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澳大利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發布時間:2022-12-14 17:22:37

⑴ 澳大利亞天災不斷:森林大火剛被撲滅,又面臨洪水威脅,為何多極端天氣

澳大利亞天災

澳大利亞《新日報》日報道稱,澳大利亞帕斯山火受降雨影響,大部分被撲滅,當地消防部門降低了山火的威脅水平。但出乎意料的是,極具毀滅性的暴風雨將席捲西南地區,帶來洪水的威脅。

據報道,澳大利亞此次火災至少燒毀了86棟房子,影響了約1萬1千公頃的土地。大火對當地電力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約300棟房子仍處於停電狀態。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火勢得到控制,部分道路重新開放,部分居民獲准返回宿舍。

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尤其是近年來,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發生越來越頻繁和激烈,這讓科學家們非常擔憂。那麼,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科學家認為,這是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地球自身動態運動、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太陽輻射變化、地球軌道偏離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還認為,地球對氣候變化有一種自然的反饋機制,它可以擴大或減少外部積極和消極的力量,以維持地球氣候系統的穩定。沒有這樣的機制,氣候系統可能會走向極端,要麼太熱要麼太冷。然而,如果外界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氣候系統崩潰,因此災難性的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會頻繁發生。

⑵ 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因素

工黨政府執政後,澳大利亞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政策逆轉,剛上任僅兩天,陸克文總理就簽署了 「京都議定書」。12 月 3 日在成立新政府時,又組建了新的氣候變化部 (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專門處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反映了新政府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突出重視。

事實上,盡管上屆霍華德政府沒有批准京都議定書,但澳大利亞舉國上下,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從資源部門到產業部門,一直都在十分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一直都在進行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和後果分析,因為它直接關繫到澳大利亞的長遠發展、關繫到澳大利亞的切身利益、也關繫到澳大利亞的未來。

澳大利亞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①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 ②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國; ③農業在澳大利亞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而農業又明顯受氣候影響; ④澳大利亞的水土流失問題仍較為嚴重; ⑤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所有這些都受全球氣候變化的深刻影響。

未來一段時間,澳大利亞國土資源管理決策將更多或綜合考慮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基於以下這些因素: ①全球性氣候變化已為世界所公認; ②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澳大利亞要想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並扮演起一個負責任國家的形象,就必須要有所作為; ③氣候變化直接影響著澳大利亞的工農業生產,影響著澳大利亞經濟; ④氣候變化影響著澳大利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⑤氣候變化也影響著澳大利亞民眾的基本生活,因此,代表澳大利亞全國、協調著各州與領地利益的聯邦政府,必須要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更多的重視和考慮,必須要未雨綢繆。

從各州的管理動向與發展趨勢來看,為應對氣候變化,各州和領地政府均積極採取了行動和應對戰略。

昆士蘭州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於 2007 年 3 月成立了昆士蘭氣候變化優勢中心 ( QCCCE) ( Queensland Climate Change Centre of Excellence,該機構隸屬於昆士蘭州自然資源與水部) ,旨在加強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領導作用,為昆士蘭州政府研究、解決正不斷浮現的氣候變化優先性政策和科學問題提出建議。這些政策和科學方面的問題包括對未來基礎設施、城市和區域規劃、人類健康、危機應對與服務、旅遊、地方政府、礦山和能源、自然資源利用和農業生產等諸方面的規劃和決策等。

該機構有雇員 52 名,包括 36 名科學家、9 名政策人員和 7 名管理者與後勤人員。2006 ~2007 財年撥款預算為 450 萬澳元,2007 ~2008 財年增加到 760 萬澳元。昆士蘭氣候變化優勢中心目前的工作焦點集中在 5 個領域:①順應和減緩系統; ②氣候變化研究; ③影響和氣候變化應用; ④信息和知識系統; ⑤特別項目。其中,順應和減緩系統涉及有關氣候變化的多學科的科學與政策活動,包括系統分析、各行業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管理和脆弱性評估等; 氣候變化研究則涉及在縮小的區域和流域規模上,使用通用環流模型,促進和改善對氣候科學的了解; 影響和氣候變化應用涉及制定氣候風險評估方法並提供工具,使企業和社區能夠評估氣候風險、包括水規劃、農業和農村生產、人類居住、自然環境、危機服務和人類健康等。2006 ~ 2007財年 QCCCE 政策與科學小組的工作涉及: ①開始為昆士蘭州區域和行業制定氣候變化脆弱性評估; ②開始制定 「氣候精明適應性」行動計劃的項目計劃; ③開始制定州氣候變化規劃政策以及評估、制定碳抵消政策———昆士蘭州氣候變化戰略 2007; ④幫助制定昆士蘭州遠北區域計劃,確保該計劃考慮氣候變化問題,包括鑒別區域未來可能面臨的主要氣候變化風險等。

