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居民一日三餐到底在吃什麼
澳大利亞有許多獨特的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它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許多人會選擇在澳大利亞學習或者移民到澳大利亞。所以在街頭可以看到各色人種。排名前幾個是韓國、中國、印度和中東。所以飲食也五花八門。我們可以來看看土著居民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不吃辛辣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歡酸味食物。他們注重菜餚的質量和顏色。主食澳大利亞人喜歡吃面條,尤其是清湯餃子。雞、鴨、鴿子、魚、海鮮、豬肉和牛肉、雞蛋等。也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油炸、油炸和油炸的菜餚。豆芽、西紅柿、黃瓜、萵苣、花椰菜和其他蔬菜、味精、調味汁、生薑和胡椒是它們的常用調味品。澳大利亞最喜歡的主食菜單包括火腿、炸蝦、炸牛腰肉、烤雞、烤魚、西紅柿牛肉和其他風味菜餚,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他們飲料中的咖啡非常感興趣,也喜歡喝紅茶和花茶。喜歡水果中的荔枝、蘋果、枇杷、葡萄、西瓜和梨。也喜歡乾果和花生。當然,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介紹,澳大利亞近年來也開始嘗試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Ⅱ 澳大利亞居民一日三餐吃什麼
澳大利亞有許多獨特的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它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許多人會選擇在澳大利亞學習或者移民到澳大利亞。所以在街頭可以看到各色人種。排名前幾個是韓國、中國、印度和中東。所以飲食也五花八門。我們可以來看看土著居民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不吃辛辣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歡酸味食物。他們注重菜餚的質量和顏色。主食澳大利亞人喜歡吃面條,尤其是清湯餃子。雞、鴨、鴿子、魚、海鮮、豬肉和牛肉、雞蛋等。也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油炸、油炸和油炸的菜餚。豆芽、西紅柿、黃瓜、萵苣、花椰菜和其他蔬菜、味精、調味汁、生薑和胡椒是它們的常用調味品。澳大利亞最喜歡的主食菜單包括火腿、炸蝦、炸牛腰肉、烤雞、烤魚、西紅柿牛肉和其他風味菜餚,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他們飲料中的咖啡非常感興趣,也喜歡喝紅茶和花茶。喜歡水果中的荔枝、蘋果、枇杷、葡萄、西瓜和梨。也喜歡乾果和花生。當然,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介紹,澳大利亞近年來也開始嘗試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Ⅲ 澳大利亞糧食主要產在哪個經營帶
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帶。在地形上,東南部和西南部都是沿海平原,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二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所以適合發展混合農業。在氣候上,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西南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同樣適宜耕作業,因此適合發展混合農業。
Ⅳ 在明朝初期的澳大利亞有什麼特有的農作物
澳大利亞一直沒有培育出自己的農作物。原因如下:
農業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毫無成功希望的行當,因為澳大利亞不但是最乾旱的大陸,而且也是土壤最貧瘠的大陸。此外,澳大利亞還有一個方而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在這大陸的大部地區對氣候產生壓倒一切的影響的,是一種無規律的不是一年一度的循環—ENSO現象(ENSO是「厄爾尼諾向南移動」一詞的首字母縮合詞),而不是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地區所熟悉的那種有規律的一年一度的季節循環。無法預測的嚴重乾旱會持續幾年,接著便是同樣無法預測的傾盆大雨和洪水泛濫。
即使在今天有了歐洲的農作物和用來運輸農產品的卡車與鐵路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在澳大利亞也仍然是一種風險行業。年成好的時候,牧群繁衍增殖,而到發生乾旱時便又死亡殆盡。澳大利亞早期土著農民中可能有人碰到過類似的循環。年成好的時候,他們便在村子裡定居下來,種植莊稼,並生兒育女,而到了乾旱的年頭,這眾多的人口便會因飢餓而大批死去,因為那一點土地只能養活比這少得多的人。
