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的民族風俗
無論在東方或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這些風俗中離不開結婚、生孩子、過生日或死亡,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等,澳洲也不例外。澳洲原是英國的一個殖民地國家,起先很多人都是從英國過去的,把英國的風俗習慣帶到了澳洲,比如結婚,中國人喜歡大紅大紫,紅裝、紅轎子、各式小轎車披上紅色緞帶,東窗上貼著紅雙喜字,喜氣洋洋迎新娘。然而澳洲人結婚用的是白色超長專用小轎車,披上白色緞帶迎新娘,新娘身著白色婚紗,新郎則穿西裝,兩人胸前各帶一朵大紅花,在結婚樂章的演奏聲中舉行婚禮。婚禮有在教堂舉行的,也有借酒樓舉行的。悉尼的公園設施齊備,有專供結婚攝影的服務,還有禮堂和餐廳供舉行婚禮和宴請賓客,場面隆重熱烈。我起初見到用白色轎車辦喜事,覺得不可思議:澳洲人家家有小轎車,紅、綠、紫、蘭各種顏色都有,為什麼不用別的顏色呢?經了解才知道,澳洲人認為白色表示純潔無暇、神聖高雅、天長地久、白頭偕老,是大吉大利的兆頭。澳洲人忌諱黑色,因為黑色意味著死亡,是不吉利的,所以在馬路上很少看到黑色轎車。
澳洲人的社交活動,親朋好友之間的禮尚往來和中國人一樣是經常不斷的。誰家結婚、誰家生小孩、誰家過生日,親朋好友也去祝賀送禮。鄰居家的主婦日前生第四個孩子,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有的送禮品,有的送禮錢,來客喝飲料,吃些糕點糖果,好一番熱鬧景象。
我孫子在小學讀二年級,上月同班一個同學過生日,他被書面邀請參加生日聚會。是日,我孫子備了禮品前往祝賀,該同學家門前掛著兩個大氣球,告訴客人是過生日。主人家備有飲料、牛奶、咖啡、糕點、糖果招待小客人。同學們談笑風生,唱歌跳舞,共同祝賀小主人生日快樂。結束時,每人還帶回主人家送的一份糖果,別有情趣。
澳洲人還有一個風俗,每年在舉國歡騰的聖誕節假日期間,全家團聚在一起吃燒烤、吃火雞,就象中國人過春節吃年夜飯、吃湯圓一樣。有的家庭還利用節假日游覽國內景點或出國旅遊觀光,歡度美好的時光。
來澳洲的移民也把各國的風俗帶到了澳洲。隨著中國和亞洲的移民增加,佛教已在澳洲人民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澳洲信仰佛教的人已達36萬,佔澳洲總人口的18%。今年四月份,我去參觀了十年前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南岸的卧龍崗市的山上新建的一座南天寺,這個由華人和當地政府共同投資建造的南天寺,具有中國古建築風格,氣勢宏偉。寺內供奉了如來佛和千手觀音,還建有八層,十四米高的靈山塔供信徒供奉祖先牌位及骨灰。澳洲人死後進行火化,把骨灰裝在石頭棺材裡埋在地下。現在南天寺靈山塔給信徒提供了供奉骨灰的地方,這是多元文化帶來的新風俗。
Ⅱ 澳洲人忌諱什麼
澳大利亞旅行風俗禁忌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Ⅲ 澳大利亞有什麼不能做的習俗
民俗風情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賭賽馬、地滾球運動、澳式橄欖球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在悉尼市,若不會游泳,將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在商港達爾文市,由於白天溫度很高,因此游泳一般都在晚間進行,該市的市民尤其喜歡喝啤酒,據說啤酒銷售量僅次於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市。
居住在澳大利亞一些部落轄區內的土著人,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大部分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參戰時在身上塗紅色,死後塗白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純朴,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土著部落內實行原始分配製度,實行圖騰崇拜。土著男子進入成年須經歷一系列嚴酷的鍛煉和考驗,並接受部落傳統、道德等教育。澳大利亞有一種葬禮很特別。一旦人死之後,家人聚在一起,由族裡的專人去砍一些木樁,塗上油彩,安插在墳墓四周,每一根柱子都象徵著家裡某個死去或活著的人。屍體被高高懸起,即使已經開始腐爛,也必須等到下次月圓時才可以取下埋葬。最後死者家屬還要舉行一次潔身禮,即葬禮之後,家屬要等到下過一場雨後才能回家,為此家屬有時不得不在外露宿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因為按當地的風俗,只有雨水才能起到必要的潔身作用。
交往禮儀
名片 在澳大利亞經商或從事類似的工作,攜帶名片是很重要的。名片是向對方提供其身份的證明,收到名片的人通常會將它保存起來作為你的地位的記錄,並知道如何與你進行聯系。國人的名片應當用中文和英文或中文和拼音文字印上其姓名;在公司中的職務和公司名稱、電話、電傳和電報掛號等。
宴請 澳大利亞人接待賓客時通常在飯店中宴請,私人集會則在家中招待。在飯店正式宴請賓客時,最流行的飯菜之一是中餐。中國人在澳大利亞開設的大多數飯館都供應廣東菜,近些年來也增設了北方菜館。在飯店設宴招待時,最好打電話預先訂席,預訂時可以問價。飯店裡習慣要付小費,對侍應服務一般付10%的小費是可以接受的。在一年中的溫暖月份里,宴請可以在室外進行,或採取現場燒烤的方式做菜。在工作之餘設宴時,通常要邀請客人的妻子參加。正餐通常晚上7時至7時半之間開始。
