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為什麼沒有大型猛獸

澳大利亞為什麼沒有大型猛獸

發布時間:2023-01-10 00:35:01

『壹』 一個經常與動物抗爭的國家,為何澳大利亞引進什麼動物都能泛濫成災

澳大利亞在大洋洲上,大洋洲是個島,經過地殼運動後,從大陸分離,飄在南太平洋上。

大洋洲面積也不是很大,從大陸分離之後,因為海水隔絕,形成了獨自的生態系統。在這個封閉的生態系統里,各種動植物經過長時期的進化,基本適用了大洋洲上的生活。同時也有很多獨特的動物,比如袋鼠等。當然還有很多有袋動物。

『貳』 澳大利亞為什麼會野兔成災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沒有大型的以獵免為主要肉食的肉食動物。澳大利亞的環境地廣人稀,利於野兔的繁殖。

『叄』 世界五大洲,有四個大洲都生存食肉猛獸,為什麼澳洲沒有呢

虎豹不像人類有那麼強的開拓性,沒有遷徙到達各大洲。但澳洲本身也存在很多大型獵食動物,可惜由於自然變遷和人類活動而滅絕了,所以如今澳大利亞某些動物泛濫的情況相當嚴重。

澳大利亞對於其它大洲而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地區,在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和其他大陸分離,而其它四洲,亞歐非直接相連,美洲雖然也分離出去了,但是白令海峽很短,且曾在冰河時期形成大陸冰架,人類和動物可以通過冰川遷徙。而澳大利亞卻不幸,澳洲大陸和其它大陸分離比較早,而且隔著重重海峽,還處於熱帶地區,並不很利於動物的遷徙,只有人類可以通過船隻等越過海洋,人類大約3萬多年前自東南亞的島嶼地帶遷徙到澳洲,而人類到達美洲的時間其實更短一些,大約只有1.5萬年,是靠大陸冰架過去的。

大型猛獸的滅絕使得如今澳大利亞的環境更加脆弱,其本土的袋鼠等物種都已經泛濫,澳大利亞曾提議打袋鼠替代牛肉,而歐洲人到達後又帶去了貓、兔子等物種,缺乏天敵和猛獸的抑制,貓和兔子也都泛濫了,進而造成嚴重而且廣泛的生態問題,使得澳大利亞本土的某些動物和植物瀕危甚至滅絕。對於泛濫的動物,澳大利亞甚至採取過「生化大戰」,比如在兔子的泛濫中,曾經引入某些病毒,使巔峰期數量達100億的兔子降到5億左右。

人類活動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歷史上由於火焰和工具的應用,人類沒有敵手,走到哪裡哪裡就光,當然這是因為生物生存的本能。可是在人類幾百年前的遷徙浪潮中(主要是歐洲人,航海業發達到處竄),由於缺乏自然知識,肆意妄為又導致很多物種滅絕,使得澳大利亞原本就比較脆弱的生態更加脆弱。

『肆』 澳大利亞有猛獸么

多了去了!世界上最毒的幾種動物幾乎都在澳洲!
由國際野生動物組織列舉的世界上幾種最毒的動物是:
1.澳大利亞水母,它可能是這幾種動物中最毒的動物了,30秒鍾即可致人於死地。
2.澳大利亞癰類掘地蜘蛛,這種蜘蛛的鉤牙能夠咬穿皮鞋。
3.澳大利亞的身上帶藍色圓圈的小章魚,其身長僅有18厘米,可對其它魚類的殺傷力卻極強。
4.澳大利亞棕色蝰蛇,這種蛇一有人接近就立即予以還擊。
5.熱帶海洋中的石魚,其毒液保留的時間是各種動物中最長的,它很少立即使人斃命,而是在好幾個月之後才致人喪命。
6.熱帶叢林的毒蠍子,它身體中分泌出的毒液殺傷力極強。
7.熱帶海洋中的海蛇,這一家族共有51種蛇,全部是毒蛇,其中有一些毒蛇分泌的毒液比非洲毒蛇分泌的毒液還要毒,被海蛇咬傷是特別危險的,因為直到出現死亡跡象以前,人們也難以發現是被海蛇咬傷的,幸運的是海蛇並不十分具有攻擊性。
8.亞洲眼鏡蛇和非洲毒蛇,同人們所想像的相反,它們都不是世界上致人死亡最多的蛇,它們都是在受到人們攻擊的時候才咬人的此外 人心最毒了(哲學家這么說的)

