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面積水稻生產對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區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據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統計,水稻提供的食物能量占總能量的20%,全世界每年水稻生產總量約4億t。2004年是國際稻米年,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發展水稻的良好機遇。本文重點介紹澳大利亞的水稻生產狀況。
中國的金礦開采工人在19世紀60年代把水稻帶到了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的現代水稻產業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發展起來。目前澳大利亞水稻產業包括2500多個農庄,其中大多數位於新南威爾土州西南部,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適合水稻的生長。澳大利亞有超過80%的水稻品種屬於中粒型的粳稻品種,如Amaroo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56.6%;也有相當數量的長粒型水稻品種,如Langi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15.9%;還有少量的短粒型水稻品種,如Koshikari專門用於出口海外市場。每年9~11月播種水稻,約6個月後收獲水稻。即使澳大利亞人在最近10年的消費量增加了1倍,目前每個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年僅消費1lkg的大米。
2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經濟狀況
澳大利亞是一個水稻種植面積較小的國家,2001、2002年水稻種植面積約15萬hm2,水稻總產約為120萬t。由於旱災,2002年比2001年水稻減產了27%。比較而言,中國是世界上生產水稻最大國家,在同一時期中國水稻生產超過1.66億t。
盡管澳大利亞的水稻產業規模較小,但卻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水稻產業之一。自從1988年以來,澳大利亞水稻產量超過7t/hm²,其產量明顯高於同時期世界平均產量,每公頃高出世界平均產量3t多。2003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平均水稻產量達到10t/hm²的國家,同時在過去10多年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對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60%。實際上,與大多數海外水稻生產者們比較而言,澳大利亞的農民生產lkg的水稻所需要的水少於5kg。
水稻是澳大利亞第9大農業出口產品,同時也是第3大谷類作物出口產品。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水稻58.8萬t,獲得利潤2.82億澳元。根據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統計,約有85%的澳大利亞大米出口到70多個地區,包括日本、香港和中東,估計全世界有超過4億人口吃澳大利亞大米。盡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總量少,但澳大利亞大米出口量佔到了全世界大米出口4%的份額。
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由所有種植戶被稱為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組成,受新南威爾士州水稻管理理事會的監督。Sunrice公司促進了水稻產業的發展,是世界上第4大大米公司,並成為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海外上市公司。Sunrice公司由於在澳大利亞水稻出口方面的突出貢獻,最近獲得了由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頒發的「年度先進國家出口商」榮譽。
3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現狀
為了維持高效率的水稻生產,澳大利亞水稻種植戶利用非常現代的工業技術,如約有90%的水稻是由飛機播種(包括飛機將萌芽的水稻種子播種到水田)。飛行員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精確導航並准確地將水稻種子播撒到恰當的位置,種子在泥土中2~3天就會長根長葉,10天之後秧苗就會露出水面。用這種方法,每公頃水田需要水稻種子120kg,每平方米大約有300棵秧苗。此外,還有其它的播種方法,如用拖拉機直接播種。播種後施用化學農葯,以減少由於雜草和害蟲帶來的損失。水稻成熟後,用大型水稻收割機收獲,然後將水稻乾燥後儲存在巨大的倉庫中,以備進一步加工和包裝。
澳大利亞的種植戶根據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田間設計和灌溉系統的設計,比如激光技術和電腦輔助設計系統,這些設計能夠讓農產完全控制和指導田間水的用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稻種植戶利用從信息系統獲得關於管理水稻的詳細信息,如Ricecheck;他們還利用電腦軟體程序,如利用Manage來幫助他們種植水稻和鑒定潛在的問題。事實上,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參考澳大利亞的Ricecheck體系,以提高他們本國的水稻產量,如菲律賓、智利等國家。
4 澳大利亞水稻發展趨勢
澳大利亞積極研究水稻儀器設備,提高水稻生產效益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澳大利亞水稻的儲備能力和出口能力,同時確保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持續發展。主要研究項目有發展早熟水稻品種,這樣可以在相同的產量下節約用水;發展高抗害蟲和雜草的水稻品種,以減少化學農葯的施用量。澳大利亞水稻產業每年投入1800萬澳元用於研究水稻生產更加有效的新方法。
Ⅱ 世界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各佔多少
主要農作物在世界和我國的分布
