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觀鯨是什麼鯨魚

澳大利亞觀鯨是什麼鯨魚

發布時間:2022-10-04 01:08:41

㈠ 最全澳大利亞觀鯨攻略,澳洲哪裡可以看鯨魚

在維州的東部,大洋路繼續往西開,有個小鎮Warrnambool,那裡是維州有名的看鯨魚的地點,小鎮里專門修建了看鯨魚的棧道,視野非常開闊。但是看鯨魚是有季節性和運氣成分在的,做好心理准備。

㈡ 請問澳大利亞觀鯨季一般都是在什麼時候謝謝了。

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11月,然後之前我們在荷維灣(Hervey Bay)看過,這這里是觀鯨非常熱門的地方了,不過觀鯨季是澳大利亞的秋冬季節,上船的話還是有些冷的,日後去的話,記得帶上厚點的衣服呀~

㈢ 赫曼努斯成為著名觀鯨的原因

相信大家對於鯨魚都充滿好奇,那海中的龐然大物,或噴水或倒立、或躍起都十分精彩有吸引力。但是觀看鯨魚通常都是要乘船到大海的深處才能追尋到鯨魚的蹤跡。如果有那麼個地方,不用你乘船出海,就能近距離看到鯨魚就太完美了!在南非就有這樣一個只需要在岸邊就能近距離看到鯨魚的地方:赫曼努斯。

距離開普敦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的赫曼努斯,是一個並不大的臨海小鎮。小鎮坐落在海邊的懸崖上,歐式的房屋坐落於蜿蜒的濱海公路兩側。房前屋後綠草茵茵,松柏掩映,儼然是一個寧靜優美的人間天堂。

得天獨厚的的地理位置 赫曼努斯的海灣海水溫度適宜,風浪又不是很大,適宜鯨魚在此交配繁殖。因此,每年7月到12月,生活在南半球的9種鯨魚都會不遠萬里洄遊到赫曼努斯海灣中哺育幼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情況,讓赫曼努斯成了全球唯一可以在岸邊就能觀看鯨魚的好地方!

㈣ 座頭鯨介紹

座頭鯨是鯨類中最大者,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體重25~35噸。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主食小甲殼類和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魚類等。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家、攝影師的鍾愛。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外型特徵

座頭鯨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5噸。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較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於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游。
編輯本段
生理描述

座頭鯨
座頭鯨-澳大利亞昆士蘭座頭鯨可由他們帶有明顯駝峰的厚實身軀,以及黝黑的上半部而輕易辨認。頭部與下顎布滿稱為節瘤的小瘤,這些小瘤其實是毛囊,也是此物種的特色。尾部尾鰭具有波浪狀聳起邊緣,於潛水過程中會往上舉起。 它們部分棲息於太平洋一帶,總數只剩下約4000條,亦有分布於中國黃海、東海、南海。活動時多一雙一對活動,有洄遊習性,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雌性座頭鯨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約10個月,每次生1胎。座頭鯨的壽命可長達40-50年。
這種鯨魚會發出多種復雜聲音,聽似「唱歌」,引起動物學家關注。
黑白相間的長尾翅,可達身長三分之一。胸翅具有獨特圖樣,可用以辨識個別鯨魚,辨別方式與凍土天鵝的鳥喙標記相似。關於座頭鯨會演化出鯨科動物比例上最長的胸翅,目前有多種理論。兩種最流行的假設為:長翅帶來的高度機動性具有可觀進化利益,或者,較大的表面積有助於在寒帶與溫帶遷徙時的體溫調節。
編輯本段
群體結構

浮潛中的鯨魚一般的座頭鯨群體結構都較為鬆散,一般都是單獨生活,或者幾只一起生活的也有。群體生活通常在夏季持續得較久,這是為了方便互相合作覓食。
座頭鯨介紹
當雄性的座頭鯨尋求配偶時,通常會與其他雄性一起包圍著一隻雌性,通常這不是合作性質,而是雄性之間的競爭。競爭會持續幾小時,慢慢競逐失敗的都會自動游離,剩下者會與雌性交配。
科學家一直認為鯨語在座頭鯨間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未能確定。現時大部分儀器都能研究出來,乃進一步發現的關鍵。
編輯本段
行為習性

座頭鯨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快,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游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游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後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它可以鑽入水中快速潛水游動,僅用幾秒鍾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里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米,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諸如鯽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結群不大,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遊: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現下洄遊期不進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小甲殼類和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魚類等。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為動物學家所關注。座頭鯨的配偶為一夫一妻制,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產1仔。當雌獸帶著幼仔時,往往另有1隻雄獸緊跟其後,它的任務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凶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喂養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嘆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後才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著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座頭鯨的壽命為60-70年。
編輯本段
繁殖飼育

