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沒有侵略澳大利亞
1、雖然日本制定了侵略澳大利亞的計劃,但這個計劃存在嚴重的爭議,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日本少壯派代表、海軍少將富岡定俊主導制定了入侵澳大利亞的計劃,但該計劃要求日本陸軍出15個師團的兵力,日本陸軍和海軍本就嚴重不和,而當時日本陸軍兵力又捉襟見肘,所以根本不同意這個作戰計劃。
為此,日本陸軍和海軍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富岡定俊與陸軍參謀服部卓四郎激烈辯論,兩人差點動手,最後雙方不歡而散,計劃也就被擱置起來。
由於日本陸軍拒不配合,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該計劃最終泡湯。
2、雖然日本有進攻澳大利亞的計劃,但澳大利亞並不是日本進攻的重點。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和美英全面開戰,急需奪取東南亞,以獲得當地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支撐日本的持續作戰。
澳大利亞雖然物產富饒,但沒有日本急需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而且澳大利亞擁有上千萬高素質的居民,面積又非常遼闊,別說打不下澳大利亞,就是打下來也需要數量龐大的兵力去駐守。
對於日本而言,澳大利亞非常雞肋,所以日本對進攻澳大利亞的事並不是非常積極,因此在試探性攻擊失敗後,很快就放棄了。
3、日本人雖然有心進攻澳大利亞,但力有不逮。
澳大利亞距離日本非常遙遠,日本在南洋的兵力嚴重不足,補給又非常困難,所以越打越吃力,打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就已經打不動了。
日本軍隊連巴布亞紐幾內亞都沒打下來更不要說澳大利亞。雖然日本軍隊對澳大利亞的達爾文進行了轟炸,但也僅僅如此。
不過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的轟炸不僅沒有讓澳大利亞人屈服,反而激怒了澳大利亞民眾。澳大利亞民眾群情激奮,七百多萬人的澳大利亞竟然動員了上百萬軍隊參戰,而且戰鬥力杠杠的,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打的日軍抱頭鼠竄。
與此同時,美國人也沒有閑著,美國人不僅向澳大利亞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而且在太平洋上向日軍發動了進攻。
雙方在珊瑚海爆發了激烈的海戰。珊瑚海之戰,日本意識到美國海軍尚有實力,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才是當務之急,所以放棄了澳大利亞轉而東進,前往太平洋對付美國海軍,很快美日爆發了中途島海戰。
結果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海軍輸的一敗塗地。此後,美國人開始發動反攻,打的日軍節節敗退,進攻澳大利亞的事因此成為了泡影。
(1)為什麼日本要轟炸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Ⅱ 二戰日本准備進攻澳大利亞嗎攻佔澳大利亞有什麼戰略意義
二戰中日本確實准備進攻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有兩大吸引日本人的地方,第一是豐富的資源,其中包括了世界級的鐵礦。第二是重要的戰略地位,其軍事輻射能力,能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Ⅲ 二戰日本侵略澳大利亞
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你的意思好像是說,日軍不去攻打中國,印尼,緬甸,美國,直接去攻佔菲律賓,幾內亞,還有澳大利亞,以至於,可以形成一個從北海道到南半球的超級海洋帝國!
日軍發動這樣戰爭的原因在於掠奪大量的資源!而當是資源豐富,經濟落後而又臨近的國家那就是中國,所以要攻打,那隻能是中國,再說澳大利亞,資源也是豐富,但是澳大利亞和英美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澳大利亞是英國的一個自治領),更何況,從北海道到南半球這樣一條漫長的戰線,以日本那樣的小國怎麼能確保其安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那時候也是有美軍駐守的!這樣美英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就無法保障!他們能袖手旁觀嗎?
所以,如果單方面地說,不考慮第三國,日本肯定可以搞定澳大利亞,但是戰爭不可能是單純的兩國之間的戰爭,我們不能忽略國際因素!
好像有個電影叫《絕地抗戰》是講澳大利亞軍隊和日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戰爭!
Ⅳ 二戰日本打過澳大利亞嗎
原來,澳大利亞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直接參與二戰,而是由其宗主英國統領其軍隊,而就在1941在珍珠島對美軍開戰之後,小日本恨不得把所有國家都拉進來,拖入戰爭的泥潭。與此同時,日本和東南亞的馬來半島的國家的戰役也在進行著,日軍俘虜了將近一萬人的澳大利亞的軍隊,而日軍竟然有8000餘人被殺了!緊接著日軍又去襲擊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導致盟軍陣亡251人,還擊沉了35艘軍艦和商船,也是日軍對澳大利亞最大的行動了。澳大利亞終於忍無可忍了,也開始全面的對日本不留餘地的圍剿。
之後日軍又准備偷襲澳大利亞的另一個軍港,派出日本陸軍陸地部隊2000人,因為日本陸軍的可謂是戰無不勝,而澳大利亞也派出1萬人來迎戰,最後不言而喻,日軍大敗而且傷亡700多人,把日本的不敗神話狠狠的打臉。但是,之後卻是幾乎決定的規模,日本要報復澳大利亞,所以澳軍和日軍的決戰戰場就在一個位於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叫做新幾內亞島上展開了,而日軍投入了將近20萬的兵力,這場戰役持續了將近1年的時間,澳大利亞是這場戰爭的主力軍,而美軍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由於種種原因澳大利亞的投入總人數不得而知,但是卻是全國青壯年的五分之四!所以說澳大利亞也是下了血本了!而戰爭對於澳大利亞則是十分有力的,因為戰場和澳大利亞幾乎挨著,於是澳大利亞就輪番轟炸戰地,綠島變成了荒島,沒有隱藏的日軍不得不藏進防空洞,而澳大利亞的氣候年濕熱多雨,日軍待在洞裡面不見太陽,加上大量的蟲蟻的叮咬導致日軍皮膚大幅度的化膿,而葯物由於盟軍的封鎖根本不能到達,就這樣很多日軍皮膚潰爛感染而死。
忍耐了11個月之後,剩下的12000日軍被迫投降,澳大利亞也算是報了血海深仇,而日軍也幾乎沒有了喘氣的力氣!
