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西方的文化愛吃什麼味

澳大利亞西方的文化愛吃什麼味

發布時間:2022-09-22 18:39:48

⑴ 誰能說下澳大利亞的風俗喜歡,他們人怎麼樣喜歡吃什麼,之類的,上課要講,知道的朋友回答下,謝謝

解析澳洲禮儀習俗一般有哪些
初到澳洲留學一定會遇到一些不一樣的禮儀,主要因為,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的生活習俗不同而導致的。那麼初到澳洲留學,有哪些生活禮儀需要留學生注意的呢?下面就由新東方前途出國留學專家給大家介紹,澳洲留學遇到的禮儀習俗都有哪些呢?
1、尊重長輩的形式不同
相信每個國家都會表現出對長輩的尊重,只不過表示的形式不同。澳洲人同樣對長輩也很尊重,但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像亞洲國家,他們在尊重的同時也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他們有權力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當然前提是有禮貌的,不能過度冒犯。
2、風俗與飲食習慣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很漂亮。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葷菜。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3、澳洲留學生活禮儀之禮物
澳洲留學期間被邀請參加聚會是難免的,這時,問清楚是什麼類型的聚會,是否需要准備什麼,因為有些聚會是大家一起准備的。澳洲人對禮物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但是,一般來講,酒,鮮花,巧克力是比較常見的。其中,買酒比較講究,如果是一個比較隨意的朋友聚餐,你卻穿戴整齊,帶一瓶高級威士忌,這會讓主人很局促。
澳洲人在用餐後,一定要幫助收拾,但是不要搶著去洗碗。因為,澳洲人對餐具的洗法很講究,而且放置的地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要搶著去洗餐具。在正餐吃完後,會有一些甜點和水果。也有的會提供餐後酒。這個很隨意。

⑵ 關於澳大利亞的飲食文化你清楚嗎有哪些特色呢

關於澳大利亞的飲食文化你清楚嗎?有哪些特色呢?

澳大利亞人注意飲食重視菜式的色調,菜餚要量減少質精;口感一般不喜歡咸了,愛甜怪味;正餐善於吃麵食,特別愛吃中國風味清湯餃子;副食品愛吃雞、鴨、鴿、魚、海生鮮、牛肉、生豬肉、蛋類食品等;還喜歡豆芽、番茄、青瓜、油麥菜、花菜等新鮮水果;調味品喜歡番茄沙司、油、雞精、鹽、生抽、蔥、姜、白鬍椒粉等。

澳大利亞人參加聚會也有一套約定俗成禮數:按時赴會,比合同約定的時長遲10。不要帶沒經邀請的好朋友。假如有哪些東西你不喜歡吃,應提前通知主人家。赴會時需帶一些禮物,如花束、酒、藝術品等。若是在餐館里請客吃飯,顧客就無需帶禮。

澳大利亞的小吃有袋鼠肉、皇帝蟹、南澳小龍蝦、澳洲杜蠣、肉派等

1、袋鼠肉:肉口味類似牛肉,脂肪率低、蛋白質高、肉質地較硬、有特殊的羊膻味。烹調到5分熟,上灑蒜頭、胡椒粉、馬郁蘭等,香氣誘惑。

2、皇帝蟹:容積極大、蟹柳牢固、可口極其。特別是螃蟹腿和螃蟹殼,蟹鉗是皇帝蟹最美味的地方。

3、南澳小龍蝦:到出產地澳洲一定不能錯過澳洲小龍蝦。做為頂級食材的典範,其體型巨大、肉質地美味、營養美味。生吃加芥末醬、清蒸的配無鹽黃油加檸檬水,味兒十分美味。

4、澳洲杜蠣:又被稱為生耗,澳大利亞生蚝肉質肥嫩,可生吃、也可以蒸食。澳洲人愛擠鮮檸檬汁至蚝肉上佐醬生吃,美味可口無限。

5、肉派:在以往派的前提下,將里邊的蘋果醬包餡改成了淳厚料汁泡浸完的肉粒,軟嫩外殼,一口咬下,鮮嫩的肉粒和燙嘴的料汁十分可口。

⑶ 澳大利亞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的食物應該是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 肉,蛋,禽,海鮮,蔬菜和四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 幾乎全部是自產自銷, 很少依賴進口, 而且品質優良, 其中牛肉, 海鮮, 水果還遠銷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亞傳統的飲食文化以英格蘭,愛爾蘭為主. 50年代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 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多樣化. 義大利,希臘,法國,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餚,食品相繼在澳洲各地落戶生根, 它不僅滿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給那裡的英國後裔帶來了新的口味。

