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特有的英文詞彙
Australia
英 [ɒˈstreɪliə] 美 [ɔːˈstreɪljə]
n. 澳大利亞,澳洲
短語
South Australia 南澳大利亞州 ; 南澳大利亞 ; 南澳洲 ; 南澳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利亞州 ; 西澳 ; 西澳大利亞
近義詞:
Ossie
['ɔzi]
n.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
adj. 澳大利亞的(等於Australian)
短語
Ossie Clark 克拉克 ; 奧西·克拉克
Ossie Ardiles 阿迪尼斯
B. 要去澳洲了,幫忙取個英文名
Dylan 翻譯成:迪蘭 或 狄倫 意思是:Son of the sea/ocean 大海之子
怎麼樣?波瀾壯闊嗎?水多不?我明年去阿德萊德工作,希望有機會在街上碰到你,Dylan.OK?
All my best wishes to you & good luck!一路平安。
怎麼??Are u a girl? 多虧我隨意點了一下你的資料,原來是女孩子啊!那怎麼叫:hahaboy002 啊?
不好意思啊,我幫你找了一下,我在英國,你知道嗎?現在西方人都早已厭倦了什麼 Mary,Cate,Rose什麼的。包括那個「Shirley",我的英國朋友說現在叫「Shirley"的大多是老太太,"That's an old lady's name."年輕一代叫的很少而且將來為下一代起名都不想叫的很俗。(樓上的 smilepiggy88朋友,我絕對沒有針對你的意思)像Tom Cruise的女兒叫「Suri",Michael Jackson的女兒叫「Paris"等等好多。
閑話少說,我為你推薦的是"Oceana"發音「(o she AN nah) 」你應該會念,可以翻譯成中文「歐詩安娜」或者你也可以說叫:「偶是安娜!」呵呵。這是一個起源於古希臘神話的女孩名字,代表的意義不用我多說吧!就是「Ocean」 海洋。希望你喜歡!
C. 求廣東旅遊景點排名前十,哪些比較值得去
廣東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有廣州塔、火爐山公園、廣州長隆歡樂世界、白雲山風景區、越秀公園、白水寨、陳家祠、寶墨園、上下九步行街、沙面,廣州塔和火爐山公園比較值得去,以下是具體介紹:
1、廣州塔
陳家祠,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其囊括了許多古色古香的文化瑰寶,如別具一格的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整座陳氏書院建築規模宏大,庭院優雅,具有南方建築的鮮明特色。
8、寶墨園
位於廣州番禺的寶墨園,建於清朝後遭毀,於1995年重建,但不管是後修建的還是從之前所流傳下來的建築,都是具有典型的嶺南特徵:山、水、魚、花、草等,無一不散發一種南方園林的神奇氣息,猶如遠離煩囂的古典園林。
9、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是廣州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全長約1千多米,有各類商業店鋪和美食,這里只要逛街步行及購物為主,可以讓你享受到物美價廉,應有盡有,是遊客必去的好地方。
10、沙面
沙面以其獨有的歐州建築群名滿天下,擁有150多座歐州風格建築。裡面還有白天鵝賓館、沙面公園及其它歐陸建築風格,景色優美,也是愛好攝影紛紛往來的好地方。
D. 澳大利亞的英文縮寫到底是AUS還是AU啊
AUS。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區域位置: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
E. 澳大利亞的英文縮寫是AUS還是AU
澳大利亞的英文縮寫是AUS。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5)水月澳大利亞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7742美元,排名世界第5,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
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
F. "澳大利亞"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英文縮寫是AUS。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
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有很多獨特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有華僑華人67萬左右,占定居人口的3.41%。
地勢地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萊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
G. 澳大利亞怎麼讀
澳大利亞這樣讀
如下:(普通話拼音讀法)
澳(ào)大(dà)利(lì)亞(yà)
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H. 請告訴我什麼叫 king's English .還有就是澳大利亞的歷史
the Queen's English或者是 the King's English!它們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深奧,只要知道它的來源就明白了.我們都知道Queen和King在某些國家很受尊重,其中英國就是其中之一,在他們國民心中他們是"高貴,崇高"的,所以在他們看來他們的語言就是純正標準的英語,因此,the Queen's English或者是 the King's English實際就是Standard English.現在聽上去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啊!!!