另外的資料來著新浪網
對於為什麼澳洲大陸有許多劇毒動物,布拉迪-巴爾表示一種假設認為澳洲是一個隔絕的大陸,生存條件惡劣。物種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變得殘酷,而劇毒也許就是殘酷的一種表現。

1. 石魚

石魚
石魚也許是世界上最毒的魚類。石魚以小魚小蝦為食,但是它身上致命的毒刺並不是用來捕食的,而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其背上的13根毒刺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要成為鯊魚等海洋動物的獵物。石魚因其外表而得名,它們很善於偽裝,一旦踩上它們,13根尖銳的背刺會穿透鞋底刺入腳掌,產生劇烈疼痛和嚴重的腫脹,並使組織壞死,最後造成截肢或死亡。

2.鴨嘴獸

鴨嘴獸
鴨嘴獸是澳洲特有的珍貴稀有動物。鴨嘴獸憨態可掬,鴨子一樣的嘴巴和帶蹼的腳掌使鴨嘴獸顯得很討人喜歡。但是鴨嘴獸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有毒哺乳動物。雄性鴨嘴獸後足有刺,內存毒汁,噴出可傷人,幾乎與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傷,即引起劇痛,以至數月才能恢復。這是它的「護身符」,雌性鴨嘴獸出生時也有毒距,但在長到30厘米時就消失了。但是鴨嘴獸的毒並不會致命。鴨嘴獸生長在河,溪的岸邊,它的大多時間都在水裡,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體在較冷的水中仍保持溫暖。在水中游泳時它是閉著眼的,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軟體蟲及小魚蝦為食。

3.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十分美麗,但是在美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劇毒。藍環章魚目前僅發現於澳大利亞南部海域。腕足上有美麗的藍色環節,遇到危險時,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環就會發出耀眼的藍光,向對方發出警告信號。藍環章魚能夠產生河豚毒素,且藍環章魚是已知生物中唯一除河豚外能產生河豚毒素的生物。河豚毒素對中樞神經和神經末梢有麻痹作用,其毒性較氰化鈉大1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一隻這種章魚的毒液,足以使10個人喪生,嚴重者被咬後幾分鍾就斃命,而且目前還無有效的抗黴素來預防它。章魚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後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

4.海蛇

海蛇
大堡礁合作研究中心科研人員介紹說,地球上有多種海蛇。海蛇身體扁平,尾呈槳狀,適於水生生活。盡管外形看起來像鰻魚,但是海蛇並沒有腮,而是通過鼻孔呼吸。其鼻孔開口於吻背。海蛇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海蛇能夠在水底下潛很長時間,因為它們的肺足足有身體那麼長,而且能夠通過皮膚進行呼吸。

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鍾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常快,中毒後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酸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能導致呼吸麻痹,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被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死亡。多數海蛇是在受到騷擾時才傷人。

5.箱形水母

箱形水母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是十分好看的海洋生物。箱形水母是一種淡藍色的透明水母,形狀像個箱子,有4個明顯的側面。據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院科研人員表示,箱式水母有大約15條觸須,每條觸須上布滿了儲存毒液的刺細胞。人一旦被觸須刺中,3分鍾之內就會死亡。它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箱形水母以小魚和甲殼綱動物為食,它們劇毒毒液能夠使獵物瞬間斃命。

一旦被箱形水母的觸須刺到,除非立即救治,否則很難活命。因為箱形水母的毒液會使人劇痛難忍,陷入昏迷無法游回到安全地區。箱形水母的攻擊幾分鍾內就會導致心臟病和神經系統損傷。

