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東盟澳大利亞峰會主要講什麼

東盟澳大利亞峰會主要講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0 10:45:11

A. APEC峰會的介紹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9年11月,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紐西蘭、加拿大及當時的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合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這一組織正式成立。

B. 東亞峰會是怎樣形成的,中國起到什麼作用

隨著全球和地區經濟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日益激烈,東盟1995年在第五次首腦會議發表的宣言中強調,東盟國家要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努力加速東南亞一體化進程。會議還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並歡迎其他亞洲國家的首腦參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東亞各國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但也激發了各國推進地區合作的強烈願望。同年底,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聚首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2001年,由參加「10+3」會議的東亞13國26位專家組成的「東亞展望小組」提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報告,為東亞地區合作勾勒出發展藍圖。2004年在寮國首都萬象舉行的第八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決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開首屆東亞峰會。

2005年4月,東盟十國在菲律賓宿務舉行外長會議,就東亞峰會的日程、形式和參與國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一致贊同東盟應在東亞峰會中發揮核心和主要驅動作用。7月,在萬象舉行的第38屆東盟外長會議建議:東亞峰會定期在東盟成員國舉行,由東盟輪值主席國主辦。

首屆東亞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舉行。來自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與會。會上,與會各國領導人簽署了《東亞峰會吉隆坡宣言》,並就加強合作、相互依存、共謀發展達成廣泛共識。

在2007年1月15日菲律賓宿務舉行的第二屆東亞峰會上,與會各國領導人簽署了《東亞能源安全宿務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會上,溫 家 寶總理發表了題為《合作共贏攜手並進》的講話,就東亞合作方向提出了三點主張,即東亞合作應是實現地區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合作,是促進國家之間和諧相處的合作,是尊重社會制度和文化多樣性、多元化發展的合作。

C. g20峰會主要是什麼內容

20國峰會將成全球經濟「成敗關鍵」,:4月2日的會議對世界避免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來說,具有「決定性」作用。
答案補充 會議四大看點關注引人關注,1超主權國際貨幣引發關注。究竟是繼續延續現有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還是建立多元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上長期爭論的話題.2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成為重要看點,3如何加強金融監管,也是這次峰會討論的議題,4最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能否提升.

D. 東亞峰會是什麼

東亞峰會的初衷是為了推進東亞區域合作,最終建立東亞共同體。按最初設想,峰會的成員就是東亞13國,並逐漸以峰會形式取代10+3。因為峰會與10+3兩者是有區別的。東盟把10+3稱為「東盟+3」,這種結構是以東盟為東道主,邀請中、日、韓3國作為客人與會,地點限於東盟成員國內,主辦者為東盟成員,時間安排在東盟每年舉行的領導人會議期間。迄今為止,一直是如此操辦的。而東亞峰會按最初的倡議,各國以平等的身份與會,無主客之分,東盟國家也不再以一個整體出現,會議由東亞各國輪流主辦,地點不局限於東盟之內。時間也不一定安排在東盟年會期間。但這一倡議引起了東盟的憂慮,東亞峰會取代東盟+3,不但東盟的名字沒有了,而且東盟對東亞合作的主導權也旁落了,今後東亞合作必將被大國所主導。因而,倡議提出後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沒有被東盟所接受。

但後來東盟成功地改造了原先的倡議,把東亞峰會的主辦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但時間、地點仍按10+3模式做,連與會者的資格也要由東盟來審定。東盟將選擇與其戰略利益和發展機遇最密切的國家入會,而不受地域的限制。

日本首先提出擴大成員的倡議,要求允許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兩個位於大洋洲的發達國家參與峰會。而澳新兩國早就想加入10+3進程,以求分享東亞合作的紅利。但在馬哈蒂爾執政時期,被其視為「不是亞洲人,而是歐洲人」的澳、新入門無望。馬哈蒂爾離任後,東盟出於「大國平衡」的戰略以及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考慮,最終同意澳、新與會,但同時要求把亞洲大國印度請入會場。印度近幾年提出「東向戰略」,積極向東盟靠攏,並於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AC),成為繼中國之後第二個承認該條約的非東盟國家,並且還與東盟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印度意在借重東亞挺軍「亞洲大陸」,進而走向「世界大陸」。加入峰會,是其長遠戰略的一個標志性階段。東盟則看好印度的經濟發展潛力,把印度與中國看成亞洲經濟的「雙引擎」。

