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有肚兜的動物為什麼都在澳大利亞

有肚兜的動物為什麼都在澳大利亞

發布時間:2023-01-14 22:00:30

⑴ 為什麼澳大利亞會有很多袋類動物

與世隔絕造成的,有袋動物都是比較低等級的物種,只能與世隔絕才能正常繁殖。
比如說如果澳大利亞有野生的獅子和老虎,那麼有袋動物就會大量減少

⑵ 澳大利亞為什麼多袋鼠

有袋類動物主要於澳大利亞及其附近島嶼,幾乎佔澳大利亞所有哺乳動物種數的一半,在有袋類動物中,袋鼠是最出名、最逗人喜愛的珍獸,而且絕大多數種類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所以澳大利亞被稱為「袋鼠之國」。其中大赤袋鼠已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徵,甚至幾乎成了澳大利亞的同義詞。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繪有一隻大赤袋鼠;在澳大利亞國際航班的客機上,也畫有一隻奔跑著的大赤袋鼠;此外,大赤袋鼠還廣泛用作商標的圖案。有袋類動物和單孔類動物一樣,也是比較落後的。靠育兒袋哺育後代,看上去得體,安全,舒服,其實這是進化得比較慢的動物種類之一。澳大利亞不像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大陸那樣生活著許多食草動物的天敵——大型食肉獸。如果有的話,有袋類的品種和數量都不會是今天的狀況。非洲的獅子在撲食斑馬、長頸鹿等食草類動物時,往往先得手的是未成年的。因為相對來說父母跑得快一些,年長者逃避時的經驗也多一些。有袋類的幼兒是躲在育兒袋中,如果有敵人,幼獸似乎比「無袋類」動物安全,但這可苦了母親,她如何能逃脫追擊?最後一定母子雙亡。幸運的是,澳大利亞是個島國,四面環水,與其他大陸隔離,捕獵食草動物的猛獸是無法到達的,因而成了袋鼠的天堂。當然,有的猛禽(如楔尾鷹)也會襲擊袋鼠,不過它們主要捕食小型袋鼠和大型袋鼠的幼仔,而對成年的大袋鼠是無能為力的。大袋鼠雖然看上去不像猛獸那樣張牙舞爪,兇相畢露,卻有著一套抗敵絕招。在陷入絕境時,會破釜沉舟,決一死戰:它迅速跳躍到樹旁,將背緊靠著樹干,同時發出嚇人的呼聲。當對方進一步逼近時,它會突然伸直前肢,將兩只匕首似的尖爪刺入對方的腹部,抓出內臟,或者用後肢猛烈地蹬對方的腹部,將它踢傷甚至踢死。如果在靠近水域的地方,大袋鼠便跳躍到齊腰深的水中,轉過身子迎面等待著對方游來,然後用前肢抓住對方的頭,使勁地往水下按,此刻,對方只好掙扎著往岸上逃,否則就會被淹死在水中。此外,大袋鼠的快速跳躍也有利於逃避敵害。有時,它還會揮動粗長的尾巴回擊來犯者。因此,袋鼠家族幾百種品種安然地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中,它們把這種原始的動物屬性保留到今天。

