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大面積種植什麼

澳大利亞大面積種植什麼

發布時間:2022-01-29 23:34:55

⑴ 澳大利亞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很經典的就是大牧場放牧業,很顯然啊,不然怎麼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
還有就是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
下面的我直接給你從網路上粘貼來的。很詳細。另外,如果想要對地理有更多的了解,為高考服務的話,建議買一本叫做精編地圖冊的書,很詳細的。
農業地域類型
[編輯本段]概述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⑵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是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而形成的在一定地域內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乳畜業。澳大利亞屬於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⑶ 澳大利亞種植業主要分布在什麼河流域

墨累-達令河流域。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墨累-達令水系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唯一發育完整的水系。由墨累河及其數十條支流組成。達令河是其最大支流,其次為馬蘭比吉河。從達令河源頭起算,總長3750千米。水系流貫大陸東南部中央低地區,流域面積約105.7萬平方千米,包括昆士蘭州南部、維多利亞州北部和新南威爾士州大部地區。發源於濕潤多雨的東部山地,流向西部半濕潤地區,然後再經半乾旱的內陸平原南部,奔流入海,其有效集水面積只有40萬平方千米。在長距離的緩慢流程中,蒸發量漸次增加,河流水量不大,部分河道甚至已趨乾涸。全水系入海處年平均流量7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236億立方米。
墨累達令盆地主要是混合農業(養羊業)。該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側,澳大利亞中部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灌溉便利(降水不足,引大分水嶺東部的水和開挖西部的自流井牧畜用水);農場面積大,適合機械化生產;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大量出口,臨近港口。農業發達。
南回歸線穿過大陸中部,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 廣大內陸和西部氣候乾旱,為草原和沙漠。天然牧場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5

⑷ 澳大利亞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形成了大面積的什麼,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形成了大面積的(熱帶草原),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

⑸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礦產和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

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近幾十年來外來物種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澳大利亞,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可以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不同的地形分布區,澳大利亞大陸地處印度洋板塊內部。

因此很少有板塊運動而形成的高大地形,大陸內的山地高原形成的地質年代多十分久遠,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外力作用後,澳大利亞大陸地表相對起伏平原,整體海拔高度不大,平均海拔僅為350米左右。

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的地形單元是大分水嶺,貫穿南北走向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總長度約為3000千米,寬度約為160至320千米左右,平均高度約為800至1000米。

其中海拔2230米的 科修斯科山是其最高山峰。大分水嶺是一列古老的山脈,在長期的外力風化侵蝕作用下,高度不斷下降,地表相對起伏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

