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澳大利亞是個海上島國,而它的內陸地區卻極其乾燥呢
糾正一下,澳大利亞是一個大陸,面積是768萬平方公里,不是一個島,一般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就算一塊大陸了。因為澳大利亞的中部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而且遠離海洋,所以內陸地區非常乾燥。
『貳』 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寸(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爾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水系
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生物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樹種,僅加利福尼亞州就有5,000種,從熱帶地區至北極都有植物分布,美國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許多植物和動物都僅限於它們的分部區域,有些則瀕臨絕種的危險。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叄』 澳大利亞的熱帶沙漠氣候為什麼直接臨海
熱帶沙漠氣候成因:位於大陸中部,距離海洋較遠,水汽難以到達;夏季後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乾燥。西海岸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經過。這種氣候分布東西寬,南北窄,所以熱帶沙漠氣候直接臨海。
『肆』 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徵
西部為高原 ,中部為大盆地,東部為山地 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大陸東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
西部荒漠區
這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自然區。位於大陸中西部,西臨印度洋,東部大致止於140°E。按自然條件來說,它很象非洲的撒哈拉。本區除印度洋岸有寬狹不等的沿海平原,在東部、西北部有超過1000m的山地外,大部分是600m以下的高原。本區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候乾燥,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50mm,僅在周圍地區增加到300mm,東部山地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500mm。由於氣候十分乾旱,地表水很缺乏,僅邊緣較濕潤地區,河床在雨後有水,大部時間乾涸。全區卻散布著眾多的鹽湖。本區夏季炎熱,是全大陸夏季高溫區,冬季氣溫日較差大。由於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植物貧乏,以荒漠植被為主。
中部乾旱平原區
本區北部屬埃爾湖內陸流域,南部是墨累-達令河流域,地形以平原為主,是澳大利亞大陸地勢最低平部分。氣候屬大陸性,自東向西乾燥性逐漸加強。埃爾湖濱年降水不足120mm,由此向北、東、南外圍增加到500mm。全區夏季普遍高溫,平均氣溫在25℃以上;冬季北部為11—15℃,南部為9—12℃。平原區地表水不多,但地下水卻十分豐富。植被依降水多少而發生變化,降水較多的北部和東部,生長著稀疏明亮的桉樹林和乾草原,向南是不同的灌叢,沿河是桉樹帶狀林,愈接近埃爾湖愈乾燥,形成荒漠,有些地段僅在偶然間大雨之後,植物迅速生長,其中多數是短生植物。
東部濕潤山地區
本區位於大陸東部,包括大分水嶺和大陸的東部沿岸地帶,是一南北向條帶狀自然區。地形以山地佔絕對優勢,第三紀構造運動中,古褶皺山地發生斷裂、抬升,沿斷裂線有玄武岩噴出,個別地段有火山活動。全區氣候濕潤,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左右,在地形有利的條件下,可超過4000mm。氣溫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北段年內溫差不大;南段已屬於亞熱帶,冬季氣溫較低,有時冷氣團從南方侵入,氣溫可降到0℃ 以下。冬季高山上有積雪。河流短小(不超過 400 km)流急,靠雨水補給。東部山地是澳大利亞主要森林分布區,北部為熱帶雨林,南部為亞熱帶潮濕森林。從海岸到海拔 1000—1200 m的東坡布滿森林,山脈西坡降水較少,林地稀疏。山地上部生長的樹木較矮小,海拔1600—1900m的地段,森林變成曲樹群落和矮生灌叢。 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伍』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是怎麼樣的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25.8℃,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以上。
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16.2℃。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1830年曾在悉尼市地區發生過一次降雪。
地形地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萊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陸』 為什麼澳大利亞是大陸,格陵蘭是島嶼
因為格陵蘭島的面積大約200多萬平方公里,達不到大陸標准,無論是氣候還是地理位置,它都是島嶼的性質,但是澳大利亞就不一樣,澳大利亞雖然也是漂浮在大洋洲上面,但是澳大利亞的氣候完全就屬於內陸性氣候,並且澳大利亞的面積已經達到了700多萬平方公里,內陸地區不具備海洋氣候,所以說澳大利亞是一塊大陸而不是島嶼。
澳大利亞的氣候,完全已經有了大陸性特徵,像澳大利亞沿海地區還勉強有一點海洋性季風氣候,但是到了內陸地區,這里常年乾旱,還有很多沙漠和草原,這已經不是島嶼該有的地貌地形了,所以說澳大利亞完完全全就是一塊大陸,如果澳大利亞能算島,那麼世界上所有大陸,大洲都可以算作是島嶼了,而格林蘭島還沒有大陸性氣候特徵,所以說格陵蘭島可以被稱作為島嶼。
『柒』 格陵蘭是島,為什麼澳大利亞是大陸怎麼回事
澳大利亞的國土在地圖上看有點特殊,它四周環海,卻不是一個島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大陸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
從板塊上講,澳大利亞獨佔一個板塊,相比起來,格陵蘭島和北美洲共同在北美板塊上。一個大陸除了陸地之上的部分,還要周圍延伸到海洋中的大陸架。澳大利亞的國土周圍就有這樣的大陸架,其大陸架上的地殼組成物質明顯不同於大洋底部的組成。從這方面講,澳大利亞是大陸,格陵蘭島是大陸旁邊的島嶼。
從氣候分布上講,澳大利亞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等。這是典型的大陸特徵,一個島嶼不可能有這么多的氣候分布。
另外,澳大利亞的國土上有袋鼠、考拉、鴨嘴獸等大批特有的動物,這些動物明顯不同於其他大陸上的動物。廣袤的土地才能孕育出大批特有的物種。從物種多樣性上講,這也為澳大利亞能夠成為一個大陸或多或少有一些加分。
『捌』 為什麼澳大利亞是大陸,格陵蘭島是島嶼
