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是什麼甲蟲有毒嗎
這個是無毒的雖然很像是蜣螂,但記住,蜣螂的頭上是不長鏟狀的角的他的名字叫做糞金龜,呵呵也是吃大糞的
⑵ 請問這是什麼甲蟲
黑色金龜子(Alissonotum impressiolle Arrow)是分布在我國台灣省南部華南和雲貴等省區的一種昆蟲,主要危害的農作物是甘蔗。成蟲體殼堅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屬光澤。前翅堅硬,後翅膜質,多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防治在幼蟲期為宜。
⑶ 甲殼蟲長什麼樣子
體小至大形。體壁堅硬,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形成鞘翅,靜止時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線,後翅膜質,通常縱橫疊於鞘翅下。成、幼蟲均為咀嚼式口器。幼蟲多為寡足型,胸足通常發達,腹足退化。蛹為離蛹。卵多為圓形或圓球形。
雌蟲產卵於土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產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圍在卵鞘內,如肖葉甲科的部分種類;產在水中的卵,多包於袋狀的繭內,如水龜蟲等。
常見的甲蟲
1、瓢蟲
瓢蟲的成蟲體長1.0~16.0mm,體型呈短卵型至圓形,身體背面強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從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緊密相連,通常寬度相近。頭常嵌入前胸中,有時完全被前胸背板蓋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細小短毛。
大多數瓢蟲具有以下3個特徵:即下顎須端節斧形,跗節隱4節式和第一腹板具後基線,這些特徵可與其它近緣種相區分。
2、螢火蟲
內有磷化物發光質,經發光酵素作用,可發黃綠冷光;雌蟲多缺翅。成蟲壽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發光用以吸引異性,發光時間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不同種閃光間隔不一樣。成、幼蟲均捕食性,一般多發生在水邊和溫暖潮濕的地方。其它兩科均白天活動,不發光。
3、屎殼郎
世界有2萬多種蜣螂,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蜣螂大多都具有糞食性,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又名「莫多升」。
⑷ 蔗蟾蜍(海蟾蜍)的天敵是什麼動物
答:是澳洲狗!
海蟾蜍對這里熱帶氣候「十分滿意」,再加上沒有天敵,它們迅速繁衍生息,不到6個月就增加到6萬多隻。海蟾蜍雖然也吃危害甘蔗的甲蟲,但它們顯然「不忌口」,許多澳大利亞本地的青蛙和蟾蜍也成了它們的美味。
澳洲北部不少的狗染上了毒癮,喜歡舔癩蛤蟆背上的有毒分泌物。凱瑟琳鎮獸醫皮克玲說,常有狗主人帶著染上吸吮海蟾蜍背部毒液癮的狗去找他幫忙戒毒。皮克玲說,狗舔進肚子的毒液的量相當少,不會要了狗命。毒液進入狗體以後,狗會露出滿足的笑容,然後搖頭晃腦的走開,就好像踏著夕陽回家的牧童一樣。
海蟾蜍是澳洲另外一個痛苦的經驗。一九三零年,澳洲政府為了對付甘蔗田裡的害蟲,從南美洲引進了這種俗稱甘蔗蟾蜍的海蟾蜍。由於海蟾蜍在澳洲沒有天敵,反倒跟兔子一樣成為澳洲的新害蟲。海蟾蜍身上有毒,澳洲原生動物惹上他,沒有不一命嗚呼的,因此,海蟾蜍現在已經成了澳洲的山大王了。
⑸ 甲蟲長什麼樣
甲蟲是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如金龜子、天牛、象鼻蟲等。鞘翅目(Coleoptera)昆蟲,35萬種以上,使其成為動物界中最大的目。主要特徵是它們特殊的前翅,其已變成硬的鞘翅,覆蓋在能飛的後翅上。鞘翅目包括一些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蟲,而且是分布最廣的昆蟲目。
⑹ 請問一下象甲蟲在什麼溫度下能夠滅絕,怎樣才能不用農葯把象甲蟲以及蟲卵都殺死急!!