稱謂 在澳大利亞,商業約會必須事先安排,拜訪者必須准時赴約。與澳大利亞人交談時,應當使用本人的頭銜稱號。另外,澳大利亞的主要節假日在12月和1月,所以商業性訪問最好安排在其他月份。澳大利亞人在第一次見面或談話時,通常互相要稱呼為「先生」、「夫人」、「女士」或「小姐」,熟悉之後就直呼其名。第一次見面時習慣於互相握手。
喜喪禮儀
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社交習俗
澳大利亞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澳大利亞大地域,人多來自英後裔;
習俗嗜好受影響,類似父老隨祖籍;
性格內向喜隨便,開朗大方不拘泥;
私事私人自安排,忌諱他人來干預;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澳大利亞人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講究禮尚往來要互不歧視。他們認為誰也不比別人優越,誰也不能藐視別人,人們只有分工的不同,都是相互服務的,不應存在高低貴賤之分,理應相互尊重,強調友誼。他們善於往來,並喜歡和陌生人交談。他們的言談話語極為重視禮貌,文明用語不絕於耳,口頭上語言既文雅又敏復。他們很注重禮貌修養,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在他們的眼裡,高聲喊叫(特別是在樓外喊人)是一種不文明的粗野行為。有「女士優先」的良好社會風氣,對婦女都是極為尊重的。澳大利亞人還不喜歡贊賞女士的長相、才氣、文雅舉止等各方面。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
澳大利亞人還有個特殊的禮貌習俗,他們乘計程車時,總習慣與司機並排而坐,即使他們是夫婦同時乘車,通常也要由丈夫在前面,妻子獨自居後排。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對司機的尊重,否則會被認為失禮。他們時間觀念非常強,對約會是非常講究信義的,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
澳大利亞人還有個特殊的禮貌習俗,凡見有來客便敲鑼迎接,假如客人久久不走,他們也會以鑼聲逐客的。
澳大利亞達爾文人凡是到酒吧間飲酒,都很注意自己的衣著。通常習慣穿襯衫、短褲和長襪搭配成套的達爾文裝,否則,會被視為不講禮貌。
澳大利亞土著人還有一種嚼骨告別的禮俗。每當親朋好友之間彼此告別,即要在口中放一根骨頭,並用牙齒使勁地咬嚼它,使它發出「格格」的聲音,人們以此來互相珍重,盼望重逢。
澳大利亞人最喜愛袋鼠。他們認為袋鼠是澳洲古大陸最早的主人;他們還喜歡用各種金屬製成形狀不同的袋鼠紀念章等物品。他們偏愛素有「籬笆樹」之稱的金合歡花。人們視它為大洋洲的象徵,並尊之為國花。他們喜歡琴鳥,愛其貌美,鳴聲宛轉,善於模仿,並將其譽為國鳥。
一般禮儀
在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中,澳大利亞可能是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感覺最安樂舒適的地方。
大多數澳大利亞人,不論其地位多高,都很平易近人,肯定會真誠而專注地傾聽你的意見。他們討厭任何仗地位來擺架子的作風。
在澳大利亞,體力勞動比在美國受到較高的尊重。
澳大利亞人在提供服務或接受個人服務時極為隨便——出租汽車的司機接待單身男乘客時歡迎他坐在自己旁邊。
盡管澳大利亞人在穿著方面常比他們同等地位的英國人較為隨便,但是在形式和禮節上卻與英國人一樣重視,不過遵循的「規則」不同。
在澳大利亞必須注意不亂擲東西,因為他們希望來訪的客人尊重澳大利亞人高標準的整潔要求。他們大多數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傾向於高度重視集體的努力。
稱謂與問候
人們喜歡緊緊地握手並以名字相稱。男人往往把他們的朋友親密地喚作mate(伙計)。
約會與准則
事先約會是必要的,人們高度重視准時赴約。
款待與饋贈
應邀去吃中飯或晚飯時,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或一瓶酒是受歡迎的。告別時必須對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謝。
禮節禮儀
澳大利亞人與朋友偶會於途中或相逢在其他場合,只習慣輕聲地說個「哈羅」的「哈」字,有時乾脆連「哈」字也不講,向你擠一下左眼,就算向你打招呼了。與賓客相見時,總喜歡熱烈握手,彼此以名相稱。
澳大利亞有些土著居民,握手方式有兩人中指相互勾住,而不是全指掌相握。
信仰忌諱
澳大利亞人大多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在澳大利亞,即使是很友好地向人眨眼(尤其是婦女),也會被認為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他們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祥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因為這預示著厄運將要臨頭。他們對「13」數很討厭。認為「13」會給人們帶動不幸和災難。他們忌諱「自謙」的客套語言。認為這是虛偽和無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現。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不吃辣味;個別人也不吃酸味。伊斯蘭教徒恪守教規,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
飲食習慣