6.東部棕蛇

東部棕蛇
發現於澳洲大陸的東部棕蛇是世界上第二毒毒蛇。不僅能夠產生劇毒毒液,東部棕蛇還極富攻擊性,遭遇挑釁後這種毒蛇能夠發動反復攻擊。這種毒蛇有深褐色、橘黃色、黑色,腹部是白色。 東部棕蛇用毒液攻擊獵物,有力的纏繞能夠使獵物窒息。它們以蜥蜴、青蛙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東部棕蛇有劇毒毒液,含有阻止血液凝結的成分,因此被東部棕蛇咬傷後,會有大出血的危險。

7.悉尼漏斗網蜘蛛

悉尼漏斗網蜘蛛
悉尼漏斗網蜘蛛(Sydney funnel spider)是一種黑的發亮的劇毒蜘蛛。所有的蜘蛛都有毒性,只是毒性大小不同。比較著名的毒蜘蛛例如美國的黑寡婦蜘蛛、隱士蜘蛛,西北部的太平洋海岸的流浪漢蜘蛛,但這些蜘蛛都不比悉尼漏斗網蜘蛛來得致命和危險。更可怕的是悉尼漏斗網蜘蛛經常出現在城市裡。巴爾把這種蜘蛛稱為「你最糟糕的噩夢」。悉尼漏斗網蜘蛛原產於澳洲東岸,這種易怒的生物堪稱世界上攻擊性最強的蜘蛛,它的一次蟄咬可在不到一小時內殺死一名成年人。

漏斗網蜘蛛釋放毒液的器官是一對強勁有力,足以穿透皮靴的尖牙。成體的體長可達6-8厘米,尖牙長度可達1.3厘米,發起襲擊時毒牙向下像匕首似的向下猛刺,因此漏斗網蜘蛛要昂首立起,才能露出毒牙向下猛咬。 蟄咬後數分鍾內即可感受到超強毒性的影響,漏斗網蜘蛛的毒液會迅速蔓延,會產生痙攣性的癱瘓。患者會肌肉痙攣,有時極為劇烈,最後患者會陷入昏迷狀態。毒素會侵襲呼吸中樞,患者最終將窒息而死。 數十年來,澳洲人對這種劇毒蜘蛛的恐懼始終不減,但在1981年,經過十四年的研究之後終於製造出一種抗毒劑,拯救了數百條人命。
http://tech.sina.com.cn/d/2009-06-14/09483177024.shtml

『伍』 為什麼諾大的澳大利亞,幾乎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出現

說起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那自然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就像一塊得天獨厚的大陸,造就了許多自然界的傳奇,但是遺憾的是,以目前看來,澳大利亞並沒有大型食肉動物,這不免給人留下了一絲遺憾,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史前,澳大利亞是孤立的,非常非常孤立,離任何大陸都有數千里之遙,那時候的這里有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譜系——有袋動物和單孔目動物,它們分化開來,占據了豹、鹿、袋鼠和大象的領地。

當澳大利亞最終在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群島下面塵埃落定時,它已經擁有了許多大型的、獨特的物種。當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時,其他大洋洲動物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移居到澳大利亞,反之亦然(這就是為什麼印尼有袋動物,印尼是亞洲唯一的有袋動物)。大約四萬五千年前,人類曾與可怕的野獸共享這片大陸。巨型巨蜥是科莫多巨蜥的兩倍長,袋鼠有公共汽車那麼高,還有大喙的大型食肉鳥類,那時候的澳大利亞真的是物種多樣,精彩紛呈。

如今,鱷魚的數量有所回升。除了鱷魚之外,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澳洲野狗、塔茲魔鬼、巨蜥、蟒蛇、鷹和鼬鼠,與曾經大量存在的物種相比,它們的數量少之又少。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動物填補了原有本土動物的空白,澳大利亞正被入侵物種侵佔。作為人類,我們必須以澳大利亞為例,說明我們對地球造成的後果,以及我們不應該重蹈覆轍。

在更新世物種滅絕之前,我們在奧茲確實有大型獵物,牛到犀牛大小的雙齒獸是最大的。頂端的捕食者是袋狼,一種能長到小獅子大小的殺人負鼠。還有巨蟒和哥斯拉大小的巨蜥。但等一下,這里還有一些可怕的爬行類食肉動物。但是後來種種導致澳大利亞喪失了大型獵物,現在最大的本土動物現在居住在澳大利亞是紅色和灰色袋鼠。

