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歷史上也經歷過蝗災,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蝗災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災害,而且中國的傳統社會是較為典型的農業社會在古代的時候農業是絕對舉足輕重的行業之一,而黃災就成了古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古代人民的智慧肯定還是發生了一定的作用的。他們發現了雞鴨鳥都會吃掉蝗蟲,所以,他們普遍在遇到蝗蟲的時候都會選用生物防治,或者是驅蟲葯。但是在古代是沒有殺蟲劑的他們發現蝗蟲並不喜歡艾草,於是他們將艾草收集起來,專門用來驅趕蝗蟲。而中國即使發展到現在,也才是擺脫了嚴重蝗災二十幾年,可想而知蝗蟲的威力。
⑵ 為什麼蝗災時不吃蝗蟲
吃蝗蟲防止蝗災
關於靠吃來解決蝗災危害早就存在了,而且做了許多努力,但似乎提倡吃這些蟲子是個艱巨的任務,就本人而言真下不了口啊。
2004年,兩名澳大利亞農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處理一個巨大的蝗蟲群,因為它們破壞了整個新南威爾士州的莊稼。
兩人鼓勵當地居民利用好(吃)蝗蟲群提供的免費而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他們稱蝗蟲為「天蝦」,甚至還製作了一本同名食譜,因為這樣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稱蝗蟲為「天蝦」並不是他們原創的,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食用昆蟲的國家都在使用類似的術語(這里就不擴展哪些國家吃蝗蟲了)。
20世紀70年代末,泰國爆發了一場蝗災,當時他們就倡導吃蝗蟲,這一吃便一發不可收拾,蚱蜢和蝗蟲的消費在泰國從此流行起來。
有研究人員提出,如果能夠接受吃蝗蟲,那麼蝗蟲不再是農業害蟲,更不會成為形成災害。
這次蝗災為什麼不吃呢?
洪災來的時候,我們是沒法喝完洪水的,或者說我們沒法利用洪災去灌溉作物。
這是因為當這些災害成規模的時候,就會變得不可控,4000億只靠吃解決問題明顯不可能。
現在,為了得到更好的收成,所有農業國家都會使用一些殺蟲劑,這會使許多吃了這些作物的蝗蟲帶有毒素。
另外,當蝗災來臨時,所有地方都會對其採取措施,空中噴灑有害而長效的化學物質是常態,這是用來殺死蝗蟲的,但對我們一樣有害。
所以,蝗災來的時候不僅不可能吃得完,也是不能吃的,因為很可能是有毒的。
⑶ 蝗蟲危害和防止方法
對於蝗災具體的防治方法
1、加強環境保護。現在的人都沒有環境保護意識,對保護環境一點都不重視,只顧著眼前一時的經濟利益就亂砍亂伐,造成植被大量減少,環境遭到破壞、污染,這樣絕對是不行的。
一定要保護環境,多植樹造林,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引起蝗災的問題。
2、用天敵防治蝗蟲。可以引入一些吃蝗蟲的鳥或者家禽,一物降一物,讓它們解決這種害人的病蟲。比如把家裡飼養的鴨子、雞趕到農田裡,讓它們捕食蝗蟲,這樣一來不但替我們解決了心頭之恨,還讓它們吃到了「可口的食物」,一舉兩得。
3、噴灑農葯防治蝗蟲。可以選擇噴灑一些專門消滅蝗蟲的葯物,比如每畝地用25毫升的銳勁特懸浮劑兌水55公斤噴施。
蝗蟲比較多的地方,可以在一些小葉子或者小木材上面撒一些敵百蟲粉進行防治。
總之,蝗蟲防治的辦法有很多,找到合適自己的,方便實施的就可以,盡快的消滅這種害蟲。
⑷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4)澳大利亞蝗蟲靠什麼解決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⑸ 蝗蟲最怕什麼該如何根治蝗蟲
引言:蝗蟲已經成為一種災難,在許多國家蔓延。消滅蝗蟲保護糧食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那麼,蝗蟲最怕什麼?該如何根治蝗蟲?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
蝗蟲可以吃小麥、水稻、玉米、蘆葦、瓜類、雜草的葉子和花朵等。並把穀物、蔬菜和樹葉一個個啃成洞。如果農作物只能被電線桿或完全吃掉,將對農業、畜牧業和林業造成極大的危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當然,要徹底解決鋪天蓋地的蝗蟲,需要科學的防治方法。
⑹ 大批老鼠侵襲澳大利亞,鼠災和蝗災哪個更難治理
有的動物,能夠讓我們生活帶來歡樂,甚至有的動物可以幫助我們生產生活,減輕我們的勞動力投入,但是同樣有一些動物,它也危害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大批老鼠侵襲澳大利亞,鼠災和蝗災哪個更難治理?