東亞峰會成員擴大消息傳出後,俄羅斯、蒙古與巴基斯坦也提出申請,要求成為峰會的「創始成員」,歐盟也要求作為觀察員列席會議。只有美國在一旁冷淡觀察。美國一貫反對東亞撇開自己另立圈子,認為東亞區域化、集團化會損害其在該地區的利益。但澳、新拿到「入場券」後,美國也鬆了一口氣,覺得峰會中已有足夠多的盟友,通過它們足以傳達美國的聲音,因而從反對轉為旁觀。

嶄新平台意義深遠

東亞峰會的初衷是推進東亞共同體的建設,馬來西亞一度曾表示要在會上通過《東亞共同體宣言》。但印、澳、新加入後,情況變得復雜起來,各方對峰會的議題和運作方式意見各異,即使東盟內部想法也不一致。

新加坡希望峰會能討論更廣泛的議題,包括政治信任、峰會本身的制度建設及大量與自己和東盟利益密切相關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如反恐、馬六甲海峽航道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等等。泰國、馬來西亞希望把重點放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日本要求峰會討論建立包括16國在內的「擴大型」東亞共同體,並主張將「民主、自由、人權」作為共同體的價值觀,其背後的動機是藉此主導東亞共同體進程。印度提出,峰會應當務實不務虛,要討論實質性的合作問題,澳、新也持同樣觀點。這三張新面孔入會代價不菲,當然希望能多討論一些與其實際利益相關的內容。這些分歧一度使首屆峰會要通過的《吉隆坡宣言》的起草工作陷於僵局,直到峰會舉行前夕,各方仍未達成一致。

但最新消息表明,首屆東亞峰會的主要議題不是東亞共同體,而是與東亞及相關地區和全球事務有關的「戰略問題」。會議將主要討論國際恐怖主義、能源、傳染性疾病防控、減災、扶貧等,即以非傳統安全問題為主。日本傳媒對峰會不討論東亞共同體建設表示吃驚,顯然日本的意圖落空了。

首屆峰會的政治象徵意義已超過了其議題的重要性。《紐約時報》評論說,東亞峰會的召開,意味著「亞洲人重新發現亞洲」的時代開始了,「中國和印度的迅速崛起,整個亞洲的崛起,俄羅斯的相對沒落,美國影響力在這個地區所面臨的挑戰……�這些都反映出冷戰結束以來全球最重要的變化」。

在筆者看來,東亞峰會的誕生除了標志著亞洲正在崛起之外,還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第一,它創造了一種區域合作新模式。

東亞峰會的成員來自3個不同地區,16個成員不是基於區域的一致性,而是基於戰略利益的共同性走到了一起,從而打破了區域合作的地域限制。這樣一種區域合作模式在全球系首創。其實,對於區域合作組織來說,其穩定性不在於各成員在地域上的一致性,而在於利益上的共同性。

第二,它構築了區域合作新平台。

東亞峰會雖與10+3有密切關系,但決非10+3的「升級版」,不會取代10+3。兩者的成員不同,功能不同,目標也不盡一致。10+3成員限制在東亞地區主權國家之內,沒有接納區外成員的打算,而東亞峰會是開放的,下次會上將接納俄羅斯,也許還有其他符合東盟條例的國家。所以它是區域合作的一個新平台。

第三,它強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質,擴大了合作空間與潛力。

在10+3中,只有日本一個發達國家,而澳、新兩國都是發達經濟體,它們加入東亞峰會,增加了成員的「北方」濃度,強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質。而從經濟理論上說,預期的收益會更大。峰會16個成員人口近30億,佔世界一半,GDP總值超過8萬億美元,佔全球22%,外匯儲備遠遠超過歐元區,經濟互補性突出,有極大的合作潛力和空間。

