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二戰中要了17萬戰俘命的澳大利亞,為何不接受日本投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對亞洲各國以及其他地區的國家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這個亞洲上彈丸島國恨不得把整個世界的資源統統都納為己有,但由於它使用的手段過於血腥、殘忍,因此引起了起很多國家對它的仇恨。
新幾內亞戰役確切地說就是一次:“澳大利亞復仇之戰”。
㈡ 1919年橫掃太平洋,日本為何招惹狠角澳大利亞
這是因為在第1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澳大利亞反對日本在南太平洋上獲得的一些權力,這也使得日本對於澳大利亞懷恨在心。所以在後來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日本也曾經空襲過澳大利亞。當然這次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美軍在澳大利亞有著軍事基地,並且給美軍的作戰也提供了大量的後勤保障。為了當時打敗美國軍隊,所以日本才會選擇空襲澳大利亞。
所以我們看到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選擇空襲了澳大利亞。並且也造成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傷亡,所以也使得現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依然有非常多的不信任。
㈢ 最恨日本的國家
有些人說日本最恨的國家是韓國,也有人說日本最恨的國家是美國,然而實際上日本並不會對美國和韓國有什麼痛恨,日本真正最恨的國家應該是俄羅斯。
日本是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因為遠離大陸,而且它在西方國家的前兩次工業革命之後迅速地抓住機遇實行了「明治維新」,所以日本在歷史上基本沒有遭遇過任何國家的侵略和欺壓,反而是日本在二戰時期曾經給自己的亞洲鄰國帶去深重的災難。比如韓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國都曾經遭遇過日本的侵略,有些人說日本人最痛恨韓國,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畢竟歷史上是日本欺負了韓國,韓國可沒有給日本帶去過什麼災難,即便現在日韓之間存在一些島嶼爭端,這也不至於讓日本痛恨韓國。
也有人說日本人最痛恨美國,不過這種說法也不對,因為根據民調顯示日本人最喜歡的國家才是美國,由於美國在二戰之後重塑了日本,所以大多數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好感還是比較強烈的。真正有實力並且有理由讓日本人痛恨的國家應該是俄羅斯,之前日本媒體所做的民調也顯示俄羅斯是日本民眾最不喜歡的國家之一。日本人之所以最痛恨俄羅斯,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在歷史上就曾對日本構成很大的威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俄羅斯侵佔了日本的北方四島。
俄羅斯一直都是一個大國,在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最害怕的就是蘇聯軍隊,日本軍隊在與蘇聯的較量當中也是敗多勝少。而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一直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入日本,面對跟自己在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的蘇聯,日本一度也是十分恐懼。盡管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實力大幅衰落,但是因為俄羅斯依然是一個擁有數千枚核武器的大國,俄羅斯官員還經常拿核武器嚇唬日本,所以俄羅斯在日本人的印象當中可謂是非常糟糕。
(北方四島位置圖)
另外俄羅斯在二戰末期出兵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日本政府多次跟俄羅斯進行談判,但是俄羅斯政府始終拒歸還北方四島的全部四個島嶼,現在俄羅斯甚至是連一個島也不願意歸還。面對強硬的俄羅斯政府,日本幾乎是無計可施,又因為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日本政府不敢通過武力收回北方四島,隨著時間的不短推移,將來北方四島可能會完全脫離日本,所以因為領土的事情日本民眾也是十分痛恨俄羅斯。總之無論是從實力、國家品格、歷史還是現實的領土糾紛來看,最讓日本痛恨的國家只能是俄羅斯。