座頭鯨
一對座頭鯨正在撲食。座頭鯨只在夏天捕食,在冬天它們就會依靠體內儲存的脂肪過活。 座頭鯨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捕獵者,它們的捕食對像包括磷蝦,小群魚,鯡魚,胡瓜魚和玉筋魚。 捕食的方法包括直接攻擊或者通過用鰭拍打海水而將獵物擊暈。
其中最獨特的獵食技巧稱為水泡網捕獵法。一群鯨魚在群魚的下方圍成一個大圈迅速地游動,再利用它們的噴水孔向上噴氣形成水泡網從而使群魚逼得更為密集。這樣子它們突然會張大口向上竄,一口就可以吞下數以千計的群魚。利用這種捕獵法的鯨魚可達十二條, 而水泡網的直徑可長達30米(100英尺)。 這或可被稱為最奇特的海洋哺乳類的捕獵法。
通常虎鯨會視幼年座頭鯨為獵食對象,但是這種威脅對於成年的座頭鯨來說是相當輕微的,頂多是造成表皮上的傷痕。 座頭鯨不但有類似特技飛行的躍出水面的動作,它的長而且復雜的叫聲也很出名。在它們的低吟的叫聲中,振幅與頻率重復的模式會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中保持一致。由於座頭鯨只在交配季節呼叫,因此人們認為它們的叫聲是用來求愛的。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每條鯨魚所獨有的叫聲會在數年的時間中持續進化,甚至過了十多年也不會重復。
編輯本段
進食方法

座頭鯨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沖刺式進食法,將下齶張得很大,側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沖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齶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只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游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內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只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隻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隻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量。
編輯本段
神秘之歌

座頭鯨
在鯨類王國中,座頭鯨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奇鯨了。它不僅外貌奇異、行蹤神秘,而且智力出眾、「歌聲」悅耳。聽覺敏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家、攝影師的鍾愛。
座頭鯨長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鯨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鯨」,或「駝背鯨」;背鰭很短小,胸部鰭狀肢窄薄而狹長,呈烏翼狀,所以又叫「巨臂鯨」。「大翼鯨」。座頭鯨尾葉腹面顏色雪白,鰭狀肢特別長,背部黑色,鰭狀肢前面腹部具有許多很顯眼的縱形肉指,所以,只要座頭鯨躍出水面,人們就可以認出來了。
座頭鯨有一個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躍的動作,它們用自己特有的鰭狀肢或寬薄的鯨尾葉去拍打同夥,或者互相觸體跳躍。對此人們有種種猜測:有的人說是一種發情表現,有的人說那是發怒產生的,還有人說這純粹是天性愛好。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個謎。
座頭鯨還是個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幾個節目都有激動人心的效果。第一個節目是「高垂直上升」。座頭鯨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體徐徐向後彎曲。好似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體態優美似舞女:落水時,幾千米外部能聽到濺水聲。第二個節目是「翹尾下潛」,一頭十幾米長,幾十噸重的龐然大物,僅僅幾秒鍾功夫,就可迅速潛入水中。潛水時,總是先翹起尾葉,然後頭部直入水中,身後帶著「一鍋旋渦」,以極其優美的姿態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個節目是無與倫比的合唱。座頭鯨合唱,大海是歡樂的宮殿大廳,隆隆的巨聲復雜多變,包含著「悲嘆」、「呻吟」、「顫抖」、「長吼」、「打鼾」等18種不同聲音,節奏分明,抑揚頓挫,交替反復,恰似旋律優美的交響樂。1977年春天,美國將座頭鯨的歌聲同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聯合國60個成員國55種不同語言錄進同一張唱片里,足見它們的歌聲身價之高!
編輯本段
遠航冠軍

成年座頭鯨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大黎加附近進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後成年座頭鯨穿越赤道返回南極地帶,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南極地區休養生息。由此,專家確認座頭鯨為世界上航行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個體,從而結束了長久以來生物學界為哪種鯨魚才是真正航行紀錄創造者爭論不休的局面
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父母歷經千辛萬苦的場景常常使人動容。而在生物界,有一種哺乳動物,其交配繁殖與哺育幼崽之地竟然相差8000公里之遙,「世界上一種神奇的龐然大物造就一次不同凡響的奇妙旅行。」遠航者正是鯨魚家族中的「美聲演唱家」——座頭鯨。
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成年座頭鯨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大黎加附近進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後成年座頭鯨穿越赤道返回南極地帶,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南極地區休養生息。由此,專家確認座頭鯨為世界上航行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個體,從而結束了長久以來生物學界為哪種鯨魚才是真正航行紀錄創造者爭論不休的局面。
編輯本段
語言交流