澳大利亞發沒有自己的農作物的另一個主要障礙是缺乏可以馴化的野生植物。甚至現代歐洲的植物遺傳學家除了從澳大利亞當地的野生植物中培育出澳洲堅果外,其他就再也沒有培育出什麼作物來。在世界上潛在的最佳穀物——籽粒最重的56種禾本科植物——的名單中,只有兩種出產在澳大利亞,而且這兩種又幾乎位居名單的最後(粒重僅為13毫克,而世界上其他地方最重籽粒的重量可達40毫克)。這並不是說.澳大利亞根本就沒有任何潛在的作物,也不是說澳大利亞土著從未發展出本地的糧食生產。有些植物,如某些品種的薯蕷、芋艿和竹芋,是在新幾內亞南部栽培的,但在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是那裡土著的採集對象。我們將要看到,在澳大利亞氣候條件極其有利的地區,土著在沿著最終可能導致糧食生產的方向演進。但任何在澳大利亞本地出現的糧食生產,都可能會由於可馴化的動植物的缺乏以及土壤貧瘠和氣候惡劣而受到限制。
流浪的生活、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住所和財物的最小的投資,是因受澳大利亞厄爾尼諾南移影響而無法預知可以得到何種資源時的明智的適應行為。在當地條件惡化時,土著居民只是遷往一個暫時條件較好的地區。他們不是依賴幾種可能歉收的作物,而是在豐富多樣的野生食物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從而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因為所有這些野生食物不可能同時告乏。他們不是使人口在超過資源時挨餓而發生波動,而是維持較少的人口,這樣在豐年時固然有豐富的食物可以享用,而在歉收時也不致有飢餒之虞。
在明朝初年歐洲人還沒有發現澳大利亞這塊南方的古大陸,因此歐亞和美洲的農作物 也沒有機會傳入澳大利亞。所以說那時候澳大利亞土著人還處在靠打獵和採集生存的階段並沒有進入農耕社會。
另據我所知只有有一種經濟作物-昆士蘭堅果,是澳洲人培育的。不知道是不是配與成功早不早於在明初之時……
Ⅳ 請問您是在澳洲生活么!我想了解澳洲
澳洲 - 概況
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中。其狹義的范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范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等。
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大洋洲有13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為美、英、法等國的屬地。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澳洲 - 經濟簡況
大洋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經濟發達,其它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
農作物有小麥、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3%,當地居民主要糧食是薯類、玉米、稻米等。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
大洋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主要有采礦、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學、建築材料、紡織等部門。其它島國工業多分布在各自的首都,一般比較落後,僅以采礦及農、林、畜產品加工為主,多為外資控制,產品多供出口。
大洋洲介於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遙對南極洲,是聯系各大洲航線的必經之路。許多國際海底電纜均通過這里,海洋航運成為國與國、島與島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陸上交通以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為主。
澳洲 - 居民
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各島國人口密度差異顯著。巴布亞人、澳大利亞人,塔斯馬尼亞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
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等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歐洲人後裔約佔70%以上,此外還有混血種人、印度人、華人和日本人等。
絕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語,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澳洲 - 語言
澳大利亞最普遍的語言是英語、其次是義大利語、華語(粵語、普通話)、希臘語、阿拉伯語和越南語。英語在從第一代英國移民到來後,就是澳大利亞最通用語言。原住民仍保有使用母語者,然而大多年輕澳大利亞原住民已經棄之而選擇更為社會接受的英語。澳大利亞英語有幾種口音,最普遍的是澳大利亞英語,它帶有一些濃重地方特色,成為英語的獨特方言,類同於新加坡英語、香港英語。拉丁語系國家的第一代移民也帶來其母語,如義大利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其次代通常能說母語和英語。