第四,它緩和了東亞與美國的關系。

由於歷史原因,美國與東亞有密切的關系,在東亞有巨大的政治、軍事、安全和經濟利益。在美國眼中,東亞合作已成為與朝核問題、台灣問題相並列的東亞三大關注點之一。美國對馬哈蒂爾1990年提出的「東亞經濟集團」構想表示了憤怒,對日本提議的「亞洲貨幣基金」也持反對態度。美國自認為「用鮮血和財富」保護了東亞的安全與繁榮,但東亞向美國輸出的卻是巨額貿易赤字,心態難以平衡。因此排斥美國的任何東亞機制,都會受到美國的反對。東亞峰會最初的遭遇也是如此。但由於澳、新的加入,美國已轉變態度。澳大利亞自認為能起到溝通美國與東亞對話的橋梁作用。不管怎樣,現在美國的怨氣已過去。通過東亞峰會這個平台,美國與東亞的關系有望緩和,這對東亞合作進程有利。

應當認識到,東亞合作沒有必要排斥美國。美國是東亞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東亞的任何實質性事務都繞不過美國。與其將美國看成是東亞合作的消極因素,不如打消疑慮,歡迎美國加入東亞合作行列,敦促其增加對東亞的投資、貿易和技術轉讓。

東亞峰會、10+3、APEC都是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機制,它們各有各的核心和主導力量,誰也架空不了誰。對於亞太區域合作來說,多一種機制比少一種機制要好。

E. 東盟峰會是什麼

東盟峰會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
東亞峰會是東盟倡議召開的、涵蓋"10+3"之外國家的首腦會議。

F. 第十九屆東盟峰會的主題是

第19屆東盟峰會主題為「在全球國家共同體中的東盟共同體」。

G. 東亞峰會的介紹

東亞峰會是與東盟峰會同期舉行的年會,由東盟輪值主席國主辦,峰會的模式由東盟和東亞峰會其他所有參加國共同審議。東亞峰會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論壇;東盟在東亞峰會及東亞合作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 ,EAS)參加者,目前包括13個成員國即本區域13個國家(東盟十國及中日韓)和5個觀察員即5個域外國家(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印度),還有潛在的成員國蒙古、東帝汶和潛在的觀察員即巴基斯坦、歐盟。東盟輪值主席國為該會議的主辦者,故至今只在東盟國家開會。第一屆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舉行,此後的峰會都於每年東盟領導人會議之後舉行。接納俄國、印度為觀察員後,參加者由16國變成18國。