1. 谷類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穀物生產國主要分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年產量大於一億噸的有: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農業生產區,澳大利亞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美國已形成專門化商品化的農業生產體系,玉米區、小麥區、乳畜帶主要農業帶主要分布於中央大平原。俄羅斯的小麥和玉米主產區集中在其後相對溫和的東歐平原以及緯度相對較低的南部頓河流域。西伯利亞各大河的上遊河谷兩岸。
小麥 按播種季節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多分布在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溫帶的東北平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國以冬小麥為主,主要分布在暖溫帶的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江以南地區也有分布。
玉米 分布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其他還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國的玉米集中分布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水稻 世界上的水稻生產,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全球水稻種植面積1.5億公頃,總產量6億噸。亞洲的水稻生產和消費佔全球的90%。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年種植面積約2860萬公頃,佔全球水稻種植面積的1/5,年產稻米1 .85億噸。印度是也是水稻生產大國,總產量93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2. 豆類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 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國、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中國大豆主產區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溫作物,夏季宜有高溫,適於我國北方溫帶地區栽培。由於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適於和其他作物輪作或套種間作。地區分布而言,大豆幾乎遍及全國,而以東北松遼平原和華北黃淮平原最為集中。在松遼平原大豆多半與春小麥進行輪作,也有和玉米間作、混作的。這里的氣候和土質條件適宜大豆栽培,種植的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商品率高,是我國最大的商品大豆生產基地。黃淮平原播種面積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鐵路以南,京廣鐵路以東的平原地區,一般與冬小麥輪作換茬,所產主要作為本區人民的口糧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 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蘇、皖兩省北部等地區較多,山東半島、魯中南丘陵、冀東灤河下游、豫東黃泛區以及蘇皖兩省淮北地區是目前我國北方花生的重點產區。
油菜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的主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其菜籽總產佔世界菜籽總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遷」趨向,如黃淮海平原、遼、黑及華南地區。
向日葵 向日葵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產區北緯35°至55°之間。平均緯度差1°,氣溫相差1.5℃。近30年來總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長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產國是俄羅斯、阿根廷、法國,中國等。
我國向日葵主產區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如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等省、自治區。向日葵的生產潛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擴種。
3. 糖料作物
甘蔗 甘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巴西熱帶地區的光照使得這里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現在,巴西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其他主要種植區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島的古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等地。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長期短,耐鹽鹼乾旱,喜溫涼,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其中俄羅斯、法國、美國、波蘭、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區,如貴州省的畢節、威寧,四川省的阿壩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雲南省的曲靖等地,雖緯度較低,但由於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大,也可以種植春播甜菜。黃淮流域夏播甜菜區是近年發展起來的。
4. 飲料作物
茶 茶是茶屬植物中的常綠植物,它起源於中國西南部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茶樹有灌木和喬木兩大品系。灌木樹高1~3米,葉長約5厘米,特性耐寒,生長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後來傳入日本、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喬木樹高10~30米,葉長約15~36厘米,在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茂盛,它主要分布於中國的西南、華南以及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國的部分茶區。世界主要產茶國主要有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肯亞馬拉維等。