澳大利亞是個世俗國家,固定上教堂的人口有下降的趨勢,但自認基督教徒者約有四分之三人口,主要是天主教或英國國教。2000年來,信徒數增加最多的宗教是佛教,增幅達73%。
澳洲珀斯
澳洲珀斯圖冊
澳洲 - 自然資源
風景
風景圖冊
礦物以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和鳥糞石等較豐富。鎳儲量居各洲前列;鋁土礦儲量46.2億噸,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產松樹、山毛樣、棕桐樹、桉樹、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多種珍貴木材。草原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6%。
水力蘊藏量約為13,500萬千瓦,佔世界水力總蘊藏量的4.9%;己開發水力280萬千瓦,佔世界總開發量的1.8%。估計年可發電2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
美拉尼西亞附近海域、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及紐西蘭附近海域為主要漁場,盛產沙丁、鱈、鰻、鯖和鯨等。
澳洲 -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系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帛琉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外流區域約占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面積的52%,均分 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紐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帛琉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最涼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向赤道由16℃遞增到25℃;南半球從南緯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遞增到25℃;紐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起向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由24℃遞增到28℃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遞增到32℃。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立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10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000多毫米。
澳洲 - 地理區域
風光
風光圖冊
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澳大利亞:以動植物的珍異聞名,是藍桉、大葉桉、檸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黃、蠟菊等載培植物的原產地。
紐西蘭:是紐西蘭麻及考力代綿羊的原產地。
新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亦稱伊里安島或巴布亞島)的面積為78.5萬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歸線之間。陸地總面積約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當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亞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有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於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北。陸地總面積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
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約翰斯頓島、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
澳洲 - 地理集錦
澳洲大堡礁
——大分水嶺
澳大利亞東部山脈、高原和台地的總稱。沿東海岸向南綿延3000千米。主峰科西阿斯科山海拔2228米,為澳大利亞最高峰。
——大自流盆地
澳大利亞大盆地(大自流盆地)。位於澳大利亞大陸中部,面積175萬平方千米。為一大淺碟形凹陷盆地,地下廣布著承壓水層。
——墨累-達令河
澳大利亞最大、唯一發育完整的水系。長3490千米,流域面積91萬平方千米。
