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有色資金工業為什麼靠近 為什麼位於原料附近
新南威爾士州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經濟體,佔全澳GDP的38%。新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鉛、鋅等金屬礦產,著名的Cadia銅金礦金屬礦產含量為:1,000逾噸黃金、逾400萬噸銅,Northparkes銅礦儲量為220.5萬噸,含0.61%的銅。
【澳大利亞大型礦企生產成本較低】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一直以品位高而深受投資者的青睞。盡管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鐵礦品位一直在下降,但仍有60%左右,遠高於國內平均水平的33%,因此開采成本較低。而在全球的各個產區中,澳洲的成本屬於最低的一類。力拓、必和必拓等大型礦山的開采成本在30美元/噸,後期開發的企業,比如FMG公司的成本在50到60美元/噸。而中國、越南等貧礦多的國家,開采成本較高,我國的礦石開采成本在130美元/噸左右,全球鐵礦石的邊際成本應該由這些地區決定的。
澳大利亞鉛鋅礦的品位較高,大多可露天開采,開采成本較低。例如Cannington礦位於昆士蘭州的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銀鉛礦,其中鉛品位10.4%,鋅品位3.88%,銀含量455g/t;MountIsa也位於昆士蘭州,分為銅礦區和鉛鋅銀礦區,後期發現的BlackStar礦區可露天開采;布魯肯山鉛鋅銀礦位於新南威爾士州,儲量大(鉛鋅金屬量395.79萬噸)、品位高(鋅品位9.4%,鉛品位7.3%,白銀品位89克/噸),且易開采。
B. 澳大利亞金礦
澳大利亞金礦勘查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取得了突出成果。20年裡發現8000噸金,90年代新發現了一些重要金礦床。最近幾年金礦勘查仍在積極進行,項目多,也有不少發現。工作最多的是在西澳太古宙耶爾岡地塊,卡爾古利、沃拉頓、里奧諾臘、楊達爾、散德斯通、南克羅斯、維盧納附近仍不斷有綠岩帶金礦發現。卡爾古利金礦田自1897年發現以來已采出5000萬盎司以上的黃金,早期生產在1903年達到高峰。50年代在高品位井采礦資源枯竭後生產幾乎停息。隨著金價上漲,80年代礦區復活,這時主要是合理化的大規模露采和先進的選礦技術的生產應用。在卡爾古利沿著「金英里」以前井採的一些礦床建成了「超大金坑」露采礦山。1989年開始開采,采坑最終長要達3.8公里,寬1.35公里,深逾500米。2004年該礦山產金27.6噸,還有剩餘儲量約1040萬盎司(金品位2.2克/噸),至少可采13年。此外還有大量金資源。卡爾古利區金已采至深達1220米處,採的是「金英里」粗玄岩中的高品位礦體和旁側的浸染狀礦化。卡爾古利東南卡姆巴爾達附近St Ives礦山通過最近兩三年勘查,導致發現200萬盎司金。2004年還進行了可行性研究,擬開發大的低品位資源。卡爾古利附近Kunanalling礦地的Picante探區鑽探發現了新的金礦帶,4孔結果見礦2~24米,含金4.1~13.6克/噸。在散德斯通綠岩帶東南角默奇遜礦田新發現了Lord Henry和Lord Nelson礦床,已有金資源約32萬盎司。在一些老采坑底下、深部、旁側也在鑽探。如在里奧諾臘附近的Gwalia Deep項目,目前已有推測資源720萬噸,含金7.4克/噸。其北約35公里的Tarmoola現露采坑西側,要進行4萬米鑽探更好圈定花崗岩中金礦化(目前資源為5590萬噸,含金1.2克/噸)。維盧納金礦項目2004年初還幸運地偶然發現了Calais富礦體。維盧納礦山已開采100多年,采出440萬盎司金。礦山有些大而分散的礦體,包括2個3.5公里長的大礦體,各有100萬盎司金。多年來有一種假設,認為東部斷層帶不可能有金礦體,所以一直未真正鑽探。2003年才收購此礦山的公司,在鑽探時偶然發現該帶一富礦體(18米,含26.9克/噸金),現已打到一2公里長礦體,資源可達50萬盎司。公司計劃該項目金資源要從現有100萬盎司增至400萬盎司。南克羅斯綠岩帶的Nevoria金礦屬矽卡岩型,實際包含20多個金礦山(金資源分別有2~41噸),1887~2001年累計產金超過260噸。礦床特徵是有高溫脈石(富輝石、角閃石和磁黃鐵礦),與該克拉通其他地方的含黃鐵礦碳酸鹽-黑雲母、絹雲母礦體明顯不同,為變質後與花崗岩-偉晶岩侵入體有空間關系的矽卡岩金礦。西澳大利亞黑德蘭港東南400多公里的特爾弗(Telfer)大金礦床項目建設在進行。金(銅)礦化產在元古宙變質粉砂岩、砂岩及白雲質大理岩中,呈層狀、網狀和脈狀(含石英硫化物脈),銅礦物主要為輝銅礦和黃銅礦。主穹窿構造中的礦化已查明至1.3公里深,西穹窿深至600米。至2003年6月底露采區有確定資源1.7億噸,含金1.3克/噸、銅0.17%;包括井采資源和衛星礦床在內的推定資源有2.5億噸,含金1.9克/噸、銅0.2%;還有推測資源1.1億噸,含金1.2克/噸、銅0.15%。總共有2660萬盎司(827噸)金、96萬噸銅,礦山壽命20年。該礦床原已知存在,主要礦量是在1998年發現的(近1800萬盎司金)。