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猿人怎麼從北美洲遷移到澳大利亞

猿人怎麼從北美洲遷移到澳大利亞

發布時間:2023-01-02 14:57:46

❶ 人是怎麼從古猿進化來的

南方古猿與能人 能夠肯定為屬於人的進化系統的最早的化石代表,是生活在距今400萬~1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雖然還被稱作猿,但它實際上已經是最早踏上人類進化歷程的遠古人類。它是1925年根據在南非塔翁發現的一個幼年頭骨化石命名的。主要發現於南非和東非。南方古猿在顱骨、下頜骨、牙齒、骨盆和四肢等方面已經十分清楚地顯示出一系列的人科特徵,並且肯定已採用兩足直立的行走方式,而能否直立行走,則是人在生物學上的基本特徵。南方古猿的腦量超過現代大猿,腦的結構也基本上屬於人的類型。 繼南方古猿之後的人類是能人。能人在體質特徵上比南方古猿進步,生活在距今約230萬~180萬年前,分布在東非和南非。能人化石最早發現於1960年,至今除奧杜韋峽谷外,在肯亞的庫彼福勒、衣索比亞的奧莫地區及南非的斯特克方丹、斯瓦特克朗等地,也發現了這一類型的化石。能人已能製作石器,創造的文化稱為奧杜韋文化。 直立人與智人 人類進化的下一個階段是以直立人為代表的階段。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約180萬~20萬年前,創造的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發現的(爪哇人)。發現者E.杜布瓦將其定名為直立猿人,並相信直立猿人是現代人的祖先。但關於爪哇直立猿人是猿是人的爭論持續了很久,直到20世紀20~3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北京人化石,並有大量石製品、用火遺跡和動物化石出土,直立人是早期原始人類的概念才逐漸被廣泛接受。現在發現直立人類型化石的地點已遍布亞、歐、非三洲廣大地區,在肯亞、印度尼西亞爪哇和中國雲南(元謀人),也都發現了距今150萬年左右的直立人化石。 古人類學上的一項重要發現,是在亞、非、歐洲都出土了從直立人到智人過渡類型的化石。在亞洲,有1984年在中國遼寧營口發現的金牛山人頭骨;在非洲,有1975年在摩洛哥發現的薩萊頭骨和1976年在衣索比亞北部發現的博多頭骨;在歐洲,有1960年開始在希臘陸續出土的佩特拉洛納頭骨及後來在法國發現的阿拉果人頭骨。這些頭骨一方面具有直立人的性狀,另一方面又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徵。它們為解釋怎樣從直立人過渡到智人提供了重要的根據。 人類進化的最近一個階段,是包括現代人在內的智人階段。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約25萬~4萬年前,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古人類。晚期智人在解剖結構上屬於現代人,大約是在距今四五萬年前開始出現的。在晚期智人階段,人類的分布范圍擴大了,從舊大陸到達了澳洲和美洲。 這樣,由現有發現的化石來追溯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 ,已可以循著由近及遠的序列,從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直立人—能人,一直追溯到南方古猿。比南方古猿更早、形態更原始的人類的早期代表,則還在探索之中。

❷ 人類的起源(包括過程和原因)

人類的起源: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結束後,人類的體質形態仍在繼續發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人們把這一發展過程分為猿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由於化石材料的不斷豐富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國外學者主要採用兩種分期法。

一是分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個階段;智人又分為早期智人和現代智人。這一劃分法的缺點是把不會製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製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號人歸入同一范疇。另一種是分為最早的人類(或最早的人屬)、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智人 4個階段。

中國學者也提出4個階段的劃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階段相當於國外學者提出的「最早的人類(人屬)」階段。雖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發現不多,但將其單獨列為一個階段以別於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較妥當的辦法。



人類綜述:

人類的起源,千百年來,歷經滄海桑田,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任何人能給予解釋。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不謀而合,當然也有不同,在這些神話里頭。歸納各種神話,人類起源可以分為「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演變「、「動物演化「和「塵土創造的「五種,現就分別敘述。

❸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是什麼

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人類化石及較早的人類骨骼明顯地有兩種類型,一類是骨骼粗壯、身材魁梧的人群,如科薩克、塔爾蓋、莫斯吉爾、科阿沼澤等;另一類是骨骼較為細致、身材纖細的人,如凱洛、芒戈湖等。兩者的文化也不相同。

