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種農業地域類型
五種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商品穀物農業和混合農業。
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地方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
一、水稻種植業
1、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它勞動強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勞動來精耕細作,而亞洲季風區的勞動力比較豐富。而且水稻的單產高,在亞洲季風區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
2、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因為人均耕地比較少,每戶耕種的田地也很少,所以每戶耕種水稻的面積一般比較少。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但是商品率低,因為生產規模小,而且收獲的水稻大部分留作自用,送到市場上出售的稻穀有限。
二、大牧場放牧業
1、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而且這些地區植被比較稀疏,不適合經營種植業,所以只能用於放牧牲畜,從而形成了這種農業地域類型。
2、大牧場放牧業具有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牛和羊為主要的生產對象,而且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草類茂盛、土地租金比較低、地勢比較平坦,比較適合放牧業。
三、種植園農業
1、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在種植園內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而且有的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等設施。
2、種植園農業是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一般分布在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區。
四、商品穀物農業
1、商品穀物農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種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它的基本特徵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俄羅斯等國家。
2、種植商品穀物農業的地區地勢比較平坦開闊,而且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降水比較豐富等。
五、混合農業
1、混合農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相互結合、兼而有之的綜合性農業,它是在經歷了植物培育和動物馴化後開始出現的一種農業。混合農業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在農場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等,可以充分的保持麥田的肥力,而且種植的飼料可以飼養綿羊,羊糞可以作為農田的肥料。
2、混合農業有比較好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性,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⑵ 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的工農業發展分別是什麼
日本 工業進口原料 出口產品 嚴重依靠國際市場 農業 主要種植水稻 糧食 基本自給 需要大量進口水果印度 工業種類較齊全 發展合理 軟體業發達 農業 主要種植 水稻小麥 茶 麻 棉花等俄羅斯 重工業發達 軍工 航天發達 輕工落後 農業集中在東歐地區 產量不穩 大量進口糧食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 農業 主要是 混合農業 畜牧業 羊毛產量很大美國 工業發達 種類齊全 農業實現了 區域專門化和大規模機械化 產量很高巴西 工業種類較齊全 發展水平較低 農業 比較單一 主要是咖啡等熱帶水果
⑶ 開農場在哪個國家最好
只要投資人民幣300萬元左右,在紐西蘭買一片20公頃左右的奇異果園,既可以成為一個坐擁大片果園的農場主,又可以有大量的現金流進賬,一年可以穩得20%的凈收益。
⑷ 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不同之處,並分析不同之處的原因。
緯度不同,俄羅斯緯度較高,大部分地區不適合生長農作物,農業不發達,輕工業也很落後
澳大利亞氣候適合草場的大面積生長,因此畜牧業很發達
澳大利亞植被有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等
俄羅斯只有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苔原帶等植被
⑸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⑹ 試分析俄羅斯,澳大利亞發展種植業中最大的限制性的自然條件分別是什麼
俄羅斯發展種植業的最大的限制性的自然條件是熱量不足。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熱量不足,難以發展種植業。
澳大利亞發展種植業的最大的限制性的自然條件是水分不足。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大陸。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降水不足,廣大中、西部地區沒有灌溉水源,就難以發展種植業。
⑺ 地理問題,1.混合農業的生產特點 2.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發展混合農業的有利條件 3商品穀物
1 混合農業的特點1.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2.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3.靈活的生產選擇
2 1.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降水不足,引大分水嶺東部的水和開挖西部的自流井牧畜用水)2.地廣人稀:農場面積大,適合機械化生產3 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大量出口,臨近港口
3 農業地區專門化,農業生產專門化,農業機械化特點顯著。
4 (1)生產規模大。(2)商品率高。(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高。(4)交通運輸便利。(5)區域化和專業化生產。
5 大牧場放牧業具有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6 地 勢自西向東緩傾。夏熱冬溫,年雨量1000~250毫米,由東北向西南遞減。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稱「干潘帕」,除禾本科草類外,西南邊緣還生長著稀疏的旱生灌叢,發育有栗鈣土、棕鈣土,多鹽沼和鹹水河;東部稱「濕潤潘帕」,發育有肥沃的黑土。還有政策扶持
7 1、溫帶海洋性氣候,空氣潮濕,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但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2、西歐城市眾多,人口密集,市場需求量大;3、西歐有喜食乳製品的習慣,歷史悠久;4、冷藏保鮮技術的不斷進步;5、西歐科技發達,實現乳畜業自動化發展;
8 1.小農經營。2.單位面積產量高,但是商品率低。3.機械化水平很低。4.水利工程量大。5.科技水平低。
9 1.自然因素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或夏季高溫熱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區,降水充沛,雨熱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區,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2.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水稻種植生產過程復雜,勞動強度大,需要勞動力多,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人均耕地:亞洲主要水稻種植業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種植水稻能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3.生產習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水稻的傳統經驗豐富4.食物偏好稻米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
10 私有 土地零碎 建立流包保證體系
望採納
⑻ 你覺得澳大利亞、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哪個國家最好為什麼呢
以上國家當中哪個最好不容易判斷,但是哪個最差勁倒是一眼就看得出來,除了俄羅斯之外,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是發達國家,其中美國是最發達的那一個,所以最差的那個應該是俄羅斯,至於最好的是哪一個,這就得分情況來看。(澳大利亞)
總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是挺不錯的國家,它們能夠成為發達國家,這足以表明它們的優秀。當然,這些國家也是各有各的特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會認為美國比較好,有些人會認為加拿大比較好,還有些人則會認為澳大利亞比較好。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大多數人或許就一句話:“我還是認為自己的國家比較好。”
⑼ 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奧大利亞的農業,工業分布及亞洲地形氣候特點
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2009年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6.5%。2011財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374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美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接近200億美元,出口產品包括大豆、棉花、堅果和毛皮等。2011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農、林、漁等部門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口的0.7%。2011年,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率約為4.1%,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2%。工業就業人數約佔全部就業人口的20.3%。製造業在工業中佔有主導地位,產值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美國產業轉型加快,製造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印度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工業以紡織和采礦為主。獨立以後,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都有所發展,工業已形成完整體系。印度的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工業發展迅速。印度擁有兩大汽車企業:塔塔汽車和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車於2008年收購捷豹路虎,馬亨德拉則於2010年收購雙龍汽車。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巴西的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巴西的農牧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巴西又是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產和出口國、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出口國、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可耕地面積約1.525億公頃,已耕地4660萬公頃,牧場1.77億公頃,2012農牧業產值同比下降2.3%,糧食總產量1.66億噸。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分布東南沿海一帶。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澳大利亞以製造業、建築業和礦業為主。2009/2010年度,製造業產值為1108億澳元,佔GDP的8.7%。建築業和礦業產值分別為900億澳元和1210億澳元,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7.2%和9.5%。悉尼是其工業中心。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澳大利亞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9/2010年度,農牧業產值27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2009至2010年財政年度,小麥產值48億澳元,大麥14億澳元,羊毛19億澳元是現代混合農業——水稻綿羊業。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
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死海)。
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