澳大利亞國內居民95%為英國移民的後裔。因此生活及飲食習慣基本與英國人相似,但他們對魚類的菜餚顯得比英國人更愛吃,對中餐他們倍加喜愛。在餐具使用上,一般都以刀叉取食用餐。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人十分喜愛野餐。通常人們的野餐,是以烤肉當作一項重要內容。
澳大利亞一些島嶼上的人,把粘土視為美味佳餚。他們招待遠方來客的最好食物就是各色粘土。這也是他們尊敬客人的一種表示。澳大利亞土著人嗜好嚼豬籠草。因為豬籠草是當地的一種含麻醉劑的食物,每當他們友好往來或舉行聚會之時,都以此來互相款待共同咀嚼。他們還有食「蜜蟻」昆蟲的習慣。食用時,用手捏住它的頭部,然後直接拿嘴將其腹中的「蜜汁」吮吸而食。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色彩,菜品要量少質精。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愛甜酸味。
③主食 樂於吃麵食,特別愛吃中國風味的清湯餃子。
④副食 愛吃雞、鴨、鴿、魚、海鮮品、牛肉、豬肉、蛋類等;也喜歡豆芽菜、西紅柿、黃瓜、生菜、菜花等新鮮蔬菜;調料愛用番茄醬油、味精、鹽、醬油、蔥、姜、胡椒粉等。
⑤製法 對煎、炒、炸、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對中國的淮揚菜、浙菜、滬菜、京菜推崇。
⑦菜譜 很欣賞冷盤咸魚、火腿、炸大蝦、煎牛裡脊、北京烤鴨、煎豬肝、油爆蝦、烤雞、黃油菜花、烤魚、番茄牛肉、炒裡脊丁、脆皮雞、炒鴿脯、糖醋魚、炒什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對飲料中的咖啡很感興趣,也愛喝紅茶和香片花茶。
⑨果品 對水果中的荔枝、蘋果、枇杷、葡萄、西瓜、梨都很愛吃;乾果喜歡花生米等。
Ⅳ 澳大利亞留學生活中的禁忌有哪些
相見禮儀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服飾禮儀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儀態禮儀
這里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膩。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
喜喪禮儀
說明到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商務禮儀
到澳大利亞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亞是一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不喜歡以命令的口氣指使別人。他們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為一起進過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遊禮儀
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提醒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坐車不系安全帶是違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帶。大部分旅館的電話撥0是外線,撥9是旅館總機。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Ⅳ 澳大利亞風俗習慣和禁忌
1、澳大利亞人有個絕對無法通融的習慣: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數以千計)聽道。澳大利亞人自古至今,一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
2、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會見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他們待人接物都很隨便。
3、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
4、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
5、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6、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
7、澳大利亞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Ⅵ 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對於外國人,就要看他們在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社交禮儀和政治經濟等與我們的不同。不過這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和普遍性的。對於某些個人可能有些不同。
關於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主要有這些: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現有人口1733.6萬,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後裔約占總人口的95%,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佔98%,少數人信奉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里的大小牧場遍布全國,山坡上一群群綿羊。其產量及出口量佔世界首位。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待人既友好又莊重。