⑶ 為什麼有袋類動物都在澳大利亞

有袋動物 恐龍滅絕的一千萬五百年後, 新生代初期, 經過隕石浩劫, 恐龍的位置順理成章地讓給哺乳類動物。距今約5000萬年前, 澳洲和南極洲分開, 被遼闊的海洋和其他陸地隔開, 自此踏上了隔離演化的道路: 澳州的動、植物都獨立發展。由於完全沒有種族上的來往, 基於環境適應的考慮, 當地的動物開始發展出有育兒袋的特徵, 就是今天著名的有袋類動物。簡單點來說, 有袋類動物是隔離演化的產物。澳州的有袋類動物總共有二百五十多種, 袋狼也在地球上生活超過幾百萬年, 但由於種族老化, 五萬年前只是餘下一個品種。其他著名的有袋類動物還有: 袋鼠、袋熊、無尾熊等等, 有袋類動物在澳洲生存幾千萬年, 它們並沒有外來的敵人, 因為幾千公里闊的大海洋已經把澳洲跟所有的其他動物分開。有袋類動物有不少是靠吃植物為生的, 由於沒有外來的敵人, 唯一能夠抑制它們數量的因素就是袋狼。袋狼約長一公尺, 特徵是它的背後有15~20條像老虎的斑紋。 袋狼原本分布在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島上, 但當逐漸被淘汰的時候, 由於數量減少, 距今幾萬年前只有塔斯馬尼亞島上仍然存在袋狼, 種屬降至餘下一種。但情況穩定下來, 它們的數目沒有再減少, 這個情況維持了幾萬年。直至十九世紀, 當人類首次踏足這片土地, 原有的食物鏈發生重大改變。原本由袋狼作為最高層消費者(consumer), 轉變為人類作為最高層消費者。由於轉變突然(動物的轉變往往是以百萬年來計算, 即時是二百年的轉變, 也叫做「突然」), 有些動物沒法適應, 例如袋狼, 最終被獵殺, 踏上滅亡的道路。 1936年全球公認的最後一隻袋狼死亡, 自從滅絕的六十年內, 塔斯馬尼亞群島西部的偏僻叢林中每年都有人聲稱目擊袋狼。在八十年代, 衛星技術的進步令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可以安坐辦公室, 透過電腦查閱保護區的狀況。即使如此, 至今仍未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仍然有袋狼生還。另外, 1966年有人在澳洲的山洞內發現保存良好的袋狼, 但至今仍然未有任何相片或錄影片段證實這種動物仍然生存。

⑷ 為什麼很多特有動物都在澳大利亞 知乎

因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幾千萬年前就已經與各個大洲分離,那時有胎盤的哺乳動物還沒有出現,因此在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整個大洋州就很少有有胎盤的哺乳動物。所以沒有胎盤,低等一些的有袋類哺乳動物就在澳大利亞生存了下來。而不像其他地方的有袋類動物,因為在競爭中無法戰勝有胎盤的哺乳動物,而滅絕了。
還有袋獾、樹袋熊、負子袋鼠和短頭袋鼯,它們都是有袋類動物,它們都屬於與眾不同的哺乳動物。
所謂有袋類動物,指的就是長著育兒袋的哺乳動物。大多數有袋類動物肚子上都長著一個毛皮袋子,就好像口袋。它們的孩子出生後最初幾個月就生活在這個袋子里。世界上有250多種不同的有袋類動物,大多數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南美洲。

⑸ 為什麼澳洲都是些有袋類動物

有袋動物 恐龍滅絕的一千萬五百年後, 新生代初期, 經過隕石浩劫, 恐龍的位置順理成章地讓給哺乳類動物。距今約5000萬年前, 澳洲和南極洲分開, 被遼闊的海洋和其他陸地隔開, 自此踏上了隔離演化的道路: 澳州的動、植物都獨立發展。由於完全沒有種族上的來往, 基於環境適應的考慮, 當地的動物開始發展出有育兒袋的特徵, 就是今天著名的有袋類動物。簡單點來說, 有袋類動物是隔離演化的產物。澳州的有袋類動物總共有二百五十多種, 袋狼也在地球上生活超過幾百萬年, 但由於種族老化, 五萬年前只是餘下一個品種。其他著名的有袋類動物還有: 袋鼠、袋熊、無尾熊等等, 有袋類動物在澳洲生存幾千萬年, 它們並沒有外來的敵人, 因為幾千公里闊的大海洋已經把澳洲跟所有的其他動物分開。有袋類動物有不少是靠吃植物為生的, 由於沒有外來的敵人, 唯一能夠抑制它們數量的因素就是袋狼。袋狼約長一公尺, 特徵是它的背後有15~20條像老虎的斑紋。 袋狼原本分布在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島上, 但當逐漸被淘汰的時候, 由於數量減少, 距今幾萬年前只有塔斯馬尼亞島上仍然存在袋狼, 種屬降至餘下一種。但情況穩定下來, 它們的數目沒有再減少, 這個情況維持了幾萬年。直至十九世紀, 當人類首次踏足這片土地, 原有的食物鏈發生重大改變。原本由袋狼作為最高層消費者(consumer), 轉變為人類作為最高層消費者。由於轉變突然(動物的轉變往往是以百萬年來計算, 即時是二百年的轉變, 也叫做「突然」), 有些動物沒法適應, 例如袋狼, 最終被獵殺, 踏上滅亡的道路。 1936年全球公認的最後一隻袋狼死亡, 自從滅絕的六十年內, 塔斯馬尼亞群島西部的偏僻叢林中每年都有人聲稱目擊袋狼。在八十年代, 衛星技術的進步令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可以安坐辦公室, 透過電腦查閱保護區的狀況。即使如此, 至今仍未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仍然有袋狼生還。另外, 1966年有人在澳洲的山洞內發現保存良好的袋狼, 但至今仍然未有任何相片或錄影片段證實這種動物仍然生存。 http://www.gce.net.cn/zhongxiaoxue/xiaoxue/jiansheluxx/ziliao/konglong/new_page_32.htm

