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野馬泛濫成災,在中國可賣萬元一匹,他們為何不出口呢
馬是大家中華中華民族的好夥伴,古代軍馬的多少是一個時期是不是強大的標示,由於古時候的馬是主要的代步工具,當時的人們在生產作業上有馬的加入,極大地解放了人力資本,提升了生產速度,有效的節約了時長。
而且這些福特野馬因為散養時間太久,壓根不聽人類的指引要想收服他們更是難上加難,並且,過高的人工費用及其復雜的出入境簽證辦理手續還會進一步提高福特野馬的進出口貿易成本費。最最重要的是,實際上中國自身針對馬的總數要求並不算太大,古時候大家必須大量使用坐騎開展貨物的運送及其做為觀賞價值小動物,可是現在除了大草原地域以外,城區地域根本不需要馬的存有,更何況,我國現存的馬的品種都非常出色,遠並不是澳大利亞福特野馬能夠盲目攀比的。
野馬出口不容易。首先野馬善於奔跑,脾氣暴躁,想要活捉一隻健康的馬都得花費好大力氣,更何況是大量捕獲呢?這中間耗費的時間、人力實在是不敢恭維。
B. 澳大利亞野馬泛濫成災,為何當地不願出口中國
澳大利亞是動物的樂園,很多外來動物來到了這兒,基本都發展成了泛濫之勢。這部集野兔也駱駝、野山羊等動物之後,澳洲的野馬也泛濫成災了。不久前,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計劃殺死一萬多匹野馬,但動物專家表示,這個滅殺的數量遠遠不夠,未來可能還要持續增加。這些野馬到底在澳洲做了什麼,竟引來殺身之禍呢?
第三、首先大家也都知道野馬擅長賓士,而且看似溫順實則暴脾氣,很難被馴服,一旦選擇出口,捕殺規模要逐漸的加大,而新人完全不了這個極具智力、耐力的苦差事,但若要找經驗老道的師傅,人力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其次,使我國對進口食品的把控極為嚴格。我國對物種入侵或者是病毒入侵的警覺性很強,對於這些長期在野外環境生存的野馬,在出口到我國之前,勢必會對野馬進行全方位的檢驗。若是進口活馬劈,除了對未知細菌和病毒進行檢測外,同時也要對其的管控、飼養方式有所規劃和了解,避免其流露在外傷人,亦或者和澳洲一樣在野外泛濫,如此一來,成本也就隨之增加了。因此,澳大利亞寧可自己消耗掉,也不會選擇出口。
C. 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兩國之間免鑒嗎
兩國之間有護照免簽。澳大利亞(電子簽證90天)
馬來西亞護照163個免簽國家和地區
亞洲:
新加坡(30天)韓國(90天)台灣(30天) 香港(90天) 澳門 (30天) 泰國(30天) 菲律賓(21天) 尚比亞(90天)馬爾地夫(落地簽30天) 塞蒲路斯(90天) 尼泊爾(15-60天) 柬埔寨(30天)
歐洲:
英國(180天) 瑞士(90天) 瑞典(90天) 挪威(90天) 德國(90天)法國(90天)荷蘭(90天)比利時(90天)芬蘭(90天) 直布駱陀(90天)馬爾他(90天)
美洲:
牙買加(90天)多米尼加(90天)聖吉斯尼維斯(90天)聖文森(90天)安提爪(90天)格瑞那達(90天)蓋亞那(90天)巴哈馬(90天)百慕達(180天)聖露西亞(180天)千里達(90天)巴貝多(28天 )馬拿馬(30天)貝里斯(90天)英屬維京群島(180天)
大洋州:
紐西蘭(90天)澳大利亞(電子簽證90天) 諾魯(30天)斐濟(120天)密克羅尼西亞(14天)馬紹爾群島(30天) 薩摩亞(30天) 塞班(30天)帛琉共和國(14天) 諾福群島(30天)庫克群島(30天) 西薩摩亞(90天)萬那杜(90天)湯加王國(90天)索羅門群島(90天)吐瓦魯(90天)
非洲:
南非(90天)埃及(落地簽7天) 突尼西亞(90天)波札那(90天)馬拉維(180天)坦尚尼亞(90天)吉布地(90天)史瓦濟蘭(30天)塞席爾(30天) 肯亞(落地簽90天)賴索托(90天)辛巴威(90天)模里西斯(90天)
D. 我准備出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怎麼樣
應該選澳大利亞吧,比馬來西亞的教育水平高很多,
而且環境更開放,不過花費要比大馬貴一些。
E. 聊一聊東南亞國度之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一個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上的國家,一個既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也同時兼容著多民族文化的國度,使眾多的外國遊客為之嚮往。
在中國,如果走旅行團的話,大部分 旅遊 公司制定的 旅遊 目的地線路都是常提的「新馬泰」。這個 旅遊 線路在北京被惡搞稱之為「新馬太」,這也已經算是老梗了,新街口、馬甸、太平庄三個北京地名的簡稱與「新馬泰」同音。
