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有老虎和狼嗎
澳大利亞沒有老虎
但是澳大利亞有狼,不過世已經絕種的袋狼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 wolf )從它的頭和牙來看,它顯然是一隻狼,但是它的身體又像老虎一樣渾身布滿條紋,而且和老虎的習性相同,不結群,因此又名塔斯馬尼亞虎。
B. 袋狼的介紹
袋狼體型苗條,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經常潛伏樹上,然後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顱骨咬碎。袋狼的背上布滿條紋,並且習性似虎,通常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從動物分類上來看,雖然袋狼(它的育兒袋不那麼明顯)更接近袋鼠和袋熊,但因它的外形實在太像狗和狼了,所以將其列入袋鼬科,或將其單列為袋狼科。科學家們以為,塔斯馬尼亞狼其實與其他任何種犬沒有關聯,之所以將它歸入犬類,在於它的進化環境和進化形式與澳大利亞狗大體相同。
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奇妙動物。從它的頭和牙來看,它是一隻狼。然而,它的身體又像老虎一樣有著條紋。它可以用四條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它和袋鼠一樣同是有袋類動物。這種動物有著其它種類動物的特徵,又有著特別的地方,它被人們叫做塔斯馬尼亞狼、斑馬狼、還有塔斯馬尼亞虎等等。
它可以像鬣狗一樣用四條腿奔跑,也能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前進,和袋鼠一樣,都是有袋動物。它有著其它動物共同的的特徵,卻也有著其特別的地方,它被人們叫做塔斯馬尼亞虎、斑馬狼、還有袋狼等等。
在四足肉食動物中,袋狼的嘴巴據說可以張開180度,這樣,撕咬的范圍就更大。同時,袋狼這種古老的食肉獸有著較多的原始特徵,和更晚些的貓科、犬科獸類相比,體色棕褐,背、腰、臀部有15-16條黑褐色橫紋,它的骨骼比較纖細,肌肉爆發力不大,而能夠大張的口腔骨骼構造,則顯示其咬合力較弱。肩部以下大約高23英寸(58厘米);體長約50英寸(127厘米),這個長度包括一條19到24英寸(48到61厘米)的尾巴;體重65英鎊(29千克)。前足5趾,後足4趾。腹部有向後開口的育兒袋,袋內有2對乳頭。尾巴細而長。袋狼呈灰色或者黃褐色。它白天在洞穴里或者空心的原木中睡覺,晚上很活躍,會成群行動捕食袋鼠、沙袋鼠和綿羊。
曾經親眼見到過袋狼的人們聲稱,它的下頜能張開190度。 現代的袋狼第一次出現距離現今約400萬年。袋狼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新幾內亞,5000年前,澳洲野犬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與食性相同的袋狼發生爭斗,袋狼隨後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草原漸漸消失,僅在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還有生存。澳大利亞的土著首次接觸袋狼,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1000年。但自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袋狼因為被懷疑襲擊羊群,所以被牧民所痛恨,然而多數事件的元兇其實是澳洲野犬。移民們把袋狼視為敵人,認為其為「殺羊魔」,並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加上其他因素:可能是疾病;狗的引入和人類侵佔其棲息地,使其近乎絕跡。當政府欲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1933年有人捕獲一隻袋狼,命名為班哲明,飼養在赫芭特動物園,1936年因管理員疏忽曝曬而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1936年後不斷傳出有酷似袋狼的動物在新幾內亞襲擊家畜的消息,也有許多目擊者聲稱他們看到袋狼,但卻沒有鐵證可以證明袋狼確實仍存於世。1967年有人在山洞中發現腐爛的動物屍體,經專家證實確為袋狼屍體,但對其是否為新鮮屍體或是多年前留下的干屍科學家看法分歧。袋狼是否已經滅絕,不得而知。但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袋狼已經滅絕。
1999年澳洲博物館館長麥克‧阿契在雪梨博物館發現一個自1866年被保存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標本,麥克‧阿契便著手研究從中抽取DNA使袋狼復活的可能性,2000年5月13日又在其他博物館發現六個類似的標本,使得相關的基因庫更為完整。麥克‧阿契表示,袋狼將在50年內透過復制科技重現於世。
