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愛》中阿黛兒是羅切斯特的親女兒嗎
阿黛爾是長篇小說《簡·愛》中的人物,是羅切斯特的養女,羅切斯特之前情人塞麗娜·瓦倫的女兒,但羅切斯特始終不認為是他的孩子,並且作品中也暗示證實了這一點。簡·愛來到桑菲爾德(Thronfield,荊棘之地)後做阿黛爾的家庭教師,並因此與羅切斯特結下了不解之緣。阿黛爾與簡·愛感情很深。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1)澳大利亞貝爾維德爾庄園怎麼過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簡·愛
女主人公,一個性格堅強,朴實,剛柔並濟,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並不以此自卑。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笨,顯示出自立自強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最後有了自己所嚮往的美好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對自己的命運、價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的認識,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的追求。從簡愛身上,表現力當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對於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斷、選擇的堅定理想和執著追求。
羅切斯特
桑菲爾德庄園主,擁有財富和強健的體魄,大約三十六七歲年紀(比簡愛大了將近二十歲),心地善良,表面上看起來有些冷漠,有點頑固,起初在簡愛眼中,他個性格陰郁而又喜怒無常,有一種男子漢氣概。他身體強健,不算很英俊,但面孔十分堅毅,有一頭濃密的黑卷發和一雙又大又亮的黑眼睛。
年輕時他被父兄迫害,受騙娶了瘋女人伯莎·梅森,那個女人荒淫無度,過著放浪的生活,成天吼叫,羅切斯特非常厭惡她,但由於強烈的責任心和當時的一些要求不能拋棄她。羅切斯特先生為了追求新的生活到歐洲各國旅遊,但一直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反而頻頻遭到背叛。
後來決心認真生活,便回到了桑菲爾德庄園,認識了家庭女教師簡·愛,愛上了她,並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實被揭發。簡愛離開,他悲痛欲絕。由於瘋子妻子的瘋狂放火而失去一條胳膊和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也失明了。最後成為簡·愛的丈夫。婚後兩年眼睛復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黛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簡·愛
Ⅱ 《簡愛》中阿黛兒是羅切斯特的親女兒么
阿黛爾是羅切斯特的親生女兒,只是羅切斯特不願承認這一點。
阿黛爾是羅切斯特和之前情人塞麗娜·瓦倫的女兒,後來情人跑了,無奈之下羅切斯特只好作為阿黛爾的監護人,撫養她長大。
簡·愛是阿黛爾的家庭教師,並且和羅切斯特墜入了愛河。阿黛爾與簡·愛感情也很深。
他們之間的相遇是在簡·愛厭倦了孤兒院里的生活時,登廣告謀求家庭教師的職業。桑菲爾德庄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園的男主人羅切斯特經常在外旅行,她的學生是一個不到10歲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羅切斯特是她的保護人。
(2)澳大利亞貝爾維德爾庄園怎麼過擴展閱讀:
1、《簡愛》創作背景:
作者創作《簡·愛》時的英國已是世界上的頭號工業大國,但英國婦女的地位並沒有改變,依然處於從屬、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標就是要嫁入豪門,即便不能生在富貴人家,也要努力通過婚姻獲得財富和地位,女性職業的惟一選擇是當個好妻子、好母親。
以作家為職業的女性會被認為是違背了正當女性氣質,會受到男性的激烈攻擊,從夏洛蒂姐妹的作品當初都假託男性化的筆名一事,可以想見當時的女性作家面臨著怎樣的困境。而《簡·愛》就是在這一被動的背景下寫成的。
2、《簡愛》藝術特色:
大量運用心理描寫是這本小說的一大特色。全書構思精巧,情節波瀾起伏,給讀者製造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而又不脫離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背景。