H. g20峰會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意義

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峰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世人矚目的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雖然沒有達到像會前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產生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比如,從對危機的嚴峻程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宣布聯合降息的行為,或者對IMF和世界銀行組織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給新興市場國家更多話語權方面進行務實的「游戲規則」變革,或者對美元貨幣體系加強「硬性」約束以及提出可操作性的變革內容等方面都沒有「兌現」市場的期待。但是,這次峰會的意義還是為各國政府的聯合行動,抵禦危機,恢復市場信心打下了堅實的「信賴」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開始建立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及合作的戰略共識 危機當頭,一直以來對歐美過分依賴、經濟發展處於嚴重失衡的各個新興市場國家,與此次危機的源頭和重災區的歐美各國都會很自然地強調各自國家的利益,強調政府的干預作用,而這些做法用過頭,很容易產生貿易和投資的保護主義,很容易發生政府替代市場的干預行為。但是,此次參會的20國集團領導人卻一致認為,市場原則,加上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以及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還是能夠再次催生被當前的危機壓抑掉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活力、變革和創業精神,恰恰正是這些元素的激活,才會確保今後全球經濟的徹底復甦和更可持續的平衡發展,才會幫助我們社會當前實現就業、減貧的緊迫目標。 另一方面,通過這次峰會,美國向來會的嘉賓們確認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共同合作」的盟友基礎。在此次大會的聲明中,世人可以明確看到,各國政府都認同了美國政府的這一危機管理意識,也同樣希望通過建立持續的夥伴關系,堅持合作和多邊主義,來克服當前全球所面臨的挑戰,以盡快恢復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二、正在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雖然美國政府堅持的市場理念沒有動搖,它也確實在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但是,缺乏約束的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正在動搖,不僅在此次會議聲明中,沒有強調過去非常重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作用,反而接受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多邊主義的危機管理的架構,而且,中、日、韓三國財長就在華盛頓進行了會晤,同意擴大貨幣互換的規模,並強調區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事件也暗示美國不得不接受美元體系在這場危機中變得十分脆弱的事實,不得不認可為擺脫美元危機所形成的區域金融合作的動向。 當然,今天替代美元的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並不存在,本屆歐盟的執行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雖然在早些時候強調了歐元應該在重建的貨幣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歐洲經濟自身和現有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結算體系,以及歐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無法讓全球各國自發的選擇歐元而不是受到了重創的美元。近日,美元持續上漲歐元持續下挫就是市場在危機的最嚴重時刻,也就是世人都增加了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的時候,毅然做出的選擇。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對美元貨幣體系的約束正在以各種方式加強。除了各國危機管理中出現了替代美元的新跡象以外,這次峰會聲明中,特別強調要對那些金融機構濫用美元貨幣體系所支撐的金融創新活動,進行更為嚴格的跨國層面上的監管,一定要讓今後世界的金融體系做到「透明」和「可信」,為此,峰會要求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組織不斷提高專業化監管的水平,發揮必要有效的「預警」功能,在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領域引入新的貸款機制。 三、「中國牌」讓世界看到了誠意和信心 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貢獻!如果說,這一說法代表了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深遠戰略,那麼,近日公布的國務院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和近兩年中實施4萬億人民幣的財政投入,就是具體克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國牌」——這是中國帶給G20峰會最厚重的禮物,也是中國政府渴望峰會取得實質性成果的誠意表現。這些擴大內需的措施除了釋放出此次危機沖擊的凶險程度超過以往之外,也表明了中國雖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角色,但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願意和周邊發達工業國家一起,共同應對危機、承擔救市責任的堅強決心和克服危機必勝的信心。

