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為何不整國移民澳大利亞一
愚蠢!不是一個有遠見的民族
❷ 英國當年為什麼不遷移首都去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比
美國(United States )
首都:華盛頓( Washington, DC)
法國 (France )
首都:巴黎( Paris)
英國(United Kingdom)
首都:倫敦 (London)
義大利 (Italy )
首都:羅馬( roma)
德國 (Germany )
首都:柏林( Berlin)
日本 (Japan )
首都:東京(Tokyo)
加拿大 (Canada )
首都:渥太華( Ottawa)
澳大利亞 (Australien )
首都:堪培拉( Canberra)
俄羅斯 (Russia )
首都:莫斯科( Moscow)
巴西( Brazil )
首都: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美國——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位於美國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製的台基上。一個多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法國——埃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艾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英國——大本鍾
大本鍾(Big Ben)英國倫敦著名古鍾,即威斯敏斯特宮鍾塔,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鍾樓 (Clock Tower) 的大報時鍾的昵稱。建於1858年。安裝在西敏寺橋北議會大廈東側高95米的鍾樓上。大鍾由當年負責工務的專員本傑明爵士監制,故名「大本」。鍾重14 噸,鍾盤直徑7米,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75米和4.27米,鍾擺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時,發出深沉而又鏗鏘的報時聲。1923年起,通過廣播,鍾聲遠及世界各地。
中國——萬里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戰國時期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王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
俄羅斯——莫斯科紅場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辟於十五世紀末,十七世紀後半期取今名。平面長方形,面積約4公頃。西側是克里姆林宮,北面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東側為百貨大樓,南部為瓦西裡布拉仁教堂。臨莫斯科河。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
義大利——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洗禮堂、鍾樓和墓園,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志,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荷蘭——風車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
巴西:救世主耶穌基督像
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是該市的標志。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這尊雕像體積龐大,有200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
阿聯酋——阿拉伯塔酒店
全世界最豪華的酒店當數阿聯酋迪拜的泊瓷(BurjAl-Arab)酒店,翻譯成漢語又稱「阿拉伯塔」,它是世界為數不多的七星級酒店之一。位於中東地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市。這座看起來好像是正在行進中的帆船形象的酒店建在海濱的一個人工島上,是一個帆船形的塔狀建築,一共有56層,321米高,由著名的英國設計師W.S. Atkins設計。到過阿拉伯塔酒店之後,你才能體會到真正意義的「金碧輝煌」。
❸ 英國鼎盛時期為何不遷都 澳洲、北美、印度
遷都可是個大問題啊,一個地方能成為都城,要考慮各方面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傳統,經濟,人口結構等等。大英帝國興起於不列顛,那裡是他們的老巢,老巢懂嗎,都是他們英國鬼佬,白皮膚,藍眼睛,一家人在一起好講話。至於於土澳、印度、北美,大家都是去那裡發財的,一個殖民地,搶完就走,誰要呆在那裡。就好比你要去城市裡打工,家人都在老家,你在城市裡發完財,還不是要回家,一個道理。
❹ 英國開發了眾多殖民地,為何一塊都沒能納入本國版圖
因為不同殖民地的情況非常不同。
到那裡後,許多人被當地土著人殺死。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實際上並未控制這些大陸的力量。因為英國殖民地太多,而本人卻很少,他們只能在殖民地做生意以牟取暴利。至於將這些大洲納入其領土,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沒有力量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另一個原因。當時,歐洲不僅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是德國,法國和其他國家。他們在海外都有殖民地。大家互相看著,制衡了一下。英國一旦想國有化某一國土,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給英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英國不敢輕舉妄動。
❺ 英國那麼小澳洲那麼大,為什麼英國人沒有全部搬遷澳洲
同理北京這么擁擠,而海南面積這么大,北京隨便賣個房在海南都能買幾個別墅,也不會有北京人大量搬遷去海南住的情況。
其次目前英國人來澳大利亞定居和中國人來澳大利亞定居是一樣的手續一樣的流程,難度也是一樣的,所以英國人並不能自由來澳大利亞定居(幾百年前殖民時代除外)
❻ 為何英國願意放棄澳大利亞,卻不願意放棄小小的馬島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非常多,遠不是自己本土可比的。
隨著其他國家的發展崛起,英國卻在不斷削弱。所以隨著英國的衰落,對於很多殖民地開始逐步放手了,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二戰後,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爆發,英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了,只好放棄。
當然了,最根本的還是實力原因。
阿根廷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爭不過英國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阿根廷位於地利的優勢,但英國的實力實在是不容小覷,不是阿根廷所能比的。
❼ 為什麼英國不遷都澳洲或者美洲
當時的英國首都倫敦已經成為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貿然遷都會損害一大堆人的利益,而且還是跨海遷都,當時的航海技術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統治影響力必然下降所以才說是殖民統治。而且當時英國並不是專制制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專制制度已經被資產階級制度而替代,而且那時候的人哪會知道後面美洲和澳洲獨立?樓主請採納,純手打,不滿意的,告訴我哈~
❽ 澳大利亞現在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不是。澳大利亞現在是獨立國家,澳大利亞1931年後是獨立主權國家,同屬於英聯邦。
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與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因為澳大利亞通過了"Australia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結束了對英國的從屬關系。1月26日成為了澳大利亞建國紀念日,但是不是獨立日。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聯邦(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歐洲人在17世紀初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洲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累河(MurrayRiver)長2589千米。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k㎡,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
❾ 英國鼎盛時期為何不遷都 澳洲、北美、印度
首都是國家的心臟,只要不發生了什麼不可抗的原因都不會隨意遷都的,倫敦是英國的象徵,這么鼎盛為什麼要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