作者還以行情的筆法描寫了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愛情和自然風景,感情色彩豐富而強烈。在風景描繪上,作者以畫家的審美角度去鑒賞,以畫家的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諧。色彩斑斕的景物細致生動,用詞精確。
Ⅲ 飄的所有人物
斯嘉麗·奧哈拉、瑞德·巴特勒、艾希禮·威爾克斯、梅蘭妮·漢密爾頓、傑拉爾德·奧哈拉、艾倫·羅比亞爾、蘇倫·奧哈拉、卡麗恩·奧哈拉、威爾·本廷、查爾斯·漢密爾頓、碧蒂·漢密爾頓。
弗蘭克·肯尼迪、貝爾·沃特琳、英蒂安·威爾克斯、哈尼·威爾克斯、約翰·威爾克斯、斯圖爾特·塔爾頓、布倫特·塔爾頓、比阿特麗斯·塔爾頓、吉姆·塔爾頓、老方丹太太、喬·方丹、托尼·方丹。
亞歷克斯·方丹、薩莉·芒羅、拉斐特·芒羅、韋德·漢普頓·漢密爾頓、艾拉·洛雷納·肯尼迪、邦妮·巴特勒、博勒加德·威爾克斯、凱思琳·卡爾弗特、凱德·卡爾福特、波克、迪爾西、普里西。
大個子山姆、喬納斯·威爾克森、艾米·斯萊特林
(3)澳大利亞貝爾維德爾庄園怎麼過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介紹:
1、斯嘉麗·奧哈拉
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飄》中的女主角,又譯郝思嘉。郝思嘉漂亮、聰明、又性格倔強,特別能吸引周圍男子的目光。
曾經憑借美貌一次又一次地奪走別人的幸福,最後經歷了戰爭,才終於讓她明白了自己最愛的人是誰,但是一切都已無可挽回。
2、瑞德
是一個南方貴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場合他總是不多說話,但一說起來,往往又語出驚人。他頭腦機警冷靜,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時機賺錢。
甚至是戰爭時候也想盡方法大發國難之財,充分體現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擇手段以及冒險精神。他有他的方法可以洞察斯嘉麗的一切,讓她既愛又恨自己而他自己對斯嘉麗也是愛卻保持著距離。
戰爭爆發,斯嘉麗等人遇到真正的難題時,他不顧一切,挺身而出拯救她們。他可以和妓女成為朋友,不會出於戲弄,而是他可以真正理解、同情那種墮落生活中的無可奈何。
3、梅蘭妮
梅蘭妮是一個集女性眾多良好品質於一身的女性形象。她溫柔善良,寬厚待人,懂得體恤他人。生活的動盪沒有打消她對於生活的追求,面對困難,她願意接受和承擔,鼓勵身邊的人們對生活抱有理想。
戰爭動亂,她報名成為醫護人員,救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戰火燒到門邊,她仍希望自己等待出世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當斯嘉麗殺死了闖入家中的強盜時,她鼓勵斯嘉麗,稱贊她的做法,給她肯定;斯嘉麗墜樓受傷,她一直陪在瑞德身邊安慰他、鼓勵他。不論生活怎樣,她都充滿勇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飄
Ⅳ 為什麼好多酒店豪宅都成了廢墟荒廢
酒店豪宅都成了廢墟荒廢的原因主要就是:始終無法吸引到足夠數量的遊客,酒店的運營舉步維艱就導致了酒店的管理無法維持最終歇業。
其他的原因還有原主任的失蹤也會導致酒店豪宅等荒廢,如鼓浪嶼豪宅就是,當時的人們因為多方面考慮,最終離開鼓浪嶼,而他們曾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別墅,便就此荒廢了下來。
但能夠荒廢至今的別墅,其原主人在社會上大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否則出於名人故居的考慮,廈門也會積極去保存下來。另外因為復雜的產權,原工程圖遺失等方面因素,都是使其無法修繕的原因,久而久之無人居住就便荒廢了下去。
酒店豪宅變成廢墟荒廢還會因為氣候原因:
最典型的就是阿爾卑斯貝爾維德爾酒店,因為全球暖化問題,是這間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貝爾維德爾酒店被遺棄並關閉的原因。
當時每年都會有一條100米長的隧道鑽過河道,供人們騎車和攀爬通行。該酒店甚至還出現在1964年詹姆斯邦德的電影《金手指》中,但後來羅納冰川開始消退,貝爾維德爾酒店的遊客數量也隨之減少。
但是禍不單行,隨著冰川的進一步消退,酒店的底座開始松動。為了安全起見,酒店在2015年徹底和遊客說再見了。
Ⅳ 洲際國際酒店集團的創始人及其簡介
創始人:凱蒙斯·威爾遜
自1952年創建第一個假日酒店,不到20年間,他就把假日酒店開到了1000家,遍布全美國高速公路可以通過的地方,並走向全世界,從而使假日酒店集團成為第一家達到10億美元規模的酒店集團。回想假日酒店創建及擴張的歷程,令人激盪不已。
盡管取得了如此驕入的成就,凱蒙斯·威爾遜仍孜孜不倦,不斷改進,永不滿足。正如他的好友所說:"他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發現。"
一、貧困的家庭
☆剛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兒