I. 三次g20峰會的召開內容及其意義

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各方要求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發言權的呼聲更多更高。1999年9月25日,八國集團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這個國際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來自19個國家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宗旨是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編輯本段]關於G20
創始:
二十國集團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 宗旨: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2009年倫敦峰會成員: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運作方式:
二十國集團以非正式的部長級會議形式運行,不設常設秘書處,主席採取輪換制。該集團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每年的部長級例會一般與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相銜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舉行。會議由主席國及一些國際機構和外部專家提供秘書服務和支持,並可根據需要成立工作小組,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評審和提出對策建議。
特邀代表:
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G20與中國: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編輯本段]峰會規模
歐盟、美中日俄韓;德英法意加;澳大利亞,南非 印度 印尼、巴西、沙特、墨西哥 土耳其 阿根廷 20國"G20" 另加 荷蘭 西班牙 等 歐盟 成員國 列席--- G20 升級為 全球金融峰會 國民生產總值 佔全球 90%,人口占 全球總人口 2.2/3 貿易 佔世界80% (包括歐盟內部貿易)
[編輯本段]G20峰會宣言全文
1、
在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遭遇嚴重挑戰時,我們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於20胡錦濤出席會議間隙與奧巴馬會談08年11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一次初步會議。我們決定增強相互合作,努力恢復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全球金融體系的必要改革。
2、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各國採取了緊急和特別措施以支撐全球經濟和穩定金融市場。這些努力必須要繼續下去。同時,我們必須推進改革以確保全球性的危機比如這次危機不再發生。我們的工作將遵循一個共同信念,即市場原則、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制、受到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將培養活力、創新和創業精神,這些是經濟增長、就業和減少貧困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目前危機根源
3、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資本流動性日益增長並且此前十年保持著長期穩定性,市場參與者過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風險評估和未能履行相應責任。同時,脆弱的保險業標准、不健全的風險管理行為、日益復雜和不透明的金融產品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度影響,最終產生了體系的脆弱性。在一些發達國家,決策者、監管機構和管理者沒有充分地意識到並且採取措施應對金融市場正在擴大的風險,未能及時實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慮本國監管不力所產生的後果。
4、
除了其它原因以外,導致當前形勢主要因素是不一致和不夠協調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充分的結構改革,這阻礙了全球宏觀經濟可持續發展,導致風險過度,最終引發嚴重的市場混亂。 採取和需要採取的措施
5、
截止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採取了強有力的重要措施,以刺激經濟,提供流動性,增強金融機構的資本,保護儲蓄存款,彌補監管不力,解凍信貸市場。我們正在努力確保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向全球經濟提供重要的支持。
6、
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和支持經濟增長,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經濟發展勢頭在主要經濟體正在大幅度地減弱,全球經濟發展預期下滑。過去十年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當前盡管享受著良好的增長,但是正在日益受到全球經濟下滑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7、
面對全球經濟惡化形勢,我們同意在緊密的宏觀經濟合作基礎上採取廣泛而必要的應對政策,以恢復經濟增長,避免消極後果,支持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際。作為實現這些目標和應對長期挑戰而立即採取的措施,我們將繼續加強努力並且實施任何必要的更進一步的行動,以穩定金融體系。 認可貨幣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就同在本國所認可的一樣。 在保持有助於金融可持續性發展政策架構同時,利用財政措施刺激國內需求。幫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在當前金融困難時期獲得資金支持,其中包括流動性能力和項目支持。我們強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應對危機方面的重要作用,歡迎它的短期流動性支持,推進正在進行的對其設施和支持的評審,以確保靈活性。 鼓勵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MDB)全力支持開發計劃,我們對世界銀行最近在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領域所推出的新措施。 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其它多邊開發銀行,具有充分的資源在克服危機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市場改革的共同原則
8、
除採取上述措施以外,我們將實施改革。這些改革將加強金融市場和監管體系,以避免危機再次發生。管理是各國監管機構防禦市場動盪的首要職責,我們的金融市場已經全球一體化,因此增強監管機構的國際合作,強化必須的國際標准並且予以切實執行顯得非常必要,這樣才能防止不利的跨邊境、跨地區和全球性的影響全球發展的國際性金融混亂的出現。監管者必須確保他們的行動支持市場原則,避免對其它國家產生可能的不利影響,其中包括監管套利行為和支持市場競爭、活力和創新。金融機構對當前市場混亂也必須承擔責任,應當盡自己職責克服現狀,包括承擔虧損,改善透明性,加強自己管理和風險管理。
9、
我們承諾執行與以下改革共同原則相關的政策。 ·增強透明性和責任性。我們將增強金融市場透明度,其中包括提高復雜的金融產品必須的透明性,確保公司財務狀況完全和准確無誤的公開。其目的是防範官員過度冒險。 ·增強有效管理。我們承諾加強我們的監管體系,謹慎監督和強化風險管理,確保所有金融市場、產品和參與者受到管理或者接受監督。我們將強化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國際行為准則的執行。在確保監管有效的同時,我們還將使監管體系在經濟發展周期中更加有效率,確保創新並且刺激金融產品及服務中交易的擴展。我們承諾我們國家監管體系評估透明。 ·促進金融市場誠信。我們承諾,通過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保護給予支持、避免損害公眾利益行為發生、預防非法的操縱市場行為和欺騙以及權力濫用行為,保護合法的金融風險。我們還將促進信息共享,其中包括尚未承諾實施關於銀行保密性和透明度國際標準的地區。 ·加強國際合作。我們呼籲,我們的國家和區域性監管機構在遵循一致性原則基礎上制定規章以及其他措施。監管機構將加強他們同金融市場所有層面的協調和合作,其中包括跨國境的資本流動。作為首先要做的事情,監管者和其它相關當局應當在防範危機、加強管理和應對措施上加強合作。 ·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我們承諾,推進布雷頓森林機構(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改革,以便他們在全球經濟中能夠更加充分地反映不斷變化的經濟權數,提高其正確性和有效性。在這方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其中包括最貧窮國家,將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代表權。金融穩定論壇(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成員急需向新興經濟體擴展,其它主要標准制定機構必須迅速重新審定他們的會員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同FSF及其它機構合作,更好地認識脆弱,預測潛在壓力,迅速採取行動在應對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 部長和專家的任務