茶樹最適合於生長在潮熱的條件下,最適合生長的氣候條件為10℃~30℃的溫度范圍,年降雨為203~229厘米,海拔高度300~2130米。海拔與濕度結合能促進必要的緩慢生長,茶樹種植的海拔越高,味道越醇,品質越高。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茶葉都來自於海拔1200米的灌木種植地——如海拔很高的斯里蘭卡、中國的武夷山、印度最好的茶葉生產地大吉嶺(Darjeelings)等。
咖啡 咖啡樹理想的生長環境是溫度在36℃到42℃,適當的海拔高度和年雨量在1000mm到3000mm之間,最好的土壤是分解的火山土,腐植土和透氣滲透性土壤的混合。
巴西各種等級及種類的咖啡佔全球三分之一消費量,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生產國,除了上等咖啡外,一般咖啡是以量取勝。哥倫比亞是全球最大的洗凈淡味阿拉巴斯塔咖啡生產國,近年來平均產量為1100-1200萬袋,同越南角逐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的寶座。哥倫比亞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味道香醇,最受歡迎的有曼特寧。越南生產的Robusta咖啡,主要是雀巢咖啡和寶潔用來製造即溶咖啡的咖啡豆。安哥拉是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外銷國,僅生產少量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綜合豆中的上品。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味道溫和,濃郁,強烈芬芳。依索比亞是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的始祖,酸度很高,帶有葡萄酒口味,溫和,味道強勁,香氣宜人。牙買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島最好的咖啡,其中藍山咖啡在品質,特色,香味,甘潤方面,都是完美無缺。葉門生產摩卡咖啡(卡布奇諾+巧克力),從人們開始飲用咖啡以來,摩卡一直就是公認的好咖啡,有與眾不同的酸性,咖啡本身也十分香濃。委內瑞拉咖啡品質優秀,是世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溫和婉約細致,酸中帶有吸引人的香氣。
可可 可可原產於南美洲,19世紀後期被移植到非洲幾內亞灣一帶。可可喜高溫多雨,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有干濕季和微風氣候更佳。可可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等溫線20℃以內地區。可可全部生產在發展中國家,消費卻以發達國家為主。非洲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70%和產量的 1/2以上,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產區。其中象牙海岸居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國(佔世界的30%)和出口國(佔1/3)。迦納被譽為「可可王國」,年產50多萬噸,幾乎全部用於出口,居世界出口量的第二位(佔16%)。奈及利亞、喀麥隆等國也較重要。拉丁美洲次之,約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1/4和產量的 1/3。巴西年產可可20多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第二位(佔5%)和出口量的第5位。近些年亞洲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產量增加較快,現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成為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可可多輸往西歐和美國。
5. 植物性纖維作物、麻類作物
棉花 由於灌溉技術的進步和對棉花質量要求的提高,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集中。美國、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此外埃及和烏茲別克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產國。
埃及 位於非洲北部,氣候乾燥炎熱,其96%的國土面積為沙漠地,可耕地主要集中於尼羅河流域。農田面積雖少,但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良,自然環境利於棉花生長。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埃及也是長絨棉生產、出口大國。埃及棉田集中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及三角洲地區,其中以開羅附近和三角洲地區棉田面積最大,所生產的棉花佔全國的60%,且全為長絨和超長絨棉,埃及長絨棉佔全世界長絨棉產量的一半。開羅以南的整個尼羅河谷地為上埃及,也有棉花種植,除長絨棉外還有中絨棉。
中國 我國棉花生產集中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我國各棉區中,新疆光熱條件是最適宜種植棉花的,這使其出產的棉花擁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品質優勢。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八成以上運往沿海紡織工業發達的地區銷售,支撐著中國工業用棉的三分天下。
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佔到世界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知名度。由於新疆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全國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產成本不僅遠遠低於其他國內棉區,也低於美國的棉花生產成本,這大大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其龐大的產量也為中國棉花在國際市場上爭取了一定的話語權。