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不過距今3萬多年,以後可能會發現更早一些的人類化石,但不可能太早,應該不會比5萬年多多少。因此,可以肯定,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是由其他地區的早期人類遷入的。但對他們究竟來自何方這個問題,長時期來有著不同的意見。

1922年,人類學專家在分析爪哇發現的瓦賈克頭骨性狀時,就曾指出它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的關系。1946年根據爪哇發現的特里尼爾和桑吉蘭直立人化石以及昂棟頭骨的性狀,提出爪哇的材料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和現代人有著明顯的相似性,表明澳大利亞的現代人是由爪哇的直立人經昂棟、瓦賈克發展而來的,因為澳大利亞的塔爾蓋、科休納頭骨等保留了一些類似猿人的原始的粗壯性狀。但也有人認為爪哇的人類化石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在形態上沒有明顯的聯系。

伯塞爾在1949年、1967年和1977年一再倡導三次混合說。他根據現代人形態的變異,提出過去發生過形態上不同的人群,三次經過印度尼西亞到澳大利亞的理論。第一次為大洋洲小黑人,其來源地點不明;第二次為默雷伊人,其來源與阿伊努人有關;最後一次遷入的人群是以印度為其進化中心的卡彭塔里人。弗里德曼、洛弗格倫在1979年,索恩在1980年,提出兩種來源的理論。他們認為,在澳洲曾經有過兩次互不相乾的遷移。一是南路,一批以粗大骨骼為代表的體格魁梧的人來自東南亞,可能從爪哇經過帝汶而進入澳大利亞西北部,然後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是北路,可能是從中國華南來的體態較為纖細(根據骨骼)的人群,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進入澳大利亞東北部,隨後沿東海岸南下,其中一部分也許最後越過陸橋而到達塔斯馬尼亞。這兩批不同來源的人群互相混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其形態介於這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對澳大利亞近鄰地區發現的人類化石的形態分析,也有助於我們了解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

柳江頭骨是在我國南方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最早代表,同時其許多性狀在一定程度上處於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

爪哇的瓦賈克頭骨,一方面有一些性狀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如明顯的齒槽突頜,鼻腔下緣不明顯,頭骨壁很厚,牙齒巨大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與蒙古人種相似的性狀,如寬闊和平扁的面部,平扁而不凹陷的鼻根等。但瓦賈克頭骨的年代一直未能確定。最初從其石化程度判斷,認為可能屬更新世晚期;後來得知骨的成分以及同相關動物群的對比,表明其年代較晚,可能屬全新世。

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頭骨,一方面具有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的一些性狀,如額骨長,眶間寬度小,眶上脊部分盟顯前突等;另一方面又與周口店的山頂洞101號頭骨有相似的性狀,如很發達的眉間區和寬闊的眶上溝等。

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也有類似的情況。

從以上所作的比較中,表明柳江人、瓦賈克人、塔邦人、尼亞人和艾塔普人是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的過渡型,這也暗示,存在著原始人類從我國華南地區逐漸遷徙到澳洲的可能性。

❹ 猿人是怎樣進化而來的

人不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也不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因為猴子和類人猿(黑猩猩等)是現代的動物,現在公園里的猴子還能變成人么?初中生物書里就很明確地講了,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和類人 猿的共同祖先是一類森林古猿。由於環境變化,森林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進化成人,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留在樹上生活,進化成現代的類人猿。 人類的誕生與發展: 人類誕生於500萬年前...也就是說恐龍滅絕6000萬年後人類誕生了 人類是由動物界分化出類的,在分類學上,人(Homo sapiens)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科。 大約450萬年前,人和猿開始分化,產生臘瑪古猿,以後在由臘瑪古猿演化成2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進一步再發展為現代人類。關於人類的發展過程,一般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 1、早期猿人階段。大約生存在300萬年到150萬年前,已具備人類基本特點,能直立行走,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 2、晚期猿人階段。大約距今200萬年到30萬年前,身體象人,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較進步的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如我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階段。距今10-20萬年到5萬年前,逐漸脫離猿的特徵,而和現代人很接近,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大約4-5萬年前,這時的人類的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在形態上已非常象現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裝飾物。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產生,已進 入母系社會。在晚期智人階段,現代人開始分化和形成,並分布到世界各地。
希望採納