座頭鯨
據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座頭鯨用以交流的「歌聲」中包含有人類語言要素。不過盡管研究者認為鯨在本質上尚未擁有自己的語言,但他們還是發現了座頭鯨歌聲與人類語言之間的相似之處。
研究小組負責人玲木真田告訴記者,人類和鯨都是用抽象的聲音單位進行交流的。 這些聲音單位通過不同等級的結構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組成的;一個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是由分句組成的一樣,以次類推,它們都位於不同的層面的。
他還補充說:「就座頭鯨的歌聲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組成的;一個旋律是由一個個短語組成的;一個短語則是一個個音符組成的。」將所有這些要素歸納起來看,就會發現座頭鯨有某種類似自己語法的東西,這就好象句子中的詞彙按語法的排列順序一樣。
玲木和他的同事約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序,通過該程序將鯨的歌聲分成小段並轉換成數學模型。而後,通過一種信息理論技術分析每個符號的平均信息量,對其復雜性和結構進行數量化。電腦分析和人工觀察都發現鯨的歌不但有層次分別,還能夠在每秒內傳遞大量信息。一般,人類每說出一個詞就傳達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鯨是在水中進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長距離的,由於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於「歌聲」的傳播。馬薩諸塞斯大學研究合作人詹妮弗·米克西斯·歐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利用信息理論對鯨的歌聲進行研究的人。她告訴記者:「我非常贊同這一新發現。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論對座頭鯨的交流進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她也認為水生動物的歌聲和聲音不能用現有的語言來分類,她和玲木都承認他們還無法了解鯨歌聲的含義,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玲木說:「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一點東西。(座頭鯨)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種類則隨著求偶季節而不斷發展,並且一個族群的所有動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說座頭鯨是在互相學習的。不過關於這一點的細節尚不清楚。而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編輯本段
觀看要點

觀看座頭鯨
觀看這種座頭鯨在其自然棲息地的活動,是冬天或早春逗留在夏威夷的最精彩的活動項目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5月中旬,座頭鯨離開阿拉斯加海域游到夏威夷州毛伊島周圍比較溫暖的水域,進行繁殖、生育、餵奶育崽。成年座頭鯨什麼也不吃,要回到食物豐富的阿拉斯加沿海海域才進食。座頭鯨最喜愛的食物包括一種小魚,如魳,而這種動物在夏威夷的熱帶水域中是沒有的。所以成年鯨全靠其貯存的脂肪生存。而出生時重量為2000—3000磅的仔鯨,全靠母鯨營養豐富的乳汁喂養。雌鯨在夏威夷過冬,求偶交配,6月份涸游到北方海域,到冬天再返回夏威夷生兒育女。幼鯨通過觀察鯨「群」中即家族中的成年鯨,掌握運動技巧,如揮動胸鰭,躍人空中等。幼鯨與母鯨,通常在一頭雄鯨的「護衛」下,一前一後地游泳,學習潛水,並間隔一定時間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幼鯨將掌握通過頭頂上2個相連的鼻孔呼氣。成年鯨噴出的氣柱高達20英尺。幼座頭鯨將發現,用尾鰭擊水可能是一種精力旺盛的有趣顯示,或是對闖入領地的入侵者的警告,或是一種交流信息的方式。幼鯨跟母鯨學游泳,但經常被成年雄鯨發出的有節奏的音響所打斷。許多博物學家認為這種音響是求愛抒情的「情歌」。
觀看座頭鯨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選擇在風平浪靜之時。因為可能需要離岸2—20分鍾,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暈海寧片。建議的最佳旅遊是帶科學望遠鏡的生態歷險。望遠鏡可從毛伊島上非盈利性質的太平洋鯨基金會預訂。一般可在基金會設在拉海納和馬阿拉埃亞的2個港口邊上的信息棚預訂當天或第二天的活動。基金會所有票房收入將用於水生研究、教育和保護。觀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一觀察。環視海面,找一個能發現這種溫順的哺乳動物的地點.好的起步辦法是朝遠處發現有鯨噴氣的地點駛去。另一條線索是追蹤鯨的「足跡」——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面,座頭鯨向下深潛之後,就會在海面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圓。第二階段——等待。等待發現的一個鯨群游近遊船,也許會游入遊船必須遵守的離鯨100碼的法定限制線,這條限制線是為了給鯨留出活動所需的空間。遊船、船員和乘客決不可做出任何使鯨大幅度改變其活動樣式的行動。如果做了,將被認為是騷擾。最後一個階段——觀看。幸運的觀眾可以看到好幾群這種臨危物種的活動。一旦親眼目睹座頭鯨疾游如飛,轉身,然後像大劇院芭蕾舞女演員那樣優美地飛旋騰空,便會稱這種鯨動作優雅絕倫。為了拍攝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鯨基金會建議使用帶80—200毫米可變焦距透鏡的35毫米單鏡片反射式照相機,膠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製膠片或幻燈片,快門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鯨的運動「定格」下來。
編輯本段
捕殺情況