產量持續增長的新疆棉花,2007年在種植面積、總產量、平均畝產等7項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國首位。天山南北龐大的棉花產量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棉國,今年新疆棉花產量預計將超過240萬噸,超過美國棉花總產量的一半。而這一「白色經濟」也憑借不斷增強的硬實力,改寫著中國棉花生產版圖。
烏茲別克是目前世界上第五大棉花生產國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國,2006-07年度種植面積139萬公頃,籽棉產量360萬噸(皮棉117萬噸)。有「白金之國」之稱。
蕉麻、劍麻、亞麻和黃麻
蕉麻是熱帶纖維作物。原產菲律賓。厄瓜多和瓜地馬拉等國有少量種植。中國台灣、廣東曾引種。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於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毫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從葉鞘中取纖維,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劍麻劍麻又稱西色爾麻,具有喜溫、耐旱的特點,適於熱帶、亞熱帶廣大地區栽培。劍麻原產中美洲,現世界上劍麻的主要產國有巴西、坦尚尼亞等,我國劍麻主要分布在生長於雷州半島及廣西部分地區。
劍麻纖維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別強,因此適宜於製造艦艇和漁船的繩索、纜繩、繩網等,但近年來由於合成纖維的發展,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在劍麻製品正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如可製成優質牆紙、劍麻布、拋光輪、劍麻地毯、工藝品等。
亞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6年從日本引入的。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黃麻又名絡麻、綠麻。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黃洋麻的傳統產品是麻袋、麻布、麻紗線,麻袋是最主要的產品。我國有著豐富的黃洋麻資源,是繼印度和孟加拉國之後世界黃洋麻及其製品的第三大生產國。黃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再產業用領域中大有作為,作為傳統產品的延伸,黃麻織物還可以用於製作樹干包紮、防寒凍和蟲害的包樹布,用於治沙保土、護坡護堤的網狀土工布,用於道路建設、無土草皮的氈狀席墊等土工產品。除此之外,黃麻還開始向家用和服用領域發展,目前已有企業開發出高支機織地毯高強度黃麻紗線,工藝黃麻細布及復合布等,在印度等國家,黃麻已用於生產膠高檔的產品如黃麻地毯、各式服裝、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墊、檯布、絨毯、包裝箱以及某些工藝品等。
6. 葯用作物、天然橡膠樹的分布
葯用作物——金雞納樹
金雞納霜,又叫「奎寧」。 金雞納樹,常綠喬木灌葉,闊葉,干高二三丈,冬季落葉代謝,新葉旋亦萌發,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目前,印度尼西亞的金雞納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膠樹
天然橡膠樹屬熱帶雨林喬木,種植地域基本分布於南北緯15℃以內,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約佔世界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的90%。生產國主要有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尤以前三國為主,產量佔世界產量的60%以上,且將所產天然橡膠的絕大部分用於出口,其中,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占產量比高達90%以上。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天然橡膠供給。我國天然橡膠產區有海南、雲南、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雲南兩省。一般情況下,海南割膠季節從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雲南從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幾年,我國干膠年產量在40~60萬噸之間,處於世界前五位。
Ⅲ 全球熱帶雨林平原為什麼都不產糧食的原因
要了解氣溫及降水量對土壤生產力的影響,就先以熱帶雨林土壤說起,在高溫多雨的影響下,過量
的雨水帶來強烈的淋溶作用,會溶解並帶走差不多所有可溶解的礦物,如鉀、鈉、鎂、鈣等的
鹽基,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養分而變得貧瘠.另一方面,那些不易溶解的礦物,相對地集中
起來。最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重金屬的鐵氧化物,鋁氧化物,使土壤顏色偏紅,因而名稱叫做磚
紅壤,形成不透水的硬碟,並且土質具有很強的毒性,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我們初中化學學過溶
解度的知識,在同樣100g水溶液里,隨著溫度的升高,能溶解更多的溶質,從下面的硝酸鉀溶解度
表可看出水溫10度時可溶20.9克硝酸鉀,30度時可溶45.8克,70度可溶138克.所以同樣的降雨量
熱帶地區土壤的硝酸鉀流失速度比溫帶快一倍以上,加上熱帶雨林降水量高於溫帶幾倍,熱帶地
區土壤的硝酸鉀流失於近10倍速度流失,一些土壤形成古老的地方,經過上百萬年長年流失,土壤
養份都流失,剩下的都是難溶解的鋁化物,鐵化物,土地變成重金屬重酸性的磚紅壤,在熱帶雨林地
區只有在活火山地區,近期形成的火山灰土或者由近期中上游水土沖積成的新三角州平原,才有
極肥的土質,這些肥沃的火山土及沖積土,如果再經過幾十至百萬年的淋浴,最後也會變成極其貧
瘠磚紅壤.
硝酸鉀的溶解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美國分類法把熱帶雨林的土壤稱為氧化土(oxisol)。
土壤之上為枯枝落葉層,但完全分解而形成的黑色腐殖質卻不多,這層非常簿.
其下為土壤的表層,即A層(以淋溶作用為主),不但可溶礦物盡失,就是泥土顆粒也
被分解或沖走,只殘留下鐵或鋁的氧化物。
再下為B層(原以淀積作用為主的部分),在大量雨水下滲影響下,亦受到淋溶作用的
影響,因而使A層和B層的性質接近,分界線並不明顯。一般B層會有較多的鐵氧化物,顏色
較深或較紅,以至有鐵質的硬碟出現。
相對來說,B層的底部和C層(母質層)的顏色較深,因部分土壤顆粒及鹽基會在此處
積聚。但更多的礦物,但被下滲水帶進地下水流失.