❺ 猿人是怎麼進化來的

最古老的靈長類,也就是人類及其現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萬年前的古新世。這種動物與其說是像猴,不如說更像松鼠。這是一種愛在地上亂竄,專門以昆蟲為食的膽小哺乳動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個溫暖平靜的世界,廣袤的熱帶森林向赤道兩側伸展,遠遠超出了今天的范圍。歐、亞、非三大洲到處是熱帶森林,北美大部分是叢林。當時的北美洲與歐洲通過格陵蘭連成一片大陸。在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長有尾巴、外形像老鼠的哺乳動物。它們今天的近親是一批專門吃昆蟲和果實的哺乳動物,如田鼠、豪豬和鼴鼠。可能由於地面上競爭過於激烈,也可能由於樹上存在比地面上更為豐富的食物,一些早期的哺乳動物開始爬上樹去,以果實、昆蟲、鳥蛋以及幼鳥等為食。今天非洲和亞洲仍殘存這種早期靈長類的孑遺,它們被稱為「原猴」,其中包括頗有名氣的狐猴和眼鏡猴。這些原猴幾千萬年來體形骨骼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非常適應它們的生存環境。但是,另外一些種類卻變化很大,從中迅速輻射演化出生存於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原猴、猴、猿及人類。

靈長類的進化很能說明演變傾向於穩定或變化之間的競爭。在3000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原猴的主幹在世界熱帶雨林區極其成功,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另一些早期原猴進化很快,促使它們進化的動力可能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覺的環境變化,氣候波動,或其他與之生存相關的動物的變化。即使是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物種的演變方向,日積月累,在某些地方不同適應方式的新的種群就會出現。

樹棲生存往往可以促使一些種群迅速演化。在樹上攀授跳躍要比在地面上行走較為安全便捷,它使動物的後肢變長,前爪逐漸失去了像鼠那樣的尖爪,而變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對於樹棲動物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適應,便於攀援樹木的枝幹,但下樹時就會顯得非常笨拙,並且在懸吊抓握時不甚方便。當前肢進化成抓握的手時,爪子就顯得累贅了。所以在大部分靈長類中,爪子進化成成了指甲,只有一小部分靈長類仍然保留了爪子,主要用來梳理毛發。手指和腳趾都變長了,變得更加靈活。這些動物還保留了尾巴,可以起平衡作用或成為幫助抓握的器官。它們演化成直立的姿勢,並能大幅度地轉動腦袋。由於它們出現了特有的神經系統,以精確控制肌肉運動,大腦的灰質層也大大擴展。這些進化改善了這些新型動物在枝上作迅速和突然運動的應變能力比如抓住一根樹枝的同時捕捉一個快速移動的昆蟲或小蜥蜴。

跳躍、攀援和把握,成為它們生活的一部分,視覺變得比嗅覺更重要。視力的進化對於樹棲三維視野的動物來說,比地棲兩維視野的動物更重要。因為樹棲時往往要判斷一隻昆蟲或一根樹枝的准確位置和距離,這就必須有立體的視野。於是,早期原猴的頭逐漸發生變化。它們的吻部開始縮短,頭骨變圓,眼睛視網膜對於暗淡的光線變得十分敏感,而且能辨別顏色。它們的眼睛也變得很大,以增強攝取光線和分辨的能力,並在周圍發展出角質的保護層。當兩個眼睛逐漸移到臉部正前方時,一隻眼睛的視線能夠與另一隻眼睛的視線重疊,使之產生所謂的雙目視覺,然後逐漸導致立體視覺。立體視覺賦予它們以精確判斷距離的能力,但是像兔子這樣的眼睛長在胸袋兩側的動物,必須時刻警惕來自左右和背後的襲擊,而不必觀察它們吃的東西。因為草不會移動,它們靠鼻子和嘴巴就能定位。再則,吃草也不需要很高的天分,不像樹棲靈長類專門在樹梢捕捉昆蟲,始終要應付三維空間環境中的敵害。

森林是比草原更為復雜的環境,靈長類的感覺和運動適應使得它們能利用森林中的各種食物資源。靈長類的大腦頻繁處理從感覺器官傳來的信號,並指揮四肢的運動,所以大腦的進化對於適應環境也非常重要,為此靈長類大腦的相對體積(腦量與體重之比),也要比其他動物大。

