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為什麼2018年澳大利亞選舉

為什麼2018年澳大利亞選舉

發布時間:2022-08-26 16:08:33

Ⅰ 澳大利亞為什麼跟著美國

美國這個「世界警察」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身邊小弟更是數不勝數,狐假虎威的跟在後面的真是不少。其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忠心」的國家,什麼事都要插上一腳,只要是美國要做什麼事還沒說完,這個國家就開始行動了,這么「忠心耿耿」的國家還是一個大國,自己獨佔了一片大陸,沒錯就是澳大利亞。

很難理解,澳大利亞有廣闊的領土,有安全的地緣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自己不好好享受卻總是跟著美國混,二戰過後,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澳大利亞全都參與了。很多時候,即使沒有明顯 利益,就為了表忠心,不考慮背後的風險,只要美國一吭聲,澳大利亞都會自己帶人帶錢隨叫隨到。

看看這奇葩的民族性格是怎麼來的?

看世界地圖,澳大利亞的位置距離亞洲的南部很近,雖然自己獨佔一片大陸,但是究其本質它就是一個島國,國家安全可以說是高枕無憂的,這個世界只要美國不打他,他就沒什麼事。不管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發生什麼事,幾乎跟它都沒什麼直接關系。如果把澳大利亞比作一個人,那他其實是很孤獨的,這種孤獨感造就了他喜歡熱鬧,哪裡有事都喜歡去插一腳,成了他的文化,所以澳大利亞在世界上要狠刷存在感,生怕有一天世界忘了它的存在!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的成員國,在歷史上除了很少的土著外都是英國流放過來的罪犯組成,他為什麼不跟著英國混卻投靠了美國,這要從二戰說起,二戰時期澳大利亞被日本嚇得不輕,而英國在那時候自身難保,當然無暇顧及這千里之外的「流放之地了」反觀美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並且年輕力壯,「大英帝國」戰爭後已經是明日的黃花了。並且習慣了跟隨一個強國的戰略此時最好的選擇就是轉投美國,找個新的依靠也就順理成章了。

自從投靠到美國麾下以後,與美國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密切,政治經濟軍事都離不開美國,對於澳大利亞來說與最強大的美國結盟可以獲得軍事上的安全,利用美國的海上霸權保護海洋通道,畢竟島國對海洋是很重視的。在經濟上利用關系好的便利可以無障礙的進入美國市場,這樣把自己綁在美國這艘大船上。與此同時收到好處肯定得付出一些東西,那就在國際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軍事上給美國提供基地和直接派軍隊參與行動等等。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這個美國的跟班是會一直繼續下去的,除非哪一天「大哥」不在了,這小跟班才會有別的想法。其實澳大利亞跟著美國到處惹是生非實在是沒得到多少利益,還給自己找了一堆的麻煩。

對於美國也非常需要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澳大利亞是處在東方的西方國家,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亞洲地區很多新興國家政治經濟不斷崛起,亞太地區,印度洋地區日益重要,澳大利亞的地緣位置越來越重要,美國也越來越需要這個支點。
「大哥」和「小弟」都相互需要,這樣的路還會繼續,但是有一天「大哥」不在了,這「小弟」該去向何方呢?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就不好了!

Ⅱ 關於澳大利亞憲法的歷史和背景

澳大利亞現行憲法是在1900年澳大利亞聯邦法案的基礎上制定出來,並於1901年1月1日生效的。它是一個包括九個部分的英國議會法規。開頭的八部分被普遍稱為「說明性條款」,它們包括導言、注釋和重要規定。第九部分相當於憲法。該憲法分為八章128條。它的主要特徵如下:

1、序言

澳大利亞憲法開宗明義就宣布:「鑒於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昆士蘭和塔斯瑪尼亞人民是依靠全能的上帝的賜福,同意聯合組織成一個在大布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領導下的不可分離的聯邦,因此憲法確了……。」這就是說,雖然澳大利亞憲法由英國議會制定,然而,它是澳大利亞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聯盟」一詞以較好的方式表明了它的民主性質。「聯邦是穩定的」意味著,任何一個州都不得脫離聯邦。談到1900年下院的澳大利亞聯邦法案,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評論道:「這個法案的制定與我們無關,在它的大多數特徵里,該法案實際上代表了最好的法官在他們自己的案件里的普遍意見,而且代表們的觀點最後形成的這些內容,我們感到非常滿意。」奎克和加南說:「序言開頭部分宣告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是建立在人民意志基礎上的,它披上了不列顛及愛爾蘭政府的帝國議會法案的法律外衣。」爵士布賴斯談論道:「如果任何國家和它的政府選擇一個自治的民族擺脫外來影響,尋求自由的道路,而且幾乎沒有受到過去遺傳下來的智力的影響,那麼澳大利亞將是那樣的國家。它是所有民主國家中最嶄新的國家。」

2、 獨立各州組成的一個聯盟

在1901年聯邦建立前,現在的澳大利亞各州是英屬的自治殖民地。在全國性會議上,代表占壓倒多數的是州權利人。特別強調的是在維護各州的結構和權力上,當然它與聯邦特殊的和受限制的意圖是一致的。澳大利亞聯盟法案提出的聯邦方案在集中化傾向上不很成功,該法案延續了澳大利亞憲法。憲法第107條強調各州議會權力的延續這一點。各州有權修改自己的憲法。各州從英國法令中得到了自己的憲法和權力,正好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從英國體現憲法內容的法令中取得的結構和權力一樣多。各州州長由英王任命,與聯邦政府沒有任何關系,聯邦政府無權干預各州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

3、 有一部聯邦憲法

該憲法宣布澳大利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所有必需的-成文的和剛性的憲法、權力的劃分和司法審查,在憲法里都能找到。憲法對聯邦政府的權力作了詳細的列舉性的規定,剩餘的歸各州行使。聯邦是不可分離的,任何州無權退出聯邦。1934年,西澳大利亞向英國議會提交了一份要求退出澳大利亞聯邦的請求書,「一個從上院和下院挑選的議員組成的委員會作出決定,根據憲法慣例,議會不應該來處理僅僅涉及澳大利亞一個州的請求的那種事情。」這個決定強調了這樣的事實,即在實踐上和法律上,任何一個州都沒有賦予它單獨採取行動退出聯邦的權力。澳大利亞聯邦更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而不是加拿大的聯邦制。

4、 議會制政府

澳大利亞憲法規定了一個議會制中央政府。總督的權力由總督根據部長或行政委員會的建議行使。總督由英王根據澳大利亞聯邦部長們的建議任命,而且必須是澳大利亞公民,同時也可以根據同樣的建議免職。總督僅僅是一個憲法性的首腦。真正的權力賦予由總理領導的聯邦行政委員會行使,總理是下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部長們共同對眾議院負責,只要得到眾議院的信任,可以繼續任職。眾議院和參議院由人民直接選舉,每個年滿十八周歲以上的成年公民都有選舉權。各州也實行議會制。各州的部長會議主席被稱為總理。

5、 公民的自由

雖然澳大利亞憲法沒有對人民的基本權利作專章規定,但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是有保障的。就憲法所涉及的內容而言,直接與權利有關的只有三條規定:第116條規定的保證宗教信仰自由,第117條規定的要求不得歧視,第51條規定的財產取得的法律要求。其它的基本保障—諸如人身自由和安全、集會自由、表達自由、遷徙自由、請願自由、公正審判、不受任意逮捕的自由,這些不包括在憲法的內容里。但這並不是說,澳大利亞人民不擁有這些權利。澳大利亞體制的總設想是:一個人決干撓了他人事務是違法的,除非有特別的法律規定授予干預權。政府或官員的權力,僅因實際存在而行使,不得假定權力。試圖干預公民自由,必須有法令或法規的規定作為合法根據,非依法律不得干預。跟英國一樣,澳大利亞人民的自由是由傳統的慣例來維護,而不是完全靠憲法來保障。