㈣ 奧大利亞為什麼恨日本
澳大利亞一直堅持將日本裕仁天皇列入戰犯審判,戰爭結束後提交的日本甲級戰犯和處死的日本乙級丙級戰犯都是所有同盟國中數量最多的。
其實按照常理來說,這個處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應該與日本並沒有多大的糾紛,因為日本並沒有侵略到澳大利亞,兩國經濟上也沒有過多的來往糾紛。可是這兩國的和平局面直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開始破裂。
澳大利亞加入同盟軍駐扎在新加坡的英軍里對抗日本,1941年底日本進攻新加坡,僅僅一周的時間新加坡就淪陷了,英軍投降,其中足足有一萬五千多的澳軍也被俘獲,由於抵抗日軍戰爭中澳軍的善戰,也導致投降後的澳軍俘虜在日軍那兒吃了不少苦頭。一半以上的澳軍俘虜被日軍處決或是殘殺,
澳大利亞對日軍仇恨的種子算是埋了下來。隔年後,日本空襲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市,死傷近千人,作為幾百年來唯一一個軍事打擊澳大利亞本土的國家,澳大利亞對日本的仇恨算是徹底的結下來了。
照片中被斬首的人叫喬治·倫納德,1916年出生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二戰中加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面對這個戰爭中殘害自己同胞,戰爭外侵害自己國家領土的日本,澳大利亞人開始對其憤恨不已。日軍的火力徹底被澳軍壓制,被壓在地洞里,身上長青苔,有些日本兵活活在地洞中病死餓死,日本軍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死在了新幾內亞,最終活著回到日本的人不足一千八。一場戰爭中,澳軍殺了二十多萬的日本軍,至今並沒有說過一句抱歉。
澳軍在新幾內亞的這一戰算是為之前在日軍迫害下死去的同胞們報仇雪恨了。不僅在戰爭中狠狠壓制了日軍,戰後日本投降後,澳大利亞也毫不放過這個侵略民族。
澳大利亞把日本天皇列為戰犯,由同盟國審判,並且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供了一份多達100人的甲級戰犯名單。甲級戰犯交由遠東軍事法庭審判,而乙級丙級戰犯由同盟國單獨進行審判,澳大利亞的報復機會又來了。最終澳大利亞審判並處決了140名日本乙級丙級戰犯,超過中國處決的110占所有同盟國之首。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恨至深了,當初日本戰敗凡是落在澳軍手下的日本軍幾乎都被殺了,日本至今對此還耿耿於懷,澳大利亞呢也對日本至今還懷著不小的仇恨。不過也希望,仇恨最後都能過去,世界和平無戰爭。
㈤ 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二戰後澳大利亞為何如此恨日本人
二戰後,澳大利亞對亞洲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由效忠英國轉向跟隨美國,支持並參與美國對日佔領,雖然只是美國的小跟班,但是卻對日本進行著類似於傳統歐洲殖民者的殖民行為。在本文中,你將看到戰後初期日本被澳大利亞佔領軍欺壓的「屈辱」歷史。
美國於1945年8月底開始了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到1952年撤離日本之前,美國軍隊幾乎重塑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盡管日本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殖民地,但是這段時期的軍事佔領多少還是給日本打上了殖民主義的烙印。聯軍最高統帥、美國戰爭英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崇尚傳統的殖民方式。他按照過去殖民帝國的做法下令沒收日本的土地和財產,重建這個國家的經濟,從位於東京被稱為「小美國」的基地發號施令干預日本政府的大小事務。眾所周知的是,麥克阿瑟拒絕與日本人握手,認為這樣做相當於認可日本與美國處於平等地位。在美國佔領期間,甚至日本天皇都必須對麥克阿瑟行正式的鞠躬禮而不是體現民主精神的握手禮。許多日本人都對德高望重的天皇不得不向美國人鞠躬一事感到震驚,這也意味著日本人必須對美國俯首稱臣。
艾克爾伯格將軍(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與澳大利亞軍隊