昆士蘭州政府還於 2007 年 6 月出台了 「氣候精明適應 2007 ~ 2012」,一個管理氣候變化影響的 5 年行動計劃,具體闡述了昆士蘭州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該計劃明確,在對: ①水規劃和服務; ②農業; ③人類居住; ④自然環境和景觀; ⑤危機服務和人類健康; ⑥旅遊、生意和產業;⑦金融和保險等產業和領域作出決策時,政府和產業應考慮到潛在的氣候變化影響。

昆士蘭州各政府部門同樣在開展行動。如在 2007 年出台的昆士蘭州自然資源與水部 「2007 ~2012 年戰略計劃」中,就明確提出 「將開展氣候變化對植被、放牧和莊稼土地可能影響的評估、監測和模型化研究,以確保在未來資源政策、規劃和資源分配決策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等等。

為應對氣候變化,2007 年 5 月,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則正式公布了 「總理氣候變化行動聲明」 ( Premier's Climate Change Action Statement) ,該聲明闡述了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的行動計劃,核心點是,到 2050 年,西澳大利亞州將在 2000 年基礎上減少 60%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他相關問題,於 2007 年 4月 27 日成立了專門的環境與氣候變化部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Climate Change) 。該部的首要職能就是: 處理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問題,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戰略。

北方領地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於 2006 年出台了 「北方領地溫室行動戰略 2006」,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北方領地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戰略、立場和行動。該行動戰略明確表明,北方領地政府支持聯邦政府批准京都議定書 ( 當時聯邦政府還未批准) ,該行動戰略同時明確,無論聯邦政府是否批准京都議定書,北方領地溫室行動戰略都將幫助澳大利亞滿足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即從2008 年到2012 年,達到1990 年排放量的108% 。該戰略確立的目標是: ①在處理與氣候變關相關的問題時,為領地民眾管理風險並最大化機遇; ②制定和實施可行的與成本有效的方法,限制不斷升高的、起源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引發的全球變暖影響; ③以整體的方式,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綜合考慮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該戰略確立的原則是: ①提升意識; ②盡早行動; ③著重可持續發展; ④綜合與一體化方法; ⑤共同承擔責任; ⑥靈活性。

以上事例充分表明,一方面,為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聯邦和各州/領地政府已在全面和加速行動,未雨綢繆。另一方面,也表明,澳大利亞未來的礦產與土地管理會更多地或綜合地考慮氣候變化因素。

⑶ 澳大利亞對全球變暖持什麼態度,,解決措施是什麼重點放在措施上

這方面的資料和文獻很難找 給你個建議 現在沒有那個國家對全球變暖持肯定態度 所以說 你可以結合澳大利亞的具體情況 再找點能抑制全球變暖的措施 比如說節能減排 環保型住宅 汽車 環保的燃料 風能發電 潮汐發電 等等 樓上說的吃袋鼠肉也可以算是一種方法

⑷ 大量奇怪泡沫襲擊澳大利亞海灘,為何極端天氣頻發澳大利亞

事件詳情

2020年12月15日,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出現大量不明成分的泡沫,尤其是以昆士蘭州當地海域最為顯著,不少孩子還在海灘邊玩耍泡沫,據了解澳大利亞多地存在極端天氣,而泡沫正是極端天氣的產物。

極端天氣現象

這些因素也就造成了澳大利亞極其容易遭遇極端天氣的情況。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在乾燥的季節非常容易爆發山火,而山火一旦爆發,迅速就會蔓延開來。另外再加上沒有大山的阻隔,所以一旦起風,風勢特別強勁並且一馬平川,從海洋登陸的台風也是如此,所以在澳大利亞出現這些極端天氣的情況就特別常見了。