1913年1月5日,凱蒙斯·威爾遜誕生於美國南方孟菲斯市西北的奧西奧拉小城鎮。他的父親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曾在海軍服役,當一名司爐工和辦事員,後來離開了海軍,在國民人壽和意外事故保險公司工作,推銷保險。由於工作出色,於1912年接受公司的委派,前往奧西奧拉,在那裡開設一個辦事處。他的母親多爾·威爾遜出生在孟菲斯市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她10多歲時就去當賣雜貨的營業員。他們的小男孩出生了,這時對於這位年紀輕輕又有雄心壯志的保險代理人及其新娘來說,前途看來一片燦爛光明。他們給兒子取名為小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
可是,僅僅9個月後,悲劇突然襲來。
29歲的老凱蒙斯患了重病,是得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細胞出現病變衰退,非常痛苦。1913年10月4日,他還來不及看到自己的兒子過1周歲生日便去世,並留下多爾--年方18歲就成了寡婦和單身母親。
老凱蒙斯有預見,生前買了一份保價為2000美元的保險單,死後賠款付給多爾。這筆錢在1913年時是一筆可觀的金額。可是.一名沒有道德的喪葬用品銷售商在同多爾打交道時,利用了年輕寡婦的悲痛心情,勸說她給亡夫大辦喪事,從而把根據保險單得到的全部款項耗用殆盡。老凱蒙斯的墓葬頗有氣魄,但喪事過後,多爾幾乎分文不剩。
正是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一個年方18歲的寡婦幾乎身無分文,卻下定主意:任何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住自己撫養兒子,並把他培養成將來在世界上有所建樹、留下印記的人。
多爾帶了她的嬰兒回到了孟菲斯市,遷往沃特金斯北街336號自己的母親處居住。在取得政府補助之前的那段日子裡,多爾別無選擇,只有走出家門去工作,以養活自己和年幼的兒子。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我的母親找到了一份工作,給一位牙醫當助手,每周工資11美元。後來,她當上了一名簿記員。可是,她一個月的收入從來沒有超過125美元。此情此景,你能想像得出嗎?回首當年,那是何等艱難的歲月,真是度日如年啊!"
☆小小年紀就開始幹活掙錢
正當凱蒙斯·威爾遜逐漸成長之時,美國歷史上最嚴峻的時期之一達到其艱難困苦的頂點。雖然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股市的突然崩潰標志著大蕭條的開始,但艱難的時期實際上在此多年之前就已開始露出端倪。早在1923年,美國平均一天就有兩家銀行倒閉。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那幾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職工找不到工作。在孟菲斯和全國其他的大小城市中,常見到人們排長隊、等候領取救濟食品的情景。
威爾遜在年幼時就開始幹活掙錢了。他的第一次工作是給"奶油麵包房"做廣告,掙了5美元。他6歲時找到了比較穩定的工作,就是賣《星期六郵報》,每份售價5美分。沒幾個月,他發覺《婦女家庭雜志》每份售價為10美分,而且還可以讓他當該報的地區經營人,僱傭別的孩子替自己代賣。威爾遜很快從其住處的鄰近地區中找到十幾個孩子替他賣雜志。該雜志每售出一份就能獲利3美分,其中替他賣雜志的人得2美分,他得1美分。他在這么小小的年齡就能盤算、計劃,並能鼓動別人為之工作。
後來,威爾遜又找到一些掙錢活,如利用晚上時間在一位大伯家的地下室里製作搖椅、幫食品雜貨店把食品裝袋的工作等。他自己說: "凡是你能想到的種種臨時工作,我都干過。我是世界上最差的學生,因為我一有時間便工作,從而總是感到疲勞。我一到學校,便昏昏欲睡。"
☆送貨途中不幸遭遇車禍
凱蒙斯'威爾遜14歲時,在麥迪遜大街和貝爾維德爾大街的彎角處的瓦格納雜貨店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一名送貨郎兼冷飲櫃售貨員。這項工作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自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冰淇淋。一天晚上,他正在這家雜貨店工作時,接到指示,要送貨到紐約巨人的第一守壘員、傑出的棒球明星比爾·特里處。特里住在威利特大街,在這家雜貨店之南,隔了幾個街區。他跳上自行車,騎向目的地。威爾遜剛剛騎到貝爾維德爾大街和聯合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就感到有一股力量向他猛烈撞來,把他擊倒在大街中央。威爾遜躺在地上,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左腿受了重傷,有5處骨折。第一次看到他的醫生都說他以後再也不會行走了。但後來,一位很高明的矯形外科醫生威利斯·坎貝爾博士給他作了檢查,然後說: "凱蒙斯,我將使你能重新行走。"果然,這位醫生不虛此言,說的話兌現了。
