這種非凡氣質的談判人員,那種自然流露出來的力量會使對方在心理上不敢輕視。
7.注重禮儀禮節
禮儀禮節作為一種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任何行業都有一定的禮儀規范。在談判中,禮儀禮節作為交際規范,是對客人表示尊重,也是談判人員必備的基本素養。
在談判桌上,一個談判者的彬彬有禮,舉止坦誠,格調高雅,往往能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能為談判營造一種和平友好的氣氛。反之,談判者的無知和疏忽,不僅會使談判破裂,而且還會產生惡劣的影響。因此,談判的不同階段要遵循一定的禮儀規范。
商務談判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談判人員必須博學多才,掌握一定的談判技能。將彼此雙方的利益置於首位,努力實現雙贏。具備了這些素質和能力,你也能成為談判高手,就可以在談判場上盡情馳騁了!

⑥ 為什麼說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多年來,澳大利亞靠著這些資源換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去年,澳大利亞資源和能源出口額高達2009億美元,佔2011年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72%。然而,澳政府並未就此滿足,他們認為礦產企業交的稅太少了。2012年3月19日晚,歷時兩年的澳大利亞資源稅改革——針對煤炭和鐵礦石徵收「礦產資源租賃稅」(Mineral Resource Rent Tax,簡稱MRRT)法案最終獲得議會通過。

因此,自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政府將對礦企徵收30%的利潤稅(有效稅率22.5%)。根據澳大利亞政府預計,2012-2013財年MRRT稅收收入將達到37億美元、2013-2014財年為40億美元,2014-2015財年為34億美元,未來3年總計增加106億澳元的政府收入。

通過的MRRT法案中包括:礦產資源租賃稅概述、核心規則、礦產資源租賃稅計算方法細則及稅收管理等內容。礦產資源租賃稅一直以來都是澳大利亞備受爭議的一個話題。2009年年底時任澳大利亞國庫部秘書長的肯•亨利曾經向聯邦政府提交了稅務評估報告,建議廢除目前各州政府向礦業徵收的特許開采稅此舉會對銅排銅材價格產生影響,取而代之以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源租賃稅。他說,這將會為澳洲聯邦政府每年增加數十億澳元的稅收。

2010年5月,澳大利亞工黨政府提出向礦企徵收40%的利潤稅,但遭到采礦公司的強烈反對。此後,澳大利亞新總理吉拉德與礦業公司重新開啟談判,逐步取得進展,最終達成30%這一比例。本月19日深夜,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租賃稅議案以38對32票的結果,通過參議院投票。根據相關規定,澳大利亞政府將於今年7月1日開始,對超大規模礦企徵收煤和鐵礦石兩類資源的礦產資源租賃稅。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表示,這將會是澳大利亞歷史上一次深刻的經濟改革。吉拉德還說,此項措施旨對在澳經營的大礦企的這些巨額利潤部分征稅,使其與澳大利亞土地的資源所得收益可以被更多——尤其是較為貧困的——澳大利亞人民所享受,進而打造更加公平、平等的經濟模式。吉拉德表示,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擴張,拉動了澳大利亞鐵礦石和煤炭等資源的需求,其他領域應共享礦業開發的繁榮成果她提出,將礦產資源租賃稅所得稅款用於降低企業所得稅從30%至29%。

此外,政府還承諾提供60億澳元資金用於公路、鐵路和港口建設,並承諾到2020年起,增加對退休儲蓄的支出,從目前收入的9%提至 礦產資源租賃稅是在陸克文領導的工黨政府2010年因「資源超級利潤稅」下台後,由現任總理吉拉德領導的政府提出的。而此次法案能夠被參議院通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多年以來,澳大利亞礦商獲得了創記錄的盈利和利潤,但同時也有大量的外資在經營這一些大礦企或者持有部分股份,導致相當一部分收入流出澳大利亞。第二,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澳大利亞政府曾經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國家財政負擔很大,近年來一直出現赤字。因此,出於拉選票、實現連任的考慮,現任工黨政府決心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使國家經濟收入實現盈餘,而增加稅收是實現這一個目標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效的方式。第三,與工黨和獨立議員組成聯合政府的綠黨的積極游說,促成了法案的通過。較之於陸克文推出的「資源超級利潤稅」,吉拉德政府的礦產資源租賃稅征稅范圍縮小、稅率降低,而且設置了起征門檻。但無論怎樣,該法案的政治性事無法被抹去的。

近年來,受新興經濟體旺盛需求的拉動,澳大利亞礦業產業空前繁榮。礦業企業——尤其是大型礦企——的利潤不斷創出歷史紀錄。2010年下半年,必和必拓公司利潤猛增72%,達到105.1億澳元。2011年上半年,力拓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長30%,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據官方統計,2010到2011財政年度,澳大利亞礦產公司總利潤高達921億澳元。但是,礦業企業的繁榮卻使澳大利亞的其他經濟部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礦業繁榮推高了澳元的價格,澳大利亞出口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零售、旅遊、教育、房地產等行業都出現了下滑,「雙速經濟」現象日益嚴重。雖然澳大利亞官方統計的失業率為5.4%,但有分析認為,在礦業以外的經濟部門和地區,失業率已經達到9%左右。