研究表明通過澳大利亞博物館保存的袋狼標本中提取DNA可以使袋狼重新復活,可最終沒有成功。事實證明:人類想要毀滅一種生物很容易,可是想要復活一種生物卻很難。
袋狼長著類似狼的腦袋和像狗的身子,是現代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又被稱作塔斯馬尼亞袋狼。它背部長著像老虎一樣的黑色條紋,還有能張開很大的利爪。
這種只在塔斯馬尼亞才有的珍稀動物在100年前曾經繁榮一時,但由於會襲擊羊,它遭到了被歐洲移民獵殺的滅頂之災。(但後經科學家剖析其骨骼發現,袋狼的身體各部分骨骼都十分脆弱,根本不可能啃食山羊,甚至連接近山羊都很容易被其頂傷。)
種群分布:種群曾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及附近島嶼上,由於長期封閉,只有袋類生存,沒有生存競爭的威脅,使善於乘黑夜捕捉袋鼠的袋狼得以悠然生存。歐洲移民定居澳大利亞後,隨著人類活動的干預,野生種群已經滅絕。
滅絕時間:1936年9月7日
滅絕原因:人類獵殺,棲息地縮小。
現如今,又有發現塔斯馬尼亞袋狼的傳說,甚至有人拍攝到了照片,但是還沒有捕獲到活的標本,因此無法證實。澳大利亞一份動物學刊物上曾經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人大衛聲稱,在西澳大利亞尤克拉以西110公里的一個石灰岩洞中,發現了一頭腐敗的動物屍體,屍體身上的大部分軟組織已經腐爛,或被昆蟲嚙食,露出根根白骨,但背脊殘留毛皮上的深褐色虎皮斑紋卻清晰可見,殘存的舌頭和左側眼珠也具有塔斯馬尼亞袋狼的特徵。這具動物屍體運到西澳大利亞自然歷史博物館後,經專家鑒定,確實屬於塔斯馬尼亞袋狼,但對屍體死去時的時間,人們還有分歧,有的認為,屍體雖已腐爛,但相對來說還是新鮮的,這說明袋狼消失多年後又重新出現了。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這屍體是幾千年前的塔斯馬尼亞袋狼干屍。塔斯馬尼亞袋狼的生死之謎,今天依然沒有解開。 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草原。夜間外出捕食,白天棲身於石礫中。多單獨或以家族形式捕食袋鼠類、小型獸類和鳥類。因其口裂很大,捕食動物時常將獵物的頭骨咬碎。
曾經的生活地點:塔斯馬尼亞島,澳大利亞,新幾內亞。
夏季交配,每胎產3-4仔。幼仔在母獸育兒袋裡哺育3個月後可獨自活動,但仍呆在母獸身邊約10個月之久。
袋狼生活在樹林較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然而,移居者來到它們生活的土地上,它們就會躲到深深的森林中去。肚子有著像袋鼠那樣乘放小袋鼠的袋子。後背上有花紋。顎的骨像蛇一樣分為兩段張開,它們會喀哧一下咬碎獵狗的頭。夜晚,它們單獨行動,經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會飛的鳥類為獵取出目標。它跑的速度並不快,但是會緊追不舍,直到獵物疲憊不堪為止。它們往往是一口咬住獵物的頭使獵物結束生命。 自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移民來到,袋狼的生存繼而出現了危機。
澳洲大陸上的袋狼幾千年前就已經絕種,而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狼一直存活到上世紀30年代,最終,由於人類的過度捕獵,以及疾病、人類及其所養的狗侵佔其領域等原因, 最後一隻袋狼,是於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
人們在澳大利亞的岩石上發現了古代居民於10000年前繪成的壁畫,從中我們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經生存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有一個袋狼保護區。這樣做是否表明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呢?總而言之,這么珍貴的動物——袋狼滅絕了。
盡管與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了10000年以上。但是,隨著新世界被人類發現,在一瞬間,袋狼終於在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1967年,在動物學界確信袋狼已經滅絕30年之後,澳大利亞一份動物學雜志上刊出一篇目擊者報告,報告者大衛聲稱,在西澳大利亞尤克拉以西110公里的一個石灰岩山洞裡,發現一頭腐敗的動物屍體,屍體身上大部分軟組織已經腐爛,或被昆蟲嚙食,露出根根白骨,但背部殘留皮毛上深褐色虎皮斑紋卻清晰可見,殘存的舌頭和左側眼珠也具有袋狼的特徵。這篇報告引起動物學家們的注意,因為人們雖然曾經幾次在塔斯馬尼亞島上大肆尋找袋狼,卻未曾想到在更為廣闊的澳大利亞大陸上尋找。難道澳大利亞大陸上的袋狼至今沒有滅絕嗎?
