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去澳大利亞種蔬菜能賺錢嗎
去澳大利亞種蔬菜能賺錢。澳中貿易關系的發展,從中國進口的新鮮蔬菜和袋裝蔬菜逐年增長,1988年進口總額為6億澳元,到1997年,進口總額達到18.57億澳元。這對澳洲的華人蔬菜種植業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市場競爭。澳洲華人蔬菜種植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到華人蔬菜的生產和供應,人手不足的原因,農場許多塊每年用機械開墾出來的菜地不敢播種,只好閑著。
⑵ 澳洲種蔬菜西蘭花的成本高嗎
不高,澳洲國土面積也很大,所以種植蔬菜的面積也很多,成本並不高
⑶ 冰菜種植時間及方法分別是什麼
種植時間:冰菜最適宜的播種時間為春天和秋天。
種植方法注意四點:
土壤:室外種植需選擇松軟透氣的土壤,室內育苗可選擇營養土來進行。
播種育苗:種子需在30℃的水中浸泡3小時左右,再進行點播。
移栽:注意避免在高溫天氣或者陰雨天進行,注意挖穴的行距。
田間管理:溫度控制是關鍵,在土壤非常乾燥的情況下再澆水。
(3)澳大利亞怎麼種蔬菜擴展閱讀:
冰葉日中花原產南非納米比亞沙漠等乾旱地區,在澳大利亞西部,環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周邊等國家均有分布,中國也有引進栽培。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匍匐,長30-60厘米。葉互生,葉片扁平,帶肉質,卵形或長匙形,長15厘米,寬7.5厘米,基部幾心形,緊抱莖,邊緣波狀,葉表覆有包含鹽分的透明液體的隆起,下部葉有柄。
花單個腋生,雛菊狀,直徑約2.5厘米,幾無梗;花瓣多數,線形,比萼片長,帶白色或淺玫瑰紅色;花柱5,絲狀,柱頭5。蒴果5室,裂瓣脊有翅。
該種耐旱及鹽鹼,喜日光,可以在-5-30℃條件下生存,生長最適宜溫度為5-25℃,低於5℃或高於30℃均會出現枯萎。初秋溫度低於28℃時開始播種繁殖。適宜在排水條件良好的環境下生長,施水過多或排水不利會對該種造成嚴重影響,雨水過多地區不適宜栽培。
⑷ 種植蔬菜的步驟
1、酸
把食醋噴在蔬菜上,可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產量,改善品質。蔬菜特別愛吃「酸」。
茄果類蔬菜從定植後1~2天開始,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3~5次300倍液的食醋溶液,對番茄和辣椒的病毒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番茄可增產10%~34%,辣椒、茄子能增產8%以上。
黃瓜開花、掛果前,畝用食醋0.5千克,對水50千克噴施,能增產18%~20%。在大白菜5葉時,用200倍食醋水溶液,每周噴1次,連噴4次,可提高產量10%以上,並能有效防治軟腐病。
2、甜
糖在蔬菜上既能作葉面肥,又可用來防治一些病害。
在黃瓜幼苗期噴施0.2%的糖液,可使秧苗粗壯,增強植株對霜霉病的抵抗能力。在結瓜期噴施1次,瓜條口感特別好。用1%的糖液噴灑黃瓜,還能防治病毒病。
3、施肥
給蔬菜施肥澆水,這些看似非常簡單的事情,在四川省農科院蔬菜專家李志看來並不簡單。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蔬菜施肥技術。
基肥須腐熟。基肥一般以廄肥、堆肥等遲效性農家有機肥為主。在蔬菜播種或定植前施入土中,以供應蔬菜不斷生長的需要。這些農家肥不僅含有蔬菜所需的多種元素,而且供給土壤大量有機質,能很好改良土壤。
4、繁殖方法
蔬菜生育始終貫穿著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蔬菜如果沒有較大的營養面積,果實長不大;如果營養生長過旺,必然抑制果實膨大。人工利用水、肥、氣、光、溫、葯進行控促,調整二者的生育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孕蕾期在中性(10-12小時)日照下,果實表現生長快。早熟品種在12-14小時日照下,開花較快;晚熟品種在10小時光照下,開花快.在氖光、日光、紅光照射下,蕾和果生長快。果實孕育期,對氮、碳、磷吸收加快;膨果期,對碳、鉀需要量較大,老熟期,對磷的吸收較多。
5、灌溉
我國北方普遍高溫乾旱,降雨少,地溫高。而在蔬菜栽培上,有收無收在於水。所以,蔬菜的合理灌溉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蔬菜種類、特性進行灌水。對白菜、甘藍、黃瓜等根系淺而葉面積大的種類,要經常灌水,以畦面不幹為原則。
對番茄、茄子、豆類等蔬菜,其根系深而且葉面積大,應保證畦面「見干見濕」,對速生蔬菜應保持肥水無缺。對果菜類蔬菜避免媽花期(第一花期)澆水,要澆莢不澆花。對西瓜、甜瓜、南瓜、胡蘿卜等,在播種或定植時不能缺水,一般先濕後干。
(4)澳大利亞怎麼種蔬菜擴展閱讀
蔬菜的種類有葉菜類、根莖類、牙苗類、果菜類、菌類、瓜類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栽培的蔬菜有一百多種,其中主要栽培的有四、五十種。分類的方法很多,如按植物學特性分類、食用部分分類、農業生物學分類、溫度分類、光照分類、營養成分分類、食用方法分類等等。