⑹ 哪個國家的袋鼠最多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民喜歡袋鼠

當然是澳大利亞袋鼠最多的,而且基本上就澳大利亞有,另外地方應該是沒有的,所以他們都喜歡袋鼠這個動物的。袋鼠是一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袋鼠」有時候指所有的有袋動物。這個詞源自Guugu Yimidhirr(一種澳洲原住民語言),後來袋鼠這個詞被約瑟夫·班克斯在詹姆斯·庫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名字來源據傳說,「Kangaroo」是袋鼠的英文名,源自於澳洲原住民Guugu Yimidhirr:「gangurru」,意思是指「不知道」。而這一切其實只是一場誤會,約瑟夫·班克斯的第一次航海旅行時,他抵達努力河(即現時庫克鎮港口)岸邊。在靠岸修理船艦的七個禮拜其間,他意外地發現到一種古靈精怪的動物,便去詢問當地澳洲土著,但是由於語言不通將「不知道」當做「袋鼠」的英文名稱,就一直使用。但事實上,經語言學家John B. Haviland研究,當地稱呼袋鼠即為「ganguro」,其意義並非「不知道」。

⑺ 地球上有袋的動物,為何只有大洋洲才有呢

因為地球上有袋的動物就只有袋鼠,而袋鼠這種物種僅在澳洲存在,這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⑻ 為什麼鴨嘴獸\考拉\袋鼠只長在澳大利亞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1年前選出
袋鼠

在生物進化史上,形成過強盛的兩大類哺乳動物:有袋類動物和胎盤類動物。有袋類動物繁殖力強,在世界大陸占盡優勢,當然也滲入了澳大利亞。後來,地理聯系中斷,胎盤類動物繼續進化,直至出現人類,並在大約2500萬年前取代了幾乎所有有袋類動物。然而在世界「孤島」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仍在繁衍不息,「家丁」興旺。

最有代表性的有袋類動物當數大袋鼠,歐洲人稱其「坎戈路」(kangaroo)。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當年探險澳大利亞東海岸時,生平第一次見到這種跳躍式前進的龐然怪物,就十分驚訝地做著手勢詢間當地土著人,土著人回答說:「坎戈路。」於是,庫克船長就稱此物為「坎戈路」,袋鼠也由此得名而編纂入英國詞典。然而,庫克船長哪裡知道,「坎戈路」在土著語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袋鼠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共有50個品種。最常見的是一種身長、體重均相當於一個成人的紅色或灰色大袋鼠,有些體重則超過200磅,卻絲毫不顯笨拙;體型小的則像是一隻貓。

袋鼠的生產很有意思,只要看到母鼠開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將袋中雜物掏干凈,這就是即將臨產的信號,分娩後,尚未睜開眼的小袋鼠從母鼠尾巴上向育兒袋頑強緩慢地蠕動。小袋鼠要在袋中生活9個月才會離開。如遇風吹草動,它又會鑽進母親袋裡「避難"。