日本捕鯨船
2007年11月18日,日本的一支捕鯨船隊起航前往南太平洋捕殺鯨魚,其中包括瀕危物種座頭鯨。此舉立即引發了環保人士的激烈抗議。他們威脅要將日本漁船獵殺鯨魚的血腥場面公之於眾。
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這支捕鯨船隊將從南部港口城市下關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地區,計劃捕殺50頭座頭鯨、935頭南極小須鯨以及50頭長須鯨。長須鯨也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這將是日本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科學研究」捕鯨活動。
自1960年代以來,座頭鯨一直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但日本說,座頭鯨的數量現在已經恢復到了可以重新進行捕殺的水平。日本一直宣稱他們的捕鯨行動是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但環保人士對此予以駁斥,指責日本「利用冠冕堂皇的科研理由開展商業捕鯨活動」。 由於環保人士去年開展的一次護鯨活動導致他們的船隻和日本捕鯨船相撞,因此,在這次捕鯨船隊出發之前,日本官員再次攻擊環保人士。
日本捕鯨船隊這次計劃捕殺50頭座頭鯨。澳大利亞警告說,這樣做「將會損害日本的國際信譽」。與此同時,環保人士說,座頭鯨是一種極為敏感的動物,過著密切的群體生活,其中任何一隻的死亡都會給鯨群造成傷害。
環保人士說,他們將追蹤座頭鯨群的活動,設法阻止日本船隊的捕殺行動。 由於座頭鯨能夠發出復雜的聲響和進行雜技式的水面跳躍,他們對鯨魚愛好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編輯本段
分布與現狀

大部分棲息於太平洋一帶,總數只剩下4000隻左右。中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如此,它也無法平靜地生活,除了人類的獵殺外,世界性的觀鯨旅遊活動也越來越多,形成對座頭鯨生活的新的威脅,遊客們產生的喧鬧聲干擾了座頭鯨的覓食活動,拋棄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廢物被座頭鯨誤食後積聚在胃腸里,來自大型船隻螺旋漿的拍擊聲更是使它無法平靜下來。而有些捕鯨業發達國家拒絕實行禁止捕鯨法,更加使它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鯨船隊將不再於南極洲海域的捕鯨活動中捕殺座頭鯨,這是日本四十年來首次放棄捕殺座頭鯨,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謹慎的歡迎。

㈤ 澳大利亞觀鯨攻略 澳大利亞觀鯨最佳時間是什麼季節

5月至11月期間,你可以在澳大利亞海岸線的很多觀光景點都能看到鯨魚,錯過了就得再等一年。
觀鯨聖地一:新州 New South Wale
新南威爾士觀鯨點一:悉尼觀鯨
新南威爾士觀鯨點二:傑維斯灣觀鯨
觀鯨聖地二:昆士蘭州 Queensland
昆州觀鯨線路一:沖浪者天堂鯨聲有約
昆州觀鯨線路二:海豚島觀鯨與喂海豚的雙重體驗
觀鯨聖地三:西澳WesternAustralia
西澳觀鯨線路:寧格魯礁—體驗賞鯨與鯨鯊共舞的雙重刺激
觀鯨聖地四:南澳SouthAustralia
觀鯨聖地五:維多利亞 Victoria
觀鯨聖地六: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㈥ 誰知道這是什麼鯨魚