澳大利亞大部分居民都是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城市,澳大利亞沿海居民佔了全國人民總數的90%以上,所以台風對澳洲居民造成的影響就更大。

⑸ 關於澳大利亞對於氣候變化的作為的資料

轉自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404/10/5622MGKT000125LI.html
截至2009年,澳大利亞已出現了長達10年的乾旱,其嚴重程度至少在這100年以來都是前所未見的。很多地區已經很長時間維持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乾燥天氣,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47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澳大利亞環境科學家蒂姆· 凱利所說:「過去15年中,氣溫升高了0.75攝氏度,我們這里有更多的水被蒸發掉了。這就是氣候變化。」
如今的澳大利亞,極端氣候頻發:2009年2月,澳東南部面臨25年來最嚴重山火威脅,而同時,東北部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部分地洪水泛濫。。2009年9月,一場罕見的沙塵暴橫掃澳大利亞東部地區。2009年11月澳洲氣溫創下百年來的新高,熱浪橫掃澳洲南部和東南部。上周,乾旱氣候再次引發叢林大火,南部兩個州屬已宣布進入與2月間大火災同級的「災難狀態」。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有人類定居的最乾旱的大陸,水源匱乏到了危險的地步。除了這個簡單的事實之外,它的水危機是錯綜復雜的。盡管澳大利亞人以往每隔些年就會經受一次旱災,但目前這場長達七年的乾旱,卻是該國有文字記載的117年歷史中破壞性最強的一次。
雖然氣候預報是不確定的並會保持這種態勢,但是,如前所述有關氣候變化之科學的廣義結論是建立在許多事實之上的。而這些綜合起來就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關於應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結論,則需要來源於超出科學的范疇,而包含對倫理學、經濟學和危機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外延思考。

####做法:
澳大利亞在碳減排上態度保守
早在1998年霍華德執政時期,澳洲政府就已經簽署《京都議定書》,後來為了追隨美國,霍華德又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2007年底,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陸克文宣誓就職後,他當天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簽署《京都議定書》,第一次出訪就是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這也凸顯了澳大利亞新任政府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
11月2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五次談判會議上,承諾減排25%,但這個數字卻是以2000年的排放水平為基礎的,而並非像其他發達國家那樣以1990年為基準。這樣的減排標准,對於備受極端天氣和乾旱困擾的澳大利亞來說,顯得比較保守。
2008年9月,9月陸克文總理宣布了「全球碳捕集與儲存計劃」,使澳大利亞對清潔煤技術的投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08年12月15日,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降低碳污染計劃」的政策白皮書。白皮書中列出了澳大利亞中長期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途徑——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計劃。
1。加強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風險管理
2001年政府發布《澳大利亞氣候變化預測》,這一預測為後來一系列報告奠定基礎。2003年發布《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科學和潛在影響指南》,預測了到2030年和2070年澳的氣候變化以及影響,提出應根據風險管理框架結合其它相關因素對氣候變化進行整體評估。
2。充分重視地方政府的作用
2007年澳大利亞政府委託雪山工程公司撰寫了《地方政府氣候變化適應行動》,不僅描述了氣候變化對地方政府職能的潛在影響,還闡明了對應於地方政府每項職能的適應行動方案及其益處和成本,並且提供了多個適應行動案例供地方政府相互學習和借鑒。
3。出台措施保障糧食安全
作為世界小麥的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保障糧食安全。一面補貼農戶,保護其種植積極性,一面加緊管理灌溉用水。盡管遭遇罕見旱情,澳大利亞小麥產量仍略有增加。
4。積極應對海平面上升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眾議院10月26日遞交報告說,全球氣候變暖致使海平面上升,建議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制定政策,禁止今後在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沿海地區佔地建房。 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長黃英賢表示政府「需要採取某種合作和協調式的做法」。