——北文爾湖
澳大利亞最大湖泊。位於境內南部。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
——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的珊瑚海上。斷續綿延2000餘千米,包括約3000個島礁,分布面積達21萬平方千米。眾礁體由幾百種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海域內生物種類繁多。大堡礁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園。
——美拉尼西亞
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意為「黑人群島」。分布於180°經線以西,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由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萬那杜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斐濟群島等組成。陸地總面積15.5萬平方千米。各島多山,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密克羅尼西亞
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意為「小島群島」。位於南緯4°-北緯22°,東經130°-177°之間,包括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巴納巴島和踏魯島等。共有島嶼2000多個,多為小珊瑚島,總面積2700多平方千米。分為兩列島弧,中隔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波利尼西亞
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意為「多島群島」。大致位於180°經線以東,南、北緯30°之間,由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包括夏威夷、中途、約翰斯頓、萊恩、菲尼克斯、吐瓦魯、托克勞、庫克、薩摩亞、紐埃、湯加、社會、土布艾、土阿莫土、馬克薩斯、甘比爾和皮特凱恩等群島、島嶼。陸地面積2.6萬平方千米,該島群為國際海、空航線和許多海底電纜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重要。
——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
太平洋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位於西太平洋的赤道南側,面積78.5萬平方千米。全島多山,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查亞峰5030米,為大洋洲最高點。島以東經141°為界,東半部為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半部稱伊里安查亞或西伊里安,是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的領土。
——復活節島
太平洋東部火山島。面積117平方千米。島上有多座火山丘,地表崎嶇。沿海豎立著近千座凝灰岩巨型石像,石像均為半身,高7-8米,重20-90噸,島上還有未完工的石像、石台以及刻有象形文字的木板。石像建造年代和背景不詳,成為歷史之謎。
澳洲 - 澳洲特產
澳洲堅果 澳洲堅果澳大利亞堅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桌上堅果之一。他們含有高量的油,因此非常育肥。
夏威夷果(澳洲堅果)果仁營養豐富,其外果皮青綠色,內果皮堅硬,呈褐色,單果重15—16克,含油量70%左右,蛋白質9%,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夏威夷果(澳洲堅果)果仁香酥滑嫩可口,有獨特的奶油香味,是世界上品質最佳的食用用果,有「乾果皇後」,「世界堅果之王」之美稱,風味和口感都遠比腰果好。夏威夷果(澳洲堅果)除了製作乾果外,還可製作高級糕點、高級巧克力、高級食用油、高級化妝品等。澳洲葡萄酒澳大利亞全國共分為七個州,分別是北領地、南澳、西澳、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島(省)。 澳大利亞的北部緯度低,是熱帶雨林區,內陸是沙漠和莽原,氣候炎熱乾燥,都不適合葡萄的生長,所以葡萄酒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包括維多利亞(Victoria)、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和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另外西澳大利亞也有少量的葡萄園。
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為其特有的優良土地和許多世界級傑出優秀的釀酒師,
再加上世界上最嚴格的管理和生產過程,以及澳大利亞人特有的簡單,純朴,憨厚,不視金錢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樂生活視為第一追求的環境下,釀造出來的質優價廉的世界級美酒。
