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亞季風季風類型
1、東亞季風氣候有什麼特點
東亞季風,是亞洲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移動和變化影響著中國的天氣和氣候。東亞季風從成因上看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夏季陸地溫度較高形成低壓,故夏季風從副熱帶海洋吹向陸地(偏南風);冬季陸地寒冷形成高壓,故冬季風從高緯大陸吹向海洋(偏北風),冬季風力較強。成因主要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東亞季風氣候的類型(1)澳大利亞冷高壓屬於什麼系統成員擴展閱讀:
中國其它地方不全屬於東亞季風區,如:滇西、滇南部分地區屬於南亞季風。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東亞包括:中國、蒙古、日本、韓國、朝鮮5個國家,所以說在這些國家受東亞季風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亞季風
2、東亞有哪幾種氣候類型
一共有五種。
中國西北溫帶大陸氣候(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
青藏高原為高原氣候
中國東部季風區由南到北: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以秦嶺——淮河為界)
朝鮮半島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 日本38度以南亞熱帶季風,北為溫帶季風。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為什麼只有東亞和南亞有季風氣候?
答:其實不止東亞和南亞有季風氣候,美國東南部、潘帕斯草原(南美洲東南部)、澳大利亞東部也都有。
東亞是因為位於世界最大大陸,靠近世界最大海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
其他地方的季風氣候,除了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最主要的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影響)。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季候最典型。是兩種類型成因的典型代表。
4、東亞季風氣候形成的原因
成因:
亞洲與太平洋之間存在明顯的海陸熱力差異,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形成冷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蒙古高壓與太平洋低壓、赤道低壓之間存在氣壓梯度力,並且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反氣旋,其中的偏北風南下影響亞洲東部大面積地區,這就是東亞的冬季風。
夏季在印度一帶形成熱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帶斷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個高壓中心,北太平洋高壓中偏南氣流影響東亞地區,這就是東亞地區的夏季風。
東亞季風的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季風氣候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南亞季風區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將雨集中,分雨,旱2季。
(4)東亞季風氣候的類型(1)澳大利亞冷高壓屬於什麼系統成員擴展閱讀:
季風環流結構不同,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不同:南亞季風是方向完全相反的Hadley環流季節性轉變的結果,其季風雨為熱帶的擾動;而東亞季風是隨著全球環流的季節性轉變,主要由海陸不同的造成的兩種不同的氣團季節性交替控制的結果,其降雨以鋒面降水為主。
組成季風系數的主要成員不同:南亞季風系統的主要成員為印度洋季風槽、馬斯克林冷高壓、索馬里低空系統、北半球高空東風急流及其南半球的越赤道氣流和青藏高原高空高壓系統。
東亞季風環流的主要成員為南海—西太平洋的季風槽、ITCZ、西太平洋副高、澳大利亞冷高壓、105E與125E之間的越赤道氣流和高空南支東風急流及其在100E附近的越赤道氣流。
南海是東亞夏季風爆發最早的地區之一。研究表明,5月中旬前後南海夏季風的突然爆發,標志著東南亞和東亞夏季風的到來和雨季的開始。對南海夏季風的監測包括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強度變化以及撤退等。
5、東亞南亞季風圖及原因氣候類型自然帶分布
東亞季風的形成: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
南亞季風的形成: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冬季吹東北風是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 響,夏季吹西南風,是東南季風越過赤道變成西南季風,也就是氣壓帶風帶的移動造成的。
❷ 什麼是高原季風
季風是指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著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根據研究,全球有幾個明顯的季風氣候區域。即澳大利亞北部、西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沿岸若乾地區。而西非、東非、南亞、東南亞、東亞等地則為顯著季風氣候區。東亞?南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氣候區。我國處於東亞季風區內,表現為: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有很大差別,甚至相反。冬季盛行東北氣流,華北?東北為西北氣流。夏季盛行西南氣流。中國東部?日本還盛行東南氣流。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濕悶、多雨,尤其多暴雨。在熱帶地區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我國的華南前汛期、江淮的梅雨及華北、東北的雨季,都屬於夏季風降雨。
東亞季風系統的主要成員有:在低層有季風槽即熱帶輻合帶、鋒面,低空西南風和東南風急流也包括低層越赤道氣流—西南季風和澳大利亞冷高壓,中層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高層則有南亞高壓--青藏高壓。
季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海陸影響。由於海陸間熱力差異季節發生變化,冬季大陸為冷高壓,海洋為暖低壓,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夏季大陸為熱低壓,海洋為冷高壓,風從海洋吹向大陸。