《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動向》劉少寧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7 年12 月第17 卷第4 期
2􀀁 制定永久性節水法規, 公布水體中殺蟲劑、除草劑濃度安全標准澳大利亞雖然人少地廣( 近900 萬km2 陸地, 人口2 100 萬) , 但70%以上居住在沿海地區,降雨又多集中在冬季的7, 8, 9 三個月, 時空分布不均超過我國。澳國對水資源的管理一直較嚴,並自稱水務管理技術位居世界一流, 在政府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影響重新評估後, 佔全國面積1/ 3 的西澳州於2007 年7 月宣稱將於2007 年10月份開始實施更嚴格的永久性節水法規。
2. 1 􀀁 審定流域用水權, 以水資源供求平衡為基礎在宏觀管理上, 專家建議對經濟發展、產業結
構改變, 用地規劃改變, 以及重大項目立項等的審定上以水資源的供求平衡為依據之一。不同作物用水量差異很大, 作物或產品改變時其用水權將有新的審定, 並定期根據供需關系進行水資源的預算及決算以求得最佳的合理方案( 用水權也稱為積雨區用水權) 。
2. 2 􀀁 大幅降低居民住宅用水量盡管澳大利亞的節水工作是長期進行的, 但其居民耗水量在全國用水量中僅次於農業, 而且在發達國家中仍處高位。
2. 3 􀀁 公布水中殺蟲劑及除草劑的允許濃度
澳大利亞自認在使用農葯方面是全球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POP'S 公約簽字生效後, 澳大利亞專家推薦了系列相關標准, 對POP'S 公約列舉的化學物經過反復檢測, 認定其對人類內分泌及生殖系統有損害。
3􀀁 重視保護土壤
澳大利亞、紐西蘭均屬大洋洲( 南半球) , 過去為澳新聯邦, 長期以來環保信息共享, 標准統一,
土壤保護歷史較長, 而我國正在開展大規模的土壤污染普查, 他們目前在土壤保護方面的動向對
我國很有參考意義。20 多年前, 在澳大利亞一個曾經長期是鉛鋅冶煉中心的小鎮, 在兒童體檢中發現70% 的學生血鉛超標, 追蹤結果是廢棄的礦渣堆揚塵造成的。環保部門當即將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土壤沾染點土壤用途作為商用或民宅時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兩國最近在保護土壤方面的新舉措有:
3. 1 􀀁 重新強調保護土壤的重要性, 認定土壤作為人類依存的三大環境資源之一的地位, 以土壤永續使用為保護土壤的最高原則調查作為兩國全國性環保優先項目。兩國共查出十萬多個土壤沾染點, 包括廢棄或正在生產的冶煉廠、煉油廠、化工廠、畜牧場的畜牲清洗殺蟲池( 含AS) 、制葯廠、危險品及化學品倉庫。並規定將其中可能損害人群健康的沾染點, 在改變這是最近設在紐西蘭華爾士大學國際土壤信息與咨詢中心的科學家發出的呼籲, 並得到澳、新兩國環保農業人士的響應。究其原因, 一是全球性對人類食品安全關注的新發展推動了對土壤污染的再認識, 二是到2020 年全球人口將達到54億~ 82 億, 人類對食品的需求必須有足夠的、安全可靠的土壤來作保證。他們認為當代人無權過度開墾、誤用、污染土壤, 以致後代人賴以生存的土壤受到破壞。為此, 澳、新兩國土壤保護科學家建議政府將1992 年聯合國環發大會( CNCED) 提出的 土地永續使用!的概念作為國家立法保護土壤的最高原則, 這些論點是很有說服力的。
3. 2 􀀁 對城市化用地定額大幅削減, 以保護耕地要求大力削減城市建設用地, 如每戶獨門獨戶的
家居住宅由允許平均用地700 ㎡降低到300 ㎡,降幅高達55%, 可見限制的嚴格與決心。
3. 3 􀀁 建立門檻式的土壤安全標准
澳、新兩國的土地保護科學家認為, 為了食品安全應當有一個統一的門檻式的土壤污染標准,
但又應當考慮土壤成份變化及分布的復雜性, 因此, 他們提出了一個為食品安全有害金屬在土壤
中的濃度不得超過的通用標准, 此標准受到土壤污染調查及土污恢復工作專家們的重視, 並將其
作為主要參考標准之一。