以上這些也是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葡萄酒專家和行業權威人仕的共同一致強烈的看法,同時他們更認為同等級和同價格的澳洲酒,一定要比其它產地的同等級和同價格的葡萄酒的質量要高出許多,這個事實也是每一位會品酒人仕的共同認為。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想強烈推廣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原因。
近年來,澳洲葡萄酒以其優良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受到了世界各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澳洲葡萄酒分為四大產區,分別是南澳、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包括塔斯尼亞島)、西澳。其產量比依次為8:4:2:1。四大產區的葡萄酒各有特色,質量均堪稱世界水平。 南澳以得天獨厚的優良環境成為澳洲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大部分的葡萄園集中在南谷、河地及阿德雷德附近區域。
以南則有庫納瓦雷、百威、巴羅沙谷和克雷谷等知名產區。新南威爾士是澳大利亞最早的葡萄種植地,許多著名酒廠聚集在這里。主要分為3個產區:獵人谷以思美戎(Semillon)和濃郁的雪華沙(Shirze)紅葡萄酒聞名全球,另外,以雪華沙和蘇維翁混合釀制的紅葡萄酒酒精濃度高,口感渾厚飽滿,最具特色。墨基以簡單明快為特色。
瑞弗瑞那是新南威爾士最大的產區,主要生產價廉物美的日常餐酒。
維多利亞的葡萄酒具有多種類型,有的以甜型的加醇葡萄酒聞名,東北部除了甜酒外,還出產色度深、酒精度高、口味重的雪華沙(Shirze)和蘇維翁(Sauvignon)紅葡萄酒。 西澳以位於伯斯(Perth)以北的天鵝谷最負盛名,主要出產白勃根地(White Burgundy)白葡萄酒。伯斯市南方氣候較溫和,是西澳最具發展前景的產區。最南端的產區因屬大陸性氣候,因此麗絲玲(Rhein Riesling)有著特有的香氣和酸度。
澳洲 - 交通設施
由於澳洲大陸地廣人稀,交通運輸在澳大利亞經濟基礎設施中佔有重要地位。
鐵路
澳洲鐵路網規模很大,共33819公里鐵軌(其中2540公里電氣化):3719 公里寬軌,15422公里標准軌道,14506公里窄軌以及172公里雙軌。鐵路交通建設開始於不同的殖民時期。首條建設的線路為私人鐵路,但是政府建立的鐵路後來逐步在這片偏遠但有大量移民稀疏分布的移民大陸上獲得成功,取得支配地位。盡管倫敦曾建議過各個殖民地採用統一規格鐵軌,但最終採用的仍是不同規格。
國營鐵路服務
大南方鐵路,由en:Serco集團公司亞太分部所有,一共運營三條鐵路列車: 印度洋-太平洋列車 (悉尼-阿德萊德-帕斯), 汗號列車 (阿德萊德-愛麗絲泉-達爾文),和陸地號列車 (墨爾本-阿德萊德) [1]。 新南威爾士州所有的CountryLink鐵路網經過悉尼連接了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爾本。由於汗號鐵路從愛麗絲泉到達爾文的延伸於2004年完工,澳洲大陸的所有首府城市第一次由標准鐵軌連接在一起。
州際及城市鐵路服務
澳洲各省各城市之間的城市也是非常發達的。
采礦鐵路
共有四條重型采礦鐵路運送鐵礦石到西澳西北部的港口。這些鐵路與其他鐵路被沙漠完全隔離,也不用於其他交通。這些鐵路都是標准鐵軌並且按照美國重型標准建造。2006年,en:Fortescue Metals Group集團提案修建第五條鐵礦石專用鐵路,同時用於服務en:Geraldton北部en:Oakajee港口的第六條通用運輸鐵路也獲得提案。
高速公路
主要的高速有兩條:
Road transport in Australia和Highways in Australia 實拍澳洲高速公
澳洲公路系統有3種不同分類:
國家公路
州際公路
本地公路
港灣
普通港口
阿德萊德、布里斯本、凱恩斯、達爾文、費里曼圖,
Geelong, Gladstone, Mackay, 墨爾本維多利亞
、紐卡斯爾, 悉尼, Townsville, Wollongong
林肯港
塔斯曼尼亞
德文港
朗塞斯頓
霍巴特
機場
2004年的統計澳洲有48個機場。
澳洲的主要機場包括: 墨爾本國際機場
京斯福特·史密斯機場(悉尼)
墨爾本國際機場
布里斯本國際機場
珀斯機場
達爾文國際機場
阿德萊德國際機場
凱恩斯國際機場
堪培拉國際機場
霍巴特國際機場
黃金海岸機場
機場鋪設的跑道
總數: 305
長於3,047 米 (10,000 呎): 10
2,438至3,047米 (8,000至10,000呎): 12
1,524至2,437米 (5,000至8,000呎): 131
914至1,523米 (3,000至5,000呎): 139
少於914米 (3,000呎): 13 (2004年數字)
未鋪設跑道的機場
總數:143
1,524 to 2,437米 (5,000至8,000呎): 17
914 to 1,523米 (3,000至5,000呎): 112
Under 914米 (3,000呎): 14 (2004年數字)
澳洲 - 移民分類
1、澳洲188項目
2、澳洲商業移民132項目
3、澳洲重大投資移民188C項目
4、澳洲投資移民188B項目
5、澳洲商業移民188A項目
6、澳洲僱主擔保移民[1] 186項目
7、澳洲僱主擔保移民187項目
8、澳洲457工作簽證項目
澳洲 - 精品房源分類
墨爾本庄園別墅項目
布里斯班雙鑰匙房產項目
澳洲著名房產投資公司——邁恩國際