由於土質貧瘠,透氣性極差,所以熱帶雨林的植物根部都很淺,並盡量接近枯枝落葉層,又由於
根部很少越過地下1米,為了不被風暴吹摧倒,雨淋樹木發現出巨大板狀根來支撐.溫帶地區是全
球最好的土質帶,透氣性好且肥沃,所以溫帶樹林的根部一部達地下3米.
尼爪哇島這是全球熱帶雨林地區的糧倉,如果今後幾萬年再沒活火山爆發產生大量的火山
灰,現在肥沃的火山土經過長期淋溶,最終也會從火山土---》棕壤---》紅壤--》磚紅壤演
化,變成極其貧乏不適合糧食生產的土壤.
2017/4/12 熱帶雨林平原不產糧食的原因(越近赤道水稻畝產越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830/16/5402768_233222907.shtml 2/3
北方地區雖然只能種一季農作物,但是在夏天,北方地區日照時間長,晚上沒有太陽的時
間很短。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長,可以生產更多的養分。晚上,植物不進行光合作
用,但也要呼吸等生命活動來消耗養分。北方夏天的夜間時間短使得植物的消耗減少。晚上氣
溫低也使植物的生命活動消耗的少。更多的養分積聚起來,使得農業的產量相當高。世界的黑
土地帶都以糧倉著稱.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全國水稻平均畝產420公斤.廣東水稻畝產380公斤,黑龍江平均畝產為430公斤,寧夏平均畝產為
556.6公斤,日夜溫差大有利提高穀物單產,按理說全國畝產以黑龍江最高才對,但由於黑龍江生
長期有效積溫不夠,畝產只比全國平均高一點點,寧夏就同時滿足日夜溫差大生長期有效積溫足
土壤肥沃三大條件,全區平均畝達556.6,畝產為廣東的1.46倍。
2008年雲南元陽哈民族縣梯田水稻面積種植17.84萬畝,水稻平均畝產451.4公斤,畝產也比廣東
380公斤高的多,可見土壤對糧食產量的重要性.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世界糧食主產區集中在較冷的溫帶,原因有3個,1。溫帶土質肥沃(高溫多雨熱帶的土質是
極其貧乏的),2。氣候好(中國北方夏天日長夜短,日夜溫差大,有利大幅提高糧食畝
產),3。冬天極期冷(冬死農地的害蟲)。
在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只有火山土及河流下游沖積三角州的土質好肥沃,適合種糧
食,象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這些極其貧乏的磚紅壤是不適合農業生產的,更產不了糧食,中
國南方的平原絕大部份都是沖積土,極其肥沃(這幾千年人類在河流的中上游開荒耕地,造成水
土突然大量流失,黃河三角州,珠江三角州,長江三角州,江漢平原等都是近幾千年沖積而成的,其
中黃河三角州5500平方公裡面積是1855年黃河從江蘇入海改道至山東入海沖積而成的,但用
150年),但粵西雷州半島及海南島的台地土質就不成,屬熱帶土質,土質差,所以雷州-海南
的台地面比珠三角平原大的多,但不產糧食.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面積56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平原形成於7000萬年亞前,任何肥沃的土質經過10萬年以上長期
高溫多雨的淋溶,都會變為極其貧乏的磚紅壤,更何況亞馬遜平原已經過7000萬年的淋溶,
長期在高溫多雨的淋溶下,土質早就變成灰化磚紅壤。是全地球最差的土質,所以這個世界最
大的平原人口非常少.