⑹ 澳大利亞悉尼遭遇高溫,人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降暑

澳大利亞悉尼遭遇高溫,人們通過開空調,喝冷飲,吃西瓜,使用冰袋,沖冷水澡,游泳來進行降暑。

為了預防高溫帶來的不適,人們會採取很多方式去降暑。夏天人們降暑首選最好的降暑方法就是在房間內吹空調,空調可以維持房間內的溫度使人身體感到最舒適,在室內可以避免中暑,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但是不能吹太久,以免容易得空調病。使用冰袋降暑的效果也非常好,睡覺或者休息的時候,把冰袋貼到額頭和其他皮膚上,會非常舒服,也可以製作個比較大的冰袋,枕在上面或者抱著,非常有效。還可以通過飲食來降溫,盡量少食多餐,因為吃太多身體產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平時可以喝一些綠豆湯,綠豆湯是夏季防暑降溫的最好伴侶,綠豆湯具有止渴消暑、清熱解毒的功效,還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高溫天氣海洋多補充水分,多喝水或者吃水果,冰西瓜無疑是最佳的一種選擇之一, 既能降暑還能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是高溫天氣必備。夏日消暑,去游泳池游泳是最佳選擇,人們在高溫天氣都會選擇去游泳,既能運動還非常涼爽。

⑺ 炎熱天氣席捲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為何如此炎熱

近期澳大利亞的天氣非常炎熱,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澳大利亞正值夏季

與我們不同的是,澳大利亞處於南半球,而我們中國處於北半球,南北球的季節剛好是反過來的,所以氣溫差距會非常大,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正值冬季而澳大利亞已經入夏,正處盛夏,所以澳大利亞的氣溫比較炎熱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我們的夏季也非常炎熱,所以天氣炎熱的原因中有部分是季節因素。但是可不僅僅是季節問題,如此炎熱的天氣,肯定是多種因素累加的。

一些避暑知識

雖然我們現在正處冬季,但了解一些避暑知識也有必要,下面我簡單羅列一下知識給大家,

盡量穿棉質衣服,夏季穿纖維衣服容易鎖住熱量

洗溫水澡而不是涼水澡,因為涼水澡過後身體需要補充熱量,會吸收更多的熱量。

少吃多餐,因為到了夏天,我們的消化功能也開始高負荷運作,消化也會產生熱量,吃的多就意味著消耗時間長就會一直處於炎熱中。


以上就是澳大利亞為什麼會如此炎熱的原因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⑻ 科學家警告:若不控制氣候變化 澳大利亞山火或成常態

西媒稱,科學家警告稱,除非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得到遏制,否則肆虐澳大利亞的森林火災或將成為一種常態。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月14日報道,雖然澳大利亞政府已盡力減小該國遭受森林火災的脆弱性,但一份匯集自2013年以來發布的57篇文章的研究報告顯示,氣候變化與森林火災有著明確聯系。

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理查德·貝茨13日在倫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在可以想像的時間跨度內,我們將無法扭轉氣候變化。因此,現在正在發生的狀況將不會消失。」

報告發現,氣候變化導致被科學家稱作「山火氣候」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均有上升。「山火氣候」指的是山火爆發風險頗高的時期,是在高溫、乾燥、少雨和強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報告還發現,「山火氣候」不僅影響澳大利亞,還影響美國西部、加拿大、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亞馬孫河流域和西伯利亞。

根據觀察數據,從全球范圍來看,山火高發期在植被覆蓋區延長了大約25%,這也就意味著山火高發期的全球平均時長增加約20%。

貝茨說,澳大利亞特別容易發生山火,因為其陸地升溫幅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稱,如果不對排放作任何限制,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或在本世紀達到5攝氏度。這比2015年《巴黎協定》所規定的1.5度紅線還要高出兩倍多。

貝茨說:「如今,澳大利亞的氣溫條件走向極端,但這正是我們預料中的未來全球平均水平。」

報道稱,澳大利亞山火不僅造成至少28人喪生,還摧毀了2000棟房屋和超過1000萬公頃的土地。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12日表示將開展針對這起災難的有力調查,包括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此前,他因危機處理不力招致長達數周的批評。(編譯/李子健)