『陸』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老虎和獅子

老虎最初出現在東北亞,獅子則最初出現在非洲。一般認為,老虎在由東北亞向西亞和非洲遷徙時,正是古人類崛起的時期。正是古人類的崛起限制了老虎進入非洲,同時也住阻止了獅子向亞洲的發展。

『柒』 為什麼野兔、貓能在澳洲泛濫成災它們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夏天到了,在宵夜攤上跟啤酒最配的不是炸雞,而是小龍蝦,每當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就會有關於某個國家小龍蝦泛濫成災的新聞出現,其中有些是假的,也有些是真的,比如德國,就是小龍蝦泛濫成災。

野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澳洲草原上的野兔並沒有被消滅殆盡,只是數量上得到了控制,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成了澳洲的新物種了。而目前對於澳大利亞來說,野貓才是生物入侵這件事上面首要解決的問題。

『捌』 澳洲地大物博,兩米大鳥,七米魔龍,汽車大巨獸,為何都滅絕了

澳洲大陸是一個神奇的島嶼,它曾經是整個地球板塊完整的一部分,它與現今的南極大陸連接在一起,不過當時的環境與現在截然不同,當時的南極大陸氣候是非常溫暖的,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直到距今一億多年前,強烈的地質運動開始,整個大陸板塊分崩離析,澳洲大陸從南極大陸脫離出來,成為了一個孤立的島嶼,在之後的時間里,澳洲大陸繼續隨著洋流向北漂移,在澳洲大陸與南極大陸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海溝,從此整個澳洲大陸就與世隔絕,成為了地球上獨特的一個地方,這里有很多與其它大陸截然不同的古生物。

澳洲大陸成為孤島之後,也形成了獨有的自然環境和生物結構,直到5萬年前,澳洲大陸上仍然生活著很多巨型動物,其中就有獨具特色的有袋類動物,這些動物身材高大,有如同 汽車 一樣大的雙門齒獸;有身高兩米的大鳥 史氏雷嘯鳥(魔鴨) ; 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體重可達一百六十四千克的袋獅(Thylacoleo); 長度超過7米的超級巨蜥,有著「澳洲魔龍」之稱的古巨蜥。然而,隨後的時間里,這些巨型動物紛紛以極快的速度滅絕,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什麼導致了澳洲大陸上的巨型生物走向了末路?

科學研究表明:澳洲大陸上的氣候變化及大約三次的人類登陸共同造成了澳洲巨型動物的滅絕!

澳洲大陸從地質運動與南極大陸分離開以來,其最初的氣候環境類似於現代的南美洲,熱帶雨林茂密,動植物十分豐富,由於當時的含氧量很高,動物的身材也更加高大。在隨後的幾千萬年裡,澳洲大陸的氣候如同現代處於西風帶上的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溫暖濕潤,草木茂盛。隨著澳洲大陸的繼續向北漂移,澳洲的氣候逐漸變得乾燥,澳洲大陸進入了副熱帶高壓帶後整個氣候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降雨量減少,森林乾枯,接近8成的地區荒漠化,生態系統變得十分脆弱,難以支撐大型動物的生活。

在僅剩的部分地區,包括紐西蘭等島嶼,雖然氣候環境還比較良好,但是區域面積有限,不足以保證大型食肉動物的生存,舉個例子,就是我國的台灣省,在冰河時期,台灣島與大陸是相連接的,當時的自然環境與我國南部地區一樣,有老虎、豹子、狼等頂級食肉動物生存,但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形成島嶼之後,島上的生態系統不足以保證老虎等的生活需求,最終都消失了,留下來最大的捕食者僅僅是幾十斤重的雲豹。

澳洲大陸也是如此,在5萬年前,巨型短面袋鼠、雙門齒獸、袋獅、袋狼、巨鳥、古巨蜥等大型生物繁多,隨著自然環境的變換,這些大型生物的生活范圍逐漸縮小,在大部分地區滅絕了。只留下小部分地區還有一些巨型動物倖存,但是隨後人類的進入又進一步終結了它們的演化進程。