當時,威爾遜感到很害怕。不過,坎貝爾醫生滿懷信心,使他剋制了恐懼心理。他在醫院住了4個月,身體上的石膏敷了11個月。母親多爾利用在肉類包裝廠工作期間的休息時間前往醫院,到兒子的病房內,照顧兒子,輔導功課。在她充滿了愛心的關注和真誠的祈禱之下,在坎貝爾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威爾遜終於能重新行走了。雖然他的一條腿在治癒後仍比另一條腿短2英寸,但車禍後只過了一年名威爾遜認為,經過這次艱難的磨煉而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這對自己今後的一生有重要意義,也大大鍛煉了自己,以致後來當經濟大蕭條的艱難歲月使無數美國人恐慌時,他不僅能經受得住,而且還顯示出一名天生的企業家應有的敏銳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撓的奉獻於事業的精神。
二、創業的艱辛
☆17歲開始經營爆玉米花與彈球機
凱蒙斯同他當初賒購的那台售價為50美元的爆玉米花機。他著手創業時的全部資產僅此而已。
1930年頭幾個月,經濟危機的災難很快遍及全美國。多爾·威爾遜也加入不斷擴大的失業大軍。當時,凱蒙斯·威爾遜在中央中學讀最後一年,他作出決定:現在應該由自己去找工作掙錢,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了。就這樣,17歲的他下定決心,要擺脫貧困。"我不知道我要去干什麼工作,我只知道我要擺脫貧困。我知道我必須設法掙錢。"
威爾遜離開學校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經紀公司內把股票的最新價格寫在木板上,每周工資12美元。不久當上了簿記員,每周得到的報酬仍然是12美元,而其他簿記員每周工資為35美元。他要求加工資,但給他一星期只增加3美元。於是,他便離職而去。威爾遜說: "我為別人干全日制工作,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年輕的威爾遜不打算為別人工作,他就不得不開動腦筋想辦法。他一直喜歡看電影,常常去孟菲斯劇院干一些雜活,這樣可以免費看故事片。有一天,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小吃,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辟一個市場。於是,他去找孟菲斯劇院的經理談,經理又去跟他的老闆談,他們最後決定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機。威爾遜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購買了一台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袋賣一個鎳幣,生意非常紅火,每周能夠凈賺四五十美元。孟菲斯劇院的經理每周只掙25美元,經理前來計算出售爆玉米花的數量,他眼紅了,他覺得自己吃虧了,他要威爾遜讓出這個場地,他要自己干。威爾遜不得不離開,心裡憤憤不平: "我要自己開一家電影院,這樣,就再也不會有人把我的爆玉米花機攆走了。"幾年後,威爾遜果真做到了這一點。
威爾遜在放棄爆玉米花之後,首先搞的是經營彈球機。他被迫把爆玉米花機賣給該劇院經理後,便用這筆錢買了5台已經使用過的彈球機,每台的價格是10美元。他把這些彈球機分別安置在雜貨店、旅館的休息廳等熱鬧的地方。威爾遜不停地忙碌著,他一旦積滿了10美元,就去再買一台彈球機,再找一個安置彈球機的場所。他曾說: "我自己並不喜歡玩彈球機,我喜歡的只是彈球機賺的錢。"這里介紹一個小插曲。威爾遜有一台彈球機安置在威廉·萊恩旅館,他一個星期大約來這里兩次,查看彈球機,收取貨款。一天,威爾遜又來了。在那裡有一位擺香煙攤的名叫薩拉·博斯韋爾的年輕婦女對他說: "凱蒙斯,我知道你過得不那麼富裕,不過,假如你願意再花一個鎳幣,我將給你介紹一位女孩子,她定將是你見過的最伶俐聰明的女孩子。"威爾遜便說: "好,我願意花這一個鎳幣。"於是,她為威爾遜介紹給多蘿西·李,這位女孩子後來成了威爾遜相親相愛的妻子。
☆經營電影院
凱蒙斯·威爾遜一直想自己辦個電影院。他獲悉有一家電影院正待出售,就發揮了其迅速成長的創造能力和能言善辯的口才,籌措到了必需的資金,終於辦起了屬於自己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坐落在孟菲斯市郊區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社區內,它叫德索托電影院,已關閉了多年。威爾遜前往觀察後,就去找該電影院的業主。業主要價2000美元,威爾遜認為可以接受此價,條件是在他將電影院重新開張後才能付款,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付清。該電影院業主表示同意。
緊接著,威爾遜前往全國劇院供應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者是鮑勃·博斯蒂克,在威爾遜經營電影院時,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幫助。那一天,博斯蒂克向威爾遜出售了價值4000美元的設備,全部賒銷。就這樣,威爾遜又一次在沒有做出什麼初次付款的情況下,搞起了一項新的經營。