玩笑歸玩笑,言歸正傳,新馬泰這條 旅遊 線路也算是備受中國旅客喜愛的線路,首先是比較廉價,其次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具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或者是人文景觀。在這三個國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馬來西亞。本人也有幸地曾在那邊學習生活了半年,那邊的自然環境以及風土人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主頁君就從自然環境、人文 歷史 ,教育環境,當前情況等若干方面闡述下我對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國度的一些看法,並且希望與各位朋友進行看法上的交流,同時也希望給彼此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發與幫助。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分為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兩部分,中間隔著南中國海,其中為我們所周知的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最大城市)就位於西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氣候為熱帶雨林及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夏,較為炎熱,且降水充沛。當年本人從北京首都機場乘坐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的航班剛降落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時候,剛出飛機艙門,一股熱浪迎面而來,心裡想熱帶氣候果真名不虛傳啊。但是沒多一會就發現馬來西亞的熱跟我們北京夏天的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北京夏季7月底到8月初那幾天最熱的時候,體感溫度非常高,會使人非常難受,備受煎熬。但是馬來西亞熱帶氣候屬於那種乾熱,只要是降雨天氣或者太陽落下後將會非常舒適。
馬來西亞本國有三大民族,分別是馬來人族群(主體民族)、華人族群、印度人族群。馬來人屬於當地土著,占馬來西亞國民總數的多半。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掌握著國家的行政大權,運轉著國家機器,所以馬來西亞政府無論是高層還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官員出身都是馬來人族群。
華人族群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當地土著馬來人,大概占國家總人口數的22% ,絕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從中國廣東福建等地下南洋的勞工及經商而定居的人,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華人族群。華人靠著勤奮與聰明的頭腦牢牢控制著馬來西亞工商業,當地很多知名企業家都是華人。當然也有知名的 體育 明星及 娛樂 圈明星比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著名歌手梁靜茹,光良等。當年我到了馬來西亞,發現華人很多,在很多鬧市區華人幾乎隨處可見,所以不存在語言交流問題。通過與當地華人族群的深入接觸,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細節。首先馬來西亞華人相當一部分都對中國及中國文化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與嚮往感,換言之他們從內心深處不想割裂與中國的聯系,內心深處還住在一顆中華之心,盡管國籍是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能講漢語普通話,當然還可以講粵語,閩南語等。當地華人可以說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見過一個華人小伙會講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馬來語、英語、日語、德語等八種語言。可以說華人在語言方面是神一般的存在啊。而且不但能說還能用簡體漢字及繁體漢字進行書寫,走在馬來西亞街邊隨處可見中文漢字的廣告招牌與標識。這主要歸結於當地華人較為抱團,對中國文化認同感強,華人族群都把自己子女送到由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贊助的華校接受教育。所以說這些馬來西亞華人從小接受的是中文背景的系統教育,用的語文, 歷史 ,乃至數理化的教材都是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綜上所述造就了馬來西亞定居下來的華人族群保留了很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元素,甚至不遜於中國。其次感覺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甚至很反感外國人叫他們馬來人,我當時初來乍到,稱呼馬來西亞華人朋友為馬來人,這令他們很無語面露不快,因為當時我鬧不清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的概念,混淆一起了。其實他們邏輯關系就是馬來人肯定是馬來西亞人,但是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國籍)不一定只有馬來人,因為馬來西亞有三大族群。