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鷹有多少

澳大利亞鷹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3-01-12 02:11:13

Ⅰ 禿鷹來自哪個國家

Bald Eagle, also known as the American Eagle, a bird of prey in North America
白頭海鷹,也稱為美國之鷹,北美一種猛禽

一些人說美國禿鷹

Condor-禿鷹

禿鷹是兩個品種的新世界禿鷹,在一個單型屬的名稱。他們是西半球最大的飛行鳥類。

eagle-鷹
鷹是猛禽大型鳥類屬於鷹科的鳥類家族成員,屬於幾個屬它們不一定密切相關的對方。對60多個品種大多發生在歐亞大陸和非洲。[1外邊,只有2種(即禿頭鷹和金)可以在美國和加拿大,9個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以上,三個地區發現]澳大利亞。

falcon-獵鷹-鶻

hawk-老鷹

Ⅱ 介紹一下澳大利亞所有的猛禽,其中有一種通體雪白的鷹叫什麼名字(學名)

雪鴞

澳洲界的鳥類很有特色,多是些獨特的類群,有些東洋界有一定聯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鳥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陸澳洲界的鳴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類體系明顯以鴉小目的種類占絕對優勢,澳洲界絕大多數鳴禽都屬此類,而這里也是鴉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鴉小目鳥類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琴鳥和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的各種極樂鳥,琴鳥和極樂鳥也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的國鳥,這兩類鳥均以華麗的羽飾而著名,琴鳥還擅長模仿,而極樂鳥則有優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較常見的鴉小目鳥類還包括各種吸蜜鳥、園丁鳥、刺嘴鶯、細尾鷯鶯、鴝鶲、王鶲和鍾鵲等,這些鳥類為澳洲界最繁盛的類型,其中有些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見於鄰近的東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種鸚鵡最為名,和新熱帶界同為鸚鵡的兩個分布中心,但新熱帶界只是種類多,而澳洲界遠更具多樣性。澳洲的鸚鵡中最有特色的是頭上有冠的各種葵花鸚鵡和色彩豐富的各種吸蜜鸚鵡,而虎皮鸚鵡則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澳洲界另一類有特色的攀禽類翠鳥類,其中新幾內亞島是翡翠的大本營,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幾種美麗的極樂翡翠,而澳洲和新幾內亞的幾種笑翠鳥則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鳩鴿類種類繁多,並盛產大型和美麗的種類,其中新幾內亞的幾種美麗的鳳冠鳩是最大型的鳩鴿類,而一些小型的果鳩則甚至更加華麗。澳洲界的猛禽種類不是很多,其中晝行性猛禽中沒有舊大陸其它地區可見的兀鷲類,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鷹鴞和草鴞兩大類,這里也是鷹鴞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鷹類比較多樣,其中耳夜鷹、蟆口鴟和裸鼻鴟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類型,而其中一些在臨近的東洋界也能見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雞類,以獨特的繁殖習性而著稱,並不靠體溫來孵化而是用類似爬行動物那樣將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會飛的鳥類的大本營。走禽類是岡瓦納的特色鳥類,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於澳大利亞的鴯鶓和分布於新幾內亞以及澳洲北部的鶴鴕是僅次於鴕鳥的大型鳥類,鴯鶓也是出現於澳大利亞國徽上的澳洲象徵性動物之一。紐西蘭特產的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也是紐西蘭的象徵。紐西蘭已經滅絕的恐鳥比鴕鳥更加巨大,其滅絕相信和人類的捕捉有關。在紐西蘭和太平沿島嶼由於與世隔絕,還有一些非走禽類也失去了飛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雞和其他鳥類。紐西蘭和太平洋群島的鳥類種類雖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類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特產於紐西蘭的刺鷯、垂耳鴉;特產於新喀里多尼亞島的瀕於滅絕的鷺鶴和特產於夏威夷的各種管舌鳥。這些與世隔絕的的鳥類適應能力比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來物種的侵擾而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如一些管舌鳥、吸蜜鳥、刺鷯和垂耳鴉。

Ⅲ 有沒有什麼鷹是白色的啊

天然白色的鷹就一種就是矛隼。

矛隼屬於中型猛禽,也是體型較大的隼類,羽色變化較大,有暗色型、灰色型。暗色型的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粗著的暗色縱紋,上體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橫斑和斑點,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橫斑,飛羽石板褐色,具斷裂的白色橫斑,下體白色,具暗色橫斑,但比阿爾泰隼的斑紋較為稀疏。

白色型的體羽主要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點。灰色型的羽色則介於上述兩類色型之間。