談到飲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食品在澳洲的興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樣亞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國餐. 從19世紀50年代淘金潮開始, 華工就已經把中餐帶進澳大利亞. 當時的許多小城鎮都可以找到中餐館.20世紀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雞丁就已經成為風行一時的異國情調菜餚. 現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個小城鎮里看到中式餐館. 在大城市裡的唐人街,中餐館,酒樓更是鱗次櫛比, 枚不勝舉.據說在各國風味餐館中中餐的數目是最多的。

隨著70年代後期越南難民的湧入, 一種價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傳開來,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特別牛肉粉, 這幾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徵, 然後沒過多久越南風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國菜所取代. 泰國餐館就像當年的法國餐館一樣迅速遍及各個城區, 並風行了10年. 現在最為流行的亞洲餐依次為中餐, 泰餐, 日餐, 韓餐, 越餐和馬來餐。

澳大利亞的一些著名餐館, 20年前是法國菜, 現在卻呈現多元化特色. 許多菜兼收並蓄, 互相借鑒,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後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麼呢? 澆汁義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現在澳洲人發現, 在澳大利亞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各種任何在其他國出產的東西, 所以他們學會了各種烹調技術和在飲食上有了創新意識, 也能夠是豐富的物產物盡其用. 澳洲人終於可以說: 世界已經在我的舌尖上!