服飾禮儀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儀態禮儀
這里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相見禮儀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膩。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 在澳洲家庭,家人一起同桌進餐,應等每個人都吃完後才可離開餐桌。
喜喪禮儀
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商務禮儀
到澳大利亞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亞是一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不喜歡以命令的口氣指使別人。他們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為一起進過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遊禮儀
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坐車不系安全帶是違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帶。大部分旅館的電話撥0是外線,撥9是旅館總機。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入寢時間: 大部份的澳洲人晚間10:00左右入寢,早上7:00左右起床。別人入睡後,請勿製造噪音。
樓主也可以禮貌的詢問他們的需要,或者順便介紹中國的文化,這樣他們能更好的理解你的做法,你也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Ⅶ 澳大利亞餐桌基本禮儀和注意事項
移民或者 留學 澳洲,生活中餐桌上的禮節是必須要了解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澳大利亞餐桌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澳大利亞餐桌禮儀
用餐前協助擺設餐具,餐後幫忙收拾餐桌是一種禮貌。有些寄宿家庭會讓自己的小孩輪流 做簡單的工作,寄宿學生亦可能會安排跟這些孩子一起分工合作。
並沒有規定年紀大的一定得比年紀小的先吃。當每個人都拿到自己的餐點後,就可開動吃飯了。也沒有女生須等男生先吃的規矩。
在澳洲生活,吃東西的禮儀是盡可能 不張嘴,並能不發出聲音咀嚼。如果吃東西時發出聲音,或呼嚕呼嚕地吸食是很令人厭惡的。
澳洲人很重視吃飯間談話,如果沒有人說話會讓人覺得很尷尬。所以有什麼問題都可提出來,同時還可以練習英文會話。你的寄宿家庭一定會很高興聽到你願意主動說話。
澳洲生活當有人給你食物或飲料時,別忘了說聲“謝謝”;如果還想多吃一點,可以直說“請把馬鈴薯遞給我”或是“我可以多要點冰淇淋嗎?”。
在澳洲生活說“Yes”就是“是”,說“No”就是“不”。假若有人問你還要不要多吃點,若你為了表示客氣而說“不”,就沒有人會問你第二次了。所以如果還想吃,就請直接表明“是的,請再給我一些”。
如果你覺得食物不錯,別吝嗇你的贊美。可以說“this smells great”或“that tastes delicious”。你如此你將會帶給寄宿家庭很大的喜悅。你越多的贊美,下次他們也會讓你覺得更高興。
如果已經吃完主菜而不再要求更多時,澳洲人會將刀叉放在盤子上。
如果在其他人尚未吃完前就得先離開餐桌,可以說“對不起,我現在必須去見我的朋友。”或“對不起,我得去看書了”。
澳大利亞禮儀
1.入境澳洲禁忌
如果想帶些家鄉的特產回澳洲,千萬不要帶這些:乳製品、蛋及含蛋的產品、非罐裝的肉類產品、活的動物、活的植物、草葯及傳統葯物、種子及果仁、新鮮水果及蔬菜、超過免稅優惠額度的物品。以上都是嚴禁攜帶的物品。帶了只能是被沒收和銷毀,或您可以將物品棄置在機場的檢疫箱內。
2.飲食習慣,西式為主
在英國,炸魚和薯條(Fish&Chips)是英國美食的“國粹”了,但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吃的口味清淡,不喜油膩,以英式西菜為主。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求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所以,在澳洲你會發現蔬菜沙拉的店還挺多的。
3.作客禮儀,講究禮貌
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邀請澳大利亞人到家中作客,他們總是隨身帶一些禮物,但價值並不高,僅用來表示友好,如在自家花園摘幾朵鮮花或拿一瓶自家釀制的果醬等。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
如果被邀請到澳大利亞人家中作客,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客人進門,主人會用咖啡、牛奶或啤酒熱情招待。如果主人視你為知心朋友,把你當作家庭的一員,會主動邀請你參觀家裡的客廳、書房、卧室、花園、 游泳 池等。某網友就說,之前參加澳洲同學的婚禮,他的同學有不少帶鮮花或者葡萄酒進行賀禮的。
4.禮尚往來, 送禮禮儀
去澳洲人家裡做客,帶點合適的禮物是必需的,但請記住,如果對方家裡有孕婦的,千萬不要送以下東西,自製提拉米蘇 蛋糕 、自製蛋黃醬、軟芝士,如camembert等,因為提拉米蘇里含有生蛋黃,細菌比較多,對於孕婦來說,不宜吃這些!