大衛發現的這具動物屍體被運到西澳大利亞自然博物館,經專家鑒定確為袋狼無疑。然而,在確定屍體死去時間時,專家們發生了分歧。有些專家認定屍體是幾千年以前的干屍,這與澳大利亞大陸上袋狼在幾千年前就已滅絕的傳統觀點相符。而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屍體雖然已腐爛,但相對來說還是新鮮的,這說明動物死去的時間不長。因而袋狼很可能仍在澳大利亞大陸上生存著!
正當專家們為這一屍體死亡時間爭論不休之際,《西澳大利亞博物學家》雜志在1967年10月又刊出一篇報告,報告者是一位在澳大利亞工作的蘇聯科學家巴拉莫諾夫。他聲稱,在新南威爾斯的瓦拉戈河附近,他曾親眼目睹活的袋狼。
這篇報告再度引起學術界注意。然而,它出自非專業人員之手,又沒能提供可作為研究依據的標本材料,因而沒有得到動物學家們的正式承認。盡管如此,這兩篇報告的發表,燃起了人們在澳大利亞大陸重新發現袋狼的希望。從那時至今,20年時間里,一些動物學家在人跡罕至、遼闊荒涼的澳大利亞西南部叢林中尋找袋狼的蹤跡,就象人們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尋找野人一樣。袋狼是否還存在於世,成了澳大利亞動物愛好者心目中一個激動人心的謎。
1985年2月,五張野生動物的彩色照片從澳大利亞西部偏遠的基洛恩寄到佩思市西澳大利亞自然博物館,交該館高級研究員道拉斯博士研究鑒定。道拉斯驚奇地發現,這是袋狼的照片!為了慎重起見,道拉斯又將照片送悉尼動物園主任、澳大利亞博物館館長等權威人士鑒定,專家們都同意道拉斯的鑒定意見,認定照片是無懈可擊的,照片上的動物確是袋狼。照片是一位名叫卡曼隆的澳大利亞土著獵人拍攝的。多年來,卡曼隆一直在叢林中尋找袋狼。據稱他曾多次見到這種被認為已經絕跡的珍奇動物。道拉斯在收到卡曼隆寄去的照片後,曾兩次會見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土著獵手,他的觀察報告,他對袋狼的外貌、動作特徵的描述,他用石膏灌制的足印模型,都使道拉斯覺得真實可信。1986年,這拉斯在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著文,並發表了卡曼隆拍攝的袋狼照片,他確信,袋狼並沒有絕跡,活捉這種珍奇動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然而,澳大利亞和世界上許多動物學權威仍然對此抱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單憑口頭描述、足印和照片,要想推翻澳大利亞大陸袋狼在幾十年前就已滅絕的結論,未免證據不足。
原因說法一:
但自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移民們把袋狼當作敵人,認為其為「殺羊魔」,並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使其近乎絕跡。
當政府發現情況不妙,欲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實際上,袋狼並非是專門襲擊羊群的野狼,他們一般情況下只襲擊袋鼠,以免袋鼠泛濫成災 ,大量食用青草,造成生態危機。袋狼的嘴可以張成180度,經常潛伏樹上,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頸咬斷, 因為經常襲擊羊群,所以被牧民痛恨。
原因說法二:
來自澳大利亞的亞化石化的袋狼化石距今有3000多年。普遍認為袋狼之所以從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消失是因為早期亞洲移民引進了家狗.。