袋鼠的跳躍能力特強,全速前進時,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後腿像鋼制彈簧一般使整個身體猛力向前沖,時速可達60公里!有些袋鼠生性兇猛,在廣袤的草原上經常可以看見兩只雄袋鼠相鬥的情景:兩鼠對峙,怒目而視,頸毛聳起,口中嘶響,用尾巴橫掃對方。若一方被打倒在地,便定勝負,敗者只是受傷,很少死亡。饒有趣味的是,每次打鬥都會引來許多袋鼠「觀眾」,它們並不參戰,只是坐山觀「鼠」斗。

袋鼠生活習性是喜白天休息,黃昏活動。夜間,袋鼠遇見車燈會誤以為天敵來襲,這時,便會從草叢中一擁而上,跳躍到公路,與汽車拚死相撞,小汽車如不注意往往被它們撞翻。因此,在澳大利亞,許多汽車前端都安裝了排障器。為防止這類碰撞的發生,一些公路旁豎有高大醒目的畫著袋鼠的牌子,這是警告司機,前方為袋鼠出沒地,要注意安全。袋鼠渾身是寶,肉被做成各種美味佳餚;皮質堅韌輕柔,可製成考究的皮箱、大衣、腰帶、靴子和棒球手套等,頗受消費者青睞。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和國寶,其形象被繪入澳大利亞的國徽。許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澳大利亞人要給予袋鼠如此崇高的榮譽呢?」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袋鼠是最古老的史前動物,世上獨有;其二,袋鼠乃澳大利亞最高大的動物,無以匹敵;其三,袋鼠「溫文爾雅」,平和善良。

考拉

在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動物中,還有一種非常討人喜歡的動物——樹熊,又稱「考拉」(KOALA)。據悉,在土著語言中「考拉」是「不飲水」的意思。當土著人在漫長的歲月里觀察到這種動物從不飲水之後,故取此名。

「考拉」長著一張胖胖的孩兒臉、一隻黑油油的鼻子、一雙滴溜兒轉的圓眼睛和兩只毛茸茸的短耳朵,加上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皮毛,總顯得那麼憨態可掬,滑稽可愛。「考拉」雖冠以熊名,但實際上與熊並無多少干係,只是身體臃腫,又無尾巴,長得與熊相似罷了。「考拉」生性溫良,不易發怒,一旦被激「火」,便會發出嬰兒似的哭啼,煞是令人愛憐。在澳大利亞,「考拉」的聲望可與我國的大熊貓相媲美,它總是給人一種歡樂、祥和與安定的感覺,因此澳大利亞人最喜歡用「考拉」玩具饋贈朋友嘉賓。

「考拉」四腳較短,完全長成時約60厘米高,10多斤重。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能緊緊抓住樹干。它的「絕活兒」是從一根樹枝上縱身跳到幾米處的另一根樹枝上,敏捷靈活。有趣的是,「考拉」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因而能長時間舒適瀟灑地坐在樹上。「考拉」每胎只生一仔,小「考拉」出世後,會立即鑽進母親腹部的袋中吮乳,等長到約15厘米高時,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母袋。「考拉」的袋與袋鼠不同,其袋口朝後,小熊一旦離開母袋,就再也進不去了。

在澳大利亞,人們無論在哪兒看到「考拉」,幾乎都是端坐在樹杈上打瞌睡的樣子。「考拉」雖屬走獸,人們卻難得見其行走,因它怕見人,從不下樹覓食,又無需飲水,故終日在樹上「正襟危坐」,從不搞什麼「小動作」,只是不斷地吞嚼桉樹葉而已。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桉樹林奇多,「考拉」多集中在這里,它們以桉樹葉為食物,從中可以獲取足夠的水分,因而能夠一生不飲水。
鴯鶓