幼鳥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具粗著的褐色縱紋;翅下覆羽褐色,具白色圓形斑點,尾暗褐色,除中央尾羽外兩側尾羽具斷裂的皮黃色裼斑。

虹膜淡褐色,嘴鉛灰色,蠟膜黃褐色,跗跖和趾為暗黃褐色,爪黑色。

在冰島少數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區,矛隼為了適應環境還會出現遍體潔白的個體,因此又叫白隼。

大小量度:體重♂1310克,♀1450-2100克;體長♂500-540毫米,♀510-627毫米;嘴峰23毫米;翅♂362-382毫米,♀390-418毫米;尾240毫米;跗蹠60毫米。




Ⅳ 澳大利亞都有什麼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 (Amphibian) 第一種呼吸空氣的陸生脊椎動物,由化石可以推斷,它們出現在三億六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直接由魚類演化而來,這些動物的出現代表了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期。兩棲動物生命的初期有鰓,當成長為成蟲時逐漸演變為肺。兩棲動物「amphibian」的字源來自希臘文的「兩種amphi」和「生命bios」。這是因為兩棲類可以同時生活在陸上和水中。
在6千萬年前,地球南方的一塊土地脫離了大陸,形成了今天的澳洲。17世紀時,歐洲人發現了這個地方,把它叫做「澳大利亞」,意思就是「南方的陸地」。1770年,歐洲人在這個神秘的地方,見到了一種奇怪的有袋動物,他們問當地的土人:「這是什麼動物?」土人沒聽懂對方的話,就用當地語回答:「堪加魯。」意思就是「不知道」。於是西方人至今仍把這種動物叫做「不知道」。其實,這種動物就是「袋鼠」。今天,它已經成了澳洲的象徵。

澳洲紅袋鼠
在澳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著美麗的原始森林,遼闊的草原和沙漠,那裡是袋鼠的王國,紅袋鼠是這個王國中最著名的成員。
紅袋鼠主要在沙漠和草原地帶活動。夏天,炎熱的高溫使袋鼠媽媽白天幾乎哪兒都不去。但是,她還得盡「母親」的責任,因為在她的肚袋裡,有剛生下來的小寶寶。小寶寶剛生下來時,全身光禿禿的,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爬到媽媽的肚袋裡。那裡有乳頭,是小袋鼠的溫床。小袋鼠要在媽媽的肚袋裡呆上整整8個月。
袋鼠有許多天敵,但由於它有一雙天生能跳的後腿,一跳就是5米高、3米遠,使它們能夠逃過天敵的追擊。
提起袋鼠的「飛毛腿」,還有個傳說呢!澳洲土人常常圍著火堆跳舞,袋鼠看到土人的舞姿,也立起後腿跟著跳了起來,慢慢地就練成了一身驚人的彈跳本領。
小袋鼠在媽媽的肚袋裡慢慢長大了,開始嘗試爬出袋子,尋找小草吃。但是,天敵不會放過它們,當天敵出現時,袋鼠媽媽就會趕緊叫孩子躲進袋子里,帶它們逃跑。
袋鼠遇到的災難還有許多。比如當地土人放火燒草原,然後來獵取驚慌的袋鼠;歐洲人來到澳洲後,到處建造牧場和公路,使袋鼠王國的領地越來越小,有的袋鼠還被汽車壓死。於是,19世紀時,就有人預言:袋鼠會在地球上滅絕。
不過,袋鼠有著奇妙的育兒能力和頑強的適應力,加上水源的豐富和草木的繁茂,它們仍在不斷地繁衍著。小袋鼠長大後,先是跳出媽媽的肚袋,然後它們會學著大袋鼠的樣子,跳來跳去。有的雄袋鼠甚至會伸出前腿,與另一隻雄袋鼠比賽「拳擊」,這是為了爭奪「王位」。一旦一方勝利,新一代袋鼠王就產生了。於是,袋鼠王國的新一代又開始主宰那美麗而神聖的領地。

位於南半球廣闊的澳大利亞,在這里棲息著的動物、草木中,有許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珍稀品種,最多的便是袋鼠、樹袋熊等單孔類動物,這些情況都在地理學上說明從前這是一個單獨的島。
澳大利亞的代表性動物是袋鼠,袋鼠也有很多種類,差不多有50種以上,其中有身長超過1米紅色的紅袋鼠;以及到處都看得到的灰袋鼠;還有棲息在樹上的小型樹袋熊等。
澳洲的樹袋熊非常可愛,它的名字是由土著語「想喝水」而來,實際上樹袋熊雖然不是一點兒不喝水,但它一天吃1千克尤加利樹葉,其中含大量水分,所以沒有喝水的必要,樹袋熊只生活在澳大利亞大陸東海岸,樹袋熊與袋鼠一樣腹部也有袋,在其中進行6個月的哺育,在袋中長大的小樹袋熊在媽媽腹上緊緊抱著再生活1年就獨立了。
袋熊是從樹袋熊中分類出來的種類,它的體型比樹袋熊還短粗,顯得很可笑。在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有普通袋熊,而在南澳大利亞和昆士蘭州內陸部生長著毛袋熊。

