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了解澳大利亞,誰可以告訴詳情
澳大利亞概況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面積】 769.2萬平方公里。
【人口】 2355萬(2014年8月)。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亞裔佔5%,土著人佔2.7%,其他民族佔18.3%。官方語言為英語。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首都】 堪培拉(Canberra)
【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任期5年。總督彼得·科斯格羅夫(Peter Cosgrove),2014年3月28日就任。
【重要節日】 澳大利亞日(澳國慶日):1月26日。
【簡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36735公里。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簡史】 最早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國慶日。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政治
【議會】澳聯邦議會成立於1901年,由女王(澳總督為其代表)、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議會實行普選。2013年9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眾議院。眾院有150名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3年。自由黨80席、工黨55席、國家黨10席、獨立人士2席、綠黨1席,帕爾默團結黨1席,凱特澳大利亞黨1席。現任眾議長布朗溫·畢曉普(Bronwyn Bishop,女,自由黨),2013年11月就職。參院有76名議員,6個州每州12名,2個地區各2名。各州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各地區參議員任期3年。現任參議長斯蒂芬·帕里(Stephen Parry,自由黨),2014年7月就職。
【政府】聯邦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該黨領袖任總理,各部部長由總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13年9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聯邦大選中以較大優勢戰勝原執政黨工黨組建新政府。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就任總理。主要成員有:總理托尼·阿博特,副總理兼基礎設施與地區發展部長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女),就業部長埃里克·阿貝茲(Eric Abetz),總檢察長兼藝術部長喬治·布蘭迪斯(George Brandis),國庫部長喬·霍奇(Joe Hockey),農業部長巴納比·喬伊斯(Barnaby Joyce),教育部長克里斯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工業部長伊安·麥克法蘭(Ian Macfarlane),通信部長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貿易和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國防部長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移民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6個州分別是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兩個地區分別是北方領土地區和首都地區。
【司法機構】聯邦高等法院是澳最高司法機構,對其他各級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並對涉及憲法解釋的案件做出決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組成。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特·弗倫奇,2008年9月就職。各州設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區和北領地區只設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澳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3年9月7日,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執政。領袖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領袖沃倫·特拉斯(Warren Truss)。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2013年9月7日,陸克文(Kevin Rudd)領導的工黨在澳聯邦大選中失利,結束了六年的執政期。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其他小黨有綠黨、澳大利亞民主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重要人物】
彼得·科斯格羅夫:總督。1947年7月生於澳大利亞悉尼,畢業於澳皇家軍事學院。1968年參加越南戰爭。1997年任澳皇家軍事學院院長。1999年率國際維和部隊執行東帝汶維和任務。2001年任澳陸軍司令。2002年升任澳國防軍總司令。2005年退役。2014年3月就任澳第26任聯邦總督。
托尼·阿博特:總理,男。1957年11月4日生於英國倫敦,幼年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和法律學士,牛津大學政治學和哲學碩士。曾從事記者工作。1994年當選為澳自由黨聯邦下議員。1996年起,先後任霍華德政府就業、教育、培訓和青年事務部長駐議會秘書、就業服務部長、就業與勞資關系和小企業部長、衛生與老年事務部長等職。2007年自由黨大選失利後,任反對黨影子家庭、社區服務和原住民事務部長。2009年,當選自由黨領袖。2013年9月率領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大選,成為澳大利亞第28位政府總理。