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西北歷史悠久的本迪戈礦區,奧陶-泥盆紀濁積岩型金礦開采幾十年後於20世紀50年代關閉。80年代起重新評價。據2004年報道,新本迪戈項目已有資源3360萬噸,可年采160萬噸礦石,准備2005年底投產,入選品位12克/噸,可採收金1270萬盎司以上。墨爾本西面的東巴拉臘特項目現也有310萬噸推測資源,含金11克/噸。該州中部Perseverance租地的Fosterville金礦山現有儲量700萬噸,含金4.5克/噸;資源2070萬噸,含金3.7克/噸。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奧蘭治附近的卡迪亞Cadia地區,在1851年前已有銅、鐵、金礦開采,包括大、小卡迪亞矽卡岩鐵銅金礦床,以及在斑岩體周邊的高品位脈中采少量金,斷續進入到20世紀。該區的斑岩金銅礦遠景是90年代初以來才充分認識的。二戰以後一些公司就在此區勘查,但收效不大。90年代初Newcrest公司的勘查最初也集中在大卡迪亞礦床,在發現於一微弱鉀長石化二長岩侵入體中的石英脈伴生的金銅礦化後,很快轉至卡迪亞山。於1991~1992年發現了大型的卡迪亞山斑岩型金銅礦化。礦化產在石英二長斑岩中,主要為席狀脈,有礦石3.52億噸,金平均0.63克/噸,含銅0.16%。1992~1993年發現了卡迪亞坑斑岩型礦床。1994年在卡迪亞山礦山旁斷層東側較深處發現了卡迪亞東大型礦床。沿北西向礦化帶繼續勘查導致在1996年又發現了大型的卡迪亞遠東礦床和里奇韋礦床(我們在過去曾對里奇韋礦床的發現做過專門介紹),圍岩均為古生代(晚奧陶—早志留世)石英二長斑岩及相鄰的火山岩。礦化為脈系、網脈和浸染狀礦化。在高品位帶,自然金、黃銅礦和斑銅礦是主要礦石礦物。卡迪亞東和卡迪亞遠東礦床經最近幾年繼續勘查,資源翻番,合計有推定的井采資源2億噸,含金1.1克/噸、銅0.37%;推測資源9000萬噸,含金0.85克/噸、銅0.33%;另有可露採的推測資源3億噸,含金0.46克/噸、銅0.37%。此兩礦床總資源有金435噸、銅210萬噸。此外,巴里克公司在新南威爾士州的Cowal湖項目(主要是E42礦床),2002年有儲量5640萬噸,含金1.52克/噸(86噸)。在該州北部的Tooloom礦地的Phoenix項目,進一步鑽探證實發現一新區中的露頭礦。金礦化產在角礫岩筒內,激發極化測量表明岩筒為一大系統的一部分。所列4孔結果鑽到42~63米礦化段,含金1.28~1.58克/噸,並且認為「在澳大利亞所有露頭礦床都已發現」的觀點是不可接受的。
C. 澳大利亞歐內斯特亨利銅金礦床
1.地質背景
歐內斯特亨利(Ernest Henry)Cu Au礦床位於芒特艾薩內圍層東部褶皺帶的東緣,克隆卡里北北東約30km處。它是1991年由西部礦業公司發現的。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22億t,平均品位1.14%Cu、0.55×10-6Au(即合計含銅約140萬t、金70t),並含不少鐵,可露采。據稱,這是澳大利亞自奧林匹克壩礦床發現以來的最大銅礦。
礦床產於芒特艾薩內圍層東部褶皺帶的元古宙岩石中,即納拉庫岩基北東方向約20km處的角礫岩化酸性至中性火山岩內(17.4億年左右)。據航磁和重力資料推測,歐內斯特亨利周圍分布有大量的花崗岩類深成岩體。礦化可能是在15億年前後一個大的花崗岩類侵入體冷卻和熱液作用時形成的。該區地形平坦,無地表露頭,礦床全隱伏在40~50m厚的黑色土壤、顯生宙砂礫、頁岩等沉積岩之下。
圖11-16 地表以下60m深度礦床地質略圖
(引自M.Webb,1995)
礦體為一大的向南東傾(傾角30°~50°)的銅金磁鐵礦礦體,厚約250m、寬300m,沿傾斜延伸超過1km。礦體產在有長石蝕變的並且局部變形的與安山岩組分有關的斑狀火山岩中,其頂、底部以向南東傾斜的剪切帶為界(圖11-16)。原生礦帶以磁鐵礦-碳酸鹽-黃鐵礦組合為主,主要作為角礫化火山岩的基質產出(硫化物主要呈浸染狀),金與銅直接伴生。礦體北半部發育有一表生帶,由次生銅礦物(輝銅礦、斑銅礦、自然銅和黃銅礦)與分散的金及粘土、綠泥石、氧化鐵和局部的二氧化硅脈石礦物組成。
2.勘查與發現
該礦床的發現是以簡單實用的礦床經驗模型為指導,通過物探和地質驅動的勘查計劃實施而見成效的。由於礦床是完全隱伏的,故勘查的成功主要依賴於物探與鑽探手段的合理應用。物探方法在選擇靶區、異常評價以至最終確定鑽孔孔位等各個階段始終起到了主導作用。澳大利亞中元古代鐵氧化物礦石往往與有經濟價值的銅礦有關。例如,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現的奧林匹克壩礦床、克隆卡里南面的斯塔拉礦床以及80年代末發現的奧斯本銅金礦床。這些礦床一般與磁異常有關聯。在歐內斯特亨利地區,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曾於70年代做過區域性航磁和地面重力測量,昆士蘭州地調局在80年代初做過400m線距的高精度航磁。這些測量均反映出有若干個磁異常。
基於銅礦與鐵氧化物伴生的礦床經驗模式以及礦床與強磁異常有關的事實,西部礦業公司對分布若干強磁異常的歐內斯特亨利地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寄希望在這里能找到像斯塔拉、奧斯本這樣的銅金礦。於是,1989年9月在分布有高幅值航磁異常地區申請了勘查許可證,並與亨特公司成立了合營項目。他們首先從航磁測量的若干個異常中篩選出7個最強的磁異常作為最初的目標。