因為袋鼠繁殖力特強,澳政府每年都要有計劃地捕殺一批,皮做成皮箱等物品出售,肉做成各種佳餚食品。現在去澳國的人都喜歡買一兩樣袋鼠皮件做紀念,或到餐館吃頓紅燒袋鼠肉,其味道很是不錯,跟紅燒牛肉差不多。
澳大利亞最珍奇的動物要算鴨嘴獸了。它屬於當今世界極稀有的單孔動物,是介於爬蟲類與哺乳類中間的一種動物,與哺乳動物共同之處是用肺呼吸,且是熱血,可是它又以產卵繁殖,保留了一個爬蟲類動物特徵。它長得也很奇怪,既像獸又像鴨。英國動物學家剛見到標本時簡直不敢想像世界上還有這種奇特動物。鴨嘴獸像鴨,像獺,像蛇,又什麼都不像。這是澳大利亞獨存的動物,始終處於過渡階段,給動物進化提供了活的研究資料。
澳大利亞有500多種土生的禽鳥,其中以被命名為國鳥的鴯鶓體格最大。鴯鶓是鴕鳥的一種,屬於陸地飛禽,身高1.5米,體重約40多公斤,棕色羽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70公里,是陸地禽鳥中著名的飛毛腿。經過訓練可以看門、騎玩。
澳大利亞的琴鳥招人喜愛。它像中國的孔雀一樣,渾身長滿了美麗的羽毛,高興時尾巴羽毛展開,向人展示它的美麗身姿,還會發出許多悅耳動聽的聲音。據說琴鳥可以發出40多個音節。

海豚是海洋中人類最好的朋友,他們親切,友好,溫馴,聰明,易受訓練,他們大多數都是成群結隊的在海中出現,喜歡把身體露出水面,以跳躍的方式在空中旋轉,來表現它們愉快的心情. 他們可愛的身姿在海洋與空中舞著,激起了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此情此景, 不禁讓人嘆為觀止。更感受到心靈深處那份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與關愛.
在澳洲的Nelson Bay以海豚頻繁地出沒而聞名,遊客為了去觀賞可愛的海豚到這里來的, 從悉尼出發,大概二三個小時的路程即可到達Nelson Bay,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海豚為了歡迎您的到來而做各式各樣的精彩表演, 你甚至可以和海豚一起游泳,感受海洋那神奇的魔力. Nelson Bay位於悉尼的Port Stephens, 是著名的海豚港, 差不多150隻瓶鼻海豚在這里安家。可愛的小天使們每天聚集在這里,等候著來自各地的遊客,為人類起舞歡唱,成為這里的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在Nelson Bay也設了租船的主題旅遊,您可以坐船到海的中央去觀賞海豚,感受那天海合一,人類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神奇景象
澳洲鴯鶓

彩虹鳥:鸚鵡

鸚鵡雖不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但澳洲的鸚鵡品種和數量特別多,羽毛的花紋與色澤也多種多樣,紅、白、黃、橙、青、藍、紫俱全,每隻鸚鵡的身上都閃耀著綺麗的色彩。有的白頭藍背胸前緋紅;有的全身雪白滿頭嬌黃,雙腿墨黑;有的紫背黃胸綠翅腿圈黯黑;還有淡黃的、湛藍的顏色五彩繽紛,酷似雨後彩虹,澳大利亞人稱它為「彩虹鳥」。