⑷ 澳大利亞人主要講什麼語言,吃什麼食物,還有政治特點

澳大利亞人簡介
(Australianaborigines)。有16萬多人(1978)。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膚色棕黑,鼻翼寬扁,眉脊明顯,頜部突出,發形捲曲,或呈波狀,祖先來自非洲或南亞。
歷史
新南威爾士州西部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據碳素測定距今2.6萬年,出土石器尚早1萬多年),說明早在4萬年前這里已有原始人類居住。 從土著居民的體質特徵來看,與南印度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和維達類型均有相似之處。其祖先最早可能住在南亞,後來途經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逐漸遷至澳大利亞。1788年英國殖民者侵入前,土著居民約有30萬人,分為阿蘭達、卡米拉羅伊、庫爾奈等500多個部落,講500多種語言,無文字。1788年英國開始在這里建立殖民地,土著居民逐步被趕到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或被圈入保留地,並大量遭到屠殺或死於傳染病,到1944年人口銳減至7萬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步輿論強烈要求改善土著居民的悲慘處境,迫使政府作了某些改進,土著居民的人口有所回升。1967年經全國公民投票,改變了憲法中歧視土著居民的條款。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務部,承認土著居民對部分土地的所有權,並准備逐步歸還其土地。土著居民只有少數同化於白人社會,部分在牧場或其他企業從事勞動,其餘仍在部落轄區內過游獵生活。有的仍用石、貝、骨、木等製作工具。
傳統
飛去來器(Boomerang)為其獨特武器,系用新月形堅硬曲木製成,熟練獵手擲出,能准確擊中飛禽或小獸;如不中的,仍可返回原處。男子主要以狩獵為業,捕獵袋鼠、鴕鳥、負鼠等。居住海濱的,還捕食魚類。土著居民還知按期收割野生黍類。衣服簡單,有的圍以袋鼠皮,有的僅在身上塗飾各種顏色。住所通常用樹枝搭成窩棚,上面覆蓋樹皮或塗泥。已有木筏、樹皮船和獨木舟。土地為集體財產,工具屬個人,獵獲物大家分享。部落一般劃分為兩個半邊,即兩個氏族。氏族內禁止婚配。有的氏族還劃分為2個或4個「婚姻組」,進一步限制近親通婚。成丁禮(見成年式)普遍存在。男子進入社會必須經歷一系列嚴酷的鍛煉和考驗,並學習、繼承部落的傳統知識、道德標准和習俗信仰。盛行圖騰崇拜,每個氏族都以某一動物或植物為圖騰,相信自己同它具有某種特殊的親屬關系,並作為該氏族的標志。作為本氏族圖騰的動物不能殺害或食用。音樂的典型形式是敲打著節拍歌唱,通常是為舞蹈伴奏。舞蹈一般是集體性的,內容多模仿狩獵活動。木刻畫、崖壁畫和樹皮畫均塗以不同顏色,畫面多為幾何圖形及袋鼠等動植物的形態。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澳大利亞地理人種(Australoid geographic race)之總稱,其人數在18世紀末歐洲人殖民期間據認為有30∼100萬以上。分屬於約500個部落,各有其疆土,各有其語言或方言。由於同歐洲人的接觸,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的傳統文化大部產生了深刻變化。 澳大利亞的考古資料證明,人類在該地居住的時間至少有40,000年之久,有些學者認為已有60,000年。現稱原住民民族是在一個或幾個時期進入該地的。他們或是從現在沉入海底的薩湖陸棚(Sahul Shelf)遷來,或是在陸路交通不便時,取道海上乘坐木筏或獨木舟到達的。 一種澳洲野犬(dingo)在3,000∼4,000年前已出現在澳大利亞,大約在同時期,原住民開始使用一些小的石片工具。在過去的1,500∼3,000年中,發生了一些其他的重要變化:人口增加了、開辟了新的棲息地、採用了開發資源的更有效的方法,在廣大地區交換物品的活動增加了。 尚不清楚的是進入澳大利亞的大批移民是一次或許多次。西南部發現的頭骨提出曾有過兩種不同的人種,分別來自中國南方和印度尼西亞,但對這種說法根據許多理由存在著爭議。 這些原住民民族不懂種植,而澳大利亞又無適於他們放牧的牲畜,因之他們只得以採集食物和狩獵為生,同時,他們的活動也要受到淡水水源遠近的限制。隨著人口的增長,有些部落的支系他遷,另覓水源:當地神話中所說的古代英雄覓水之「路」以及「交易」之途可以說明這些遷徙活動的方向。
婚姻
一個原住民部落或由語言命名的團體由幾個地方性宗族組成,在覓食條件許可時,多可常年聚集一起。每個宗族各有其疆土,宗族成員依男性繼承,以水源為中心而居住。水源則為宗族遠祖最初定居之所,而且人們相信,水源還是宗族中早期成員的靈魂逗留之地,靈魂在那裡等待轉世或再轉世。宗族分支所建第二個聚落的奠基人及其子孫,永遠是第一聚落及其子孫的親族,不管地點、時間以及風習上相差有多麼遙遠。畫定人與人親屬關系的一套方法確定彼此之間相互行為的模式,其根據有4種:1.如有旁系親屬關系,則以公認的間接血緣關系為准;2.依據明顯的輩分;3.依據個人在宗族以內的地位;4.依靠禮儀宗教方面的聯系。 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地區,原住民民族之間的親屬關系都分為二、四或八個宗族,彼此按照婚姻關系及繼承製度而有所關聯,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都實行族外婚制。
宗族
