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嘯和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海嘯是由地震引起的。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如能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與海嘯傳播速度的差別造成的時間差分析地震波資料,快速地、准確地測定出地震參數,並與預先布設在可能產生海嘯的海域中的壓強計(不但應當有布設在海面上的壓強計,更應當有安置在海底的壓強計)的記錄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該地震是否激發了海嘯、海嘯的規模有多大的判斷。然後,根據實測水深圖、海底地形圖及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海岸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徵等相關資料,模擬計算海嘯到達海岸的時間及強度,運用諸如衛星、遙感、干涉衛星孔徑雷達等空間技術監測海嘯在海域中傳播的進程、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海嘯預警信息及時傳送給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沿海地區的居民,並在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沿海地區,開展有關預防和減輕海嘯災害的科技知識的宣傳、教育、普及以及應對海嘯災害的訓練和演習。這樣,就有希望在海嘯襲擊時,拯救成千上萬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財產損失。
劇烈震動之後不久,巨浪呼嘯,以摧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築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捲一空。事後,海灘上一片狼藉,到處是殘木破板和人畜屍體。 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
台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東亞一帶叫台風;在南半球稱旋風。
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台風產生條件}
從台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風分類}
超強台風(Super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比如說桑美哈`~]
強台風(S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
台風(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
強熱帶風暴(S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
熱帶風暴(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
熱帶低壓(TD):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防範台風}
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台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台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台風中心的位置,估計台風強度,監測台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台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台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台風動向。還有氣象台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台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布台風預報,台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布台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ps:我們地理課有上台風和地震.但是書本里不會講那麼詳細.你如果只是一般的了解,就看看每段的第一句吧..但是如果想很徹底地了解,那就網路吧.!那裡會更詳細的.!
不過我覺得不學地理專業的也不要了解太深了吧.!
❷ 台風是怎麼形成的
台風的形成原因:
台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台風。
廣義上而言,「台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台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台風)均稱台風。在非正式場合,「台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
國際慣例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
熱帶低壓(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風速6~7 級,(10.8~17.1 m/s);
熱帶風暴(Tropicalstorm),最大風速8~9 級,(17.2~24.4m/s);
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風速10~11 級,(24.5~32.6m/s);
台風(Ty-phoon),最大風速12~13級,(32.7~41.4m/s);
強台風(severe typhoon),最大風速14~15級(41.5~50.9m/s);
超強台風(Super Typhoon),最大風速≥16級(≥51.0m/s)。
❸ 熱帶氣旋、台風、「台風眼」與風暴潮是怎麼形成的
在南北緯23.5°之間的赤道低氣壓區及其附近海域,海水經常被強烈的陽光直射,蒸發量非常大,當海面的水溫上升到26℃~27℃以上時,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上升氣流。該氣流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會凝結而形成暴雨,同時水蒸氣在凝結過程中還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該氣流形成過程中由於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可成為一股旋轉上升的氣流,氣流的旋轉方向在北半球為逆時針方向,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這種強大的旋轉上升氣流被稱為熱帶氣旋。由於地球在自轉過程中保持一定偏轉角,熱帶氣旋的生成范圍有時可擴大至南北緯30°之間的熱帶和副熱帶海域。緯度再高的海域因為沒有高溫海水為其提供足夠的能量,所形成的上升氣流一般都不夠強大,也難以長時間地維持,很難形成熱帶氣旋。而南北緯5°之間的赤道海域,雖然水溫很高,但因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較小,熱帶氣旋也很難形成。
熱帶氣旋形成後,大多以每小時十幾千米至幾十千米的速度在海上緩慢移動。氣旋周圍除攜有狂風外,經常還伴有暴雨或大暴雨,同時由狂風掀起的巨浪,可引發沿海的風暴潮,給海上航行的船隻以及沿海港口設施和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熱帶氣旋的等級中國氣象局自1989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准,是根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將其分為4個級別: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為7級、風速不超過34海里/小時(62千米/小時或17.1米/秒)時,稱為熱帶低壓;中心附近風力8~9級、風速34~47海里/小時(63~88千米/小時或17.2~24.4米/秒)時,稱為熱帶風暴;中心附近風力10~11級、風速48~63海里/小時(89~118千米/小時或24.5~32.6米/秒)時,稱為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風力達到12級或12級以上、風速≥64海里/小時(≥119千米/小時或≥32.7米/秒)時,稱為台風。台風是我國及東南亞地區人民對12級及其以上強熱帶氣旋的稱呼,在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區被稱為颶風,在印度洋沿岸則稱為旋風。
全球每年形成的強熱帶氣旋數平均約45個左右,比較集中地發生在西北太平洋、東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南印度洋、孟加拉灣、阿拉伯海、澳大利亞西北海區等8個海域,其中在西北太平洋菲律賓以東的洋面的生成機率最高,平均每年約18.5個。
台風的等級年美國工程師薩菲爾和國際颶風研究中心主任辛普森博士根據颶風的中心氣壓、中心附近風速以及可引發的涌浪高度等特徵,將颶風再分為5個不同的等級。
我國過去對台風不進行分級。自2006年起,氣象部門根據台風的風力大小,將台風分為台風、強台風、超強台風3個級別: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2~13級、風速32.7~41.7米/秒的稱為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15級、風速41.7~50.7米/秒的稱為強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超過16級、風速超過51米/秒的稱為超強台風。
「台風眼」熱帶氣旋的中心區為氣流急劇上升的低氣壓區,人們習慣上將其稱為「台風眼」。「台風眼」內的風力不像其外圍那樣強,也不常出現暴雨,「台風眼」的周圍才是風速最大的狂風暴雨區。再向外,則風速又逐漸減弱。氣旋中心的氣壓越低則風暴越強。
風暴潮風暴潮也稱氣象海嘯或風暴增水,是指由台風、強氣旋、氣壓驟變等原因而引發的海平面異常變化。該變化若恰逢大潮汛期,會使局部沿海顯著增水,導致海水暴漲,結果會給沿海地區的港口設施和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風暴潮的形成原因為:強氣旋中心的低氣壓可導致海平面局部突起,該突起在強風的持續作用下波浪將不斷增高,由此而形成的大浪傳播至沿海淺水域後可變成滔天巨浪,引起海水暴漲,形成具有巨大破壞力的風暴潮。據記載,造成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的風暴潮在孟加拉國曾發生過3次,印度、日本各發生過1次,新中國成立前也曾發生過1次。1970年11月12日發生在孟加拉國吉大港一帶的風暴潮,海水驟漲高度達6米,造成20萬人死亡,100萬人流離失所。
海龍卷海龍卷即發生在海上的龍卷風,是由一股偶爾生成於海上的柱狀氣旋形成的。該氣旋勢力強大,下起海面,上接雲層,風速可達80~160千米/小時。由於其旋轉強烈,中心氣壓非常低,因而可將氣旋中心的空氣、水蒸氣甚至少量海水都一起帶向高空,形成一條下接海面、上接低垂烏雲、顏色昏暗、在海上緩緩移動的柱狀氣旋,人們常將其稱為「海龍卷」,沿海居民也稱其為「龍吸水」。海龍卷的中心氣壓低、旋轉力強、風速大(最大風速可超過100米/秒,甚至高達200米/秒,而12級台風的風速也只有33米/秒),因而能對航行中的船舶等造成極大的危害。但其氣旋范圍通常只有數十米至上百米,持續時間一般也只有幾十分鍾,至多也不過數小時,因而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遠不像台風那樣嚴重。全球每年可形成「海龍卷」近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