說起海馬對華人來說還有印象,但說起澳大利亞動物海龍就比較陌生了,它們生長在海底的海草中,成年海龍大約有一尺長,不仔細看還當它們是浮在水裡的海草,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它們還真有些龍的形態。
海龍其實動物屬魚類,它的表皮披有一層盔甲似骨質。它的視力很好,以微小的小蝦及海蚤為生,由於它沒有牙齒,所以當它看到食物時是整個吸進它的小嘴裡的。
象所有魚類一樣,海龍也是生蛋繁殖,所不同的是海龍是由雄性海龍來完成懷孕過程的,母海龍將蛋生在雄海龍的尾部,然後就離開了;這些蛋在雄性海龍的尾部大約五個星期才孵化。
小海龍一經孵化,就能看,能游泳,而且必須自己尋找食物獨立生活,因為它的爸爸不擔負照看幼海龍的義務。小海龍要經過兩年的生長才能成年。
澳洲界的哺乳動物
澳洲界的哺乳動物只有少數幾個目有代表,最有代表性的哺乳動物是單孔目和有袋目。單孔目是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特產,共有三種,其中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產,針鼴(左上)為兩地共有,原鼴原來也產與澳大利亞,但現在只見於新幾內亞。有袋目並非起源於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岡瓦那大陸尚未分離的時候從南美經南極到達澳洲的,但是因為在澳洲缺少有胎盤類的競爭,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澳洲動物,考拉、大袋鼠等幾乎成了澳洲的象徵。有袋目在史前時期的南美洲占據了食肉性動物和食蟲性動物的生態地位,而在澳洲則幾乎占據了哺乳動物的各個生態位,成為澳洲的主宰,並且進化出了與其它大陸的不同真獸類相對應的不同類型,從小型的食蟲類型直到大型的草食類型,現在也有人將有袋目進一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動物缺少體形巨大的成員,現存體形最大的肉食有袋類是袋獾(左),而最大的草食有袋類也是澳洲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袋鼠。但是在史前時期動物的體型要大很多,肉食的袋獅體型和大型貓科動物相仿,而草食的雙門齒獸則大如犀牛。澳洲界原產的有胎盤類只有一些蝙蝠和嚙齒類,它們顯示出與東洋界的一些聯系。蝙蝠中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的成員均有分布,這些蝙蝠和東洋界的比較接近。嚙齒類中僅有鼠科,但種類比較多,是鼠科的分布中心之一,並且有獨特的水鼠亞科。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的哺乳動物尤其貧乏,僅有蝙蝠和嚙齒類,有些小島則甚至沒有哺乳動物。其中髭蝠科是紐西蘭的特產,原本有兩種,現僅存一種。髭蝠(左圖)是最適應地面行走的蝙蝠,在地面非常敏捷。

華麗琴鳥Menura novaehollandiae
紅羽極樂鳥Paradisaea raggiana
翠鳥Dacelo novaeguineae

維多利亞鳳冠鳩Goura victoria
大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
藍冠吸蜜鸚鵡Vini australis
澳洲界的鳥類很有特色,多是些獨特的類群,有些東洋界有一定聯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鳥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陸澳洲界的鳴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類體系明顯以鴉小目的種類占絕對優勢,澳洲界絕大多數鳴禽都屬此類,而這里也是鴉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鴉小目鳥類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琴鳥和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的各種極樂鳥,琴鳥和極樂鳥也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的國鳥,這兩類鳥均以華麗的羽飾而著名,琴鳥還擅長模仿,而極樂鳥則有優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較常見的鴉小目鳥類還包括各種吸蜜鳥、園丁鳥、刺嘴鶯、細尾鷯鶯、鴝鶲、王鶲和鍾鵲等,這些鳥類為澳洲界最繁盛的類型,其中有些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見於鄰近的東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種鸚鵡最為名,和新熱帶界同為鸚鵡的兩個分布中心,但新熱帶界只是種類多,而澳洲界遠更具多樣性。澳洲的鸚鵡中最有特色的是頭上有冠的各種葵花鸚鵡和色彩豐富的各種吸蜜鸚鵡,而虎皮鸚鵡則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澳洲界另一類有特色的攀禽類翠鳥類,其中新幾內亞島是翡翠的大本營,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幾種美麗的極樂翡翠,而澳洲和新幾內亞的幾種笑翠鳥則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鳩鴿類種類繁多,並盛產大型和美麗的種類,其中新幾內亞的幾種美麗的鳳冠鳩是最大型的鳩鴿類,而一些小型的果鳩則甚至更加華麗。澳洲界的猛禽種類不是很多,其中晝行性猛禽中沒有舊大陸其它地區可見的兀鷲類,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鷹鴞和草鴞兩大類,這里也是鷹鴞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鷹類比較多樣,其中耳夜鷹、蟆口鴟和裸鼻鴟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類型,而其中一些在臨近的東洋界也能見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雞類,以獨特的繁殖習性而著稱,並不靠體溫來孵化而是用類似爬行動物那樣將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會飛的鳥類的大本營。走禽類是岡瓦納的特色鳥類,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於澳大利亞的鴯鶓(右圖)和分布於新幾內亞以及澳洲北部的鶴鴕是僅次於鴕鳥的大型鳥類,鴯鶓也是出現於澳大利亞國徽上的澳洲象徵性動物之一。紐西蘭特產的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也是紐西蘭的象徵。紐西蘭已經滅絕的恐鳥比鴕鳥更加巨大,其滅絕相信和人類的捕捉有關。在紐西蘭和太平沿島嶼由於與世隔絕,還有一些非走禽類也失去了飛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雞和其他鳥類。紐西蘭和太平洋群島的鳥類種類雖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類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特產於紐西蘭的刺鷯、垂耳鴉;特產於新喀里多尼亞島的瀕於滅絕的鷺鶴(左圖)和特產於夏威夷的各種管舌鳥。這些與世隔絕的的鳥類適應能力比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來物種的侵擾而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如一些管舌鳥、吸蜜鳥、刺鷯和垂耳鴉。

