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的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
澳大利亞聯邦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心」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澳大利亞人均壽命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香港。
澳大利亞在五萬年前已有人類蹤跡,如今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當時從東南亞移來。17世紀後,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為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乘「奮進號」由英國前往大溪地。1770年,英國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或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至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英聯邦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采共和體製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2008年3月,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失竊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
澳大利亞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類似英國的西敏制,聯邦下議院有150個議席,每三年選舉一次。上議院代表各州利益,具有立法審議權,任期六年(註: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澳大利亞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必須參與投票選舉,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國家黨聯盟和澳大利亞工黨。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打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大利亞民主黨。
澳大利亞聯邦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制。現任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也是澳大利亞女王及澳大利亞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總督代表女王行使權力,有權解散國會,但實務上僅在總理建議下為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危機發生在1975年。
政府三大體系如下:
立法權:在聯邦議會(Parliament)。由上議院(The Senate)、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組成。
行政權:在內閣。成員有總理、各部會首長和各州州長。總督由內閣提名。
司法權:在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州法院。
下議院目前共150個席位,基本以各個州人口數分配,實行單一選區制。上議院席位則無關人口數,每州12席,北方領地和首都特區各只2席,共76席。兩院每三年改選一次。下議員任期三年,上議員任期六年,故後者每次只改選半數。下議院多數黨組成聯邦內閣,其黨魁為聯邦總理。
❷ 莫里森作為澳大利亞領導人為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
2019年5月18日,澳洲總理莫里森領導的保守派聯盟黨(由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逆轉民調,一舉擊敗工黨,奇跡般贏得國會大選。
一、莫里森獲得連任
在連任期內,對於世界的氣候環境、經濟、各國戰略問題,莫里森作為澳洲的靈魂領導人物,為世界作出了如下的"貢獻"。
因為自己的不作為,在對全球的氣候、空氣質量也獨特的"貢獻";在莫里森的決策下,澳大利亞因為山火和疫情,經濟受到重大的打擊,也為世界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❸ 莫里森指的是誰呢
莫里森指的是澳大利亞總理。
斯科特·莫里森,男,1968年5月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現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首,澳大利亞總理。
澳大利亞總理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政府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澳大利亞君主(Monarch of Australia)任命的。澳大利亞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按照威斯敏斯特體系的慣例,澳大利亞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
同樣根據威斯敏斯特體系的法律結構,總理由下議院(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黨派來推舉,並被視為該黨派的實際領袖。總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現任總理是斯科特·莫里森。
❹ 澳洲前總理莫理生執政多少年
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執政3年08個月(2018年8月24日—2022年5月21日)
❺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為何宣布辭職
2018年8月24日消息,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莫里森贏得黨團會議投票,成為自由黨黨首,將成為澳大利亞新任總理。
23日,特恩布爾再遭「逼宮」,被視為強硬保守派的達頓透露,他有信心已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可推翻立場溫和的特恩布爾。
莫里森(ScottMorrison)於2007年進入澳聯邦議會。在2014年的內閣改組中,他被任命為社會服務部長。當特恩布爾於2015年取代阿博特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時,莫里森被任命為財政部長。莫里森一直是削減澳大利亞大公司稅收的極力主張者,稱若不減稅「澳將在全球落後」。
至此,這個在過去3年裡把澳大利亞對華關系搞得一團亂,讓澳大利亞恐華和排華的情緒空前高漲的政客,終於下台了。
❻ 莫里森的前任是誰
2015年9月15日,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在堪培拉澳大利亞總督府宣誓就職,成為澳大利亞第29任總理。
莫里森是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
❼ 澳大利亞總統叫什麼名字
斯科特·約翰·莫里森(英語:Scott John Morrison,1968年5月13日-,澳大利亞當地譯莫理遜),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為自由黨籍。
其出生於悉尼,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經濟地理學專業。現任澳大利亞總理(第30任)、公共服務部長以及自由黨領袖。
進入政界前,莫里森曾在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業及旅遊業中擔任公職人員與管理職位,並曾赴紐西蘭的旅遊部門工作過。返回澳大利亞後,擔任過新南威爾士州的自由黨部主管。在2007年的聯邦大選中莫里森當選為庫克選區的澳大利亞國會議員,自此進入聯邦政壇。
在自由黨於2013年上台執政後,莫里森先後在托尼·阿博特和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內閣中擔任過移民事務部長及財政部長等職。
2018年8月下旬,在前自由黨領袖兼國家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宣布辭職後,莫里森加入了與彼得·達頓、朱莉·畢曉普等人角逐這一職缺的競爭,最終在投票表決中獲勝,於8月24日出任新一任自由黨領袖及國家總理。
2019年5月,在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率領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多數國會席位,獲得連任,並得以進一步單獨組建聯盟黨的多數派政府。
當選總理之前