抹香鯨吧

㈦ 世界上第二大的鯨魚是什麼

長須鯨是體型第2大的鯨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平均壽命超過90歲,長須鯨在25-30歲時才達到成熟。雌性長須鯨的體型一般比雄性大,體長可達27米,體重可達80噸。它們是大型鯨魚中的游泳冠軍,速度保持在37公里/小時,短時間內時速可突破40公里/小時。它們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
中文學名: 長須鯨
拉丁學名: Balaenoptera physalus
別稱: 脊鰭鯨,真須鯨,鯡鯨,鰭鯨
二名法: Balaenoptera physal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現存:約120000 頭長須鯨 背鰭位置:中央偏體後方 初生重量:約2噸 成年重量:30-80噸 族群大小:3-7(1-2)頭 良好食區:可達100隻或更多 體型:初生 6~6.5 公尺,成年 18~22 公尺 壽命:約40 年[1]
[編輯本段]簡介
長須鯨,屬於鯨目 鯨科,拉丁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英文名Fin whale。長須鯨 最長體長26米,體重95噸。身體較細長。背部為黑褐色,噴氣孔後方至鰭肢基部有一個「V"字形淡色區域,向腹面逐漸無規則過渡為純白色。下頜左右兩側顏色不對稱,左側為黑色,右側為白色。噴氣孔有2個,位於眼前方背中線上。上、下頜及噴氣孔周圍有50~100根感覺毛。口大,每側的須板為260~470枚。背鰭、鰭肢較小。有50~60條褶溝。 多單只或2~3隻一起活動,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時速為20海里,下潛深度200米以內。食物為磷蝦類、糠蝦類、橈足類等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鯡魚、秋刀魚、帶魚等群游性魚類和烏賊等。懷孕期11~12個月。幼仔出生時體長6.4米,8~10年性成熟。壽命90~100年。 分布於南至南極、北至北冰洋的各大洋中,在中國見於南海、東海和黃海。曾遭過度獵捕,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編輯本段]瀕危信息
CITES: IUCN:瀕危;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編輯本段]鯨歌
像其他鯨一樣,雄性的長須鯨的叫聲長、響亮且頻率低。據現時人類所知,藍鯨和長須鯨的叫聲是全世界長須鯨所有動物的叫聲中最低的[18]。 長須鯨大部分的發出低調頻的聲音,范圍從16至40赫茲(大部分的人類可以聽到的范圍是20赫茲至2萬赫茲之間),每個聲音持續1至2秒,並以許多不同的聲音來組成一個長7至15分鍾的序列。長須鯨會在持續很多天來反復的發出這些聲音。這些聲音在參考距離一公尺一大氣壓的情況下達到184-186分貝,並且在幾千公里之外都可以檢測到 。 長須鯨當美國研究人員首次紀錄到長須鯨的叫聲時,並不明白這種異常響亮、長且純粹的規律聲音是由鯨魚所發出的。他們首先懷疑這些聲音是因為機械故障、地球物理學的一種現象、甚至是蘇聯偵測敵人潛艇所導致的。最終生物學家終於確定這些聲音是由長須鯨所發出的 。 因為這種聲音是在鯨魚的生育季節中發出的,所以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求偶的展現。在過去超過100年間,船隻與軍事活動造成的海洋噪音可能減緩長須鯨量的恢復速度,因為這些聲響可能妨礙雄鯨與雌鯨之間的接觸。
[編輯本段]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動物界(Mam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 鯨目(Cetacea) 亞目:須鯨亞目 科: 須鯨科(rorqual) 屬: 須鯨屬 種: 長須鯨
[編輯本段]特徵
外形特徵
長須鯨體呈紡錘形,長約25米,體重約70噸,雌雄獸最大者可長達26.8米,最大體重有95噸。我國捕到的長須鯨雌獸僅有20.3米,雄獸僅有18.4米。眼小,位於口角的後上方。噴氣孔2個。上下頜周圍和噴氣孔周圍有50~100條灰褐色感覺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體後部有1個背鰭,胸鰭小,末端尖,尾鰭寬。喉胸部有50~60條,最多可達114條褶溝,褶溝達臍部。口大,口內每側有鯨須約260~470片,平均為350~360片。顏色不一樣,右側的前約1/2為淡黃色。 其餘均為灰黑色,其中有許多角質板部分或整板呈白色,有時略帶黃色。這是長須鯨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徵,與其他須鯨類截然不同。雌獸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左側暗灰色。每側須板260~480枚,右側前20~30%的須白或黃色,其餘深藍灰色。1頭長22.7m、重57.6噸的雌鯨,其脂肪重13.78噸,肉25.22噸,內部器官6.21噸,心臟0.13噸。肺和氣管0.54噸。胃0.2,腸1.04,腎0.23,肝0.56,頭骨2.62噸,脊柱4.76,肋骨1.89,頜1.25噸。 長須鯨的體形小於北極露脊鯨和藍鯨,居鯨類第3位。頭部約占體長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體型龐大,頭部顏色不對稱,它的身體呈紡錘形,較為細長,從背面看,頭的前部呈楔形,兩側邊不平行,在身體後背部形成較高的背脊。背鰭小,位於肛門正上方的背部。鰭肢也比較小,僅為體長的1/11。尾鰭寬小於體長的1/4。褶溝有50一60條,向後到達臍部。眼睛較小,位於口角的後上方。噴氣孔有2個,位於眼睛前面一點的背中線上。 長須鯨背鰭小,頭上有縱脊,頭部後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紋, 是近距離鑒別的有利特徵。 右側的下唇、口腔以及鯨須的一部分是白色,而左側則全部都是灰色。 不對稱的顏色有可能是由於攝食時是以右側游泳所致。鯨須每側260-480厘米,長須鯨的鯨須最長可達70至90厘米,寬度可達20至30厘米。鯨須和頭部一樣,具有罕見的不對稱色調:右側前1/4至1/3的鯨須呈白,乳白或黃白色,期於的右側鯨須與整個左側則都呈暗灰色(經常間雜著黃白和藍灰色的條紋)。鯨須剛毛比藍鯨的軟,呈黃白至灰白色不等。左側的所有鯨須都呈暗灰色。