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爬行動物種類繁多,除特有類型外,多與東洋界有一定的聯系,而少數則和新熱帶界相關。其中最著名的是蛇類。澳大利亞是唯一毒蛇種類超過無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劇烈,其中內陸太潘蛇(左上)是世界上最毒的陸生蛇類,但是這些巨毒蛇全部屬於眼鏡蛇類,而沒有蝮蛇和蝰蛇類的成員,澳洲的那些樣子象蝰蛇的成員其實也是屬於眼鏡蛇類。其它各大陸均占優勢的無毒或微毒的游蛇類成員這里卻非常少。澳洲的蟒蛇類種類比較多,是澳洲比較常見的無毒蛇。而紐西蘭和多數較遠的太平洋島嶼則沒有原產蛇類分布,在斐濟等大陸性島嶼上則有少量蛇類出現,另外一些島嶼有隨著人類擴散的鉤盲蛇。澳洲界是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洲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在史前還有一些體型非常巨大的成員,是大陸上的頂極食肉動物,而在華萊士區內的科莫多龍是現存體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著名的巨蜥。澳洲界的蜥蜴中以石龍子類、鬣蜥類和壁虎類種類最多,另有一個和壁虎有一定親緣關系的特有的鱗腳蜥類。石龍子是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澳洲界和東洋界是其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些體型最大的石龍子,其中最大的是索羅門群島的猴尾石龍子,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幾內亞島的幾種藍舌石龍子。鬣蜥科也是以東洋界和澳洲界為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一些最獨特的類型,如頭上有皮褶的傘蜥和身上有棘刺的魔蜥。斐濟等島嶼上的低冠蜥屬於在新熱帶界占優勢的鬣鱗蜥科的成員而不屬於澳洲界占優勢的鬣蜥科,對於研究動物的分布有一定價值。澳洲界的壁虎中也有一些大型成員,以新喀里多尼亞島的多趾虎體型最大,澳洲的一些壁虎有時被單列為澳虎科。鱗腳蜥科是澳洲界特有的類型,四肢退化而僅為鱗片狀,外形似蛇,多體型較小。澳洲的鱷魚種類不多,只有鱷亞科的成員,但名氣很大,其中灣鱷(左下)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分布於東洋界和澳洲界,也是澳洲界最大的食肉動物。澳洲界的龜鱉類以蛇頸龜最有特色,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一定聯系。兩爪鱉(右圖)則是形狀最奇特的龜鱉類,特產於新幾內亞和澳洲北部。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上爬行動物種類較少,其中紐西蘭的楔齒蜥是現存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龍誕生之時。

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densis
傘蜥Chlamydosaurus kingii
低冠蜥Brachylophus vitensis

東部藍舌石龍子Tiliqua scincoides

兩棲動物
多趾虎Rhacodactylus leachianus
斑點楔齒蜥Sphenodon punctatus

澳大利亞的兩棲動物只有無尾類,其中最繁盛的龜蟾類和雨濱蛙類,二者分別與新熱帶界最繁盛的細趾蟾和雨蛙相對應,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緊密聯系。龜蟾類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後代的胃育溪蟾,這種蛙在幾十年前不知什麼原因滅絕了。姬蛙科在澳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新幾內亞島的優勢兩棲動物,那裡幾乎半數的兩棲動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紐西蘭唯一的兩棲動物,也是無尾類中最原始的成員。其它大陸常見的蛙科在澳洲界則僅見於北部地區,在一些太平洋島嶼上也能見到。