單單是自然環境的變化,還不足以完全滅絕這些巨型動物,至少有些地區還適合生活少量的大型生物。然而,隨後人類的登陸,使得澳洲大陸的生態系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在5萬年前,還屬於智人的人類第一次來到了澳洲。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很多,島嶼更是星羅棋布,遍布如今的東南亞,各個島嶼之間可以通過陸路或者短距離的航行到達,而東南亞的古人最早發明了可以航行的獨木舟。隨著人類對航行技術的掌握,到達最偏遠島嶼的部分人類開始向外海 探索 ,它們藉助洋流和季風到達了澳洲大陸,當時的澳洲大陸環境比現在好得多,當然也很危險,但是相對於亞洲地區獅虎遍地、猛獁象橫行來說,澳洲大陸就如同伊甸園一般。

狩獵。 智人的到來對古生物來說就是 降維式的打擊,這些智人已經學會了使用武器,他們不會鍛造武器,但是可以將黑曜石敲打出一道道鋒利的刀刃、長矛尖,再在上面塗上一些有麻醉作用的植物汁液,然後用藤條綁在長長的木棍上,製作成一根粗糙的武器。他們用這樣粗糙的武器就能夠狩獵猛獁象等大型動物,何況澳洲大陸上的巨型生物相對而言要小一些。

火的使用。 除了狩獵之外,人類還使用火,他們點燃了一片片殘余的森林,使得藏身其中的大型動物難以逃脫,特別是古巨蜥、雙門齒獸這樣的大型生物由於行動緩慢,更加容易被火吞噬。隨著人類的腳步向更多地區 探索 ,森林大火也在各地燃起,最終僅剩的不多的森林也變成了草原,更加不適於大型動物的生存。

爭奪水源。 由於環境的變化,水源地變得十分珍貴,人類的動物都必須依賴水源,這里成了新的狩獵場所,人類的陷阱對大型動物更加有效。水源地成為了大型生物的墳場,而森林的破壞也加劇了水土的流失,水源地進一步縮小,更多的地區變成了荒漠。

在人類第一次登陸澳洲之後,大型生物逐漸滅絕,而僅剩的掠食者也只有袋狼。

大約7千年前,人類第二次登陸澳洲。 要說第一次登陸澳洲的人類屬於古代智人,嚴格來說是早期從非洲大陸沿著海岸線一直遷徙到東南亞的黑皮膚人種,這也是澳洲土著的特點。而第二次人類對澳洲的 探索 則晚得多,七千年前,人類的航海技術有了很大發展,一些小型的粗糙的船隻開始適合遠洋航行,一些沿海居住的漁民,全家都在船上生活,他們一步步 探索 了島嶼,最初從我國南方地區遷徙到了台灣島嶼,隨後進一步遷徙到外海島嶼,隨著腳步越來越遠,有一些人由於迷失了方向,或者是因為暴風雨,他們離大陸越來越遠,最終飄到了澳洲大陸,而此時的澳洲大陸上已經被土著佔有,這些遠洋而來的亞洲人並不適應環境,他們沒有遺留下過多的生存痕跡就消失了。

然而,他們的寵物狗卻成功的生存下來,這些狗來源於灰狼,它們來到澳洲大陸,失去人類庇護後,開始返祖,恢復了野性,團隊生活的習性以及強大的身體條件都遠勝本土頂級猛獸袋狼,在隨後的幾千年裡,這些來源於我國南方的家犬演化為澳洲野犬,並且在大部分地區驅逐了本土動物袋狼,僅剩餘小部分苟延殘喘於塔斯尼亞等島嶼。

幾百年前,殖民者登陸澳洲,澳洲生態系統進一步遭到摧毀。 殖民主義時期,歐洲人登陸澳洲後, 伴隨著人類的腳步一起出現在了長期與世隔絕的澳大利亞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貓狗,狐狸,兔子,牛羊等的出現深刻的改變了整個澳洲的生態結構,這些動物大量繁殖和帶來的疾病導致了很多澳洲本土動植物的滅絕。有統計數據顯示,自歐洲殖民澳大利亞以來的230年中,有100種動植物物種從地球上完全消失。而根據科學家的推測,這一數據事實上要再擴大十倍。