目前世界的跨國大糧商把目光轉向熱帶高原(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高原年降水量少且氣
溫較低(海拔每增高1000米,溫氣就降6度),所以熱帶高原的土質比熱帶平原的土質好很
多,更適合農業的發展。巴西高原就被跨國大糧商種大面積種上大豆,熱帶高原的土質比熱帶
平原的土質好,但土質還是屬熱帶土質,每畝土地需要在其表層施幾噸石灰來沖淡其酸性,方
可種植。
印度糧食主產區其實是在半乾燥氣候的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哈里亞納9.4萬平方
平里,小麥水稻產量4500萬噸以上,小麥總產佔全印1/3,水稻總產佔全印1/5.稻米商品糧收購總
2017/4/12 熱帶雨林平原不產糧食的原因(越近赤道水稻畝產越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830/16/5402768_233222907.shtml 3/3
量佔全國53%、小麥商品糧收購量佔全印的84%,提供全印城市人口絕大部份的商品口糧.以3%
的面積,生產全印25%的糧食.
印度最大糧食產地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簡介
旁遮普邦面積:5.03萬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462.8毫米,屬半乾燥季風氣候類型,雖為印度最
乾旱地區之一,但有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河水灌溉,旁遮普邦年產小麥1550萬噸,水稻1580萬噸.
哈里亞納邦面積:4.4萬多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400-500毫米,半乾燥季風氣候類型,為印度最干
旱地區之一,年產小麥1100萬噸,水稻350萬噸.
這幾十年來,印度農業綠色革命只在半乾燥氣候的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及北方邦西部取的成
功,其它降水量多的邦都沒什麼效果(包括北方邦東部),施化肥對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農
葯業的增產相當明顯,其它邦效果不好。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澳大利亞、埃及是水稻單產量最高的國家,其後依次為韓國、美國、日本、中國。其中澳大利
亞、埃及單產量在第一個層次,每公頃在9t以上,其他4國在第二個層次,每公頃6~7t。印度
由於單產量不到3t/hm2,泰國也由於單產量只有2.3t/hm2。澳大利亞,埃及雖然乾旱小
雨,但水田有水灌溉,且日照長,穀物都喜歡多陽光的,所以產量高 .
埃及出現人類最早的農業文明,可能與其日照長,晝夜溫差大,有充足的尼羅河河水灌
溉及肥沃的沖積土有關,古埃及人以較少的投入就能獲得畝產幾百斤的糧食,同樣的投入在當
時世界其它地方只產幾十斤至100斤糧食,尼羅河,兩河流域是世界農業最早出現的地區,共同點
晝夜溫差大,乾旱小雨(土質各種鹽基沒被長期淋溶沖走),加上有充足的河水灌溉.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對水稻小麥這些幾個月生長期的穀物植物來說,在有肥沃土壤的北方夏季,剛種下的水稻十來
天就把整塊地變為密麻麻的綠色一片,盡情光合作用,而在熱帶的土壤,種下的水稻生長慢,
要長時間才能把整塊地變為密麻麻的綠色。在莫斯科春天氣溫上升到10度,小草就瘋狂地生長,
三天時間就可以長的密密麻麻,在熱帶地區小草不可能有這么茂盛地生長的.
郵件免費訂閱《地理E周刊》
中國水稻種植第一大縣將變為與內蒙接壤的吉林西北部鎮賚縣,引嫩入白的水利工程完功後,將
改造荒地,鹽鹼110萬為高產稻田,到時全縣水稻種植面積將達170萬畝, 經過3-5年的土地熟化
期,預計到2020年前,鎮賚縣水稻產量將達到27億斤以上,目前鎮賚縣80萬畝水稻平均畝產
600公斤,2011年水稻產量11.4億斤,水稻畝產接近我們廣東的2倍,鎮賚縣地處吉林西部的鹽
鹼地,年降水只有400MM,可見土壤比南方好多少倍,鹽鹼地只要有水就可以改造了高產良
田,且南方的磚紅壤沒法改造的,這就是世界穀物主要區都集中在溫帶的原因.
Ⅳ 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產國
我國水稻播種面積佔世界第二,產量佔世界第一
世界水稻的主產區集中在亞洲。亞洲水稻播種面積佔世界的近90%,水稻產量佔全球水稻產量的91%。在亞洲,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泰國5國水稻播種面積均在1000萬hm2以上,也是全球水稻播種面積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水稻總產量最高的國家,
水稻產量佔全球總量的31%,
印度是全球播種面積最多的國家,水稻播種面積佔全球總播種面積的29.5%左右。
從全球水稻單產情況來看,澳大利亞是水稻單產量最高的國家,其後依次為埃及、韓國、美國、日本、中國。其中澳大利亞、埃及單產量在第一個層次,每公頃在9t以上,其他4國在第二個層次,每公頃6~7t。印度由於單產量不到3t/hm2,盡管面積很大,產量也只有1.3億t左右,泰國也由於單產量只有2.3t/hm2,總產量在2500萬t左右,但由於泰國米質的優良,其稻米的國際貿易量在世界貿易中佔有很大的份額,常年比例在30%以上。
Ⅳ 世界三大糧食產量及分布
1、小麥、稻穀、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其產量如下:
【1】小麥 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1990年小麥播種面積為2315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產量5951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1%.