⑹ 大面積水稻生產對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區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據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統計,水稻提供的食物能量占總能量的20%,全世界每年水稻生產總量約4億t。2004年是國際稻米年,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發展水稻的良好機遇。本文重點介紹澳大利亞的水稻生產狀況。
中國的金礦開采工人在19世紀60年代把水稻帶到了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的現代水稻產業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發展起來。目前澳大利亞水稻產業包括2500多個農庄,其中大多數位於新南威爾土州西南部,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適合水稻的生長。澳大利亞有超過80%的水稻品種屬於中粒型的粳稻品種,如Amaroo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56.6%;也有相當數量的長粒型水稻品種,如Langi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15.9%;還有少量的短粒型水稻品種,如Koshikari專門用於出口海外市場。每年9~11月播種水稻,約6個月後收獲水稻。即使澳大利亞人在最近10年的消費量增加了1倍,目前每個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年僅消費1lkg的大米。
2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經濟狀況
澳大利亞是一個水稻種植面積較小的國家,2001、2002年水稻種植面積約15萬hm2,水稻總產約為120萬t。由於旱災,2002年比2001年水稻減產了27%。比較而言,中國是世界上生產水稻最大國家,在同一時期中國水稻生產超過1.66億t。
盡管澳大利亞的水稻產業規模較小,但卻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水稻產業之一。自從1988年以來,澳大利亞水稻產量超過7t/hm²,其產量明顯高於同時期世界平均產量,每公頃高出世界平均產量3t多。2003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平均水稻產量達到10t/hm²的國家,同時在過去10多年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對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60%。實際上,與大多數海外水稻生產者們比較而言,澳大利亞的農民生產lkg的水稻所需要的水少於5kg。
水稻是澳大利亞第9大農業出口產品,同時也是第3大谷類作物出口產品。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水稻58.8萬t,獲得利潤2.82億澳元。根據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統計,約有85%的澳大利亞大米出口到70多個地區,包括日本、香港和中東,估計全世界有超過4億人口吃澳大利亞大米。盡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總量少,但澳大利亞大米出口量佔到了全世界大米出口4%的份額。
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由所有種植戶被稱為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組成,受新南威爾士州水稻管理理事會的監督。Sunrice公司促進了水稻產業的發展,是世界上第4大大米公司,並成為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海外上市公司。Sunrice公司由於在澳大利亞水稻出口方面的突出貢獻,最近獲得了由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頒發的「年度先進國家出口商」榮譽。
3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現狀
為了維持高效率的水稻生產,澳大利亞水稻種植戶利用非常現代的工業技術,如約有90%的水稻是由飛機播種(包括飛機將萌芽的水稻種子播種到水田)。飛行員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精確導航並准確地將水稻種子播撒到恰當的位置,種子在泥土中2~3天就會長根長葉,10天之後秧苗就會露出水面。用這種方法,每公頃水田需要水稻種子120kg,每平方米大約有300棵秧苗。此外,還有其它的播種方法,如用拖拉機直接播種。播種後施用化學農葯,以減少由於雜草和害蟲帶來的損失。水稻成熟後,用大型水稻收割機收獲,然後將水稻乾燥後儲存在巨大的倉庫中,以備進一步加工和包裝。
澳大利亞的種植戶根據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田間設計和灌溉系統的設計,比如激光技術和電腦輔助設計系統,這些設計能夠讓農產完全控制和指導田間水的用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稻種植戶利用從信息系統獲得關於管理水稻的詳細信息,如Ricecheck;他們還利用電腦軟體程序,如利用Manage來幫助他們種植水稻和鑒定潛在的問題。事實上,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參考澳大利亞的Ricecheck體系,以提高他們本國的水稻產量,如菲律賓、智利等國家。
4 澳大利亞水稻發展趨勢
澳大利亞積極研究水稻儀器設備,提高水稻生產效益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澳大利亞水稻的儲備能力和出口能力,同時確保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持續發展。主要研究項目有發展早熟水稻品種,這樣可以在相同的產量下節約用水;發展高抗害蟲和雜草的水稻品種,以減少化學農葯的施用量。澳大利亞水稻產業每年投入1800萬澳元用於研究水稻生產更加有效的新方法。