在初步選定的靶區內,為進一步評價和篩選航磁異常,1990年後期實施了一項規模不大的測量計劃,包括詳細的高精度地面磁測和地面瞬變電磁(TEM)測量。地面磁測從7個強的航磁異常中篩選出了4個異常。
圖11-17 地面磁測等值線平面圖,等值線間距1000nT
(引自M.Webb,1995)
圖11-17示出了高精度地面磁測結果。線距40m、點距5m。從總體看,異常為NW—SE走向,在大部分走向長度上,異常高出背景值7000~10000nT。南部的異常可能是含磁鐵礦的馬歇爾(Marshall)剪切帶引起的,沒有出現強礦化。異常的北端表現為一個NE向構造,被解釋為北傾上移的斷層,或為沿這一構造氧化深度增大。
為評估磁異常,基於有經濟價值的銅金礦化往往有足夠伴生的硫化物礦化可產生電磁異常的認識,開展了TEM測量。一致的磁異常和TEM異常將作為優先的鑽探目標。1990年晚期,第一階段採集的TEM 數據使用的是SIROTEM MKⅡ接收機,重疊回線裝置,回線邊長100m,讀數間距100m。在這次測量中僅發現了一個弱的異常,推測它反映了基岩良導體,位於礦床的北端。
1991年又實施了更大規模的 TEM 測量計劃。同樣採用100m 的重疊回線作業方法,線距200m。結果發現了一個較強的TEM異常。
圖11-18 SIROTEM MKII 14號時窗(11.8ms)等值線圖,等值線間距0.2μV/A
(引自M.Webb,1995)
圖11-18為測區14號時窗等值線圖。從圖中可見,異常沿磁異常走向方向延伸不大,位於圖11-18所示構造的西南端。通過數值計算與模擬,認為引起該異常響應的為一陡傾圓柱體,深度約為90~100m。
鑒於TEM異常與磁異常呈良好的一致性,故提出了在該TEM異常布設第一個鑽孔孔位的建議。結果第一個鑽孔在88m深處見到了7.1m厚的礦化層,含4.95%Cu、0.9×10-6Au,該礦化層為表生礦化,含自然銅。鑽孔往下穿過了20m厚的無礦風化岩石,再往下又打到了114m厚的礦層,其中含1.75%Cu、0.9×10-6Au。
繼發現孔之後,進一步補充了地面TEM測量,但結果表明,TEM異常僅出現在發現孔附近。其他鑽孔打到的礦體未見到TEM異常。該TEM異常向SE方向伸展變弱的「尾部」大致對應於浸染狀表生礦化,故該異常大概反映了氧化作用的深度增大,或表生帶中礦物的良導性。
為確認目標導體源的性質,1991年12月在2口鑽孔中做了井中TEM測量。表明地面TEM異常源位於表生礦化帶,對異常進行模擬,得到了向南傾伏的板狀體,這與表生礦帶的形狀大致對應。其他鑽孔的測量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地表TEM異常是由表生帶礦化引起的這一推論。
鑒於TEM測量對進一步指導布鑽的作用不大,又開展了激發極化(IP)測量。測量數據顯示出與礦化帶吻合的寬異常帶,但對應的深度要淺,說明了地面IP響應也主要來自表生帶。
此後,主要是通過鑽探和鑽孔物探方法最終確定出了礦床的范圍。
3.小結
原先認為有經濟價值的礦化與導電異常直接相關的認識是不完全正確的。TEM主要反映的是表生礦化帶而非原生礦帶。如果沒有表生富集作用而產生較廣的富自然銅的薄的席狀帶,該礦床可能還發現不了。當然,表生礦帶也是因為原生礦帶的存在以及地表作用過程而形成的產物。如果無原生礦帶,也就不可能有表生礦化帶了。
該礦床的發現是以簡單實用的經驗模型為指導,通過物探和地質驅動的勘查計劃實施而見成效的。由於礦床完全隱伏,故勘查的成功主要依賴於物探與鑽探手段的合理應用。物探方法在選擇靶區、異常評價以至最終確定鑽孔孔位等各個階段始終起到了主導作用。
D. 澳大利亞維克多-迪法恩斯金礦田
1.地質背景
維克多-迪法恩斯(Victory-Difiance)金礦田位於坎姆巴爾達(Kambalda)南南東20km處(圖13-17),其金礦發現和采礦歷史已有近百年。19世紀90年代末期的淘金熱首先在此發現了金礦,開采持續了幾十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礦床地質認識的深化和勘查手段的有效應用,相繼取得了一些重要發現,使得原本不大重要的金礦點發展成為西澳的主要產金地之一。
2.勘查與發現
維克多地區最初的找金者是來自位於坎姆巴爾達以北50km的卡爾古利金礦田的掘金人。卡爾古利金礦田是1893年發現的,找礦人根據該礦田富礦床的某些特徵,向外擴寬,1897年在維克多地區首次發現了金,在勒夫羅伊湖的西北岸發現了紅山(Red Hill)礦床。這期間主要是靠手選進行採金。
1919年在維克多以南7km處發現了艾夫斯里沃德(Ives Reward)金礦後,當時掀起了一股采礦熱潮。20世紀30年代艾夫斯里沃德金礦停產後,一直到60年代,該地區的勘探和采礦活動基本上處於「沉寂」狀態。
1966年西部礦業公司(WMC)發現了坎姆巴爾達大型鎳礦床之後,1967~1968年掀起了找鎳的熱潮,坎姆巴爾達與考恩湖之間的大片地區被圈為找鎳的租地。1974~1975年,隨著國際市場金價的上揚,對該區的找金前景進行了初步調查,對露頭和礦山巷道的地表采樣和鑽孔岩心的分析表明,在一些狹窄的地段有異常金含量,但在維克多老礦山巷道區進行的土壤測量並未見到明顯的砷異常。故據此推斷,零星分布的高值金可能局限於近地表氧化岩石之中,到深處的新鮮基岩內,金品位可能降低到無經濟價值。
圖13-17 坎姆巴爾達至考恩湖的位置圖