家狗的引進可能發生在10000年以前,這些狗(稱做澳洲野犬)形成了野化種群並引發了與袋狼的生態競爭.直到18世紀晚期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塔斯馬尼亞的袋狼還是安全的,因為澳洲野犬(dingo)並沒有在那裡確立。最初袋狼被歸為袋鼬科家族。然而,經過仔細考慮它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有袋目科,命名為袋狼科(Thylacinidae)。但是,袋狼科與袋鼬科(dasyurid)有著親近的進化親緣關系,一般認為袋狼科是從袋鼬科家系中發展出來的。
C. 白狼與袋狼有什麼特點
夢幻之狼終成夢幻
狼起源於新大陸,距今約500萬年。在人類興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野生動物。過去世界上有30多種狼。它們的皮毛多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種是白色的,又被稱為夢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
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頭和腳呈淺象牙色。在大雪中這無疑是最完美的保護色。有人把白狼美麗的白和柔美的身段加以詩意的想像,稱它為「夢幻之狼」。白狼是狼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長得和藏獒很相像,有一顆巨大的頭顱和細而柔美的身體。
狼到底是天然的居民還是凶惡的魔鬼?大多數人都會認同後者。因為在更多人的心目中,狼兇殘、狡詐,是惡毒的形象。在大自然中,狼扮演了捕食者,而鹿、兔等一類動物則成了它的征服對象。因此,為了保護弱小的鹿,人們就對狼實施大捕殺。由於人們對狼的偏見,不僅使狼蒙受不白之冤,而且給包括鹿和人類在內的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狼兇猛,但很自律,是曾經的天然居民,紐芬蘭白狼也是如此。白狼雌雄成雙成對地生活,相親相愛廝守終生。他們常常多個家族在一起生活,每個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級制,每個成員都很明確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間,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為。相反的,在圍捕獵物和共同撫幼方面,還表現出一種友愛與合作的精神。從歷史資料看來,它與生活在紐芬蘭的加拿大土著貝奧圖克人之間和諧相處。白狼與貝奧圖克人和諧地生活在同一塊地盤上由來已久,互無敵視,互不幹預。這真讓人大跌眼鏡!
1800年,英國用「現代文明」的槍炮征服了紐芬蘭,消滅了貝奧圖克人,繼而開始了對白狼的毒手。這是外來文明獻給「魔鬼」的禮物!
白狼生活在加拿大土著人貝爾托克的領地內。英國政府曾懸賞貝爾托克的人頭,到了1800年,貝爾托克族終於被消滅了。英國人下一個目標是白狼,因為白狼總是襲擊他們的家畜。1842年,英國政府又懸賞打狼。隨著移民的不斷湧入,白狼被追趕得走投無路,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圍廣,與人的沖突是無法避免的,這樣人們更加憎恨白狼,一隻只白狼被槍殺。人們還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隻白狼。人們在鹿的屍體中注入馬苟子繭,放在白狼可能經過的地方,這樣無論是公狼母狼還是狼仔都無法逃脫厄運。這種投毒方式不僅害死了白狼,別的野生動物往往也不能倖免於難。不久,白狼遭到毀滅性的打擊。1911年,世界上最後一隻白狼被槍殺。
世界上的人們都害怕討厭狼。其實它們和我們一樣熱愛家庭,成群結隊互相幫助,生活在一起。20世紀初北美地區還有20種狼,可是現在只剩下7種了,但願剩下的狼能通過保護運動擺脫白狼的厄運!