鑒於此種情況,吉拉德政府為平衡礦業銅排價格與其他經濟部門的利益,推出了礦產資源租賃稅法案,旨在把礦業收入轉移到其他部門,從而緩解出口競爭力下降和失業等問題,以此平復各界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據悉,該法律草案實施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將會向年利潤超過7500萬澳元的煤和鐵礦石企業徵收礦產資源租賃稅。

按此標准,將會有約30家澳大利亞本地礦產企業被納入征稅范圍,國際礦業巨頭力拓和必和必拓以及和斯特拉塔也都是此次征稅的對象,頻頻在澳大利亞出手買礦的川企也將會受到影響。另外,該稅制使澳大利亞礦山的納稅額增加,就勢必會對當地和赴澳投資企業的投資成本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推出MRRT後,澳大利亞政府還將從2012年7月1日起對500家最大污染企業強制性徵收每噸23澳元的碳排放稅,兩項稅賦都將推高生產成本,導致預計投資的收益率下降,這是國外企業今後在澳投資決策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深圳優質銅排,比價國英銅業。雖然澳大利亞媒體爆料,在這一稅法正式推出之前,吉拉德已經取得了三大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力拓和斯特拉塔的支持,但事實是,澳大利亞礦業大省西澳大利亞州和昆士蘭州、本土礦業企業和反對黨,都反對推行礦產資源租賃稅。他們批評這一稅種將增加中小型礦產企業的成本,降低本地礦企對外資的吸引力,從而造成礦業工業失業等問題。西澳礦企福蒂斯丘金屬有限公司集團20日證實,公司已經開始就該項稅制向高級法院提出相關訴訟一事咨詢律師。

該公司發言人稱,礦業的資源租賃稅不公平,短視和龐雜無效將減少資源行業的投資和就業。他表示,公司將在法案正式實施後啟動法律程序。2009到2010財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申請總額為163億澳元。中國對澳投資又以礦業勘探、開發為主,佔中國對澳投資總額的75%左右。礦產資源租賃稅無疑是未來中資企業投資澳大利亞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另外,在推出礦業稅的同時,澳大利亞政府還將推出碳稅,這兩項稅賦都將推高生產成本,導致預計投資的收益率下降,這將是今後中資企業在決策投資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就鐵礦石和煤炭貿易方面而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市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礦產資源租賃稅無疑將推高澳大利亞礦業企業的成本。但考慮到目前礦企利潤率仍有較大的空間,礦產稅雖然會導致成本增加,但對煤炭和鐵礦石的價格能產生多大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由於澳大利亞在全球煤炭進出口貿易中的顯著地位(動力煤佔20%,煉焦煤佔64%,擁有顯著的賣方定價權),澳政府的稅法改革將對全球煤炭定價產生深遠影響。政府對利潤征稅導致政策性成本的上升。

⑦ 為什麼澳大利亞相對貧窮

我在世界各地生活過,48年前離開了美國,甚至還在那裡住過幾次,所以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和系統。任何去過澳大利亞或者在遠處觀察過澳大利亞的人都應該很清楚,如果我們比較不同的地方和制度,澳大利亞在任何層面上都絕對不差。

因此,我很好奇有人會認為澳大利亞在任何方面都相對貧窮。

有一個答案是絕對正確的,那就是澳大利亞的製造業「很差」。它拋棄了一切,我是整個外包到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不愉快的,導致了一個更「貧窮」的國家在知道如何和能力方面照顧自己。在澳大利亞,依賴是一種常態,我們生活在一種拉拉之地,在那裡,我們拒絕承認自己在幾乎所有事情面前是多麼脆弱。

和其他地方相比,我們的道路和基礎設施好到極點。

教育是好的,但肯定不是很好,因為對學生的要求不高,不管表現如何,畢業都是理所當然的。以全球標准衡量,中國的教育也非常昂貴,主要城市的私立小學教育佔主導地位,這意味著父母要支付大筆費用。

娛樂是世界級的,每個人都想來澳大利亞表演。

⑧ 澳大利亞為什麼貧窮

澳大利亞中位工資大概6萬澳元,約合近30萬人民幣,這很窮嗎???

⑨ 澳大利亞是貧窮國家嗎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
65477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
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
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 lucky
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個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
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
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
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
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488,2億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13

人均生產總值:65477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第6

全年國民總收入:12917.82億澳元(2010年度)

生產總值增長率:3.7% (2011年度)

失業率:5.2% (2012年3月)

貨幣匯率

1澳元=0.96美元(2013年6月)

1澳元=5.86人民幣元(2013年6月)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貧窮如何談公平競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