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袋鼠為什麼是澳大利亞的特色
澳大利亞的環境十分適合袋鼠的生長,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幾乎沒有天敵,而且小袋鼠在成熟前一直由母親照顧,夭折幾率也小。
B. 袋鼠為何只在澳大利亞
有袋類最早出現於白堊紀中期的北美洲,是一些類似現代的負鼠的小型食肉、食蟲動物,在白堊紀晚期已經在北美洲非常繁盛,並進入其它大陸。在新生代大部分地區的有袋類由於真獸類的競爭而滅絕,在南極洲的有袋類則由於冰蓋的形成而滅絕,只有在大洋洲和南美洲保存了下來並且非常繁盛。現存的有袋類可以分成美洲的負鼠()、新袋鼠(鼠),大洋洲的袋鼬(包括袋鼬、袋狼和袋鼴等)、袋狸和袋貂(包括袋鼠、袋貂和袋熊等)5大類,這5類一般作為總科置於有袋目一個單一的目,也有人將其分為5個不同的目。這5類之上和之下的分類均有不同的看法。過去常將負鼠、袋鼬、袋狸合並成食肉和食蟲的多門齒類,袋貂組成主要食植物的雙門齒類,新袋鼠獨自組成新袋鼠類。近來一般將美洲的有袋類合並成美洲有袋類Ameridelphia,大洋洲的有袋類合並成澳洲有袋類Australidelpha,史前時期其它大陸的有袋類則另形成其它的類群。
http://www.csdyzx.com/swtd/dongwu/jzdwm/frdwm06.htm
有袋目並非起源於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岡瓦那大陸尚未分離的時候從南美經南極到達澳洲的,但是因為在澳洲缺少有胎盤類的競爭,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澳洲動物,考拉、大袋鼠等幾乎成了澳洲的象徵。有袋目在史前時期的南美洲占據了食肉性動物和食蟲性動物的生態地位,而在澳洲則幾乎占據了哺乳動物的各個生態位,成為澳洲的主宰,並且進化出了與其它大陸的不同真獸類相對應的不同類型,從小型的食蟲類型直到大型的草食類型,現在也有人將有袋目進一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動物缺少體形巨大的成員,現存體形最大的肉食有袋類是袋獾(左下),而最大的草食有袋類也是澳洲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袋鼠。http://www.csdyzx.com/swtd/dongwu/jzdwm/lddwqx08.htm
C. 為什麼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物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和國寶,其形象被繪入澳大利亞的國徽。許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澳大利亞人要給予袋鼠如此崇高的榮譽呢?」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袋鼠是最古老的史前動物,世上獨有;其二,袋鼠乃澳大利亞最高大的動物,無以匹敵;其三,袋鼠「溫文爾雅」,平和善良。
在生物進化史上,形成過強盛的兩大類哺乳動物:有袋類動物和胎盤類動物。有袋類動物繁殖力強,在世界大陸占盡優勢,當然也滲入了澳大利亞。後來,地理聯系中斷,胎盤類動物繼續進化,直至出現人類,並在大約2500萬年前取代了幾乎所有有袋類動物。然而在世界「孤島」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仍在繁衍不息,「家丁」興旺。
最有代表性的有袋類動物當數大袋鼠,歐洲人稱其「坎戈路」(kangaroo)。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當年探險澳大利亞東海岸時,生平第一次見到這種跳躍式前進的龐然怪物,就十分驚訝地做著手勢詢間當地土著人,土著人回答說:「坎戈路。」於是,庫克船長就稱此物為「坎戈路」,袋鼠也由此得名而編纂入英國詞典。然而,庫克船長哪裡知道,「坎戈路」在土著語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袋鼠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共有50個品種。最常見的是一種身長、體重均相當於一個成人的紅色或灰色大袋鼠,有些體重則超過200磅,卻絲毫不顯笨拙;體型小的則像是一隻貓。