【經濟】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化國家,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近年來,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之前的17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5%,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名列前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增幅有所放緩。但由於澳金融體系穩健,監管嚴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大,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好於其他西方國家。本世紀以來,礦業處於160年最繁榮時期,但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壓,經濟「雙速增長」問題突出。近兩年來,礦業繁榮明顯降溫,公共財政壓力上升,經濟增長有所放緩。
㈡ 陸克文簡歷
陸克文(1957.9.21— ),即凱文·路德 (Kevin Rudd,也譯為凱文·拉德),澳大利亞最大政黨——工黨領袖,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
陸克文是他自取的中文名。陸克文1957年9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的楠伯,是家中4個孩子中最小的。他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都是在昆士蘭州度過。中學時代的他就口才出眾,學習成績優異。隨後,他就讀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加入工黨。
大學畢業後,陸克文進入澳大利亞外交部工作。20世紀80年代他在海外度過了大部分時間,曾先後在澳大利亞駐瑞典大使館和駐中國大使館任外交官。
1995年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事務顧問。1997年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
1998年,陸克文當選昆士蘭州格里菲斯選區眾議員,一直連任至2007年當選總理為止。
2001年擔任「影子內閣」外交部長。
2006年12月,陸克文在工黨領導會議中擊敗了金·比茲利,成為工黨領袖。
2007年11月24日,陸克文當選為澳大利亞總理。
陸克文已結婚,有三個孩子。夫人瑞恩是他大學時代的戀人,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陸克文決定參加大選後,她為了避嫌,出售了自己的企業。
童年生活
陸克文於11歲時,陸克文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艱難度日。失去家庭支柱之後,陸克文一家的生活變得艱難。為了養家糊口,陸克文不得不隨母親輾轉奔波。陸克文回憶說,有一次母親忙著找地方落腳,他自己不知不覺在車上進入夢鄉。對於當年的那些經歷,陸克文的哥哥格雷格表示:「不安全感是他(陸克文)努力想要擺脫的。」
這段困頓的經歷給陸克文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童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培養了陸克文沉穩、堅韌的頑強性格,對其政治觀點形成強烈影響,在他的政綱中,特別強調社會福利。
陸克文於1998當選聯邦議員,在國會首次發言時就曾談及小時候的經歷。他說:「和成千上萬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只能依靠微薄的資助養家糊口。這讓我覺得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護弱者。」
15歲時,在中學時代,他開始接觸政治並參加工黨活動,參加地區青年工黨會議,並在中學擔任辯論隊長,初步顯示出從政才能。
中國情結
㈢ 澳大利亞的總統是誰
朱莉婭·吉拉德
㈣ 澳大利亞總理是誰
約翰·霍華德總理於1996年3月11日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成為自聯邦成立以來的第25位總理。霍在聯邦議會中代表悉尼西北郊的貝納龍選區,自1974年以來, 每次聯邦選舉中均成功當選。霍1939年7月26日出生於悉尼。1961年畢業於悉尼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62年7月獲新南威爾士州最高法院事務律師資格。 就任總理前,曾在政府和反對黨中擔任要職。1975年曾任商業和消費者事務部長。其後任特別貿易談判部長並擔任聯邦財政部長達五年之久。兩度出任反對黨領袖(1985-89、1995-96年)。過去二十年來一直引領澳公眾關於經濟改革核心問題的辯論,包括勞動力市場、稅收、私有化、放鬆金融管制、關稅等。
㈤ 澳大利亞總理
澳大利亞總理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政府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澳大利亞君主任命的(在法律上,澳大利亞和英國共享一位君主,現任君主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但需注意的是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是以澳大利亞君主的身份行使職權的)。現任總理是馬爾科姆·特恩布爾。
簡介
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也可譯作麥肯·騰博),澳大利亞政治家,1954年出生於悉尼,相繼畢業於悉尼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擁有政治學和法律學士學位。現任澳大利亞總理及自由黨黨首。
曾從事記者和律師工作,後相繼進入商界和政界,從事過投資銀行、合夥人、網路通信以及政界的議會秘書、水資源與環境部長等工作。2008至2009年間曾擔任過自由黨黨首職務。2013年自由黨贏得大選後出任聯邦通訊部長。
2015年9月,在自由黨內部的選舉中擊敗時任黨首及總理托尼·阿博特,再次出任黨首,隨後接任聯邦政府總理一職。
㈥ 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加拿大總理和澳大利亞的總理都是幾年進行一次選舉啊
美國4年,英國5年,加拿大5年, 澳大利亞5年
美國總統(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同時也是美國行政部門的最高領袖與三軍統帥。美國總統一職根據178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而設立,第一任總統於1789年上任。第22修正案規定,美國總統每屆任期為4年,最多可以連任一屆。