非狗非鼠非虎非狼的袋狼
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大利亞的南面,那裡是「世界的盡頭」,大自然主宰著一切。它是澳大利亞最小的州,這里連綿的丘陵、山谷、高原、火山和陡峭的海岸,讓人聯想到帕姆帕草原和南非草原。
50年前的一天,澳大利亞的兩個漁民莫瑟和湯姆森又來到塔斯馬尼亞沿海捕魚。這里是他們常來的地方,海岸美麗的風景和豐盛的漁業資源吸引著他們。他們像往常一樣,在離海岸不遠的地方搭起了帳篷。
天黑了下來,白天的疲勞使他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朦朦朧朧中,湯姆森突然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一隻動物在翻弄外面存放魚餌的簍子。
湯姆森忙把莫瑟叫醒,他們悄悄從床上下來。莫瑟隨手抓起一塊劈柴,在帳篷口向外觀望。黑暗中,他們隱約看到簍子邊有一隻大野獸的影子。莫瑟一個箭步沖出去,掄起劈柴向野獸砸去。這只被驚嚇的野獸瞬間便逃之夭夭。
第二天清晨,兩位漁民在離帳篷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隻受傷的雄獸。憑著多年的狩獵經驗,他們斷定這是一頭袋狼。袋狼發現了他們,就馬上跑掉了。這讓他們很奇怪,因為他們知道袋狼在十多年前就已從塔斯馬尼亞消失了。
這兩位漁民為了證實這頭野獸是袋狼,就將帶血的劈柴送到動物專家那裡鑒定。經專家鑒定,這些毛和血毫無疑問是屬於袋狼的。然而他們卻再也找不到這只來去匆匆的袋狼了。
塔斯馬尼亞袋狼是一種很古老的動物,是塔斯馬尼亞地區特有的動物,因而得名。塔斯馬尼亞袋狼是一種很難以形容的奇妙動物。從它的頭和牙齒來看,它的確是狼。可是,它的身體又像老虎一樣有著條紋。它可以像狗一樣用四肢奔跑,也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由於這只動物有著其他種類動物的特徵,卻又有著特別的地方,因此當地人稱它是澳大利亞的「四不像」:頭似狼而非狼,尾似袋鼠而非袋鼠,斑紋似虎而非虎,開口向後的育兒袋似負鼠而非負鼠。
塔斯馬尼亞袋狼生活在樹林較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一旦有人來到它們的生存地,它們馬上就會躲到森林的深處去。袋狼主要捕食袋鼠和鳥類。白天進洞休息,夜晚或黃昏覓食。袋狼的顎骨像蛇一樣分為兩段張開,它們會一下子就將獵物的頭咬碎。它們往往單獨行動,奔跑的速度並不快,但它們會窮追不舍,直到獵物筋疲力盡為止。
在19世紀,當塔斯馬尼亞地區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業時,由於塔斯馬尼亞袋狼的存在嚴重威脅著家畜,因此塔斯馬尼亞袋狼就一批又一批的倒在了獵人的黑洞洞的槍口下。到了1914年,塔斯馬尼亞袋狼就已經非常罕見了。大約在上世紀30年代,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袋狼被射殺,它終於永遠地從我們的視覺中消失了。
D. 袋狼長什麼樣,它是如何滅絕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袋狼並不屬於有狼類,只是體型像狼一樣,而頭則更像狗。黃棕色的毛發再加上背部的黑色條紋,辨識度直接拉滿。它和澳洲的其它本土動物一樣,屬於「有袋類動物」,育兒袋是標志性配件,在它們的肚皮上。
雄雌都有育兒袋,只不過雄性的育兒袋發育不完全,雌性的育兒袋在肚子上,開口向後方。它雖然叫「袋狼」,但從形狀上看,它更像狗一點。如果單從骨頭上分辨,就算是生物學的研究生也難以判斷這是狼還是狗的骨頭
袋狼好歹也是肉食性動物,而且晝伏夜出有點像小偷,於是就有人懷疑這種動物像黃鼠狼一樣「偷食家禽」,這為袋狼滅絕埋下了事故的種子。後來一位名叫哈里·布雷爾的攝影師,拍了一張關於「袋狼偷雞」的照片,成為了袋狼滅絕的序章。
人們開始大規模捕獵袋狼,導致種群數量迅速降低,當地政府剛想發布法令保護它們時,卻發現這一切都太遲了。在法案剛剛頒布的第59天,袋狼種群的最後一隻存活者「本傑明」宣布死亡。
E. 袋狼有什麼特性
袋狼是澳大利亞珍稀動物。過去,它經常獵食羊群,加上袋狼毛皮十分珍貴,農場主們以高價收買,大量捕殺。到1930年,袋狼幾乎被消滅殆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沒有人在野外見到過袋狼。到1961年,人們在科德角偶然打死了一隻小雄袋狼。
袋狼長約60厘米,尾巴長20多厘米,尾基很粗,尾尖較細。它體形和頭部像狼,尖尖的嘴巴,上尖下闊直豎的耳朵,加上一雙炯炯有神的圓眼睛,貌極兇狠。全身棕褐色,腹側和四肢內側淺黃色,背脊長有白色橫紋。
袋狼叫狼,其實同狼沒有多大共同之處。它是有袋類動物,雌袋狼腹部長有一個育兒袋,裡面有三四對乳頭,每胎產4~5仔,足夠容納得下。