但是從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被外國人稱他們為馬來人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些細節來,比如說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人(馬來西亞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始終心存芥蒂,源於馬來人對華人的種種壓迫及區別對待政策。華人從政為本族群爭取權益是非常困難的,馬來人給華人設置了一個「種族隔離天花板」,幾乎斷絕了華人走向政壇的可能性。甚至華人考馬來西亞頂級的國立大學也被設置了阻礙,可以說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很多人從事商業,但是政治地位低,沒有什麼話語權,在他們口中經常將「二等公民」掛在口中,也的確透露出他們的無奈委屈和憤恨吧。再說說當地華人族群的特色 美食 吧。因為當地華人大部分都是從廣東福建遷移來的,所以當地 美食 好多都以粵菜,閩菜為主,偏愛吃魚。我比較喜歡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魚丸粉,雲吞面等。
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族群,華人族群還有就是少量的印度人族群了。在馬來西亞街邊可以看到那些穿著印度民族服飾,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印度族群與華人關系還算融洽,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華人開的餐廳吃飯,也可以看到華人在印度餐廳熟練的用手吃著咖喱。這一切都像是一種無聲的磨合,兩個文化不同的族群都能夠適應並融入到彼此不同的文化與飲食習慣中。
聊完了馬來西亞的自然氣候與人文飲食,下面再聊聊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教育文化中心。東南亞地區最大城市之一。身處熱帶地區,降雨充沛,綠化環境較好,標準的熱帶地區城市。下面推薦幾個我自己認為不錯的 旅遊 景點。
高大聳立的雙子塔矗立於吉隆坡市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虎之一的馬來西亞經濟開始飛速發展,雙子塔也於那時候成為了吉隆坡乃至整個馬來西亞坐標性建築,成為一張馬來西亞對外宣傳的明信片。雙子塔無論是白天游覽還是晚上游覽都十分瑰麗,尤其是晚上伴隨城市燈光。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吉隆坡城市發展很快,高樓大廈紛紛拔地而起,但是吉隆坡老式建築風格也得到了保留,與新建起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 歷史 感與現代 時尚 感襯托著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的獨特魅力。位於吉隆坡老城區的茨廠街也稱吉隆坡唐人街,面積雖不大,但十分熱鬧繁華,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尤其是晚上,更像是過節一般,是當地著名的夜市。在茨廠街可以吃到各種特色小吃,比如說腸粉,鹵鴨,雲吞面等此外還有就是隨處可見的中餐廳。對路邊攤情有獨鍾的朋友來這里保准你可以大飽口福。除了 美食 在茨廠街還可以看到各種中式牌樓,各種中式樓宇,中式風格的沿街售貨攤。這里的店鋪基本上由馬來西亞華人所開,掛著醒目的用繁體漢字書寫的中文招牌及廣告。置身於其中,讓人沉醉於獨特的 歷史 文化氛圍中。茨廠街也是一個購物的好去處,不但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工藝品,特色的文化創意品還能在特色華文書店買一些馬來西亞華人作家的著作,文學類,時事評論類的都很不錯,當地有一個流派就叫「馬華文學」。
最後再聊聊馬來西亞的教育吧。馬來西亞教育質量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比較高質量的,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裡更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他們的高等教育。感覺馬來西亞教育體系挺適合咱們中國一部分學生前去發展的。如果中考時候感覺考不上中國的高中又不想去讀職業高中或技術學校的話可以考慮在自己15,16歲這個階段就前往馬來西亞,可以先選擇讀那邊華人經營的獨立中學。獨立中學是中文授課,教授的科目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中國及世界 歷史 等,當然也有英語課程及馬來語課程。可以通過在獨立中學學習的契機,便於申請馬來西亞當地的大學,無論是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教育質量都是不錯的。高三階段的中國學生可以直接去申請馬來西亞的大學,部分大學是需要英語雅思成績的,一部分不需要雅思成績,需要先去讀語言學習班也就是相當於預科班。好處就是減輕了部分學習壓力,在英語語言環境下可以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去馬來西亞留學讀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以當地大學為跳板去申請澳洲及英國的高等學府,因為他們同屬英聯邦教育體系,關系密切。同等成績下去申請英國或澳洲的碩士研究生,以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生身份去申請拿到offer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是跟在中國本地去申請相比。