袋鼠的生產很有意思,只要看到母鼠開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將袋中雜物掏干凈,這就是即將臨產的信號,分娩後,尚未睜開眼的小袋鼠從母鼠尾巴上向育兒袋頑強緩慢地蠕動。小袋鼠要在袋中生活9個月才會離開。如遇風吹草動,它又會鑽進母親袋裡「避難"。
袋鼠的跳躍能力特強,全速前進時,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後腿像鋼制彈簧一般使整個身體猛力向前沖,時速可達60公里!有些袋鼠生性兇猛,在廣袤的草原上經常可以看見兩只雄袋鼠相鬥的情景:兩鼠對峙,怒目而視,頸毛聳起,口中嘶響,用尾巴橫掃對方。若一方被打倒在地,便定勝負,敗者只是受傷,很少死亡。饒有趣味的是,每次打鬥都會引來許多袋鼠「觀眾」,它們並不參戰,只是坐山觀「鼠」斗。
袋鼠生活習性是喜白天休息,黃昏活動。夜間,袋鼠遇見車燈會誤以為天敵來襲,這時,便會從草叢中一擁而上,跳躍到公路,與汽車拚死相撞,小汽車如不注意往往被它們撞翻。因此,在澳大利亞,許多汽車前端都安裝了排障器。為防止這類碰撞的發生,一些公路旁豎有高大醒目的畫著袋鼠的牌子,這是警告司機,前方為袋鼠出沒地,要注意安全。袋鼠渾身是寶,肉被做成各種美味佳餚;皮質堅韌輕柔,可製成考究的皮箱、大衣、腰帶、靴子和棒球手套等,頗受消費者青睞。
D. 袋鼠為什麼要居住在澳大利亞
因為澳大利亞與其它大陸隔絕,所以數百萬年的時間那裡的動物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中沒有受到其它物種的侵擾,有著與別的地方的動物不一樣的進化上的差異.
E. 袋鼠為什麼只生活在澳大利亞~急!!!
因為澳洲幾千萬年以前就跟其他大陸分開了,成了一個巨大的海上孤島,所以澳洲大陸的物種是獨有的,在其他大陸上都早已經在自然選擇,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了
F. 為什麼有袋類動物都在澳大利亞
有袋動物 恐龍滅絕的一千萬五百年後, 新生代初期, 經過隕石浩劫, 恐龍的位置順理成章地讓給哺乳類動物。距今約5000萬年前, 澳洲和南極洲分開, 被遼闊的海洋和其他陸地隔開, 自此踏上了隔離演化的道路: 澳州的動、植物都獨立發展。由於完全沒有種族上的來往, 基於環境適應的考慮, 當地的動物開始發展出有育兒袋的特徵, 就是今天著名的有袋類動物。簡單點來說, 有袋類動物是隔離演化的產物。澳州的有袋類動物總共有二百五十多種, 袋狼也在地球上生活超過幾百萬年, 但由於種族老化, 五萬年前只是餘下一個品種。其他著名的有袋類動物還有: 袋鼠、袋熊、無尾熊等等, 有袋類動物在澳洲生存幾千萬年, 它們並沒有外來的敵人, 因為幾千公里闊的大海洋已經把澳洲跟所有的其他動物分開。有袋類動物有不少是靠吃植物為生的, 由於沒有外來的敵人, 唯一能夠抑制它們數量的因素就是袋狼。袋狼約長一公尺, 特徵是它的背後有15~20條像老虎的斑紋。 袋狼原本分布在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島上, 但當逐漸被淘汰的時候, 由於數量減少, 距今幾萬年前只有塔斯馬尼亞島上仍然存在袋狼, 種屬降至餘下一種。但情況穩定下來, 它們的數目沒有再減少, 這個情況維持了幾萬年。直至十九世紀, 當人類首次踏足這片土地, 原有的食物鏈發生重大改變。原本由袋狼作為最高層消費者(consumer), 轉變為人類作為最高層消費者。由於轉變突然(動物的轉變往往是以百萬年來計算, 即時是二百年的轉變, 也叫做「突然」), 有些動物沒法適應, 例如袋狼, 最終被獵殺, 踏上滅亡的道路。 1936年全球公認的最後一隻袋狼死亡, 自從滅絕的六十年內, 塔斯馬尼亞群島西部的偏僻叢林中每年都有人聲稱目擊袋狼。在八十年代, 衛星技術的進步令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可以安坐辦公室, 透過電腦查閱保護區的狀況。即使如此, 至今仍未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仍然有袋狼生還。另外, 1966年有人在澳洲的山洞內發現保存良好的袋狼, 但至今仍然未有任何相片或錄影片段證實這種動物仍然生存。