這種殖民意義也延伸到了士兵們的私人生活領域里。澳大利亞士兵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有家屬陪同的情況下執行海外任務。軍隊為家屬的到來在佔領區內建起了一幢幢獨棟平房,當家屬到達時,近500名婦女和600多名兒童住在這里,讓人不禁以為這里是永久定居點而不是軍事佔領區的暫住地。弗蘭克·克盧恩把這一定居點與英國統治印度全盛時期的英國衛戍部隊相比較,從帝國擁護者的立場對此大加贊賞。令人詫異的是,澳大利亞士兵在日本的生活水平遠遠高出他們在國內所能實現的。所有軍官和許多士兵家中都有日本「女僕」或「男僕」負責做飯、清潔和家務。有孩子的軍官和士兵家中通常都有一個以上的傭人,甚至連單身漢都有家政人員照顧。這種生活對於英聯邦佔領軍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因為在國內只有最富有的家庭才能雇得起傭人。許多人不知道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家政人員。《英聯邦佔領軍規定》建議他們做到「舉止得體、冷淡有禮」。多數人由於沒有與傭人打交道的經歷,於是紛紛效仿起了曾經的殖民者。他們像那些遍布亞洲的歐洲老牌殖民者一樣,不管傭人年紀大小一律稱呼他們為「女孩兒」或者「男孩兒」。連隨軍兒童也對他們的日本保姆頤指氣使。克里斯汀·德·馬托斯認為,這種稱呼是殖民主義行為模式的典型代表,目的是為了「創造並強化西方殖民者在亞洲的特權地位」。
軍方高層也鼓勵這種殖民主義行為。當時佔領軍的指揮官是澳大利亞人約翰·諾思科特、賀瑞斯·魯濱遜和威廉·布里奇福德。他們認為特權和奢華享受是軍事佔領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方不僅要求傭人的服務,還徵用了14家豪華酒店供部隊和隨軍家屬舒適地療養和度假。其中最著名的一家是川奈酒店,士兵和家屬在這里整日打高爾夫、喝皮姆酒(Pimm』s),充分享受著作為統治階級的特權。這種情況使得許多人抱著殖民者的心態在佔領區生活,並且認定西方人在亞洲就應該享受特權生活。
跟喝皮姆酒這種看似無害的舉動相比,澳大利亞士兵試圖在佔領區創造殖民文化的做法則要嚴重得多。英聯邦佔領軍高層不希望士兵與日本人「結交往來」,明令禁止他們進入當地餐館、酒吧、電影院、劇院、公共澡堂和平民家中。禁令之所以如此嚴苛,部分原因是為了安撫國內民眾在得知日本人虐待澳洲戰俘後產生的強烈反日情緒。有些媒體以佔領軍中性病感染率急劇上升為證據暗示佔領軍士兵與他們仇視的日本人保持著親密關系。《悉尼先驅晨報》1946年的一篇報道就譴責了與日本人為友的行為,認為這么做「有損軍隊威望」,並且聲稱澳大利亞士兵「能夠也必須被日本人尊重」而不是與日本人為友。公眾對英聯邦佔領軍的支持也開始動搖了。一直致力於在國內輿論界維護佔領軍聲譽的弗蘭克·克盧恩則堅稱,佔領軍非但沒有與日本人為友,反而認為「是時候該好好管教管教日本人了」,還引用了一名中士說的「決不跟這些混賬東西為友」的話。
澳大利亞之所以如此積極地展現其對日本的強勢和權力實在是因為這種機會千載難逢。美國率領聯軍佔領日本,澳大利亞不過是它的小跟班而已,在大多數有關軍事佔領日本的歷史記載里都沒有提及澳大利亞。人們對澳大利亞曾是殖民地的歷史還記憶猶新,而日本人直到最近才喪失了自己的龐大帝國。澳大利亞人在日本人手上遭受的屈辱,以及長期以來有關日本種族、政治例外論的看法都使得澳日關系變得更加復雜。澳大利亞軍方領導人對本國「威望」的自信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不過他們還是堅持主張對日本人的統治權力。因此他們在佔領期間不遺餘力地展示著各種趾高氣揚的姿態。
英聯邦佔領軍的部署證明澳大利亞人仍在用帝國主義的眼光打量亞洲。然而人與人的實際接觸遠比這復雜。佔領軍的種種規定無疑是助長了一些帝國主義行為,但是,並非所有澳大利亞人都遵從這些規定。與亞洲的接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數剛到日本的澳大利亞人都對日本這個二戰中的敵人深惡痛絕,但是與日本人一起生活的經歷使他們的態度逐漸軟化。許多澳大利亞人在目睹了戰後日本困苦的生活後開始同情當地人。佔領軍翻譯克里夫頓的《落花時節》一書不僅揭露了他的同胞在日本的傲慢行為,也反映出他與日本人的友好關系。其他一些士兵也加入了克里夫頓的行列,公然反抗佔領軍頒布的「不得與日本人為友」的規定。澳大利亞人與日本人關系日益親近的一個例證是眾多士兵向移民局提交請願書,要求修改《移民限製法案》,允許他們的日籍妻子和女友進入澳大利亞。這一要求最終在1958年得到通過。羅賓·格斯特甚至認為佔領軍的部署實際上就是澳大利亞與日本開始交往的早期形式。佔領軍以外的澳日關系顯得更為融洽,記者威爾弗雷德·伯切特和皮特·盧素以及傳教士弗蘭克·科爾德雷克和梅達·科爾德雷克的親身經歷都證明,澳日兩國人民的跨文化交往多種多樣,與維護國家威望和耀武揚威相比,好奇、接納與著迷才是兩國關系發展的主流。英聯邦佔領軍及其新殖民主義政策是澳大利亞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的真實寫照,而士兵、家屬與日本人的交往經歷則淡化了這一部署的帝國主義本質。
㈥ 澳大利亞為什麼恨日本