10、
我們承諾,迅速行動貫徹這些原則。我們將要求我們的財政部長啟動程序並且排出行動時間表。一份具體措施的最初目錄將以附件「行動計劃」形式推出,其中包括要在2009年3月31日之前先要完成的行動。 經與其它經濟體和現有機構磋商並且吸取知名獨立專家的建議,我們將要求我們的財政部長拿出更多的意見,其中包括以下具體方面: ·有利於緩解周期性波動的調控政策; ·評估和修訂全球會計標准; ·增強信用衍生產品市場彈性和透明度,減少系統性風險,其中包括通過改善場外交易市場基礎設施; ·評估獎勵措施,這涉及風險產生激勵和創新; ·評估國際金融機構授權、管理和資源要求; ·界定系統性的重要性機構范圍,決定他們適當的管理和監督。
11、
為了解我們在金融系統改革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將於2009年5月之前再次召開會議,檢查今天同意的這些原則和決定的執行情況。 承諾全球經濟開放
12、
如果致力於推動自由市場原則,這些原則包括法制、尊重私有財產、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競爭市場和受到有效監管並且有效率的金融系統,我們覺得這些改革只能成功。這些原則對經濟增長和繁榮是必須的,並且已經消除了數以百萬計的貧窮,而且也提高了全球生活標准。鑒於改善全球金融業管理的必要性,我們必須過度管理,否則將損害經濟經濟增長並且加深資本流動性緊縮,這其中包括對發展中國家。
13、
我們強調,在金融不穩定時期反對保護主義至關重要。未來12個月,我們將反對抬高投資或貨物及服務貿易新壁壘,反對設置出口新限定或實施有違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措施來刺激出口。另外,我們將努力在今年達成協議,使得世界貿易組織多哈發展議程(Doha Development Agenda)有一個圓滿結果。我們將指示我們的貿易部長實現這一目標,推進最終協議的達成。
14、
我們關注著當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影響,特別是關注最易受損害的國家。我們重申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已經實施的發展援助承諾。我們將力促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來承擔與自己能力和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角色相適應的義務。在這點上,我們重申200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舉行的聯合國發展籌資問題會議上達成的發展原則,這一原則強調了國家所有權並且動員了發展籌資的所有資源。
15、
我們將繼續致力於解決其它重要的挑戰,如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糧食安全、法治、反恐、貧困和疾病。
16、
隨著向前發展,我們相信通過持續的夥伴關系、合作和多邊主義,我們將戰勝挑戰,恢復世界經濟穩定與繁榮。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1997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增加 發展國 在 全球經濟活動中 發言權 的 呼聲 日益增強 1999.6 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 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 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9 華盛頓 八國集團財長 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 論壇, 由 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 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12 德國 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與 歐盟 及 亞 非 拉美 大洋洲 各國 財長 和 央行行長 共創 20國集團(G20) 國際經濟合作 非正式 論壇會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與 世界銀行 列席 G20論壇會議) 會議 旨在 促進 工業國 和 新興市場國 就 國際經濟 貨幣政策 和 金融體系重要問題 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 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 有關實質問題 奠定 廣泛基礎 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 改革 並 加強 其 架構
[編輯本段]首次金融峰會
08.11美國華盛頓 各國領導親自參與--論壇 升級為 峰會 主要 議題 包括 評估 國際社會 在 應對 當前 金融危機方面 取得 的 進展 討論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共商 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舉措 探討 加強國際金融領域監管規范 推進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
[編輯本段]二次金融峰會
09.4.2 倫敦 各國領導人 提出雄心勃勃的 全球金融體系 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及 擯棄 貿易保護主義 等主張---但未很好貫徹
[編輯本段]歐盟特別峰會
2009.9.17召開---為 9.24 "全球金融峰會"做"預熱" 歐盟成員在布魯塞爾以工作晚餐形式舉行首腦會議,協調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 問題的內部立場。本會被認為是歐盟在全球金融峰會前的一次預熱。在目前全球金融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的關鍵時刻,歐盟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匹茲堡尤為引人關注。 歐盟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少歐盟成員國將參加「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本次歐盟特別峰會是在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倡議下召開的,會議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協調歐盟各國在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上的立場。歐盟在峰會上的代表權相當充分,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四大國以及作為一個經濟體的歐盟本身都將以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身份與會。 荷蘭、西班牙等 歐盟成員國 也將 列席 匹茲堡第三次全球金融峰會 歐盟(27國)領導人認為: "全球峰會"已成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重要論壇,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並且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頭羊如果各成員國在「全球金融峰會」上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對上述問題就有更大分量,對全球經濟發展的 影響也將更大。 歐盟領導人9.17以工作晚餐的形式 舉行特別峰會以統一立場,會後發表:"全球匹茲堡峰會統一口徑"聯合聲明--形成一致聲音
[編輯本段]三次金融峰會
09.9.24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第2大城市匹茲堡 預期展望 全球經濟協同 及 復甦走向 的方式策略 成為 各方 關注焦點 中國 與發展國 特別期待 第三次金融峰會 取得 四方面 成果 一 繼續 加強 宏觀經濟 政策協調,推動 世界經濟 迅速復甦 二 推進國際金融機構結構改革,增加 發展國的發言權代表性 三 促進共同發展,關注發展國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 四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 多哈回合談判 取得全面平衡成果 中日領導人 將提出 共建 東亞共同體乃至亞洲共同體 的論題 美國 將推進 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並 希望 各國政府 展開合作