蔬菜植物的范圍廣,種類多。我國又是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除了一些栽培植物作蔬菜外,還有許多野生或半野生的種類,如薺菜、馬齒莧、藜蒿、蒲公英、魚腥草等,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①葉菜類:結球白菜、不結球白菜、紫背天葵、抱子甘藍、羽衣甘藍、大白菜、小白菜、青菜、小青菜、包菜、紫甘藍、生菜、菠菜、韭菜、韭黃、韭菜花、蒜苗、芹菜、水芹、龍須菜、苦菊、菊花腦、油麥菜、人參菜、黃秋葵、富貴菜、台灣番薯葉、紫背菜、空心菜、茼蒿、莧菜、香椿等。
②根莖類:蘿卜、大蔥、小蔥、蒜、洋蔥、生薑、洋姜、蓮菜、蒜薹、韭菜薹、萵筍、山葯、芋頭、魔芋、土豆、紅薯、涼薯、桔梗絲、 大頭菜 (根用芥菜 ) 、 蕪普、 蕪菁甘藍、 根用甜菜、 豆薯、 葛、 球莖甘藍、 百合、蓮藕等。
⑸ 澳大利亞三大群島是如何種植什麼作物
澳大利亞的重要農作物為小麥、甘蔗,其次是大麥、燕麥、棉花、水稻、牧草等。澳大利亞的小麥、水稻、大麥、燕麥、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年左右就實現了生產機械化,至今保持著高度機械化水平。
⑹ 澳洲為什麼不種蔬菜
土壤中鉛含量超標致病。整個澳洲的土壤相當貧瘠,尤其缺乏植物生長的有機質和磷元素,鉛含量超標,這種土壤里種出的菜,會導致嚴重的重金屬沉積,進而引發白血病,甚至致癌。澳洲不種蔬菜。
⑺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⑻ 澳大利亞默爾本夏天適宜種植什麼蔬菜
墨爾本和中國北方地區氣候相似,
夏大白菜、早秋大白菜
蘿卜、胡蘿卜
菠菜、生菜、韭菜、小白菜、油菜、茼蒿、雞毛菜
木耳菜
莧菜
黃瓜
油麥菜
番茄
如大番茄,櫻桃番茄,黃聖果
茄子
辣椒
芹菜
⑼ 初一地理澳大利亞種植業知識點總結
(1)小麥。 小麥是澳大利亞種植面積最大的穀物,以質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稱。 1994年播種面積為952.3萬公頃,總產量1690萬噸,單產1770公斤/公頃。大陸各州都有大面積種植,有綿延4000公里的小麥種植帶,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州為主產區。 澳小麥生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單產低。據世界小麥理事會統計,1994年,世界小麥平均單產為2770公斤/公頃,歐共體為5350公斤/公頃,美國為2580公斤/公頃,澳大利亞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4%;二是單產年際間波動大,如: 1993年僅為770公斤/公 頃,而在此前後分別為1380公斤/公頃和1770公斤/公頃。單產的年際間波動主要受氣候影響。自80年代中期以來播種面積有較大幅度的減少,主要反映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小麥產量在1984年達到高峰,為2202萬噸,播種面積為1291萬公頃。
(2)水稻。 水稻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西部的平原地區和昆士蘭州, 78%為短粒米。1994年,全國共種植13.2萬公頃水稻,全部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總產量108.2萬噸,單產5200 公斤/公頃。
( 3)大麥和其他穀物 , 大麥是澳大利亞僅次於小麥的重要穀物,主要分布在小麥帶及不宜種小麥的其他地區,其中南澳州為最大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40%左右。 1987年大麥面積為248.8萬公頃,總產量為353萬噸;玉米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高原地帶,新南威爾士州西部和昆士蘭州。燕麥主要用作青飼料,即使是不用燕麥,冬季也放牧牛羊1--2次。1987年, 玉米為7.8萬公頃,總產24.8萬噸;高粱分別為88.3萬公頃, 1745萬噸;燕麥分別為125.5萬公頃,158.7萬噸。
(4)甘蔗 。 甘蔗是澳大利亞除小麥和大麥外的.第三大重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昆士蘭東南部沿海的炎熱多雨地區。從40年代初期以來,甘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從11萬公頃和700多萬噸增加到1987年的30萬頃和2490萬噸。
(5)棉花。 主產區是新南威爾士州內地河流一帶和昆士蘭州。 60年代以前,澳棉花生產不足,尚需部分進口。 1963年實施原棉補貼法後,棉花生產發展極為迅速。 1991年棉花總產量為38.1 噸,單產1188公斤/公頃,居世界第2位。
(6)其他作物。 澳大利亞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向日葵。大豆,亞麻、油菜、花生和紅花。澳是世界第六大紅花子生產國。1990年油料產量為773萬噸,澳大利亞盛產多種熱帶和溫帶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蘋果、香蕉、梨、桃和菠蘿,年產量為230多萬噸。1990年,全國約有果樹2300萬株和大約5.8萬公頃葡萄園。 蔬菜主產區是大城市周圍土壤肥沃的地區,種植面積約有12.3萬公頃,年產量220多萬噸。
總結: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畜牧業最發達國家之一,主要是養羊業和養牛業,主要產品是羊毛、牛羊肉、奶製品以及豬、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