二是由於大尺度行星環流影響。在表面均勻的地球,行星風帶基本上是緯向的。即熱帶為東風帶,中高緯是西風帶。冬夏之間,這些行星風帶有顯著的南北位移,強度也有很大變化。在兩支行星風帶交替的區域,行星環流發生季節轉移。盛行風往往近於相反。這種現象稱為行星季風。這種現象在低緯區30度N~30度S之間最為顯著。
三是高原大地形影響。巨大而高聳的青藏高原與周圍自由大氣之間同樣存在著季節性熱力差異,必然產生類似於季風的現象。冬季,高原是冷源,高原低層形成冷 高壓,盛行反氣旋環流,其東南側盛行北?東北風,與東亞冬季風一致。在夏季,高原是熱源,低層形成熱低壓,盛行氣旋性環流,其東側出現西南風,使夏季西南風加強。夏季,青藏高原巨大的熱源有助於高層南亞高壓和東風急流的形成、維持。這與印度西南季風爆發有直接關系。
❸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的異同點
1、氣溫:
最冷月均溫:亞熱帶季風氣候在0℃以上,溫帶季風氣候在0℃以下。
2、降水:
(1)年降水量:亞熱帶季風氣候在800-1500毫米,溫帶季風氣候在400-800毫米;
(2)雨季長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溫帶季風氣候雨季短。
(3)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比溫帶季風氣候相對小一些。
3、分布范圍: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淮以北的北方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淮以南的南方地區。
4、區域分布和農業發展特點:
(1)溫帶季風氣候: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秦嶺-淮河線以北;華北種植種植冬小麥,農作物熟制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農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
(2)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線以南;主要種植水稻,農作物一年兩熟到三熟。
二、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相同點:
1、季風氣候特點雨熱同期(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
2、季風氣候,旱澇頻繁。
3、成因相同:
季風系統的作用是驅動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大氣交換,因此其具有大尺度特徵並給其影響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季風環流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和熱力學條件,其根本的驅動因素還是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化及其在大氣環流上的體現.
(3)澳大利亞冷高壓屬於什麼系統成員擴展閱讀:
1、東亞季風區:
東亞季風系統的主要成員有低層的季風槽,即熱帶輻合帶、鋒面、低空西南風和東南風急流(也包括低層越赤道氣流一西南季風)以及澳大利亞冷高壓,中層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高層則有南亞高壓——青藏高壓等。
2、南亞季風區
南亞印度季風是全球最強的季風系統,位於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馬斯克林高壓)隨季節變化向北移近赤道,其低層氣流以逆時針方向流出,與南印度洋東南信風匯合後穿越赤道,形成越赤道氣流,該越赤道氣流受到東非地形的影響,形成索馬里急流。
❹ 季風形成的原因及氣候特點
季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海洋和大陸的比熱不同。在夏季中,由於大陸比熱小,日曬後大陸溫度容易升高,因而氣溫比海洋上高,溫度高空氣密度小,於是陸地上形成低氣壓。
形成季風環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分布的差異,以及行星風帶的季節性轉換;對於有些地區而言,地形作用的因素也會對季風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
夏季,由於大陸上的土壤比熱容較低,而海洋中的水比熱容較高,因此,同時受到太陽的炙烤,陸地上迅速增溫,並加熱低層大氣,使之密度降低,氣壓也隨之降低,而海洋上增溫則非常緩慢,海表附近空氣溫度較低,氣壓較高,就像是水從高處向下流,
空氣也會從高壓區域流向低壓區域,這樣氣流就由海洋吹向大陸,空氣潮濕溫和;冬季則相反,大陸上的空氣降溫快,氣壓高,而海洋上則降溫慢,氣壓低,氣流由大陸吹向海洋,空氣寒冷而乾燥。
1、東亞季風區
東亞季風系統的主要成員有低層的季風槽,即熱帶輻合帶、鋒面、低空西南風和東南風急流(也包括低層越赤道氣流一西南季風)以及澳大利亞冷高壓,中層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高層則有南亞高壓——青藏高壓等。
2、南亞季風區
南亞印度季風是全球最強的季風系統,位於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馬斯克林高壓)隨季節變化向北移近赤道,其低層氣流以逆時針方向流出,與南印度洋東南信風匯合後穿越赤道,形成越赤道氣流,該越赤道氣流受到東非地形的影響。
3、其他季風區
澳大利亞也屬於季風區,並與亞洲季風是一個整體,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冬季季風弱、夏季季風強.非洲東岸屬於印度季風范疇,10~5月為東北季風,7~8月轉為西南季風,西非地區也表現為西南季風與東北季風的交替,夏季四個月為西南季風。
❺ 季風氣候的最大特徵
季風氣候最大特徵就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會發生在明顯的季節變化中,通常東亞、南亞、東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由於因為地理位置有一些差異,季風氣候也有各自的特徵。
季風氣候就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或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潮濕多雨,冬季乾燥少雨。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雖然不免有悶熱難熬之苦,卻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東亞季風區:
東亞季風系統的主要成員有低層的季風槽,即熱帶輻合帶、鋒面、低空西南風和東南風急流(也包括低層越赤道氣流一西南季風)以及澳大利亞冷高壓,中層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高層則有南亞高壓——青藏高壓等。
東亞季風系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差異和行星風帶的季節性移動造成的風系的季節變化。伴隨著季風系統的季節變化,我國夏季雨帶呈現規律性的北推和北跳,由南向北形成各地不同時期的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