各位朋友,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里,希望與大家多多交流。
F. 馬來西亞華人未來怎麼辦
馬來西亞固執偏激封閉,很難發展下去的。
,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中,華人所佔比例正在逐年減少。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數據屬實,那麼是何原因導致華人紛紛離開馬來西亞?對此,記者采訪了幾位馬來西亞華人,聽他們講述在馬來西亞的真實生活以及出走原因。
華裔在馬人口佔比下降近20%
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馬來西亞華人邱先生向記者證實了美國媒體的報道。他說:「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馬來西亞現有人口約3100萬,其中華人比例約為20%多,也就是七八百萬左右人口,而之前所佔比例在40%左右,相較之下,華人確實減少了。」
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大三學生鄧世軒,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留學生,在馬來西亞留北京學生會中擔任副主席。據鄧世軒介紹,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雖然擁有不少的多元社區,但華巫印(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簡稱)很多時候不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而是形成以單一族群為主的個別社群。這是隨著各族群的生活習慣自然形成的,有歷史因素。
鄧世軒說:「如馬來人除了在城市生活以外,大部分集中在鄉村或城市邊緣地帶,主要是因為在殖民時代馬來人多數務農。而當時的華人移民多數經商及做苦力,於是在華人佔多數的城市或生活區漸漸發展起了城鎮式的社會,開始了買賣生活必需品的商業活動,所以現今華人一般集中在城市,華人同時也是國家城鎮建設的參與者。」
鄧世軒還談到生活中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相處。「大家也會互相買賣交流,但不會干涉對方的生活,或許在政治層面上大家的爭議會比較大,如對伊斯蘭法的認同及土著權益的態度。」
華人族群福利遭差別對待
曾在中國傳媒大學留學的馬來西亞華人女孩銘霓,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說,「確實有感覺到華人比例在慢慢降低,身邊人也有移民的傾向。」當被問及原因,銘霓坦言稱,「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生活還不錯,但族群福利上會被差別對待。除了馬來人,其他族群常會被政府的一些政策打壓。比如教育方面,像國立大學,馬來族群能考進的幾率比較大。他們會有很多政府補貼,然而其他族群並沒有。」
銘霓對記者說,這種差別對待的現象在馬來西亞被稱為「固打制」。記者了解到,「固打制」,是指在教育方面實行以馬來人利益為主的種族配額制。「馬來西亞政府的大部分海外升學獎學金頒發給馬來人。在公立大學招生方面,馬來西亞當局也是以種族政策和『固打制』為由,將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葯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分配給馬來人,華裔優秀生縱然成績顯著,也不一定能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
已經於2015年移民至澳大利亞的馬來西亞華人林思霆,對記者談起她當初離開馬來西亞的原因。「國家對待華人的制度不公平、不公正。教育方面,在馬來西亞進入大學是有限制的,如果有100個學位,馬來人不管成績如何都可以佔有70個名額,剩下30個名額給華人和印度人。為了孩子只好移民澳大利亞,我不想我的孩子被不公平對待,我們可以一起競爭,但是在馬來西亞,是看膚色的。」除此以外,林思霆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林思霆說,「我的祖先從中國南下南洋,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到我們移民澳大利亞,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
專家分析:「馬來人優先」的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分析稱,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在逐年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57年建國初期,馬來西亞的華人和馬來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華人比例出現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華人的出生率相較其他種族更低,像馬來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個孩子,甚至十幾個孩子,這就造成華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越來越低。