Ⅵ 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哪些
小麥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且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世界約有1/3人口以小麥為食。種植遍布各大洲(除南極洲),主要集中於北緯27°~57°和25°~40°溫帶地區。北半球小麥產量佔世界的90%以上。我國、俄羅斯和美國是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約佔世界總產量1/2。世界商品小麥產區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澳大利亞、法國和阿根廷,佔世界小麥總出口量的90%以上。
稻穀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佔世界的1/5和1/4。原產於亞熱帶和熱帶,經人類長期培育,其適應性逐步增強,現在世界各大洲均有種植,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最集中。亞洲產量佔世界90%,我國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生產國,佔世界總產量1/2以上。另有印尼、孟加拉國、泰國、日本、越南、緬甸、美國和巴西等重要生產國。稻米產量雖大,但在國際糧食貿易中比重較小,大多當地消費。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有泰國、緬甸、美國和巴西等國。
玉米佔世界糧食種植面積18%和總產量27%。分布廣泛,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較長地區較集中。有3大玉米產區:美國玉米帶,生產世界40%玉米;我國華北、東北平原;歐洲南部平原地帶,包括法國、義大利、原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世界最大玉米生產國是美國,其次是我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羅馬尼亞、南非、俄羅斯等國。美國是世界最大玉米出口國,佔世界出口總量的70%左右。
Ⅶ 澳大利亞主要出產什麼糧食作物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億只~1.7億只,人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隻~10隻,佔世界羊只總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
現代化的牧場管理
在澳大利亞,養羊業是個古老而又有巨大活力的行業。在整個畜牧業中,養羊業占首位。養羊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羊毛加工業,由於澳毛以質優價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因此90%的澳毛用於出口創匯,澳大利亞向世界提供約3/4可以用做成衣服的羊毛,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澳毛及製品均有國際羊毛局監制的優質免檢標志。二是羊肉加工業,澳羊肉質嫩味美,主要用於國內消費(佔2/3),部分出口創匯。在澳大利亞肉類加工業中,羊肉加工也是僅次於牛肉加工的大宗。用柵欄將方圓很大的一塊草地圍起來,牧人在圈內修建一些羊棚供羊只躲避風雨、休息。由於草場廣闊,不必擔心羊群把草吃光,澳大利亞許多牧區地下水源豐富,牧場內有許多人工水井,有水泵把水抽出供羊只飲用。只要沒有瘟疫、疾病流行,牧場人員大可放心地坐享其成。也有些牧場靠人工放牧,但規模較小,加上澳大利亞沒有像狼一類傷害羊只的猛獸,牧人只需藉助牧羊犬的幫助便可完成放牧。對牧場的管理是現代化的,飛機灑葯、播種草籽,除了雜草,屠宰、加工、剪毛等均由機械來完成,因此牧人勞動強度並不大。
殖民者帶來最早的羊群
200多年以前,當歐洲白人首次踏上澳大利亞大陸時,當地並沒有羊。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船隊從英格蘭前往澳大利亞殖民區的途中經過南非時,把當地的一隻公羊和幾只母羊帶到了悉尼。當時菲利普船長只是為了吃鮮肉並沒有想到羊毛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價值。1797年,英國海軍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奉命率領一批移民到澳大利亞殖民墾荒,在朋友們的再三勸說下,從商人手中買下26隻西班牙產的美利奴羊,這批美利奴羊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早的羊群。1791年,英國軍人麥克阿瑟中尉來到了悉尼。他不僅是名軍人,而且還是位頗有眼光和頭腦的商人和養羊專家。他來到澳大利亞以後,發現那裡有許多天然優質牧草,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又沒有大型食肉猛獸,是非常適合放牧的良好場所。1797年,麥克阿瑟從一名商人手中買了一批大約30餘只美利奴羊,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開始放養。從此,羊在澳大利亞迅速繁殖起來並逐漸成為向英國不斷輸送廉價羊毛的供應地。到1850年,澳大利亞出產的羊毛已經取代西班牙成為英國最大的海外羊毛市場和供應地。有資料記載,1810年,英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只有23包,而到1850年已達13.7177萬包。