6、 剛性憲法

與英國不同,澳大利亞憲法是一部剛性憲法。任何法律的修正案,首先由參眾兩院以絕對多數通過後,還必須提交各州和自治領(未正式成立的州)的眾議院交公民投票的方式表決,才算正式通過。如果哪一個法律被一院通過,而另一院加以否決,在三個月以後或第二次開會時被同一院通過,總督可以把該提案看作第一次提及的議院提交的最後提案,不管兩院有沒有同意,都要提交各州公民投票表決。如果大多數州的大多數選民投票贊成該提案,或者如果所有選民中的大多數投票也贊成該提案,那就最後呈交總督提交英王批准。然而,如果修正案提出對任何州作限制性的變更或減少哪個州在任何一院的成員的比例,或改變憲法賦予的任何一種獨立權利,那麼它將不會成為法律,除非那個州的大多數選民投票批准該法律。因此,一個修正議案首先必須獲得聯邦議會的通過,然後一般要經過選民的「雙倍多數」投票表決通過,還要經過大多數州的選民通過才能生效。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修正案要求每一個州的多數贊成。到1977年,有31胩憲法性提案提交給人民投票表決。僅僅有八個提案得到了必要多數的支持。修正案被否決是因為沒有得到必要的多數州的支持。1958年提交的報告中,憲法共同復審委員會建議,如果將來在一次性投票表決中,全部公民的多數贊成提交的提案,只要二分之一的州同意,不需大多數州同意,就應當獲得通過。這個建議在1959年又被該委員會重新提出。然而對這些報告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即使三個州的多數代替了四個州被確定下來,但澳大利亞憲法仍然是剛性憲法。

7、 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數

象美國憲法一樣,澳大利亞憲法在參議院也為各州規定平等的代表數。起初,每州有六名參議員。然而,到1948年頒布了代表法案,議員人數從36名增加到60名,每州有權選送十名代表,參議員由人民直接選舉。在參議院的組成結構上,澳大利亞仿效了美國憲法的做法。

8、 獨立的司法系統

在司法組織系統方面,澳大利亞仿效了美國的類型。澳大利亞高等法院行使終審權。它有權宣布法律違憲,它是所有聯邦案件的上訴終審法院,它也有權審判各州最高法院的上訴案。法官不被免職,除非在同一會議的兩院提出,由總督罷免外,但必須以舉止不當或無能力為由提出免職。

Ⅲ 澳大利亞總理如何產生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英國君主任命。

澳大利亞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按照西敏制的慣例,澳大利亞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同樣根據西敏制的法律結構,總理由於下議院(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黨派來推舉,並被視為該黨派的實際領袖。總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澳大利亞政治史上,唯一以上議員身份出任總理的是約翰·戈頓。

澳大利亞總督任命總理的法理依據是《憲法》64條。此條賦予總督任命大臣(Ministers of the Crown,即部長)的權利,並規定被任命者必須是聯邦議員,或在接受任命後三個月以內當選聯邦議員。所有大臣在宣誓就職之前,必須加入聯邦行政會議。按照慣例,由行政會議的一級成員組成聯邦內閣「The Cabinet」。《憲法》64條同時規定,總理和其他部長的任期由總督裁奪。但實際上,總督一般會遵循總理的建議。而總督的任命,一般也是由總理向君主直接提名。君主自1930年代確認英帝國自治領的獨立地位以來,也一直尊重澳大利亞總理的提名任命總督。

除了每三年舉行的選舉,總理按照慣例,在無法使預算案在下議院審議通過,或下議院決議不支持總理的情況下,應該提出辭職。

雖然法律上總督有罷免總理的權利,但實際上總督一般不會干預。聯邦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總督將總理罷免的先例是發生在1975年的憲政危機。當時的總理惠特蘭無法使預算案在上議院通過。總督科爾在未尋求總理意見的情況下,召見了總理並免除了他的職務,同時任命反對黨領袖福瑞澤為總理。此決定在當時以至現在都頗受爭議。

同樣,雖然法律上總督是由君主任命,而且按照慣例,總督的任命和免職都由總理通過對君主的建議來決定,但在英國的君主自1930年代以來也從不幹預澳大利亞的憲政。即便於1975年的憲政危機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決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大利亞自從1942年接受西敏寺法令以後已經是獨立國家。

