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灣鱷與尼羅鱷的區別
一、外形不同
1、灣鱷:成體一般長3~5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最大者體重超過1600千克,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吻:吻較窄長,前喙較低,吻背雕蝕紋明顯,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趨向吻端,但互不連接。鼻:外鼻孔單個,開於吻端;鼻道內無中隔,其後端邊無橫起緣褶而有齶帆。眼:眼大,卵圓形外突。虹膜綠色,有上下眼瞼與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與淚腺。
耳:耳孔在眼後,細狹如縫。齒:下頜齒列咬□時與上頜齒列交錯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頭部:頭後無枕鱗,亦無後枕鱗。
二、生存環境不同
1、灣鱷:灣鱷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
2、尼羅鱷:尼羅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在湖泊、河流、淡水沼澤、鹽水區域都可以生存。它們通常用嘴部和腳來挖洞穴從而修改棲息習慣來躲避生存條件不利。
三、分布地區不同
1、灣鱷:灣鱷為熱帶及亞熱帶的物種。原產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印度亦有發現,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2、尼羅鱷:尼羅鱷分布在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剛果共和國,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以色列。
肯亞,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尼羅鱷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灣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羅鱷
Ⅱ 鱷魚吃什麼鱷魚生長周期是
鱷魚主要的食物是魚和蛙類等小動物,也捕食在河邊飲水的羚羊和斑馬。 鱷魚是卵生,蛋和鵝蛋差不多大小;鱷魚的性別是通過孵化時的溫度控制的,30—31度為雌性,32—33度為雄性。
Ⅲ 世界上最大的鱷魚
灣鱷(又叫鹹水鱷)。
成年的體長可達5米以上,最長可達7米,重量可達0.6~1噸,最重可達2噸。
灣鱷是如今最大的鱷魚,卻不是史上最大的鱷魚。通過已有的化石資料來看,史上最大鱷魚的名號應當屬於帝王鱷。
帝王鱷又叫帝鱷、肌鱷、超級巨鱷,其生存的時代是大約1.1億年前的早白堊紀,化石發現於非洲尼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推論認為這種鱷魚的身長可達8~13米,體重4~11噸。
灣鱷的生活習性
灣鱷是性格兇猛的大型鱷魚。具地盤意識。耐力也很出眾,能從澳大利亞穿越一千多千米的海洋一直游到孟加拉灣。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灣鱷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有些地區甚至比老虎更為可怕。
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細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泥蟹、龜、巨蜥及水鳥為食物,部分體形更大的成體甚至會捕食水牛、牲畜、野豬及猴子,在海里亦會捕食鯊魚。在澳洲,灣鱷更曾有食人,甚至襲擊船隻的記錄,故又名為「食人鱷」。
Ⅳ 鱷魚吃素嗎
屬脊椎類兩棲爬行動物,其性情大都兇猛暴戾,喜食魚類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噬殺人畜.據記載,世界上現存的鱷魚類共有20餘種,我國的揚子鱷,泰國的灣鱷以及邏羅鱷等都是較有名的品種.我國目前最大的鱷魚養殖基地是廣州市番禺養殖場,該場佔地面積近70公頃,擁有灣鱷,邏羅鱷,揚子鱷,南美短吻鱷等鱷魚近10萬條.
生活地區
鱷魚除少數生活在溫帶地區外,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淺灘中。它臉長、嘴長,有所謂「世上之王,莫如鱷魚」之說。鱷魚富有觀賞價值。鱷魚還具多種葯用保健功效。鱷魚也是名貴食用佳餚。由於它全身寶,因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積極發展鱷魚養殖業。
特點
鱷魚是鱷形目鱷科的1種。又稱灣鱷或海鱷。分布於東南亞沿海直到澳大利亞北部。全長6~7米,最長達10米,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灣鱷生活在海灣里或遠渡大海。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它是在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 約兩億年以前)由兩棲類進化而來,延續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兇猛的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恐龍的滅絕不管是環境的影響,還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鱷魚的存在證明了它生命的強有力。
鱷魚不是魚,屬脊椎動物爬行蟲綱,是祖龍現存唯一的後代。它入水能游,登陸能爬,體胖力大,被稱為「爬蟲類之王」。它以肺呼吸,由於體內氨基酸鏈的結構,使之供氧儲氧能力較強,因而具有長壽的特徵。一般鱷魚平均壽命高達150歲,是爬行動物中壽命很長的。(烏龜平均壽命152,是最長的)