⑺ 澳大利亞主要出產什麼糧食作物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億只~1.7億只,人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隻~10隻,佔世界羊只總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
現代化的牧場管理
在澳大利亞,養羊業是個古老而又有巨大活力的行業。在整個畜牧業中,養羊業占首位。養羊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羊毛加工業,由於澳毛以質優價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因此90%的澳毛用於出口創匯,澳大利亞向世界提供約3/4可以用做成衣服的羊毛,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澳毛及製品均有國際羊毛局監制的優質免檢標志。二是羊肉加工業,澳羊肉質嫩味美,主要用於國內消費(佔2/3),部分出口創匯。在澳大利亞肉類加工業中,羊肉加工也是僅次於牛肉加工的大宗。用柵欄將方圓很大的一塊草地圍起來,牧人在圈內修建一些羊棚供羊只躲避風雨、休息。由於草場廣闊,不必擔心羊群把草吃光,澳大利亞許多牧區地下水源豐富,牧場內有許多人工水井,有水泵把水抽出供羊只飲用。只要沒有瘟疫、疾病流行,牧場人員大可放心地坐享其成。也有些牧場靠人工放牧,但規模較小,加上澳大利亞沒有像狼一類傷害羊只的猛獸,牧人只需藉助牧羊犬的幫助便可完成放牧。對牧場的管理是現代化的,飛機灑葯、播種草籽,除了雜草,屠宰、加工、剪毛等均由機械來完成,因此牧人勞動強度並不大。
殖民者帶來最早的羊群
200多年以前,當歐洲白人首次踏上澳大利亞大陸時,當地並沒有羊。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船隊從英格蘭前往澳大利亞殖民區的途中經過南非時,把當地的一隻公羊和幾只母羊帶到了悉尼。當時菲利普船長只是為了吃鮮肉並沒有想到羊毛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價值。1797年,英國海軍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奉命率領一批移民到澳大利亞殖民墾荒,在朋友們的再三勸說下,從商人手中買下26隻西班牙產的美利奴羊,這批美利奴羊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早的羊群。1791年,英國軍人麥克阿瑟中尉來到了悉尼。他不僅是名軍人,而且還是位頗有眼光和頭腦的商人和養羊專家。他來到澳大利亞以後,發現那裡有許多天然優質牧草,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又沒有大型食肉猛獸,是非常適合放牧的良好場所。1797年,麥克阿瑟從一名商人手中買了一批大約30餘只美利奴羊,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開始放養。從此,羊在澳大利亞迅速繁殖起來並逐漸成為向英國不斷輸送廉價羊毛的供應地。到1850年,澳大利亞出產的羊毛已經取代西班牙成為英國最大的海外羊毛市場和供應地。有資料記載,1810年,英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只有23包,而到1850年已達13.7177萬包。
養羊業的三種經營方式
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放牧區的粗放。在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部分內陸乾旱地區均採取這種放牧形式。這些地區氣候炎熱乾燥、季節溫差小,有自流井供羊只飲用,所以以天然草場粗放為主,特點是草場面積廣大,平均為2.35萬公頃,但載羊數量低,有的牧草每40公頃才有一隻羊,而且產量不穩定,受自然條件制約大。第二種是放牧與種植作物兼營區,即在牧區與高雨量區之間形成農牧兼營區。這些地區的牧場多為人工草場,土壤條件、降雨均優於前一種地區,可以種糧,也可以種草養羊。這種經營方式的草場面積約有1000多公頃,主要分布在昆士蘭、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及南澳大利業州小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灌區和丘陵地區。特點是這里羊只產量和糧食作物的產量受市場影響大於自然環境,並隨國外市場變化而變化。當養羊業疲軟時,可轉而擴大種糧面積或改為飼養肉牛,經營方式比較靈活。第三種是高雨量放牧區,主要分布在除了昆士蘭州以外的澳大利亞大陸沿海地帶和塔斯馬尼亞島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全年降水豐富,土壤肥沃,適合人工草場,而且廣泛實現機械化飼養。特點是雖然面積不太大,但產羊量卻很高且穩定,受氣候條件影響小。這些地區出產的羊,佔澳大利亞總數的30%以上,就技術條件而言也居澳大利亞第一。

⑻ 澳洲種植什麼經濟作物比較合適

澳大利亞的穀物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兩類 冬季作物包括小麥、大麥、 燕麥、 黑麥等, 與其輪 作的有油菜、 羽扇豆等。 夏季作物包括水稻、 玉米 和高粱等。 澳大利亞種植的穀物以小麥和大麥為主, 玉米、 大豆和稻穀種植面積較小。 澳大利亞可用於 種植穀物的土地潛力很大, 但該地區氣候乾旱, 擴大種植有一定影響。小麥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農作物 主要種植區在南緯 23~28 澳大利亞於1788 年開始種植小麥

⑼ 澳大利亞內陸的沙漠邊緣地帶種植大面積的熱帶棕櫚樹人工林的話,對當地氣候環境會產生什麼影響

LZ您好
完全沒影響或者環境趨於進一步惡化

澳大利亞內陸沙漠的主因是信風背風坡,輔因是陸地完整,缺乏海灣深入:地形起伏不大;冬季陸高萎靡,夏半年印度洋副高強大……

所以這里形成沙漠完全就是地形氣候的傑作。

大面積植樹做人工林
①人工林不是自然林,也不可能達到自然林的抵抗力穩定性,姑且不說樹種可活問題,這種沙漠邊緣人工林簡直是給病蟲害提供天然庇護所呢
②該沙漠周邊是草原區域,地下水很淺且稀少。大面積造林的結果就是地下水蒸騰枯竭,草原枯死。
③我國執意修三北防護林,主要目的是防風固沙,並非改善氣候(畢竟我國冬季西北季風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往南吹沙塵暴)。澳大利亞情況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治理沙漠豈能削足適履?!

所以,治理沙漠,需基於實際出發。不是輕率給出方法的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大面積種植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