5.注意個人私人空間,保持距離
澳洲人很注重私人空間和個人距離。在銀行、提款機、超市、車站等地注意排隊,並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其實咱們國內也一直在說一米線,基本上澳洲人在排隊的時候會很自然的留出一米的距離。所以每次你到有可能排隊的地方的時候,先周圍看一下,是否有人在排隊,或者有人看上去正在排隊。
6.尊重小孩,勿和 兒童 親密接觸
國外的小孩真得很可愛,金黃色的毛發,天然的歐式大雙眼,皮膚白白嫩嫩,看著就想摸一下,但是,與孩子接觸,應先徵得家長同意,勿擅與陌生兒童發生身體接觸。這樣的行為在澳洲並不是很讓人接受,雖然他們能理解你沒有惡意,但是他們會希望孩子受到和成人一樣的社交尊重。就像如果大街上隨便來個人摸摸你的頭,掐掐你的臉,你會覺得非常尷尬一樣。
你可以選擇蹲下,和小朋友說: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 然後站起來繼續和大人聊天,這樣就已經表現出足夠的尊重了,不要將太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這樣會使大人很尷尬。
7.習俗禁忌,社會常識
注意啦,在澳大利亞,眨眼,放電,尤其是對婦女眨眼,被認為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澳大利亞人忌諱數字是13,並不喜歡星期五。忌諱“自謙”等客套言辭,認為這是虛偽、無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現。他們最討厭的動物是兔子,忌諱兔子,認為兔子是不吉利的動物,不願談到或看到它。所以千萬別在他們面前談論兔子,尤其是四川人喜愛吃兔頭、兔肉的,千萬別提,不僅會讓澳洲人反感,還會讓你失去一個朋友。
8.服務小費,可給也可不給
去過西方國家的人都知道,在外面下完館子,都需要給服務員小生一些小費,但是在澳洲,可給也可不給,他們不是主要靠小費來獲得收入的。沒給小費,他們也不會降低服務的質量,除非你另加其他的條件。
Ⅷ 澳大利亞人在中國的忌諱與愛好詳細描敘。
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在數目方面,受基督教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對於「13」與「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極。
在人際交往中,愛好娛樂的澳大利亞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的習慣,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對此類邀請予以拒絕,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同澳大利亞人打交道時,還有下列四點事項要特別注意。
第一、澳大利亞人不喜歡將本國與英國處處聯系在一起。
第二,澳大利亞人不喜歡聽「外國」或「外國人」這一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抹殺個性,是哪一國家,是哪個國家的人,理當具體而論,過於籠統地稱呼是失敬的作法。
第三,澳大利亞人對公共場合的雜訊極其厭惡。在公共場所大聲嘩者,尤其是門外高聲喊人的人,是他們最看不起的。
第四,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之習。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想在這天與他們進行約會,往往「難於上青天」。
Ⅸ 澳大利亞人在交往時有哪些忌諱
澳洲人對待陌生人也是同樣的友好,比如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喜歡互稱「哥們兒」;澳洲人對長輩還非常尊重,比如他們會在公共交通上為老年人讓座,或攙扶有需要的老年人過馬路等……做為一個對澳洲社會不太熟悉的人,最聰明的辦法是對每個人都給予足夠的尊敬。
在一些情況,澳洲人或許會對外國人產生反感,比如不按秩序排隊等。在需要排隊等候某項服飾時,澳洲人總是非常自覺地排成一隊;在不是很確定隊伍是否已經形成時,澳洲人總是會向身邊的人詢問,已確定自己沒有插隊。
Ⅹ 澳洲當地有哪些風俗禁忌
公共場合不宜高聲說話,要遵守秩序。不要隨地吐痰,扔煙頭,丟垃圾,否則會被罰款的。不要驅除小動物,更不能打鳥。澳大利亞人非常愛護小動物。鳥類更受法律保護。澳大利亞的土著非常保守,亦不喜歡旅客替他們拍照,請勿貿然偷拍,以免誤會。一些標注不可拍照的地方,必須遵守。澳大利亞、紐西蘭某些公共場所是禁止吸煙的,例如所有國內航空飛機上,機場室內空間、加油站、餐館飯店、公共交通工具內、一般辦公室及公共室內場所、旅遊客車、電影院等地方。目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凱恩斯均在本洲)開始實施永久禁煙,如在禁煙區吸煙會受到懲罰。
http://vacations.ctrip.com/?zx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