⑼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產生的後果,有哪些應對措施分別都是什麼

全球變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口劇增因素: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 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目前,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個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 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為止,人類活動如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於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著嚴重的破壞。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鍾有20公頃森林被破壞,10公頃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大范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在世界范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行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某 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二、全球變暖的危害
全球有40個左右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領土。它們面臨著許多不利處境,包括資源種類缺少、經濟上被孤立、土地和海洋環境退化以及因氣候變化而可能引起的海平面升高的問題。應地球問題首腦會議的要求,聯合國於1994年在巴貝多召開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全球會議」。會議強調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經濟和生態脆弱性問題,並通過了一個議程(即《關於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巴貝多議程》)。該議程闡明了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需要採取的各種政策、行動和措施,以支持這些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丕遠:「全球變暖」已經引起了整個生態環境的變化。 首先,「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雨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 其次,「全球變暖」破壞和影響了生物鏈、食品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例如,有一種候鳥,每年從澳大利亞飛到中國東北過夏天。由於全球變暖使我國東北氣溫升高,夏天延長,這種鳥離開東北的時間相應變晚,再次回到東北的時間也相應延後。結果導致這種候鳥所吃的一種害蟲泛濫成災,毀壞了大片森林。 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乾旱、洪水等等。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於是限制了對能源的消耗,必將對世界各國產生制約性的影響。應在發展中國家「減排」,還是應在發達國家「減排」成為討論的焦點問題。發展中國家如同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兒童,需要通過消耗能量來促生長,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2013年後的「減排」問題必然會集中再發展中國家。有關阻止全球變暖的科學問題必然引發「南北關系」問題,氣候問題其實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政治問題。 氣候:降水分布也發生了變化。大陸地區尤其是中高緯地區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區降水減少。有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的出現頻率與強度增加。 海洋: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海洋中蒸發的水蒸氣量大幅度提高,加劇了變暖現象。而海洋總體熱容量的減小又可抑制全球變暖。另外,由於海洋向大氣層中釋放了過量的CO2,因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一般來說溫度上升必將會加速冰雪的融化,增加海水對太陽能的吸收,加劇全球變暖,但同時海冰的消融又會加強海-空之間的熱流,降低氣溫。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氣候變暖的應對措施:
(1)禁用氟氯碳化物: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2)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今日以熱帶雨林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
(3)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由於此項努力所導致的化石燃料消費削減。
(4)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設備為最。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
(5)對石化燃料的生產與消費,依比例課稅:如此一來,或許可以促使生產廠商及消費者在使用能源時有所警惕,避免做出無謂的浪費。
(6)鼓勵使用天然瓦斯作為當前的主要能源
(7)汽機車的排氣限制:由於汽機車的排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因此希望減少其排放量。這種作法雖然無法達到直接削減二氧 化碳的目的,但卻能夠產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效應氣體的效果。
(8)鼓勵使用太陽能:譬如推動所謂「陽光計劃之類」。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對減少,因此對於降低溫室效應具備直接效果。
(9)開發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作為新的干凈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經由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有機物充當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燒生物能源也會產生二氧化碳,這點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過生物能源系從大自然中不斷吸取二氧化碳作為原料,故可成為重覆循環的再生能源,達到抑制二氧化碳濃度增長的效果。

⑽ 關於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與氣候問題

歐盟:「如果奧巴馬總統飛越大西洋(600558,股吧)來到哥本哈根,卻只是把美國之前宣布的減排目標重復一遍的話,那將會令人感到相當意外。」這是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代表歐盟進行談判的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倫,在會議首日(12月7日)進行發言時的表態。
在會議東道國丹麥首相拉爾斯·L·拉斯穆森高調聲稱「達成協議完全可能」後,卡爾格倫的上述說法,立即將未來兩周談判桌上劍拔弩張的情形揭示了出來。
卡爾格倫還聲稱,歐盟已准備好將自身的減排目標從20%提高到30%,但這將需要與會其他各方同樣做出進一步努力。

德國:謀求發揮減排領軍作用

要點:希望通過氣候保護促其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除了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德國還謀求在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領軍作用。

在國際減排方面,德國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應承擔主要減排義務,但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工業國也要採取相應措施。希望通過倡導氣候保護來促進其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技術外銷。