其實照看來蝗災比鼠災更加難以治理,究其原因,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第一,蝗蟲出沒,顆粒無收
蝗蟲他能夠在空中飛行,同樣它也能夠在地上爬行,蝗蟲出沒,它是非常多的,它體積小,數量龐大,掠食糧食的速度非常之快,人們搶射的速度是趕不上他破壞的速度的,所以蝗蟲出沒顆粒無收,真的一點都不誇張老鼠,它只能在地上行走,而且人們容易採取防治措施,他對糧食破壞的程度相對有限,所以蝗災確實要比鼠災更加嚴重
蝗災和鼠災都是對人們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要採取積極的措施,防止它的蔓延,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
⑺ 人們治理蝗蟲的方法有哪些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受災范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因而中國歷代蝗災與治蝗問題的研究成為古今學者關注的主題之一.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不少影響深遠的治蝗類農書,在蝗蟲習性、蝗災發生規律、除蝗技術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學認識和總結.如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通過對明代以前蝗災的統計、分析,得出有關古代蝗災發生季節和滋生地的正確認識,成為我國古代蝗災研究的傑出成就.進入20世紀後,伴隨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來自不同專業的學者們投身於中國歷代蝗災與治蝗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在90年代,為響應聯合國提出的「減災十年」活動,學術界更掀起了對中國災害學、災害史的研究熱潮,蝗災史研究也成為其中一個熱點,出現了不少文章與論著.據初步統計,20世紀以來約發表專題論文百餘篇,涉及蝗史研究的論著有30餘部.縱觀百年來的研究歷程,大致表現出三個發展階段:20世紀初到40年代末;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至今.
20世紀初,伴隨西方近代科學的傳入,一些從西方留學歸來的學者,如吳福禎、陳家祥、鄒鍾琳等人,在進行現代蝗蟲的分類與分布、蝗蟲生活史與生活習性的觀察、飛蝗的預測及防治工作的同時,也把研究的觸角伸到蝗史資料,以期對蝗災發生有個縱深的認識.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陳家祥《中國文獻中關於蝗災之記載》(寫成於1928年,1938年以英文發表、李鳳蓀《捕蝗古法》(《昆蟲與植病》1933年第1卷)、馬駿超《江蘇省清代旱蝗災關系之推論》(《昆蟲與植病》1936年第18期).與此同時,一些歷史學者也在他們的著作中開始了蝗災的統計,如被視為中國救荒史拓荒之作的《中國救荒史》(鄧雲特著,商務印書館,1937年),就對包括蝗災在內的我國歷代自然災害次數與頻率作了統計.陳高佣編寫的《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國立暨南大學叢書之一,1939年),輯錄出257年次的蝗災記錄.其中鄧氏所統計的蝗災次數多為後人引用.