原住民民族因所處地區不同而將一年分為5個或8個季節,畫分標準是根據可以正常期待的氣候條件和可以獲得的食物之種類。他們面對乾旱和飢荒重復出現的年景,也只是把自然物種和降雨視作社會道德秩序之一部,從而對自然頂禮膜拜以求保護。 一個傳統「部落」中所屬的每個宗族不僅包括男人和婦女,也包括幾個物種,因之人與物都是親屬關系。宗族即以一個物種命名,物種即成為全族之圖騰。此外,男人被畫入若干住所之中,掌管神話傳說、祭祀儀式、祭祀地點以及與某些自然物種和前輩英雄人物有關的各種標志。通過宗教儀式的活動場面,可以收到「古往今來,生生不已」的效果,物種和人的生命,均可得到保持。神話和宗教儀式構成夢想期之全部內容,表明生命常存,不受時、空之限制。只有年長者才擁有夢想期的全部知識,因而他們是舉行宗教儀式的權威,也是社會行為規范的宗師。 神話與宗教儀式可用藝術、詩歌、音樂及舞蹈等形式予以表現出來。神話多以吟唱贊頌的方式保存下來,語詞富有詩意,結構具有節奏感,而所用語言和音樂又頗為復雜難辨。聖物乃至諸如飛標(boomerang)之類的武器,均塗以彩飾,雕以花紋,以表示神話之內容,而神話也是被「吟唱到」這類器物中的。舉行儀式時,歌者、舞者要著彩紋身,而神話圖案則彩繪或雕刻於石上、樹上和地上,同時彩繪及雕刻本身也是宗教儀式。有時彩繪僅為賞心悅目而施,歌舞則在社交夜宴及秘密場地舉行。各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藝術和音樂學校,而聖物或武器的形制和裝飾也因地區而異。有些主要宗教的祭祀儀式和崇拜內容也有地區差別。
外界接觸
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與歐洲人的接觸,始於19世紀的血腥的「武力安撫」直至今天的都市的同化,都徹底改變了其原始的原住民文化。為防止人們所認為的原住民民族解體的可能性,澳大利亞政府於1920年代之末和30年代之初為原住民民族建置了若干保留地。可是,沒有一個原住民有生以來從未與澳大利亞現代社會接觸過,現在,他們都是澳大利亞公民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南部曾出現更多的有明顯t的原住民民族集團。這些人堅持統令,反對同化,也就是說,保持原住民民族的本來面目,以之作為一種獨特的身分標志而與其他澳大利亞人區別開來。在北部,焦點曾集中在土地的所有權及支配權這些問題上,包括在原住民民族保留地上礦山開采項目中的土地價格之補償(不僅僅是使用費)以及物產收益之分享等等。 根據1986年6月人口調查的結果,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已不足228,000人,是現代澳大利亞全人口的2%弱。原住民民族人數銳減之原因不外流離失所、貧困、文化傳統中斷和疾病。原住民的失業率是澳大利亞全國平均失業率的6倍多,而原住民的平均工資卻是全國平均工資的一半。參閱澳大利亞(Australia)條。
編輯本段② 指英裔澳大利亞人
簡介
(Anglo-Australians,舊譯盎格魯-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人口佔多數的民族。約1170萬人(1978),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通用英語文,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多數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主要由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的後裔結合而成。86%為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經濟以牧業、農業為主,盛產羊毛、肉類、奶製品和小麥。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礦業有顯著發展,鋁土、鐵、鉛、鈾等產量居世界前列,鋼鐵、機械、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發展迅速。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故鄉。1788年首批遷入澳大利亞的歐洲人只有1000多,至1820年達2萬多人。其中主要是流放犯,後來,由於飼養美利奴羊成功和發現金礦,引來大批志願移民,至1850年達18.5萬,大大超過當時流放犯(14.5萬)的人數。這時,由於人民群眾的斗爭,迫使殖民當局於1850年、1868年在東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各殖民地徹底廢除流放制度。1901年,當6個殖民地結合為聯邦宣布獨立時,人口已達380萬。
組成
其中以英格蘭人(53%)、愛爾蘭人(23%)和蘇格蘭人(13%)為主,他們相互結合,並不斷同化和吸收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於20世紀初形成為統一的現代民族。但原屬不同來源的人們,仍不同程度地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和生活特點。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歐洲新來移民未被同化,他們自稱為英格蘭人(80萬)、蘇格蘭人(22萬)、愛爾蘭人(7萬)、威爾士人(2.5萬)、義大利人(30萬)、希臘人(17萬)、斯拉夫人(13萬)等。 另有18萬多英裔澳大利亞人分布在紐西蘭、英國、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編輯本段③ 澳大利亞聯邦居民的總稱
澳大利亞的習俗與禮節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旅行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⑸ 澳洲飲食習慣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不吃辣味,有的人也不喜歡吃酸味,他們注重菜品的質量,講究菜餚的色彩。 主食澳大利亞人願意吃面,特別愛吃中國風味的清湯餃子,雞、鴨、鴿、魚、海鮮、豬牛肉,蛋類等也是他們喜歡的食品。