英國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它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首相請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國會。公告同時要求公布各個選區請求大選的正式大選文書(Writs of Election)。大選將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7個工作日之後進行。
從1935年起,每屆大選都在周四舉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選中,在10月舉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國內閣將在大選之前強制隔離。在大約6周的時間里,政府各部門不允許同公眾就任何新的或有爭議的政府動議(如改革動議、行政和立法變化等等)進行交流。
㈦ 現在澳大利亞的總理是誰
朱莉婭·艾琳·吉拉德(英文:Julia Eileen Gillard),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生於英國威爾士格拉摩根山谷的小鎮巴瑞,墨爾本大學法律和文學雙學士學位畢業。2010年6月24日,朱莉婭·吉拉德當選為澳大利亞新任總理,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理。
以下屬於知識補充:
澳洲總理是澳洲聯邦政府的首腦,由澳洲總督代表君主任命。現任總理是茱莉雅·吉拉德。
澳洲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按照西敏制的慣例,澳洲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同樣根據西敏制的法律結構,總理由於下議院(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黨派來推舉,並被視為該黨派的實際領袖。總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澳洲政治史上,唯一以上議員身份出任總理的是約翰·戈頓。
澳洲總理一職英語稱為「Prime Minister」,意即第一部長或首席大臣;和其他英語國家的總理和首相一樣。雖然澳洲是君主立憲國家,但因為君主一般常駐英國而不在澳洲,國家元首的職司通常由總督代理,所以中文一般譯為「總理」而不是「首相」。
任命
澳洲總督任命總理的法理依據是《憲法》64條。此條賦予總督任命大臣(Ministers of the Crown,即部長)的權利,並規定被任命者必須是聯邦議員,或在接受任命後三個月以內當選聯邦議員。所有大臣在宣誓就職之前,必須加入聯邦行政會議。按照慣例,由行政會議的一級成員組成聯邦內閣「The Cabinet」。《憲法》64條同時規定,總理和其他部長的任期由總督裁奪。但實際上,總督一般會遵循總理的建議。而總督的任命,一般也是由總理向君主直接提名。君主自1930年代確認英帝國自治領的獨立地位以來,也一直尊重澳洲總理的提名任命總督。
除了每三年舉行的選舉,總理按照慣例,在無法使預算案在下議院審議通過,或下議院決議不支持總理的情況下,應該提出辭職。
雖然法律上總督有罷免總理的權利,但實際上總督一般不會干預。聯邦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總督將總理罷免的先例是發生在1975年的憲政危機。當時的總理惠特蘭無法使預算案在上議院通過。總督科爾在未尋求總理意見的情況下,召見了總理並免除了他的職務,同時任命反對黨領袖福瑞澤為總理。此決定在當時以至現在都頗受爭議。
同樣,雖然法律上總督是由君主任命,而且按照慣例,總督的任命和免職都由總理通過對君主的建議來決定,但在英國的君主自1930年代以來也從不幹預澳洲的憲政。即便於1975年的憲政危機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決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洲自從1942年接受西敏寺法令以後已經是獨立國家。
待遇
作為實際的政府最高領導人,總理有權使用空軍提供的專機。總理在首都堪培拉的官邸是俗稱「別墅」的澳洲總理府(The Lodge),在最大城市悉尼的官邸是位於北悉尼港的齊力比麗樓(Kirribilli House)。總理陸克文在堪培拉僱用一名高級廚師、一名助理廚師、一名保姆、一名高級管家和兩名助理管家;在悉尼僱用一名廚師和一名管家。退休總理享受終生禮遇。
㈧ 澳大利亞總統叫什麼名字
斯科特·約翰·莫里森(英語:Scott John Morrison,1968年5月13日-,澳大利亞當地譯莫理遜),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為自由黨籍。
其出生於悉尼,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經濟地理學專業。現任澳大利亞總理(第30任)、公共服務部長以及自由黨領袖。
進入政界前,莫里森曾在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業及旅遊業中擔任公職人員與管理職位,並曾赴紐西蘭的旅遊部門工作過。返回澳大利亞後,擔任過新南威爾士州的自由黨部主管。在2007年的聯邦大選中莫里森當選為庫克選區的澳大利亞國會議員,自此進入聯邦政壇。
在自由黨於2013年上台執政後,莫里森先後在托尼·阿博特和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內閣中擔任過移民事務部長及財政部長等職。
2018年8月下旬,在前自由黨領袖兼國家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宣布辭職後,莫里森加入了與彼得·達頓、朱莉·畢曉普等人角逐這一職缺的競爭,最終在投票表決中獲勝,於8月24日出任新一任自由黨領袖及國家總理。
2019年5月,在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率領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多數國會席位,獲得連任,並得以進一步單獨組建聯盟黨的多數派政府。
當選總理之前
2007年11月24日,當選澳大利亞眾議院庫克選區議員並連任至今。2013年9月18日隨自由黨上台執政進入內閣,擔任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至2014年12月23日調任社會服務部部長,再於2015年9月21日調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2018年8月23日,正當自由黨內斗爭白熱化,暫代內政部長的莫里森,宣布禁止中國大陸電信業者華為、中興通訊進入澳大利亞5G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