Ⅳ 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加拿大總理和澳大利亞的總理都是幾年進行一次選舉啊

美國4年,英國5年,加拿大5年, 澳大利亞5年
美國總統(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同時也是美國行政部門的最高領袖與三軍統帥。美國總統一職根據178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而設立,第一任總統於1789年上任。第22修正案規定,美國總統每屆任期為4年,最多可以連任一屆。

英國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它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首相請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國會。公告同時要求公布各個選區請求大選的正式大選文書(Writs of Election)。大選將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7個工作日之後進行。

從1935年起,每屆大選都在周四舉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選中,在10月舉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國內閣將在大選之前強制隔離。在大約6周的時間里,政府各部門不允許同公眾就任何新的或有爭議的政府動議(如改革動議、行政和立法變化等等)進行交流。

Ⅳ 澳大利亞總統選舉間隔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加拿大 ,這三個國家都沒有總統,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政府首腦是總理。
澳大利亞四年舉行一次大選。

Ⅵ 澳洲大選將帶來什麼結果

稅收
個人減稅
去年6月,參議院通過了高達1440億澳元的個人所得稅減稅方案,號稱「史上最大規模個稅減稅方案」。2018-19財年,收入在4.8萬-9萬澳元、超過4百萬的納稅人,每年將獲得530澳元或每周10.19澳元的減稅。中低等收入所得稅抵消政策在2021-22財年實施,將從2022年7月1日起將19%稅率的最高門檻從3.7萬澳元提高到4.1萬澳元,並將低收入減稅從445澳元增加到645澳元。

將實施分階段減稅
階段1:自2018年7月1日起,政府通過將32.5%稅率的最高門檻從8.7萬澳元提高到9萬澳元,每年約300萬人可減稅135澳元。
階段2:從2022年7月1日起,32.5%稅率的最高門檻將從9萬澳元增加到12萬澳元,此收入及以上的納稅人每年將獲得最高1,350澳元的減稅。
階段3:從2024年7月1日起,政府將把32.5%稅率的最高門檻從12萬澳元提高到20萬澳元,完全取消37%的稅率。

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強
新預算案還為約340萬家中小型企業提供額外的稅收減免,幫助其拓展業務、創造就業機會並實現增長。

Ⅶ 對比一下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國體、政體、政黨制度、國家結構形式的異同。

英國採用的是郡主立憲政體,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和其他15個大英國協國家的元首,也對澤西島,曼島和根西島等君主領地擁有統治權,這些君主領地在名義上不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是是由聯合王國政府來管理其國防和外交事務,並且聯合王國議會對這些領地有立法權。

聯合王國是全世界唯一的三個沒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之一,[6] ,英國的憲法由習慣,判例法,和國際條約等構成。所以英國的憲法制度和大陸法系不同,理論上,英國議會可以通過法案來進行憲法改革。

英國的議會政體被稱為威斯敏斯特系統,該系統由世界很多國家採用.英國議會的辦公地點是威斯敏斯特宮,分為選舉產生的下議會(平民院)和指定產生的上議會(貴族院),所有通過的法案草案需要由英國君主批准後成為法律,但是按照英國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定議會通過的法律草案,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設置議會之前,英國議會擁有最高的立法權。

英國的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是議會的議員,必須取得下議會中多數議員的信任方可就任,所以首相往往是國會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的領袖,首相和內閣形式上由君主指派,但是根據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決當選首相和首相所指派的內閣成員。內閣成員來自議會兩院,大部分來自平民院,首相和內閣擁有實際的最高的行政權力,所有的內閣成員均是君主的樞密院的成員。現任首相是戈登.布朗[7]

英國議會下院由英國現有的646個選區選舉產生,其中529個選區在英格蘭,18個在北愛爾蘭,59個在蘇格蘭,40個在威爾斯[8] ,下一次大選英國選區數量將提高到650個。任何一個選區選舉以簡單多數方式產生一個議會議員,君主在首相的建議下可以提前舉行大選,英國1911年議會法案規定大選每5年舉行一次。

