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是怎麼樣教育孩子
您好,澳大利亞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教育理念確實與中國有所不同,他們認為,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學校里一步學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教給學生將來繼續學習知識的方法。基於這點,他們特別注重學生在音樂和體育方面能力的培養,強調團隊合作,很關心學生是不是有很多興趣愛好。
其次,澳洲的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非常有耐心,針對學生的毛病,老師除了提出要求,重要的是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一些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我到過一所學校,校方介紹說,該校對剛插班的學生,首先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愛好、特長,然後針對他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一些需要特別幫助的學生,如新移民的學生,學校每周一早上准時召開有學生、學生家長、校長、教導主任、學生的班主任、行為老師參加的例會,老師們向家長介紹學生這一周在學校的表現,學生還存在一些什麼問題,一起商量採取什麼具體措施。
澳洲的班級,一個班二十幾個學生,班主任老師通常只管教學。另外,配備一位行為老師,專門負責對不聽話或行為失當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那些犯有嚴重錯誤的學生,則被送到教導處接受教導主任的訓導,教導主任是心理學博士,他們對學生採取心理評估教育,把看書或者完成教導主任布置的作業,作為對他所犯錯誤的懲罰,並規定一整天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活動。
在教育方式上也是很有趣的。比如說老師開始上閱讀課了,如果一位學生還在電腦上打字,不認真聽講。碰到這種情況,老師就實行有獎有罰的辦法:專門給他一個本子,讓他自己在本子上記下做得正確的事情,同時註明這件事可以得幾分,老師在學生本子上貼上獎勵的卡通圖片,到周末的時候,學生可以憑他本子上的得分記錄,去教導主任那裡換取相應的小獎品,如玩具、糖果等等,學生非常高興。做了錯事,除了在本子上記下來為什麼事做錯了外,還要扣分。這樣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非常明確,每天都喜滋滋地拿著本子計算自己的得分情況。
澳洲學校的教室里,每個學生的課桌都是不固定的,上課的時候,剛移民去的學生不知道該坐哪個位子,總是在後面站著,老師講的課,那些剛移民的學生大部分聽不懂,他們下課後也不知道跟誰玩好。為解決他們不能很快融入這個問題,老師就在一張紙條上寫上學生的名字,貼在他的凳子上,這樣學生就知道上課的時候他該坐在哪兒。同時,指定兩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總和他坐在一起,指定兩位體育比較好的學生,下課的時候陪他玩,讓那些新移民的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的環境。此外,學校還專門為他安排每周兩次語言學習課,指派專門的老師一對一地教他,並落實一位也是從同一國移民去的學生幫助他學習語言,以此解決他們語言不通問題。
澳洲的教學是多元化的,真是百花齊放。澳洲是一個移民的國家,居住在澳洲的人大多是從世界各地來的移民。從不同國家移民到澳洲的老師把自己國家的傳統習慣、教學方法、不同的想法融入教學中,同時也吸收學校其他老師的新觀點,新主張,新方法。澳洲的整個教學環境要比中國寬松。我這里說的是教育的大環境。比如澳洲的小學里沒有教科書,老師根據教學大鋼自己組織教材。學生每天回家沒有作業,也不帶課本。這樣做的好處是:老師有足夠的靈活性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可以根據各個地區不同學生的情況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材。中國的傳統是一元化的,比如全國統一教材,學校、老師都要嚴格地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大綱去組織教學。
澳洲老師的花樣多,一般以正面激勵教育為主。如果你教的是一些很勤奮刻苦學習的學生,你會很輕松,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考慮如何來教這些學生;如果你的學生是一些不那麼用功的學生,你就要花腦筋去想怎麼讓這些學生更容易地學好,怎樣讓他們有興趣,有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勤奮起來。也就是說,怎麼教,變得很重要。