滑跖蟾Leiopelma sp.
淡水魚
胃育溪蟾Rheobatrchus silus
綠雨濱蛙Litoria chloronta

澳大利亞的淡水魚類特別稀少,在各界中是種類最少的,這一方面和澳洲界長期與世隔離有關,另一方面和澳洲大陸屬於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河網不發達有關。澳洲界真正的淡水魚多是非常原始的種類,如澳洲肺魚(左上)和一些鞏魚。澳洲肺魚和恐龍時代的角齒魚非常相似,屬於同一類群,比非洲和美洲的肺魚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較大。鞏魚屬於原始的骨舌魚類,為澳洲界和東洋界所共有,產於東洋界的俗稱金龍,而澳洲的稱為噴點金龍。澳洲界的淡水魚中還有不少為原本居住於海里後來移居到河流中的。
澳洲界以體型巨大的鳥翼蝶(左下)聞名於世。新幾內亞是鳥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亞歷山大鳥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鳥翼蝶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也能見到,澳洲界和東洋界的蝴蝶等昆蟲具有較大一致性,常被合稱為印澳界。澳大利亞的無脊椎動物中其它比較著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蝦和各種蜘蛛。澳洲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漏斗網蜘蛛(左圖),屬於澳洲最危險的動物之列,其危險不亞於澳洲的毒蛇。

Ⅳ 亞馬遜雨林有多少種鷹

21種。
根據查詢Zootaxa雜志得知,亞馬遜雨林目前鷹的品種已確認的有21種。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700萬平方公里。

Ⅵ 澳洲的動物有哪些

澳大利亞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擁有超過300種哺乳動物,超過800種鳥類,4000種魚類,300種蜥蜴,140種蛇類,約50種海洋哺乳動物。其中超過80%的蛙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為澳大利亞獨有。例如:鴨嘴獸,袋鼠,袋狼,考拉等,還有數量眾多的野兔和羊,火雞,蜥蜴,蛇,鷹,鸚鵡,鱷魚,龜,海豹,海象,海獅,信天翁,海鷗。

Ⅶ 澳大利亞有一種通體白色的鷹,學名叫什麼

蒼鷹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引人注目的白鷹,是澳大利亞地區所特有的。蒼鷹的名字來源於獵鷹訓練術的黃金時代,當時巨大的歐洲蒼鷹,被用來捕獵供食用的鵝,捕鵝的鷹,就演變成了蒼鷹一詞。蒼鷹被科學地劃分為鷹屬中的一種,它們是天空中,最敏捷和最勇猛的捕食者之一,在它們棲息的雨林中,常可以見到它們嫻熟捕獵的優美身姿,白鷹全身的羽毛,對於捕食者而言,不是最好的偽裝。但是在它們喜歡居住的雨林中,它們羽毛的顏色,就和周圍潮濕的葉子的反光,以及茂密的森林中,細碎的日影混在一起了。當白鷹在天空翱翔的時候,它勻稱的弧形翅膀,和扇形尾羽伸展開,給它提供更多的上升力。在森林中,人們還看到過白鷹和白鳳頭鸚鵡飛在一起。這時白鷹羽毛的顏色就成了很有效的偽裝。

Ⅷ 最小的鷹

現存最小的鷹是澳大利亞小鷹Australian Little Eagle (Hieraaetus morphnoides),一般不超過一公斤。

Ⅸ 全世界有多少種鷹

鷹是隼形猛禽的代表,全世界有190多種鷹,以動物為食,屬猛禽類.有稱鷹、鷲、鳶、鷙、梟、雕等稱呼的.我國最常見蒼鷹、雀鷹和赤腹鷹三種.

Ⅹ 澳大利亞通體白色的蒼鷹學名叫什麼

分布范圍: 全世界有10個亞種。我國有5個亞種。

Accipiter gentilis gentilis,分布歐洲北部和中部,東部到伏爾加河、高加索山脈和伊朗北部,摩洛哥和小亞細亞,在英國稀少。
A. g. buteoides,分布斯堪的那維亞極北部,歐尼加湖的俄羅斯南部,東到勒拿河。
A. g. albis,分豐西伯利亞東北部,buteoides 亞種范圍的東部,南到堪察加。
A. g. arrigonii,分布法國科西嘉島和義大利撒丁島。
A. g. schvedowi,分布俄羅斯東南部,東到黑龍江和烏蘇里,南到吉爾吉斯的懸崖及大草原和中國西部。
A. g. fujiyamae,分布日本。
A. g. atricapillus,分布於除美國極西部和西南部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分布。
A. g. laingi,分布英屬哥倫比亞沿岸島嶼。
A. g. apache,分布於墨西哥西北部,美國亞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
A. g. khamensis,分布印度北部和孟加拉。
布於我國的有新疆亞種A. g. buteoides,分布新疆;黑龍江亞種A. g. albis,分布黑龍江省(冬候鳥);普通亞種A. g. schvedowi,除台灣、西藏以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台灣亞種A. g. fujiyamae,分布台灣;西藏亞種A. g. khamensis,分布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繁殖鳥),雲南南部為冬候鳥。