G. 袋鼠為什麼是澳大利亞國寶
因為澳大利亞有它生存環境。就像中國的大熊貓一樣。所以說,澳大利亞是袋鼠的棲息地。所以是澳大利亞國寶。
H. 為什麼澳大利亞袋鼠那麼多
澳大利亞不像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大陸那樣生活著許多食草動物的天敵——大型食肉獸。如果有的話,有袋類的品種和數量都不會是今天的狀況。非洲的獅子在撲食斑馬、長頸鹿等食草類動物時,往往先得手的是未成年的。因為相對來說父母跑得快一些,年長者逃避時的經驗也多一些。有袋類的幼兒是躲在育兒袋中,如果有敵人,幼獸似乎比「無袋類」動物安全,但這可苦了母親,她如何能逃脫追擊?最後一定母子雙亡。幸運的是,澳大利亞是個島國,四面環水,與其他大陸隔離,捕獵食草動物的猛獸是無法到達的,因而成了袋鼠的天堂。
I. 袋鼠生活在哪什麼氣候特點
一、袋鼠所在地
袋鼠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二、氣候
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 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
三、特點
袋鼠是袋類動物的典型代表。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母袋鼠有四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產3至4個仔,袋鼠出生後即要入袋。
袋鼠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躍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
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
(9)袋鼠為什麼喜歡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志。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塗上袋滑鼠志。
澳大利亞之所以讓袋鼠作為國徽上動物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永遠只會往前跳,永遠不會後退。希望人們也有像袋鼠一樣,永不退縮的精神。
J. 袋鼠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
我要說的是,一邊是不計成本的人道主義救援,一邊是超市裡售賣的袋鼠肉丸,香腸和肉排(事實上澳洲人也很少買這些玩意吃,要是好吃的話他們不買,傻嗎?)實際上在澳洲走過一些地方之後,我覺得在澳洲大陸上,包括塔斯馬尼亞島,袋鼠最大的天敵是人類(影響仍有限,澳洲就兩千多萬人,大多是都生活在沿海的城市),確切地講是公路上的汽車,畜牧業和商業目的的捕獵(肉,袋鼠皮毛,袋鼠精,袋鼠蛋蛋零錢袋等),曾聽說過好幾個不同版本的撞袋鼠案例,具體不描述了,大多發生在深夜、凌晨,所以在另一個關於澳洲自駕注意事項的問題這也可以算一條:盡量避免在深夜和凌晨驅車離城市太遠,我和朋友在大洋路上十二門徒景點附近就看見路邊一隻小袋鼠沖著我的遠光燈發愣。
自己推測,袋鼠「泛濫」的原因應該還是澳洲人對自然界的態度和袋鼠已經被人類發掘的相對有限經濟價值吧,實際上,澳洲對於捕獵,包括釣魚,釣螃蟹有著嚴苛的規定,自己抓螃蟹除了數量大小限制,還有就是不能抓母螃蟹,獵殺袋鼠應該也有類似的規定。再就是自然界的其它天敵已經滅絕或者疑似滅絕,對,疑似的就是塔斯馬尼亞虎(塔斯馬尼亞袋狼),官方宣稱已經滅絕半個多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