背鰭
背鰭前緣外突,背鰭聳立呈鉤狀(有個體差異),末端尖銳(有個體差異),背鰭後緣有時有凹刻或擦痕。
尾鰭
後緣稍微向內凹,中央凹刻明顯,尾鰭寬闊。初生3.4-4米成年11.5-14.5米
頭部
長須鯨頭部的不對稱特徵在某族群中可能非常廣泛,某些個體頭部右側的白色部分會延伸至上「唇」,甚至到達頸部側邊。大多數長須鯨沿著喙形上顎都有一道縱脊,少數個體甚至還有兩道額外的隆脊;雖然這些通常都不很明顯,但仍可能會與布氏鯨混淆。長須鯨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5至1/4。 2個噴氣孔明顯,單一縱脊從噴氣孔延伸至吻尖附近,獨特的頭部呈V字型,吻部窄而尖,噴氣孔前衛顯著,喙形上顎寬而平,但不如藍鯨扁平,右側前方的餓鯨須呈白色,頭部右側呈白色,喉腹褶。
噴氣
噴氣呈現非常高聳,狹窄的氣柱,高度通常在4至6米之間,從相當遠的地方就看得見。
[編輯本段]鑒別特徵
體型非常龐大 頭部顏色不對稱 背鰭小,向後傾斜 頭上有縱脊 噴氣高聳而狹窄 噴氣後不久可見到背鰭 尾鰭很少展現 頭部後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紋 對船隻反應冷淡
[編輯本段]行為習性
長須鯨大多單只或二、三隻在一起活動,但也能見到10一20隻 ,甚至100隻以上的大群,最多時為200隻長須鯨左右。在進食的時候,它游泳的速度較為緩慢,每小時大約只有3—4海里,但在洄遊時,游速也可以增到每小時12—14海里,最高時速為20海里。每經2一3分鍾的淺潛水後就浮出水面換氣,每次呼吸需時大約為5秒鍾。 既不迴避,也不接近船隻。幾乎不可能判斷它們會在何時,或在多遠處出水,近距離觀察非常困難。浮升動作的差別端視其為悠閑的海面遊行,或為剛剛深潛後的行為。在進行5至15分鍾的潛水前(也可能待更久),一般會噴氣2至5次,中間約隔10至20秒;潛行的深度至少是230米。時間一般為15分鍾左右,最長可持續20一30分鍾。此時可以看見它露出水面的頭部、肩部、背鰭和高舉在水面上的尾鰭,有時為了換氣,頭部常抬出水面很高,甚至連褶溝部分都露出來。它在呼吸的時候噴出的霧柱比較細長,好象一個倒置的圓錐形,高度為6—10米,接近藍鯨噴出的霧柱,如果是晴朗的天氣,數海里之外都能見到。不對稱的體色可能是由於攝食時是以右側游泳所致。有時會躍出海面。游泳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30公里。比其他須鯨科更常見到形成小型的族群體。經數次淺潛水後,再拱起背部進行最後一次呼吸,隨後就靜靜地轉為時間較長的深潛水。
[編輯本段]繁殖
多隻或2~3隻一起活動,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時速長須鯨為20海里,下潛深度200米以內。食物為磷蝦類、糠蝦類、橈足類等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鯡魚、秋刀魚、帶魚等群游性魚類和烏賊等。懷孕期11~12個月。幼仔出生時體長6.4米,8~10年性成熟。壽命90~100年。 潛行的深度最少是230米,比其他須鯨科更常見形成小型的族群體。 噴氣呈非常高聳、狹窄的氣柱,高度在4至6米高。浮升動作的差別端視其為悠閑的海面遊行,或為剛剛深潛後的行為。族群大小 3~7。 在繁殖季節,雄獸和雌獸的戀情頗深,交配時它們鯨或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時而側翻體軀,時而傾斜豎立,十分歡娛。雌獸的懷孕期為11一12個月。幼仔出生時的體長為640厘米左右。8一10年後達到性成熟,壽命為90一100年。 由於長須鯨的經濟價值很高,遭到過度獵捕,特別是在北太平洋水域,最高的一年的獵捕量竟達到28,000隻,導致數量銳減,現在僅剩有大約100,000隻,其中南半球水域為80,000隻,北太平洋為15,000隻,北大西洋約5000隻。雄/雌喙形上顎頂端平直(沒有向下彎),頭部後方的兩側有因個體而異的灰白色人字紋(右側較明顯),體色呈銀灰或暗灰或棕黑色,修長軀體呈的流線型,背鰭小,呈鐮刀狀(有個體差異),末端尖銳(有個體差異),背鰭至尾鰭間有明顯的隆脊,因此得名「剃刀鯨」,下唇左側顏色深,右側則呈白色,50-100道喉腹褶,通常延伸至肚 或稍後方,胸鰭的腹面呈白色,胸鰭修長,但比例上算短,腹部呈白色,軀體通常有少許疤痕,身上沒有斑駁的花紋,尾干厚實。初生6-6.5米,成年18-22米 。
[編輯本段]分布