(引自P.K.Willia ms,1994)
1980年初,發生了一系列不相關的事件,從而導致在維克多-迪法恩斯地區開展新一輪的金礦勘查。首先,在該地區北北西 10km處的亨特(Hunt)鎳礦區硫化物礦體的底板,識別出大量的近垂向含金石英脈,並且具相當的延伸。其次,在亨特和倫農(Lunnon)鎳礦采礦作業時偶然發現含金富礦脈。再就是當時金價大幅度上揚。這一系列事件的巧合使勘查人員意識到,該地區找金的潛力以往可能被低估了,應該具有前景,故做出了開展新一輪金礦勘查的決定。勘查計劃最初是在老的礦山或已知礦點進行金剛石鑽探,以檢驗是否在深部還存在礦化以及能提供控礦因素的信息。當時認為,控礦構造可能是陡傾斜的,故需要把握好鑽進的角度以達到有效的勘查。
鑽探首先在維克多和艾夫斯里沃德開展。在艾夫斯里沃德礦山,計劃中的第4個孔在變質鎂鐵質岩石中打到了脈礦,4.5m見礦孔段的金品位為17.4×10-6。維克多地區的第4個鑽孔也成功地見到了沉積礦體,在28.2m的礦段上金品位為6.8×10-6。這一結果令人鼓舞,由此開展了更大規模的金剛石和沖擊鑽探計劃,鑽探集中在維克多沉積礦體分布區。1980年7月至1981年3月最初的鑽孔計劃,在維克多圈出了300萬t礦石,可露采和地下開采。
繼維克多礦床發現之後,該區金礦勘查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勘查人員認識到,在勒夫羅伊湖和考恩湖之間過去找鎳的租地具有找金的遠景。為此制定了相應的勘查策略。首先,對以往勘查租地根據控制金礦床分布的地質條件重新進行評估,圈出了找金的勘查租地;其次,針對金礦選擇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據在維克多礦床上方做的磁法測量試驗發現,維克多礦床容於變質沉積岩中,金與黃鐵礦伴生,故磁法可以有效地追蹤容礦岩層。在開展了較大范圍的磁測之後,在維克多礦體以西圈出了一個環形異常。1982年布鑽驗證該異常,發現了迪法恩斯礦體,見礦孔段的金品位為:26m的4.2×10-6和27m的5.3×10-6。迪法恩斯礦床的發現一方面促進了磁測工作的開展,從圈出的許多磁異常中驗證了其中的一個強磁異常,由此又發現了北奧爾欽礦體。另一方面,對迪法恩斯礦化的鑽孔取樣分析表明,容礦岩石為厚層分異粒玄岩,含花斑岩和磁鐵礦。根據這個認識,1985年對位於勒夫羅伊湖的一個磁異常進行了評價,地質上認為該異常起因於含磁鐵礦的粒玄岩,同時又靠近NNE向的大斷層,處於構造有利的環境。對該異常的驗證導致發現了里文吉盲礦床。
3.小結
從以上勘查和發現歷史的介紹中不難看出,維克多-迪法恩斯金礦田中一個個金礦床的發現首先歸功於地質人員對該區細致的地質分析,根據金礦床分布的地質條件,制定了相應的勘查策略,其次得益於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據維克多礦床產於變質沉積岩中,金與黃鐵礦伴生,通過磁法圈出了一個又一個磁異常,這些異常的圈定為迪法恩斯礦床和里文吉礦床的最終發現奠定了基礎。
E. 世界主要黃金產區有哪些(世界目前探明的金礦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區)
世界主要黃金產地
世界主要產金國主要分布於南非、前蘇聯、加拿大以及美國。其他主要產金國還有非洲的辛巴威、迦納,拉美的巴西、哥倫比亞,亞洲的中國、菲律賓,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1. 南非
南非一共有7個主要黃金產地,1981年開采量達到657.6噸,占當年全球採金總量的一半以上。全國大概有40~60個著名的金礦。黃金生產在南非經濟中占居重要地位,大概佔南非國民生產總值的20%左右。為了更好地解決大量的黃金開采技術、資金和勞工等問題,南非採金業背後有很多巨大的金融財團組織,比如英美非洲集團、礦業和金融集團、聯合集團和約翰內斯堡聯合投資公司等。所有金礦集團還成立了一個中心組織—— 礦業董事局,董事局根據金礦共同的利益處理如勞工、資料統計、黃金精煉、黃金副產品的市場開拓,並且擁有南非最大的黃金私人企業研究所。南非所有生產出的黃金均由南非儲備銀行代理,比如銷往國際市場或者留作財政儲備。由於黃金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南非政府不是對其放任不管,在金礦經營困難時,例如通貨膨脹造成採金成本上升,政府會予以必要的經費援助。
2. 前蘇聯
前蘇聯是全球第二大產金國,僅次於南非,1981年產金總量為200噸,占當年全球產金總量的16%,前蘇聯的採金業是十分保密的,政府不公布有關的生產情況、數據、技術等。前蘇聯最大的低成本金礦是烏茲別克的木魯坦。馬克旦奧勃拉斯特則是黃金生產中心,一共有35座砂礦床。1976年亞美尼亞開發了一座新金礦,這座金礦礦藏量非常大,從露天和地下坑道同時進行開采。另外,喬治亞的多金屬礦開采數量也非常可觀。前蘇聯的黃金是由管理機構—— 茲羅特統一負責勘探、爆破、修整基礎金礦,並由指定的銀行負責黃金金製品對外銷售。
3. 加拿大