【2】水稻 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種面積1458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以上,年產量5185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27%.
【3】玉米 人們的食糧又是飼料作物,被視為「雜糧」或「粗糧」.1990年播種面積12910萬公頃,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8.5%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
2、世界小麥生產的分布
世界小麥集中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溫帶地區.
北半球主要有4個產區:西歐平原—中歐平原、東歐平原南部—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印度河與恆河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四個小麥帶佔世界小麥產量的90%以上.主要商品小麥區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法國,小麥出口佔世界小麥出口總量的80%以上.
南半球主要分布區:南非、澳大利亞南部、南美的潘帕斯草原等地.
3、世界玉米生產的分布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一種喜溫作物.玉米分布較為普遍,大多集中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節較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亞洲和歐洲,佔世界玉米總產量的4/5以上;其中以北美洲產量為最多,佔世界的46.75%,居世界首位.次為亞洲(佔1/5)、歐洲(佔1/7).世界玉米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帶:①美國中部的玉米帶,生產世界2/5以上的玉米.②中國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關中平原、四川盆地等.③歐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國,經義大利、南斯拉夫,至羅馬尼亞.1991年產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1.89億噸),次為中國(0.99億噸).
4、世界水稻生產的分布
水稻生長的最北限是中國的黑龍江省呼瑪.但主要的生長區域是中國南方、台灣、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2]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長.
Ⅵ 2019年世界各國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6.8億噸左右,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3.136億噸。另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俄羅斯1.4億噸左右。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糧食產5.5億噸,其中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美國、印度的糧食產量位居前三。廣義上的糧食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還可以包括豆類、薯類、油菜籽等。
如果加上大豆,那巴西的糧食(廣義糧食)的產量則在2億噸以上,並且巴西還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的糧食產量也在1億噸以上,約為1.09億噸,全球第六名,也是東南亞各國中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
Ⅶ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水稻的種植
澳大利亞是有種水稻的。雖然種植面積較少,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其實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澳大利亞大概有2,000 多個家庭擁有水稻農場,家庭水稻農場的平均面積大約為400公頃。 大部分集中在南緯34-36度之間,年降雨量350-480毫米的新南威爾士州西南部的馬里畢基河,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的墨累河谷一帶。
由於此地區夏季非常乾燥,水稻完全依賴河水灌溉。如果某一年降雨少、水配額低,水稻種植就會受到極大影響。一般來講,一公斤稻穀約需500-800公升水,灌溉水的多少與有無,成為限制水稻種植的關鍵因素。據統計,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共消耗總灌溉水量的11%,水的花費佔到了生產稻米總可變支出的20-30%。
水稻是澳大利亞唯一必須經過有關許可方能種植的農作物。土壤質量和水供應條件必須符合當地機構的標准。
由於澳大利亞水的極度匱乏,澳大利亞水稻科研機構勵志利用世界上最有效的水稻種植管理技術,研究最節水,單位產量最高的品種。目前澳大利亞的水稻種植在節水灌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田間到飯桌,澳大利亞種植的水稻只相當於世界平均用水的一半。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每公頃水稻用水還在不斷減少。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澳大利亞的水稻均為單季稻,生長期約為165天。澳水稻種植的勞動生產率較高,豐收時期每人可收割70公頃的稻田,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15萬公頃(相當於225萬畝),年產100-150萬噸,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9噸(每畝約產600公斤),最高記錄為14噸/公頃的單產。