在氣候和人類的雙重作用下,澳洲的古生物、特別是大型生物以極快的速度消失。而人類的作用並不可小覷, 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通常有兩個方式。一個方式是農業 社會 人口膨脹,人獸爭地,這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我國華南虎和大熊貓。另外一個方式是工業 社會 的發展,人類消費的需求,大量珍稀動物被人類用現代化武器獵殺,這在歐洲殖民時期尤為顯著。

科技 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科學研究發現,在近百年來,野生動植物的滅絕速度加快幾百倍,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過程中,而人類就是生物滅絕的加速劑,許多著名生物的滅絕其實都是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共同作用的結果。

『玖』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老虎和獅子

首先是氣候問題澳大利亞:
1、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中心成半環狀分布,乾旱區面積比例最大,約佔70%。
2、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 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
3、東南沿岸一帶地處溫帶和亞熱帶與熱帶,分布大量熱帶雨林,並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的影 響,氣候溫暖濕潤。適於居住與耕種。
4、東北部沿海全年高溫多雨,為原始的熱帶雨林,尚未開發,人口稀少。
5、澳大利亞森林覆蓋率達到14%。

6境內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總面積75%以上,但這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
7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

『拾』 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嗎為什麼

當然有,澳大利亞的野狗很有名的,不過種類很少,原因如下。
在澳大利亞的洞穴深處,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巨型動物的化石,從而向世人揭開了一個已經消失了的遠古時代的動物世界……
進化之迷
澳大利亞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小的,卻是世界上的哺乳動物之鄉,有袋動物的天堂。地球上三大類哺乳動物中,有兩類生活在這里。一是有袋動物,如袋鼠和樹袋熊。二是單孔目動物,以鴨嘴獸和針鼴鼠為代表,單孔目動物與爬蟲類及鳥類一樣,是靠產卵來繁殖下一代的。哺乳動物中的第三中是胎盤類哺乳動物,包括從老鼠、鯨類到人類在內的諸多哺乳動物。為什麼有袋哺乳動物和卵生哺乳動物會在澳大利亞占據進化優勢?這是一個有著1億年悠久歷史的故事。但只在最近幾年裡,古生物學家們才成功的勾畫出了一幅澳大利亞獨特的生物進化史祥圖。讓我們先從亮顆牙齒化石的故事說起,1992年在世界兩個不同地方發現的兩顆牙齒解決了兩個久而未決的疑問。為什麼單孔目動物沒有利用大陸連在一起的機會離開澳大利亞?又為什麼胎盤類哺乳動物同樣沒有利用這個機會進入澳大利亞呢?
直到白堊紀的某個時期(1.46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美洲都是南方岡瓦納古大陸超大陸的一部分,世界各大陸原先都是連在一起的。一條森林帶從澳大利亞東南部開始,穿過南極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南部,科學家認為在那個時候,三大類哺乳動物的早期形式已經存在,然而如今,除了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單孔目動物的存在,而澳大利亞也沒有既不會飛又不會游的哺乳動物(會飛的有蝙蝠,會游水的有儒艮),除嚙齒類動物之外(大約是500萬年之前到達澳洲的),其他一些哺乳動物都是由人類在大約6萬年前到達澳洲時帶去的。在阿根廷的一顆牙齒解答了第一個問題,這顆牙齒是在6300萬年前至61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的。這顆牙齒的發現說明,單孔目動物確實在別處生活過,古生物學家確認這顆牙齒是屬於一隻鴨嘴獸的,是一個已經滅絕了的物種,被稱為巴塔哥尼亞鴨嘴獸。