據考古發現鱷魚最大體長達12米重約10噸,但大部分種類鱷魚平均體長約6米重約1噸,主要以魚類、水禽、野兔、蛙等為食,屬肉食性動物。
孵化地
在淡水江河邊的林蔭丘陵營巢(距海6萬米以上)它們用尾巴掃出一個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直徑3米的安放鱷卵的巢,巢距河約4米,以樹葉叢蔭構成,每巢有白色硬殼卵50枚左右,大小約80×55毫米;母鱷魚守候在巢側,時時甩尾巴灑水濕巢,保持30~33℃溫度,75~90天孵化;雛鱷出殼長240毫米,1年可長到480毫米,3年可達1156毫米,重5.2公斤。
食物
鱷魚兇猛不馴。成年鱷魚經常在水下,只有眼鼻露出水面。它們耳目靈敏,受驚立即下沉。午後多浮水曬日,夜間目光明亮。幼鱷則帶紅光。鱷魚5~6月交配,連續數小時,而受精僅1~2分鍾;7~8月產卵。雄鱷獨佔領域,驅斗闖入者,一雄率擁群雌。常食魚、蛙、蝦、蟹,也吃小鱷、龜、鱉。咀嚼力強,能碎裂硬甲。
Ⅳ 世界上最大的鱷魚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灣鱷,與非洲、南美洲的灣鱷不同。它們體長一般都在六、七米左右,最長可達10米,重量則逾千斤以上,是現存鱷類中最大的一種,也是當今爬行類動物中的龐然大物,素來被稱為「爬行類動物之王」。
過去曾有人作過這樣的估計,僅在澳大利亞北部,就曾有過100萬條灣鱷,但由於近年來人類的過度捕殺,這種巨鱷已經少見了。特別是長達10米以上的灣鱷,多年來都未曾發現了。
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狩獵紀錄,是19世紀在菲律賓海面捕到的一條長達10.058米的灣鱷。
然而即便如此,它也比地質時期的古鱷類小得多了。我們從已存的鱷魚化石上可以看到,地球上曾生存過一種「怖鱷」,其長約為15.24米,比今天的灣鱷還要長三分之一多。
Ⅵ 灣鱷主要有哪些特徵
成體一般長3~5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最大者體重超過1600千克,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吻:吻較窄長,前喙較低,吻背雕蝕紋明顯,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趨向吻端,但互不連接。鼻:外鼻孔單個,開於吻端;鼻道內無中隔,其後端邊無橫起緣褶而有齶帆。眼:眼大,卵圓形外突。虹膜綠色,有上下眼瞼與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與淚腺。耳:耳孔在眼後,細狹如縫。齒:下頜齒列咬□時與上頜齒列交錯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頭部:頭後無枕鱗,亦無後枕鱗。頸部:頸部與頭、軀無明顯區別,頸背散列的頸鱗合成方塊,左右各有1枚纖長骨鱗。軀干:軀干長筒形,為頭長的5倍。腹淺白色,肢體後緣鱗片起棱成鋸緣。背部:背深橄欖色或棕色,背鱗16行左右,中背6行起棱而不成鬣,棱鱗入尾者最外1行離棱成2行尾鬣。尾部:尾粗,側扁,其長超過頭、體的總和,可作有力襲擊。四肢:四肢粗壯,後肢較長,五齣,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內側兩趾半蹼,內側3趾有爪。灣鱷以大型魚、泥蟹、海龜、巨蜥、禽鳥為食,也捕食野鹿,野牛,野豬,咬合力超強,最大個體達4200磅,可一口就粉碎海龜的硬甲和野牛的骨頭,是世界上現存咬力最大的生物之一。領地意識雄鱷獨佔領域,驅斗闖入者,一雄率擁群雌。成鱷經常在水下,隻眼鼻露出水面。耳目靈敏,受驚立即下沉。午後多浮水曬日,夜間目光如炬,幼鱷則帶紅光。
Ⅶ 最大的灣鱷有多大
根據世界記錄,最大的灣鱷有10米長。
《吉尼斯世界紀錄》上人類至今活捉的最大鱷魚是2011年9月,在菲律賓捕獲一條身長超過6米,體重超過1噸的灣鱷,這條鱷魚被取名為「洛龍」(Lolong),於2013年2月10日死亡。
灣鱷簡介
灣鱷,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中國古代稱呼雷、蛟,因二戰末期的蘭里島之戰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鱷,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由於它是鱷目中唯一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所以亦被稱為「裸頸鱷」。
灣鱷為熱帶及亞熱帶的物種。原產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印度亦有發現,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灣鱷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灣鱷以大型魚、泥蟹、海龜、巨蜥、禽鳥為食,也捕食野鹿,野牛,野豬,咬合力超強,最大個體達4200磅,可一口就粉碎海龜的硬甲和野牛的骨頭,是世界上現存咬力最大的生物之一,灣鱷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
Ⅷ 灣鱷能咬碎象龜嗎
應該是咬不碎的。
灣鱷的咬合力是非常強的,可以達到它們自身體重的幾倍。他們比較喜歡吃海龜,所以是可以咬碎烏龜殼,但是陸龜,象龜是現體型最大的陸龜,它們的烏龜殼非常硬,而且年齡越大烏龜殼就越硬,可能咬不碎的。
灣鱷:別名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食人鱷,為鱷目、鱷科、鱷屬爬行動物,原產於亞洲東南部沿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棲息於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體型雖大,但環境適應能力卻比較一般,對棲息環境非常挑剔,但對海水的耐受性比其他鱷魚強。它是不折不扣的瀕危物種,早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