養羊業的三種經營方式
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放牧區的粗放。在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部分內陸乾旱地區均採取這種放牧形式。這些地區氣候炎熱乾燥、季節溫差小,有自流井供羊只飲用,所以以天然草場粗放為主,特點是草場面積廣大,平均為2.35萬公頃,但載羊數量低,有的牧草每40公頃才有一隻羊,而且產量不穩定,受自然條件制約大。第二種是放牧與種植作物兼營區,即在牧區與高雨量區之間形成農牧兼營區。這些地區的牧場多為人工草場,土壤條件、降雨均優於前一種地區,可以種糧,也可以種草養羊。這種經營方式的草場面積約有1000多公頃,主要分布在昆士蘭、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及南澳大利業州小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灌區和丘陵地區。特點是這里羊只產量和糧食作物的產量受市場影響大於自然環境,並隨國外市場變化而變化。當養羊業疲軟時,可轉而擴大種糧面積或改為飼養肉牛,經營方式比較靈活。第三種是高雨量放牧區,主要分布在除了昆士蘭州以外的澳大利亞大陸沿海地帶和塔斯馬尼亞島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全年降水豐富,土壤肥沃,適合人工草場,而且廣泛實現機械化飼養。特點是雖然面積不太大,但產羊量卻很高且穩定,受氣候條件影響小。這些地區出產的羊,佔澳大利亞總數的30%以上,就技術條件而言也居澳大利亞第一。
Ⅷ 澳大利亞代表性食物
1,袋鼠肉
袋鼠肉的味道和牛肉很接近,但沒有牛肉嫩,不過能有機會品嘗一下澳大利亞國獸的味道,也是另一種文化上的體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許銷售,一些肉店有鮮肉供應,一些餐館有袋鼠肉的美餐,價格跟牛肉差不多。吃烤袋鼠肉的時候要使用椒鹽、檸檬和胡椒等作料,最好再來點辣椒壓住本來的酸味,吃起來味道不錯。
2,皇帝蟹
龍蝦、皇帝蟹、白牡蠣是澳洲的三寶。其中澳洲出產的巨蟹因為品種肥大,一般可以長到8-10公斤。澳洲巨蟹身軀龐大,相貌醜陋,屬於蟹族中的巨無霸,一隻大蟹所有的爪子張開得有一張書桌那麼大,一個成年人吃起來也很吃力。據說,他們是吃龍蝦長大的。巨蟹每磅要價24澳元,一隻差不多要2000多元人民幣。
巨蟹的吃法多種多樣:XO蟹塊、蔥姜焗蟹、椒鹽蟹腿、蟹黃面和蟹黃酸辣湯。把整隻蟹子切開幾大件,直接用清湯煮來吃,也足夠讓你垂涎三尺。
3,牡蠣
牡蠣又叫生蚝,澳大利亞的牡蠣又大又干凈,價格便宜。生蚝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有很多香港人會專門去澳洲品嘗這種美食,並且認為這個美食值機票的價格。顧客可以看著營業員開蓋後,放上鮮檸檬汁即可食用,非常美味。生蚝有細膩肌膚、美容顏和降血壓和滋陰養血、健身狀體等多種功效,因而被視為最美味的海珍和健美強身之物。
4,南澳龍蝦
澳大利亞海鮮品種多,而且沒有被而污染,味道鮮美無比,在所有海鮮中澳洲龍蝦頗有名氣。來到澳洲,除了可以享受刺激的探險之外,還可以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去海邊的精美的海鮮餐廳,享用一頓美味絕倫的龍蝦大餐。品著當地最醇的葡萄酒,置身於澳洲美麗的風景線中,絕對會為你的旅行添加與眾不同的內容和樂趣。
5,鮑魚
雖然澳大利亞有時一個產鮑魚的國家,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吃好。鮑魚除了用來出口之外,還可以在中國餐館里品嘗到。以前,鮑魚非常便宜,自從許多中國人移民到這之後,逐漸漲到了接近40澳元。澳大利亞鮑魚最有名的烹調方式就是連著外殼一起燒烤,然後撒上一些清爽的檸檬汁。有時候火候掌握不到位,吃起來總有點橡皮筋的感覺。相對於國內的烹飪方式,罐頭鮑魚也逐漸受到澳大利亞人的喜愛。現在,隨著華人將國內飲食文化帶到澳洲,在唐人街吃紅燒鮑魚和鮑魚火鍋的現象非常盛行。
6,澳洲肥牛
布里斯班發電站市場的用來售賣的美食就像一個繽紛的藝術show,周圍有鮮花簇擁,用牡蠣、肥牛肉、野雞、鴨胸脯、下午茶和其他豐富的美食裝飾,「見見你的美食廚師」就是這個市場的廣告語。這里不但會舉行有名的花展,還有一些有名的街頭藝人在這里表演,各種表演方式也為市場增添了氣氛。不過來到這里,最不能錯失的就是來一次美味的肥牛大餐,Cha Cha Char酒吧烤肉店的牛排相當不錯。
7,澳洲海鮮
作為一個海邊國家,天時地利的自然環境讓澳洲成為一個美食國家。澳洲美食中最有名的要數海鮮了,不但有超級大的皇帝蟹,還有味美的澳洲龍蝦,昆士蘭醉蟹、西澳金槍魚等。
8,名迪海灘的鱷魚肉
如果你要去北領地地區,一定要去名迪海灘的特色夜市,在這里沙灘上能品嘗到澳洲獨特的野味。這里的美食匯集了世界各地飲食文化的精華,有亞洲辛辣口味、義大利、法國和印度的美食應有盡有。每年5月~到10月的時候,每周四和周日都會按時開放。如果你很想品嘗一下鱷魚肉,就一定要去愛麗斯泉的「陸上牛排屋」,在澳洲內地風景中來一份鱷魚肉,非常鮮美。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這里盡享鴯鶓肉、袋鼠肉和其他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