澳大利亞昆士蘭出土的牙齒回答了第二個問題,胎盤類哺乳動物確實到過澳洲,一些專家認為,這顆牙齒屬於原始的、不會飛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一種古有蹄類動物,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測定,這顆牙齒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5500萬年前。最近的一些發現也證實了其他早期胎盤類哺乳動物也在澳洲生活過。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學家兼古生物學家蒂姆•弗蘭納里將澳洲和南美洲三類哺乳動物的進化史比作一場競賽。單孔目動物在三者中有著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對能量的需要也較低,在澳大利亞繁盛起來,但在南美洲卻輸掉了這場競賽。胎盤類哺乳動物是三者中新陳代謝率最高的,也是能量需求量最大的,在南美洲興旺起來,卻在澳大利亞落敗。有袋動物的新陳代謝率和能量需求在三者中居中,在兩個大陸都未輸掉這場競賽,但顯然在澳洲更為繁榮興盛。是什麼原因使得澳洲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進化之路?這要從澳洲於4500萬年至3800萬年前與南極大陸——澳洲與岡瓦納古陸的最後聯系時發生的故事說起。
與南極大陸分開後,澳洲開始了向北緩慢的漂移,這個過程至今還在繼續。澳洲脫離岡瓦納古陸獨自向北漂移這一地質變化是澳洲大陸充滿了有袋哺乳動物和卵生哺乳動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漂移的過程中,澳洲大陸的氣候經歷了從溫暖潮濕的「溫室」氣候到寒冷乾燥的「冰室」氣候周而復始的變化,大約在2300萬年前至1500萬年前,澳洲大陸經歷了歷史上最繁榮的溫室期,多樣性的有袋動物物種大爆發,那時出現的一種巨大的像袋熊似的古食草有袋屬動物,是已知最大的有袋動物。1500萬年前之後,氣溫開始下降,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段時間內,澳大利亞的氣候開始變得乾燥起來,澳洲大陸北部和中部的大片森林地區變成了半乾旱的牧草地。4000萬年的歲月里,地球其他地方普遍經歷了寒冷的冰河期,而澳洲大陸卻正在熱帶溫暖的水域中漂移,因此,澳洲雖然在「溫室」氣候和冰室氣候間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卻保持著基本穩定的氣候環境。而此時,繼續向南移動的南極洲卻凍成了一片堅冰,北美洲和歐洲也正在遭受若干次河期之劫難。在過去的6000萬年裡,澳洲大陸在地質學上一直處於一個平靜的時期,而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大陸所沒有的。但是沒有冰川、火山和地震活動,澳洲的土壤無法得到更新,澳洲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貧瘠的。所有這些因素,對於澳洲的野生生命有著重要的影響。有袋動物以其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和較少的能量需求,比同樣體形的胎盤類哺乳動物更容易生存和繁榮起來。其他一些動物,包括雷鳥和火烈鳥,隨著湖泊的乾涸以及蒼翠的植被變成了稀疏的乾草地而遭至滅絕。結果,倖存下來動物的個頭越長越大 ,也許是因為植被的質量越來越差,個頭大的動物可以吃得多來彌補食物營養的不足。於是,當人類在6萬年前到達澳洲時,澳洲土地上到處都漫遊著大批巨型動物群。
化石骨骼揭秘袋獅
澳大利亞最迷人的古生物,是已經滅絕了的袋獅。袋獅有著如今許多動物所沒有的一些獨特的身體特徵,作為一種以巨型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他具有許多「捕食獵手」的諸多優勢,包括可收放自如的子 ,和袋鼠一樣長而有力的尾巴,頜部的肌肉比獅子還要強有力。古生物學家通過對袋獅身體結構這些特點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更新世時期活躍在澳洲的這種古生物的生活。