加拿大幾乎每個省份均有很大的黃金儲量,1981年產量是49.5噸,佔全球總產量的40%,加拿大的黃金蘊藏主要與火山岩有關。加拿大的66%黃金產量來自於脈礦開采,一小部分來自於砂礦,還有一些是金屬冶煉時當作副產品而生產的黃金。加拿大的儲金帶位於魁北克省、安大略省的北部,以及馬尼托巴省與安大略省交界處的西部。加拿大有很多產量儲量很大的金礦。普通金礦石的儲量均在百萬噸左右。等級從0.084~0.22盎司/噸不等,產量每年從幾萬盎司至十幾萬盎司不等。為了刺激採金者的積極性,使產量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上,加拿大政府在1948年頒布了《採金工業資助法》,規定對生產不贏利的企業予以貼補。
F.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有什麼能源礦和稀有金屬礦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位於大陸東北部。東臨珊瑚海
,北瀕卡奔塔利亞灣
。面積172.7萬平方公里。人口293.9萬(1991)。首府和主要港口布里斯班
。東部海岸線多為大堡礁屏蔽。大分水嶺自北而南蜿蜒東部沿海。主要河流有菲茨羅伊河、布里斯班河
。內陸僅有季節性河流。西部大自流盆地為重要畜牧區,飼養牛羊。北部森林茂密。熱帶氣候,東部濕潤,西部乾旱。沿海盛產甘蔗、棉花、煙草和熱帶水果。東南部達令草原有黑土,為小麥、大麥主要產區。
昆士蘭州的地理位置
有煤、鋁土、銅、鉛、鋅、銀、鈾等礦開采。
工業有初級產品(甘蔗、肉類、木材、鋁等)加工和印刷、汽車修理等昆士蘭州有陽光之州美稱的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這里氣候溫暖、陽光明媚。
G. 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並不均勻,如非洲多金礦、澳大利亞多鐵礦、中國富產鎢.(1)「真金不怕火煉」,說明_
(1)因為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高溫時金也不能與氧氣反應;故答案為: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在高溫下也不和氧氣反應;
(2)白熾燈的燈絲要耐高溫,不易熔化,所以要求燈絲的熔點要高,選用鎢絲作為燈絲就是因為鎢的導電性和導熱性;故答案為:導熱性;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O,化合價分別是+3、-2,所以它們組成的化合物是Al2O3.故答案為:Al2O3.
H. 世界十大金礦在哪分別產量是多少
世界十大金礦寶藏探秘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看似平靜的地球上,一夜暴發的財富夢想吸引著無數的探險者,最能讓探險者日思夜想的當數下面這十大金礦寶藏:
1、葬於海底的加州金礦
公元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一時掀起淘金熱。8年後,一群人帶著用血汗換來的黃金,准備回家。1857年9月10日,這群人所乘坐的「中美」號汽船遇上狂風暴雨,他們組成自救隊,婦女和兒童被送上救生艇,而423名淘金漢連同黃金葬身海底。
那些倖存者已無法確定沉船的方位,這批黃金寶藏的下落成了謎。一位叫史賓賽的尋寶專家花費15年尋找「中美」號,他深信已找到該船沉落的確切地點,並希望兩年內打撈出這批黃金。
2、亞馬遜密林的「黃金城」
在古代,有一個印加帝國,京城內所有宮殿都用大量金銀裝飾而成。16世紀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國。西班牙統帥庇薩羅聽說印加帝國的黃金全是從一個叫瑪諾阿國運來的,而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庇薩羅組織探險隊,開赴位於亞馬遜密林深處的「黃金城」。然而在這個原始森林裡,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隨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風聞「黃金城」的消息,蜂擁而至。其中,有位叫凱薩達的西班牙人率領探險隊向「黃金城」進發,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黃金城」,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然而這僅是「黃金城」財寶中的微小部分。
3、失蹤的「第八奇觀」
18世紀初,以追求豪華生活而著稱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建造了被他稱為「世界第八奇觀」的琥珀屋。琥珀屋約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鑲成,室內的裝飾板也全部用帶銀箔的琥珀板鑲成。不久,為討好俄國,腓特烈一世將琥珀屋作為禮物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病逝,繼位的女皇又對琥珀屋加以擴整。二戰期間,德軍一個法西斯組織將琥珀屋拆卸裝箱,運住柯尼斯堡。然而此後,再沒人見過琥珀屋。
後來,一位德國青年稱,他的父親喬治?林格爾曾是納粹軍官,具體過問並執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並在生前親口告知,琥珀屋藏在一個名為斯泰因達姆的地下室。這份情報又給人注射了一針興奮劑,然而揭開琥珀屋之謎仍是不易的事情。