袋狼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躲藏在岩洞或樹洞里,到了夜深人靜才像幽靈似的出來覓食,喜歡捕食鳥類、鼠類和昆蟲。飢餓的時候,它也會悄悄地溜進村莊,趁人不備,偷雞摸鴨。
袋狼動作靈活,骨骼富有彈性,能伸縮自如,可以鑽進比自身小得多的洞穴中去,追捕獵物。它生性多疑,一有風吹草動,就停下來仔細觀察,如果情況不妙,就趕快溜走。
最近,在德比市附近,巡邏的警察又見到了這種動物的蹤跡。動物學家們確認,這就是袋狼,由此給人們帶來了好消息:原以為絕跡了的袋狼卻並沒有絕跡。袋狼是珍貴動物,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生物的進化史。
袋狼倖存的消息,再度引起科學家們對它的興趣。過去,人們對袋狼進化上的位置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袋狼同脊尾袋鼠相近;有的認為,袋狼的外貌像狗或狐,加上它牙齒和頭的某些形狀特徵,因此它同南美洲一種已滅絕的食肉動物袋犬相似。
最近,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合作研究了袋鼠和猛獁兩種動物在進化上的親緣關系,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結果。他們依靠最新的生物化學方法,採取輻射免疫實驗的新技術,把從丙種動物標本中提取到的蛋白質白蛋白,同現存多種動物的白蛋白進行反復比較。根據各種白蛋白之間是否相似,和相似的程度,可以判斷出動物的親緣關系以及進化時間分化的時期。
科學家將袋狼的白蛋白標本多次同豹貓、樹袋熊、有袋目食蟻獸、袋狸以及袋鼠等作了比較。結果表明,袋狼和別的有袋類袋鼠一致,離豹貓和樹袋熊差距相等。這3個種類可能是在中新世晚期(距今600萬~1000萬年前)互相分化的。至於澳大利亞袋狼,為什麼同南美洲的南美袋犬相似,可能是由於它們生活方式的相似,在長期進化中的趨同現象。
F. 澳大利亞有狼嗎
澳大利亞是有狼的,特別是野生狼群最多,因為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廣大,而人口偏少,所以在野外,野生狼群種是最多的。。我們中國的野生狼群主要生活在西北平原和廣袤的野生森林中.以群居為主...
G. 像熊貓的狼是什麼狼
袋狼(塔斯馬尼亞虎)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Harris
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 wolf
曾廣泛分布於澳洲大陸及附近島嶼上。歐洲移民定居澳洲後,澳洲大陸上的袋狼就滅絕了,僅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上尚有分布。有人認為野生種群已經滅絕。
體形似狗,頭似狼。肩高600毫米,體長750毫米,尾長530毫米。毛色土灰或黃棕色,背部生有14-18條黑色帶狀斑。毛發短密並十分堅硬。口裂很長。前足5趾,後足4趾。
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草原。夜間外出捕食,白天棲身於石礫中。多單獨或以家族形式捕食袋鼠類、小型獸類和鳥類。因其口裂很大,捕食動物時常將獵物的頭骨咬碎。夏季交配,每胎產3-4仔。幼仔在母獸育兒袋裡哺育3個月後可獨自活動,但仍呆在母獸身邊約9個月之久。
【附】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奇妙動物。從它的頭和牙來看,它是一隻狼。然而,它的身體又像老虎一樣有著條紋。它可以像鬣狗一樣用四條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它和袋鼠一樣同是有袋類動物。這種動物有著其它種類動物的特徵,卻又有著特別的地方,它被人們叫做塔斯馬尼亞狼、斑馬狼、還有塔斯馬尼亞虎等等。
袋狼生活在樹林較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然而,移居者來到它們生活的土地上,它們就會躲到深深的森林中去。這種肉食有袋類動物從頭到尾全長一點五米至一點八米。肩高六十公分。肚子有著像袋鼠那樣乘放小袋鼠的袋子。後背上有十二至二十條花紋。顎的骨像蛇一樣分為兩段張開,它們會喀哧一下咬碎獵狗的頭。夜晚,它們單獨行動,經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會飛的鳥類為獵取出目標。它跑的速度並不快,但是會緊追不舍,直到獵物疲憊不堪為止。它們往往是一口咬住獵物的頭使獵物結束生命。