威爾遜經營的第一家電影院,由於管理得當,營業相當紅火。於是,他在博斯蒂克的大力資助下,在孟菲斯市通往機場和拉馬爾大道的彎角處建造了一家嶄新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又獲得了成功。此後,威爾遜開出了一家又一家電影院,幾年裡一共開辦了11家電影院。
這個時期,威爾遜一天工作至少15個小時,經營爆玉米花,經營彈球機,經營電影院。另外,他又搞起了其他多種早期經營最贏利的生意,一是經銷西伯格牌留聲機和沃利策牌留聲機,二是經營香煙機出售香煙。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創業。奠定基礎,再在上面建造大樓。"
☆20歲涉足房地產
凱蒙斯·威爾遜的母親一直對他說,她多麼嚮往有一幢自己的房屋。到1933年威爾遜20歲時,他積蓄的錢已足夠給母親造一幢房屋。於是,威爾遜付出 1000美元在波普拉大街買了一塊地,又花了1700美元造了一幢房屋,一共花去2700美元。那個地方當時還未開發,實際上還是農村,可後來該地區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業地帶之一。他曾用這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貸款。這件事給威爾遜很大啟示,房產行業蘊藏著無限商機。他說: "如果說,能以1000美元買一塊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後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嚮往的經營。"於是,那一天開始,威爾遜當上了一名房地產商。
威爾遜對這樣建造住宅,幾乎一竅不通,但他對此沒有發愁過。他說得好: "只要你善於找到別人為你辦事,那就沒有什麼太難的工作。你找一個能造房的人。找另一個能鋪設管道的人。你要做的,只要把每一件事包出去。"
雖然威爾遜不是住宅建造專家,但他不久的發現使他多年來在住宅建築業中占據穩固的優勢。這個發現就是:幾乎在任何地方,房屋所圍繞的中央空間並不像房屋外的空間那樣貴,可以利用中央空間來擴大房屋的面積,使增加的面積的平均每平方英尺的造價下降到約2美元。既然要造1000平方英尺的房屋,單是使所有的房間擴大些,就有可能使該房屋達到1500平方英尺,而鋪設管道、安裝電線與門窗等費用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增加的每平方英尺的房屋造價之所以比較低,其原因就在於此。
威爾遜的這個發現,還導致他一看到某個房地產是一筆好交易,就趕緊把它全部買下。在20世紀30年代,這種機遇是很多的,遍地皆是。到了30年代末,威爾遜先後購買坐落在孟菲斯市的房地產,總值達400多萬美元。他已不再是只有一台爆玉米花機的窮小子了。☆28歲婚後應召入伍
凱蒙斯·威爾遜在而立之年以前,已經創下龐大的事業,其中包括經營房地產,經營電影院,經營彈球機、香煙機,經銷留聲機,等等。他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堅定不移、蒸蒸日上的青年企業家之一。他為了照料各個企業,駕駛一輛雪佛萊牌小卡車,無論白天或晚上,在該市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成為當時孟菲斯市的一道風景線。
1941年12月2日,威爾遜與年輕的姑娘多蘿西正式舉行了婚禮。婚禮後,兩人前往皮博迪,舉行一個晚會,直到當天晚上約11點。隨後,他們啟程前往奧爾良,去參加沃利策牌留聲機會議,一邊度蜜月,一邊仍在工作。
威爾遜新婚沒幾天,日本襲擊珍珠港事件發生,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威爾遜知道自己將會應召服兵役,他會開飛機,因此希望參加空軍,當一名飛行員。後來他的願望實現,經過考核,成為美國空運指揮部的一名飛行官。威爾遜呆在孟菲斯市的第四空運大隊約有兩三年。在這期間,他駕駛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飛機,飛臨過美國本土各地。
1944年,美國空軍派威爾遜飛越半個地球,前往那裡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艱巨的空運。這場空運被稱為"飛越駝峰空運",其目的是使中國在大戰中繼續站在美國及其盟國一邊,同日本作戰。然而,日本佔領了中國的許多地方,實際上控制了幾乎所有的進入中國的通道。能夠進入中國的惟一途徑是駕駛飛機,從英屬印度的上阿薩姆地區起飛,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跨過緬甸的熱帶叢林,進入中國的西南部。這條空中走廊後來被稱為"駝峰",是非常危險的航線。威爾遜是飛越駝峰飛行員中的一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飛越駝峰中,總共有600多架運輸機墜毀,1000名飛行員喪生。威爾遜在飛越駝峰中幸運地挺了過來,經受了考驗,得到了鍛煉,意志也更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