所謂島,四面環水的陸地也。從這個角度出發,格陵蘭是島,澳大利亞也是島。但,我們一向稱澳大利亞為大陸。對於這一點,格陵蘭島是非常不服的,認為人類區別對待,小看它。不過,人類確實看不起它,認為它僅僅是一個島而已。澳大利亞之所以稱之為大陸,必須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定義大陸:凡是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統稱為大陸。
三、事實上,澳大利亞的面積要比格陵蘭島的大很多。在地圖上看,我們會覺得格陵蘭島的面積要比澳大利亞的大,既然白雪皚皚,滴水成冰的南極洲都可以稱之為大陸,那麼面積比澳大利亞大的格陵蘭島,完全可以稱之為大陸。不過,這只是一種錯覺而已,把地球一個圓球畫在一個平面,就會出現這種變形。事實上,格陵蘭島的面積是216萬平方公里,只有澳大利亞768萬平方公里的28.1%而已。那麼小的一塊陸地,應該不好意思稱之為大陸吧。這是格陵蘭島被歸結為島的真正原因。
『玖』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徵
悉尼悉尼的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50°53',南緯33°55'(150°53'E ,33°55'S)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首府,也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超過420萬(2006年)[1]。悉尼的中心有三分一是位於上游小灣的南岸。悉尼位於東面的太平洋與西面的藍山之間的沿岸盆地。悉尼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傑克森港(Port Jackson),以及超過70個海港和海灘,包括著名的邦戴海灘(Bondi Beach)。悉尼的市區佔地1,687平方公里(651平方英里),面積跟大倫敦相若。悉尼都會區(悉尼統計局)佔地12,145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有效范圍是國家公園和其他未開發的土地。
悉尼占據了2個地理區域——坎伯蘭峽谷(Cumberland Plain)和康士比高原(Hornsby Plateau)。坎伯蘭峽谷是一個比較平坦,有些起伏的地域,橫卧於傑克遜港以西和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200米(656英尺),被草木叢生的溪谷切割開。悉尼最舊的區域位於平坦的地區。康士比高原,稱為北岸,由於地勢陡峭,發展得較慢,一直以來是人跡罕至的回水。及至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啟用,才將高原與城市連接起來,此後即發展迅速。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25.8℃,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以上。錄得的最高溫度是45.3℃,1939年1月14日在維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16.2℃。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1830年曾在悉尼市地區發生過一次降雪。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或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響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和暴風的侵襲。
氣候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年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
(°C) 25.8 25.7 24.7 22.4 19.3 16.9 16.2 17.7 19.9 22.0 23.6 25.1 21.6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
(°C) 18.6 18.7 17.5 14.7 11.5 9.2 8.0 8.9 11.0 13.5 15.5 17.5 13.7
平均總雨量
(毫米) 103.3 117.4 131.2 127.2 123.3 128.1 98.1 81.5 68.7 76.9 83.1 78.1 1217.0
平均降雨日數 12.1 12.3 13.3 12.0 12.0 11.4 10.3 9.9 10.3 11.5 11.4 11.5 138.0
來源: 澳大利亞氣象局
『拾』 分析澳大利亞大陸性氣候暖熱乾旱的原因
澳大利亞介於南緯10°45′~39°08′間,南北跨28°23′,是跨緯度最少的一個大陸,南北間溫差小,氣溫分布比較簡單。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99%的面積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使全年氣溫都比較暖熱,少雨區和沙漠的面積特別廣。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比較完整,增加了內陸離海的距離,最大達1,500 公里以上,影響了海洋氣流之深入內陸。
另外整個輪廓又是東西長、南北窄,擴大了東南信風帶控制的面積,內陸又無廣大河湖等水面調節,使大部地區更加乾熱。在地形上,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較低平,起伏不大,氣旋迴轉少,天氣穩定,很難致雨,使廣大的中西部氣候差異變小。
另外,東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長4,500 公里、高1,000 多米,東坡陡西坡緩,又緊逼東海岸,阻擋了東南信風從東面太平洋上帶來的暖濕氣流,使東坡多雨、西坡乾旱少雨,縮小了東部多雨區的面積,擴大了西部內陸乾旱區的范圍。中部平原縱貫南北有利於南北氣流之運行,使中部內陸盆地並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
澳大利亞周圍的洋流,在大陸北部沿岸為北澳暖流,東部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大陸北部和東部沿岸增溫增濕成為多雨區。南部沿海為西風漂流,西部沿海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了澳大利亞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
從大氣環流來看,澳大利亞大陸夏季氣壓帶南移,大陸北部為熱低壓中心,南回歸高壓帶位於大陸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風,炎熱而多雨;大陸中部和南部都吹東南信風,炎熱而乾旱;只有大陸東部山地東坡為迎風坡,有較多的降水。冬季氣壓帶北移,與陸上冷高壓相結合,高壓中心位於大陸北部內陸,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為高氣壓所籠罩,風從高壓中心向外吹,所以乾燥少雨,只有大陸西南角和東南角吹海上來的西風,多氣旋,天氣濕潤多雨。東部山地東坡仍為迎風坡,有較多降水。塔斯馬尼亞島因位於南緯40°以南,終年吹西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所以,從年降水量的分布來看,就成了北、東、南三面多雨,向內陸和西部逐漸減少的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