4、神秘的「錢坑」寶藏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離加拿大僅3英里處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面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空曠地,地中間獨立著一棵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個淺坑,這里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地,有一個海盜叫威廉?基特,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他願告訴一個埋寶地。但他被拒絕了。基特的寶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三位少年開始挖掘,但最終毫無結果。掘寶者又陸續做過16次挖掘,但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大規模發掘。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十億美元埋在地下。
5、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洛豪德的小島,「島不在美,有寶則名」。相傳島上藏有無數財寶,周圍海底也鋪滿寶石。
17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發現一張有關洛豪德島的地圖,圖上標有西班牙商船「黃金」號的沉沒地,他欣喜若狂。原來,「黃金」號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紀50-70年代,西班牙人遠征美洲,從印地安人手裡掠奪了無數金銀珠寶,然後載滿船艙回國。然而,海盜們襲擊了他們,搶奪了大量財寶。海盜將一部分財寶藏在洛豪德島,並繪制了藏寶圖。此後,「藏金島」的傳說不脛而走,風靡世界。
菲波斯揣著藏寶圖,登上荒島勘察,最終他發現了一叢精美的珊瑚,而珊瑚內竟藏有一隻裝滿珍奇寶物的木箱……一時間,許多真真假假的「藏寶圖」應運而生,充斥歐洲,不少人不惜重金購買,結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島……海盜遺產成了謎團。
6、恐怖的亞利桑那州金礦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個被稱為「迷信山」的山區。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吸引著無數探險者。
1840年末,一位叫伯蘭塔的探險者深入山區,發現一處金礦,並作了標記。後來,德國探險者華茲找到這處金礦。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臨終前畫了一張金礦地圖。1931年,一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這張地圖,於是他進入「迷信山」山區,然而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山區遇害……
從此,探險者的身影、槍聲、響尾蛇構成了亞利桑那金礦恐怖的色調。
7、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講的是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該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1820年,利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率軍進攻利馬時,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帶著搜刮的財寶,坐著「親愛瑪麗」號帆船逃跑。到了海上,船長見財起意,殺死總督。船長將財寶藏進可可島上的一個洞穴內。此後,他卻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直至1844年,船長去世,留下一張藏寶圖。1978年,一件事情讓所有尋寶者驚呆,哥斯大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封閉了可可島。然而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8、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並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挖掘。他們在找什麼?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到此,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商人被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滿珍奇珠寶。印第安頭人告訴古特尼茨,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全歸他。於是,古特尼茨以一個巨富的姿態回國。