J. 什麼是G20峰會開會的目的都是些什麼內容決定些什麼事情

那肯定是有中國的

20國集團則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其成員包括八國集團各成員國(八國集團由法、美、德、日、英、意、加拿大等七個西方發達國家以及俄羅斯組成。)、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20國集團每年舉行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來自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承諾採取廣泛措施來抑制金融危機和振興世界經濟,但與會領導人告誡稱應防止推出的政策對國內經濟或整個全球體系帶來負面影響。
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 簡稱G20)峰會上,與會領導人承諾將採取積極行動應對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這場金融危機,並敦促各國推行必要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和維護穩定性。
二十國集團峰會發布的最終公報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20國集團一致認為需要在加強宏觀經濟協作的基礎上採取更廣泛的政策行動,以恢復經濟增長、避免消極的連鎖效應,並為新興市場經濟和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二十國集團承諾將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融資渠道,其中包括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 )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擁有足夠的資金。
二十國集團表示,除了繼續採取緊急的特殊措施來應對當前的市場動盪之外,還必須奠定改革基礎,防止目前的這類全球危機在未來重演。
針對解決全球監管系統問題,如將所有金融市場、產品和市場參與者納入一定程度的監管體系方面,20國集團就一些廣泛的原則達成一致,但多數具體細節將留待明年春天的財政部長會議商定。
與會領導人在會議上達成了五項原則,包括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改善監管、促進市場誠信、加強合作和改革國際機構。
此外,G20還將設立所謂的監管聯盟,以監控全球大型金融機構,其中具體金融機構的名單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確定。
公告還表示,監管機構必須確保相關政策能夠維護市場紀律,避免對其他國家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如導致規則套利現象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東盟澳大利亞峰會主要講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