❻ 猿人是怎麼來到地球上的呢

首先是由於空氣中的氧碳氮等元素在雷電作用下結合,形成有機物質,有機物質隨著雨滴落入溝壑,進入河海,有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有機無越來越復雜,終於形成了氨基酸,氨基酸形成肽,肽形成蛋白質,當蛋白質出現後,最原始的生命開始了,當然,他們都是形成並生活在水裡的,這是的地球上氧氣少的可憐,到處是火山灰和火山噴發後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氧氣含量很少,生命進化出了可以依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水生植物,並且慢慢向地表發展,經過很長很長時間,遍部地球表面的植物將大部分二氧化碳吸收,並釋放出氧氣充滿整個大氣內部,於是呼吸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傢伙們才有生活可能,它們也是由那些最簡單的生命,從一個細胞的單細胞生物慢慢發展到水母魚蝦一般。一些魚一樣的東西試著爬上陸地,結果紛紛因為不適應死掉,只有個別因為突變而成功登陸大地了,它們的後代努力咀嚼植被,拚命繁殖,爭搶著發生基因的突變,突變的種類很多,但能適應下來的很少,大多都滅絕了,活下來的是佼佼者。不知什麼時候,這些小魚小蝦般的動物進化出了恐龍這樣龐大的怪獸,恐龍吃著裸子植物(不會開花),也有的吃自己的同類和其他動物的肉。有一天,植物界進化出了會開花的被子植物,它們太優秀了,在短時間內就在競爭中將裸子植物排擠的幾乎絕跡,而恐龍喜歡吃那些絕跡的裸子植物,對開花的東西沒什麼興趣,於是大量恐龍被餓死。這一時期,人類的祖先或許是四肢著地在啃草,或是在灌木間盤爬跳躍,但畢竟他們躲過了許多劫難,他們習慣了吃被子植物的根莖葉或果實,他們以矮小的個頭躲過彗星隕石撞擊地球時造成的沖擊波。並且,在那個漫長的冰河期,整個地球陰暗無比,地上的草少的可憐,許多陸地生物又回到了海里。大型動物都餓死了,因為他們食量太大,而包括人類祖先在內的小型生物,從雪底冰縫中搜集孤零零的植物勉強果腹,艱難的熬過了災期。太陽重新普照大地,萬物復甦了,它們都是經歷嚴酷考驗而生存下的精英,人類的祖先爬上高大的樹木,這里可以躲避猛獸,而且樹上有豐碩的果實。這就是猿人

❼ 關於美洲和澳洲人類起源的史實和資料

現代人類起源之迷

隨著現代科技、考古的進步,人類進化之迷逐漸清晰,同時達爾文的進化論越來越受到強大的挑戰。
無論進化論各個主流學派之間的分歧有多大,它們對人類祖先體形的想像卻很相近。認為人類體質有兩個最大的迷:一是直立,二是體毛稀少。
形體進化之迷:
(詳見:http://www.ft77.com/senmi/rlqy.html)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指出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結合當代考古成果,人類進化時間表是:
古猿(1400--800萬年前)南猿(400--190萬年前)猿人(170--20萬年前)
由此來看,古猿與南猿間空缺400萬年,南猿與猿人間空缺20萬年,其間進化的關鍵階段至今未找到過渡種類的化石,因此,科學家們對於人類起源產生了謎團。1960年英國人哈代提出\'海猿說\',指出800-400萬年前,古猿曾下海生活,後重返陸地。證據是:人的皮膚裸露無濃密體毛,有皮下脂肪,淚腺分泌及排出鹽分,出汗及性行為生理機制像水獸一般,而靈長類動物體表有濃密體毛,無皮下脂肪,其生理機制與人類大相徑庭。人在水中分娩無痛苦,嬰兒天生喜歡水,人潛水時地反應與海豹等類似。但該理論無法解釋400萬年的化石缺環,人類
至今並未發現海洋古猿化石。另外一些科學家提出在400萬年空缺中古猿與某種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即\'海陸雙祖復合說\'至於是哪一種海洋生物尚無證據。還有科學家認為人的祖先是外星人與地球雌猿結合出來的。總之,人類起源之謎還在爭論,還需要證據。
毛發進化之迷:
(詳見:http://www.newmind40.com/hair_gb.htm)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人類的體毛特徵是由多毛變化而成的。與哺乳動物相比,人類的體毛稀而細小,表皮柔軟。人類的皮毛特性是自然界唯一的。許多人認為人類的祖先穿了動物皮"衣裳"才導致體毛逐步退化的。這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熱帶或非洲大部分人直到近代才穿衣服,他們身體的大部分是長期裸露的,但是非洲人的體毛最稀少。長期生活在寒冷地帶白種人的體毛反而要濃些。唯一的解釋就是:人類的體毛尚未豐滿,而不是退化!
達爾文是用性選擇理論來解釋人體裸化的。這個解釋也很牽強。
超文明不解之謎:
(詳見:http://www.miaoking.com/2005/6-14/233610.html)
踩在三葉蟲上的足印:發現2.5--2.7億年前的人類足跡。
史前科技: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礦石中的人造物:人類學會製造工具不過幾十萬年歷史,然而,人們卻從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形成的礦石中發現人工製造的東西。
以上種種超文明不解之謎,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外星人訪問地球所留下的痕跡,一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越來越多的人更為相信後一種解釋,有科學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進化論。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