長須鯨分布於南至南極、北至北冰洋的世界各海洋中,在我國見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在南極海域,主要以磷蝦、糠蝦、橈足類等為食;在北太平洋則食鯡魚、秋刀魚、帶魚和烏賊;在我國海洋主要吃磷蝦。淺潛水時,每2~3分鍾浮出水面換氣1次,噴出霧柱高達6~10米;深潛水時,尾鰭常舉出水面,下潛深度約200米,時間約15分鍾,最長可持續20~30分鍾。冬春季常出現於我國黃、渤海。肉、脂肪、皮骨、內臟、鯨須等均可利用。長須鯨一般不在靠近沿岸的地帶活動,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又游回到較為溫暖的海域去繁殖。有趣的是,南半球和北球的種群並不相遇,盡管剛出生時的幼仔的體長都差不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也一致,但北半球的個體達到性成熟時候,體長卻比南半球的同齡個體約小150厘米左右,據說這種差異可能主要是由於它們所吃的食物的不同而引起的。
[編輯本段]食物
它嗜吃磷蝦類、糠蝦類、橈足類等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鯡魚、秋刀魚、帶魚等群游性魚類和烏賊等,捕食方式和食物種類與藍鯨基本相同,但食量稍少。
[編輯本段]下潛程序
1.平坦的頭頂會浮現,深潛之後會浮升得更陡。 2.程序竟噴出一道高聳的氣柱,背部維持淺淺地露出水面。此階段可能看得到白色右側軀體。 3.噴氣後,長而色深的背部回翻滾出水。背鰭不易見到,只有在長潛前的最終噴氣後才看得到。 4.假如長須鯨只是悠閑地在水面遊行,其背部會以長而淺的動作向前翻滾;深潛之後,背部則會高高地拱起。 5.假如長須鯨在進行深潛,那麼尾干會陡峭地拱起,然後再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回落水中。 6.當長須鯨潛行時,很少浮現尾鰭;然而尾鰭有時會貼近海面。
[編輯本段]何處觀賞
南半球最普遍,熱帶較少見。會游入極地水域,但不象藍鯨或小須鯨那樣頻繁;是唯一常在地中海出沒的長須鯨須鯨科。可能有三種地理隔離的族群分別分布於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半球。盡管長須鯨的行動較其他大型鯨難以預料,但是有些族群可能會往返遷徙於相當溫暖的低緯度越冬區,與較冷的高緯度避暑區之間。分布與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科特斯海)等某些低緯度的族群似乎為定棲性。通常出沒在外海水域,但也曾見其游至沿岸水深夠的區域。躍身擊浪 長須鯨 長須鯨有時會躍身擊浪,一般以腹部著水 ,濺出激烈的水花;也可能在空中扭體,然後再以側身或背部(較罕見)著水。當長須鯨開始回落時,可能在空中扭體,重新入水時,會產生響亮的擊水聲,以斜角出水,軀體的尾段通常維持在水面下。
[編輯本段]現狀
在南半球本世紀初未開發前估汁有490000頭,由於大肆濫捕,使其數量銳減。最高時1年(1937/38)捕殺18000多頭,在1953/54年度捕殺27000多頭,現估計那裡僅有13000頭。北太平洋原有53000頭,現在2000頭,北大西洋只有幾千頭。1976年世界已全面禁捕,宣布長須鯨為重點保護對象。
[編輯本段]小夜曲
鯨是海洋中無與倫比的歌劇演員,它們的低頻歌聲能傳播到數百公里外。由於鯨歌很難捕捉和定位,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其真正作用。美國科學家收集研究長須鯨的歌聲後認為,鯨歌可能是一種求偶信號,因為只有「他們」在唱,就像陽台下彈著吉它唱小夜曲的只有男孩子。 研究人員使用固定在拖纜上的麥克風收集長須鯨的鯨歌。一旦捕捉到歌聲,研究者就設法確定演唱者的位置,在它浮出海面時採集一小塊皮膚樣本。分析其中的遺傳物質,就能夠確定這頭長須鯨的的性別。結果表明,盡管被調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長須鯨,但是演唱鯨歌的全都是雄性長須鯨。研究者據此推斷,長須鯨的歌聲很可能是一種求偶的信號。由於長須鯨習慣獨自生活,這種歌聲能夠吸引數百公里外的雌性長須鯨來到食物豐富的繁殖地與雄性長須鯨交配。
[編輯本段]生存
日本政府曾於1986年禁止商業捕鯨行為,卻在一年後以科研為借口繼續捕殺鯨魚。批評人士指出,日本實捕殺長須鯨際是借用科研旗號捕殺鯨魚用作商業目的。今年6月,日本宣布將捕殺小須鯨數量增加到850頭, 並增加捕殺長須鯨及座頭鯨。 對此,沙爾霍恩說,日本無視國際社會反對及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多次呼籲,仍然繼續發展所謂「鯨魚科研項目」,其實就是「為了金錢」。 「沒有人會被日本捕鯨船上標示的『科研』一詞欺騙,」沙爾霍恩說,「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燃油,船隊仍能堅持幾個月,我們將竭盡所能(阻止捕鯨行為)直至明年3月捕鯨季節結束。」 海洋守護者協會以「米加洛行動」為本次攔截行動命名。「米加洛」源自澳大利亞人喜愛的一頭白化座頭鯨的名字。「海洋守護者協會」的一份聲明說:「當無情的日本捕鯨者要捕殺『米加洛』和它的家人時,『海洋守護者協會』將獵捕捕鯨者。我們堅定的目標是要干涉他們的非法活動」。
[編輯本段]加大捕鯨干預
各國政府都加大了對日本捕鯨行動的干預,與以往環保組織唱獨角戲的場面不同,今年,各國政府都加大了對日本捕鯨行動的干預。在這次事件中,澳大利亞政府反應比較激烈。何勇告訴記者,鯨同澳大利亞似乎有一種難解難分的特殊因緣,南大洋的各種鯨不僅時常出沒於澳洲大陸沿岸,有時甚至會游入城區水域。去年就曾有母子二鯨兩度游入悉尼城中的傑克遜灣,並在那裡逐浪嬉戲,流連忘返達數日之久,讓城中人們大飽眼福。因此觀鯨近年已開始成為澳洲招攬旅遊者的一塊亮麗的新招牌。 據美國鯨類學會估計,全世界現存座頭鯨3萬至4萬頭,僅為人類現代捕鯨活動開始時數量的約三分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但日本漁業官員解釋說,座頭鯨的數量已經反彈,大約升至6萬頭,不再面臨滅絕危險。捕殺座頭鯨將有利於海洋生物學家研究這種生物的內部器官,了解其生活習性。