保護級別:中國II級保護動物。

動物簡介: 別名:黃鷹、雞鷹。

野外鑒定:中小型猛禽。頭頂、枕和頭側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紋白雜黑紋;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間橫紋;尾灰褐,有4條寬闊黑色橫斑,尾方形。飛行時,雙翅寬闊,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橫帶。

形態:雄性成鳥全長403~576mm。前額、頭頂、枕和頭側黑褐色,頸部羽基白色;眉紋白而具黑色羽干紋;耳羽黑色;上體到尾灰褐色;飛羽有暗褐色橫斑,內翈基部有白色塊斑,初級飛羽第4枚最長,4=5枚,第2~6枚外翈有缺刻,第1~5枚內翈有缺刻。尾灰褐色,具3~5道黑褐色橫斑。喉部有黑褐色細紋及暗褐色斑。胸、腹、兩脅和覆腿羽布滿較細的橫紋,羽干黑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少許褐色橫斑。
雌性成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較暗,體型較大。
亞成體上體都為褐色,有不明顯暗斑點。眉紋不明顯;耳羽褐色;腹部淡黃褐色,有黑褐色縱行點斑。
幼鳥上體褐色,羽緣淡黃褐色;飛羽褐色,具暗褐橫斑和污白色羽端;頭側、頦、喉、下體棕白色,有粗的暗褐羽干紋;尾羽灰褐色,具4~5條比成鳥更顯著的暗褐色橫斑。
虹膜金黃或黃色;蠟膜黃綠色;嘴黑基部沾藍;腳和趾黃色;爪黑色;跗跖前後緣均為盾狀鱗。

生活環境:蒼鷹為森林中猛禽,棲息於疏林、林緣和灌叢地帶。次生林中也較常見。

食性:以鼠類和野兔為食。解剖胃中有棕背(鼠平)和鳥類。

繁殖:蒼鷹4月下旬遷到東北地區。活動范圍較廣,但活動隱蔽。若見到在天空成對翻飛,相互追逐,並不斷鳴叫,表明此時配對已完成。

選擇在林密僻靜處較高的樹上築巢。常利用舊巢,5月5日發現一巢選定,2天後加鮮枝2個,為樺樹、榆樹和糠椴枝條,長度12~22cm,枝直徑0.2cm左右。後修巢速度加快。3巢中2巢在樺樹上,1巢在蒙古櫟樹上。樹高(n=3)13.15+-0.60m。未修巢前巢內徑(n=1)32×44cm。外徑78×55cm,巢高20cm,巢深12cm。5月14日 巢內徑已達46×62cm,外徑87×63cm,巢高24cm,巢深14cm。巢材為新鮮樺樹、糠椴及山榆和枝葉及少量羽毛。

產卵後仍修巢。出雛後,修巢速度隨雛鳥增長而加快。

產卵最早見於4月28日,有的在5月中旬。隔日1枚,窩卵數3~4枚。卵橢圓形,尖、鈍端明黑,淺鴨蛋青色。卵重(n=7)36.82+_2.05g,卵磊小46.79+-1.25mm×38.46×0.59mm。護卵性強。

產卵即孵化。孵化由雌鳥擔任。產孵期間,隨卵數增加,雌鳥離巢時間逐漸減少。產完3~4枚卵後,日離巢次數僅1次。雌鳥整日卧於巢內,不鳴叫,也很少抬頭。雄鳥除捕食外,多在附近棲落,當有烏鴉、喜鵲經過時則抬頭瞭望,偶爾在巢上空盤旋,不鳴叫。
孵化前前(第8天)、中期(第18天)和後期(第28天)做了日周期觀察。觀察由早4時許至20時前後,共觀察44.72小時。3次雌鳥總在巢時間達44.30小時,占總觀察時間的99.03%。全卧多出現於早晨、晚上及下雨等氣候較冷的時候。抬頭半卧孵化則在氣溫較高時。氣溫高時,雌鳥不時張嘴、搧翅。孵化期身體位置相對穩定,變化很少。孵化期30~33天。雌、雄鳥共同育雛,以雌鳥為主。育雛前期(5.5日齡)、中期(16.5日齡)和後期(28.5日齡)做了全日觀察,共觀察47.37小時。可知前期以暖雛為主,占總觀察時間的78.49%。飛離均為取食,時間佔7.53%。中期暖雛占總觀察時間的52.39%。飛離時間達29.90%,捕食次數12次,取枝2次。後期不暖雛,多在巢周棲落,時間長達11.08小時,占總觀察時間的69.85%。雌在育雛期暖雛隨雛鳥生長而減少,離巢時間隨雛鳥生長而增加。隨暖雛停止,修巢亦告結束。前期餵食以撕小塊、條喂為主,後漸為撕大塊自食至不撕喂而且雛鳥自食。