人類起源之迷
歐洲,特別是西歐,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祥地。
自從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後,多數人相信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但人類這一支系是何時、何地從共同祖先這一總幹上分離開來的?什麼是他分離開的標志?原始人類又是何時、何地轉化為真人的……
對於這一系列的疑問,古人類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正確的回答。多數古人類學家認為:真人是以製造工具為標志,真人出現以前的人類祖先,科學家們稱之為「前人」。直立是前人從人猿共祖主幹上分離的形態學標志,他從主幹分離的地區可謂人類最早的搖籃。真人不斷演化發展,最後成為現代人,同時形成現代不同的人種,這個進化過程完成的地區便是人類演化最後的搖籃。
在探索人類起源時首先要確立一個前提,即人類是一個生物物種,他只能有一個祖先,不可能是多個祖先。不能說黑人有一個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個祖先。因為不同的物種之間雖能婚配,卻不能生育後代,只有同種能育。如果我們主張人類多祖論,就會在生物學上犯常識性的錯誤,現在已證實了人類多祖或多元論是違背科學常理的。
人類從人猿主幹上分離,究竟發生在哪一地區?是在非洲,然後走進亞洲,還是在亞洲?
非洲是人類的搖籃首先是由達爾文提出來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中作了大膽的推測。另一位進化論者海格爾則在1863年發表的《自然創造史》一書中主張人類起源於南亞,還繪圖表示現今各人種由南亞中心向外遷移的途徑。此外,還有中亞說、北亞說以及歐洲說。由於人類的搖籃隨人類化石的不斷出土,而搖擺於各洲。
歐洲,特別是西歐,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祥地。從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個個體,其中包括猿人階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時代的人骨發現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們打開地圖一看,歐洲布滿了古人類的遺址。而當時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亞洲其他的區和非洲還沒有找到過古人類遺址。還有,最早發現的古猿化石也出土於歐洲,即1856年在法國發現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紀20年代「辟爾當人」的騙局喧囂一時(辟爾當人被有些學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稱他為「曙人」。最後被揭露,所謂「曙人」,原來是來將一個新石器時代的人頭骨和一個現代猿類的下頜骨湊合起來的假品),所以當時許多人認為人類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歐。但隨著亞非兩地更多人類化石的發現,人類搖籃歐洲說才逐漸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發現不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亞起源說更加風靡一時。
1887年,荷蘭解剖學家杜布哇,抱著尋找早期人類化石遺骸的熱望,來到印尼的爪哇島,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個名叫垂尼爾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頜殘片,次年又發現一具頭蓋骨,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號頭蓋骨。1892年,又在不遠處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這些材料後,認為它們屬於同一個體,而且正是人們要尋找的人與猿之間的「缺環」。
爪哇直立猿人的發現使南亞說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發現卻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最強烈的反對來自教會。教會堅持說,人類的祖先應是亞當,怎麼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學家馬修在《氣候和演化》一書中,列舉種種理由鼓吹中亞高原是人類的搖籃。其理由,一是中亞因喜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環境變得不適宜生存,但對動物演化來說,受刺激產生的反應最有益處,所以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進人類的形成;二是哺乳動物的遷徙規律常常是最不進步的類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強盛的類型則留在發源地附近繼續發展,因此在離老家比較遠的地區反而能發現最原始的人類。當時發現的早期人類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與這一假說正好吻合。
1927年,中國發現「北京人」化石,之後相繼發現了「北京人」製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遺跡,這一重大發現不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亞起源說更加風靡一時。
1930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劉易斯在印巴交界處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塊上頜碎塊,該標本從形態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點,他便借用印度一個神的名字「拉瑪」把它命名為「拉瑪猿」。但由於當時他人言輕,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學家皮爾賓姆和西蒙斯對林猿類26個屬50多個種作綜合研究時,注意到拉瑪猿形態上的似人特點,認為它可能是人類這一支系的祖先類型,並將它從猿科中轉到人科中,人類起源南亞說再度興起。然而隨著非洲早期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的大量涌現,使人類起源非洲說重新嶄露頭角。
在達爾文推測人類起源於非洲時,當時少見化石證據。這種情況在20世紀20年代發生了改變。在南非盛產金鋼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個名叫塔恩的地方,那裡有許多採石場,在採石時經常發現哺乳動物化石。1924年曾發現一具幼年猿類頭骨,後經解剖學教授達特的研究,認為它人形態介於人和猿之間,遂將其命名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蘭士瓦地區斯特克方丹採石場發現一個成年個體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羅姆特萊伊採石場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頜骨和頭骨碎片,南猿逐漸引起學術界的認同和重視。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還是「最接近人的猿」,學術界仍有爭議。解決爭議的關鍵是南猿能否製造工具。雖然人們曾在發現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時還有進步類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製造者很難取得一致意見。此外,由於南猿化石出土層位不清,故南猿確切的生存年代還一時無法搞清。