㈧ 鯨魚的資料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且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響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79種。
以下為詳細的分類地位: 動物界(kingdomAnimal) 脊索動物門(phylumChordata) 哺乳綱(classMammalia) 鯨目(orderCetacea) 須鯨亞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 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鯨的分布 在全球的不同水域中皆發現鯨魚的蹤跡,兩極附近的高緯度地區分稱南極與北極。自極地向赤道靠近,分別是副極地(subantarctic&subarctic)、冷溫帶(coldtemperate)、暖溫帶(warmtemperature)、副熱帶(subtropical)、最後是熱帶(tropical)。海洋也可依其海洋地理的類型來分類:離岸區(offshore)屬大洋(pelagic)水域,及深海盆的海底地形。向海岸靠近,則分別是陸棚區是大陸斜坡的水域。近岸區(nearshore)則有沿岸水域(coastal)及近岸水域(inshore)。
大多數的須鯨類分布在各水域中,並有洄遊的行為,齒鯨也可在不同的水域中發現,但大多數局限於相當小的地區中,例如有些海豚只生活在河水中,有些只在近岸的海域,有些則是在開放水域中生存。齒鯨中有些科全生活於開放性海洋中,例如抹香鯨及喙鯨科,而瓶鼻海豚及虎鯨在近岸區及深海區都可發現。觀鯨
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增加,有更多的人對於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越來越感興趣,觀鯨如同觀鳥一樣也是一種成為一種人與動物勾通的行為。但是為了鯨和人的安全,觀鯨必須一些規則,大致如下: 速度、方向、行進路線以及區域的劃分速度不可太快,在一定范圍內要維持穩定抵達,在更近距離下甚至要以怠速或無浪速度前進。行進時不可突然變化(加或減)速度及方向,更重要的是不可追趕或包圍鯨類,通常以適當距離平行於鯨類方向斜後方以穩定速度跟隨鯨類為佳。通常區域的劃分是以何鯨類的距離為半徑所畫出的,不過各國不同,其中一定會有某區域只能有數艘船隻同時在此區域,更近的區域只能有一艘,更近則為禁區了。
聲音:因為聽覺對海洋哺乳動物是很重要的一個感官,所以有些國家或有些地區(如鈕、號、加拿大等)會對船隻的找因程度加以管制,一般來說即使沒有實施規則的規范,一般還是希望以減低船隻及人的噪音為原則。 所以梢隕狹醬笙鈧脅荒芽闖鏨途ǖ幕�咎�仁嵌�鄄歡�鄭�嗣譴τ詒歡��瘓咄�殘緣淖純魷呂唇�謝ザ�MǔU攵圓煌�擲嗟木�嘁約疤囟ǔ稍弊槌傻木�嗷嵊刑厥獾墓娑ǎ�縟氈炯鞍鬧弈承┣�蚧嵊心?幼鯨群,所以就有特別的准則或條例特別為脆弱而敏感的他們而制定。

參考資料:http://rmschool.nje.cn/weishuwu/images/xctp/shengwuwenben/jdzl.txt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觀鯨是什麼鯨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