尾巴:袋獅的尾巴長而有力,很適合這種行動敏捷的捕食動物,它的尾巴很像如今的食草動物袋鼠的尾巴。它的尾巴里有一根狹長的骨頭,當它直立起來的時候,這根骨頭可使它保持平衡。在捕食獵物時,會用尾巴幫忙,騰出前爪緊緊抓住獵物,最後以有力的頜部咬住獵物,給予致命的一擊。
後腿:袋獅的後腿凝聚著極大的爆發力,但在高速奔跑時可能缺少彈性。古生物學家認為,袋獅的這些生理特徵決定了,他喜歡謹慎小心的跟蹤獵物,突然出擊。盡管袋獅的名字聽起來會讓人誤以為它屬於獅子,但它屬於大型貓科動物獅子卻是一點關系也沒有的。
後爪:可向回收縮的爪子和腳趾適合抓握,這表明,被認為生活在灌木樹林環境中的袋獅,有時也許還得爬樹,必要的時候,它就是從樹上躍下來撲向獵物的,他們的爪子看上去很有點像一隻靈活的手。
前腿和前爪:英國偉大的解剖學家理查德•歐文在1859年首次對袋獅進行描述時,將這種動物稱為「捕食猛獸中最兇猛最可怕的野獸」。如今手中有了這種動物骨骸可以進行研究的科學家也完全贊同歐文當年的斷語。袋獅擁有強大有力的前腿,以及大而尖銳的利爪,袋獅利用這樣的爪子可以靈活的爬樹,在捕食中可以緊緊抓住獵物不放。
牙齒:與樹袋熊不同,袋獅屬於雙門齒型,也就是說它的下頜處有兩個突出來的前門牙,這種牙齒結構很像鸚鵡的喙,因此早先有些專家認為袋獅主要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 。但是現代解剖學家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袋獅擁有強有力的頜部肌肉,以及尖銳的前臼齒,他們完全有能力撲咬住任何類型的動物。
鼻腔:袋獅有一個相當大而且高度發達的鼻腔,對於一種捕食者來說,這也許並不奇怪,它們需要極其敏銳的嗅覺。有了這樣的能力,袋獅就能跟蹤獵物。
大腦:對袋獅的頭骨進行計算機X射線軸向分層造影掃描(CATscan),可使研究人員了解到袋獅大腦的一些主要特徵。根據袋獅腦葉的大小和突出程度,科學家們確定袋獅的聽覺、視覺和嗅覺能力都相當強。
滅絕之迷
袋獅是澳洲巨型動物之一,約在5萬年前至4.5萬年前滅絕。是誰又是怎樣使他們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遭致滅絕命運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爾德分校的地球科學教授吉福德•米勒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根據他的觀點,人類是在巨型動物滅絕之前不久抵達澳洲的,這些動物的滅絕一定與人類活動有關。
當人類最早到達澳洲時,那裡有著許多不同尋常的動物,那些動物的樣子超出我們的想像,一些動物長得像袋熊一樣,體形卻猶如河馬般龐大,它們是地球上 曾有過的最大的有袋動物。還有些動物長得像袋鼠,但它們卻不是吃草為生,而是伸起兩只高過頭頂的手臂,扯下樹枝,吃樹上的葉子。還有一些動物則從樹上尋找昆蟲吃。澳大利亞有著獨特的自然發展史。當它與其他地方完全隔離開以後,唯一在這塊大陸上興旺發達的哺乳動物就是有袋動物。食物鏈最高層的以大型動物為食肉動物,如袋獅,通常潛伏在樹上,等待著獵物走到近旁,然後從樹上躍出撲向獵物,袋獅也屬於有袋動物,現代已經沒有與他們相像的動物存在了。澳洲的巨型動物麗紋雙門齒獸 ,是一種超大的袋熊,是曾經有過的最大的有袋動物,重約4400磅,但只有大象的三分之一重,現已滅絕的最大的袋鼠重約440磅。澳大利亞大型食肉動物有袋獅、袋狼、塔斯馬尼虎和肉食性的袋鼠,還有蟲類肉食動物陸地鱷魚和巨蜥,這些大型動物最終都消失了。在人類到達澳洲之後不久,大約在5萬年前至4.5萬年前之間,澳洲的大多數巨型動物物種,無論是肉食性動物還是食草性動物,都漸漸滅絕。巨大的袋鼠、雷鳥以及巨蜥,都消失了。在人類開始登上這塊大陸之後,澳大利亞當地的哺乳動物已經消失了四分之一,其中確切的原因,至盡仍然是一個迷。幸運的是,也有一些巨型動物生存了下來,包括如今倖存下來的最大的有袋動物——紅大袋鼠(又名大赤袋鼠),澳大利亞現今仍然是有袋動物和單孔目動物的天堂。如今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如何能夠確保這些動物,包括袋熊、袋狸、澳洲野狗、鴯鶓等,能夠安然度過新一輪由人類在世界各地引發的物種瀕危和滅絕的災難。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為什麼沒有大型猛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