正當人們左右徘徊時,東非的化石發現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從1931年起,英國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就在東非大裂谷一個名叫奧爾杜威峽谷的分支部分進行發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們是用河卵石或礫石簡單打製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誰是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婦在這里搜索了20多年,終於在1959年7月的一天發現了一具南猿頭骨。它比南非粗壯南猿還要粗壯,學名為「鮑氏南猿」,一般稱其為「東非人」。通過種種理化測年法測得他的生存年代為距今170萬年。
據目前所擁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類的發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別是東非地區。
「東非人」及「能人」的發現,不僅揭開了東非地區一系列重要發現的序幕,而且將作為「缺環」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躍升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類的先驅者。」以利基夫婦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據此認為人類起源於非。
進入70年代,世界范圍內古人類學的重要發現和研究獲得了長足的進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後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臘、肯亞和我國發現了大量的古猿化石。雖然它們名稱不一,但基本可分為大小兩種類型,大的屬西瓦猿型,小的為拉瑪猿型,而且往往兩者並存。經過各方專家的比較研究,發現它們並非不同的種屬,而是雌雄個體而已。既然拉瑪猿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種屬,焉有人類祖先之說?人類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瑪猿」而明朗過,現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為人們了解自身起源的奧秘打開了一條新的途徑。分子生物學,特別是分子人類學的發展,不僅從微觀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與其他靈長動物,特別與大猿類密切的血緣關系,而且依據遺傳物質的變異度,可以推算出它們分化的大致時間跨度。原先認為人和猿分離的時間大約為距今2000—2500萬年間,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萬年間!
鑒於此,新的人類演化概念產生了,由此也決定了探索人類的發祥地不能再依據舊說行事。由於非洲大量涌現的南猿和早期人屬化石,人類早期階段的復雜圖景終於開始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個幼年南猿頭骨以來的70餘年,在非洲有不下20個地點發現了最早階段的人類化石。1974年,由美國古人類學家約翰遜領導的多國考察隊,在衣索比亞的阿法地區發現了一具保存40%遺骸的被稱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過300萬年,以後被訂名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區還曾發現一處埋有13個阿法南猿個體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類群居的證據,為此有人將之稱為人類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類化石重要發現接連不斷。1992年,在衣索比亞的阿拉米斯發現距今440萬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為「始祖南猿」,經過進一步發掘與研究,更名為「始祖地棲猿」。1996年,來自13個國家4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區,找到了距今250萬年的南猿化石。由於它在形態上混雜著接近人和許多不同類型南猿的特點,被認為是連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屬之間的一個新種代表,被訂名為「驚奇南猿」。在肯亞圖爾卡納湖東岸的庫比福拉地點,則相繼發現了阿法南猿、鮑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號人」的頭骨化石。後者最後被訂名為「盧道爾夫人」,距今年代為190萬年,並被認為是人屬中的最早成員;在湖西岸,1985年曾發現有一具距今250萬年的頭骨,被命名為「衣索比亞南猿」,他是粗壯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點發現的距今410萬年的原始類型南猿化石,被命名為「湖濱南猿」。令人矚目的是,它們的下肢骨顯示出直立行走的特點,而上肢骨卻仍保留著上攀援的特點。這表明分子生物學所推測的距今500萬年人與猿分道揚鑣可能是對的。據目前所擁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類的發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別是東非地區。
大概在距今200萬年至180萬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進入亞洲和歐洲。
早在1907年發現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視作歐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過渡的類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區,發現了80多件人類化石,古地磁年代測定為距今78萬年以上,被認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喬治亞東南邊境一個名叫德瑪尼西的地方,發現了一具保存完整齒列的下頜骨,形態呈直立人型。以後又發現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據古地磁年代測定為距今180萬年,故德瑪尼西人被認為是非洲以外已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歐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類型的古人類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製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內有一條約旦河谷,是東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這里發現烏貝蒂亞舊石器時代遺址。從該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層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石制器,據古地磁法測得距今年代約在150萬至100萬年間。有些學者認為這個遺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遺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剛從「能人」演化而來的早期直立人。