留心觀察過澳大利亞國徽的人會發現,其左邊是一隻大袋鼠,右邊則是一隻鴯鶓(EMU)鴯鶓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國徽,得益於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 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鴕鳥,但比駝鳥高大,其身高約1.5米,體重數十公斤不等,從動物分類學來說,它應屬於鴕鳥類中的一種。鴯鶓喜愛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帶,全身披著褐色的羽毛,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公里,並可連續飛跑上百公里之遙。鴯鶓雖有雙翅,但同鴕鳥一樣已完全退化,無法飛翔。不過它能泅水,可以從容渡過寬闊湍急的河流。鴯鶓耐飢渴,長相一直保持史前時代的形狀,沒有絲毫變化,這令一些動物學家深感困惑。鴯鶓或出雙入對,或三五成群,極少見有踽踽獨行的。到了繁殖季節,雌鳥產卵,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責任由雄鳥來承擔。在長達兩個半月的時間里,雄鳥非常耐心地履行職責,直到小鴯鶓脫殼而出,新生命的啼鳴回響在湛藍的天空……

鴯鶓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從不啄人。它對食物也不講究,主要以草類為食,也愛吃一些草蝶及昆蟲。在野生動物保護區里,鴯鶓能經常改善伙食,吃到遊人喂它的麵包、香腸及餅乾等。當有汽車在公路邊停下來時,鴯鶓毫無戒備,反而會大搖大擺地踱步而來,爭搶著把頭伸進車窗,一是對你表示親近,二是希望你能給點好東西吃。
鴨嘴獸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所謂單孔類動物,是指處於爬蟲類動物與哺乳類動物中間的一種動物。它雖比爬蟲類動物進步,但尚未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用肺呼吸,身上長毛,且是熱血;而單孔類動物又以產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蟲類動物的重要特性。

凡見過鴨嘴獸的人都說它長得實在太怪異了。當初英國移民進入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時,驚呼其為「不可思議的動物」。鴨嘴獸長約40厘米,全身裹著柔軟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鉤爪,趾間有蹼,酷似鴨足。雄性鴨嘴獸後足有刺,內存毒汁,噴出可傷人,幾乎與蛇毒相近,這是它的「護身符」。鴨嘴獸為水陸兩棲動物,平時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時眼、耳、鼻均緊閉,僅憑知覺用扁軟的「鴨嘴」覓食貝類。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與自身體重相等。

鴨嘴獸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烏龜蛋狀。小鴨嘴獸孵化出世後,靠母乳喂養4個月方能自己外出覓食。鴨嘴獸的生物鍾是顛倒的,它們慣於白天睡覺,夜晚活動。

鴨嘴獸歷經億萬年,既未滅絕,也無多少進化,始終在「過渡階段」徘徊。這種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亞獨產的動物,真是奇特又奧妙,充滿了神秘感

⑼ 為啥澳洲生物演化路線,出現了很多有袋動物

原本這些有袋類動物是出現在美洲大陸的,而在史前時期美洲大陸和南極洲,大洋洲之間的距離都很近,加上南極洲的氣候不像今天那麼的嚴寒,所以這些有袋類動物就從南美洲慢慢遷徙到了今天的澳洲大陸,加上澳洲大陸上面沒有什麼食肉動物天敵可以威脅到它們,它們就在澳大利亞進行了繁衍生息。

而且那個時候的南極洲,也並非氣候極其寒冷,甚至還覆蓋著很多森林,所以說這些動物可以在上面進行活動,這些有袋動物就跨過了南極洲,來到了今天的澳洲大陸,在南極洲的很多地方,不少科學家都發現了有袋動物的化石,說明它們曾經在這里遷徙過,到了澳大利亞以後,因為澳洲大陸什麼其他的食肉動物會對有袋動物產生威脅,因此有袋動物就可以在這里具備生存優勢,畢竟澳大利亞不存在豺狼虎豹這些猛獸,也不存在大型鱷魚,所以沒有天敵就可以在澳大利亞肆意生長了。

閱讀全文

與有肚兜的動物為什麼都在澳大利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