然而,在古特尼茨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隱藏一處更大的寶藏。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神秘的面紗,而要揭開面紗,則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9、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早在1702年,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就在大西洋維哥灣被英國人擊沉,從而留下探寶史上一大遺案。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
盡管英國人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從此,在附近海域,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的身影……
10、「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起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滿載著金銀珠寶,據估計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竟天真地認為,不會遇上敵艦。「聖荷西」號平安行駛了幾天,直至6月8日,當人們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傻眼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甲板上,600多船員以及無數珍寶沉入海底。經測定,沉落地點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政府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人們估計,哥政府已勘察出沉船地點了,但打撈結果至今仍是未知數。
I. 誰知道黃金產地在哪裡
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如下: 黑龍江省的金礦。漠河金礦和呼瑪爾河金礦歷史悠久,在清朝歷史中就有記載。70年代發現了團結溝金礦,80年代發現了老座山金礦,並已大規模開發。黑龍江有大小金礦點約400多處,其中沙金礦300多處,脈石金70餘處。黃金產量穩步增長。黑龍江省的金礦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瑪、愛輝、蘿北、樺南、穆棱和東寧等處,由北到南形成「金子鑲邊」,聚積區面積一般為500-2000平方公里,最大為6000平方公里。 吉林省的金礦。吉林省的樺旬縣夾皮溝金礦歷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間,曾有記載日得黃金500兩的記錄,盛況空前。直到現在夾皮溝的金礦仍是吉林省的重要產金之地。目前有金礦產地16處,訐有沙金和礦山金礦點150餘個,重要的黃金產地有二道旬子、集安縣金廠溝、雙河鎮、夾皮溝、海溝、金城洞金礦、通化、鵓鴿砬子金礦、刺狷溝金礦和琿春河沙金礦等。 遼寧省金礦。遼寧省的黃金開采歷史悠久,全省有採金礦點200餘處。主要分布在遼東和遼西一帶。在靠近內蒙的昭烏達盟處,也有黃金出產,重要的大型黃金產地有五龍、四道溝、金廠溝梁等處,中小型金礦有北票、二道溝、寇半溝毛家莊、奈林溝等多處。 河北省金礦。該省的采礦歷史可上溯到隋唐時代,明清時河北省的黃金開采已頗具規模。全省的金礦主要在承德、唐山、張家口等地,共有採金礦點530多處,分布在7個地區的32個具內。特點是礦點多分散,且規模小。 山東省金礦。該省金礦開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時代。目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黃金的總產值、產量、利潤、創外匯和黃金儲量,均居全國首位。國家投資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個大中型礦山,為山東省的黃金生產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現在,在全國10個重點金礦中,山東省就佔5個,其中有馳名中外的招遠金礦和三山島金礦。近幾年,山東省的群眾採金事業也發展很快,有煙台、臨沂等地區的採金礦點250多處。山東省的黃金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的招遠――掖縣一帶,產地較為集中,易於大規模開采。 山西省的金礦。該省金礦至少可追溯到元代。19世紀30年代,僅山西代縣張寺溝一地,淘金者就有約2萬人。