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3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呼籲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消除氣候變暖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默克爾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夠為實現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這一目標達成共識。默克爾說:「我們需要一個新協議,全世界都注視著美國和歐洲。」她強調,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機會不容錯過,克服全球性挑戰只能通過國際社會的合作才能實現。默克爾敦促美國國會採取實際行動,通過溫室氣體減排法案,為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果作出貢獻。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當時聯邦議院決定,在1999年的基礎上,到2005年,德國將來自工業、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25個百分點。在這一計劃的約束下,2007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由政府提出的《氣候與能源一攬子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德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40%。為實現這一目標,德國大力發展以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對國家能源需求的貢獻率,爭取到2020年使德國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從15%增至30%。德國還將斥巨資促進清潔能源汽車和新型建築保溫隔熱材料的推廣。

俄羅斯:有實力達減排40%目標

要點:提議建立多邊或全球環境保護基金

日前,記者采訪了俄羅斯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代表處全球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他表示,俄羅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俄政府並不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

科科林說,俄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關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些計劃的實施將會有效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進而有助於降低俄羅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認為,俄政府這些行動的動機更多是想要擺脫經濟對能源的過度依賴。

科科林說,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年6月份在八國集團峰會之前對俄羅斯應承擔的國際減排義務作了闡述,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300億噸;二是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10%-15%。科科林認為,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為這一指標中沒有考慮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約10%的溫室氣體,再加上俄經濟增速超過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經濟高速增長,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羅斯實際能夠達到40%的減排目標。由此可見,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當然這需要俄羅斯在節能、提高能效及植樹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認為,俄羅斯可有條件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

俄正在討論中的方案是建立多邊或全球性基金,類似於全球環境基金,將從事綠色技術轉讓、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防止熱帶雨林大規模商業砍伐等相關工作。這類基金不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機制下運行,因為會約束提供資金的國家數量,但也不能完全脫離公約,可以接受公約相關機構的監督。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將提供一定數額的資金。

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減排立法

要點: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執政以來一直將氣候變化問題列為優先施政目標。澳政府力促國內在12月聯合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主導作用,並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大作用。

全球變暖會影響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海平面上升將直接威脅澳大利亞周邊島嶼的生存,但是由於國內利益集團的分歧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一直躑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總理陸克文簽署了《京都議定書》,這是陸克文及其政府當天宣誓就職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他當時發表聲明說,「這是新政府的第一項正式行動,顯示了新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對於澳洲繼續在國內以及與國際社會一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陸克文政府積極推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被譽為「最為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之一」,目標是要到2020年,將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25%。議案中還約束澳大利亞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須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這些企業的排放量佔澳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只佔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嚴重依賴煤炭發電,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超過美國。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8月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從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亞的碳污染程度將比2000年嚴重20%。

澳大利亞政府原定於明年開始實施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但該議案在提交國會後受阻,連連遇挫。目前,澳政府與反對黨仍在協商之中,繼續力促議案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得以通過。

巴西:「自願做出」減排決定

要點:巴西還有巨大的減排潛能

本報巴西利亞電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至38.9%。巴西將於12月向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交這一減排計劃。

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總統盧拉11月13日在聖保羅召集民事辦公室、環境部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就減排目標問題達成一致。巴西民事辦公室主任迪爾瑪?羅塞芙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希望這一「自願做出」的減排承諾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明確立場。

羅塞芙說,最樂觀的估計是到2020年實現減排38.9%的目標,其中農牧業減排6.1%,能源業減排7.7%,鋼鐵企業減排0.4%。有分析說,如果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那麼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時將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當於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0%。

作為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巴西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鮮明,總統盧拉多次要求發達國家充分意識到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減排問題上作出更強有力的承諾。

由巴西科技部組織編制的一份初步報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場總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與德國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場中縮減毀林面積80%的目標,就相當於少排放1.21億噸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發大國,如果進一步推廣生物燃料應用,每年還可以少排放5000萬噸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門資助農業領域退耕還林,將可以恢復1100萬公頃用於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國寬間研究所的氣象問題專家卡洛斯?諾伯雷表示:「這還僅僅是初步估計,但是已經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減排潛力。」

非洲:要用一個聲音說話

要點:尋求650億美元環境賠償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非洲國家統一立場,尋求工業化國家交付650億美元,作為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響最大的受害國的賠償。