自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移民來到,袋狼的生存繼而出現了危機。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傷害了。而人們誤以為是袋狼所為,因為狗和袋狼都是吸羊的血。一八八八年,政府出賞金獎賞捕殺袋狼的人們,在那之後的二十年之中,共有二千二百六十八隻袋狼被捕殺了。這也是記錄袋狼數量的珍貴資料。
最後一隻袋狼,是於一九三三年死亡的。
人們在澳大利亞的岩石上發現了古代居民於一萬年前繪成的壁畫,從中我們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經生存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現在,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有一個袋狼保護區。這樣做是否表明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呢?總而言之,這么珍貴的動物——袋狼滅絕了。
盡管與澳大利亞的古代居民共同生活了一萬年以上。但是,隨著新世界被人類發現,在一瞬間,袋狼終於在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H. 袋狼有什麼體形特徵
袋狼的體形似狗,頭似狼。肩高0.6米,體長1米至1.3米,尾長0.5米至0.65米。毛色土灰或黃棕色,背部生有14條至18條黑色帶狀斑。毛發短密並十分堅硬,口裂很長。前足5趾,後足4趾。腹部有向後開口的育兒袋,袋內有兩對乳頭,尾巴細而長。
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奇妙動物。從它的頭和牙來看它是一隻狼。然而,它的身體又像老虎一樣有著條紋。它可以像鬣狗一樣用4條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它和袋鼠一樣同是有袋類動物。這種動物有著其它種類動物的特徵,卻又有著特別的地方,它被人們叫做塔斯馬尼亞狼、斑馬狼、還有塔斯馬尼亞虎等。
在四足肉食動物中,袋狼的嘴巴可以張開180度,這樣,撕咬的范圍就更大。同時,袋狼這種古老的食肉獸有著較多的原始特徵,和更晚些的貓科犬科獸類相比,它的骨骼比較纖細,肌肉爆發力不大,而能夠大張的口腔骨骼構造,則顯示其咬合力較弱。
但是,在澳洲,由於長期封閉,只有有袋類生存,沒有生存競爭的威脅,使善於乘黑夜捕捉袋鼠的袋狼得以悠然生存。它們的足跡遍布澳大利亞各地。
I. 狼的外貌特徵是什麼樣的
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發達;
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或略能伸縮。尾多毛,較發達。
外形似家犬。吻較尖,兩耳直立,裸露無毛。尾毛蓬鬆但不捲曲。無拇指和蝩墊。爪粗鈍,不能彎縮。額部和頭頂灰白有黑色,上下唇黑色。體色多灰黃,但個體變異較大,有棕灰黃、棕灰或淡棕黃色等。體背及提側長毛尖多為黑色,額部耳廓及背中央毛色較暗。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尾色與體色相同。
(9)澳大利亞的狼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在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各省份的活動僅於山區環境、不適應於人類開發的狹小的環境內。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的狼的分布也僅限於山區。狼是食肉目中分布最為廣泛的,即使在所有哺乳動物中,其分布范圍也僅僅小於人和其它少數幾種嚙齒類動物。
在北半球的部分地區,包括草原、苔原、針葉林和落葉林、沼澤和沙漠中,有它們的身影。但在這背後,灰狼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在大多數地區,它們全球的數量不足一萬只。
美國除北部幾個州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了狼的蹤跡(由於生態學者的研究表明狼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在美國的很多地方狼群正被重新引入),墨西哥的野生狼群已經在1960年滅絕,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同樣如此。
歐洲除了西班牙、義大利、波蘭、希臘和土耳其還有少量的狼群外,其他地區的幾乎都已經滅絕了。
J. 噢大利惡有狼嗎
澳大利亞可沒有狼啊,澳大利亞沒有了,澳大利亞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