我國在近半個世紀也發現了大量有關人類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雲南開遠發現古猿以來,70年代和80年代在雲南祿豐和元謀又相繼發現古猿化石,可分大小兩種類型。有些學者認為大型者可謂西瓦猿型,小型者屬拉瑪猿型。拉瑪猿作為人類遠祖的論點其時在我國正風行一時,所以有的學者認為人類遠祖已在中國找到,便將小型古猿命名為「中國古猿」,以表達人類起源於中國的美好願望。然而隨著科學界對拉瑪猿屬性認識的變更,國內有些學者將雲南不同地區的古猿歸屬到一個新屬,即祿豐猿屬之內。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它們只是雲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亞種。
60年代,陝西蘭田公主嶺和雲南元謀大那烏發現了直立人類型的蘭田人和元謀人,他們距今年代超出100萬年,後者甚至達到170萬年,成為目前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人化石。但遺憾的是,元謀人化石目前僅限於2枚上內側門齒,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脛骨,而在非洲發現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卻有完整的骨架。雖然曾經有人將湖北建始地區發現的幾顆化石牙齒看作是與南猿類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獲得學術界的承認。
1989年在湖北鄖縣找到2具原始人頭骨化石,一開始又將其歸於南猿之列,修理後發現乃屬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縣及1993年在江蘇南京也發現了直立人型頭骨化石。雖然對於它們的年代說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萬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縣龍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門齒和一段下頜殘塊,同時還宣稱出土了有人工痕跡的石製品。一開始它們被部分學者鑒定為直立人型,後來國外學者介入,認為與直立人形態差異大,而與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並進一步測定了其年代為距今180萬年以上,甚至超過200萬年。
進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並且這些化石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演化體系,而亞洲地區出土的化石很難與它相提並論。相較而言,非洲似更有條件作為人類的發祥地。古人類學的研究還表明:能人/盧道爾夫人具有較大的軀體和較重的腦量,故具有較強的體能和較高的智能,不僅已能製造工具,很可能還有較緊密的群體關系。加上新世時期古氣候的變化,引起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哺乳動物的遷移,由此帶動了古人類群的遷徙。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後期匯成「走出非洲」的假說。部分學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萬年至180萬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進入亞洲和歐洲。以色列的烏貝蒂亞、喬治亞的德瑪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國的「巫山人」諸遺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類遷徙途中的遺跡。以後,非洲的能人/盧道爾夫人演化為匠人,而在亞洲則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構想出另一種過程,即非洲早期人類首先遷徙到亞洲,演化為直立人後,又返回到非洲,並遷徙到歐洲。不過「走出非洲」尚有另層意思,即現代類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遷移到各洲去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0多萬年前,即所謂「夏娃說」。
發現早於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國距今150—200萬年的古人類能站穩腳跟,更是當務之急。
20世紀80年代,我國有些學者在發掘和研究元謀西猿時,認為在元謀盆地小河地區豹子洞篝發現的古猿伴有石器。能製作石器,豈不是人?故將之訂名為「東方人」,並將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萬年前。而在同一地區的蝴蝶梁子發現的一具幼年頭骨,鑒定為拉瑪猿型,認為是人類的祖先,後來宣稱在地層中也找到了「石器」,將之更名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為距今400多萬年前,並進而構築了「開遠拉瑪猿」——「祿豐拉瑪猿」——「蝴蝶拉瑪猿」(或「蝴蝶人」)——「東方人」——元謀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疇人、麗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當完整的系列。鑒於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鄰區是人類起源的關鍵地區。但遺憾的是,早在70年代後期,學術界已拋棄拉瑪猿是人類遠祖的觀點。後經研究,所謂「蝴蝶人」的「石器」原來是天然石塊;而「東方人」的石器,後來被證明是地表上揀來的,而且時代甚晚。
1997年,我國啟動了尋找200萬年和更早時期人類的「攀登項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獲甚微。後來在安徽繁昌發現了距今200—240萬年的石製品和骨器,發現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積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製品在學術界曾引起很大爭議。此外,光有石器還遠遠不夠,它只是間接證據,關鍵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縣上新世地層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萬年的石器,這遠遠超過了非洲發現的不超出260萬年的界限,並認為這是對人類非洲起源論的一次挑戰。但該標本發現於1990年,事隔9年後才公布於世令人費解。
中國學者要挑戰非洲起源論,就必須找出更多的早期人類化石。發現早於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國距今150—200萬年的古人類能站穩腳跟更是當務之急。就連目前所認定的我國最早的元謀人化石,國內外有些學者認為其距今只有60萬年!我們必須找到更早時期的人類化石,而且這些化石能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使得非洲材料從屬於這個體系才行。我國的古環境條件不算太差,既然已發現了豐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這樣的生存環境同樣適合早期人類生存。我們並不完全排除人類起源亞洲的潛在可能性,但僅有設想和沖刺的良好願望是遠遠不夠的。具有說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學性