雄鳥主要是警戒。中期送枝次數增加。後期以送食為主。巢在後期已成平盤狀,巢外徑58×96cm,內徑50×69cm,高38cm。育雛期35~37天。可知前期以暖雛為主,占總觀察時間的78.49%。飛離均為取食,時間佔7.53%。中期暖雛占總觀察時間的52.39%。飛離時間達29.90%,捕食次數12次,取枝2次。後期不暖雛,多在巢周棲落,時間長達11.08小時,占總觀察時間的69.85%。雌在育雛期暖雛隨雛鳥生長而減少,離巢時間隨雛鳥生長而增加。隨暖雛停止,修巢亦告結束。前期餵食以撕小塊、條喂為主,後漸為撕大塊自食至不撕喂而且雛鳥自食。

剛出殼的雛鳥被白色絨羽。眼睜開,虹膜灰褐色。嘴鉛灰色,卵齒長棱形,白色,跗跖部及爪灰白色。7.5日齡能大聲單音鳴叫,以跗跖部坐立。背、頭絨毛棕灰色,基部白色。羽區毛囊明顯。爪黑色。13.5日齡可單音連續鳴叫,能站立。背羽羽鞘放纓,羽片褐色。嘴黑色,蠟膜淡黃色。19.5日齡站立行走自如。初級飛羽、肩、背兩側、後頭頸、朡、兩脅部正羽均放纓,白色與棕黑色相間。小翼羽亦放纓。羽緣淡棕色,羽瓣黑色。眼先黑色,有針狀毛。27.5日齡,雛鳥在巢內常活動,不時搧翅,昂首,時常走到巢的邊緣。可自行撕取食物。卵齒消失。通體以褐色為主,羽干紋黑色,尖端褐色,背羽干黑色。腹部絨羽、正羽各半。尾下覆羽淡褐色,尾羽黑色,尖端渚褐色,腹面白色。跗跖部淡黃綠色。34.5日齡,偶上巢邊小枝站立。可飛翔,升降自如,棲落不穩。離巢距離在80~100m之間。不斷鳴叫。頭頂金黃色,絨羽已退盡,有黑褐色羽干紋,周身被正羽。背部深褐色,腹部淺褐色,具縱斑,羽干黑色,尖端淡褐鉤。尾下覆羽淺褐色,尖端更淡,腹面幾乎為純白色。34.5日齡開始離巢。

蒼鷹雛期有吐食團的習性。食團大小0.6×2.2cm。

蒼鷹雛鳥生長迅速,體重18.5日齡出現一個高峰,可達433g,為出生時的15.75倍。後體重下降,至24.5日齡近最低點,之後逐漸增加,至出飛時已達460g,為出生時的16.72信,平均日增生12.54g 左右。體長增長3.95倍,日增長7.2mm左右。翅長18.5日齡前生長較慢,後生長迅速,至30.5日齡達高峰,後減慢。跗跖部15.5日齡前生長迅速,其後緩慢。嘴長9.5日齡後生長明顯減慢。9.5日齡長出。尾纓放出前體重、體長生長迅速。其後翅、翅纓和尾纓生長迅速。

蒼鷹嘴長、跗跖主長要在前期和中期生長。而翅長、尾長為中、後期生長。18.5日齡時生長單位以嘴長為最大,次為跗跖長、體長、尾長及體重,以翅長為最小。

通過日周期及對雛觀察,蒼鷹的食物以鼠類為主,約佔47%,鳥類佔38%,其他如蛇類等佔15%。

遷移:在東北繁殖的蒼鷹4月下旬遷到,5月初配對。8月中旬遷飛。也有部分留鳥。

環境壓力:蒼鷹雖然是森林鳥類,但棲息在各種類型森林中。近年來,由於森森的砍伐嚴重,此鳥進入次生林中繁殖。1988年~1990年3年在吉林左家自然保護區42平方公頃調查,1988年為零(沒分布),1989年為0.0950隻/平方公頃,1990年也為0.0950隻/平方公頃。說明此鳥逐漸適應次生林生活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鷹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