一般來說澳洲學生沒有中國學生那樣聽話,那樣刻苦學習,但澳洲的老師對學生總是以鼓勵為主,學生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很大的鼓勵。對對學生的期末評價,學校規定只能用正面的評語而不能寫負面的評語,評語單上不能寫「學生沒有做作業」,不能說「這個學生這學期沒有好好學習,希望家長督促他」等等。你要寫「這個學生有很大的潛力,如果再多花一點時間學習,他將會成為一個最好的學生」這樣的話。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人的家庭教育觀念,特別注重人的個性發展。澳洲人的家庭比較尊重孩子的意願,或者說家長和孩子比較平等。有一次我們去一個白人家庭做客,主人家裡的一位孩子很有藝術才能,主人很想讓他的孩子給我們展示一下,但孩子不願意,主人只好跟我們說對不起,絲毫沒有責怪孩子的任何錶情。澳洲的家長對孩子比較寬容,沒有中國家長那麼嚴厲。家長總是給孩子許多鼓勵,表揚。即使批評也是以理服人,孩子若有一點進步就給予很大的鼓勵。可以說那裡的孩子是在表揚聲中長大的。在學習上,澳洲的家長對自己孩子學習成績不會太在意。他們允許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不會逼自己的孩子追趕別人。這種態度使一些比較差的或是沒時間好好學習的孩子能堅持學習。
許多中國家長則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孩子進步慢會很不高興,甚至會打罵孩子。澳洲的孩子慢慢來,競爭意識不強,有一定的競爭對孩子是有好處的,但過分強調競爭或不願正視現實的競爭卻是有害的,因為每一位孩子的情況是不同的。教育就是要注重人的個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Ⅱ 中國人在澳洲打人有什麼後果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發布通告稱,高度重視發生在堪培拉Woden區的中國留學生被圍攻毆打事件,已第一時間與當事學生取得聯系,並提供領事協助。受傷學生經治療已出院。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同時向堪培拉政府有關方面表達關切,並敦促其及時調查、公正處理,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在澳中國留學生安全和合法權益。澳方表示對此事件高度重視,警方已迅速做出反應,加緊事件調查,並加強相關地區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對涉事學生提供協助。
堪培拉領地教育部負責人伊薇特·貝里在接受澳媒公開采訪時稱,「她非常關心這個『圍毆』事件,教育局已經與所有參與此事的留學生進行了交談,並表示這起事件是發生在堪培拉的一起個案。」
10月26日,堪培拉領地警方在發布的通告中稱,已拘捕了兩名未成年嫌疑人,並會將他們送往當地的青少年法庭。北青報記者從堪培拉警方了解到,截止到10月27日下午,當地警方已拘捕三名涉嫌群毆中國留學生的未成年嫌疑人,但因當地的法律隱私條款,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堪培拉警方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此次事件發生後,他們已在公共交通換乘處加強了巡邏,調查本地青少年攻擊留學生的情況,以保障國際留學生的安全。同時,他們已與華人社區的負責人、中國留學生及其家長談論了在澳大利亞的人身安全問題。
第一,如果主動打回去,身體受傷了,國內的家長會擔心我們的安全情況。第二,主動打人,澳大利亞這邊有可能會把事件歸為「校園暴力事件」,會認為我們主動參與了打架,根據後果的嚴重程度,最壞的結果我們有可能會被遣返回國。我們現在回國沒有任何文憑,在國內要從高一重新讀起。
國內網友的言論對你們有什麼影響嗎?
國內的一些負面言論讓我們很傷心。有人說我們「人傻錢多」、「崇洋媚外」、「該打」,其實我們很多留學生都是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錢是家長一分一分賺來的,都是「咬咬牙」交學費的。我們在澳大利亞留學,大部分同學都在認真學習,不是網友說的「都是成績差的壞孩子」。
「圍毆」事件對你們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現在我們一看到有不穿校服的當地青少年就害怕,覺得不安全,心理壓力很大。一個人獨自在異國求學很難,國外也有很友善的人,但也有不歡迎外國人的人,我現在一看到他們過來就會立刻跑開。
Ⅲ 在澳大利亞打黑工生了孩子怎樣能送回國.
你是打黑工還是黑民??