山西省的金礦生產採用國營和民采相結合的方式,其中以民采為主。令人矚目的是,山西省的大塊自然金較多,從幾十克到70兩不等。目前該省至少有採金礦點85處,主要分布在恆山、五台山、狐堰山、塔兒山和中條山等地區。 陝西省的金礦。秦嶺之南、漢江兩岸是陝西省的黃金寶地。早在唐朝就已被列為貢金之地。地處陝西和河南交界的小柔嶺金礦,是一個特大型金礦。在恆口盆地也有一個大型沙金礦,品位穩定,埋藏淺,易於開采。同時在恆口沙金礦兩端又發現了兩個中型沙金礦。漢中盆地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目前又在漢中的陽平關發現了陽平關大金礦,礦體品位高而穩定,經濟價值和開采價值都極佳。 湖南省的金礦。湖南省的金礦開采比其他省都早,東周時期已有記載。古代的淘金場在衡陽以西燕水兩岸,連綿達數十公里,在洪羅廟、隆古堂一帶 ,古採金井竟有1000多個。湖南的金礦,經過2000餘年的開采,淺部高礦已經基本上開發殆盡,但地下的黃金資源仍然十分豐富。全省的伴生金礦有數十處,適於綜合開采。含金石熒脈,集中分布在湘中、湘東和湘西三個構造隆地區。 除上述產地外,還有四川、浙江、新疆、青海、內蒙、廣西、河南、台灣等黃金產量也相當可觀。答案補充 我國產黃金的前十個省:山東、河南、福建、內蒙古、湖南、陝西、新疆、貴州、甘肅、吉林行家!
J. 澳大利亞最出名的礦產資源是什麼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礦產生產和出口國, 2019年礦產出口2900億澳元,其中鐵礦石和焦炭是澳大利亞的戰略資源,也是澳大利亞在國際礦產出口市場和外交上的強硬的底氣所在。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1大鐵礦石出口國,每年出口鐵礦石10.7億噸,幾乎壟斷了全球66%的鐵礦石出口量,出口金額1070億澳元。
世界4大鐵礦石礦業巨頭,3家在澳大利亞:BHP, RIO, FMG。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價廉物美。澳洲的有以下5個優勢:
1. 品位高,62%。
2. 開采成本為低。
其中FMG 為每噸13美元,BHP 和RIO 為每噸16美元。而中國的鐵礦石品位低,開采成本超過每噸70美元。
3. 國際售價低,出場價為每噸在78-81美元。在中國市場的到貨價約為105美元。
4.供應穩定可靠。
5. 出口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運費低,時間短。
所以每當我看到要制裁澳大利亞或澳大利亞要斷供,印度笑了等等此類戰狼文章,我都為作者的愛國情懷和無知無謂而感動。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1.8億噸煉焦煤met coal or coking coal,佔全球50%,價值300億澳元。
澳洲的焦煤價廉物美,每噸出廠價100美元,在中國市場售價每噸1200人民幣,中間差價70美元。澳洲的焦煤算算廉價甩賣。
除了鐵礦石和焦煤以外,澳大利亞每年還出口 500億澳元的天然氣,超過卡達,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生產黃金420噸,價值300億澳元,超過中國,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發電煤2.1億噸,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精銅93萬噸,96億澳元。排在智利,秘魯之後。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鎳28萬噸,45億澳元。
澳大利亞的鎳儲藏量2500萬噸,佔全球儲量的25%。
澳大利亞每年的鋰礦和鈾礦出口,全球第1。
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和產量,全球第2。
作為一個僅僅只有2550萬的人口小國,而陸地面積76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家,澳大利亞也許是地球上最幸運的國家。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牛肉100億澳元,全球第1。
經常會看到澳大利亞人口少的原因是因為全澳可適宜人類居住的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里,全澳70%是沙漠和半沙漠,我再次為作者的愛國情懷和無知無謂而感動。
事實是:澳大利亞的沙漠面積佔18%。全澳能夠容納的人口至少超過1個億。澳大利亞每年散養的農業GDP是600億澳元,而其中80%,約480億澳元是出口的。
澳洲的農業出口和GDP 20年來一直保持在450-600億澳元,幾乎沒有增長。
沒有增長的原因是澳洲每年的農業產量遠遠超過目前的人口需求,導致20多年來農產品幾乎沒有漲價。
2017年前,澳洲每年的100億澳元的牛肉出口
中,美國韓國日本佔了70%,而對中國的出口每年不到1億澳元。最近2年,澳洲對中的出口增加了50倍,達到了25億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