第二個原因是,馬來西亞政府實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種族比例來錄取大學生,給馬來人很大的優待,導致華人去國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繼而在國外工作並移民定居。
第三個原因,雖然馬來西亞政府取消了以馬來人優先的新經濟政策,但馬來人優先的思想在馬來西亞還有廣泛的社會根基。這些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華人選擇外向移民。
許利平稱,華人比例下降是個客觀規律,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未來十年還會繼續下滑。
馬來西亞吉隆坡唐人街(來源於人民網)
沒有華裔,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
馬來西亞,這個和我們相隔不遠、面積不大的國家,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繁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華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停留。至今,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但依然保留了華人的很多風俗儀式。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重要民族。
在馬來西亞,華社通過中小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部分最有名的大企業都來自華人。2009年,華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一書,書中詳盡地講述了一代代華人為馬來西亞做出的貢獻。書中寫道,「華人先輩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大膽開發錫礦、拓展農耕地、建立村鎮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促使馬來半島各土邦逐漸繁榮起來。至獨立時,絕大部分華人已落地生根並安分守己地以這個國家為安身立命之地了。」
馬來西亞華人不僅搭建了中馬交流的橋梁,而且在加強中馬經貿合作、促進對華投資、增進中馬民間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較為知名的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U盤之父」潘健成,現任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2012年12月12日,郭鶴年曾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G. 澳大利亞土著人會將在當地早已泛濫成災的馬、牛、羊、駱駝、狐狸和兔子當作獵物對待嗎
會的,澳大利亞這些動物之所以泛濫成災不是因為他們愛護動物不吃它們,而是因為地廣人稀,環境又很適合這些動物生存繁殖,人捕獵的速度比不上動物繁殖的速度,所以就泛濫成災了。
H. 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印象如何
我對馬來西亞的印象是他是屬於亞洲的,然後很多人會來我國做事情,那裡的景點也蠻多的,屬於熱帶型雨林氣候。
還有馬來西亞簡稱大馬,地處東南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組成,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中國南海,西瀕馬六甲海峽。
I. 澳大利亞有很多野馬,我國為何不進口呢
中國的馬只能達到幾千隻,但澳大利亞的野馬可以數到幾萬。最糟糕的是,科學家們說,即使澳大利亞必須殺死或移走1萬多匹野馬,也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野馬泛濫成病,其中科修斯科國家公園的野馬數量最多。
此外,那些賣高價的馬一般都是好馬,這些澳洲野馬都不是純種的,所以中國沒有必要進口這些馬來解決馬價格高的問題。然而,當地政府應該做一些事情來解決澳大利亞物種泛濫的問題,因為當這些物種不被控制時,當地的物種就會減少。
J. 馬來西亞排華嗎不一樣的城市有什麼不一樣嗎如果是一般的馬來西亞居民,是怎麼樣看待華人的或者
不會排華啦,只是對中國人戴有色眼睛到是有。第二家園是馬來西亞為了吸收資金開出的項目,這個項目只是給你10年居留權,不能入籍。新的房產稅推出,外國人如果5年後賣房子,要收5%的稅,本地人5年 後賣出不用。如果5年之前賣出,好像最高要收30%的稅。馬來西亞是馬來人控制的國家,生長在馬來西亞的本地華人有大部分也覺得政府對他們不公平。你說外國人在馬來西亞能有多好的待遇。除非你的歐美的外國人。馬來人每天下午都要做祈禱,馬來工人如果偷懶就可以說我在拜神。你不能說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