黑工和黑民不是一個概念。黑工只是超過法定規定去打工,比如一些簽證不允許打工,或者限制打工時間。
黑民則是簽證到期後還不出境,非法滯留在澳洲境內。
黑民一般情節不嚴重的只是會被遣送回國,然後以後禁止辦理澳洲簽證,但也不是終生禁止。
Ⅳ 在發達國家打孩子犯法嗎
要看你怎麼打,如果只是打打屁股,那不犯法,即使美國等發達國家,不產生傷痕也不犯法。如果你打出重傷,那就涉嫌虐待了,這是犯法的。只要打重了,有人提起訴訟,是會被處罰的。
Ⅳ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家長打孩子是否會構成違法行為
國際不打小孩日是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發起的節日,定為每年4月30日。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之所以要設定這樣一個節日,主要是出於對小孩的保護,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很容易成為家長的發泄工具,弱小的他們,面對這些暴力,他們卻是無法反抗的。所以急需一些法律去約束他們,來保護未成年人。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他們理應受到足夠的關懷,而不應該是大人冷冰冰的拳頭。
Ⅵ 在美國打孩子的後果有多嚴重
美國,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心和培養,還在於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進行選擇,所以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國人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講話不但要認真聽,而且有時大人要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並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覺。孩子吃飯時不能硬逼;孩子做錯了事不得橫加訓斥;要孩子換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則,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陰影。在美國,嚴重的打罵孩子都屬於違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別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對孩子的監護權,孩子會被送到福利院收養,而你也可能會因打孩子而被送進監獄。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隨口說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類的話,警察也會馬上找上門來。
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對孩子呵斥。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麼或是想看什麼,本身並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只能根據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出解釋和說明,以做引導。美國人反對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許當著人面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是一種保護很多亞洲人移民美國以後,並不了解美國政府機構可以對你是不是好父母、是否勝任父母職責做出決定。在很多情況下,有關機構可以把你送上法庭,甚至把孩子帶走。這里所說的孩子,是指年齡在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他們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經濟上需要父母的撫養和支持。在公開場合打孩子極易被人舉報,那在家裡打孩子就會人不知鬼不覺,沒事了嗎?
《紐約時報》曾報道過一個案例,紐約市皇後區一位華裔婦女因為8歲的兒子沒有做作業,用掃把打他,孩子身上留下了傷痕。第二天,學校老師發現了這名孩子身上有傷,就向紐約市兒童服務管理局進行了舉報,當天晚上,警察來到她家,把她的3個孩子一起帶走,送交兒童收養機構。這位華裔母親不僅要忍受和孩子分離的痛苦,還要花錢請律師幫助她到法庭上索回孩子的撫養權。這不是一起專門針對華人的案子,土生土長的白人被控虐待兒童的案子也很多。在加州,一位白人母親領著一對兒女到超市購物。因為男孩頑皮不休被母親在臉上打了一巴掌。結果超市的售貨員當即報警。付款出門時,在外等候的警察迎上去,問她是否打了孩子。母親說:不錯,他太搗蛋,又不服管教。所以我打了他。警察二話不說,馬上給她戴上手銬押進警車。而孩子則被「兒童保護中心」送到有養育能力的人家寄養。為了將她保釋出來,她丈夫變賣了房產,才湊足20萬美元的保釋金有些移民經常會打孩子,如果在院子里正好被鄰居看到,鄰居就會打電話報警;我們中國人經常說『打是疼、罵是愛』,打孩子可能就是為了孩子好,但美國人是不會理解的,他們認為這是暴力,會對孩子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如果要懲罰,也是罰做家務什麼的。所以一看到孩子有被傷害的事件,一般的美國人就會直接通知福利機構或報警。」