日本要沉沒了,全世界各國都伸出手幫忙,唯獨澳大利亞人在勒索了大量財寶之後別過臉去裝沒事人,原因就在這里,但這個和美國政府的方針相抵觸,美國政府是要庇護天皇而使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能順利進行,在同盟國中是最多的,根據戰後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澳大利亞處決了140名日本乙丙級戰犯,而且從組建審判甲級戰犯的東京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就堅決主張把天皇作為戰犯來審判戰爭結束之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發行的老版的《日本沉沒》電影里都能夠看出痕跡,因為澳大利亞人對日本軍國主義恨之入骨,他們在戰前和日本人甚至連經濟上的沖突都沒有,完全是被拖進這場戰爭的,而且英國在新加坡的守軍中有一萬多是澳大利亞人,為了說服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在懲治戰犯方面也是戰勝國中最毫不留情的,美國人不得不把首席法官這個極為榮耀的位置讓給澳大利亞人威廉·韋伯。
因為有這些瓜葛,在戰後一段時間里日本人最恨的是澳大利亞人。日本的乙級丙級戰犯遇到了澳大利亞人幾乎就死定了,這些澳大利亞俘虜後來被日本人折磨死了八千多人。
澳大利亞不僅為這些死難同胞報了仇
㈦ 澳大利亞在太平洋戰爭中,是怎樣對待日軍俘虜的
被日軍俘虜的澳大利亞士兵不斷被送到泰緬鐵路的工地上,用自己的生命修建“死亡鐵路”。日本工程師認為在崎嶇的山區中修建鐵路至少要五年,但是日軍瘋狂驅使6萬多盟軍戰俘以及30多萬勞工進行高強度工作,強行18個月修建完成。
戰爭結束後,澳大利亞對日本極端仇恨,認為日本在未來會再次武裝崛起,對亞太人民造成威脅,應該用最嚴厲的方式制裁日本。結果澳大利亞審判的日軍戰犯最多,但是更多犯下罪行的日軍戰犯在美國以及日本政府的庇護下逃脫了應有的懲罰。
㈧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的意義,為什麼又對日本恨之入骨
澳大利亞,作為太平洋的中心位置,接近中途島,西鄰印度洋北接菲律賓群島,可以對亞太進行封鎖,戰略位置重要,澳大利亞有「坐在礦車的國家」之稱,資源豐富。澳大利亞恨日本,因為日本對澳大利亞人實施種族滅絕
㈨ 二戰後,澳大利亞為何要17萬日本戰俘的命,還拒不接受日本投降呢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二戰給人造成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在亞洲東南部、在大洋洲、在廣闊的太平洋海域,日本法西斯們在佔領區有恃無恐,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1945年,美軍的兩顆原子彈震碎了日本帝國這條破船,日本人終於低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向協約國宣布投降。大多數國家都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像中國這樣飽受日本侵略的國家甚至是放棄了對日索賠,並且從人道主義角度去盡可能輕判戰俘們。這就是中國人所一直奉行的以德報怨。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如同中國一般,你比如說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在東京審判上,中國遞交了32名日軍甲級戰犯,美國遞交了30人,澳大利亞居然遞交了100人。非但如此,他們私自處死日軍高級軍官多大140人。在戰後,澳大利亞政府拒絕接受日本投降,並且還要了十七萬日本戰俘的命,是什麼原因讓澳大利亞對日本恨之入骨呢?
本來一切應該在日本戰敗以後就恢復平靜了,但誰成想一張報紙又引起軒然大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原來美軍在佔領日本後從他們那得到一張報紙,上面是一個已經備受折磨的澳大利亞軍人被砍頭,旁邊站著把他斬首的日本軍人。這件事被記者報導到了報紙上,在澳大利亞引起一陣軒然大波。憤怒的民眾要求政府必須嚴懲劊子手。澳大利亞政府也是響應人民群眾的要求,他們非但拒絕日本投降,而且還殺了許多日本戰俘作為報復,據統計在整個二戰中被澳大利亞殺害的日本戰俘達到了十七萬人之巨。
澳大利亞不像中國,他們所信奉的真理就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時至今日在澳大利亞的戰爭紀念館內還有很多辱日的標識。你比如說在剛進入戰爭紀念館的門口處有一面日本國旗,進來的人都會踩踏在國旗上。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也標識著“日本人與狗不能入內。”也許只有這樣做才能夠讓憤怒的澳大利亞人民有才有一絲絲報仇的暢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