澳稻米種植採用多種播種技術。80%的稻米利用飛播技術播種,10%為干播,8%為草播,剩下的2%為條播。播種率為每公頃120-180公斤。
澳洲大米中80%的是中粒日本粳稻。剩下的小部分是長粒秈型品種,包括香米。
值得指出的是,在昆士蘭海岸高降雨區,及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沿海高降雨區,已經開始了旱地水稻的小規模商業化生產。雖然單產不如灌溉水稻,但生產成本遠低於灌溉水稻,種植區域也不再局限於灌溉區。
我們大洋洲際代理出售的一個位於新南威爾士北部巴里納地區1800畝農場就種植了旱稻,甘蔗等。有興趣可以過來看看。
Ⅷ 世界上哪些國家種植水稻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廣泛,世界各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種植。世界水稻面積和總產的約90%集中在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水稻面積分別佔6.0%、4.3%和0.4%,大洋洲面積較小,主要在澳大利亞。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其水稻種植面積分別佔全球水稻面積的28.1%和18.5%。水稻總產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分別佔全球水稻總產的28.5%和21.7%。全球水稻單產較高的國家分別是埃及、澳大利亞、土耳其和美國。全球十個主要水稻生產國分別為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巴西和日本。在十個主要產稻國中單產較高的國家是日本和中國。
世界水稻分布圖
Ⅸ 初一地理澳大利亞種植業知識點總結
(1)小麥。 小麥是澳大利亞種植面積最大的穀物,以質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稱。 1994年播種面積為952.3萬公頃,總產量1690萬噸,單產1770公斤/公頃。大陸各州都有大面積種植,有綿延4000公里的小麥種植帶,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州為主產區。 澳小麥生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單產低。據世界小麥理事會統計,1994年,世界小麥平均單產為2770公斤/公頃,歐共體為5350公斤/公頃,美國為2580公斤/公頃,澳大利亞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4%;二是單產年際間波動大,如: 1993年僅為770公斤/公 頃,而在此前後分別為1380公斤/公頃和1770公斤/公頃。單產的年際間波動主要受氣候影響。自80年代中期以來播種面積有較大幅度的減少,主要反映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小麥產量在1984年達到高峰,為2202萬噸,播種面積為1291萬公頃。
(2)水稻。 水稻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西部的平原地區和昆士蘭州, 78%為短粒米。1994年,全國共種植13.2萬公頃水稻,全部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總產量108.2萬噸,單產5200 公斤/公頃。
( 3)大麥和其他穀物 , 大麥是澳大利亞僅次於小麥的重要穀物,主要分布在小麥帶及不宜種小麥的其他地區,其中南澳州為最大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40%左右。 1987年大麥面積為248.8萬公頃,總產量為353萬噸;玉米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高原地帶,新南威爾士州西部和昆士蘭州。燕麥主要用作青飼料,即使是不用燕麥,冬季也放牧牛羊1--2次。1987年, 玉米為7.8萬公頃,總產24.8萬噸;高粱分別為88.3萬公頃, 1745萬噸;燕麥分別為125.5萬公頃,158.7萬噸。
(4)甘蔗 。 甘蔗是澳大利亞除小麥和大麥外的.第三大重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昆士蘭東南部沿海的炎熱多雨地區。從40年代初期以來,甘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從11萬公頃和700多萬噸增加到1987年的30萬頃和2490萬噸。
(5)棉花。 主產區是新南威爾士州內地河流一帶和昆士蘭州。 60年代以前,澳棉花生產不足,尚需部分進口。 1963年實施原棉補貼法後,棉花生產發展極為迅速。 1991年棉花總產量為38.1 噸,單產1188公斤/公頃,居世界第2位。
(6)其他作物。 澳大利亞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向日葵。大豆,亞麻、油菜、花生和紅花。澳是世界第六大紅花子生產國。1990年油料產量為773萬噸,澳大利亞盛產多種熱帶和溫帶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蘋果、香蕉、梨、桃和菠蘿,年產量為230多萬噸。1990年,全國約有果樹2300萬株和大約5.8萬公頃葡萄園。 蔬菜主產區是大城市周圍土壤肥沃的地區,種植面積約有12.3萬公頃,年產量220多萬噸。
總結: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畜牧業最發達國家之一,主要是養羊業和養牛業,主要產品是羊毛、牛羊肉、奶製品以及豬、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