今年8月,非洲國家接連召開10國部長級會議和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共同立場。9月,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4個成員國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召開首腦會議,進一步就氣候變化問題協調立場。10月上旬,非洲國家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舉行會議,確定了尋求工業化國家650億美元環境賠償的方案,並要求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個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有較大發言權。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國家就是要利用「數量」優勢,尋求有利的氣候變化公約,否則將否決任何協議。他還透露,非洲將派出統一團隊赴會,代表非洲各國和非盟進行談判,決不允許再達成一個不利於非洲的協議。

非洲國家還准備同島嶼國家和其他一些窮國形成80國聯盟,尋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同工業化前相比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這實際上是要求工業化國家達到至少45%的減排量。

今年早些時候,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與該國80年代遭受的飢荒有很大關系,富國應給予賠償。

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人道主義論壇」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全球最貧困的50個國家的總排放量不到1%,但它們卻承受著90%以上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美國:對氣候談判仍持消極態度

要點:要對轉讓先進能源技術設置障礙

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的氣候政策做出中長期規劃,但是這一立法進程遠落後於預期。當前,作為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仍表現消極,致使哥本哈根大會達成全面氣候協定的前景不樂觀。

美國在前總統布希時期退出了《京都議定書》,令國際社會備感失望,因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持消極態度,美國一直成為被抨擊的對象。

在奧巴馬上任後,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展現了比較積極的立場。在今年9月下旬對聯大發表的首次講話中,奧巴馬承認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並認為氣候變化只能靠人類自身去解決。奧巴馬坦承氣候變化主要是發達國家造成的,發達國家有義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起帶頭作用。美國將通過投資清潔能源、提高能效以及減少排放等實現減排目標。

根據美國眾議院6月底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又稱氣候法案),美國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相當於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到2050年減少83%。法案還引入了名為「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推動美國國內形成碳交易市場。

在參議院民主黨人9月底公布的氣候法案中,以2005年為基礎,將2020年和2050年的減排目標分別設定為20%和80%,將短期減排目標設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認為,此法案過關的難度很大。

11月3日,美歐首腦會議發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國希望實現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0%的目標。

目前,美國的清潔能源技術主要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企業間的商業交易是技術轉讓的主要渠道。美國政府認為,企業間的技術轉讓涉及商業利益和知識產權,因此要遵循市場規則,努力達到共贏。為此,美國政府對推進技術轉讓一直不太積極,有時甚至對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先進清潔能源技術設置障礙。美國眾議院6月份還通過一項決議,聲稱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削弱美國在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

日本:減排目標引發國內爭論

要點:擔心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

日本民主黨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態度較為積極,鳩山由紀夫出任首相後不久便提出了「減排25%」的目標。但此舉在日本國內引發爭論,經濟界對「減排25%」抵觸情緒嚴重,這一目標能否細化落實仍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鳩山政府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幫助和技術轉讓則態度積極。

此前的自民黨時代,福田內閣雖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減排60%至80%的長期目標,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標表態。麻生內閣遲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減排15%的中期目標。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這一減排目標過於消極。

鳩山當選日本首相後,於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減排25%的中期目標,並在西方媒體中獲得好評。

盡管鳩山在表態中為日本留下餘地,強調上述減排目標的前提是必須構築一個包括世界上所有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在內的公平有效的國際框架。但是,這一目標仍在日本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日本經濟界主要擔心過高的減排目標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鋼鐵、電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經團聯等經濟組織以及部分大企業負責人紛紛公開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這一目標,不少企業負責人聲稱「減排25%」的目標將會進一步導致日本產業空心化和失業增加。根據麻生內閣時代的測算,即使8%的減排目標,也將使日本實際GDP年均下降0.6%,失業率增加0.2%個百分點,家庭年均負擔增加7.7萬日元;如果以25%為目標,日本失業率將增加1.3個百分點,家庭負擔則會增加36萬日元。在反對勢力的要求下,鳩山內閣已於10月底決定重新測算25%的減排目標對家庭負擔的影響。

只能說....失敗了..

一句話,發達國家拿發展中國家當擋箭牌,以減排為借口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實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