⑹ 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對於外國人,就要看他們在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社交禮儀和政治經濟等與我們的不同。不過這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和普遍性的。對於某些個人可能有些不同。
關於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主要有這些: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現有人口1733.6萬,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後裔約占總人口的95%,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佔98%,少數人信奉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里的大小牧場遍布全國,山坡上一群群綿羊。其產量及出口量佔世界首位。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待人既友好又莊重。

服飾禮儀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儀態禮儀
這里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相見禮儀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膩。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 在澳洲家庭,家人一起同桌進餐,應等每個人都吃完後才可離開餐桌。

喜喪禮儀
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商務禮儀
到澳大利亞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亞是一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不喜歡以命令的口氣指使別人。他們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為一起進過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遊禮儀
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坐車不系安全帶是違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帶。大部分旅館的電話撥0是外線,撥9是旅館總機。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入寢時間: 大部份的澳洲人晚間10:00左右入寢,早上7:00左右起床。別人入睡後,請勿製造噪音。

樓主也可以禮貌的詢問他們的需要,或者順便介紹中國的文化,這樣他們能更好的理解你的做法,你也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⑺ 澳大利亞特色美食有哪些

海鮮

作為四面環海的大洋洲國家,澳大利亞可以說是海鮮遍地。不管是魚市場中的新鮮生蚝、鮑魚、三文魚,還是高級餐廳中的澳洲龍蝦、皇帝蟹,又或者是在北領地用魚叉捕獲的澳洲肺魚,都是澳大利亞海鮮的代表。

澳大利亞純凈、無污染的海水培育出的海鮮產品自然品質很高,大部分貝類、蝦類都可以直接生食。因為澳大利亞的海鮮過於豐富,這幾乎成了所有澳洲餐廳的主打,很多餐廳都會在門口的張貼出「catch of the day」(今日之魚),為客人提供當天捕撈上的新鮮海鮮。澳大利亞可以說是喜愛海鮮者的天堂。

牛排

澳大利亞的牛排品質很好,這一點在全世界是公認的。前不久,在英國舉行的首屆世界牛排挑戰賽中,澳大利亞牛排就贏得了「世界最佳品質牛排」的稱號。如果來到澳大利亞旅行,不品嘗正宗的澳洲牛排,可以說是一大遺憾。

澳洲的優質牛肉在中國算是奢侈品,在這里卻是隨處可見的美食,大大小小的牛排店遍布全國各地,純炭火烤制的鮮美牛排可以說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袋鼠肉

袋鼠肉是澳大利亞最具特色的肉類食物,澳洲人食用袋鼠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萬年之前的土著。因為袋鼠缺乏天敵,繁殖能力又強,所以澳洲政府極力推廣袋鼠肉的食用,在澳大利亞的各大超市和便利店都能買得到袋鼠肉。

澳大利亞人對袋鼠肉的烹飪已然做到極致,意式烤肉、墨西哥式辣袋鼠肉、泰式沙拉、袋鼠肉炒飯、烤肉排……都是袋鼠肉的做法,也都可以在當地的餐館中品嘗到。

甜點

澳大利亞的奶製品很有名,當地人也將這些奶製品很好地應用在了甜品中。澳洲出名的甜品種類很多,無論是台式甜品還是法國馬卡龍,又或者是傳統手工冰淇淋,在澳洲都可以品嘗得到。

在澳大利亞的城市街頭有很多甜品店連鎖,有些店門口會大排長龍,這時不妨加入其中,體驗本地人喜愛的甜品。澳洲的早午餐算是一種生活方式,主營早午餐的餐廳一般都會提供美味的甜點,這是品嘗澳洲甜點的另一個好去處。