英國最大的三個主要政黨為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這三個政黨占據了現議會下院646個席位中的616個,其他的席位由蘇格蘭國民黨,威爾斯黨,工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新芬黨等瓜分、作為歐洲議會的成員,英國現有78個歐洲議會議員,產生於英國的12個歐洲議會選區,

澳大利亞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註:首都和北方領地不是州)。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類似英國的西敏制,聯邦下議院有 150 個議席,每三年選舉一次。上議院代表各州利益,具有立法審議權,任期六年(註: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澳大利亞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足歲必須參與投票選舉,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和澳大利亞工黨。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打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大利亞民主黨。

Ⅷ 澳大利亞應該增加現有人口嗎

澳大利亞的議會每三年進行一次換屆選舉,按照這本書所說,澳大利亞的政客總是專注於選舉,為了選舉勝利,總是沉醉在辯論中。例如,大型山火發生後,針對氣候變化引發的災難,辯論是否要徵收廢氣排放稅(根據二氧化碳排放量徵收企業的賦稅)。從印度尼西亞乘木船偷渡入澳大利亞的途中,總是會發生意外事故。而澳大利亞的政府想出來的對策便是「把印度尼西亞的木船全都買下來」。此套方案擱置後,執政黨和在野黨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論戰。依靠鐵礦石,煤炭出口積累的財富逐漸耗盡,澳大利亞政府為了所謂的「以自然資源的開發來帶動社會其他領域的發展」,開始提高開采稅,而不是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地大物博的澳大利亞如果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必須增加人口。2009年澳大利亞在職總理陸克文(凱文·邁克爾·拉德)制定了「強大的澳大利亞」政策,力圖讓澳大利亞的人口由2009年的2200萬在2050年增加至3600萬。但是,計劃失敗了。澳大利亞的媒體分析此次失敗的原因在於,工會逃避移民者的增加而造成勞動市場競爭者增加問題,不去解決,而且政界反對該政策,計劃自然就失敗了。

因為政治斗爭的需要,政府開始干預市場,過度的政府幹預成為了損害澳大利亞社會活力的主要原因。為了開展以人種差異這種古老的問題為主題的論戰,為躍進強國之列而制定的宏觀戰略卻被堆在了後邊。澳大利亞的媒體訪談中,都將首都堪培拉比喻成了「軍事政變勢力集權下的發展中國家的首都」。

在霍德華,陸克文,吉拉德等歷屆澳大利亞總理中,到2006年為止,任職12年,出身自由黨的霍德華足夠與英國總理撒切爾首相相提並論。霍德華總理在任期間,經濟開始了改革開放,與包括韓國在內的東北亞國家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Ⅸ 澳大利亞的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

澳大利亞聯邦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心」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澳大利亞人均壽命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香港。

澳大利亞在五萬年前已有人類蹤跡,如今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當時從東南亞移來。17世紀後,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為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乘「奮進號」由英國前往大溪地。1770年,英國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或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至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英聯邦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采共和體製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2008年3月,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失竊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

澳大利亞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類似英國的西敏制,聯邦下議院有150個議席,每三年選舉一次。上議院代表各州利益,具有立法審議權,任期六年(註: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澳大利亞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必須參與投票選舉,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國家黨聯盟和澳大利亞工黨。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打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大利亞民主黨。

澳大利亞聯邦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制。現任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也是澳大利亞女王及澳大利亞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總督代表女王行使權力,有權解散國會,但實務上僅在總理建議下為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危機發生在1975年。

政府三大體系如下:

立法權:在聯邦議會(Parliament)。由上議院(The Senate)、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組成。
行政權:在內閣。成員有總理、各部會首長和各州州長。總督由內閣提名。
司法權:在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州法院。
下議院目前共150個席位,基本以各個州人口數分配,實行單一選區制。上議院席位則無關人口數,每州12席,北方領地和首都特區各只2席,共76席。兩院每三年改選一次。下議員任期三年,上議員任期六年,故後者每次只改選半數。下議院多數黨組成聯邦內閣,其黨魁為聯邦總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2018年澳大利亞選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