❽ 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的周圍都是海洋,猿人沒有輪船怎麼可能遷移過去呢

澳大利亞大陸和亞歐大陸之間有很多島嶼,劃木舟也可以過去。
亞洲和北美洲之間就一個白令海峽,緯度高,寒冷,還結冰,所以北亞人可以有機會通過。

❾ 從猿進化到人的資料

1.階段一:猿類誕生

約6500萬年前,一顆寬度約16公里的隕石撞擊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原始哺乳類動物逃過劫難經過漫長歲月存活下來,之後迅速進化。約5000多萬年前,靈長類動物呈輻射狀快速演化,從低等靈長類動物原猴類中又分化出高等靈長類動物。

2.階段二:南方古猿

古類人猿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南部,由原始猿類逐漸進化而來,分化為低等類人猿,高等類人猿,古猿等。南方古猿化石第一次被發現是在1924年,在南非西北省的塔翁(Taung)地區,為6歲左右的幼年個體。

3.階段三:能人

約150萬到25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進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東岸出現, 能人意即能製造工具的人,是最早的人屬動物。能人的形態特徵是身材矮小,門齒、犬齒較大,前臼齒比纖細型南方古猿窄,鎖骨與現代人相似,手骨和足骨比現代人粗壯。

4.階段四:直立人

約20萬到200萬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現,也就是所謂的晚期猿人,直立人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徵能製造工具,能直立行走,但腦容量較少(1000毫升),頭部還保留了較多的原始性質。

5.階段五:智人

約3萬到25萬年前,舊石器中期起源於非洲,後向歐亞非各低中緯度區擴張(除了美洲),這是人類第2次走出非洲。直立人走出非洲後,約60萬年前在歐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於約30萬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

約1萬到5萬年前,也就是所謂現代人的祖先。大約10萬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據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領域。智人顯然起源於非洲的直立人群體。晚期智人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有語言和勞動,有社會性和階級性。

(9)猿人怎麼從北美洲遷移到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非洲直立人與亞洲直立人大概分離了150萬年,就是這期間,非洲直立人獲得了智人的特徵。它們在5萬年前至6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3萬年前到達亞洲,1.2萬年前(據記載)到達美洲,不過有一些證據證明,早在5萬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

這是人類第3次走出非洲。這時,藝術出現,能夠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舊石器晚期,也是當今世界四大人種(黃、白、黑、棕)蘊育形成的時期,這期間,猛獁和劍齒虎滅絕。

新大陸出現人煙的時間最晚,不會早於1.5萬~1.2萬年前。智人不僅有了新的身體結構,也製造了更多復雜的工具和成套工具,最終發展出了裝飾藝術。除了化石記錄之外,較晚時期中技術和社會行為發展的詳細證據也越來越多。

❿ 歷史上北美洲的黑人是怎樣到達澳大利亞的

澳大利亞的黑人並非是從北美洲來的
人類學家和史學家根據人類學,民族學和語言學的一般原理,結合澳大利亞近幾十年來的考古資料,對澳大利亞黑人的來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得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結論。主要有兩個結論:1.大陸上的黑人是一個不同於非洲尼格羅黑人和大洋洲黑人的人種,而是一個單獨的人種,稱黑色澳洲人種;2.黑色澳洲人的最古祖先不是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而是在遠古時代從東南亞遷移而來的。

北美洲的黑人是從非洲販運過來的奴隸

閱讀全文

與猿人怎麼從北美洲遷移到澳大利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