炸魚薯條

作為英聯邦國家與英國的前殖民地,澳大利亞與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點也體現在澳洲的飲食上。炸魚薯條這個英國最出名的美食在澳大利亞同樣受歡迎。

相比英式炸魚薯條,澳洲的炸魚要更加美味,因為這里的炸魚薯條店都選用個大、味美的紐西蘭長尾鱈魚作為原材料。不同於英國人將鹽和麥醋作為輔料,澳大利亞人喜歡在薯條上加番茄醬,在魚片上澆檸檬汁。炸魚薯條可以說是澳洲本地人最喜愛的速食之一。

葡萄酒

在澳洲,葡萄酒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品質深獲好評。新南威爾斯州的獵人谷和南澳大利亞州的都是有名的產地,在一般的餐廳都可以喝到正宗的澳洲葡萄酒,價錢也不貴。

南部澳洲是產酒聖地,這里有很多出名的酒庄,這些酒庄也都開放供遊人參觀。在參觀酒庄的同時,了解釀酒知識,品嘗香醇的美酒,體驗美麗的田園風光,是非常有特色的澳大利亞旅行體驗。

⑻ 澳大利亞的美食

澳洲的十大美食,到過必吃!

每到一個地方,都應該好好的品嘗當地的特色食物!在澳洲,不乏新鮮的食材,豐盛的品種,悅洋海外整理了澳洲的幾大特色美食,去到澳洲的你們一定要嘗嘗!

澳洲帝王蟹
澳洲帝王蟹,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譽,江湖上都是它的傳說,它個頭大,肉還多,肉質鮮美異常,特別簡單的烹飪手法就可以將它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對於小編來說,完美的帝王蟹,就是貴了點,每斤帝王蟹價格在400到600元之間,一隻帝王蟹的體重在3到4公斤,甚至更重,所以,一隻帝王蟹,最便宜的也要2400百人民幣,聽到了肉疼的聲音,不過一群好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澳洲龍蝦
澳洲龍蝦在世界上也頗有名氣。來到澳洲,可以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去海邊的精美的海鮮餐廳,享用一頓美味絕倫的龍蝦大餐。新鮮和美味絕對是超值的享受。龍蝦的價格比帝王蟹要便宜些,超市每斤大概225人民幣,比較適合大眾了。

袋鼠肉
袋鼠肉是澳大利亞獨有的特色美食,味道和牛肉很接近,但沒有牛肉嫩。在澳洲吃袋鼠肉是合法的,而且澳洲政府還鼓勵吃,實在是因為袋鼠太多了。

牡蠣
牡蠣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蚝啦,澳大利亞的牡蠣又大又干凈,價格便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相信大家都非常會做的啦!生蚝有細膩肌膚、美容養顏、降血壓、滋陰養血等多種功效,喜歡的可以多買點!

澳洲鮑魚
澳洲鮑魚也是非常的有名了。澳洲鮑魚主要有黑唇鮑、綠唇鮑、羅氏鮑等品種,尤其是黑唇鮑、綠唇鮑,在澳洲是非常的常見了。澳洲鮑魚的主要特點就是體積大,肉厚,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的高。

澳洲牛排
澳洲除了海鮮外,牛肉更是聲名遠播!特別是澳洲牛排,在國內買可貴了!做牛排的牛肉,精選牛的上乘部位,烹飪的牛排外焦里嫩,輕輕一口下去,汁水溢出,鮮香可口……高質量的牛肉在澳洲可以說是大街小巷裡都有,價格比較平價,是常見的食物!