真正意義上的蝗史研究工作開始於50年代.其大背景是我國大規模的葯劑防治蝗蟲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為了更全面弄清蝗災發生規律,當時不少學者對蝗史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曹驥《歷代有關蝗災記載之分析》(《中國農業研究》1950年第1卷第1期),討論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01年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六省的蝗災發生情況,及其與旱災、水災、溫度、天敵、人類防治等因素的消長關系;並運用數量統計、對比分析的方法,繪有多種關系曲線表.這是較早運用自然科學方法統計古代災害的嘗試,也是後來研究者用得較多的方法.郭郛《中國古代的蝗蟲研究的成就》(《昆蟲學報》1955年第5卷第2期),對我國古代的治蝗成就進行了分析.安徽省文史研究館自然災害搜集組《安徽地區蝗災歷史記載初步整理》(《安徽史學通訊》1959年第2期)一文是對該館編制的「安徽省近千年來自然災害分區統計表」中關於蝗災記載的整理分析,得出該地蝗災的發生表現出連續性與廣泛性、蝗災與旱災的發生有一定相關性等結論.此外還有欽白《歷代捕蝗記》(《安徽日報》1961年8月17日),兆寅《陳振龍在農業上的又一貢獻——〈治蝗傳習錄〉介紹》(《福建日報》1961年10月29日),汪子春、劉昌芝《徐光啟對蝗蟲生活習性的認識》(《生物學通報》1964年第5期)等.
⑻ 防治蝗蟲的烹飪料理措施有什麼
菜餚名稱: 天雞蝦排(蝗蟲)
原料: 蝗蟲10一20隻,鮮基尾蝦12隻
調料: 色拉油、雞蛋、麵包屑、料酒、味精、吉士粉、澱粉、生薑、鹽。
烹飪方法:
(1)蝗蟲去掉翅,伸水撈起,放人缽中加薑片、鹽、料酒腋漬10一20分鍾。
(2)基尾蝦去頭及身殼(尾部殼留用),洗凈用刀從蝦頭部片至尾部,用刀背略輕輾,放入缽中加鹽、料酒、吉士粉、澱粉、雞蛋拌勻後放入麵包屑中,使蝦兩面沾勻。
(3)將腋漬好的蝗蟲下150C油溫中,炸至棗紅色撈出,再將蝦排放入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一起裝盤點綴上桌。
菜餚特點: 色澤美觀、香酥適口。
澳大利亞目前正面臨著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災襲擊,在極力滅蝗的同時,一本名為《飛蝦烹飪大全》的食譜應時而出。書中向人們介紹了20多種蝗蟲食品的做法。其中包括蝗蟲餃子、巧克力脆皮蝗蟲和蝗蟲味爆米花等。作者還特意將蝗蟲稱為「飛蝦」。
⑼ 肯尼迪沙漠蝗災情況逐漸好轉,解決蝗災的辦法有哪些
解決蝗災的辦法主要有環境保護、葯劑防治和利用蝗蟲天敵來克制的辦法。
首先對於環境保護,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提倡植樹造林,每個人都要有比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環境是全人類要共同努力的事情,據了解,蝗蟲在沒有植被的條件下更容易繁衍,所有植樹造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更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並且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施,我們抵擋不了自然災害,但保護環境我們志在必行。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採取環境保護、葯劑防治或者利用蝗蟲天敵來克制的方法,最關鍵的是每個人要養成一個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正越來越多,其實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要認識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其實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共同愛護我們的環境,才能從最大限度上去抵禦這些災難。
⑽ 國際社會為共同應對蝗災,都做出了那些努力
自古以來蝗蟲可以說就是一個難題。不僅僅是在中國一個國家,在其他國家它也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並且這么長時間了人們對於蝗蟲的解決還是沒有特別高效的方法。一隻蝗蟲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自身重量的糧食。最重要的是蝗蟲喜歡成群結伙的在一起,並且遷徙能力非常的強。而最近大家所知道的蝗災是在東非開始的。東非地區明確的表示這次的防災是十幾年裡面對國家造成最大影響的。
我們國家還發明了很有特色的生物防治法。就是用我們的家禽雞、鴨來對付蝗蟲。但是生物防治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它見效的時間太過於漫長,並且雞和鴨都是要經人訓練過後才能用來防治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