甘蔗大象甲蟲,學名為甘蔗赭色鳥喙象 ,屬鞘翅目,象蟲科。此蟲在勐海縣於1995年初次發現,為害甘蔗,在一些蔗田零星為害。
形態特徵
甘蔗大象甲蟲,學名為甘蔗赭色鳥喙象,屬鞘翅目,象蟲科。此蟲在勐海縣於1995年初次發現,為害甘蔗,在一些蔗田零星為害。近年來,在勐海各鄉、鎮均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成為我縣甘蔗上的主要害蟲,以成蟲咬食甘蔗嫩葉,幼蟲向下蛀食蔗莖,被害蔗株心葉發黃,莖節縮短變細,最後整株枯死,嚴重影響甘蔗產量。此蟲除危害甘蔗外,還危害竹子、玉米等。
成蟲:體長25—27mm、寬9mm,體色橘褐色,觸角著生於喙基部,前胸背板中央後緣兩側黑色,鞘翅具3條橫黑斑,中間一條在兩翅中部相連。
幼蟲:肥白、稍彎曲,老熟幼蟲體長25mm左右,寬10—12mm,深黃色,頭部黃褐色,口器黑色,體呈拱形彎曲,多皺褶。
蛹:灰黑色,蛹室內部用蔗渣,外部用土築成。
防治方法
1、進行蔗地檢查,在成蟲盛發期(即每年5—6月),人工捕捉成蟲,可用行政措施進行回收成蟲,在幼蟲為害期(8—9月),斬除被害蔗,消滅大象甲幼蟲,發現受害株連根挖起,殺死幼蟲,對歷年受害嚴重的田塊要進行輪作。
2、農業措施:深耕細耙,對危害嚴重的田塊,及時深耕細耙,破壞大象甲蟲的生存環境,有條件的田塊可進行水旱輪作,結合灌水淹死越冬蟲體,縮短宿根年限。
3、葯劑防治:在種植甘蔗時,每畝用3%呋喃丹4—6kg。或樂斯本顆粒3kg進行處理,或者結合甘蔗培土進行。在成蟲羽化期間,用80%敵敵畏或90%敵百蟲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建議:用銳勁特懸浮劑2包/桶兌水噴霧,48%樂斯本乳油1500倍兌水噴霧,20%的毒螟心乳油70ml/畝兌水噴霧。
⑺ 更好日的動物是哪個,性功能最強的動物是什麼
澳大利亞最可怕,最令人厭惡的入侵物種是誰?不是草場數量達100億只的兔子,也不是滅絕60多個物種的數百萬只野貓,而是為了保護甘蔗引入的102隻海蟾蜍,短短幾十年就發展到了15億只,不但殺蟲的目的沒達到,還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難,人們一看到它就雞皮疙瘩驟起,以至曾經不管用什麼它,也基本不會受到什麼道德譴責。
一個入侵物種泛濫到如此程度,人怨到如此地步,或許可以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科學家們最近的研究還發現,這些傢伙之所以如此泛濫,可能和它們從小就互相吃飯,99%都被同類吃掉,不得不加快發育避免被吃有關,當然,這可能也成了它們進化中的一個Bug。
那麼,澳洲甘蔗蟾蜍是如何入侵澳洲,泛濫到如此地步的呢?