Ⅳ 第一次世代大戰日本是否入侵澳大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沒有入侵澳大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澳大利亞是英國統治下的自治領土,其外交、國防事務均受到英國控制,英國對同盟國宣戰後,澳大利亞作為英國領地自然也被捲入戰爭,其軍隊被調到歐洲加入英軍行列,參加對同盟國的戰爭。
一戰後的1931年12月11日,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各自治領與英國地位平等,外交獨立,國防自主,只是通過共同對英王效忠而聯系在一起,構成英聯邦。從此,澳大利亞才實際獨立,不過二戰時,基於共同的利益,澳大利亞軍隊還是同英國軍隊一道,加入盟國對軸心國作戰。
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接著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自由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澳大利亞參戰,主要是應對日本吞並野心。
日本在取得初步勝利後決定擴大戰果,認為澳大利亞可能被美國和英國作為反攻基地,因此必須破壞它同英美的聯系。澳的二戰戰史就是防衛不要被日本侵佔,因此很快澳大利亞從名義上的參戰直接進入實質性的戰爭狀態。
當時美國參戰是英國渴望已久的。丘吉爾甚至一度指使情報人員挑撥美德關系。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最開心的莫過於英國,整個世界戰場格局發生實質性變化。澳大利亞很容易的看的出有利可圖,這也是其全面參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Ⅵ 為什麼日本轟炸過澳大利亞
優越的大和民族自被美國敲開國門從中華文明的夢中醒來後才發現世界秩序已深深的被強勢而進步的白人所把持,民自尊心深深的被傷害。在那個弱肉強食靠實力說話的時代日本別無選擇除了奮發圖強徹底西化迎頭趕上。經過卧薪嘗膽韜光養晦,最終,多年後,日本以一個新興強國的姿態參加了白人主導的巴黎和會。日本代表會上提出要把民族平等寫進合約,企圖藉此表明以精英黃種人的姿態正式和白種人平起平坐,但遭到白人國家明裡暗裡的阻撓和壓制,其中當時的強硬的澳洲總理休斯甚至表示,如果要給日本人民族平等,就退出和會。後雖通過大會表決,民族平等的提案得到通過,但美國總統靠強權和實力,仍然一句話否決了這個民主表決的結果。日本人由此憤憤的離開和會,自尊心再次被傷害,美國和澳洲也因此和日本結下樑子。日本的民族主義者徹底被推向了軍國主義的道路,期望靠武力聯合其黃種人世界和白人徹底攤牌,為二戰埋下種子。後面的事情你就知道了。
Ⅶ 日本二戰最害怕的兩個國家,為何會是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呢
二戰以來已經70年了,但是二戰中三個同盟國的災難從未被遺忘。一個被稱為炮彈的小日本發動一場世界大戰,給有泱泱大國之稱的中國帶來的傷害,這將是令人難忘的。當中國強大的時候,小日本可以放下自己的尊嚴,堅持我們的國家,當中國軟弱的時候,小日本可以像一隻狼,咬住不會放手。
俄羅斯其實明明白白,中國就像一個大蛋糕,誰也想咬一口,這是俄日戰爭的起因。在此之前,俄羅斯並沒有攻擊日本,在亞洲也失去了發言權。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一直在思考這支箭的復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俄羅斯越過了中國和蘇聯的邊界,發動了對關東軍的軍事攻擊。,日本70萬多名精銳部隊被擊敗。它還在日本佔領了四個島嶼。
Ⅷ 為什麼日本沒有侵略澳大利亞
日本指定的「大東亞共榮圈」裡面已經包括澳大利亞在內。
之所以沒有打下來是因為有幾個因素制約了日本人。
首先是兵力不足,日本人估計佔領澳大利亞需要16-20個師團,佔領軍的規模最少要六個師團。可是當時日本南方軍兵力嚴重不足,主力都陷在中國戰場脫不開身。
其次實日本陸海軍不和,日本陸軍好大喜功盲目擴大戰線;而日本海軍相對來說較為理智,更希望有節制的控制戰線范圍,因此有意無意的拖陸軍的後腿。比如不提供足夠的登陸艦艇、不願意為陸軍提供護航等等。
最後是澳大利亞等盟軍的浴血奮戰,在新幾內亞島上組織了日軍的推進。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對於澳大利亞本土的侵犯,僅僅限於對達爾文港等北方城市的轟炸。陸軍始終未能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
Ⅸ 1919年橫掃太平洋,日本為何招惹狠角澳大利亞
這是因為在第1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澳大利亞反對日本在南太平洋上獲得的一些權力,這也使得日本對於澳大利亞懷恨在心。所以在後來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日本也曾經空襲過澳大利亞。當然這次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美軍在澳大利亞有著軍事基地,並且給美軍的作戰也提供了大量的後勤保障。為了當時打敗美國軍隊,所以日本才會選擇空襲澳大利亞。
所以我們看到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選擇空襲了澳大利亞。並且也造成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傷亡,所以也使得現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依然有非常多的不信任。
Ⅹ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要轟炸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
因為當時日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活動需要莫爾茲比港和瓜達康納爾島,而美澳聯軍的轟炸機以及澳軍的艦隊均可從達爾文港出動,對以上地區造成威脅。為了讓它癱瘓,從而保護自身的側翼安全,日軍才發動了對達爾文港多達63次的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