鱷魚肉
如果你要去北領地地區,一定要去名迪海灘的特色夜市,在這里能品嘗到澳洲獨特的野味——鱷魚肉。要去就去好地方,悅洋海外推薦大家去愛麗斯泉的「陸上牛排屋」,在澳洲內地風景中來一份鱷魚肉,非常鮮美。

炸魚薯條
澳洲人對炸魚薯條的熱愛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已經將它作為正餐了。炸魚薯條起源於英國,被英國人帶來了澳洲,然後澳洲人民就愛上了這道美食,經過多年的發展,澳洲的炸魚薯條已經成為一大特色,鮮美的魚肉外殼炸的酥酥脆脆,內里又十分軟嫩,配上薯條,無論是擠上檸檬汁,還是配上各種醬料都令人回味。

肉派
肉派就是一種「酥皮餡餅」。肉派對於澳洲的飲食和文化有著深刻的意義,澳洲每年都會舉辦最棒的肉派大獎。它表皮酥脆,餡料多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澳洲人民做不出來的餡料。

萊明頓蛋糕
萊明頓蛋糕被稱為「澳大利亞國家蛋糕」。四四方方小小一塊,色彩搭配很漂亮,有人說它小巧精緻神似寶石,稱呼它為「可以吃的珠寶」。它是昆士蘭的傳統點心,一般在超市和麵包店都可以買到,做飯後甜點非常合適。

無論你是旅遊,還是新移民到澳洲,這些美食真的不能錯過,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澳洲的資訊,關注悅洋海外喔

⑼ 澳大利亞飲食文化

1、本土人熱衷於西式餐飲,因此最常見的是沿街的速食店。

薯條、沙拉和麵包是這些店的基本配置,再在街邊設幾張小桌子,四周擺放幾把簡易的椅子。總能看見沿街一邊吃薯條、沙拉,一邊談笑風生的人們。

2、除了西餐廳,當屬燒烤最受當地居民歡迎。

為了迎合人們的這種喜好,政府在公園及其他一些適宜的公共區域設置了免費燒烤場所,並提供煤氣供人們燒烤聚會。

3、咖啡和酒是必不可少的。

用「把咖啡當茶喝」這句話來形容人們對咖啡的熱愛,絲毫不為過。光是在墨爾本大學校園中,就有不下10家大大小小的咖啡屋。

在墨爾本,星巴克只不過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便捷咖啡館而已。有咖啡的地方就有甜點,可以說在這里品嘗過咖啡和甜點的人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迷戀上咖啡和甜點的味道。

(9)澳大利亞西方的文化愛吃什麼味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的生活習俗: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

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⑽ 澳大利亞的飲食習慣

澳大利亞人的食物應該是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 肉,蛋,禽,海鮮,蔬菜和四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 幾乎全部是自產自銷, 很少依賴進口, 而且品質優良, 其中牛肉, 海鮮, 水果還遠銷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亞傳統的飲食文化以英格蘭,愛爾蘭為主. 50年代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 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多樣化. 義大利,希臘,法國,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餚,食品相繼在澳洲各地落戶生根, 它不僅滿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給那裡的英國後裔帶來了新的口味。

談到飲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食品在澳洲的興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樣亞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國餐. 從19世紀50年代淘金潮開始, 華工就已經把中餐帶進澳大利亞. 當時的許多小城鎮都可以找到中餐館.20世紀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雞丁就已經成為風行一時的異國情調菜餚. 現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個小城鎮里看到中式餐館. 在大城市裡的唐人街,中餐館,酒樓更是鱗次櫛比, 枚不勝舉.據說在各國風味餐館中中餐的數目是最多的。

隨著70年代後期越南難民的湧入, 一種價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傳開來,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特別牛肉粉, 這幾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徵, 然後沒過多久越南風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國菜所取代. 泰國餐館就像當年的法國餐館一樣迅速遍及各個城區, 並風行了10年. 現在最為流行的亞洲餐依次為中餐, 泰餐, 日餐, 韓餐, 越餐和馬來餐。

澳大利亞的一些著名餐館, 20年前是法國菜, 現在卻呈現多元化特色. 許多菜兼收並蓄, 互相借鑒,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後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麼呢? 澆汁義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現在澳洲人發現, 在澳大利亞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各種任何在其他國出產的東西, 所以他們學會了各種烹調技術和在飲食上有了創新意識, 也能夠是豐富的物產物盡其用. 澳洲人終於可以說: 世界已經在我的舌尖上!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西方的文化愛吃什麼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