甘蔗蟾蜍入侵澳洲的歷史相當清晰,澳大利亞的甘蔗根系一直被一種叫甘蔗蠐螬的甲蟲,導致甘蔗難以生長,農民迫切需要找到辦法來保住他們的勞動成果。1935年,辦法似乎真的找到了,昆蟲學家雷金納德·穆格莫瑞(Reginald Mungomery)從夏威夷帶來了102隻甘蔗蟾蜍,到昆士蘭的北部,滿懷信心地等待它們鏟除蠐螬,讓農民更好的收成。
甘蔗蟾蜍實際是一種叫海蟾蜍的中南美洲巨型蟾蜍,一般為10到15厘米長,有記錄更大的一隻長達38厘米,重2.65公斤,完全伸展開來達到了54厘米,是世界上更大的蟾蜍,你要在野外看到它,多半會嚇得拔腿就跑。
但穆格莫瑞期待的場景並沒有出現,澳洲豐富的小型動物給甘蔗蟾蜍帶來了豐盛的蛋白質,依託昆蟲、青蛙、小蛇、老鼠、蝙蝠和鳥類等小動物的無私奉獻,它們很快就發展到了15億只,佔領了100多萬公里的澳洲土地,甘蔗蠐螬反而對它們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不僅如此,它們還肆無忌憚地闖入人們的庭院,大吃特吃貓糧、,嚇唬、惡心小孩和婦女,沒有人見到它不雞皮疙瘩驟起,惡心得吃不下飯。
最令人擔心的是,甘蔗蟾蜍是一種劇蟾蜍,眼睛後面有很大的腮腺,背部也有其他腺,受到威脅的時候,會出一種被稱為蟾的奶白色液體,是14種化學成分的混合物,許多都對動物有害。如果有掠食動物吃掉甘蔗蟾蜍,很可能就是它們的最後一餐,通常在15分鍾內就會死亡,甘蔗蟾蜍的劇甚至可以一條大型鱷魚,還有記錄稱,有人吃了甘蔗蟾蜍和它的卵後死亡。
甘蔗蟾蜍的不僅致命,而且致幻,一些狗狗看到甘蔗蟾蜍搶奪它們的食物後,就會去捕捉它們。但一旦了甘蔗蟾蜍的液後,就會像了一樣,出現搖頭晃腦、流口水等興奮的症狀,嚴重時會心律失常,甚至直接死亡。原來甘蔗蟾蜍的液里含有一種叫蟾色胺的,在澳大利亞與等一起被列為。一些狗狗後就會上癮成為癮君子,不得不送去戒,就是用芥末塗在假蟾蜍上讓它舔,直叫其懷疑狗生,但仍然有狗狗戒脫後復舔的,因為甘蔗蟾蜍在澳洲太多了,俯拾皆是,狗狗很難抵擋這種。
甘蔗蟾蜍的液如此可怕,因此很少有掠食者把它們當做食物,這是它們族群短短幾十年就從102隻發展到15億的關鍵之一。而另一個關鍵,就是它們特別能繁殖。
雄性甘蔗蟾蜍可以說是性沖動最強烈的動物之一,不管在什麼什麼時節,什麼地方,和什麼東西都能,包括岩石、土塊,抱住就不放,甚至爬到人的腳上也要那麼那麼,是不是和那個什麼泰迪非常相似?而甘蔗蟾蜍的泛濫也導致它們經常被汽車碾死,就是這些,一些甘蔗蟾蜍也不放過,更何況雄性和雄性之間了。
不過好在雌性不會發聲,只有雄性才會鳴唱,所以一旦抓錯了,被抓者就會大喊大叫,搞錯了,搞錯了,快把你那玩意兒拿走!而雌性不能發出聲音,所以不管喜不喜歡,也沒辦法讓雄性放手。有時候幾只雄性會同時抓住一隻雌性,這時候大個子就占優勢了,直接就把小個子踹飛了。
雄性甘蔗蟾蜍如此能幹,雌性更是不遑多讓,它們特別能生,一次就可以產下8000到30000個黑色的卵,連在一起可長達20米,48小時就可以孵化出蝌蚪。如果溫度再高一些,最快14個小時就可以孵化出來,而蝌蚪長成幼體,通常也只需4周的時間。
有人可能就在算了,哇,這么能生,怎麼幾十年才發展到15億只呢?澳洲野兔一次只生幾只,都發展到了100億只呢。這就是我們 開頭提到的科學家們發現的新現象了,甘蔗蟾蜍的蝌蚪是典型的「食人族」,喜歡吃自己「人」!