但是怎樣說這種說法給標准英語打上標簽,是表示說這種英語的人身份高貴的手段.
澳大利亞只有近代史,如果要追究澳大利亞的早前歷史,那隻有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歷史。
早在5萬年前,名為(Aborigine)的土著首次來到澳大利亞大陸定居(要了解土著歷史請到土著專欄)。到了大約200年前,大量的歐洲白人移居,是人類第二次移民澳大利亞。
歐洲人大約在1606年東渡尋找黃金和香料,首次發現澳大利亞,並繪下了(Cape York Peninsula)的航海圖。荷蘭人稱這片土地為新荷蘭。約25年後,另一位荷蘭人(Abel Tasman)先後在1642及1644年創下了兩次航海壯舉,並發現了今天的塔斯曼尼亞省(Tasmania)。並將澳大利亞南,西及北部海岸繪入航海圖。直到1768年,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才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在1770年佔領東岸一帶。開始了澳大利亞的大移民歷史。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後不久,美國便宣布獨立,迫使英國要另覓地方流放罪犯,於是便在澳大利亞開辟新監獄。
流放囚犯的政策至1868年停止,那時罪犯及釋囚已佔人口的1/9,其餘則為自由殖民及土生澳大利亞人。到這時候,澳大利亞已被開發了打量的土地。
1850年,澳大利亞發現黃金,又吸引成千上萬的淘金者蜂擁而來。
在19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社會逐漸開始了解國家主義的意識,及至20世紀初,澳大利亞已發展成為都市化的國家。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
今日的澳大利亞為民主政制,人口大約為1800萬。移民以歐亞為主,使澳大利亞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的特色。
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 500 多個部落,人數達七十五萬之多。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文化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迄今一直充滿活力的文化。藝術是土著人生活的中心,因為藝術與宗教有天然內在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把過去與現在,人類與超自然世界聯系起來。藝術表達了個人與集體的特性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的關系。
土著歷史
現在比較共識的猜測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是來自亞洲的移民。早在四萬年前最後一次冰川時期,那時的海平面遠比現在的低,澳大利亞大陸板塊與亞洲板塊也還沒有完全分開,土著人沿著大陸步行及使用小木船穿過窄小的海峽徒遷到澳大利亞。
那時的澳大利亞與現在完全不同,整個大陸架覆蓋著森林與大湖泊,擁有大量的巨型動物,包括高達三米的袋鼠的鳥類。經過幾萬年的地球變遷,隨著溫度的上升地球經歷了冰川的消融,洪水泛濫,乾燥的過程,澳大利亞變成了孤立而乾燥的大島,他的內部原來的湖泊變成的巨大的沙漠,許多地方的氣候條件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許多土著人遷移到沿岸地帶並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學會了製做石器,木器,網器等工具。其中最據特色的工具是回標,投出後能自動飛回。不過土著人最喜歡的工具還是削尖了的木棍,他們用此棍挖取地下的根狀食物與小動物。
直到1768年,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才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在1770年佔領東岸一帶。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後不久,美國便宣布獨立,迫使英國要另覓地方流放罪犯,於是便在澳大利亞開辟新監獄。 1787年第一批由11隻船隊組成的流放船隊帶著759名犯人及206名船員由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的歷史。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沖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沖突,許多土著人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直至二十世紀,澳大利亞政府才開始意識到侵犯到澳大利亞原居民的權利,開始逐漸改善與土著人的關系,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開始嘗試同化土著人,迫使土著人住入鄉鎮並接受歐洲文化的教育。土著人權真正有所改善是從 1960年開始,政府設立了土著人事物機構,土著人成為了澳大利亞原始居民,部分土地歸還給原屬的土著居民。1962年土著人獲得了選舉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人受到了許多政策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