2007年11月24日,當選澳大利亞眾議院庫克選區議員並連任至今。2013年9月18日隨自由黨上台執政進入內閣,擔任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至2014年12月23日調任社會服務部部長,再於2015年9月21日調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2018年8月23日,正當自由黨內斗爭白熱化,暫代內政部長的莫里森,宣布禁止中國大陸電信業者華為、中興通訊進入澳大利亞5G網路。
❽ 保守、強硬、務實,擁有眾多光環標簽的莫里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保守、強硬、務實,擁有眾多光環標簽的莫里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莫里森有自己的一些特點,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莫里森是一個保守的人,他在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系方面,只會趨炎附勢而已。對於國家的經濟改革,以及國民的醫療改革,莫里森根本是雷聲很大,根本不下雨。可見莫里森這個人屬於外強中干,能力不佳的一個人。
❾ 我想了解澳大利亞,誰可以告訴詳情
澳大利亞概況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面積】 769.2萬平方公里。
【人口】 2355萬(2014年8月)。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亞裔佔5%,土著人佔2.7%,其他民族佔18.3%。官方語言為英語。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首都】 堪培拉(Canberra)
【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任期5年。總督彼得·科斯格羅夫(Peter Cosgrove),2014年3月28日就任。
【重要節日】 澳大利亞日(澳國慶日):1月26日。
【簡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36735公里。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簡史】 最早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國慶日。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政治
【議會】澳聯邦議會成立於1901年,由女王(澳總督為其代表)、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議會實行普選。2013年9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眾議院。眾院有150名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3年。自由黨80席、工黨55席、國家黨10席、獨立人士2席、綠黨1席,帕爾默團結黨1席,凱特澳大利亞黨1席。現任眾議長布朗溫·畢曉普(Bronwyn Bishop,女,自由黨),2013年11月就職。參院有76名議員,6個州每州12名,2個地區各2名。各州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各地區參議員任期3年。現任參議長斯蒂芬·帕里(Stephen Parry,自由黨),2014年7月就職。
【政府】聯邦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該黨領袖任總理,各部部長由總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13年9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聯邦大選中以較大優勢戰勝原執政黨工黨組建新政府。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就任總理。主要成員有:總理托尼·阿博特,副總理兼基礎設施與地區發展部長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女),就業部長埃里克·阿貝茲(Eric Abetz),總檢察長兼藝術部長喬治·布蘭迪斯(George Brandis),國庫部長喬·霍奇(Joe Hockey),農業部長巴納比·喬伊斯(Barnaby Joyce),教育部長克里斯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工業部長伊安·麥克法蘭(Ian Macfarlane),通信部長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貿易和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國防部長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移民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6個州分別是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兩個地區分別是北方領土地區和首都地區。
【司法機構】聯邦高等法院是澳最高司法機構,對其他各級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並對涉及憲法解釋的案件做出決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組成。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特·弗倫奇,2008年9月就職。各州設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區和北領地區只設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澳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3年9月7日,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執政。領袖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領袖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2013年9月7日,陸克文(Kevin Rudd)領導的工黨在澳聯邦大選中失利,結束了六年的執政期。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其他小黨有綠黨、澳大利亞民主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重要人物】
彼得·科斯格羅夫:總督。1947年7月生於澳大利亞悉尼,畢業於澳皇家軍事學院。1968年參加越南戰爭。1997年任澳皇家軍事學院院長。1999年率國際維和部隊執行東帝汶維和任務。2001年任澳陸軍司令。2002年升任澳國防軍總司令。2005年退役。2014年3月就任澳第26任聯邦總督。
托尼·阿博特:總理,男。1957年11月4日生於英國倫敦,幼年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和法律學士,牛津大學政治學和哲學碩士。曾從事記者工作。1994年當選為澳自由黨聯邦下議員。1996年起,先後任霍華德政府就業、教育、培訓和青年事務部長駐議會秘書、就業服務部長、就業與勞資關系和小企業部長、衛生與老年事務部長等職。2007年自由黨大選失利後,任反對黨影子家庭、社區服務和原住民事務部長。2009年,當選自由黨領袖。2013年9月率領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大選,成為澳大利亞第28位政府總理。
【經濟】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化國家,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近年來,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之前的17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5%,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名列前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增幅有所放緩。但由於澳金融體系穩健,監管嚴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大,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好於其他西方國家。本世紀以來,礦業處於160年最繁榮時期,但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壓,經濟「雙速增長」問題突出。近兩年來,礦業繁榮明顯降溫,公共財政壓力上升,經濟增長有所放緩。
❿ 澳大利亞前總理被調查!曾兼任多個部長職務,究竟怎麼回事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已經宣布,將會對莫里森此事進行調查,瞬間引起外界關注。沒有行到莫里森竟然做出這種事,利用當總理特權,自己一個人兼任多個部長職務。
莫里森擔任總理期間,特別是後半期階段,客觀上來講做的毀譽參半。外界對他評價也是反應不一,有人認為他過於美,沒有能力保住自己國家。但是對於這件事,還是客觀來評判,不管怎麼說莫里森任職期間,做的這些行為都是沒有辦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