我們都知道,野生動物界的幼崽或卵,能長大的都不多,越低等的越少,大抵都成了其它掠食者的蛋白質。但甘蔗蟾蜍的卵和蝌蚪不同,它們是自家兄弟姐妹的美味佳餚,方便取用,立等可食,所以甘蔗蟾蜍蝌蚪孵出後,需要馬上進入拚命發育的,要麼吃掉兄弟姐妹自己長大,要麼成為自家兄弟姐妹的蛋白質,幫助它們快快長大。
這和其它青蛙及蟾蜍物種似乎沒什麼不同,因為它們的蝌蚪也會干這些相互吃飯的事。但不同的是,其它種類只會在短缺的時候這么干,就像人類歷史上歷次大飢荒一樣。而澳大利亞甘蔗蟾蜍不同,科學家們發現,它們在任何時候都這么做,不僅吞吃沒有孵化的卵,大的蝌蚪還吞吃小蝌蚪,這一點恐怕連很多飢荒時代的人類都自嘆弗如。
更令人吃驚的是,科學家們發現,蝌蚪似乎已找到了應對這種生存危機的辦法,當它們感覺到其它蝌蚪釋放的化學物質後,似乎會加快發育速度,從而可以更快地成熟,並在成體時長得更大。
所以上面問題的答案就是,由於存在嚴重的「內卷」,99%以上的卵或蝌蚪都成了兄弟姐妹的食,因而甘蔗蟾蜍的種群並未發展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當然,即使是這樣,澳洲對其也是深惡痛絕,甘蔗蟾蜍已變成一項全動,就像你蟑螂、老鼠一樣。以前曾有人用各種殘酷的,不過現在由於動物保,人們只能地將其處死了,澳大利亞皇家防止動物協會 (RSPCA) 的處置建議是,先將蟾蜍放在冰箱冷室休息12 小時,然後再放入冷凍室24小時。
此前比較有效的辦法還有噴灑,不過後來發現會致癌後就了,導致蟾蜍在一夜之間似乎又回來了。後來的調查發現,一個池塘里有100隻甘蔗蟾蜍,即使你了98隻,剩下的兩只也可以在第二天產下30000個卵,很快就可以發展到原來的10倍以上。
所以很多澳大利亞城市已經在與甘蔗蟾蜍的大戰中認輸了,澳大利亞根據科學家們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不可能消滅甘蔗蟾蜍,只能採取各種措施降低它們的密度和影響。
這項新研究或許已找到了方向,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或許人類可以利用甘蔗蟾蜍幼兒階段的相互蠶食「內卷」,堅壁清野,讓它們自己把自己吃絕。
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31日《院刊》上。
參考:
PNAS:The evolution of targeted cannibaliand cannibal-inced defenses in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cane toads
livescience:Cane Toads Invade, Conquer Australia
:Cane toad
以上就是與更好日的動物是哪個相關內容,是關於甘蔗的分享。看完性功能最強的動物是什麼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⑻ 甲蟲長什麼樣
體小至大形。體壁堅硬,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形成鞘翅,靜止時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線,後翅膜質,通常縱橫疊於鞘翅下。成、幼蟲均為咀嚼式口器。幼蟲多為寡足型,胸足通常發達,腹足退化。蛹為離蛹。卵多為圓形或圓球形。
頭殼堅硬,頭式一般為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類的額與頭頂向前極度延伸,形成象鼻狀的「喙」,口器生於喙端。觸角有絲狀、棒狀、鋸齒狀、彬齒狀、念珠狀、鰓葉狀和膝狀等,一般11節,少數1—6節。
復眼通常發達,圓形、橢圓形或腎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種類具單眼。上唇發達,有的隱藏於唇基下或消失,上顎多發達,有的種類非常強大,幾與身體等長;下領顯著,肉食亞目的下顎分為外葉和內葉,外葉分2節,呈須狀,內, 葉發達呈葉狀。
下唇的頦頗發達,亞頦存在,或與外咽片癒合,下唇須通常3節,少數2節,個別種類不分節。
台灣「甲蟲達人」珍藏千隻甲蟲
網2014年10月22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灣南投縣集集鎮民謝志禎,8年前陪兒子觀察昆蟲生活史,因而迷上甲蟲,長期以來透過買賣、交換與培育,已收藏上千隻、逾百種的甲蟲,其中不乏收藏界身價頂尖的「長戟大兜蟲」等極品,琳琅滿目,讓人大開眼界。
昨天,鎮長嚴鴻邦造訪此「甲蟲達人」,除贊嘆典藏豐富、如同昆蟲博物館,還力邀他到觀光小鎮最知名的集集驛站開「獨角仙」大展,並配合中、小學校外教學日,讓小朋友們對甲蟲世界及自然生態,有進一步認識。