《刮痧》現實版美國上演 中國夫婦涉嫌虐兒被拘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移民到美國的台灣夫婦,父親給孩子洗澡的時候,不小心把孩子掉在澡盆里摔傷了,後來醫生經過檢查處理,確診為父母故意虐待孩子,認為是父母把孩子故意拋、扔,被社會福利院控告虐待。在美國,有專門給小孩洗澡用的塑料盆,但是那家夫婦由於剛移民,想節省點,所以把孩子放在浴缸里洗澡,當地檢察官就反問,不是給父母買了幾百美元的電視機嗎?怎麼就沒錢給小孩買洗澡用的盆?所以有人說,美國是個『愛管閑事』、『小題大作』的民族,但是這也反映出根植於每個美國人心裡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法律規定,有關政府機構要保護兒童不受虐待和忽略,具體地說,就是要確保父母或法律監護人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給兒童造成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學校老師、社會工作者或醫生如果發現兒童受到虐待的.可疑情況,必須向有關機構報告,否則,他們自己就可能受到輕罪指控。如果一個孩子已經受到身體傷害或有可能受到身體傷害,政府可以以保護孩子免受傷害為由把孩子帶走,也可以在一段期間內對有問題的家庭定期進行監督,如果傷害孩子的是父母,政府方面就會提出讓父母接受心理治療。
拓展內容: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1、鼓勵支持孩子去體驗。
美國教育注重鼓勵、支持,陪伴孩子渡過漫長的學習、訓練過程,而不太看重最終的成果。
2、不在孩子想做什麼時急於說「不」。
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於電視機,父母也不會發怒。因為完全可以買些舊貨來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當孩子看人家開飛車,自己也想試試時,父母明明不贊成,也會請專業賽國車手來教。讓孩子慢慢明白飛車不光是開得快,還有體能、耐力的艱苦訓練。既滿足孩子的願望,又讓孩子在實踐中懂得哪些該做、可做或相反。
3、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
因為每個孩子身心發展程度不同,把握這點有些困難,但一定要盡力去了解。
4、不嚇唬欺騙孩子。
中國的習慣是在制止小孩做某些事情時連騙帶嚇。比如「不聽話,魔鬼就來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但大多數美國家長對此很敏感。他們認為小孩的壓力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會使他們睡不好,吃不下。
5、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和孩子講話,美國家長從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很少動輒指責孩子,而是說:「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不少中國家長喜歡「人前教子」,常在別人面前指責、訓斥自己的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而在美國,家長們認為這是一種犯罪,因為對孩子當眾的指責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6、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如果孩子還小,中國家長們就會一笑了之,搶著幫他把問題處理掉,或者乾脆讓孩子放棄。美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
7、教給孩子生存能力。
從小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訴家長去看醫生,但不可以沒完沒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沒出息的表現。
8、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
美國人從不硬逼孩子多吃飯,美國孩子吃飯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離開飯桌。美國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吃飽後,還連哄帶騙的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他挨餓,就活該了,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受後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1、千萬不能拿家長的身份來抵制孩子,如果長期這樣的話,孩子的心靈會和家長有個隔膜。理解孩子、多做溝通、多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時間。
2、別傷孩子自尊,盡量以平等的態度去說服孩子。最要不得在公眾場合訓斥孩子。
3、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要讓孩子們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例如處世態度、處事情感、應變能力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一些知識技能還是要適當的教導的,但是家長要注意不能夠本末倒置。
4、要求孩子們行為的同時,也要檢討自己的行為。不要給孩子們帶壞了頭。例如說,家長在要求孩子們要有禮貌的時候,同時家長也必須要做到。
5、培養教育孩子不可急於求成,不可急躁,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培養孩子是個漫長系統的工程,需要掌握火候「煨燉」而不是「快餐」,欲速則不達。
6、不要盲目投資讓孩子參加各類輔導班,輔導並非多多益善,要深思熟慮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打開一扇知識之窗。
7、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伴之而來的不同階段的游戲活動,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來評估孩子的「創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與阻止。
Ⅶ 我在澳大利亞是持工作簽證的 如果小孩在澳大利亞出生小孩是什麼身份 會有那些待遇
你好,在澳洲出生的孩子都是澳洲公民身份(除非你在出生後選擇他為中國身份)。這個與你身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