40歲的謝志禎珍藏的甲蟲,包括世界各國的「獨角仙」,以及金龜子和鍬形蟲等;其中來自玻利維亞的「長戟大兜蟲」,20多年前喊價台幣300萬元,在那年代夠買1輛S系列大賓士。
「戰神大兜蟲」、「毛象大兜蟲」各有特色,謝志禎表示,等年紀大到一定程度時,將全數捐給保育教育機構。
⑼ 這是什麼甲蟲
象鼻蟲
較著名的象鼻蟲害有棉花的棉花象鼻蟲針葉樹的白松象鼻蟲、穀物的谷象鼻蟲。在國內,除谷象、米象之外,較重要的象鼻蟲類害蟲,有為害香蕉的香蕉假莖象鼻蟲、球象鼻蟲,危害松樹的松瘤象甲、為害甘蔗的蟻象及為害竹筍的台灣大象鼻等。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F%F3%B1%C7%B3%E6#pn=0
⑽ 海蟾蜍的毒性有多強
1932年8月18日,有102隻海蟾蜍從夏威夷群島來到了澳大利亞。它們被釋放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的甘蔗種植園內,用來控制甘蔗甲蟲的危害。
70年後的今天,澳大利亞海蟾蜍的數量達到了1億只。它們蔓延的地域的面積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國土面積的總和,而且它們領地的前緣還在以每年5.6千米的速度擴展。
考慮到世界上的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正在發生災難性的下降,澳大利亞所發生的事情聽起來像個好消息。但是海蟾蜍的蔓延卻不是好消息。這個災難性的典型事例說明了當人類試圖改變自然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海蟾蜍(Bufo marinus)的毒性非常大。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如果吞吃了它們的卵、蝌蚪或者成體,就差不多會立刻引起心力衰竭。一些澳大利亞的博物館展出了被海蟾蜍毒死的蛇,它們竟然還在蛇的嘴裡,蛇就已經中毒死亡了。經常以本地蛙類為食的袋鼬已經有滅絕的危險。海蟾蜍甚至可以幹掉體型較大的鱷魚。海蟾蜍的毒性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寵物狗僅僅喝了它們光顧過的碗里的水,就會生病。
在它們的原生地中美洲和南美洲,海蟾蜍的數量被物種間的競爭、疾病、天敵等綜合因素所控制。但是,在澳大利亞沒有其他種類的蟾蜍,也很少有天敵,卻有大量的新的食物資源。對於海蟾蜍來說,這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而面對這些新的挑戰,它們已經獲得了成功。
與本地的一些澳大利亞蛙類相比,海蟾蜍產的卵的數量是它們的四倍,海蟾蜍的蝌蚪不但成熟得很快,而且因為具有毒性,所以不會被吃掉。但是它們的幼體和成體卻能吃掉任何東西:從其他蛙類到沒人看護的狗食,無所不吃。吃得越多長得就越大。有記錄記載,有些海蟾蜍的體重達到了2.7千克,身體的大小就如同一隻小狗。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新的環境中,它們好像也在改變著自己。它們的腿的長度比20世紀30年代增長了25%,行進的速度也比原來快了5倍。它們不再在灌木叢中鑽來鑽去,而是等到天黑了以後,利用道路和高速公路行進。
防止海蟾蜍蔓延的行動已經普遍開展,尤其是澳大利亞西部沿海一帶。曾經採用過的消滅海蟾蜍的方法,是在它們的分布區駕車巡遊,從而將它們碾死。雖然還使用過更加殘酷的手段,比如至今仍然有人推崇的「海蟾蜍高爾夫」,但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通過夜間行動的「海蟾蜍馴服者」緝捕隊在夜間襲擊海蟾蜍聚集的水塘,在效率最高的一周內可以消滅大約40000隻海蟾蜍。用毒氣或者深度冷凍的方法殺死這些海蟾蜍,然後把它們製成一種叫做「蟾蜍汁」的液體肥料。
對於這種災害,一種生物學的防治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它們患上不育症。但是這種方法被許多環境學家所反對,尤其是考慮到在初期階段所引發的問題。
盡管已經對環境造成不可否認的影響,但是海蟾蜍至今還沒有造成其他生物的滅絕。一些鳥類和鼠類甚至已經學會將它們掀翻,然後再吃掉它們,從而避開海蟾蜍的毒腺。許多其他種類的動物已經對海蟾蜍的毒性產生了耐力,尤其是甘蔗甲蟲,提起它就不得不在這里說一件事兒,那就是現在甘蔗甲蟲在澳大利亞的數量比1935年的時候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